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个名丢了 原来那个名丢了
关注数: 34 粉丝数: 37 发帖数: 808 关注贴吧数: 8
身上突然疼别大意!这可能是带状疱疹在“喊救命” 身上突然疼别大意!这可能是带状疱疹在“喊救命” 最近刷到好几个案例,有人胸背突然像被针扎一样疼,以为是肌肉拉伤,贴了几天膏药没好,结果长出一串水疱——原来是带状疱疹找上门了。这病看着是皮肤病,实则是神经在“遭罪”,早发现早处理才是关键。 其实带状疱疹来之前,身体早给了信号,尤其要盯紧三个“单侧预警”。第一个是疼,而且只疼一边,像火烧、电击似的,晚上更厉害,有的还会麻、痒,穿衣服蹭到都疼,这时候别当小毛病忍,可能是病毒已经在神经里“搞破坏”了,疼个1-5天就会出疹子。 第二个信号就是长水疱,同样只长单侧,沿着肋骨、腰或者脸的一侧排成条,不会越过身体中线,水疱破了还会结痂。要是长在眼睛、耳朵周围,得赶紧去医院,搞不好会影响视力甚至面瘫。 第三个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莫名低热、没力气、不想吃饭,跟感冒似的但不咳嗽流鼻涕,这其实是免疫力下降的信号,熬夜、压力大、有糖尿病的人特别容易中招,病毒趁机从神经里“醒过来”。 50岁以上的人尤其要注意,还有常熬夜、管不住血糖的朋友,最好去打个带状疱疹疫苗,保护率能超90%。万一真遇上了,记住“黄金72小时”,疹子出来3天内用抗病毒药,能少遭不少罪,不然留下后遗神经痛,疼起来比生孩子还厉害,可能持续好几个月。 平时多睡会儿、吃点鱼和鸡蛋补蛋白,别总熬夜透支身体。
养生功法六字诀 今天分享一个道医的养生小功法,特别实用特别简单,站着坐着躺着都可以做,特别适合中老年朋友居家锻炼。 这一套养生小功法最大的作用就是排出五脏六腑的毒素,可以疏通五脏六腑的经络,可以养肝养心养肺可以养脾养肾。可以美容养颜,可以舒缓情绪,可以安神助眠。时下这个年代,很多人喜欢排毒,乱吃排毒的食物或者药,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比如有的人乱吃苦瓜汁或者排毒养颜胶囊,伤了脾胃伤了阳气,得不偿失。现在好啦,这一套养生小功法可以排出五毒,没有任何副作用哦。 这套养生功法叫做六字诀。 废话不多说,首先我们来排出肝毒,可以舒肝解郁,清肝明目,缓解眼睛干涩,两胁胀痛,缓解任何不良的情绪,等于吃了逍遥丸。 做法就是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气,呼气的时候念“嘘”,对,重点就是念这个嘘,念多长时间呢,大概三五秒。念的时候声音不要太大,徐徐的念出来。 可以反反复复做6次。 第二,我们来排出心脏的毒素,可以疏通心脏,可以泻心火,可以清心安神,对口腔溃疡,心悸,心慌,胸闷,心烦有很好的帮助。 做法就是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的呼气,呼气的时候念“呵”,同样做6次。 第三,我们来排出脾胃的毒素,可以健胃消食,健脾祛湿,缓解胃胀腹胀,以及一切脾胃问题。 做法就是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气,呼气的时候念“呼”,同样做6次。 第四,我们来排出肺里面的毒素,可以清肺化痰止咳,可以提高肺气,增强免疫力。 做法就是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气,呼气的时候念“嘶”,si,第一声。同样做6次。 第五,我们来排出肾里面的毒素,可以疏通肾经膀胱经,缓解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对前列腺炎,膀胱炎,盆腔积液等下焦的湿热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对了,有肾结石的一定要做。 做法就是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气,呼气的时候念“吹”,同样做6次。 第六我们来排出三焦的毒素,三焦是水道,专门运输全身的水湿,可以疏通三焦,排出水湿。 做法是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气,呼气的时候念“嘻”字,同样做六次。 好啦,这就是排出五脏六腑毒素的六字诀,就按小叔给你们的顺序来,这是五行相生的顺序,不要打乱。 建议空腹练习,最好就是早上起来练习。虽然躺着坐着站着都可以,但小叔建议,还是认真一点,严肃一点,站着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练习。 温馨提示: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中或方法及观点仅供学习与参考
