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_mana
no_mana
关注数: 6
粉丝数: 250
发帖数: 12,904
关注贴吧数: 36
要塞遭遇战那个年份有啥特殊意义么? 1100年出发,经常一关打完就多个几年,是某个年份之前达成能促成什么彩蛋么? 还是仅仅只是体现一下玩家能打多快?
可以庄严项链加黄金圣甲虫全技能加3么? 我看吧里大佬们的配装好像没有发现过这个配置?
问个固态移动硬盘盒的问题。 我还没买过这玩意,我想问的是, 如果有两条固态硬盘,一个盒子, 是可以共用一个盒子的吧?
[新闻转发]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研究进化的科学家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0月3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斯万特·帕博(Svante Pbo),以表彰他在“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的发现 ”方面的贡献。 据澎湃新闻报道,诺贝尔奖委员会称,帕博在对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发现智人与尼安德特人杂交时,“完成了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这一重大发现的证据在2010年首次出现,此前帕博开创了从尼安德特人骨骼中提取、排序和分析古代DNA的方法。由于他的工作,科学家可以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与今天活着的人类的基因记录进行比较。 按照惯例,诺贝尔奖得主名单会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随后在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办颁奖晚宴。由于疫情,2020年至2021年未举办授奖仪式,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补办。因此,2020和2021年诺贝尔奖得主将与2022年最新一届得主共同参加12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颁奖仪式和晚宴。 值得一提的是,据诺贝尔奖委员会网站资料介绍,帕博博士建立了一门全新的科学学科——古基因组学。通过揭示所有现存人类与灭绝的古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他的发现为探索“是什么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提供了基础。 帕博博士在2010年发表了首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序列。对比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80万年前。帕博博士和他的同事现在可以分析尼安德特人和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现代人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与起源于欧洲或亚洲的当代人类的DNA序列更相似,而不是非洲。这意味着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几千年的共存中进行了杂交。在现代具有欧洲或亚洲血统的人类中,大约1%-4%的基因组来自尼安德特人。 2008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了一块距今4万年前的指骨碎片。这块骨头含有保存非常完好的DNA,帕博博士的团队对其进行了测序。结果引起了轰动:与所有已知的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DNA序列相比,这个DNA序列是独一无二的。帕博博士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古人类,命名为丹尼索瓦人。与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同时代人类的序列比较表明,丹尼索瓦人和智人之间也发生过基因流动。这种关系首先在美拉尼西亚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人群中被发现,那里的个体携带高达6%的丹尼索瓦人DNA。 通过其开创性研究,帕博博士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科学领域,古基因组学。跟随最初的发现,他的团队分析了几种已灭绝的古人类的基因组序列。帕博博士的发现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资源,它被科学家广泛使用,以增进对人类演化和迁徙的理解。几种强大的序列分析新方法指出,古人类可能曾与非洲的智人杂交。然而,在非洲灭绝的古人类基因组还没有得到测序,这是因为热带气候会加速古代DNA的降解。基于帕博博士的发现,我们明白那些灭绝亲戚的古代基因序列还影响了现在人类的生理学特征。一个例子是丹尼索瓦人的EPAS1基因,它使现代藏族人获得了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优势。还有比如尼安德特人的若干基因影响了我们对多种感染的免疫反应。
我觉得兵越造越贵这一点应该换个方式来表现。 就是改成维持费,直接消耗粮和金的生产率而不仅仅是粮和金。 比如一个农民种一块地粮食生产率+10,每个人口带粮食持续消耗1, 也就是一个农民养自己加另外9个人。士兵还带金钱损耗。 造兵太多了会导致粮食生产归零,就只能啃存粮。存粮啃完了士兵就开始持续性掉血。 建筑可以带木材或金钱损耗,炮兵可能有较高的金钱损耗。 工业时代的那些兵自然也可以带石油损耗。 军队走出国境线以后消耗率可以增加。 唯独知识这玩意,只能积累,没法损耗...
对了,鬼谷的神经系统演化视频也出了一期了。 有人把那个帖顶上来,我想起来了。 鬼谷主要讲了目前最靠谱的一个神经系统起源理论。 也挺有启发的...形状奇怪的神经细胞和能变形的免疫细胞是同源, 钠钾泵和大钙化事件的关联也挺有意思的... 总之也挺推荐的。 而且那个热评笑死我了 “鬼谷终于发神经了”
当你说你懂的时候开始用转动来解释转座子? 我猜这回你又要重新定义一次转动?
