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和狗
关注数: 12 粉丝数: 71 发帖数: 485 关注贴吧数: 6
未来的主线会是港股吗? 梳理一下过去这些年市场主线, 2019-2020白酒医药, 2021年新能源, 2022年的煤炭, 2023年中特估, 2024至今的银行 ,不难看出,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市场总是不停地高切低,而2021年之前的成长风格,2022年开始的低估值+高分红的价值风格,确实也呈现明显的牛熊分界,所以资产配置是机构资金永恒的主题,未来依然如此,目前的银行,显然已经处于高位,比起要不要进银行,未来将如何高切低。我觉得才是需要考虑的。 我认为要成为主线需要达到三个条件。 第一,要有容量,给机构资金足够的进场空间; 第二,基本面要有支撑,到了高位要有故事性才能够兑现。 第三,现在依旧处于低位。 按照这三条来找,恒生指数 恒生科技可能已经具备主线的条件,容量不用说,位置也确实处在底部,那么核心就在于基本面了,恒生指数的走势实际上跟美元指数是高度相关的反向关系,也就是说要预测恒生指数进入主线上涨行情,就意味着美元指数要进入长期的下降趋势,那么在未来1-2年美元指数会长期下跌吗,至少我认为如果美国要搞制造业回流,要打关税战,美元下跌的趋势就是确定的,外国在美国市场挣的钱越少,美元以及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就越低,挣不到美国的钱,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加配美元资产,如果这种情况持续1-2年,那么当前就是恒生系列指数最好的投资机会,一旦未来趋势形成,还会有更多的资金进场,那么高位兑现流动性就不是问题。第二个条件也就具备了。 同时驱动港股上涨的还有中国资产对全球的吸引力,不管是全球影响力 产品竞争力还有军事实力,我觉得世全界的资本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对中国资产进行再评估,因为中国的科技和军事已经站上世界前沿,就不能再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中国资产的价值,这次印巴空战后的成飞集成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没有汇率管制的港股市场就是加配中国资产最好的平台。 就这两点来看,其实现在已经有足够的理由加配港股,但是结果会怎样,说实话过去的走势无法给出答案,现在也不能断定会不会涨,只有未来才能知晓,但机会总是出现在晦涩难明中,在不确定当中,展开行动才能抓住先机。
差不多可以撤了 市场就是要先涨后跌 看了一下大盘,可以考虑撤了。1、上证指数分时多个指标已经出现明显的背离或高位信号,说明短线即将调整,应该就在周五,特别是现在这个位置,再往上摸高3400会有不小的抛压,市场就是这样不放量就不会跌,哪怕看起来已经摇摇欲坠,其实跌不下去,因为大资金跑不掉,而一旦放量就有机会跑了,后续没有资金承接必然下跌,而想要突破3400点,目前市场没有这个动能,没有共同做多的主线,内卷行情高位必然回落;2、把时间线展开一些看,2022年市场下跌至今就四波大的反弹行情,22年4月的暴跌后首轮反弹,22年10月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疫情解封+地产政策;24年2月,国家队资金进场救市;24年9月超预期政策组合利好出台,以及首次提出稳定股市 楼市。总之,每一轮上涨都是在非常有力的流动性或者政策刺激下才出现的。而这一次降准降息很显然主要针对楼市,尤其二手房市场,对于股市并没有新的利好,所以未来股市的政策预期应该是比较弱的; 3、现在的市场和2013年牛市前夕并不同,原因就是没有主线,2013年的创业板已经领先市场一年展开上涨,而今年被寄予厚望的科创板没有走出来,没有主线市场人气就没法聚拢,多头互杀的局面就会持续,指数就会表现为在市场顶3400+政策底3100这个区间波动,所以当前3350点位置,风险性价比不高,随时可能再次探底;4、总之,现在的市场就是多头互卷,机构和散户都想挣对方的钱,而不是共同把市场做起来,因为基本面不允许,所以要清楚散户挣钱关注的是价格,机构挣钱关注的却是散户手里的资金,当散户开始进场,也就是机构离场的时机,价格的变化通常会有延迟,这时候看着价格走势预测就比较危险。
