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芝芝2008 伊人芝芝2008
关注数: 84 粉丝数: 68 发帖数: 1,828 关注贴吧数: 23
不为自己找借口! 好高骛远的人,头脑里常常动着各种念头、各种谋略,自认为心怀大志,只是机会还没到或者是还没有执行而已。 做事应该要从近处着手、远处着眼,光是有远大的志向和愿望,而没有脚踏实地去做,那永远都是一种虚幻的狂想或妄想,纵然心怀大志,仍然是个无能的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也可以称为“懒人”。 真正心怀大志的人,在还没有得志之前,他一定还是很实在地生活和工作。就像古代有一些宰相、将军,在还没有任官之前,都是做农夫或是工人、樵夫,后来因为被发现,机会到了,才出来任官。但是,当他们在做农夫的时候,不但不会说:“哎呀!我是该做宰相的人,怎么能做农夫呢?”而且也不会因为是农夫,就画地自限,心中仍然有大远景。如果心里老是幻想着:“我是准备做大事的,才不屑做这些小事。”那么一定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 除了狂想、妄想外,“拖”也是一种懒的心态。人多多少少都喜欢拖,原本今天该做的事,就想没关系,反正明天再做还来得及。其实工作应该是要用“赶的”,不能用“等的”。虽然说做事不能急,但一定要用赶的,因为工作如果不用赶的话,通常不容易完成,事情唯有在迫切的情况下,不眠不休地赶工,才能顺利把它赶出来。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今天做不完没有关系,明天还可以做;明天做不完,后天再做;即使我自己做不完也没关系,还可以留给后代做。这都是一种借口,也是一种懒人心态。我们应该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今天要做的事今天就要完成,因为明天能不能活着还不知道,能够赶出来就要尽快把它赶出来。 因此佛法很强调精进,譬如“克期取证”,意思就是要我们发愿,一定要在某一个时段完成什么。很多人都曾发愿,愿自己这一生之中能完成什么。但是愿是要去实践,否则就会变成空愿。不过自己发的愿通常做起来会比较有动力,只要一开始动,你的愿心就可以慢慢地完成。如果不发愿的话,大概连自己要做什么、往哪个方向、做到什么程度都不知道。因此,我常劝人要发愿,因为发愿之后你就一定要做,你也一定会去做,而会努力去完成这个愿心。 其实,只要能了解“生命无常、人身可贵”,就能克服喜欢拖延或懒惰的心态。因为生命是无常的,人随时都可能死。但是我们人身是可贵的,失去了这个身体之后,就再也没有办法用我们的身体来完成工作了。所以,在我们还没有失去人的生命之前,就要好好地运用这个无价的生命,来做无限的贡献。这样的话,就能够激发一个人上进的心并驱除懈怠的心,否则得过且过,认为自己反正就只能这样过一生,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人身是可贵的,人的生命是很难得的,并且非常短暂,我们要好好地珍惜、运用它,才不枉费这个宝贵的生命。 文/圣严
遇到世界最好的爱--文/刘继荣 大学时的好友假期出游,顺路来看我,就在家中住了几天。正遇上老公出差,孩子感冒,我忙得不可开交。几天下来,她感慨道:“看见你这样忙忙碌碌、身不由己,我是绝不敢要孩子了。” 我一愣:“你都看见什么了?”她同情地说:“看见你一日三餐洗煮烧煎,比保姆还辛苦;看见你栉风沐雨,又接送孩子上学,又忙工作,几乎变成机器人;看见你凌晨两点还不能安歇,要给孩子喂药喂水,像个苦役犯;还看见你的皱纹与眼袋,看见你无穷无尽的付出。” 她叹息:“女人最好的年华就这样交付掉了,人生还有什么乐趣。你看我,工作时无忧无虑,出游时无牵无挂,多好。”我笑了,对她说:“你什么都看见了,可唯独没有看见我的快乐和幸福。” 她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不是在自欺欺人吧?” 我告诉她,儿子刚上幼儿园,第一次吃鸡翅时,才两岁半的他,将鸡翅藏在白衬衣的袖子里,晚上带回来要与我分吃。我至今记得,他津津有味地吸吮那半截鸡骨头的馋相。每每想起他衣袖上留下的那片鹅黄色油渍,我心里就会有一片淡淡的温暖。朋友若有所思,脸上不再是戏谑的表情。 我告诉她,走在路上,儿子像个小小男子汉,懂得让我走在他的右边。他说:“妈妈是近视眼,我是千里眼,我来保护你!”过马路的时候,他会冲着车流大喊:“你们通通快让开,我妈妈要过马路了!”