心源清波369 心源清波369
欢迎到我的博客来玩,网易“心源清波的博客”http://hyc105.blog.163.com
关注数: 0 粉丝数: 12 发帖数: 3,147 关注贴吧数: 8
●辩论●《集结号》是主旋律,还是个问题 ? ●●●正方观点:从《集结号》看国产大片精神觉醒 面对人们的不满,有人把责任归咎于过度发达的商业社会、民众的不良趣味以及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但这恰恰是一些国产大片生产者自身丧失精神叙事能力的体现。《集结号》的故事虽不完美,逻辑也有待完善,但却表明了在几年的大片歧途之后,冯小刚们终于接过了精神价值的叙述,并以“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的个体尊严,增添了自己的注解。 这样的叙述所获得的感动和共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精神饥渴。对于一个行进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千年古国而言,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新秩序仍在建设之中,社会的整体性过度旷日持久,信任危机挥之不去。人们需要一种坚定不移的文化信念。面对这样的语境,谷子地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友的忠贞,特别是穿越生死不能撼动的兄弟“情意”,成为一种精神世界的温暖抚慰——当电影呈现了他对牺牲的价值、战士的尊严、生命的意义的叩问,呈现他为刻骨铭心的兄弟之爱与现实的永不妥协,观众怎能不为这样的“情意”潸然泪下?●●●反方观点:把《集结号》捧为“主旋律”很滑稽 什么叫主旋律?主旋律就是要能完成讴歌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奋斗精神的任务,它要能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和不屈不挠奋斗精神,发扬、提倡代表了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浩然正气和优秀品格,或批评、鞭挞腐败、落后等等,主旋律文艺作品,应该是真实的现实生活的反映,能鼓舞人民奋发向上,或弘扬正气、否定歪风邪气,使人受到感召、看到希望(但可能是喜剧、正剧或悲剧)。主旋律作品有一个前提,即它所确立的故事情节、基调应是“阳光”的,这才能使整部作品牢牢站住脚跟。 -------------------不知,你有什么看法?-------------------
【转贴】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 作者:李浅予 来源:《今晚报》 “夏”一直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大谜团,因为这个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夏王朝,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中找到蛛丝马迹,而却没有一件考古实物能证明它的存在。因此寻找夏王朝存在的证据,成了20世纪初中国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尽管有无数人为之前仆后继,可却一直没有任何进展。  时间到了公元1959年,虽然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任何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夏王朝的存在,但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却仍未死心:为什么无数考古学家多年来大海捞针般的寻觅没有任何结果?看来,还是方法上有误。那么,究竟哪一种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呢?  徐旭生决定采取一种最简单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按照考古界的惯例,先假定“夏”的存在。按照这种假定,此刻在徐旭生的脑海中“夏”已经真真切切地存在了,现在只需把它寻找出来就可以了。  可究竟怎么找呢?徐旭生知道,我国绝大多数重要考古遗址的发现,都是农民掘地时瞎猫撞上死老鼠发现的,既然几千年来都没有人能够发现这只“死老鼠”,那他这只“瞎猫”也只能主动出击了,虽然这个工作无异于大海捞针。  1959年夏,徐旭生仅凭《国语•周语》中记载的“伊洛竭而夏亡”这六个字,不顾72岁高龄,徒步在数千平方公里的伊洛平原苦苦寻觅。数月间,他几乎踏遍了伊洛平原,然而却一直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这一天,徐旭生来到一个名叫二里头的小村子。二里头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南约9公里处,它南临古洛河及伊河而望嵩岳、太室、少室山,北依邙山而背黄河,东有成皋之险,西有降谷崤函之固。其所处的河洛地带自古被称为中土、土中、地中,并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和“万方辐辏”之誉。  看着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徐旭生不禁停下来仔细察看,还不时弯下腰在土里扒拉着什么。他的行为引起了当地农民的兴趣,一位农民走了过来,问:“同志,你是不是掉了什么东西,要不要我帮你一起找?”  徐旭生说:“我是搞考古调查的,想在这一带看看有没有古代留下的陶片什么的。”  农民不以为然地说:“陶片,我们这里多得是,还有完整的陶罐、陶盆,都是搞水利建设时挖出来的。今天挖水塘,我还看到不少陶片呢!”  徐旭生忙请这位农民带他去看,他们来到水塘边,徐旭生跳下去一看,只见塘壁上布满了陶器碎片,用手一摸,哗啦哗啦直往下掉。徐旭生顿时兴奋起来,并马上展开了发掘调查。  此后,经过中国考古界三代人、长达四十多年的发掘,随着一个接一个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夏王朝慢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