金蛋来说清楚呗,孟德尔通过实验证明了什么? 不要老是跳过过程直接到你要的结论嘛。 来,雄起一把,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真的看懂了孟德尔的实验。 当然,如果 你中学实验课没上好的话,不会分析实验也很正常。
【进化论谁说了算】自然不是贴吧的讨论说了算。 支撑一个理论的 ,最终是它的应用。 有用的东西,你否定一百遍,总有会用的捡起来嘲讽你。 况且生物科技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了,各国政府不傻。 所以谁说了算:生物科技人员说了算。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每个有生物科技的国家, 生物考试的生物理论都是以进化论为基础。 你在贴吧肯定也没啥影响,在贴吧否定也没啥影响。 有些人急火火的要否定生物科技和进化论的关系, 但是注意,你说了不算... 有本事就自己去开发点让众人确实能认可的“不基于进化论”的生物科技。 但是对于大部分生物及格都成问题的反进化论者,这太难了。 所以还是贴吧打嘴炮吧,给我留点找智商优越感的噱头。
怎样用正确的方式分析金蛋的适应性例子。 【我们先来用一个场景确定适者和生存的概念指向 一条怀孕的母狼 在一个干旱的平原上 两天的路程内 既没有食物也没有水 这只狼只能坚持活一天半 请问说适者生存的人 些只狼 是适者么 还生存么 同样是一头怀孕的母狼 在一个兴旺的草原上 周围有大量容易安全取得的食物和水 这个母狼 被人用枪打死了 请问说适者生存的人 这只狼是适者么 还生存么】 首先这个举例是金蛋的讨论过程中,少有的在讨论生物本身的内容。其他的就是主观客观诡辩瞎转悠。 当然他转他的,我们分析我们的,因为确实有一些生物基础不好的同学也会对这个问题略有疑惑。 (其实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生物不好的人才能提出来的问题) 一.金蛋给一只怀孕的母狼下了一个必死局。 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情况,没有任何代表性。 因为首先: 1.独狼本身就比较罕见。狼是一种群居动物。正常情况下,公狼成年会离群加入其他狼群,而母狼则不会。所以怀孕母狼落单,不仅仅意味着母狼这个个体出了问题,狼群肯定也出了问题。 2.干旱的平原...其实根据例子2,金蛋的认知是草原是理想环境,干旱的平原并非这只狼的理想生活环境。 那就带来了问题:这狼跑这去干什么?为什么在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环境下还能深入好几天导致退回去的路上没有食物和水?(除非它是被空投进去的,如果这样就更加不反应狼的正常整活状态了),如果一只狼疯到这么干,它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个体了。 这只母狼是适者么?总体而言不是。但是对其他的狼是不是适者有影响么?几乎没有。 二、金蛋直接干掉了一条怀孕的草原母狼。 这是人类影响下很多生物的现状。也是当今很多物种灭绝的原因。 1.如果你把人类影响强行定义为自然选择力量的一部分,所有这些灭绝的生物都不是适者。 因为人类是自然的一个巨大的扰动因素, 智人在数万年内变成了一个全球分布,全面碾压其他所有物种的异数。 这点在地质史上是头一次一个单一物种可以做到这样。这不是一般情况,这是特殊情况。 而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狼其实是伴随人类崛起受益最大的物种之一。 因为狗就是灰狼的亚种。 一些狼因为亲近人类遭到厄运,另一些狼则在人类的加持下获得繁盛的机会。 这只母狼是适者么?总体而言不是。但是对其他的狼是不是适者有影响么?几乎没有。 2.如果我们要去分析适者生存在生物进化史上的定义, 那么,绝大部分时期里面是没有人类这种变数的。自然选择的绝大部分形态都和现在不一样。 大家基本都是打得有来有回。 因为人类影响下的环境太特殊,所以科学界为了强调绝大部分没有人类影响的情况才是更加常见的情况, “自然选择”通常是不包含人类的影响力的。 所以这条母狼是不是适者,也是在“自然选择”框架以外的事情,对自然选择本身是没有什么影响的。 用这种例子去“确定适者和生存的概念指向”,只能说是一个不懂生物的人在瞎搞搞了。