如何防秋燥 【多喝水就能防秋燥……是真是假?】“多喝水就能防秋燥”这种说法不完全对。燥邪伤人的核心原因是“津液亏虚”。中医的“津液”是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而生成,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广泛分布于全身,包括水、唾液、胃液、关节液等。 一方面,喝水是防秋燥、补津液的重要基础,及时适量补水能为津液生成提供关键的物质原料,可以暂时缓解“津液不足”引发的燥象,如口干口渴等,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中医认为,水液需经过脾胃运化转输(胃腐熟水液、脾吸收转化),再依赖肺的宣降布散(将津液输布至体表、孔窍)、肾的蒸腾气化(调节津液代谢),才能转化为真正濡养全身的“津液”。 若脾胃虚弱(如秋凉伤脾致运化无力)、肺燥失宣(燥邪伤肺致布津不畅)或肾阴不足(阴虚生燥致津液生化无源),即便摄入足量水分,也难以转化为有效津液,甚至可能因水液运化失常积成湿浊;且秋燥不仅是“津液不足”,还常伴随“燥邪伤肺”引发的咳嗽、鼻痒,或“阴虚内热”导致的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这些仅靠喝水无法缓解,需从调理脏腑功能、滋阴润燥入手解决。 另一方面,中医防秋燥遵循“滋阴润肺、生津润燥”的原则,可通过饮食、中医调理等方式进行。在饮食方面,推荐选择滋阴、润肺、生津的食材;在调理方面,推荐按摩两个穴位,每天按揉1~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一个是中府穴,按揉可疏通肺经,缓解咽干、咳嗽等不适;另一个是照海穴,作为肾经要穴,按揉它能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口干症状。
身体各种火的辨别与应对 心火走嘴,肺火走鼻,肝火走眼,胃火走牙,肾火走耳,5脏上火走5官,15种中成药有专长,方便对照 1、心有火“走嘴”——“舌为心之苗” 表现:口舌生疮,口腔溃疡,口舌糜烂,心胸烦热,失眠多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尖发红,舌苔黄厚 参考: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牛黄清心丸(清心化痰,镇惊祛风)、久芝清心丸(清热,泻火,通便) 2、肺有火“走鼻”——“肺开窍于鼻” 表现:鼻子呼吸灼热,鼻周生疮、长脓包,酒糟鼻赤,咳嗽、咯痰黄稠,咽喉肿痛,口渴多饮,大便干燥,舌红苔黄 参考:清肺抑火丸(清肺止咳,化痰通便)、羚羊清肺丸(清肺利咽,清瘟止嗽)、养阴清肺丸(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3、肝有火“走眼”——“肝开窍于目” 表现:目赤肿痛,眼睛发红、发痒、干涩、疼痛,脾气暴躁,烦躁易怒,耳鸣耳聋,头晕脑胀,口干口苦口臭,舌呈倒三角形,舌边鼓胀 参考:泻青丸(清肝泻火)、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黄连羊肝丸(泻火明目) 4、胃有火“走牙”——“龈为胃之络” 表现:牙龈红肿、牙齿疼痛、胃里有灼热感、口腔有异味、口苦口臭,多食易饥,吃的多饿得快,大便干结 参考:牛黄清胃丸(清胃泻火,润燥通便)、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栀子金花丸(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5、肾有火“走耳”——“肾开窍于耳” 表现:耳朵发红、耳鸣咽干、听力下降,耳朵发痒、耳屎多、耳朵周围长脓包、甚至耳朵里面也长脓包,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舌燥 参考: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大补阴丸(滋阴降火)、归芍地黄丸(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