【转贴】大师上课的开场白 作者:陈鲁民 来源:《读者》(乡土人文版)2008.01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他的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是著名的《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这且不说,他在抗战时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见作家沈从文也在跑,很是生气,大声喊道:“我跑防空洞,是为《庄子》跑,我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跑什么?”轻蔑之意溢于言表。好在沈从文脾气好,不与他一般见识。 启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平时爱开玩笑,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 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也偶尔到大学客串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似轻松的玩笑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而贴切。 架子最大的开场白,则非章太炎先生莫属。他的学问很大,想听他上课的人太多,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干脆上一次大课。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幸亏有后一句铺垫,要光听前一句,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
【转贴】爱的极致是宽容 作者:吴志强 来源:网络 女人有了外遇,要和丈夫离婚。丈夫不同意,女人便整天吵吵闹闹。无奈之下,丈夫只好答应妻子的要求。不过,离婚前,他想见见妻子的男朋友。妻子满口应承。第二天一大早,便把一个高大英俊的中年人带回家来。 女人本以为丈夫一见到自己的男朋友必定气势汹汹的讨伐。可丈夫没有,他很有风度的和男人握了握手。之后,他说他很想和她的男朋友交谈一下,希望妻子回避一会儿。女人遵从了丈夫的建议。站在门外,女人心里七上八下,生怕两个男人在屋内打起来。事实证明,她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几分钟后,两个男人相安无事地走了出来。 送男友回家的路上,女人禁不住询问:“我丈夫和你谈了些什么?是不是说我的坏话?”男友一听,止住了脚步,他惋惜的摇摇头说:“你谈不了解你丈夫了,就像我不了解你一样!”女人听完连忙申辩道:“我怎么不了解他,他木讷,缺乏情趣,家庭保姆似的简直不像个男人。” “你既然这么了解他,你应该知道他跟我说了些什么?” “说了些什么?” “他说你心脏不好,但易暴易怒,叫我结婚后凡是顺着你;他说你胃不好,但又喜欢吃辣椒,叮嘱我今后劝你少吃一点辣椒。” “就这些?”女人有点惊讶。 “就这些,没别的。” 听完,女人慢慢地下了头。男友走上前,抚摸着女人的头发,语重心长地说:“你丈夫是个好男人,他比我心胸开阔。回去吧,他才是真正值得你依恋的人,他比我和其他男人更懂得怎样爱你。” 说完,男友转过身,毅然离去。 这次风波过后,女人再也没提过离婚二字,因为她已经明白,她拥有的这份爱,就是最好的那份。
【转贴】善意比聪明更动人 作者:薛峰 来源:《辽宁青年》 七岁那年,有一天隔壁的婆婆被查出患有肝癌,已经到了晚期,医生说她最多只能活半年了。  我低声问小伙伴:“你知道半年是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钟吗?”小伙伴摇摇头,我很得意。因为有一次考试就曾考过这道题,当时没答对,让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所以对答案记得了如指掌。于是我自以为很聪明地大声嚷道:“婆婆,你是不是还能活182天、4368个小时、262080分钟、15724800秒啊?”  房间里瞬间安静了,大人们都把目光聚集到正洋洋得意的我身上。我心里一阵紧张和欣喜,我说的数字绝对不会错的,相信在场的大人们也一口气说不出来。  然而,屋里静得让我莫名其妙。婆婆不说话,她的脸色突然变得十分苍白,气色很难看,眼泪竟然肆意涌了出来。  父亲把我拦了出来,他问:“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聪明?”  “是呀!”我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说,“那些数字我都是口算的。”  “可是,孩子,”父亲语气平缓地说,“请你记住,有时候,聪明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善意比聪明往往更动人。”  20多年过去了,父亲的话一直在影响着我,它使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爱才是最重要的,它融合了热情和善良,宽容和信任。有许许多多看似充满智慧的小聪明,其实都暗藏着自私和伤害,它应该为善意让路。聪明只是个人的思维与冰冷的数字,而善意才是温暖的关爱与永恒的感动,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炎黄子孙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三项生理印记 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在炎黄子孙身上有三项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有的生理印记。  