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han010 mashan010
异同斋主
关注数: 67 粉丝数: 171 发帖数: 6,292 关注贴吧数: 90
施闰章出题《蚤起》,蒲翁的答案 起而蚤也,之计决矣。夫齐妇之起,何以蚤也?惟良人之故。尝观富贵之中,皆劳人也。君子逐逐于朝,小人逐逐于野,皆为富贵也。至于身不富贵,则又汲汲焉伺候于富贵之门,而犹恐其相见之晚。若乃优游宴起,而漠然无所事者,非放达之高人,则深闺之女子耳。而齐人之妇则又不然,其疑良人也,既与妾谋,所以之,已存之心,为之计,而熟思之术。当此际也,必有辗转反侧,不能终夜者矣。疑其所之,计其所之,而且审思其所以。当斯夜也,必有寤言不寐,坐以待旦者矣。于是窃窃然而自念也,曰吾起乎?因思良人之出也,奔走唯恐其后,使良人起而我不起,则闺阁之步又缓于男子,恐我起而良人出,我出而良人渺矣,可若何?又忆良人之归也,趋赴每悔其晚,使良人起而我始起也,则膏沐之事倍多于弁冕,恐起者犹在室,而出者已在途矣,可若何?如是,则起之不可不蚤也。维时,明星灿矣,良人方踟蹰而欲兴,而中馈之人已难于梦寐。东方白矣,妾犹抱衾裯而自若,而有心之妇已颠倒其衣裳。当此之时,苟非富贵之家,当自恤纬中宵,分余明于邻壁。使良人而不富贵,则不蚤者其暂,而蚤者其常也,故惴惴焉惟恐其伪也。有所恐焉而起,则虽蚤而不知其苦。抑彼之时,意彼富贵之人,方与小星三五,乐飞虫之同梦。使良人而果富贵,则起之时少,而不起之时多也,故切切焉犹冀其真也。有所冀焉而起,则虽蚤犹不觉其劳。此起也,齐人疑焉未可知也,不蚤于前而独蚤于今,其喜我富贵乎!将必曰:我行逝矣,子胡为者?而妇不应也。此起也,齐人幸焉未可知也。未起不敢先,既起不敢后,其敬我富贵乎!将必曰:子姑休矣,无相劳也。而妇亦不顾也。无何,良人出,妇隐告妾曰:姑掩关以相待矣,我去矣!
施润章出题《蚤起》,蒲翁答曰: 起而蚤也,之计决矣。夫齐妇之起,何以蚤也?惟良人之故。尝观富贵之中,皆劳人也。君子逐逐于朝,小人逐逐于野,皆为富贵也。至于身不富贵,则又汲汲焉伺候于富贵之门,而犹恐其相见之晚。若乃优游宴起,而漠然无所事者,非放达之高人,则深闺之女子耳。而齐人之妇则又不然,其疑良人也,既与妾谋,所以之,已存之心,为之计,而熟思之术。当此际也,必有辗转反侧,不能终夜者矣。疑其所之,计其所之,而且审思其所以。当斯夜也,必有寤言不寐,坐以待旦者矣。于是窃窃然而自念也,曰吾起乎?因思良人之出也,奔走唯恐其后,使良人起而我不起,则闺阁之步又缓于男子,恐我起而良人出,我出而良人渺矣,可若何?又忆良人之归也,趋赴每悔其晚,使良人起而我始起也,则膏沐之事倍多于弁冕,恐起者犹在室,而出者已在途矣,可若何?如是,则起之不可不蚤也。维时,明星灿矣,良人方踟蹰而欲兴,而中馈之人已难于梦寐。东方白矣,妾犹抱衾裯而自若,而有心之妇已颠倒其衣裳。当此之时,苟非富贵之家,当自恤纬中宵,分余明于邻壁。使良人而不富贵,则不蚤者其暂,而蚤者其常也,故惴惴焉惟恐其伪也。有所恐焉而起,则虽蚤而不知其苦。抑彼之时,意彼富贵之人,方与小星三五,乐飞虫之同梦。使良人而果富贵,则起之时少,而不起之时多也,故切切焉犹冀其真也。有所冀焉而起,则虽蚤犹不觉其劳。此起也,齐人疑焉未可知也,不蚤于前而独蚤于今,其喜我富贵乎!将必曰:我行逝矣,子胡为者?而妇不应也。此起也,齐人幸焉未可知也。未起不敢先,既起不敢后,其敬我富贵乎!将必曰:子姑休矣,无相劳也。而妇亦不顾也。无何,良人出,妇隐告妾曰:姑掩关以相待矣,我去矣!
