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芝芝2008 伊人芝芝2008
关注数: 84 粉丝数: 68 发帖数: 1,828 关注贴吧数: 23
美食一刻 爱吃皮冻的人注意了 一直都想着用猪蹄作皮冻来着,最近,付诸行动,成功制作,而且作出意想不到的二次效果。 材料:猪蹄若干只 调味料:八角花椒适量,生姜些许,加白酒去腥提香,盐少许作底味,酱油少许上色。 制作:猪蹄要干净,毛多的话,不成。先凉水中煮,煮出血沫子,皮硬了再把不干净的地方清理一下,劈成两半,放入高压锅里压20分钟至猪蹄烂,拿出来,,把皮扒下来,另起锅放水和调料煮(调料要另包和汤分开),高压锅没压烂也没关系,接着在锅里煮烂就成了。根据皮的多少掌握水的量,煮到汤稠,拿出来放凉,再放进冰箱一晚上,第二天就能吃着皮冻了,像这样的。怎么样?馋不馋?剩下的带骨肉和筋,再接着煮,注意,一定要把猪指甲切除,我认为它是带来猪蹄异味的根源。 我煮了两次,第一天煮了一个多小时,汤不够稠,第二天接着煮,煮到骨头捞出来就像水洗了一样利落干净,放入别的器皿里晾凉,再放入冰箱,就是肉冻了,像底下这个样子,怎么样?想吃吧? 男士下酒,女士美容,解馋。肉冻没有皮冻那么Q,但是很香,怎么样?买不着猪皮照样吃皮冻!别怕有猪油,等凉透了,猪油都浮在上面,用勺子等工具刮干净就成了。 说实话,真好吃,我煮了五个猪蹄,都送朋友吃了。自己也没少吃。
错误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因为你在以一种错误的方式指导了孩子的整个人生。  从教育就是生长的观点看,家长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好的环境。所谓好的环境,我认为有两方面,一个是自由,一个是当好孩子的监护人。用植物的生长打比方,自由就是充足的阳光水分,监护人就是园丁。优秀的人才是生长成的,不是训练成的。教育应该为孩子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如果做不到,最低限度是不要挡住阳光。——周国平   来自一个孩子的心声: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您所说、所做都是为了我好,但您可知,我也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对您说。   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不要天天唠叨。希望能让我做一些主。在我写作业时不要打扰。不要老让我学,给我一点娱乐的时间。不要光拿我们跟别人比。不要吵架,家庭要和睦。不要用粗暴的语言对我。要换位思考。不要说话不算数。   观点:   我特别赞成卢梭的这样一个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强行把一些能力从外面放到人这个容器里面去 ,这些能力在人性中本来就已经存在了,教育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它们正常地生长。这意味着生长本身就是目的,并不是在生长的前头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比如说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做出成就之类。那些谋职之类的东西当然不是不要,但它们不是生长的目的,只要你生长得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些东西自然能够解决。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步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要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爸爸妈妈似乎总是深远谋虑,在孩子很小时就为他将来有一个好职业而操心劳神,拼命让孩子上各种课外班,更有一些商家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来诱惑家长。可是,如果一个人身心不能自由健康的发展,只学得技能,将来怎么会有发展呢?   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原是人生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多么宝贵的童年和青春,竟为了如此渺小的一个目标做了牺牲。用生长的眼光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价值,每个阶段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实现。   教育应该远离功利和使用,而去培养高贵的灵魂。也许我们父母都太重实用了,什么东西都要问有没有用,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大弱点。如果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只是学了一点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目的就是一心想谋得一个好的职业,经济目的决定一切,那么,在他们走上社会之后,人与人之间就只有低水平的物质利益的竞争,有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当然不是一个好的社会。   教育应该远离功利和实用,应该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大脑,丰富、高贵的灵魂,如果是这样,我们的教育就算是真正成功了。如果错误的教育,会引导孩子走入错误的方向,那真比不教育更危险和糟糕。教育即生长。千真万确。