郭松民 | 再谈《潜伏》:翠平,“蠢得挂相的女人” 01 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是政治、军事胜利,也是文化胜利。 这种文化胜利,体现为来自延安的清新、刚健、质朴、高亢的革命文化,迅速取代了国统区腐朽、颓废、奢靡、冬烘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从文化最外在的表征——服装——来看,军装,劳动者的服装,对原来在国统区流行的旗袍、长袍马褂、西装等等,构成巨大冲击,对新事物敏感的年轻人,都以穿军装、工装为荣,尤其是那种洗得发白,似乎带着硝烟芳香的黄色军装和灰色军装,更成了革命气质的象征。 在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潜伏的女特务为骗取信任,就特意穿上工装裤,伪装成进步青年的样子。 而来自解放区的工作人员,解放军干部等,则无疑是这种革命文化等人格化,他们能文能武,坚毅沉稳,刚健,但绝不粗鄙,质朴,又富于理想主义精神。 解放区干部以及革命军人的形象,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电影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如《南征北战》中,冯喆饰演的高营长、张瑞芳饰演的女村长,《渡江侦察记》中孙道临饰演的李连长,李玲君饰演的女游击队长刘四姐,《红色娘子军》中王心刚饰演的洪常青,《东进序曲》中李炎饰演的政治部主任黄秉光……等等。 然而,文化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在文化领域里斗争的结束,反而意味着斗争以一种更激烈、更隐蔽的方式展开,尤其是在军事、政治的胜利看起来完全无法撼动的情况下。 1951年,著名演员石挥执导并主演了影片《关连长》。这部电影塑造了善良淳朴的解放军某部关连长的形象,他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关爱儿童,却没有文化,对城市知识分子充满敬畏,甚至自惭形秽。 影片公映后,很快受到尖锐批评,因为它触及了一个尖锐问题——新中国建立之后,谁来掌握文化领导权? 二十世纪后半叶,革命文化陷入低潮,影视剧中解放区干部和革命军人的形象发生巨大变化,“泥腿子将军”成为主流形象。 2001年,年代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引起广泛关注,热度堪比当年的《渴望》。 表面上看起来,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一位贫苦农民出身的革命军人石光荣(孙海英 饰),同出身书香门第,后投身革命的小资女生褚琴(吕丽萍 饰)拧巴但幸福的一生,但骨子里,却是小资文化对革命文化的一种控诉。 石光荣粗暴、专横,文化水平很低。褚琴扭秧歌时的“小腰”触动了他,令他“先看上了”。他“追求”褚琴,采取的是“速战速决”、“抄后路”之类的军事手段,抢在和褚琴互有好感文工团员谢枫表白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造成一种令尚对他非常陌生的褚琴不得不与他共入洞房的形势,将生米做成熟饭…… 严格说起来,褚琴几乎是做为他的“俘虏”,在种种精神与肉体的折磨中度过了一生。 至于闻名遐迩的《亮剑》,李云龙虽然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却不但耍性子、犯纪律,满嘴糙话、浑身匪气,而且还曾纵兵劫掠和擅自开战,更是完全颠覆了高营长、李连长、洪常青、黄秉光……等一系列人民军队指挥员的形象。 没有文化的“泥腿子将军”是要向“有文化”的旧文人俯首称臣的。李云龙以解放军高级指挥员、战斗英雄之尊,还要在摆臭架子的乡绅田墨轩的门前罚站,并为了抗美援朝问题,被他用所谓“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这种混账话耳提面命地教训一番,一向桀骜不驯的李云龙居然诺诺连声。 这当然是编导的意淫与胡编乱造了。当其时也,我党刚刚取得全国的胜利,气势如虹,对反动势力摧枯拉朽,田墨轩这样腐朽的老爷们,咸于革命,表现进步之不暇,哪敢如此胡诌八扯? 