仿佛我是至尊至贵的女王,所有人都得谦恭礼让。母亲,就是孩子心灵国度里最值得敬爱的女王。朋友爽朗地笑起来,她说:“好羡慕你,女王陛下。” 我告诉她,去年五月的一个中午,儿子很晚还没回来。在外环路上,我找到了他。这一路,槐花开得纯白如雪,幽香扑鼻,儿子正专心致志地往树干上写字,一棵一棵地。他对我说:“今天是母亲节,我没能买到康乃馨,就来到了这里。”花开得那么好,却有人采摘,儿子就用水彩笔写下了这些稚拙的留言:“这是我送给妈妈的花,请让它好好地开,不要摘。”望着这一路盛开的槐花,我知道,这是最好的母亲节礼物。牵着孩子的手,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听到这里,朋友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 我告诉她,就在前天,我和儿子一起去医院验血。当医生宣布儿子和我是相同血型的时候,他一下子欢呼起来:“太好了,如果以后妈妈生病需要输血,就可以抽我的了!”旁边验血的人,还有医生,都感动地说:“有个这样的孩子,真好。”我平静地陈述完这些片段,朋友的眼睛却在刹那间湿润了。 我对朋友说:“你没有看到,我在辛苦的同时享受到多少甜蜜,你也无法感受,我生命中最深的温暖。但请你一定相信,遇见了孩子,就是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朋友郑重地点了点头,露出了赞同的微笑。
纸巾上的爱--文/叶倾城 她落泪时,男孩递给她一张粗糙的纸巾。 一瞬间,她想起了丈夫为她擦泪的纸巾--轻盈而柔软,淡淡的茉莉清香沁人心脾。 有时,即使是一张纸巾,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婚礼上,她的泪纷纷而下,不只是新娘必有的喜泪。 当初她坚持要举行的盛大的婚宴,不是没有一点补偿心理的。 他是留美的医学博士,开一家**公司,家财万贯,学富五车,第一次见面,对她说手术室的笑语,自己笑得“呵呵”地。她也附和地浅笑,可是根本没听懂一大堆专业术语。 他对她好。送花,开车送她上下班,带她去豪华娱乐场所,出资为她出了两本散文集。但是他自己只翻了几页就睡着了。对于他,她始终是高山仰止,敬而远之。可她周围所有的人都动了心--这样的男人不嫁,还要等什么样的男人? 她最后还是嫁了,只是泪不由自主往下流。在豪华的奔驰车里,他一路用纸巾细细地为她拭泪,淡淡的茉莉清香笼了她一脸。 安逸的日子里,她想起了那个男孩。 是在一次笔会上认识那个男孩的。第一个晚上,月光泼泼溅溅得满山都是。她倚着靠山的栏杆,把自己放在月光里去,听着远远舞会里的舞曲人声。这时,听见他从她身边走过,停一停,低低吟了一句:“几处吹茄明月夜。”她惊得直起身来:莫非他听得见她心里的声音? 他们以后就总是这样:一句话,她说了上半句,他便很自然地接出了下一半。笔会结束后,他们回到了各自的城市,却仍旧借助电话与邮递员,谈诗说文,谈天说地,然后谈情说爱,终至于--谈婚论嫁。 不自觉地将男孩的信揉成了一团,她整个人都愣住了。也许,她一直都知道有这样的结果,只是……她看见丈夫在电脑前专注的身影,已经开始了中年的微胖--他怎么办? 男孩不断地催问。每次见到男孩,她都下决心回家后立刻对丈夫摊牌。可是,怎么说出口?他对她,一直是那么好。 她在时间里煎熬,思绪纷乱如风起时的槐花:进,或者退?离婚或不离婚?他们再见面的时候,男孩追问的声音越来越大。她想起自己的诸般委屈,不由得就落了泪。 男孩慌了,翻遍全身才摸出一张纸巾递给她。 那纸颜色灰蒙蒙的,纹理粗枝大叶,捏在手里,坚硬粗糙,一看就知道是自由市场上论斤称卖的。 她想起他为她拭泪时那带着淡淡的茉莉清香的纸巾,柔软细腻而轻盈,仿如他给她的日子:舒适的,温存的,清洁的。如果不是遇上他,她不可能在两年内连出两本书,也不可能至今还保留了一份少女不谙世事的纯净,她想起他的豪华私家车和那些与男孩在寒风凛冽的街头等末班车的深夜;他的建伍音响和男孩要经常拍一拍才会响的“随身听”……男孩给了她爱情,他却给了她一个女人一生中差不多最为重要的东西:安全感。 不知不觉地,她的泪止住了,她将男孩的纸巾还给了他,静静地说:“我自己有。” 她后来还是会常常地想起男孩,可是一次也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如果,感情和生活的品质,一个是玫瑰,另一个是每天必吃的一把青菜,那么,她只能选择后者。 只是,那一天,男孩递过来的,为什么会是那么低劣的一张纸巾呢?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