一是铲形门齿。上颌两颗中门齿的两边缘翻卷成棱,中间低凹,像一把铲子。我国绝大多数人是这种门齿,而白种人有这种门齿的只占8.4%,黑人只占11.6%。  二是青斑。新生婴儿的尾骶部或其他部位常有淡灰色或青灰色的斑块。我国新生婴儿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新生婴儿,几乎都有这种特征,一般一二岁时褪去。而白种人和黑种人的新生婴儿都没有这一特征。  三是内眦褶。在眼的内角处,由上眼睑微微下伸,遮掩泪阜而呈一小小皮褶,旧名“蒙古褶”。我国大部分人有这种褶,而外国人却无此褶。  人类学家判断,这三项印记,是由炎黄祖先遗传而来的,其中铲形门齿可追踪到旧石器时代的远祖。  炎黄子孙属黄种人,身材中等,肤色淡黄至棕黄,头发黑而直,眼睛深褐色,鼻子宽高中等,面部扁平,嘴唇不厚不薄,身上体毛稀少,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国人的容貌特征。但中国南北两地的人们,容貌特征还是有区别的,一般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的北方人,一般眼裂开度较窄,位置呈上斜型的较多,即通常说的“丹凤眼”;蒙古褶发育显著,鼻型高而窄,嘴唇较薄,面形高而宽,头形短而宽,身材较高。长江以南的南方人,一般眼裂开度较大,外形显得圆而大;蒙古褶不明显,鼻型低而宽,嘴唇较厚,面形低而稍窄,头形略长而不宽,身材较矮。  说起炎黄子孙的印记,还有一件趣事。一位侨居美国的华人夫妇带着自己的小儿子去游泳池游泳,游完回家后不久,忽然有一男一女两个美国人找上门来,说他们是社会服务部门的,刚刚接到举报电话,说在游泳池有人发现他们的孩子身上有多处青紫斑块,可能是受父母虐待所致,他们是来调查此事的。按照美国的法律,如果孩子真的受到虐待,他们有权将被虐待的孩子带走。华侨夫妇向他们解释,这是孩子生下来就有的,现在还没有褪去,美国医生称之为“蒙古斑”,是中国孩子的特征。但这两位美国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虽然他们看到孩子很快乐,不像受到虐待,但仍表示怀疑,要做进一步的调查。他们要了孩子出生医院的名字、电话和儿科医生的电话,说两个星期内给予答复。十天后,真相大白,他们给孩子父母发来了公函,说已调查清楚,孩子没有受到虐待。----《江南时报》  [2006-01-13]  
【壮观】祖国版图上22个“世界之最”   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  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唐江潮。  7、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9、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1、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2、世界最高的大咸水湖——西藏的纳木错湖。  13、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4、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西藏。  15、世界流动沙丘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6、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17、世界陆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玛峰(8848.13)与艾丁湖(一155米)。  18、世界熔岩地貌最发达之地——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  19、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  20、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  21、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玛峰。  22、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区——藏北高原。
“元旦”一词,我国已沿用四千多年 1月1日,是新年的第一天,国人也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 那么“元旦”一词是如何来的呢?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据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元旦”一词,是我国古代的“土产”,并非舶来词。很古的时候,我国就有过“年”的习俗。“年,谷熟也”,是人们庆祝丰收的节日 。   在我国夏朝时候产生了“夏历”,就是现在的“农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岁首这天就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早晨就是一天的开始,第一个早晨当然就是一年的开始。“旦”,是一个象形字,像一轮太阳刚刚升出地平线的样子。   由此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把“元旦”的含义解释得很明白了。“元旦”一词于是在我国农历中沿用了4000多年。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决定采用公历纪年,并把1月1日叫“元旦”。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责编:麦子) ----- 选自:新华网 