至于“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说法,当然是混账话。 其一,民族主义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高于意识形态”,难道不是一种同意反复,不知所云的混账话吗? 其二,民族利益不是抽象的,必须以阶级利益表现出来才有意义,也就是说,只有民族大多数人的利益,才是真正的民族利益。田墨轩喋喋不休地抽象谈论民族利益,无非是想用少数剥削阶级的利益,冒充全民族利益罢了。 质言之,“泥腿子将军”的形象,所传递的暗示是:好吧,虽然你们夺了天下,但文化上你们是不行的,你们不文明,我们这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留洋归来的买办知识分子、读过私塾的旧知识分子等等,才代表了文明。
2025年立春养生实践 2025年立春养生实践 (一)饮食调养:辛甘化阳,酸润并济 宜食 辛温发散:韭菜、香椿、葱白、生姜(助阳气生发,顺应春气)。 甘淡健脾:山药、小米、红枣(培土制木,防肝横犯脾)。 酸润柔肝:乌梅、枸杞、木瓜(敛肝火,防疏泄太过)。 润燥护肺:百合、银耳、梨皮(防客气燥金伤肺津)。 忌食 生冷黏腻(伤脾阳)、辛辣燥热(助肝火)、过酸收敛(抑遏春阳)。 (二)起居作息:夜卧早起,防风避寒 睡眠:亥时(21-23点)入睡,卯时(5-7点)起床,顺应少阳初生之气。 着装:“春捂”关键在护颈背、足踝,防风邪侵袭(初之气风燥并重)。 居处:晨起开窗通风,午后闭户养阳,室内可置绿植以疏肝气。 (三)情志导引:畅达肝气,戒怒平心 情志调摄:多赏绿植、远眺山林,避免抑郁或暴怒。可诵读《诗经》《庄子》,以文气疏泄郁结。 导引功法:晨起练习“嘘字诀”(疏肝)、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健脾),午后静坐调息以敛燥金。 (四)防病要点:调和风燥,固表御邪 防风燥:以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代茶饮,增强卫气。 防温病:金弱木旺之年,温邪易从口鼻入,可用金银花、薄荷泡水轻清透热。 防过敏:风木司天,花粉、尘螨易诱发咳喘,过敏体质者可佩中药香囊(苍术、艾叶、防风)。
师伟:琼瑶三小 琼瑶是个小女人。 琼瑶三小  琼瑶(1938.4.20~2024.12.4)是个小女人!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阐述琼瑶的小:生活、作品、时代。 纵览琼瑶的一生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三个小。 1938年,琼瑶出生于成都,本名陈喆,她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1942年,琼瑶随父母回到湖南衡阳老家居住;琼瑶的父亲陈致平(1908~2002)是商人兼老师(曾经任台湾师范大学国学系教授、编过历史教科书),琼瑶的母亲袁行恕(1916~1991)出身于北京的一个名门世家(其父袁励衡是中国银行业之父、中国第一任交通银行行长),在两吉女中读书时,袁行恕爱上了大自己七岁的国文老师陈致平——这是一场师生恋,琼瑶后来也尝试了一样的事; 1944年夏至1945年秋,为避开战乱,琼瑶随父母从湖南逃难到重庆,辗转跟着母亲定居在四川泸县的泸南中学,此时陈致平在成都工作;这些颠沛流离的情节影响了琼瑶的作品; 1947年,琼瑶随家人迁居上海,到上海市第十六区国民小学上学,很快写下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并在上海《大公报》发表,其写作能力显露很早; 1948年,随母亲再度回到衡阳,进入衡阳市刚直小学读书; 1949年,随父母迁居台湾省台北市;同年秋季,插班进入台北师范附小六年级读书; 1950年,从台北师范附小毕业,考进台北第一女中; 1954年,初中毕业,考入台北第二女子高级中学(今中山女中),笔名琼瑶此时出现。高一时因数学成绩差而吞药自杀——琼瑶一生自杀多次,这是第一次; 1955年,以心如为笔名在台湾《晨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云影》; 1957年,高考落榜,再度吞药自杀被救回;复读时受到国文教师蒋仁的鼓励,因此她爱上了比自己大25岁的蒋仁并主动追求,遭蒋仁拒绝,琼瑶于是厌学,成绩更加下滑。