鸲鹆 王汾滨言:其乡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甚狎习,出游必与 之俱,相将数年矣。一日,将过绛州,而资斧已罄,其人愁苦 无策。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资 也。”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 西 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从之。 携至城,相问答,观者渐众。有 中贵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其人曰:“小人相依为 命,不愿卖。”王问鸟:“汝愿住否?”言:“愿住。”王喜,鸟又言: “给价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十金,其人故作懊悔状而 去。王与鸟言,应对便捷。呼肉啖之。食已,鸟曰:“臣要浴。” 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 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起,操晋音曰:“臣去呀!”顾盼已 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 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毕载积先生记。 王阮亭云:“可与鹦鹉、秦吉了同传。” 译文: 王汾滨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家乡有个养八哥的人,教八哥说话,八哥学得很熟练。出门游玩总把八哥带在身边,相伴已经有好几年了。一天,这个人将要经过山西绛州的时候,盘费已经用光了。这人很愁闷,没有办法。八哥说:“为什么不把我卖掉?送我到王府去,你会得到好价钱,就不用愁回去无路费啦。”这人说:“我怎么忍心呢?”八哥说:“不妨!你得到钱就赶快走,在城西二十里地的大树下等我。”这人听从了八哥的话。 带着八哥到城里,与八哥相互问答对话,围着看的人越来越多。有个太监见到,告诉了王爷。王爷把这人召入王府,想买这只八哥。这人说:“小人与八哥相依为命,不愿意把它卖掉。”王爷问八哥说:“你愿意住下吗?”八哥说:“愿意。”王爷很喜欢。八哥又说:“给十两银子,不要多给。”王爷更加喜欢,立刻给了十两银子。这人故意作出很懊悔的样子走了。王爷与八哥对话,八哥对答如流。八哥喊着要吃肉,吃完,八哥说:“臣要洗澡。”王爷命府人用金盆盛上水,打开笼子叫它洗。洗完后,八哥飞到屋檐间,梳理着羽毛,还和王爷喋喋不体地说着话。一会儿,羽毛干了,便轻捷地飞起来,操着山西口音说:“臣去了!”王爷左顾右盼间,八哥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王爷和府上的侍从们,只是仰天叹息。急忙去找那卖八哥的人,这人也早已渺无踪影了。后来,有到陕西的人,见那养八哥的人带着那只八哥在西安市上闲逛。 这个故事是毕载积先生记下来的。 王阮亭说:“可以以把这篇同《鹦鹉》、《秦吉了》一同作传。
永州八记·柳宗元 永州八记●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讨论】婴宁的出处 婴宁笑得那么动人,据说是有出处的。取自《庄子·大宗师》,是指不受外界干扰的纯净的心灵境界。 庄子·内篇·大宗师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旡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旡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旡古今;旡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译文:南伯子葵向女偊问道:“你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可是你的容颜却像孩童,这是什么缘故呢?”女偊回答:“我得‘道’了。”南伯子葵说:“‘道’可以学习吗?”女偊回答说:“不!怎么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学习‘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明敏的才气,我想用虚淡的心境来教导他,恐怕他果真能成为圣人哩!然而却不是这样,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具有圣人才气的人,应是很容易的。我还是持守着并告诉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遗忘万物;既已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身的存在;既已遗忘存在的生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清新明彻;能够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彻,而后就能够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超越古今的时限;既已能够超越古今的时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摒除了生也就没有死,留恋于生也就不存在生。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做‘撄宁’。撄宁,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 请聊友们讨论。
学写聊斋之万总传 处女作,大家拍砖的时候下手轻点,最好不要打脸,呵呵。 (真实事件,隐人姓氏,无奈之举,见谅) 万总传 苏州万某,尝太湖竞泳,故自号水乡男孩。为人勇,善经营。商海弄潮二十载,夙夜操持,兢兢业业,遂家业硕丰。因为某小企业主,故人称万总。 初,事必躬亲,生意场中冷眼冷遇不可胜数,然以家中娇妻幼子为虑,不以为苦,反以为甘。渐,人脉丰广,事业之途渐入佳境,不复崎岖难行,而反生倦怠之心。虽家中妻贤子孝,但心中仍感不足,终日郁郁寡欢。 某日,万总于饭局中识一女,梅氏。聪慧研黠,尤善揣摩人心。每未言渴而茶至,才思倦而枕递。软语温言,皆胜于糟糠。故甚得万总欢心,遂私之。 后,万总用欺瞒手段,严父忠夫于内,慷慨宠溺于外,周旋于二女之间。梅氏始知其先有妇,而誓无意名份,令万总倍加珍视之。由是两年,相安无事。而万总愧于发妻之心日甚,绝于梅氏之心亦日甚。斟酌前后,痛下决心,日渐疏远梅氏。 梅氏见其疏远之行,便知其绝情之意。其时,已珠胎暗结,隐忍一年后,诞得麟儿,遂携子逼宫。万总措手不及,无奈,抛妻弃子,成全梅氏。不惑之年,从头再来,辛酸之味,惟其自知。 按:色字头上一把刀。万某贪一时之乐,而常怀愧欠之心至终老,得不偿失者甚矣。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