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灭梦 破灭梦
关注数: 311 粉丝数: 544 发帖数: 53,810 关注贴吧数: 63
给跪了,我还在奇怪为何好多东西跟ank-raw的一样,最后发现... General Unique ID : 202855714164897776519665327209584791484 (0x989C96E4E2D2091F91E53197E4700FBC) Complete name : F:\迅雷下载\[KazeTabi&PU@C][Puchimasu!_PETIT_IDOLM@STER][ぷちます!][迷你偶像] BDRIP + OAD [GB&BIG5]\[KazeTabi&PU@C][Puchimasu!_petit_idolmaster] - 01 (BDRIP 1920x1080 x264-10bit FLAC).mkv Format : Matroska Format version : Version 2 File size : 84.4 MiB Duration : 2mn 17s Overall bit rate mode : Variable Overall bit rate : 5 162 Kbps Encoded date : UTC 2013-07-08 07:00:45 Writing application : mkvmerge v5.7.0 ('The Whirlwind') built on Jul 8 2012 20:08:51 Writing library : libebml v1.2.3 + libmatroska v1.3.0 Video ID : 2 Format : AVC Format/Info : Advanced Video Codec Format profile : High [email protected] Format settings, CABAC : Yes Format settings, ReFrames : 5 frames Muxing mode : Header stripping Codec ID : V_MPEG4/ISO/AVC Nominal bit rate : 4 000 Kbps Width : 1 920 pixels Height : 1 080 pixels Display aspect ratio : 16:9 Frame rate mode : Variable Original frame rate : 23.976 fps Color space : YUV Chroma subsampling : 4:2:0 Bit depth : 10 bits Scan type : Progressive Bits/(Pixel*Frame) : 0.080 Title : ANK-Raws Writing library : x264 core 133 r2334+704+50 a7549b7 tMod [10-bit@4:2:0 X86] Encoding settings : cabac=1 / ref=5 / deblock=1:-2:-2 / analyse=0x3:0x133 / me=umh / subme=9 / psy=1 / fade_compensate=0.00 / psy_rd=0.60:0.00 / mixed_ref=1 / me_range=48 / chroma_me=1 / trellis=2 / 8x8dct=1 / cqm=0 / deadzone=21,11 / fast_pskip=1 / chroma_qp_offset=-2 / threads=18 / lookahead_threads=3 / sliced_threads=0 / nr=0 / decimate=1 / interlaced=0 / bluray_compat=0 / constrained_intra=0 / fgo=0 / bframes=8 / b_pyramid=2 / b_adapt=2 / b_bias=0 / direct=3 / weightb=1 / open_gop=0 / weightp=2 / keyint=500 / keyint_min=1 / scenecut=40 / intra_refresh=0 / rc=2pass / mbtree=0 / bitrate=4000 / ratetol=1.0 / qcomp=0.60 / qpmin=8 / qpmax=32 / qpstep=4 / cplxblur=20.0 / qblur=0.5 / ip_ratio=1.40 / pb_ratio=1.30 / aq=4:1.00 / aq-sensitivity=10.00 / aq-factor=1.00:1.00:1.00 / aq2=0 / aq3=0 Language : English Default : Yes Forced : No Color primaries : BT.709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 BT.709 Matrix coefficients : BT.709 Audio ID : 1 Format : FLAC Format/Info : 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 Codec ID : A_FLAC Duration : 2mn 17s Bit rate mode : Variable Channel(s) : 2 channels Channel positions : Front: L R Sampling rate : 48.0 KHz Bit depth : 16 bits Writing library : libFLAC 1.2.1 (UTC 2007-09-17) Default : Yes Forced : No
