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cfv bascfv
关注数: 42 粉丝数: 74 发帖数: 2,539 关注贴吧数: 5
【爱在潮州】潮州市社区养老服务遭冷遇 据潮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潮州市老年人口(60岁以上)已达3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9%,潮州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妥善解决好百姓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解决好养老问题,应合理协调好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但采访中记者却了解到,在潮州市,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社区养老服务受到冷落。      家住市区的陈先生今年78岁了,虽然育有一双儿女,但儿子已在广州成家立业,难得回潮州;女儿远嫁北京,更少回来,只留下老人一年到头形单影只。近两年,陈先生患上了高血压和其他疾病,多次病倒家中,没有得到及时的照料。尽管这样,陈先生还是表示不愿入住福利院。“别人会以为我儿女不孝,我才用得着去住福利院。”陈先生说。      和陈先生不同,早已下岗多年、今年60多岁的刘女士却一直想住进福利院,但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未能如愿。刘女士告诉记者,“住进去每个月的托养费差不多1000元,我儿子又不支持,没办法。”      与此同时,潮州市的福利院目前存在养老床位过剩的情况。据市民政局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96家,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潮州市社会福利院为例,它可以提供560多个养老床位,但目前里面仅住150多位老人。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全是托养费的问题,我们的收费标准比邻近的汕头低了1/3,还不到广州的一半。”市区从事老人服务工作的吴先生指出,“传统观念制约很厉害,我市很多人到现在还认为只有家庭养老才‘正常’。所以,解决好养老问题,转变观念很重要。”
【爱在潮州】最全潮州音字典出炉 潮州话之源    在穷尽二十年心血完成《潮语僻字集注》的编撰后,潮州市民间学者张惠泽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完成了200多万字的《国语潮音大字典》。眼下,这本由国学大师饶宗颐题名的字典已正式出版,而张惠泽却因没有及时进行系统治疗,加上长期劳累,病情不断加重。日前,在潮州市中心医院的病房里,张惠泽的妻子一边细心照顾着重病在床的丈夫,一边心酸地跟记者聊起了丈夫坎坷的一生。    20年如一日痴迷潮文化研究    张惠泽1941年出生于饶平县,自小痴迷古文化和潮州文化。为了纠正人们对潮州话存在的错误认识,证明潮州话有音就有字,并非“无字天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张惠泽就开始深入社会各阶层收录流传在民间的潮州话音,并在全国各地广泛搜集各类古汉语词典和典籍,希望能从中查找出潮州话最本源的出处。而为了获得自己心仪的书籍,张惠泽更是想尽各种办法,有时身上没有钱,他就毫不犹豫地脱下身上的衣服去换。据张惠泽的妻子介绍,张惠泽一般只有在思考着如何给字定音的时候,才会走出房间喝喝茶,抽抽烟。    经过二十年的苦心积累和钻研,2006年,张惠泽呕心沥血写成的《潮语僻字集注》正式出版,并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然而张惠泽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认为,《潮语僻字集注》仅仅收录了一部分潮音潮字,要真正满足人们对潮音潮字的认识需要,必须有一本更全面、内容更丰富的潮州音字典问世。    病魔缠身依旧笔耕不辍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张惠泽又一次钻进了浩瀚的古文献中潜心研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噩耗传来——他被检出患上肺癌。出于对张惠泽身体状况的考虑,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却被他当场拒绝。他不顾家人的劝说,强忍着巨大的病痛,与病魔抗争,争分夺秒地进行字典的编撰工作,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国语潮音大字典》的编撰。张惠泽的妻子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因病情加重而无法弯腰校字的那段时间,张惠泽坚持将手稿订在画板上,摆在自己跟前,逐字认真进行校对。在他的不断努力下,原本计划花五年时间完成的工作用四年时间就把它做完。直到这时,他才安心地进医院。    如今,张惠泽的力作《国语潮音大字典》已经正式出版,书中共收录了12674个单字、1248条相关词条,成为史上最全潮州音字典,而这本书的出版,也为他的潮文化研究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爱在潮州】悲智愿行 关怀孤寡 开元镇国禅寺举行托钵行脚活动     潮州开元镇国禅寺于2009年5月10日至10月3日(农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举办了结夏安居活动,并于9月6日(农历七月十八日)上午8:30举行“潮州开元镇国禅寺‘托钵行脚’回报社会 大型慈济活动”即解夏布施法会。开元镇国禅寺常住、岭东佛学院全体师生及潮州市区周围寺庵的僧众近200人,在开元镇国禅寺方丈达诠法师的带领下走出寺院,托钵行脚化缘。     解夏布施托钵活动从开元镇国禅寺大雄宝殿出发,沿途经过开元路、新桥路、永护路、西荣路,最后抵达明镜古寺。托钵行脚期间,僧众接受十方善信布施供养。“布施供养者当蒙佛光注照、得大善利、福慧绵长、消灾免难、健康长寿”。     托钵行脚的目的,是希望僧众能够体验佛陀时代僧人托钵的生活制度。另外,达诠法师在此活动慈悲宣示:“解夏布施法会期间,居家信众供养的钱财、食品主要捐献给明镜古寺,使寺内几十位孤寡老人的生活、医疗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一部分施济社会贫苦人士,以报四恩,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使托钵行脚更有意义。我们共同祈愿:行脚托钵经过之处,阖家平安,安乐富有。所有参与者,见闻者、随喜者,发广大菩提心,光明吉祥,诸事圆满!
