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欧根亲王师 SS欧根亲王师
一队队士兵屹立在这里,
关注数: 1 粉丝数: 51 发帖数: 8,146 关注贴吧数: 121
德国U艇使用的鱼雷 德国U艇使用的鱼雷             德军鱼雷的命名是令人相当困扰的,德国鱼雷以其直径、长度和推进器命名,其各种改进型很多,通常都以“T”字表示。直径:"F"=45cm,"G"=50或53.3cm,"H"=60cm,"J"=70cm。长度:以最接近的米数计。推进方式:"a"=蒸汽,"e"=电动,"u"=过氧化氢。例如,G7eTII型鱼雷即指该鱼雷直径为53.3cm(21"),约7米长,以电动机推进且为原型的第二种改型。二战期间,潜艇多使用电动机推进的鱼雷,因为这种鱼雷噪音很小而且基本上不受干扰。而水面舰艇则不采用电动鱼雷,种种迹象表明鱼雷入水时的冲击力会造成电池装置的破裂,故而多使用以萘烷(十氢化萘)而非煤油为燃料的蒸汽推进的鱼雷。二战期间人们对过氧化氢燃料做了大量研究,但采用这种燃料的鱼雷并未投入作战使用。实际上,德国鱼雷型号之间的区分主要来自于引信和导向装置的不同。但只有两种主要的型号在潜艇部队中得到使用——G7a和G7e,这两种鱼雷都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鱼雷发展而来。G7a(T1)型鱼雷的设计较为简单,采用蒸汽驱动单桨推进,最大航速为44节,射程6千米。这种鱼雷的最大缺陷就是在航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气泡形成的明显尾迹。与G7a型鱼雷外观大致相同的G7e(TII)型鱼雷,动力装置改为一台100马力的电动机,鱼雷尾部安装两个反向旋转的螺旋桨进行推进。G7e鱼雷没有明显的尾迹,在以30节航速航行时射程为5千米。G7e还有一种改进型(TIII),其蓄电池容量更大,使得鱼雷的射程提高到了7.5千米。鱼雷引信在大战初期给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带来了很大麻烦。早期的引信采用触发方式或磁感应方式,导向装置也采用过3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在鱼雷故障彻底解决后的鱼雷攻击中取得了出色战绩。“FaT”是一种应用在G7a鱼雷上的设计,在当时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对抗护航船队的措施,它使得鱼雷一改过去直航的方式,而是采用“S”型航迹航行,直到命中目标为止。这种导向方式要求鱼雷在护航船队的横向侧面发射以求最佳攻击效果。经过改进后的设计命名为FaTII,用于G7e鱼雷上。“LuT”与FaT的概念类似,但并不要求潜艇必须获得理想的攻击阵位后才能实施攻击,而是在任意角度都可以发射鱼雷。“TVb”基于G7e鱼雷设计,采用对敌船螺旋桨产生的声响进行探测实现导向。这种看起来十分先进的技术在当时毕竟还不成熟,在水文环境复杂的水域效果不太明显。但这种鱼雷仍然取得了一定战绩。这种鱼雷在24.5节航速下的射程为5.75千米。“TXI”则是在TVb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其声响探测装置设计更为先进,探测器被预先设定为类似船只螺旋桨的频率下,以避免其他噪声产生干扰。这种鱼雷在针对护航船只的作战中十分有效,它允许潜艇由尾部鱼雷发射管发射声响鱼雷以攻击尾随在后的护航船只,并取得了一定战绩。    UID1435 帖子76 精华0 积分83 威望0  帝国币74  军功0  贡献0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7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23 最后登录2009-2-7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使用道具 报告 回复 TOP   
俾斯麦的精巧设计 ★ 结构与装甲     装甲防护是“俾斯麦”号最为引人瞩目的方面,也最为人津津乐道。在1941 年5 月27 日最后时刻,英国皇家海军大量的炮弹倾泻也未能将其完全摧毁,舰体没有如通常的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那样被爆炸不断撕开巨大的破口,也没有结构分崩离析的情况发生,最终只是因通海阀被打开而翻沉。     德国的战舰防护从19世纪末以来就一直很出色,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设计非常注重防护。其舰体结构总重量为46980 吨,而装甲板重量为18700 吨,占结构总重的百分之四十。