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瑢子 璇瑢子
璇琼琮瑢,澧兰沅芷,珪英璋华,含章素质
关注数: 35 粉丝数: 140 发帖数: 24,057 关注贴吧数: 105
【璇琼琮瑢】历史杂谈 13号去美国上大学,写点东西。。。以资留念 历史杂谈 很多人都喜欢在网上无聊的时候扯扯历史,我也是这样。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在这里随便谈谈一些看法。 网络居民的历史水平,大概有这么几种: 1:传说级别。对于历史大概有点印象,大概也能说点似是而非的东西 2:初级爱好者和教科书级别。首先,这两个集合不重合。教科书级别比较少,一般人怕是连教科书都记不住,能够有点兴趣的很多也不限于教科书级别了。尽管教科书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那教科书还是有一个理论体系的。看历史光记史实事没有用的,肯定需要一个理论体系把东西串联起来。初级爱好者能可能看了很多历史小说(市场畅销的历史书都可以看做小说),而看了一本书就成为了某某粉。。 3:高级爱好者。看了很多的书,大致有了自己的对于一个资料的可靠性,政治倾向的判断。大概也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上一个层面理论体系是完全照搬别人的,这个和一下的理论体系有可能是对现有理论体系的修正,几个理论体系的杂交或者自创)。大概能写点科普向的文章。但是还是缺乏一定的论证能力。和小白辩论还可以靠足够的史实获胜,但是和更高级别的辩论就会面临可靠论据不足,逻辑理不顺等等问题。 4:初级研究者能够援引文献,但是一般不会去吧文献看完。对文献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判定,但是引用的文献都是比较常见的文献。理论体系相比上一级更为成熟。 5:专业研究者,这种人基本上和职业历史学家差不多了。网上非常少见。有的时候明知道他的看法有点问题,但是还是不得不佩服扎实的基本功。甚至就我所看过的一些历史论文来说,很多学历史的研究生都未必有这个水平。如果历史真的只是业余爱好的话,能做成这样真心不容易。 再谈谈我这些年发现的东西。任何题目里面带“XXX真相”的文章99.99%是骗人或者有故意误导的成分,也有可能是自己也不懂。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一个事情发生以后,亲历或者道听途说的人会各自记录下自己了解的这一件事情。而这个记录的过程就会出现不准确。第一就是记录者自己并不知道事情的全部或者在口口相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第二就是主观的、根据记录者自己的立场或者喜好进行改动,第三是根据记录者自己的立场或者喜好省略一些事情,强调另一些事情,也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如果有转录者,那么上述发生的还要再发生一遍。于是即使是同样立场的两个人同样可能记录下不同的资料,而观察到同样事情的两个人也有可能应为不同立场而记录下不同的信息,因此一个事情到是否就存在真相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而现代人在研究的时候也有可能出现问题。第一,故意断章取义,只要读者不去查证,很容易蒙混过关。第二,原作者可能使用了反讽的手法,但是现代人并不知道,或者要通过其他资料才会知道。于是就会出现相反的理解。第三,就算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角度也会有不同的理解。综上所述,再加上资料往往是非常的多,我完全可以引某几分资料说明A观点,另外几份说明B观点等等,而且这样往往会产生令人匪夷所思的结果,但是仅从论证过程上来说却是无法证伪的。于是事实上只要资料来源没有问题,分析逻辑没有问题,那么上述每一种观点都正确。但是历史上发生过的只有一个,那么哪一个才是真相呢。而只是把期中一种观点拿过来,再附上论证过程,就宣传这是真相明显是不负责任的。当然,完全是基于臆测还要厚颜无耻的说这是真相的我还是见过不少的。当然,就是因为对于同一个时间会有不同的观点,和对于新材料不断的发掘,才有了讨论历史的乐趣。
【汉水阆苑】忆江南 一:江南在哪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然而江南又好在哪里? 这个问题先不论。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定义。什么是江南。作为常州人。江南广义上大概是沪宁杭三个城市为顶点的三角形。或者再精确一点,是历史上江苏浙江各两个府。江苏的三个府是苏(州)松(江)常(州) (注:如果有人问怎么没有无锡。。。作为一个常州人,只能骄傲而又无奈的说,无锡自古以来属于(自从有常州府以来)常州府管辖范围,只有民国期间属于苏常道,(注中注,江南最早的华夏族移民定居于无锡梅村,有泰伯奔吴典故,时间估计为商王祖甲到武乙时期))而且现在无锡市(包括江阴宜兴)古代完全属于常州府,现在常州市下辖两个县古代都是南京的) (接正文),浙江的两个府是嘉(兴)湖(州)。也就是上诉三角地区去掉南京镇江杭州。当然作为江苏人。更喜欢听苏锡常的说法。但是因为浙北地区和苏南地区(或者说环太湖地区)在很多方面的相似性,这种分割是没有意义的。同时,皖南徽州宣城地区也可以作为江南的一个分支(但是因为太平天国战争,皖南损失惨重,大量皖北,湖北,河南人迁入,所以文化关联不是那么强了)。个人以为,北方人对江南的认识恐怕就没有这么精确(我就在贴吧上看到有人说南京是吴语区的),但是这也没有关系,因为不同的人对江南会有着不同的定义。 有人问气象学家,什么是江南?