【知识】三国人名读法(ZT) 董旻、何旻,mín,二声, 旻,秋天也。 傅嘏,gǔ,三声, 傅肜,róng,二声 韩暹,xiān,一声。“暹罗”,就是古代泰国。 韩矍:jué,二声,精神矍铄。Jué shuò。别错了! 李傕,jué,二声 泠苞,líng,二声 李歆、孙歆,华歆:xīn,一声 刘谌、荀谌,chén,二声。 潘浚、王浚、周浚,两个读音jùn和xùn,人名时都读jùn。 桥蕤,ruí,二声(念起来好诡异。。。),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 秦宓, mì,四声,全怿,yì,四声,悦也,乐也 邵悌、张悌,tì,四声 眭固的眭,Suī,一声 王粲、吾粲,càn,四声 王昶,chǎng,三声 辛毗,pí,二声 荀顗,yǐ,三声 羊祜,hù,四声 杨祚,zuò,四声 杨阜, fù,四声,阜新,地名 笮融的笮,zé二声,或者zuo二声,做姓氏应该念ze 张嶷,yí,二声,幼小聪慧的意思。 蔡邕:邕yōng 一声 蔡琰: yǎn, 三声,张闿:闿kǎi四声 王垕:垕hòu, 四声,就是那个被曹操剁掉的可怜粮官 马谡:谡sù,四声这个知道的人多 夏侯茂:茂máo,二声 步骘:骘zhì,四声 阚泽:阚kàn, 四声, 彭羕:羕yàng, 四声,意思和漾一样 蒯良:蒯kuǎi 第三声 韩胤:胤yìn , 四声,认识赵匡胤吧 张纮:纮hóng, 二声,张昭他哥。 陈珪:珪guī,一声 荀彧:彧yù,四声,趣味高雅的意思。 皇甫郦:甫fǔ,三声,别念成pu了!郦Lì,四声 郭汜:汜sì,四声,汜水关 士燮:燮xiè,四声,也可以写成爕。喜欢乒乓球应该知道“张燮林” 嵇康:嵇jí,二声,竹林七贤,现在看来绝对酒肉之徒。 孔伷:zhou,四声,通“胄”,还有司马伷 刘璝:guī 一声,古同“瑰” 毋丘俭,guàn,四声,不是“毋”,这个也不认识?!wú,四声。 麴义,qū,一声。 袁燿,yào,同“耀” 夏侯敦: 敦dūn,一声。车胄:zhòu,四声。 朱儁: jùn,四声,通“俊” 许褚:chǔ,三声,这个字还有zhe(三声),zhu(三声),不过三国里叫chǔ。 诸葛瑾:jǐn,三声,诸葛亮的哥哥。 管辂:lù,四声,刚查字典,原来一直读ge,汗颜! 傅巽:xùn,四声。 贾诩:xǔ,三声,“自诩”,吹牛。 全琮:cóng,二声,还有刘琮,刘表的小儿子。 何晏:yàn,四声,多做姓。 刘晔:yè,四声,别再念hua了 费祎:yī,一声,别wei了 戏志才:xì,四声,同“戏”。 郤正:xì,四声,通“隙” 师纂:zuǎn,三声,不卷舌的哦! 钟毓:yù,四声, 沮授:jǔ,三声 张勲:xūn,一声,古同“勋”。巧了和“复辟”的张勋同名。 ------源自:语文网
【趣闻】名人自喻韵味长 源自:语文网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常以物自喻表明心志。从这些自喻中,我们可以受到启迪。  曹操——马。曹操以老马自比,表达自己晚年的雄心壮志。他在《龟虽寿》诗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李纲——牛。南宋抗金名将李纲,在被罢去宰相一职后写了一首《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以牛自比,表示自己虽然精疲力尽,但仍要为众人谋取温饱而不计个人得失。  鲁迅——牛。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在《自嘲》诗中,他又自称是“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郭沫若——牛尾。郭沫若对鲁迅先生的“孺子牛”精神非常敬佩,曾感叹说:“鲁迅先生愿意做一匹牛,我愿意做这匹牛的牛尾巴。”  茅盾——牛尾毛。茅盾听说郭沫若谦虚地自比为牛尾,就说:“那我就做牛尾上的毛吧。”  郑板桥——狗。清人郑板桥,诗书画三绝。他对徐渭很崇拜,曾制一印表明心迹,上刻:“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齐白石——狗。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对徐渭(青藤)、朱耷(雪个)、吴昌硕三人的绘画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写诗言志:“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华罗庚——梯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我甘愿当作‘人梯',让年轻一代蹬着我的肩膀,樊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居里夫人——蚕。居里夫人是荣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对蚕的精神很赞赏:“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我看着它们,觉得我跟它们是异物同类。”  法拉第——蜡烛。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希望自己“像蜡烛为人民照亮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忠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泰戈尔——绿叶。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曾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的绿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