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欣 愉欣
关注数: 15 粉丝数: 70 发帖数: 14,177 关注贴吧数: 46
“野猪部队”下山抢粮岫岩20个乡镇遭袭击辽沈晚报 08-21 “野猪部队”下山抢粮岫岩20个乡镇遭袭击 辽沈晚报 08-21 09:11 家住在鞍山岫岩石庙子镇西卜村的崔兴伟,最近十分苦恼,“赶上了大旱,苞米减产不算,今年野猪十分猖狂,苞米地被拱得不像样子。” 昨日下午1时许,崔兴伟骑着摩托车带着记者来到梨树沟,这里是西卜村农民种植苞米的集中地。今年旱情严重,他家地的苞米已出现泛黄的叶子,“天气太热了,水跟不上,苞米肯定减产。”崔兴伟说。 即便如此,让他更为心焦的是,成片的苞米秆子已倒地,结好的苞米被啃得一点都不剩,“这都是野猪干的,它们一来刚长成型的苞米都被祸害了。”崔兴伟说。顺着他手指的地方,大约10平方米的苞米地苞米秆已倒地,一路走来尽可见被拱得狼藉的苞米,有的苞米被啃剩半穗扔在地上。 在一片苞米地内,有一个圆形带着两个尖的脚印。“前几天下了点雨,要不然能看到成排的脚印。”崔兴伟说。 对于野猪来袭,崔兴伟说野猪很难防备,因为野猪一般都是半夜出现,“但是有的时候在下午还是能看到一只。” 崔兴伟称,大概在半个月前他正在山上看蚕,就在这时他听到苞米地内传来“呼呼”地叫声,他顺着声音往下看,“这时有一只大野猪正在拱苞米。”崔兴伟说,那只野猪大约有400多斤,是他见过最大的一只,“它是公的,有支出来的獠牙。”他说,看到后自己还有些紧张,大喊一声后野猪朝山里跑远了。 村里一些老人称,大约在3年前此处沟里就有野猪出现,“可今年是最为猖狂的。”村民王昌喜说。之前只是很少的野猪拱苞米地,根本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经过繁殖,今年的野猪特别多,“整片岭几乎都被野猪们拱了,这可不是一两头干出来的。”王昌喜说。 崔兴伟称,自家有大约10多亩苞米地,目前成熟的苞米地大约有4亩左右,“但这些有一半都遭到野猪的祸害,基本是颗粒无收。” 岫岩野保站以及石庙子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野猪袭击庄稼地的事件,每天都会进行走访,了解情况。据野保站工作人员称,今年野猪大批出现,是因为天旱山上食物较少,野猪袭击了县内大约近20个乡镇村庄,对农作物造成一定危害。 在苞米地中,记者发现了铁丝网和爆竹,村民称野猪生性也比较怕人,一旦碰触到金属物会自动离开,听到声响也会逃跑,所以他们会利用这样的方法驱赶野猪。“每到晚上的时候,我们就会放爆竹吓吓它们,可时间长了这个方法也不一定好用。”崔兴伟说。 对于野猪肆掠,有些村民想出了极端的方法,想把野猪进行铲除。 对此野保站的工作人员表示,野猪出没是生态环境变好的一个表现,野猪也属于保护动物,村民随意杀戮是不允许的,只是建议村民驱赶为主。“有的时候,野猪饿坏了还会到村民家中。”村民王昌喜说,为了将野猪逐渐赶出村民居住范围,村里逐渐实行退耕还林,将农作物变成落叶松,栽种树木可以让野猪少接近村民住宅,而且树木不会遭到野猪破坏,也会给村民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20日全市停水”自来水厂辟谣辽沈晚报鞍山版 08-19 1 “20日全市停水”自来水厂辟谣 辽沈晚报鞍山版 08-19 10:01 “全市停水通知:停水通知净水厂计划清理水池,于2014年8月20曰23点至8月21日22点停水,全市停水! ”从8月17日开始,一条全市大停水的微信开始在朋友圈里转发。可是谁也想不到,这条大面积长时间的停水通知居然是谣传。 朋友圈“通知”大停水 8月17日下午,家住湖南地区的赵琳看到朋友圈里好几个朋友都转发一条关于全市大停水的微信。具体内容是:停水通知净水厂计划清理水池,于2014年8月20曰23点至8月21日22点停水,全市停水,大家提前做好储水准备。 因为家里有宝宝,大热天必须洗洗涮涮的,一天没有水可是大事。赵琳赶紧给老妈打电话,提醒她提前做好准备。昨天,赵琳妈妈还特意去买了一个大水桶用来储水。随后,赵琳又开始电话通知那些不上网的年迈的亲戚别忘记提前储水。 自来水辟谣:20日无停水计划 这种大面积长时间的停水影响非常大,但根据本报记者与公共事业局各条战线采访经验可知,除非发生突发事件,如2010年4月1日鞍山一供水管线发生突然爆裂导致城区停水外,煤气、供暖、供水等关系到民生的行业,暂停供应都是有预期计划的,都会通过各种媒体向市民提前发布。 昨日下午,鞍山市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明确表示8月20日至21日期间并没有停水计划:“自来水清理水池由电脑控制,根本不需要停水。而且自来水公司的停水信息会在媒体上提前公布,请市民放心。 ” 转发谣言的好友“长点心吧” 这次流传于微信朋友圈的“停水谣言”受众有多广?本报编辑部就有三位记者收到了这条消息!三位记者分别与发布的朋友取得了联系,追踪这条“谣言”的来历,十几位受访者都表示是看到很亲密的朋友的“朋友圈”发布了这条关系民生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就转发的。这些转发的人中,有社区工作干部,有医生,也有警务人员,但大家都因为“朋友”发的而丝毫没有产生怀疑,从而让这个谣言犹如几何级数一样在鞍山市民中散播开来。 不过谣言终有被揭穿的时刻,昨日下午本报核实后通过微博微信发布自来水公司暂不停水的消息后,很多网友开始主动删除了朋友圈中的这条谣言。网友戏言以后转发朋友圈也得“长点心”了,“自己家忙活够呛不说,还助长了谣言的传播”!