答曰: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直到岭南附近地区都可以算江南。或者说江南就是中国的亚热带气候区。如果要更加精确一点的话,中国大陆六月下梅雨的区域叫做江南。 有人问地质学家,什么是江南?答曰: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武夷山天目山以西,一个大致梯形的区域叫做江南。或者说,是江南丘陵地貌区。 有人问历史学家,什么叫江南?答曰最早,江南是汉江流域,后来缓慢南移,到答曰湖南北部湖北南部地区(或者说楚地)(春秋战国-南北朝),现在说的江南,那个时代还叫江东、江左。后来唐代设置江南道,辖管大致相当于今天苏南,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这么大的地方。后来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以及黔中道。湖南又被切割出去,江南西道成为了今天的江西,现在的江南是江南东道。宋代。江南东道切割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江南隶属两浙西路。明代江南隶属南直隶和浙江,清代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没过几年,江南省切分为江苏和安徽(两江总督虽下辖三省,但两江依然指的是是江西省和江南省)。 有人问经济学家,江南是什么?答曰,古代的江南是苏松常嘉湖五府,财税重地,天下粮仓(所谓)。现代江南是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圈),是我国与珠三角,京津唐(或者扩大一下环渤海)并列的三大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有人问语言学家,江南是什么?答曰江南是吴语区,更确切的说是吴语太湖片。吴语太湖片北部又分为两个小片毗陵小片和苏嘉沪小片,南部分为苕溪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甬江小片。当然这个范围还是大了一些。江北的泰州,南通东部南部地区,靖江,西部宁镇山地已及部分安徽东南部山区也是吴语太湖片口音。南部临绍小片,甬江小片则属于浙东的范畴了,杭州因为事南宋首都,口音较接近于北方官话。 有人问我,江南是什么?答曰,江南是一系列意象的组合:是小桥,是流水,是古镇,是乌篷船,是和风细雨,是青砖黛瓦,是移步换景的园林,是私塾里朗朗书声,是文人骚客笔下恬静,悠远的家园,是农民心里,富裕快乐的鱼米之乡,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它是桃花源,是天堂,是国人心中的一个梦。 第一节结束 未完待续 2013-6-22 第三稿于常州
【璇琼琮瑢】忆江南 一:江南在哪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然而江南又好在哪里? 这个问题先不论。我们首先需要一个定义。什么是江南。作为常州人。江南广义上大概是沪宁杭三个城市为顶点的三角形。或者再精确一点,是历史上江苏浙江各两个府。江苏的三个府是苏(州)松(江)常(州) (注:如果有人问怎么没有无锡。。。作为一个常州人,只能骄傲而又无奈的说,无锡自古以来属于(自从有常州府以来)常州府管辖范围,只有民国期间属于苏常道,(注中注,江南最早的华夏族移民定居于无锡梅村,有泰伯奔吴典故,时间估计为商王祖甲到武乙时期))而且现在无锡市(包括江阴宜兴)古代完全属于常州府,现在常州市下辖两个县古代都是南京的) (接正文),浙江的两个府是嘉(兴)湖(州)。也就是上诉三角地区去掉南京镇江杭州。当然作为江苏人。更喜欢听苏锡常的说法。但是因为浙北地区和苏南地区(或者说环太湖地区)在很多方面的相似性,这种分割是没有意义的。同时,皖南徽州宣城地区也可以作为江南的一个分支(但是因为太平天国战争,皖南损失惨重,大量皖北,湖北,河南人迁入,所以文化关联不是那么强了)。个人以为,北方人对江南的认识恐怕就没有这么精确(我就在贴吧上看到有人说南京是吴语区的),但是这也没有关系,因为不同的人对江南会有着不同的定义。 有人问气象学家,什么是江南?答曰: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直到岭南附近地区都可以算江南。或者说江南就是中国的亚热带气候区。如果要更加精确一点的话,中国大陆六月下梅雨的区域叫做江南。 有人问地质学家,什么是江南?答曰:长江以南,雪峰山以东,南岭以北,武夷山天目山以西,一个大致梯形的区域叫做江南。或者说,是江南丘陵地貌区。 有人问历史学家,什么叫江南?答曰最早,江南是汉江流域,后来缓慢南移,到答曰湖南北部湖北南部地区(或者说楚地)(春秋战国-南北朝),现在说的江南,那个时代还叫江东、江左。后来唐代设置江南道,辖管大致相当于今天苏南,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这么大的地方。后来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以及黔中道。湖南又被切割出去,江南西道成为了今天的江西,现在的江南是江南东道。宋代。江南东道切割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江南隶属两浙西路。明代江南隶属南直隶和浙江,清代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没过几年,江南省切分为江苏和安徽(两江总督虽下辖三省,但两江依然指的是是江西省和江南省)。 有人问经济学家,江南是什么?答曰,古代的江南是苏松常嘉湖五府,财税重地,天下粮仓(所谓)。