刘备其实已经到了那个时代个人能力能够到达的巅峰了。 1.科举隋唐才成型,才有真正一定程度上抗衡士族的寒门系。 在这之前就是豪族的天下,汉代就是各种举孝廉, 举出来的当然十有八九的豪族,非豪族的也有透明天花板。 以前有个笑话,说袁术是所有人的爸爸,其实揭示了那个时代豪族都有点沾亲带故。 虽然割据一方,但是某种程度上,都是豪族那个小圈子的人。 太史慈在刘繇那不受器重,也是个出身问题。 刘备虽然也算涿郡大族,但是也不算核心士族圈子的人。 家族能做到的,也就是送他去长安拜入卢植门下。跟核心圈子拉拉关系。 刘备后期能起来,基本上是靠他的个人声望。当然他的声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能力。
芳斯塔芙(鬼谷藏龙)的新一期讲肌肉的视频很精彩啊。 我以前其实并没有把驱动蛋白这种细胞器层面的东西和肌肉关联在一起, 并且还能梳理出一个进化的脉络。 这的是帮我串起了好几个知识点。 不愧是生物博士,做这方面的科普确实有把刷子。 而且他说过5W收藏讲神经系统,我很期待啊, 吧里的人有空也去看看呗。
金蛋你进来,我单独跟你对线。 我看你时间挺多的,我虽然最近课多,但是课余也可以来开心一下。 其他人先不要搀和。 来,你首先讲一下你对进化“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基本规律的理解。 我来看看你的理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大范围直辖其实挺不合理的。 游戏用了行动点来限制大范围直辖。 有些人可能觉得直辖惩罚太大,我觉得太小。 直辖这个东西,原本就是秦始皇郡县制开始的。 之前周天子都没什么直辖范围,最后都能被秦废了。 但是扩展到全国以后不适应,秦就崩了, 汉朝还是封了很多刘姓诸王来搞,只不过保证了中央不小的直辖的地盘。 历代分分合合,不停的改土归流,也就是想把直辖的范围尽量搞大, 什么京杭大运河啊都对后来的直辖范围的扩大很有贡献,但是都免不了要有封疆大吏。 铁路算是使得大范围直辖真正成型的科技把。这也是工业社会之后了。 汉朝那个时候,天下九州,就算是政治100的能力, 能直辖两三州到顶了,不靠都督是没戏的。
来说说战斗系统的不足和一些建议吧。 玩了几天以后来谈谈对游戏不足的一些体验和期望。 首先还是放个防杠部分,先表扬后批评。总体游戏素质感觉满意。首作能够做到这个样子,已经不仅仅是值回票价了。但是,有一个感觉贯穿游戏过程,就是战斗部分还差那么一点火候。 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三国志11战斗系统的优点,就能更明显的看出本作战斗系统的问题。三国志11后来能出各种魔改版,也就是说其框架其实很优秀。我们来看其战斗的主要特色: 1. 位移(枪兵突刺,二段突,戟兵熊手,骑兵突击,突进) 2. 范围伤害(戟兵的横扫旋风,弓兵的贯箭和乱射,霹雳投石车的溅射,枪兵突刺也算吧,不过那个增伤基本可以忽略。) 3. 控制(计略的扰乱,伪报,枪兵螺旋突击暴击,骑兵特技的疾驰)。 4. 与设施的配合(军乐台,太鼓台,火种火球,箭塔,墙) 可以看出,每个特色汉末霸业其实都沾一点点: 位移汉末霸业是有的:步兵有冲锋,范围有白马义从一次攻击多个目标,扰乱和伪报都有,但是合在一起感觉就是差一个层次,为什么? 因为三国志11的各种战术可以联动。 就比如说,在三国志11中间,敌军的位置本来不适合用AOE,但是我可以用位移战法将敌人的部队送到一个适合AOE的位置,然后戟兵或者弓兵上去AOE,这比纯粹找到AOE的机会又多了一个快感的层次:我使用了多元战术。 这样的多元战术还可以包括设施和战法的配合,能在起到堵口一夫当关的作用。 汉末霸业能够用的招数虽然多,但是基本都是一元战术,一个战法和另一个战法之间并没有什么联动关系。战斗就是一元战术的不断重复。但是二元战术,每次联动都有一定成就感,而且使得简单重复的感觉降低了。 三国志11的控位+AOE的连动方式本身就是极品组合,所以后来不断魔改体验更上一层楼。汉末霸业这点算是先天不足了。要走这条路也只能下一代了。但是联动其实是有很多种实现方式的,下面谈谈我设想的,相对比较容易整合进当前战斗系统的联动方式。当然发售了这么久的游戏也没有期望他真的改,只是过个嘴瘾砸个砖,希望从下一代中发现更多的玉。