懂得如何去爱 文/于丹 爱中一定要有尊重,一个把尊重卖给对方认为是爱的人,一定不会幸福,也不是真爱。 爱要比懂得来的快,来的容易,但是没有懂得的爱不能称之为爱。 爱需要两个人一起建设及经营,如果不去建设只想要取得,这就是小爱,小爱中有的只有计较和争吵,大爱的建设才会让两个人更加光明而幸福。 真正的爱不是“捆绑” 我们很多时候是在以自己的判断去要求别人,哪怕是你爱的人。 日本著名导演岩井俊二曾拍过一部中篇电影,叫《爱的捆绑》。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受到丈夫冷落的妻子,得了一种叫“强迫性紧缚症候群”的精神病。她每天都用绳子把家里的桌椅、宠物小乌龟、剪刀甚至房门捆起来,最后到了要丈夫把自己也紧紧捆绑起来的地步。她觉得唯有这样才能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安全感。随着病情发展,她甚至要将星期六、空气等无形的东西也捆绑起来。在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她离家出走了…… 在这部忧伤的电影背后,人们看到了艺术世界以外真实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缺少安全感,而用自己的判断要求身边的爱人和亲人,把自己的价值理念强加给他们;一旦他们达不到我们心目中的要求,我们就会失望,然后抱怨。很多女人会不断地说,“我为家庭放弃了青春与事业,作出了多少牺牲,做为丈夫,做为孩子,你应该怎么样来感激我”,家人听到这样的话都非常不高兴,即便他们可以按照你的希望把事情做好,但心里肯定也不舒服。用于丹的话来说,这是“以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亲情之间的绑架”,在心理学上,这就叫“非爱行为”。 在建立一个家庭的过程中,你付出爱的同时,也享受了爱的幸福。能够爱或者被爱,都是生命的一种恩赐。所以,在这个互相扶持的人生之旅上,其实我们都是彼此依靠的。我们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生命和亲人、爱人的感恩,而不是经常的抱怨。著名作家亦舒曾经说:“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 这句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我们对家庭、友谊都付出了自己的真感情,所以当子女、爱人、多年的好朋友对我们稍微有一点不理解、不尊重、不体谅的时候,我们就会非常难过,“为什么我对你这么好,你却不愿意这样来对我呢?” 然而,这样的爱已经不再是一种感情,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这样的爱已经不是毫无计较的付出,而是用来衡量等值的武器。这时候,其实我们都得了“爱的强迫症”,以爱的理由胁迫别人来爱自己,而这不是爱,是对爱的“绑架”。 关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经典的刺猬哲学可以给人以启迪。冬天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刺猬就聚在一起,互相依靠,借彼此的身体取暖。但是当它们靠近时,身上的刺会刺痛对方,使它们立刻分开,分开后因为寒冷,它们又聚在一起,聚在一起因为痛又分开。这样反复数次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彼此间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其实,刺猬的距离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同样适用。虽然是亲人、朋友,也要保持彼此独立和基本的尊重,才能在相对自由的空间里获得温暖、理解和共同的宽容。过于亲近,有时会被刺伤;过于疏远,又感受不到互相的温暖。只有把握好相处的距离,才能让爱长长久久、绵绵不绝。
谁敢简单生活 文/佚名 有人说,现代人都想过简单生活,但是,到底什么是简单生活?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还是吃腻了肉之后想喝口稀粥换换口味?相信大部分人认同后者。 倘若如此,问题就来了,要过上简单生活,你必须先过上不简单的生活。何谓不简单生活,我也说不出个端倪,但发挥我的想象力,不外如此:有足够大的房子,盛得下亲情友情爱情甚至隐私;有足够好的车,为西装革履的日子加速减速无级变速;有足够的酒,把夜色泡软泡浓泡淡泡烂;有不止一张银行卡,卡里的钱也许不多,但肯定可持续支配,一部分用来听音乐会,一部分用来保证若干年后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所以,为了过上简单的生活,你一定得先挣足了。宝马开腻了,才偶尔想骑骑自行车;吃够了山珍海味,才有可能对窝窝头产生兴趣;“没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陕北农民张二娃的窑洞里,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羊肉,吃自己种的蔬菜,绝不含农药;窑洞冬暖夏凉,比空调还环保;喝的水取自5公里外的山涧,他过的正是所谓的“简单生活”。然而,他的回答是这样的:“这地方不是人呆的,开春了,怎么着也得去西安打工,等挣足钱,再娶个媳妇。” 好事者编的那个现代寓言里,穷人对富人说:“你辛苦了一辈子,不就为了休闲晒晒太阳吗?你看我,一分钱没有,不是已经晒到了太阳?”这个故事的可笑之处就在于,晒过太阳之后,穷人要为没东西吃而锁紧眉头,富人却是在为不知吃什么好而发愁。 现在对我来说,不能让自己闲着。我希望生活越繁复越好,越累越好,越不简单越好——其实,我很想过简单生活,只是,没挣够安身养命的银子之前,实在不敢简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