现代江南是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圈),是我国与珠三角,京津唐(或者扩大一下环渤海)并列的三大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 有人问语言学家,江南是什么?答曰江南是吴语区,更确切的说是吴语太湖片。吴语太湖片北部又分为两个小片毗陵小片和苏嘉沪小片,南部分为苕溪小片,杭州小片,临绍小片,甬江小片。当然这个范围还是大了一些。江北的泰州,南通东部南部地区,靖江,西部宁镇山地已及部分安徽东南部山区也是吴语太湖片口音。南部临绍小片,甬江小片则属于浙东的范畴了,杭州因为事南宋首都,口音较接近于北方官话。 有人问我,江南是什么?答曰,江南是一系列意象的组合:是小桥,是流水,是古镇,是乌篷船,是和风细雨,是青砖黛瓦,是移步换景的园林,是私塾里朗朗书声,是文人骚客笔下恬静,悠远的家园,是农民心里,富裕快乐的鱼米之乡,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它是桃花源,是天堂,是国人心中的一个梦。 第一节结束 未完待续 2013-6-22 第三稿于常州
【璇琼琮瑢】系列总序 不知不觉高中已经毕业,乘着升入大学前的这段不多的空闲,也总结一下我人生第一阶段的一些所学所思。。。本来半年前完成申请就像要写这一批东西。但是本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精神。这半年来也学了不少各方面的知识。感觉比半年前又有了很大的改变。本来学海无涯。但是再过一个半月就要去上大学了。这里抓紧时间。吧想写的全部写掉。 本系列全部将冠以【璇琼琮瑢】的抬头,源自我自从初三上学期某节晚自习给自己起的一个网络昵称==璇瑢子,璇瑢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说一定要有什么原因让我选择吧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那就是他们都和玉有关。所以后来以这两个字为首尾,自创了一个四字短语,璇琼琮瑢,璇与琼都是玉器,琮瑢是玉器相碰撞的声音。。。 后来又补上三个四字短语(其中珪英璋华也是自创的,来自“若夫珪璋挺其惠心,英华秀其清气”刘勰《文心雕龙》),构成: 璇琼琮瑢,澧兰沅芷,珪英璋华,含章素质 总的来说就是一些积极向上的品质了。 不过这个东西算什么吧很让人为难。暂时当个人格言处理。 具体的计划如下: 中国重型运载火箭探讨(已于2013-01-13完成)---------技术 忆江南------------------------------------------------------------文化 网络上中国古代史常见争论------------------------------------------历史 大邑商与小邦周----------------------------------------------------历史 天下与中华--------------------------------------------------------历史,文化 中国民族史框架----------------------------------------------------历史 二战战役法浅论----------------------------------------------------军事 海权与海洋国家海洋文明--------------------------------------------文化,战略 国际关系与心态----------------------------------------------------国关 中二与德三、民国与大明--------------------------------------------历史、社会 航天杂谈----------------------------------------------------------航天 这里已经有10篇了。我不付责任的估计一下很有可能写不完。不过如果写完还有时间会另外增加几篇。
【珪英璋华】SZ系列空间实验科目 飞船在太空都干啥 盘点神舟飞船上的空间实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it.sohu.com%2F20130607%2Fn378288471.shtml&urlrefer=3d0394172ff80c924be5196d139ef352 2013年06月07日 来源:科技日报  载人航天工程绝非飞上去、落回来那么简单,形形色色的空间实验也是重要内容。   自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发射至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了各项技术验证试验,开展了大量空间科学实验,涵盖空间环境、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多个领域。  神舟十号发射在即,我们盘点过去神舟飞船开展的实验,了解它们在太空中的工作。  神舟一号:开启“太空诱变育种”实验  神舟一号共在太空中飞行了21个小时,其实验内容以验证载人航天技术为主。  这次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就,成功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工程大系统工作的协调性,试验各项目的均已达到。  但这次试验也存在一些技术缺憾。