相比之下,日本海军的“大和”号战列舰虽然结构总重达到了69100 吨,但装甲总重量仅有22895 吨,占结构重量的百分之三十三,比“俾斯麦”号低百分之十。由此可见,号称日本帝国梦幻战舰的“大和”号,很多部位的防护设计并不如“俾斯麦”号严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就开始了特种结构钢和装甲钢的研制。这些工业科研成果为建造“俾斯麦”号战列舰打下了良好基础。“俾斯麦”号装甲防护设计主要分为垂直防护、水平防护和水线下防护。所谓垂直防护主要是指垂直安装的甲板和结构的设计。“俾斯麦”号垂直防护主要针对上层建筑的指挥塔和炮塔等重要部位以及舰体水线以上部分。实际上舰体垂直防护装甲一直延伸到了水线以下。从某种意义上看,“俾斯麦”号垂直防护装甲带沿用了中央装甲堡型的装甲防护类型,在舰体中部用装甲板围成防护圈结构。由于“俾斯麦”号舰体修长,前后主炮炮塔之间间隔大,所以为使炮塔座圈下部分处于装甲防护圈内,装甲防护呈长带状。德国人称为“伸展型装甲堡式结构”     “俾斯麦”号舰体舷墙板外壳结构为装甲板,主装甲带采用厚度为320 毫米的克虏伯渗碳装甲钢,从主甲板以下的上层甲板高度延伸到水下,整个装甲带宽5.2 米,深入水线下2 米左右,长度为170.7 米,覆盖了战列舰水线总长的百分之七十和两层甲板舱室。这使得“俾斯麦”号全部的重要部位都在装甲带保护之下,仅有舰艏和舰艉部分没有装甲(在历次海战中,这些部位很少被炮火命中,哪怕是驱逐舰近距离的交战中,命中舰艇艏艉的情况也很少见)。即便这些部位中弹,造成的损害对战舰也无足轻重。艏艉部位更重要的是防鱼雷和水雷对结构的破坏。“俾斯麦”号装甲带的厚度超过了二战中坦克正面装甲厚度,甚至超过了二战后到80年代前的主战坦克炮塔正面装甲厚度。如此大范围的防护措施在二战期间的战列舰中是独一无二的。主装甲带之所以用于防护水线附近的两层甲板,是因为远距离轰击的炮弹经常大着角地落在水线附近,而且造成的结构破损舰体进水的危害最大。采用320 毫米的渗碳钢装甲带能抵挡这种大着角穿甲弹,而且装甲带卡弹后或被穿透后,穿甲弹的战斗部爆炸不会造成弹着点破口致命性地扩大,从而不会造成大量进水,也不至于危及相邻舱室。     战列舰面对的通常是在20千米左右距离上的大口径火炮攻击,这类火炮弹药口径在300 毫米到460 毫米之间。二战前,德国海军的主要潜在敌人是英国皇家海军,其本土舰队的主力战列舰主炮口径最大为410 毫米,主要使用高爆穿甲弹和高爆榴弹。从19 世纪后期开始,大口径舰炮主要采用高爆被帽穿甲弹射击主力战舰类目标,而高爆榴弹通常用于打击海岸目标、民用船只或摧毁战舰上层建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克虏伯公司的舰炮试验中,用大口径舰炮近距离对400毫米钢靶板轰击时,弹丸虽然穿破了钢板,却卡在了靶板上。相距几十年后,火炮和弹药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战前战列舰主炮洞穿“俾斯麦”号360毫米渗碳钢装甲并不困难,但穿透舰壳装甲带后,难以继续击穿装甲纵隔舱结构。为吸收命中舰艇装甲带炮弹的爆炸能量,“俾斯麦”号在装甲带内壁间隔20 至25 毫米敷设了50 毫米厚度的柚木板。
德国潜艇所使用的潜望镜 德国潜艇使用的潜望镜处于水下航行状态的潜艇观察海平面和空中情况的唯一手段便是借助潜望镜。而多数德国潜艇均安装有两部潜望镜——一部攻击潜望镜和一部观察潜望镜。前者用于发现和瞄准水面目标,而后者主要用于观察海空情况和导航观测。潜艇在浮出水面前,艇长都必须指挥潜艇在潜望镜深度先用潜望镜对海平面作一次360度的观察,以求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敌情。只有在确认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潜艇才会浮出水面。潜望镜的使用情况潜望镜的主要部件是一根长钢管桅杆,可升至指挥塔外5米高的位置,两端都安装有棱镜和透镜并可将潜望镜的视野放大至1X到6X。潜望镜的使用有两个很明显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震动问题。当潜望镜完全升起时,细长的潜望镜桅杆会影响潜艇的正常航行,造成横向的不稳定。当潜艇航速超过6节时,潜望镜桅杆会带来巨大的震动而造成完全无法使用的情况。后来潜艇上安装了附加的桅杆支架,潜望镜顶端的形状也重新设计改进以减少水波阻力。尽管未能完全消除震动,但毕竟有了很大改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潜望镜镜片产生的雾气。由于潜艇内部空气潮湿,潜望镜的镜片多会产生雾气,所以潜望镜在设计制造时就必须尽量做到防水和密封。而潜艇在遭受深弹攻击时很容易使潜望镜的密封结构受损,从而导致雾气的产生。观察潜望镜有一个可配合潜望镜升降杆运动的座位和踏板,主要用于潜艇上浮之前的海空观察和航向确认。而攻击潜望镜没有,主要用于敌情观察、目标测距和攻击方位角度计算。同时,观察望远镜在夜间观测能力上也更胜一筹。 
