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2
古今战略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 《六韬·龙韬》军队中的事情,不能等待君王命令,所有决断应由将帅做出。 ●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三略·中略》自专:个人专断。内御:受朝内君王驾御。出兵打仗时,将帅对重大问题要自己决断;如果进攻或退却都由朝内君王决定,就大功难成。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虚实篇》善于打仗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子·议兵》后发兵而先到达战地,这是用兵的重要方法。 ●柔能制刚,弱能胜强。 《三略·上略》柔:柔韧,与“刚”相对。制:制约。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籍传》在作战时,先动手就能牵制敌人,后动手就会被敌人控制。 ●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 《隋书·李密传》在作战时要先于敌人行动,这个机会不可错过。 ●道贵制人而不贵制于人,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遵命。 唐·李筌《太白阴经·数有探心》用兵的原则,最重要的是牵制敌人而不被敌人牵制。能牵制敌人就掌握了主动权,被敌人牵制就只能由敌人摆布。 ●战而后阵,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岳飞传》一旦确定打仗之后就要布阵,这是用兵的常规;而布阵的巧妙,全在于将帅的用心谋划。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单刀赴会传奇》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孙子兵法·虚实篇》 我兵力集中,敌兵力分散,这样我就能以优势兵力把分散之敌各个击破。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孙子兵法·虚实篇》部署兵力少是因为到处分兵防御敌人,部署兵力多是因为能使敌人到处分兵防御我。 ●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孙子兵法·虚实篇》备:防御。寡:少。指兵力少。无所不备:指到处分兵防御。 ●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 《六韬·犬韬·分合》用兵的方法,全军人多,必有分散与集中使用兵力的变化。 ●五指之更弹,不若拳手之一挃;万人之更替,不如百人之俱至也。 《淮南子·兵略训》挃:捣击。用五个手指轮番弹击,不如握拳一击。一万人轮流作战,不如一百人一起攻击。 ●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 三国·魏·曹操《孙子注·军争篇》兵力的分散与集中,要根据敌人情况而定。 ●善用兵者以少为多,不善用兵者虽多而愈少也。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善于用兵的人,以少兵当多兵用;不善于用兵的人,兵再多也不够用。 ●以五当一,如为万全。 明·戚继光《请重将权益客兵以援闽疏》作战时以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对付敌人,就能万无一失。 ●兵贵合也,合则势张,合则力强,合则气旺,合则心坚。 明·尹宾商《白豪子兵》用兵可贵的是集中兵力,集中兵力就气势张、力量强、士气旺、心志坚。 ●兵散则势弱,聚则势强。 《百战奇略·合战》兵散:兵力分散。聚:集中兵力。 ●以寡御众之道,须联数人之心为一心,合数万人之力为一体。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以寡御众:用少抵抗多。道:方法。 ●兵不贵分,分则力寡。 明·《投笔肤谈》兵力不宜分散,分散了兵力就少。 ●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清·魏源《城守篇·守御上》作战时分散孤立的部队易遭挫败,集中的人数众多的部队难于摧毁。 ●兵贵胜,不贵久。 《孙子兵法·作战篇》用兵重要的是取胜,而不贵久战不决。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孙子兵法·九地篇》就用兵情势来说主要是行动要迅速,乘敌人来不及防御,从敌人预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2006年08月07日 11点08分
1
level 2
《六韬·龙韬·军势》聪明的人一旦作出决断就不再犹豫,好比急雷迅至来不及捂耳朵,闪电速成到来不及合眼。 ●战如风发,攻如河决。 作者: 梦飞祁连 2006-8-3 16:10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古今战略 《三略·上略》 打仗象狂风那样猛烈,进攻象河水决口那样汹涌澎湃。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 唐·马总《意林·太史公六韬》用兵为害最大的是迟疑不决。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旧唐书·李靖传》机:战机。 ●奇在速,速在果。 宋·欧阳修《王彦章画像记》用兵奇的关键在于快,快的关键在于果断。 ●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 《资治通鉴·唐纪》功:功业。机:时机。 ●两军相恃所贵者机会,此胜负存亡之分也。 宋·汪藻《论淮南屯昌》相恃:双方对立,互不相下。分:分界线。 ●兵贵拙速不尚巧迟,速者乘机,迟者生变。 明·王鹤鸣《登坛必究》拙速:虽然笨拙但行动迅速。巧迟:虽然巧妙但行动迟缓。乘机:有机可乘。生变:发生变化。 ●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而行之,速哉。 明·揭暄《兵经百篇》时间难得,战机易失,行动要迅速,要快。 ●兵以速为策者,其机中速。譬犹猎者之逐兽,免起鹘落,少纵则失之。 明·唐顺之《纂集武编》用奇兵决策的关键是快,好比猎人打猎,必须抓住兔子跃起和鹘鸟落地的一刹那进行射击,稍一错过就失去机会。 ●机之未至不可以先,机之已至不可以后。 《历代名将言行录》机:战机。先:抢先。后:落后。 ●潜师远袭,利在捷速。 《历代名将言行录》 秘密出兵远袭敌人,行动宜于敏捷迅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孙子兵法·势篇》战势:作战形势。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对其解释有所不同。一种廉洁是,以对阵交锋为正,设计邀截袭击为奇。