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5JDeZ🐾 -
关注数: 0 粉丝数: 15 发帖数: 9,124 关注贴吧数: 8
霍去病的功绩. 两次河西战役   河西地区即今天的河西走廊,在黄河以西,祁连山、合黎山之间,地势低平,是汉朝通向西方的黄金通道。原来这里由月氏人居住,后来被匈奴侵占,成了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领地。汉武帝想与大月氏及西域各国取得联系,以便共同对付匈奴,于是发动了河西战役。   公元前 121年春天,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挑县)出发,攻打匈奴。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所至,势如破竹,穿过五个匈奴王国,转战六日,越过焉支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境内)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今兰州黄河西)与匈奴发生激战。霍去病率部勇猛异常,横冲直撞,阵斩匈奴折兰王、卢侯王,活捉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及相国、都尉等,歼敌8900多人,并且缴获了匈奴体屠王的祭天金神像。汉军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下令加封霍去病食邑2000户。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势全部扫除匈奴在河西地区的势力,打通进入西域之路,于是发动了第二次河西战役。   这次战役,以霍去病、公孙敖率领的几万骑兵为主力,从北地郡(在今甘肃环县)出发,霍去病与公孙敖出塞后,分兵前进,公孙敖由于中途迷失方向,而未能参加战斗。霍去病与公孙敖联系不上,只好孤军深入,越过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穿过小月氏部落,抵达祁连山。匈奴被他神妙莫测的战术搞得晕头转向,祁连山麓一战,被打得大败。这次战役,总计接受匈奴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投降,俘虏了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 120多人,歼灭匈奴兵30200人。   汉武帝加封霍去病食邑5400户。从此,霍去病的声望日益显赫,地位日益尊贵。   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这对匈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匈奴人非常惋惜,他们悲伤地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两次河西战役是霍去病短暂军事生涯的颠峰之作,在战斗中,他充分发挥骑兵军团的速度优势,依靠独创的骑兵指挥思路和作战方针,屡次孤军深入,大获全胜,体现出了高超的军事天赋,奠定了他一代名将的历史地位。
美国科学家发现宇宙大爆炸后极速膨胀新证据! 在美国宇航局WMAP太空探 测器的帮助下,他们发现有证据表明,宇宙在“大爆炸”后不到万亿分之一秒的时间里,经历了一 个极速膨胀的过程,“从仅由显微镜可见的尺寸暴胀成天文数字的规模”。 WMAP全称为“威尔金森 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WMAP项目科学家、来自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物理学家查尔斯·班尼特等人说,他们“最精确测 量了婴儿期的宇宙”,发现了宇宙在“大爆炸”后“不到万亿分之一秒内”极速膨胀的新证据。 这些证据来自科学家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的分析。微波背景辐射是导致宇宙诞生的“大爆炸” 留下的“余烬”,早先的研究发现,微波背景辐射中存在着细微的温度波动,这些波动中保存着“ 大爆炸”后约38万年时宇宙的原始结构,现今宇宙中的星系等正是在这些结构基础上形成。 据WMAP最新观测结果,宇宙已存在137亿年,与科学家三年前估算的宇宙年龄相符;同时,科学家认 为恒星开始闪烁的时间为“大爆炸”后4亿年,比他们三年前的估算推迟了2亿年。 WMAP于2001年发射升空,计划工作到2009年9月。其目前位置距离地球160万公里。 作者: 宝宝星星 2006-8-7 00:13   回复此发言 -------------------------------------------------------------------------------- 共有贴子数1篇
文学家发现已死亡的恒星也能孕育行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天文学家小组4月5日宣布,他们借助美宇航 局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已死亡的恒星周围正在孕育行星的直接证据。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撰文称,“斯皮策”望远镜在距地球1.3万光年的天后座观测 到一个名为“4U 0142+61”的脉冲星,这颗脉冲星是一颗恒星于10万年前坍缩后的产物 ,质量的上限相当于20个太阳。而脉冲星被一个总质量约为地球10倍左右的尘碟所围绕,尘碟 的半径1600万公里左右。 这种尘碟通常见于新生的恒星周围,是行星诞生的地方,而脉冲星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中子星,又被 称为“恒星的尸体”,传统上认为它周围不会再有新的行星诞生。 近年来,一些天文学家发现了脉冲星周围可能有行星诞生的若干迹象,但在“斯皮策”此次在红外 线频段捕获尘碟的微量热辐射之前,他们一直没有直接证据。 恒星“死亡”、坍缩成脉冲星的过程,伴随着物质的极度压缩和高能射线大爆发。在这一过程中, 恒星周围的行星不可能幸免于难。天文学家认为,“4U 0142+61”周围的尘碟,由原先运 行在它周围的行星系毁灭后的残余物质构成,从中又有可能诞生新的、性质非常奇异的行星,可谓 行星“第二次生命”的开始。 领导这一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查克拉巴蒂指出,脉冲星周围充满高能射线,而行星竟然能从此 诞生,表明行星诞生的过程在宇宙中“广泛存在”。 作者: 宝宝星星 2006-8-7 00:11   回复此发言