[转]软件开发中的“瑞士军刀综合症”  英文原文:Swiss Army Knife Syndrome   如果大家认为这篇文章更多是在喷,我先说抱歉。“瑞士军刀综合症”的想法是起源于我和项目经理、客户、甚至其他开发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的沮丧感,他们都以一种狭隘特殊的方式思考问题。我称之为“瑞士军刀综合症”。   瑞士军刀     “瑞士军刀”这个词通常用于描述一种可以在各种情况下使用的多种工具的集合体。   虽然这样的组合可能很有用,但同样要注意一些风险。一个有太多活动部件的工具,可能最后是完全无用的!什么都能做的工具,就是什么都做不好的工具。   就我的经验来看,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软件上。大多数时候,开发人员仅仅因为“这很酷!”就把一些功能或者一段代码放进工程里;项目经理们会认为这样或那样的特性可以增加价值,并且在项目中期修改需求;消费者因为听说或看到某个性能对他们“至关重要”而期望额外功能或特性。   这种“瑞士军刀综合症”可以有很多形式:需求范围的蔓延,过早的优化,等等。但是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是如何理解并评判软件、工作量及其附加价值的价值: 更多功能 = 更大价值   现实中,以及绝大多数情况,事实恰恰相反。一段代码或者一个软件越复杂,它提供的价值就越少。一个个人的例子就可以简单说明这一概念,Demac Media内部使用的枢纽控制台。   本来这个应用很简单:我们需要一个(1)查看所有分配给小组的任务和(2)通过本周或两周的底线来过滤任务——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带有过滤功能的任务整合器。   我用了一周时间,写出了基本的功能。在下周周一时,我给我们团队的项目经理展示的时候,他认为这个应用不错,很有用。 “……但是,如果……,将会更不错……”   于是瑞士军刀综合症开始了:这个工具要和另一个团队共同使用。在他们还没有开始使用之前,我们就收到了一堆需要添加的新特性。突然间,我们有了很多远超出这个应用最开始设计的需求。   明确目的     软件应该是简洁的,只提供它应该提供的功能。为了配合上面的军刀,一段优秀的代码,就应该像厨子的刀一样。一个厨刀很简洁,有特定的功能。一个专业大厨会在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的刀。同样的思维方式也应该应用到代码中。   只做一件事,并做好它。   我们发现软件设计中也有同样的原则,通常叫做单一功能原则: 单一功能原则规定每个类都应该有一个单一的功能,并且该功能应该由这个类完全封装起来。所有它的服务都应该严密的和该功能平行。  总结   任何一个公司、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或者是客户都应当遵守这一逻辑。我们倾向于认为,拥有更多或者实现更多就等同于更好、更有价值。软件应该是优雅的,优雅的代码就是简洁地完成需求的代码。因此,我们开发人员有责任确保我们所写的每段代码都尽可能优雅简洁。
偶然间看到的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zhuanlan.zhihu.com%2Fhardware%2F19649559&urlrefer=e7f16dbce1d129e41b50cc31079bcf00 这里单独解释一下Windows和Mac OSX在色彩管理上的差异,并且澄清一些被一直曲解的事实: 1. Windows和Mac OSX在色彩管理能力上没有强弱之分。也就是说,很多人所谓的”用Mac OSX处理图片和视频,比Windows那真是强了不知多少倍“这种言论是极其无知和可笑的,甚至是十分脑残和别有用心的。 2. Windows下,除Firefox之外,所有浏览器,包括Windows版Safari在内,都不具备完整的色彩管理机制。有些人又鼓吹一定要用Safari才能在Windows下体验到正确色彩的互联网,这又是扯淡。 3. Mac OSX给人的主观感受是色彩更艳丽。很多人就认为这是因为Mac能比Windows体现出更多色彩。这句话最多只能算1/4正确,前提条件是使用了iMac、Apple Cinema Display、或其他广色域显示器,换句话说,由于iMac以及Cinema Display是广色域显示器,因此默认状态下就呈现过饱和的情况,给人的感觉就是颜色艳丽。但你在Windows下使用广色域显示器也能有完全相同的感受。 4. Windows和Mac OSX都无法对桌面环境进行正确的色彩管理。也就是说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显示器,无论你怎样做色彩管理和校色,除非将显示器的色域硬性限制在sRGB色彩空间上,或使用非广色域显示器,否则你看到的桌面背景图片、图标等等都是过饱和的。 5. Mac OSX有一点做得比Windows好,那就是其色彩管理系统,也就是ColorSync,能够自动对系统中运行的软件进行色彩管理。这点确实很奇葩,因为它连OSX本身都没管好,却把几乎所有软件管得服服帖帖。就好像一对父母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却在学校里把自己的学生个个培养成了栋梁之才.........除了奇葩还能用其他词语形容么?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Mac OSX下,几乎所有浏览器都能在浏览网页时,将其原生的sRGB色彩空间转换成Apple显示器或广色域显示器的色彩空间(注意,这里默认并不是ARGB,因为无论是Cinema Display、iMac还是其他显示器,其出厂的默认色彩空间都不是刚好等于ARGB,而是被称为Native Gamut,也就是硬件原生色彩空间)。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