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过长江 火车过长江
关注数: 86 粉丝数: 115 发帖数: 21,238 关注贴吧数: 16
来聊一聊咸宁话 说之百态 说话对我来说,太高深和难以掌握。自认属于“冇得言语”型,虽不至于畏惧到抵触的地步,也不至于“石滚都压不出一个屁”,但不善言辞是真。唱的还是比说的好,写的不咋地也比说的强。 “冇得脸嘴”是另一类。见人快打个招呼呀,露个笑脸吧,没脸没嘴的算咋回事,这孩子,让人着急啊! “讨耳不耳”则叫另类。爱搭不理的,欠抽! “抿口抿嘴”这个好。接近于哑口无言嘛,你服了,那就妥了。不禁想起小时候吃豆粉或米粉,粉末状的,用纸片撮到嘴里,或用纸把粉包成三角状,撕掉尖角倒进口中。这时候就不敢说话了,否则粉就喷了出来。所以有个歇后语是“老太婆吃麦粉——抿口抿嘴”,老太婆可是没几颗牙齿的。其实这叫不敢张口。还有一种无言另有意味,如果是个小姑娘做错事,也许在闭嘴低头的时候,还怯怯的望你一眼,你还能继续教训吗? “唧都不唧”更进一步,一声不吭。 至于 “四两棉花不用谈”,好的,不用谈。 这些属于“沉默不语”的类型,最高境界可能是打死都不说。 也有胡言乱语型的,“东扯葫芦西扯瓠 ”,“七扯八拉”,“狗扯羊腿”,“说话不怕把舌头闪了”,“上嘴唇不跟下嘴唇打商量”,“狗嘞咵密蜢”,“不作油盐咯话”瞎说,也叫做“扯诐”、“说古话”和“神说鬼说”。 说得再多再好,往往得到的回应是,“诐呢”、“八哦”或“撬哦”。意思参见某会议记录:胡说、胡又说、以上都是胡说。这里的诐,有些生僻,本意为妄语;八,不只表示数字,从字形看就有分开相背之意,所以是胡说八道,在咸宁还指分裂,有“八坼”和“八开”的说法;撬,不知道是哪个撬,不敢乱讲,不过巧的是,普通话中对人不屑一顾的啐一口叫“切”,两者声音相同意蕴神似,所以应该是从拟声词引申而来,表示不赞同。 还有死顶硬扛型的,“铁打咯牙腔骨”,“翻嘴裂牙腔”,“死蛤蟆咬出尿来”,“鸭死了嘴硬”,“死咯都能说成活咯”。死咬力争,所以又叫做“咬争”,但这里及上面的咬读爱的入声,争读正月的正的白读音,也即赞的阴平。 当然,这些属于“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有自卖自夸型的,“黄鼠狼说诶崽是香咯,刺猬说诶崽是光咯”。也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性多”。 有嘀咕型,叫“破罐煮粥,咕之咕噜”。 有啰嗦型,叫“喋剟”、“棉希”或“卵连”。 有糊涂型,叫“泼**”、“糊涂泼”或“喋搭”。 插个问题,猜猜“你败我”是什么意思,究竟你败还是我败? 呵呵,这里的败无关输赢,指败坏名声。 所以,有阴损型,叫“败”,还叫“戳歪”、“戳拐”或“剟拐”。 嘴巴憋不住叫“嘴只策”或“嘴只量”,不住口叫“嘴只獭”或“嘴只嘶”,撇嘴叫“嘴只瘪”。声音大叫“吼破三间屋”或“打破锣”,拦话叫“打挡嘴”,能说叫“说得几百七”,话痨叫“qie蛆”(qie并非qiei的缩写,读雀的阳去调,应是嚼的变读),讽刺叫“嗓”,不满叫“垮(阳去调)”,说服人叫“税(说的多音读法)”。 有一种教训人叫“薰(训的变调)”或“开皮”,有一种学舌叫“留(读阳去调)”,有一种激将法叫“厅”,有一种竞争叫“打聘登”,有一种彼此叫“大哥不说二哥”,有一种轻视叫“冇得说首”,有一种得意叫“咬(爱的入声)得油溜呢”,有一种轻松叫“嘴一lia”,或者是“说话不费力,舌头踢几踢”。 有一种啰嗦叫“炒现饭(剩饭)”,但话不在多,“现饭炒得三遍,狗都不闻”,说破天,“说煞血还是个汗菜汁”(汗菜即苋菜,菜汁跟血一样红)。关键在于道理,“会说说不理赢,会跑饱不雨赢”。 嘴巴不光长在自己身上,也长在别人身上,“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鼓不打不响,话不说不明”,但是,“好话一句三分暖,恶语一句伤人心”,所以,“说话注意,免得怄气”。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