8月7日“立秋”天气会变凉快吗? 来源: 中国吃网 原文标题:2013立秋后还热吗?8月7日“立秋”(图片来源于百度搜索)立秋并不意味着凉爽的秋天立即到来。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摄氏度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认为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今年立秋时刻为8月7日16:20:21,是晚立秋,按老话,今年立秋以后是不是还要热一段呢?专家指出,其实立秋的早晚和天气炎热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未来会不会出现高温天气,还要看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的情况。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太阳辐射、下垫面情况及人类活动等,“立秋”时刻早晚影响天气冷暖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气象专家曾做过验证,以北京1990年至1999年立秋情况来看,这10年中有5年是早立秋,5年是晚立秋,而气象资料显示,这10年中有9年立秋后平均气温超过了常年平均值。一般立秋以后,会重新出现暑热的现象,这时候“秋老虎”就会出现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一般来说,秋天来得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要到8月中旬入秋,首都北京在9月初入秋,江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进入秋天,11月上中旬雷州半岛才进入秋天。
20多天下了“半年的雨量”   7月1日到23日大连累计降雨量378毫米刷新1955年原纪录,是去年同期的3倍   20多天下了“半年的雨量”   撰文:栾光煜 郭本军   “今年7月天漏了!”“白娘子是来大连找许仙了吗?!”“这雨下的,天潮死了,再不出太阳,身上要长蘑菇了!”进入7月,大连降雨不断,不少网友纷纷发帖调侃天气。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郭本军介绍说,从1951年市区有气象记录以来,今年市区7月1日到23日累计降雨量达378毫米,刷新了1955年同期的374毫米的原历史纪录。   23日,大连雨声不断、雷声阵阵,截至下午5点,市区降雨量39.2毫米,达到大雨级别。而此前20多天里,雨可谓是大连的“常客”——7月1日,雨;7月2日,暴雨;7月9日,雨;7月10日,大到暴雨;7月15日,雨;7月16日,暴雨;7月18日,雨;7月19日,雨;7月20日,雨……   虽说23日的雨下得并不算太大,但它和前期的降雨量累计后,却刷新了一项气象纪录:从1951年市区有气象记录以来,今年市区7月1日到23日累计降雨量达378毫米,刷新了1955年同期的374毫米的历史纪录。   378毫米是个什么概念呢?   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郭本军介绍说,大连市区年平均降雨量为579.7毫米,而今年7月1日到23日短短的20多天里,累计降雨量378毫米,超过年平均降雨量的一半,而去年的同期降雨量为123.1毫米。   为啥今年雨这么多?   东亚季风偏强,弱冷空气推波助澜   通常每年6月中下旬到7月上半个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我国台湾等地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这被称为梅雨(黄梅天)。但今年,梅雨似乎到大连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郭本军说,大连七月降雨频繁不稀奇,稀奇的是累计降雨量如此之多,这说明地处北方的大连今年七月水汽“供应”充沛。今年7月1日以来,大连暴雨天气过程频繁,这和整个东亚的天气背景吻合:从6月江南的连续暴雨,到7月中旬的四川连续暴雨,都说明今年的东亚季风偏强,可以源源不断的把南海甚至印度洋充沛的水汽输送到我国大部,这也包括地处北方的大连。另一方面,近期北方不断有弱冷空气侵扰,冷暖空气在大连上空狭路相逢,就容易形成连续的强降雨。   又要下雨了!   注意防汛、防雷、防灾害   最新气象信息显示,双休日大连将再次迎来一次降雨过程,这对于连遭强降雨侵袭的滨城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防汛、防雷、防地质灾害,样样都不可轻心。   据介绍,每年6、7月份,都是大连的雷雨季节,雷电出现的频率较高。气象专家提醒市民,雷电易袭击的主要是高大的孤立物体和旷野中的人员以及电话设备、家用电器等,“雷雨天气里大家一定要关好门窗,有的市民觉得闷,喜欢开着窗,但这种做法比较危险!” 来源: 中国天气网辽宁站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