恼怒的袁行恕以“引诱未成年少女”“诱拐学生”为名状至警察局和教育部举报,导致蒋仁被炒,琼瑶为此又搞了一次自杀; 1958年,第二次高考落榜,决心不再高考,坚定写作梦想; 1959年,第一次婚姻,丈夫马森庆(1932~,笔名庆筠、陈致平的朋友),两人后育有一子陈中维,这是琼瑶唯一的孩子; 1961年,完成短篇小说《情人谷》并在平鑫涛(1927~2019)的《皇冠》杂志发表,因而结识平鑫涛; 1963年,依据自身经历,完成第一部20万字长篇小说《窗外》并发表,同年中篇小说《追寻》发表; 1964年,出版《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菟丝花》、《六个梦》、《幸运草》,与马森庆离婚; 1965年,向台湾地区中央电影公司出售小说《六个梦》版权,电影放映后大受欢迎; 1967年,与平鑫涛成立火鸟影业公司(1969年解散); 1968年,改编小说《幸运草》,拍摄《月满西楼》和《陌生人》; 1976年,与平鑫涛等人成立巨星电影公司,改编拍摄《我是一片云》,获得成功; 1979年,与平鑫涛结婚——两人从约稿开始,逐渐加深合作与了解,从事业搭档升级为生活伴侣,整个过程其实是小三上位; 1983年,厌倦拍摄电影,结束巨星电影公司; 1985年,与平鑫涛成立怡人传播公司,进军电视,推出连续剧《几度夕阳红》,促成《我是一片云》、《在水一方》以及以琼瑶言情剧为代表的台湾电视剧进入大陆; 1988年,回大陆探亲,游历北京、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并着手整理著作全集; 1989年,出版大陆游记《剪不断的乡愁》、回湖南衡阳祭祖,期间与湖南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拍摄电视剧《六个梦》系列,整理出版自传《我的故事》; 1990~1996年,拍摄《梅花三弄》系列、《两个永恒》系列、《一帘幽梦》等电视剧集; 1998~1999年,创作并担任出品人的电视剧《还珠格格》《还珠格格第二部》播出,收视率创造中国电视剧有数据统计后的收视纪录; 2001年,将《烟雨濛濛》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情深深雨濛濛》; 2003年,创作、拍摄《还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间》; 2007年,改编其长篇小说《一帘幽梦》、将之拍成电视剧《又见一帘幽梦》; 2011年,电视剧《新还珠格格》在湖南卫视首播; 2013年,担任编剧的电视剧《花非花雾非雾》在湖南卫视首播,这是其过往部分作品的大杂烩; 2015年,加入中国电影文学学会; 2017年,出版纪实文学《雪花飘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 2018年,再度整理出版《琼瑶全集》; 2019年,出版散文、小说集《握三下,我爱你》; 2023年;于台北小巨蛋举办《当那一首歌响起》琼瑶创作60周年演唱会; 2024年,宣布淡出社交平台,出版长篇小说《梅花英雄梦》“沧海桑田心如故——琼瑶文学回顾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展期持续至11月3日、一个月后的12月4日自杀。  看了琼瑶的一生,我们具体看看其三小。 琼瑶一小:生活 琼瑶虽然生于殷实之家,但在乱世连年、国家积弱的背景下还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父母的婚姻不被女方家长看好,起点就是阴暗的。 1938年,袁行恕生下一对龙凤胎:女儿琼瑶、儿子陈珏,琼瑶外公袁励衡对女儿婚姻的态度才开始缓和,然而这对双胞胎是早产儿,身体一般,紧接着就是各种颠沛流离,陈致平还长期在外地工作,陈珏又曾走失而寻回,全家最后奔逃台湾…… 这种环境下对一个小姑娘而言,要么是形成刚强坚毅的性格、要么产生安全感不足的问题,琼瑶属于后者,这影响了她的一生。 琼瑶的不安全感还来自袁行恕:琼瑶成绩极为偏科,与其较高的写作能力相比,高一时数学差到仅仅能考出20分的水平,同时妹妹还在为数学98分而自责。袁行恕因此盛怒之下辱骂了琼瑶,琼瑶吞药自杀、还好被抢救过来,但从此她和母亲之间的隔阂成了永远无法填补的沟壑。 安全感不足的问题导致琼瑶高中时和老师蒋仁搞跨年师生恋,高考失败后袁行恕迁怒于蒋仁,激烈投诉,蒋仁扛下了一切,不但丢了工作、而且名声败坏,最后郁郁而终。琼瑶后来这样评价蒋仁“他是我文学的启蒙者,但我却成了他人生的劫难。” 