例如火箭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虽参加了任务,但不具备逃逸功能;飞船十三个分系统中,结构与机构、热控、电源、制导导航与控制、数据管理、推进、测控通信、回收着陆、环控生保九个分系统全部参加试验,有效载荷、乘员、仪表照明三个分系统只是部分设备参加了试验,涉及航天员安全的应急救生分系统没有参加试验;航天员系统和飞船应用系统除个别设备参加试验外,绝大部分设备是工艺件,不加电工作;着陆场系统没有启用副场等。  同时,神舟一号搭载了一些农作物种子,包括青椒、甜瓜、番茄、西瓜、豇豆、萝卜等,以及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尽管科学实验相对较少,但开启了我国“太空诱变育种”实验,对后续研究影响深远。  神舟二号:我国第一个“太空实验舱”  与神舟一号相比,神舟二号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共飞行了6天零18小时,其间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及技术试验。  神舟二号共搭载64件科学实验设备,均为首次上天的正式产品。其中有进行空间材料科学试验的多工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空间晶体生长观察装置;有进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的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和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有进行空间天文观测的太阳和宇宙天体高能辐射监测仪,包括超软X射线探测器、X射线探测器和γ射线探测器;有进行空间环境探测的大气成分探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和固体径迹探测器;有有效载荷公用系统,还有微重力测量仪等。这些设备几乎遍及三个舱段的各个角落,把飞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太空实验舱”。  借助这些设备,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包括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同时穿插进行了部分对地观察设备的在轨测试,以及空间天文、环境监测仪器的试验任务。这是我国首次在自己研制并发射的飞船上进行多学科、大规模和前沿性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  神舟三号:验证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神舟三号装载了10项44台有效载荷设备,以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为主,主要有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环境监测系统、多工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空间细胞生物反应器、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窗口组件及有效载荷公用设备等。飞船自主飞行期间,空间应用系统主要进行了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试验,同时穿插进行了部分光学遥感在轨测试,以及地球环境探测和空间环境高层大气监测仪器的试验任务。  同时,飞船上还乘坐了一位“船长”——这是个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的人体模型,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结果表明,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证明这套系统完全能满足载人的医学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三号返回舱回到地面后,其轨道舱仍然在轨飞行,并在随后约半年中开展了多光谱对地遥感观测和地球环境监测等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相比美俄等国将分离后的轨道舱废弃的做法,我国神舟飞船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一大特色,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的效率。  神舟四号:别开生面的“太空婚礼”  2003年元旦刚过,两场别开生面的“太空婚礼”在神舟四号上举行。  神舟四号搭载了52件科研设备,除了参加过此前飞行试验的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外,还有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设备首次上天。借助这些生物实验设备,一对动物细胞——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一对植物细胞——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在飞船上“喜结连理”。专家介绍,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融合等“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  有趣的是,神舟三号的“船长”也跟随神舟四号再度出征。