各国的<神机箭>观后感 美0国;马上研制机载,舰载两种神机箭。争取让F22带着神机箭上天,同时着手SJJ计划{神机箭防御系统}     本0拉0登:如果美军不撤离阿富汗,我们将用神机箭来袭击美国本土     日0本:为了防止大韩0民国的神机箭袭击,我决定把靖国0神社炸掉,并让出竹岛     哈马0斯:马上联系韩国,我们要引进神机箭来替换我们落后的火箭弹     以色0列:如果让哈0马斯掌握了神机箭技术的话,我们连加沙的边都碰不到     印0巴双方;我们已经在克什米尔地区部署了大量的神机箭     中0国;为了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实现科技强军的梦想,我们要全力研制神机箭这种武器     俄0罗斯:我们不能落在美国人的后面,我们要在委内瑞拉,古巴部署神机箭基地     已经挂了的希0特勒,东条0英鸡,墨索0里尼:倘若60年前我们便得此物我们就不会再二战中失利     乌0克兰:俄0罗斯在不给我供气,我就用神机箭袭击莫斯科     伊0朗:我们已经向韩国人购买了大量的神机箭,并部署在边界,希望美0国和以0色列不要轻举妄动     朝0鲜:我们不能落在资本主义的南朝后面,我们也应该大力发展神机箭技术     韩0国:我们的神机箭已经瞄准了火星     火星:韩0国人的神机箭已经瞄准了我们,我们投降吧,并且每年向韩0国进贡一名宫女     三体人:太可怕了,质子传来的消息韩0国人已经掌握了全银河系最恐怖的武器我们撤把  超人:我想有了这种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之后,我再也救不了地球了   莱克斯卢瑟:秘书,把氪石扔了,买台神机箭来打超人   奥特曼:我该退休了,怪兽已经对地球构不成威胁了    天顶星人统帅:韩国人的神机箭对我太空舰队构成严重威胁,没有我的命令舰队不得接近地球 
美国强大--德裔的功劳 我们说,一个国家的强大关键是要看这个国家的人民素质如何,素质强自然国家兴旺。因此构成该国的主体民族素质就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尽管我们不赞同尼采与希特勒的种族优劣论。但我们也不能回避民族素质对国家振兴作用的现实,正如马克思所说:“民族没有优劣,但有强弱,大小和先进落后之分。”本文就是意在以新的视角来讨论美国(目前世界最强国家)强大的原因,即从民族角度来分析美国超强的原因——当然它只能揭示美国的一个侧面,不能以偏盖全地解释所有问题。特别是美国强大的制度因素,那不是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以民族构成论来研究美国强盛的观点恐怕没有至少不多,愿本文能对有意于此方面研究的朋友能有所助益,希望更多的朋友能来补充修正本文。   据调查,美国人中德国移民的后裔有6000多万,而英格兰后裔(即“盎格鲁——萨克逊”人)却只有5000多万。德裔美国人是美国第一大族群(全美国人口:2.8亿)!德裔美国人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美国,他们的影响力仅次于“盎格鲁——萨克逊”的后裔!说句戏言:难怪二战美国只往日本丢原子弹不往德国丢哦,孙子怎么会往祖宗家丢原子弹呢?   据我所知,当时美国建国后德语以几票之差失去了成为官方语言的机会,说到德裔名人,不能忘了二战美军德裔高级将领:艾森豪威尔(盟军欧洲总司令,后为美国总统),尼米兹(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在他的带领下美国海军击败了日本海军)。大战后的名人:基辛格(国务卿,德裔犹太人)和施瓦茨科普夫(海湾战争期间的联军总司令)!另外,影星从政的名人有施瓦辛格(奥地利人,实际也是德意志日尔曼人)。如今,德国后裔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是——拉姆斯菲尔德,美国的现任国防部长。   我曾看过一本美国社会调查的书,美国德裔民族最多。黑人和拉丁裔也比较多,爱尔兰裔数量比英格兰裔更多,当然由于民族融合,也越来越难以统计。在政治方面,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后裔比其他民族后裔更加热衷参政,并且由于历史原因也比其他国家的移民更具有优势。历史除了两个罗斯富(荷兰裔),艾森豪威尔(德国裔)等少数几个总统外,其余基本是英国后裔。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