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修远 兴隆修远
扎根基层
关注数: 62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3,821 关注贴吧数: 23
半壁山中学校志 兴隆县半壁山中学位于半壁山镇政府东1.5公里处的东闫杖子村,地处112国道南侧,校园占地面积22913平方米,建筑面积5383平方米。 学校始建于1956年,当时只有两个初中教学班,5名教职工。学校为“木杖子小学附设初中班”。1958年发展成为具有6个教学班,328名学生的双轨三年制初级中学,从此与小学分离,学校全称为“河北省兴隆县半壁山初级中学”。1969年,初中全部撤销,高中开始招生,学校改成“半壁山高级中学”。1978年与半壁山公社高中合并,且恢复了初中招生,成为一所完全中学,更名为沿用至今的“兴隆县半壁山中学”。此后,初中又经历了1996年停止招生,2000年恢复招生,2004年又停止招生的过程。现半壁山中学有教职工62人。 半壁山中学自建校以来,在历任校长和教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被称为撒河川一带“人才的摇篮”。50年中,为国家培养了诸如“陆生、王广凤、左玉增、吴庆国、蔡福浩、刘玉铁、徐连中、白贵福”这样上至省厅级干部,下至普通人民教师、医生等无数有用之才。90年代前期,学校以初中的高质量、高效益享誉全县。1997年以后,高中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逐年提高,先后有200多人考入本科大学,其中1人考入清华大学。2005年高考成绩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考生一次上本科线81人,其中一本上线6人,二本上线10人,综合排名在全市31所普通高中当中排名第七位。 半壁山中学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仅靠严谨治学实现了人才培养上“才”的高标准,也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塑造了“德”的良好形象。各个时期,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爱岗敬业、素质过硬、为人师表。如德高望重的老师夏富学、丁佩华;国家级先进教师赵怀斋;“老黄牛”式的谢福成教师等。 半壁山中学是一个体育传统项目典型学校。因其宽阔的运动场地、良好的体育设施,使学校成为撒河川一带各种大型体育竞赛的举办地,学校自己的运动队也取得过优异成绩。1981年,学校排球队代表兴隆县参加河北省少年排球赛,女队获第四名,男队获第五名。1984年,学校排球队参加承德地区青年运动会,男、女队均获得第二名。同年,在兴隆县田径运动会上,女队获总分第二名,男队获总分第三名。1986年,在承德地区“希望杯”排球赛中,男、女队各获得第二名。90年代后,学校的运动队更多地承担了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先后有30多人升入大中专体育学校。近年来,学校遵照“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和“全民健身”的体育理念,狠抓全员性的体育锻炼。同时,修建了2个水泥篮球场、2个排球场、3个羽毛球场、10个水磨石乒乓球台,增置了大量运动器材。通过全员性的体育锻炼和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伴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的基本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完善。1987年,地、县各拨款20万元,为学校建起了三层综合教学楼,面积2541平方米。1992年至1998年,建教师家属院住房1500平方米,解决了30多户教师的住房问题。1995年,投资45万元建伙房和学生宿舍900平方米。2003年,投资85万元,新建三层实验教学楼,面积1100平方米。并对旧楼进行了装修。现学校建筑布局合理,用房充足,办学条件良好,校园环境幽雅。 回顾5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从建设到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的是一条“严谨治学,艰苦创业”的路。学校从无到有,不断壮大,从过去破旧的校舍到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从早期自制的教具到现在的闭路电视系统、远程教育网、多媒体设备等。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一代又一代教师秉承了前辈们的艰苦创业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光荣传统,一届又一届学子在半壁山中学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感染、熏陶下,走进高一级学府,走向社会。 昨天的荣耀是我们的骄傲,美好的未来要靠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开创半壁山中学美好的明天吧! 附:学校演变简史 1956年9月6日:木杖子附设初中班 1958年至1969年:半壁山初级中学 1969年至1978年:半壁山高级中学 1978年至今:兴隆县半壁山中学
大山深处的坚守——兴隆学子霍文鹏 霍文鹏,男,26岁。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西阿超中心小学一名特岗教师。  家住兴隆县的他在参加2009年的特岗教师考试后,来到了隆化县西阿超乡的博岱村小学任教。博岱村是隆化县最为偏僻的几个村落之一,这里虽然贫穷,但是这里却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村委会重视学校建设,村民们重视孩子未来,然而这里却缺少优秀的师资,霍文鹏老师的到来为博岱村带来了希望。  自从来到了这里他一直担任复式教学工作,同时教授两个年级的语文,数学,科学,品德等科目。虽然压力很大,但是霍文鹏老师没有退缩,一直认真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  这里条件很艰苦,只有一辆通往外面的汽车,还要起个大早。为了让学生了解的更多。每次霍文鹏老师从外面回来,他总会买来各种学习资料,各种体育器材。在他所在学校上学的学生有交不上费用的,全是霍老师用自己的钱教的。生活上也处处照顾他们,为他们买本买笔。在学习上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霍老师会利用休息时间给她补课,提高她的成绩。到了冬天霍老师怕学生挨冻,总是早早的就来到学校,把每个教室的炉子都升着,让每个学生都免受挨冻,温暖着学生们的心。 2009年在学区组织的《讲述身边的教育故事中》荣获二等奖;2010年在隆化县教学工作交流活动中,作为特岗教师作了典型发言;2010年教师节期间他的事迹被媒体宣传报道后,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2010年9月底隆化县教体局相关负责同志和县进修学校校长前来探望他,并为他所在的学校捐赠了一台电脑。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