近代潮州之最     第一家电力公司,是1915年在潮州城创立的昌明电灯公司。      第一家照相馆,是1918年潮州人沈荣华在潮州城开设的荣华照相馆。      第一家公共图书馆,是1919年在潮州城创建的潮安县图书馆。      潮汕地区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1923年成立的火焰社。      第一部潮州歌谣,是由丘玉麟编辑、整理,于1927年出版的《潮州歌谣》。      最早研究潮州方言的著作,是翁辉东(子光)著的《潮汕方言》一书,1943年刊行,为上海涵晖楼丛书之一。      第一部最系统的谜学工具书,是谢会心编写,1929年汕头市名利轩承印发行的《评注灯虎辨类》。      最早的灯谜月刊,是由翁孙松、饶锡吾主编,1926年创刊的《影语月刊》。      第一个电池厂,是1925年创建的三星电池厂。      中共潮汕中心县委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是1939年7月7日在桑浦山成立的“潮汕青年抗日游击队”(简称“潮青游击队”)。      潮梅地区第一艘机动船,是由林伍船铺在1941年建造的海通号客货轮。      第一家抽纱铺,是在1899年由丁惠龙在潮州城开创的丁发合号。      最早的妇女组织,是1919年5月下旬在潮安县第一女子高等小学成立的潮州妇女救国联合会。      第一个全县性的妇女组织,是1926年1月成立的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潮安分会。      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是1926年初建立的东莆区西林农民自卫军。      最早的(共青)团组织,是1921年初在潮州城成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      潮州恢复团组织后建立的第一个团支部,是1925年在大寨团支部。      潮安县第一个新青团支部,是1948年8月成立的韩师团支部。      第一个劳动童子团,是1925年4、5月间在鹳巢成立的劳动童子团。      最早出现的话剧,是1915年潮州城世馨学校上演的话剧《送郎上前线》等。      最早的第一个电影固定放映点,是沦陷期间在潮州建立的白宫。      最早的电影院,是1948年由县政府田粮科科长李乔木和汕头人王瑞森合股经营的光华电影院。      最早成立的群众性科学技术团体,是1920年由中医许少岳发起组织的中医公会。      潮汕第一位女校长,是因1912年在汕头创办潮汕地区第一所女子学校——私立坤纲女子学校的陈舒志。
潮州500千伏韩江变电站有望年底投产     从潮州市有关部门获悉,近日,潮州市首座500千伏变电站——韩江变电站的设备安装全面拉开序幕。      据悉,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500千伏韩江输变电工程自2008年11月24日动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展顺利。为确保工程能够按期投产,市供电部门精密组织,倒排工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保工程进度。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市供电部门获知线路工程将涉及不少青苗赔偿问题,及时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施工阻碍进一步减少,为工程顺利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考虑到线路较长、标段较多的实际困难,市供电部门从不同部门抽调了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配合线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抓立项、抓跟进、抓落实。为确保该工程能达到优质工程的目标,市供电部门和各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施工责任书,建立施工安全管理考核目标,明确建设和施工双方安全责任;同时参加广东省十项工程劳动竞赛,在变电站创建“安全、优质、文明”样板工地。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工程的建设。      目前,韩江变电站500千伏配电装置区域基本完成,交付设备安装,主控楼等建筑正在进行装修,500千伏设备按计划已陆续进场。500千伏线路(潮州段)长度57.7公里,基础129基。其中完全浇筑好的基础127基,组塔完成106基,正在组立铁塔9基,架线完成21公里。据介绍,该项目有望在今年年底投产。
发展潮州工艺美术关键是人才 “要使潮州工艺美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关键是人才,所以必须尽快建立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昨天,市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工艺美术大师陈俊荣在接受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潮州工艺美术门类品种繁多,极具地方特色,如潮绣、抽纱、金漆木雕、大吴泥塑、陶瓷、花灯、麦秆画等既是潮州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如今潮州市各种工艺美术的发展可谓欣欣向荣,其中尤以陶瓷、木雕、潮绣最负盛名。但有一些工艺由于少人学,出现了后继乏人的现象。”陈俊荣告诉笔者,由于一些工艺对艺人的功底要求高,且需精雕细刻,耗时长,工作辛苦,加上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人认为仅靠这门技艺难以维持生计,不愿意再从事,造成一些传统工艺后继乏人。仅以陶瓷工艺为例,现在从事雕塑和彩绘的人已经非常少了,如再不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这些工艺以后可能会失传。      “工艺美术强调的是实践操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即便你是美院的博士,如果缺乏操作经验,也难以胜任各种工艺美术的工作。”陈俊荣接着说道,“即使是做个简单的青花瓷瓶,要是你没有熟练地掌握打浆、烧坯、彩绘、上釉等工序,没有区分不同瓷器的制作方法,只要一个步骤失当,都无法制出一个成品来。”      陈俊荣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潮州市在社会上招收了一批工艺美术学徒进行系统培训,如今他们中的不少人仍是潮州市工艺美术各个门类的中流砥柱。这是一个成功经验。目前,政府也相当重视传承人的问题,将准备在社会上公开招考一批具有一定基础的工艺美术人才,对他们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      陈俊荣认为,如果从长远考虑,还是要创办一个工艺美术学校,有计划地培养各类工艺美术人才;同时他建议潮州市成立一个工艺美术博物馆,由政府出资收藏各类工艺美术精品,既可供后来人观摩和学习,也可作为推介潮州工艺美术的载体,这对潮州市工艺美术历史、文化、技艺的保护传承发展和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