作战形势不外奇正两种,但奇兵和正兵的交替变化是说不尽的。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兵法·势篇》打仗总是以“正兵”迎击敌人,以“奇兵”战胜敌人。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老子》第57章 正:指正常的方法。奇:指特殊的、变化的方法。 ●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 《孙膑兵法·奇正》用正规作战方式对付敌人,叫做正兵;用机动灵活的特殊作战方式对付敌人,叫做奇兵。 ●正兵贵先,奇兵贵后。 《尉缭子·勒卒令》用正规作战方式贵在先发制人,出奇兵贵在后发制人。 ●治兵以信,求胜以奇。 《握奇经·八阵总论》以信:用诚信。以奇:靠出奇兵。 ●操正以正奇。 《十六经·成法》运用正规作战方式的目的,正是为了正确运用奇兵。 ●兵以奇正为始。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第九》奇正:奇兵、正兵,古代兵法术语。 ●兵之道难言,大要不外奇正二字。 《武经七书汇解·唐李卫公问对序》兵之道:用兵的原则、方法。大要:总的说来。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对其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是以对阵交锋为正,以设计邀截袭击为奇。 ●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 唐·李筌《阴符经疏注》奇正权谋:权衡谋划怎样运用正兵和奇兵。 ●行兵之要不外奇正,为正之法在于分合。 《兵机握要》要:要旨。为正之法:运用正兵的方法。分合:兵力的分散和集中。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孙子兵法·势篇》用兵善于出奇的人其战法象天地一样变化无穷,象江河一样奔流不竭。 ●治兵以胜,求胜以奇。 《握奇经·八阵总述》治军为了取胜,求胜靠奇兵。 ●将贵专谋,兵贵奇胜。 唐·权德舆《陆宣公全集》专谋:专断谋划。奇胜:用奇兵取胜。 ●以少击众,以弱制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 唐·李翰《进张巡中丞传表》出奇:出奇兵。
2006年08月07日 11点08分
2
level 2
清·陈阶平《虎帐必知录·料敌》因:根据。敌之害:对敌有害的情况。我之利:对我有利的情况。 ●成与败,皆由神势,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六韬·龙韬·奇兵》用兵的成功与失败,都由神妙的态势造成的,得到它就昌盛,失去它就败亡。 ●势因于敌家之功,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 《六韬·龙韬》作战态势因敌人行动而变化,临机应变产生于敌我对阵之间,运用奇兵和正兵来源于将帅无穷的智慧与思考。 ●凡兵之道,曰阵、曰势、曰变、曰权。 《孙膑兵法·势备》道:方法,原则。曰:叫做,称作。阵:战斗队形。势:敌我态势。变:变通,变化。权:权衡。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孙子兵法·势篇》激流的水急速,以至能冲去石头,这是“势”造成的。比喻打仗时要造成能压倒敌人的“势”。 ●善战者,求之于势。 《孙子兵法·势篇》 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要寻找有利的态势。 作者: 梦飞祁连 2006-8-3 16:11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古今战略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兵法·势篇》善于打仗的人所造成的态势,好比从万丈高山上向下滚石头的态势一样。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孟子·公孙丑上》乘势:借助于态势。鎡(zī基):犁锄等农具。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于打仗的人要因势利导。 ●用兵任势也。 三国·魏·曹操《孙子注》 用兵要根据客观形势行事。 ●用兵之道,敌强则用智,敌弱则用势。 北朝·后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燕录》用智:用智慧。用势:利用有利态势。 ●制敌行事,必量事势。 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状》制敌:制服敌人。事势:事态形势。 ●势之所在,天地圣人不能违也。 宋·吕坤《呻吟语·世运》客观存在的形势及其发展规律,天地圣人也不能违背它。 ●风驰电击者,势也。 明·《投笔肤谈》疾风闪电的迅猛,是由势造成的。 ●用兵最重气势二字。 清·曾国藩《家书·致源弟季弟》气势:指士气、态势。 ●兵者,势也,因其势而导之。 清·洪仁玕《资政新篇》势:客观形势,气势声势。因其势而导之:因势利导。 ●兵贵因机,事贵乘势。 《历代名贤经武粹语》用兵重要的是善于抓住战机,做事要重视掌握客观形势。 ●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 《六韬·阴书》用兵要变化无穷,谋取别人意想不到的胜利。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打仗没有不变的态势,流水没有不变的形状,能够根据敌情变化采取适当措施而取得胜利的人,就是用兵如神了。 ●势胜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取胜若神。 三国·魏·曹操《孙子注》军势强盛到极点就要有弱,军情暴露于敌人必然失败,所以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是用兵如神了。 ●事有便宜而不拘常制,谋有奇诡而不循众情。 《旧唐书·陆贽传》办事要机动灵活不能拘泥于旧办法,计谋要奇特诡诈而不必迎合一般人见解。 ●为将之道,须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清·钱采·金丰《说岳全传》第16回 四处:东西南北。八方: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兵家之道,要在应变。 《百战奇略·变战》要在:要旨在于。应变:随机应变。 ●必因敌应变也,因人而异施也,因地而作势也,因情而措形也,因制而立法也。 明·何良臣《阵纪》 用兵必根据敌情而随机应变,根据敌人不同而采取不同措施,根据地形不同而制造不同态势,根据不同情况而适当部署兵力,根据部队编制而决定部队的使用方法。 ●善用兵者,天时不能之桡,地形不能为之阻,惟能因机而制变,择利以行权。
2006年08月07日 11点08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