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老师 A华山剑客
《贺教坛四十载》:杏坛驰骋四十秋,沥血倾心血未休。授业传经桃李茂,春风化雨韵长留。烛光熠熠培梁栋,粉笔纷纷写锦筹。德厚功高声誉远,芬芳满径意悠悠。
关注数: 917 粉丝数: 4,258 发帖数: 17,517 关注贴吧数: 50
儿时的记忆有些模糊不清了,只记得二间茅草屋,后来在父母的共同努力下翻盖了三间土坯房。记得上小学那年母亲亲手缝制的绿色书包,然后就跟着比较大点的孩子们去学校了。由于家境贫寒学习自然用功了,老师讲的东西都能记得住,还格外遵守纪律,老师就让我当了班长每逢放假的时候,都能拿回来“五好学生”奖状,母亲也格外高兴。在计划经济那个年代,想吃饱肚子已经是奢望了,能有玉米面糊糊喝就不错了。生产队在年底的时候也会给每户分点豆腐,但是那个时候的豆腐块只有现在的一半大,记得有一次自己的一小块豆腐几口就吃没了,于是就把筷子移动到母亲的那块豆腐上了,当时母亲还在厨房刷锅呢,我嘴里喊着:“妈,我在你的那块豆腐上吃一口”,母亲答到:“吃吧”,一个没注意竟然把母亲的那块豆腐给吃没了,弟弟气得哇哇大哭,等母亲上桌的时候,盆里只剩下一点点玉米糊糊了…… 1978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已经读初中了,依然是班长。后来居然还考上了高中,母亲又少不了一些高兴,再后来又去了更远的地方读书了,只有寒暑假可以回家,每次离家返校的时候,母亲总是站在路口目送着我……,当时很不理解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呢?参加工作后,自己有了孩子才慢慢滴懂得了一点点当初母亲的目送:那是一种牵挂、一种期盼、一种只有母亲才有的莫名其妙的感觉……由于工作繁忙与母亲交谈的时间也就少了。后来由于父亲去世对我打击甚大:父亲没有吃过一顿我亲手做的饭,也没有吃过我邀请到大酒店的饭,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有一种内疚或者深深自责。灵魂深处迸发出一种想法:对父亲的愧疚补偿给八十二岁的母亲,于是就找个时间亲手给母亲包了一顿饺子吃,此后晚上睡觉的时候总算能够安稳些了;父亲去世对母亲影响很大,为了让母亲从阴影里走出来,教会了母亲使用智能手机;为了让母亲高兴快乐,每逢佳节或者特殊日子都陪母亲去“馆子”吃一顿,当然也少不了一些陪客。每次吃完饭的时候,母亲都非常高兴望着我说:“谢谢你,没有你,妈也不知道还有这么好的地方”。于是就有一种声音在脑海里荡漾着:现在的一顿饭根本就不算什么,儿时的一块“豆腐”都是奢望啊!一种强烈的自责涌上心头:陪母亲去比较体面点儿的场所吃饭是不是又有点儿晚了…… 书于2019年1月1日晚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