你是否想知道是谁访问了你的电脑? 当你发现硬盘灯突然闪烁不停时,你是否想知道是谁访问了你的电脑?他们又在你的电脑里干什么?让我们一起揭开来访者头上的神秘面纱。 一、在Windows 98/Me中 使用Windows 98/Me提供的“网络监视器”可以查看目前谁在使用你的计算机上的资源。可以添加共享文件夹,也可以断开用户与你的计算机或指定的文件的连接。 安装 打开“控制面板”,选择“添加删除程序→Windows安装程序”标签,在“组件”列表框中选中“系统工具”,单击下面的“详细信息按钮”,然后勾选“网络监视器”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安装。安装好的网络监视器快捷方式位于“开始→程序→系统工具”中。 查看来访者及其访问的资源,有三种方式: 一是以“按连接”方式查看。按下工具栏上的“显示用户”,“网络监视器”左边会显示所有已连接到你的计算机上的用户、计算机名、打开的文件数以及来访时间等基本信息。在左边选中一个连接,右边即会显示这个连接打开的文件和文件夹. 二是“按共享文件夹”方式查看。按下工具栏上的“显示共享的文件夹”按钮,“网络监视器”主界面左边会显示已共享出去的文件夹,选中一个文件夹,右边会显示连接到这个共享文件夹的计算机名及其打开的文件。 三是以“打开的文件”方式查看。按下工具栏上的“显示共享的文件夹”按钮,即会显示已被来访者打开的文件列表及打开文件者的计算机名。 阻止恶意用户的访问 当发现来访者正在窥探敏感文件时,可以及时阻止他们的访问,也有三种方法: 一是直接关闭来访者打开的文件。单击工具栏上的“显示共享的文件夹”,选中欲关闭的文件,单击菜单栏的“管理”,选择“关闭文件”即可。 二是断开来访者的连接。单击工具栏上的“显示用户”按钮,选中恶意来访者,单击菜单栏的“管理”,选择“断开用户连接”即可。 三是停止共享或用密码来限制来访者的访问权限。单击工具栏上的“显示共享的文件夹”按钮,选中需管理的文件夹,单击菜单栏的“管理”,选择“停止共享”即可取消该文件夹的共享;若不希望停止共享,又要限制用户的访问,可以选择“共享文件夹的属性”为共享文件添加密码,限制未经授权的用户的访问。需要注意的是,设置好密码后,必需断开已连接用户的连接后,密码方能起作用。 二、在Windows 2000/XP中 在Windows 2000/XP中,网络监视器不再监测访问本机的连接及来访者的访问信息,但来访者的一举一动仍在Windows的监视之下。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双击“管理工具”,再双击“计算机管理”,在右边的目录树中双击展开“共享文件夹”,下面共有三个选项:“共享”、“会话”和“打开文件”。 共享:显示当前系统的共享资源,在这里可以创建和设置共享及其权限。 会话:显示当前来访者的用户名、IP地址、打开的文件数以及来访时间等基本信息。在用户名上单击右键,还可以断开恶意来访者的连接。如果对方也使用Windows 2000/XP系统,还能给对方发送信使消息,通知对方关于自己共享资源的一些情况。 打开文件:显示所有来访者及其打开的文件,如果你不希望对方浏览你的文件,单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可以关闭其中一个或所有打开的文件。 作者: 永远的火车 2006-7-23 08:50   回复此发言 --------------------------------------------------------------------------------
古今战略 古今战略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六韬·龙韬》军队中的事情,不能等待君王命令,所有决断应由将帅做出。 ●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三略·中略》自专:个人专断。内御:受朝内君王驾御。出兵打仗时,将帅对重大问题要自己决断;如果进攻或退却都由朝内君王决定,就大功难成。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虚实篇》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子·议兵》后发兵而先到达战地,这是用兵的重要方法。 ●柔能制刚,弱能胜强。 《三略·上略》柔:柔韧,与“刚”相对。制:制约。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籍传》在作战时,先动手就能牵制敌人,后动手就会被敌人控制。 ●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 《隋书·李密传》在作战时要先于敌人行动,这个机会不可错过。 ●道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遵命。 唐·李筌《太白阴经·数有探心》用兵的原则,最重要的是牵制敌人而不被敌人牵制。能牵制敌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被敌人牵制就只能由敌人摆布。 ●战而后阵,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岳飞传》一旦确定打仗之后就要布阵,这是用兵的常规;而布阵的巧妙,全在于将帅的用心谋划。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单刀赴会传奇》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孙子兵法·虚实篇》 我兵力集中,敌兵力分散,这样我就能以优势兵力把分散之敌各个击破。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孙子兵法·虚实篇》部署兵力少是因为到处分兵防御敌人,部署兵力多是因为能使敌人到处分兵防御我。 ●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孙子兵法·虚实篇》备:防御。寡:少。指兵力少。无所不备:指到处分兵防御。 ●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 《六韬·犬韬·分合》用兵的方法,全军人多,必有分散与集中使用兵力的变化。 ●五指之更弹,不若拳手之一挃;万人之更替,不如百人之俱至也。 《淮南子·兵略训》挃:捣击。用五个手指轮番弹击,不如握拳一击。一万人轮流作战,不如一百人一起攻击。 ●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 三国·魏·曹操《孙子注·军争篇》兵力的分散与集中,要根据敌人情况而定。 ●善用兵者以少为多,不善用兵者虽多而愈少也。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善于用兵的人,以少兵当多兵用;不善于用兵的人,兵再多也不够用。 ●以五当一,如为万全。 明·戚继光《请重将权益客兵以援闽疏》作战时以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对付敌人,就能万无一失。 ●兵贵合也,合则势张,合则力强,合则气旺,合则心坚。 明·尹宾商《白豪子兵》用兵可贵的是集中兵力,集中兵力就气势张、力量强、士气旺、心志坚。 ●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 《百战奇略·合战》兵散:兵力分散。聚:集中兵力。 ●以寡御众之道,须联数人之心为一心,合数万人之力为一体。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以寡御众:用少抵抗多。道:方法。 ●兵不贵分,分则力寡。 明·《投笔肤谈》兵力不宜分散,分散了兵力就少。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清·魏源《城守篇·守御上》作战时分散孤立的部队易遭挫败,集中的人数众多的部队难于摧毁。 ●兵贵胜,不贵久。 《孙子兵法·作战篇》用兵重要的是取胜,而不贵久战不决。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孙子兵法·九地篇》就用兵情势来说主要是行动要迅速,乘敌人来不及防御,从敌人预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此帖我发过? 历史知识】抗战将士的六十条决死宣言!   01.蔡廷锴(1892~1968,广东罗定人,时任第19路军副总指挥)   “卑军守土有则,尺地寸草,不得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决不退缩。”   背景:淞沪抗战爆发之后,蒋光鼐、蔡廷锴等向全国发出如上通电,十九路军全军三万官兵奋起反抗日军七八万人的猛攻,从1月28日至3月1日坚守上海,与敌血战33天,死伤约万人。使日本侵略军受到重创,死伤万余名,四度更换指挥官。   02.陈诚(1898~1965,浙江青田人,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我生国亡,我死国存!”   背景:武汉会战前夕,陈诚视察户口要塞炮台,发表了战前宣言,称“湖口要塞,是武汉门户,官兵必须树立与炮台共存亡的决心” ,全体官兵高呼“誓与倭寇决一死战,誓死守卫湖口要塞。”后炮台阵地均被敌机和敌大炮摧毁,将士绝大部分壮烈殉国。   03.陈怀民(1916~1938,江苏镇江人,时任第4航空大队第21中队飞行员)   “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与日本人作战,我从来没想着回来 !”   背景:在1938年武汉“4.29空战”中,陈怀民的战机在击落一架敌机后受到5架敌机   围攻,他的飞机油箱着火。当时他本可跳伞求生,但他猛拉操纵杆,战机拖着浓浓的黑烟,向上翻转了180度,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与日本吹嘘的所谓“红武士”高桥宪一同归于尽。   04.陈文杞(1904~1941,福建莆田人,时任24师少将高参)   “有我无敌,有敌无我!”   背景:中条山之战,陈文杞率部在闻喜,夏县等地与敌激战。日军向守军阵地施放毒气,我军死亡惨重。后该师余部转移至台寨村附近,遭日机狂轰滥炸时,陈文杞身先士卒,不顾生命危险,穿梭于枪林弹雨,指挥官兵坚守阵地。在最危急的时刻,陈振臂大呼上述口号。后不幸壮烈殉国,终年仅37岁。   05.寸性奇(1895~1941,云南腾冲人,时任第3军12师师长)   “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   背景:中条山之战,鬼子集中重兵攻击12师,寸性奇师长在接受军长的命令率部突围后,发现军部未能突围,寸又率部冲入重围营救军部,后身中八弹,拔刀自杀,这是临终前的遗言。其父寸大进老先生恨自己已经88岁高龄,已经无力报国,遂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   06.戴安澜(1904~1942,安徽无为人,时任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   “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背景:1942年初,戴安澜率所部200师万余人赴缅参战。在东瓜保卫战前,他留给妻子上述遗书。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号令全军:“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戴安澜部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后在孟关激战中以身殉国,终年38岁。   07.邓锡侯(1889~1964,四川营山人,时任川军第一纵队司令,第45军军长)   “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背景:1937年9月5日,四川举行约万人参加的“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邓锡侯在会上发表了如上讲话。邓锡侯还说:“我们是踏着先烈们的血迹前进的,后方的人民,要勇敢地踏着我们的血迹而来。前赴后继,一定能战胜敌人!”后邓参加了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战功卓著。   08.佟麟阁(1892~1937,河北高阳人,时任29军副军长)   “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者重。”   背景:南苑之战爆发前夕,宋哲元已经下令,南苑军部撤到北平城内,佟麟阁应首先撤离,此时夫人恰好送来书信,称父亲病重,佟执意不撤,回信道“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并诏所部曰:“此杀敌报国时也!”后终于以身殉国。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