这个由仿真技术做成的模拟人体重70公斤,身体每一部分的形状与真人宇航员基本一致,能够满足航天服的穿脱,能以航天员的姿态“坐”飞船座椅上,还可以模拟宇航员在太空生活时的脉搏、心跳、呼吸、饮食和排泄等多种重要生理参数,并随时受到地面指挥中心的监控。飞船上还有不少“乘客”,包括有粮油作物、蔬菜、草、树、药材和真菌六大类上百个植物品种。  神舟五号:向太空送去第一位中国“访客”  与之前的神舟飞船相比,神舟五号受到了空前关注,向浩瀚太空送去第一位中国“访客”——杨利伟。  神舟五号任务中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会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后,航天员也能通过火箭逃逸塔脱离险境。飞船还具备自主应急返回的能力,在应急情况下允许航天员返回全球预定的10个应急着陆区。同时具备人工控制返回功能,在自动返回系统失效的情况下,航天员可以手动控制返回地面。  任务期间,航天员不进入轨道舱、不脱航天服,按预先规定的程序和地面指挥手动补发船箭分离、帆板展开、推返分离等指令,完成了飞船状态监视、血压测量、摄影摄像、饮食睡眠等工作。由于本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因此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尽量减少,以便腾出更多空间供航天员活动并进行科学观察。  不过,当杨利伟乘坐返回舱回到地面之后,神舟五号轨道舱仍在太空中运行了100多天,开展了空间环境监测、空间定位等科学实验,获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神舟六号:实现我国首次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六号是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次任务中,我国第一次实现了有航天员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飞船升空8个多小时后,航天员费俊龙在聂海胜的配合下打开了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第二天,两位航天员开始有意识地加大动作幅度,以试验人的扰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在进行了开关舱门、穿脱压力服、穿舱、抽取冷凝水四项“在轨干扰力”试验后,科研人员确定这些活动对飞船姿态的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无需纠正飞船姿态。  为满足任务要求,神舟六号新增了40多台设备和6个软件,作出了110项技术改进。比如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设置了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等。同时,飞船上还首次使用了大小便收集装置。  这次任务以宇航员本身作为生理试验的对象,考验了人体在太空环境中的新陈代谢情况。这也是中国首次在自己的载人航天任务中进行航天医学空间实验研究,为人类将来在太空生存的航天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神舟七号:将空间实验从舱内移到舱外  神舟七号任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空间实验的地点从舱内移到了舱外。  2008年9月26日23时36分,航天员翟志刚身穿我国自主研发的飞天号舱外航天服在太空亮相,成为我国“太空漫步”第一人。  为了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七号的轨道舱得到了改进,既保留满足航天员生活的功能,又能充当出舱活动所需的气闸舱。不论是航天员出舱还是返回,舱门打得开、关得上、密封可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沿用此前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神舟七号的舱门作出了十多项改进,通径也有所增加。  这次任务还验证了伴飞卫星释放支持及分离安全性设计技术。伴飞卫星是伴随在航天器附近作周期性相对运动的卫星。神舟七号上开展了我国首次在轨释放伴飞卫星及其伴随飞行试验,为伴飞卫星提供了释放平台,验证了释放能力,解决了伴飞卫星释放后对飞船的安全性影响问题。  此外,任务中还进行了固体润滑材料试验。固体润滑材料试验装置是一件能可靠锁紧和便利解锁的锁紧机构,在发射阶段将样品台固定在舱外,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期间解锁并回收样品台。这项实验可为研发新一代高可靠性、长寿命空间固体润滑材料与润滑技术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太空“牵手”  2011年11月3日凌晨1点36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太空“牵手”,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苏、美后第三个自主掌握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为了完成这次壮举,神舟八号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全船共有设备600多台套,半数以上的技术状态发生了变化,其中新研制的设备占15%。