然后陈致平的朋友马森庆走进了琼瑶的生活,面对这个大自己六岁的文学青年,双方交往了七个月就结婚了,因为琼瑶急于离开自己的父母! 然而马森庆没钱缺大志、才浅无产出,这个婚姻虽然短时间给琼瑶带来了安全感,但无法长久,仅仅维持了五年(1959~1964),连七年之痒都没到。 琼瑶接下来遇到了大自己十一岁的平鑫涛,两人在事业上可谓互为贵人、彼此成就,其中平鑫涛获益更大。琼瑶渐渐追求平鑫涛,但平鑫涛既要又要,以孩子还小、不便离婚为由磨磨叽叽了至少十年,最后1976年平鑫涛逼原配林婉珍(1930~)离婚,1979年与琼瑶正式结婚,可惜平鑫涛晚年因为阿尔兹海默症而不认识琼瑶了! 琼瑶最终选择自杀结束生命,理由是不愿意在病痛中遭受痛苦,显然有平鑫涛的因素——平鑫涛得了阿尔兹海默症后,琼瑶主张给他安排安乐死,被平鑫涛的子女们反对,于是琼瑶用自己的自杀顺带来证明当年的主张是合理的。 琼瑶、平鑫涛、林婉珍当年的合影——  林婉珍当初顶着家庭压力下嫁穷小子平鑫涛,不但为平鑫涛生了三个子女,还和平鑫涛一起创办了《皇冠》杂志(琼瑶在此发稿、因此结识平鑫涛,双方一块发迹),后来林婉珍为了支持平鑫涛的事业甘愿做家庭妇女,不料竟然惨遭抛弃。 如今林婉珍仍然健在、是中国福建籍书画会常务理事,可以说笑到了最后!  琼瑶终其一生,恋父情节明显,她从来都没突破这个心结,一直在寻求比自己大的男人以得到安全感,这是典型的小。 有意思的是,以遇到平鑫涛为分界,琼瑶作品中的小三命运迥异——之前的小三下场普遍不好、之后小三的前途一片光明。显然琼瑶心中有愧,无法面对林婉珍,只好借自己笔下的人物来转移自己的压力。 琼瑶二小:作品 琼瑶这个笔名的意思是美玉,这个细节足见琼瑶作品的格局——美玉是一种婉约脆弱、孤芳自赏、消极哀怨的东西,不可能开山凿路、破壁拆墙、纵横捭阖。 美玉的特点和琼瑶作品的风格高度契合。 琼瑶一生的写作风格变化不大,一言以蔽之,她一辈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转来转去——琼瑶一生经历算得上丰富,而且亲历了历史的大潮,有足够的机会描绘磅礴的画卷,成为文坛大家。然而她却丢西瓜捡芝麻,跳不出自己给自己划下的小圈子。 琼瑶笔下的人物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看似诗情画意、意境优美,虽然大量诗词歌赋的运用让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然而本质却是脱离时代、不接地气,这些人物不必为衣食所忧,一心一意地纠葛于情感之中,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琼瑶的作品在细节方面略有差异、但总体都是这个调调,包括古代题材和现代题材。 比如封建皇家不理世事、成天争风吃醋——  比如落魄军阀锦衣玉食、依旧儿女情长——  你可以认为琼瑶的心思一直被拦在高中时代,无法跨越自己心中的坎。所以她只能写出戚戚我我、风花雪月。 在琼瑶的作品中,极少看到民族大义、宏大叙述、历史洪流,基本都是捣蛋胡扯、感伤压抑、孽缘畸恋。 诸如“你无情、你冷酷、你无理取闹”、“你才无情、你才冷酷、你才无理取闹”、“我再无情、再冷酷、无理取闹也没你冷酷、你无情、你无理取闹”、“我怎么就无情、怎么就冷酷、怎么就无理取闹?”……然后无限循环,直到读者脑浆沸腾! 诸如在《一帘幽梦》中,男主质问女二的那句“虽然你失去了一条腿,但紫菱失去的是她的爱情啊!”至今仍是网上的名梗。 甚至还有撞碎三观的一女六夫——  她有恋父情节,所以追求大龄男性、不惜当小三,所以作品中出现不可理喻的各种情愫; 她和母亲反目,所以不惜草草嫁人以图离开家庭,所以作品中常见类似容嬷嬷这种角色; 下图左是琼瑶母女、右是容嬷嬷剧照,神似!  从1963年的《窗外》起,琼瑶的言情小说影响了几代人,而风格和结局的微调则与琼瑶本人的遭遇高度吻合—— 早期的琼瑶偏爱悲剧,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就是悲剧,对应琼瑶失败的师生恋; 与文青马森庆的婚姻期间,《烟雨濛濛》、《六个梦》、《幸运草》、《菟丝花》、《潮声》等亦大多以悲剧收场; 在与平鑫涛超过十年的婚外情期间,痛苦纠结的小三问题成为她作品中的常见题材,包括《几度夕阳红》、《紫贝壳》、《我是一片云》等等; 后来终于和平鑫涛结婚后,其作品开始呈现明朗乐观格,从1970年代的《心有千千结》始、到1990年代的《还珠格格》将喜剧效果发挥到了最大; 在其后期的创作中则反复鼓吹一个鸡汤观点“爱具有战胜一切的力量”,简直是“用爱发电”的原型。 ……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琼瑶一生都在向大众反反复复表达自己范围极窄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自然导致作品格局小。 琼瑶三小:时代 琼瑶的家庭算得上书香门第,这对她的写作非常有利,毕竟解放前中国人八九成是文盲,会写字的人有相当大的概率成为作家,现在则没有这个可能了;此外琼瑶偏科,其文科明显强于理科。 然而以上两个理由并不是琼瑶在文坛获得地位的核心因素,毕竟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有与她一样特质的人多了去了。 比如琼瑶一生的作品大约一千万字,而我上网写文章、到现在坚持了十年,总字数也接近了一千万,比我更专业的写手就更不用说了。然而我们这些人根本没有可能获得琼瑶那样的地位,因为文学在没落——互联网已经进化到短视频时代,愿意看文学的人数急剧萎缩!包括琼瑶后期文学作品的产出明显减少,她的精力主要用在将作品拍为电视剧。 所以琼瑶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时代! 琼瑶的创作生涯在台湾,最高产的阶段是1960时代,当时台湾在宵禁、同时经济上在增长,那代人还想着打回老家去,压抑憋屈、哀怨盛行。在这样的环境下,台湾处于小气的时代,深刻的政治题材文学是没有出路的,细腻的风花雪月则如鱼得水,这个机会有利于琼瑶!同时也决定了琼瑶作品格局的小。 比如她在作品中借机大骂李德胜——作为一个吃文字饭的,不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后来把李改为黎其实是欲盖弥彰、画蛇添足,更加说明她心理很清楚!  这种拧巴难受不难受,她心里很清楚。 从加拿大回到大陆生活的叶嘉莹活了100岁、从台湾回到大陆生活的庄奴(作词家,作品包括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冬天里的一把火等等)活了95岁,而呆在台湾的琼瑶则是86岁自杀——这个对比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 然而作为一个中文作家,得不到大陆读者的认可就不可能算真正成功,所以后来琼瑶还是进入大陆了,这时她幸运地赶上了时代的变化——琼瑶作品进入大陆是1980年代,当时传统的革命文艺急剧退潮,中国人精神领域也在剧变,在这个空白期,类似琼瑶的言情、金庸的武侠赶上了机会,仿佛是儿童进了无人看管的糖果店,自然大有斩获。同时集体主义精神被怀疑、个人感情被重视,于是期期艾艾的琼瑶女主人公一下子显得动人而婉约、得到了疯狂的追捧,替代了杨子荣、韩英、李铁梅们! 所以琼瑶的成功是得到了从革命的大时代转为不争论的小时代所产生的红利,运气真是不错。 尤其是大陆1980年代类似台湾的1960年代,这种代差带来的震撼使得琼瑶作品地位更为显著,就像我们小时候第一次看到精巧的电子表而产生的震撼。 所以琼瑶的作品大杀四方了,等第一批读者纷纷步入中年、电视机在大陆开始普及的时候,琼瑶又把精力从写作转为拍电视,又赶上了一个机会,可以说是逮住一群人使劲薅羊毛。 就这样,琼瑶大批三观不正的作品登堂入室,在价值观剧变的时代成了幸运儿。 然而琼瑶仅仅迎合品位下降的需求,并没有给人积极向上的引导,在我看来,这属于低劣的级别。 因为她对时代的贡献是小的! 比如在琼瑶的笔下,民国时期的特征是男俊女美、雍容大度、教育充分、营养良好、干净卫生、妆容精致、窗明几净、衣服笔挺……人们整日花前月下,漫步十里洋场、到处美酒佳人,没有饥饿和贫穷,也看不到黑暗和腐朽,简直是仙境! 既然如此,我们革命的合理性何在?无数先烈为什么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埋葬这样的时代? 琼瑶的作品当然无法哄骗我们这种深知历史的人,但我们的孩子会对国家几乎灭亡的民国产生什么样的印象? 想当初蒋介石叫嚣的武力反攻大陆早就失败了,如今他的徒子徒孙却用另外一种方式相当程度地完成了反攻。琼瑶死后仍被各路明星和名人追捧和记忆,里面不少大众熟悉的媒体乃至官媒。 看看童祥苓和琼瑶两人去世消息可怕的流量对比——  这种对比是很让人难过的、更让人担心! 这是促成我写这篇文章的重要原因! 琼瑶死了,可她的作品依然留在人间,她的生活、作品、时代这三小仍继续传播着、仍然毒害着人们的思想。 如果新时代的年轻人看不穿琼瑶,那其文化毒草还将继续生长。 所以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把她的小暴露在阳光之下、让更多人看清楚! 琼瑶是个小女人,类似奶油蛋糕——味道不错,但把奶油蛋糕当正餐的人不会健康。   发布于 广东