技术角度看现在市场的中长期格局 先说下我的想法,当前的市场很显然就是消息面刺激下的波动行情,机会肯定有,但是如果没有适配的风险策略,那么最好空仓,因为现在市场的容错率很低。然后是以下几点: 第一,同样是暴跌7%,这次和疫情那波有可比性吗?答案是,没有。如果仔细观察市场各个板块就会发现,2020年医药 白酒 新能源 半导体还有大消费都还处于月线级别的多头趋势当中,加上2019年外资进场,市场做多动能很足,疫情出现后货币宽松,这些板块立刻加速上涨。而现在没有这样成长主题方向,这两波行情根本没有可比性。 第二,月线走势看,自2021年底市场下跌开始,到现在两次双底反弹,A股依旧处于熊市格局之中,而且底部还在降低,在关税利空出现之前,市场其实正处于缩量调整阶段,3400点这个顶部区域的压力非常明显,市场大概率要向下寻找区间整理的底部,3200-3400区间长期整理筑底很可能是原本市场走势,但关税利空把市场节奏彻底打乱,指数一下子爆跌了300点,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放量收回这个7%的缺口,把这波做空动能彻底消化,那么这波大跌就是中期空头走势确立的信号,接下来就是探底,根据贸易战持续影响来确定市场底和基本面底,这波下跌回补了3087点的缺口,这也是市场中期格局多转空的特征,而去年9月底以来市场留下的缺口,很可能也会在这轮探底中完成回补,为以后牛市夯实基础。 最后,这波下跌其实可以参照2013年6月的“钱慌”,不管是2022-25年、2010-14年的熊市节奏,还是目前市场所处的位置都非常相似,同样的突发利空导致暴跌,在之后探明底部,夯实市场结构,到2014年牛市展开,先破再立,现在的市场也是如此,贸易战既打破了旧的格局,也打开了新的机会,当市场底和经济底都得到了确认,接下来就是新一轮的牛市。 所以,中期来看指数还要跌,至少还有半年左右的空头行情,但再一次探底完成后,市场的熊牛节奏将发生转变,也就是说当政策底 市场底和经济底都得到确认,这轮熊市行情彻底走完,那么股市将进入新一轮的牛市周期,那时候才是进入股市的最好时机,现在则完全没有必要在这种剧烈波动的格局中损耗资金,小仓位试错,轻度参与才是更好的选择。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4年8月投资笔记 数据显示,沪深300指数最近10年的增速在2024年8月回落到4%左右。换句话说,2014年8月到2024年8月长期持有沪深300指数年回报率为4%,而股市的长期回报率其实是与经济增速相匹配的,当股市回报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向其潜在回报水平也就是经济增速去回归。在2021年高点,沪深300的长期回报率一度达到7%以上,而经济增速的预期实际只有5%左右,说明股市存在过热,而经过这几年的调整,4%的回报率实际上已经属于低估的范畴,意味着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这几年去泡沫基本完成。由于过去几年外围市场一直处于趋势上涨中,而最近又出现了高位崩盘的走势,资产泡沫已经显而易见了,可以说当前全球主要资本市场,A股的核心资产是唯一没有泡沫或者泡沫程度最低的。这一点在沪深300成分股的估值水平中很明显可以感受到,风险性价比高就是当前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A股最大的风险特征。所以即使由于流动性的低迷,A股投机交易很难做,但不代表A股没有机会,这个机会是投资层面的,现在缺的只是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可能是整体经济改善的拐点出现,或者是某一个行业的爆发,这样在A股高性价比的背景下,都会吸引大资金进场,这就是现在需要等待的机会,也许现在还不能预测这个机会何时出现,但一定要做好准备,比别人更早的发现并介入这种的机会,才能在投资中取得成功,所谓投资,投的就是认知,别被市场的噪音干扰,即使所有人都说这个市场很差,但依然能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去发现未来潜在的机会,这才是有用的投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现在的行情虽然很弱,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底部被资金布局的股票更容易被发现。其他的股票都在跌,而被资金的加仓的就表现更有韧性,比如22年10月市场加速下跌期间,电信板块就出现逆市上涨。今年年初1月份这波下跌家电板块也有逆市上涨表现,这两个板块在后来反弹中也是领先于市场的,如果未来还是熊市中继的行情,那这种机会还会有,只不过没跌倒底部位置,主力资金不会急于出手,所以现在没有必要预测究竟哪个板块会涨,等着就好了。 现在这种行情之前也出现过,2001-2005年,2010-2014年,加上这次算是A股开市以来出现过的三轮大熊市,按照之前熊市节奏,现在最多只能算熊市过半,目前场内流动性已经非常紧张了,越往后会越难,但大资金每年肯定还是要运作一波的,无非就是低买高卖,但什么时候是低,什么时候是高位,会越来越难判断,错过了这一波行情基本上,全年就没机会了。 看了下23年初到现在,价格能够继续走强的板块煤炭、银行、石油、电力这些都是跟着衰退预期不断兑现的,没什么可操作性就是吃基本面,剩下的通信设备、电信行业、汽车、家用电器、船舶制造就看能不能在底部跟准大资金的节奏了,其他的基本上就是反弹之后再走新低的弱格局了。 这种行情就是越动亏得越快,一旦进入空头行情,只能等,看准了机构资金的动向,跟着在底部抄一把,可能一年只有一波机会,抓不住最好空仓,未来2年、3年甚至更久可能都会是这种局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