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使飞船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新增加和改进了一些设备。比如新研制了异体同构周边式构型和多种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全新设计和研发了用于交会对接自主控制的飞行软件、控制软件,飞船上增配了平移和反推发动机。同时,航天员的手动控制设备也进行了改进。二是提升了飞船的能力。神舟八号在前期具备57天自主飞行能力的基础上,还具备停靠180天的能力。飞船电源帆板采用新的太阳能电池片,发电能力提高了50%。降落伞系统和着陆缓冲系统也得到改进,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神舟八号上也有形体假人随之上天,相关科学实验数据用于为其他和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的载人飞船提供佐证。有关专家强调指出,只有神舟八号返回舱返回地面才能叫圆满完成任务。若不能安全返回,对今后飞船是否载人会造成影响。  此外,飞船上首次实现了中外合作,由中德两国共同开展了17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  神舟九号:航天员吃饭睡觉均为重要实验内容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在航天员进入“天宫”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空间实验拥有了更宽敞的场所。  天宫一号舱内空间约有40立方米,其中有效活动空间约15立方米,分为锻炼、休息等区域,餐厅和厕所则设在轨道舱里。  “天宫”里还有两个“卧室”,采取私密性设计,可以拉上帘子隔挡,一位航天员值班时,其余两位可以同时休息。“卧室”里有通风设备和独立可调的照明设备,还首次配备天地双向可视通话系统。床则是四角固定的睡袋,航天员睡觉时,就带着自己的卧具钻进去。  这些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但在太空里,航天员锻炼、吃饭、睡觉、打扫卫生,都是空间实验的重要内容。在组合体驻留期间,航天员共承担了15项航天医学相关空间实验。其中包括航天飞行对前庭眼动、心血管及脑高级功能影响研究,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的细胞学机制研究,空间骨丢失防护技术研究,在轨有害气体采集与分析,航天员在轨质量测量五个主要项目。  此外,神舟九号还首次搭载活体蝴蝶(卵和蛹)升空,并把天宫一号上搭载的种子带回了地面。本报记者 付毅飞
【转】俄罗斯陆军简明编制 列宁格勒军区: 第2 特战旅 第25近卫摩步旅 普斯科夫州MT-LBV 第138近卫摩步旅 列宁格勒州 MT-LBV 第200近卫摩步旅 摩尔曼斯克州 MT-LBV 第216武器基地(第4摩步旅) 彼得罗扎沃斯科 第26导弹旅 卢基 第9近卫炮兵旅 卢基 第5防空旅 卢基 第7014武器基地(各型各型火炮) 卢基 莫斯科军区: 第20近卫集团军(不辖实兵,战时抽调?) 第16 特战旅 坦波夫 第4近卫坦克旅 纳罗弗明斯克 第6坦克旅 穆里诺 第5近卫摩步旅 阿拉比诺 BTR 第9摩步旅 下诺夫哥罗德BMP 第27独立近卫摩步旅 乔普雷斯坦 BTR 第99武器基地(第13摩步旅) 特维尔 第262武器基地(第1坦克旅) 驻摩尔多瓦82和113独立摩步营: 第112导弹旅 第448导弹旅 第288炮兵旅 穆里诺 第45近卫炮兵旅 坦波夫 第79火箭炮旅 特维尔 第53防空旅 库尔斯克 第7015武器基地(各型火炮) 穆里诺 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 第10 特战旅 第22 特战旅 第56近卫空降旅 卡梅申 第33侦察旅(山地、摩步) 第100侦察旅(实验) 第8近卫摩步旅(山地)博尔佐伊BMP 第17近卫摩步旅 沙利MT-LBV 第18近卫摩步旅 汉卡拉 BTR 第19摩步旅 弗拉基高加索MT-LBV 第20近卫摩步旅 伏尔加格勒 BMP 第34摩步旅(山地)切尔克西亚 MT-LBV 第136近卫摩步旅 布伊纳克斯克 BMP 第205摩步旅 布琼诺夫斯克MT-LBV 第4军事基地 茨欣瓦利 第7军事基地 阿布哈兹 第102军事基地 亚美尼亚(第73摩步旅 埃里温;第76摩步旅 久姆里) 第1近卫导弹旅 克拉斯诺达尔 第291炮兵旅 第439火箭炮旅 第943火箭炮团 第67防空旅 伏尔加格勒 第7016武器基地(各型火炮) 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第2近卫坦克军 第3 特战旅 第7近卫坦克旅 切巴尔库利 第15近卫摩步旅 罗辛斯基 BTR 第21近卫摩步旅 奥伦堡州 BMP 第23近卫摩步旅 萨马拉 BTR 第28摩步旅 叶卡捷琳堡 BMP 第201军事基地 杜尚别 第92导弹旅 第119导弹旅 第385炮兵旅 第950火箭炮团 第297防空旅 第XXX武器基地(各型火炮) 西伯利亚军区: 第24 特战旅 伊尔库斯科 第11空降旅 乌兰乌德 第225武器基地(第29摩步旅) 第103导弹旅 乌兰乌德 第120炮兵旅 第200炮兵旅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