引火汤罗大伦 7.上火引起的偏头痛,用“引火汤”药到病除  一天,我的一位好友突然求助,说家里的一位中年女性亲属犯了偏头痛,左边头很痛,痛得耳朵都一跳一跳的,头皮也是麻的,她以前也有这种情况,但这回特别厉害。 她去医院做了脑彩超和脑CT,都没有检查出问题来。我看她的舌象,舌质稍微有些暗红,舌苔比较薄(见下页图), 我判断是肾精不足,而且偏向于肾阴亏虚导致的虚火上浮,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头痛、牙痛、咽喉肿痛、三叉神经痛、口腔溃疡等问题。  我建议她服用“引火汤”: 配方:熟地90克、巴戟天15克、茯苓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 用法:煎40分钟,服用。 这个方子的思路是滋补肾精肾阴,将上炎的虚火引领、收敛回来。 在中医里,这叫“引火归原”或“引火归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肾脏是阴阳合体的脏器,肾水与命门之火共处一脏,两者如果保持平衡,则身体正常,但如果不平衡,则容易导致虚火上炎,此时,需要滋补肾水,将火引下来,身体也就能恢复常态了。 这个方子里面,最主要的药物是熟地。 根据我的经验,在滋补肾精方面,熟地是最值得推荐的一味药,它的作用没有其他的药物可以替代。 著名的六味地黄丸中,分量最重的药物就是熟地。 朋友家的那位亲戚服用“引火汤”之后,头很快就不痛了,可以说是药到病除。 很多女性给我留言说,自己的三叉神经痛,吃了一服“引火汤”后神经就不跳了,三服痊愈,效果堪称神奇。 还有女性说,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偏头痛是家族遗传的,治不好,没想到两服引火汤后,牙疼、偏头痛、耳鸣等症状都消失了,而且皮肤也湿润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干燥了。 一位粉丝给我来信,说引火汤治好了她妈妈20多年的中耳炎。 之前他妈妈每次中耳炎发作,都是吃各种抗生素加上止疼药,需要进行至少一周的治疗。 然而,反复地用药导致中耳炎的发作越来越频繁,治疗疗程也越来越长,有时候能长达20天。即使受尽痛苦,后来一只耳朵也完全失聪了,她妈妈很怕另一只耳朵也会听力丧失。 这位粉丝后来发现,妈妈每次中耳炎发作,都会伴随着各种上火。半边脸都是烫的,她判断,这是虚火上炎引起的。 于是当中耳炎再次发病时,她就果断给妈妈用了“引火汤”,结果三服药后中耳炎就好了。 引火汤能够治疗虚火上炎引发的很多疾病,诸如咽喉痛、牙疼、三叉神经痛、面瘫、上热下寒、麦粒肿等。 麦粒肿,又叫睑腺炎,俗称针眼。 有位女性朋友经常出现针眼,有一年的春天格外严重,眼睛红肿,下眼睑肿大的部位出现了脓点。 她用了很多方法,比如用消炎药滴眼睛、口服中药清热解毒、耳尖点刺放血、手指中指用红绳勒紧等,都毫无效果。 最后只好去医院的眼科求助,眼科医生说必须手术,这个治疗方法把她吓坏了,考虑半天,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答应下来。但其实所谓“手术”,就是刺破患处排脓,然后上药。 结果,手术后当时看似好转了,第二天,她的眼睛再次出现了“白点”,又和之前一样了。这样折腾了好久,她苦不堪言,于是向我询问。最开始,我也觉得是春天火大,于是,就开了一个药效更大的清热解毒方,蒲公英用到了60克。 可患者第二天告诉我,另外一只没有问题的眼睛,也开始有了肿痛的感觉。我立刻发觉自己的思路错了,惭愧不已,马上请她发来舌图仔细观察。结果,发现她依然是肾精不足引起的虚火上炎。 于是用了“引火汤”加减,方子是: 配方:熟地90克、山萸肉15克、巴戟天9克、茯苓15克、天门冬9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肉桂3克。用法:煎服。 这个方子参考了陈士铎的书,他比较看重巴戟天,认为不必用肉桂,可以用巴戟天来替代,所以原方没有肉桂,但是我觉得熟地和肉桂的搭配作用更为独到,所以一直减轻巴戟天的分量,同时用上肉桂。此外又加上了山萸肉,配合熟地,滋补肝肾之精。 结果,这位患者当晚服用,第二天起床,眼睛症状就好转大半。再用两天,终于彻底痊愈。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