水个伪技术贴,军团设定。 曾经看到过一个扇出系数的概念, 也就是,你作为一个上级,管理的下级数目越多,效率就越发下降。 就是你直接管理3个下属和直接管理30个下属,对他们熟悉程度会有不同, 一般3个下属能充分熟悉,能更好的熟悉他们的特长并且发挥能力。 但是30个下属都熟悉就少,这时候设5个小队也许更好管理。 管理5个队长,让他们去发挥各自团队的力量,是很现实也很有效的做法。 所以设定军团的现实意义,就是降低君主的扇出系数。提高管理效能。 下面把这个概念转化成游戏设定 设定:统御力 收入: 1. 官位。(统治的名义,名正则言顺) 2. 君主的声望。(君主声望越高,民众约拥护) 支出: 1. 直属城市 2. 直属军团 修正 1. 与 首都/军团首府 的距离。(越远的城市,统御的成本越高。军团的第一个意义:降低远距离城市的统御成本) 2. 边疆因素。(传统占地盘的游戏就是金角银边草肚皮,但是实际上边疆并不好混。) 3. 统治时间。(显示出长期经营某地的能力之后,地方稳定度就提升了) 4. 君主与 太守/军团长 的个人关系。(地方长官越能信任,统御成本就越低) 5. 君主恶名。(君主恶名越高,地方也就更可能反抗。) 影响:直辖城的各种命令的效率。
问下编军团有什么优点么? 现在的分城本来就是半托管状态, 那么军团的作用是什么?更深度的托管?感觉这个必要性不是很大啊。 但是既然有这个设定,是有什么特殊的用处么?
原来在汉帝那升官以后手下要先解除才能升官。 我以为自动封官会自动晋升到最高可用官阶呢, 结果打了好几年关张还拿着低薪, 忽然理解了边上那个“全部解除”的意义,解除以后又自动封了一次 关张就升六品了。 顺便这前面的升上去以后,后面的职位才空出来给能封的加忠诚。
绝大部分情况下新物种一旦出现就是一群,不是一只。 还是解释一下吧,虽然一些人的建模分析能力可能永远理解不了这个概念。 如果推演能力不够,那么就只能理解和现实生活中概念最接近的东西, 任何违背他们经验的概念他们就很难理解。 (就如同美国历史太短,大部分美国人都不是很理解历史兴衰规律, 福山甚至能做出“历史的终结”这种可笑的结论。) 反进化论者的推演就基本局限于“个体的生殖”, 而难以推演“群体的繁殖”。 一个突变个体是无法繁殖的这当然没有错,但是一个突变个体毕竟给群体带来的新东西。 新东西就意味着差异。从一个无法繁殖推演出新物种无法产生, 就如同上一级台阶不是2楼,再上1级也不是2楼,再上1级也不是,那么2楼永远都到不了这种结论一样可笑。 新物种的建设就如同爬楼梯,一个突变通过繁殖扩散到种群,两个突变通过繁殖扩散到种群, 可能都无法造就新物种,但是差异在一点一点累积。这个种群一点一点变得不同。 一代一代下去,这个种群某天相对其他种群积累了几万个突变, 和其他种群的繁殖成功率变得极低了,当当当~新物种登场, 会出繁殖问题么?不会,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可繁殖种群获得并累积差异的过程, 一个新突变个体,甚至都不是一级台阶,要通过繁殖把这个突变传播到种群,才算完成了一级小小的台阶。 每一级台阶都和繁殖有关,都和种群有关, 新物种一旦出现就是一群,不是一只。
所谓的“三个生物学常识”反应出反进化论者没有生物学常识。 所谓反进化论者绝大多数无法正确描述进化论, 这就是一个典型。 =================分割线 1=========== 【一、一个物种繁殖不出其他物种。大家是否承认? 大家是否见过,一个物种的雌性生出了其他物种呢?没有见过吧?】 点评: 1.看你这个繁殖是说一次繁殖,还是多次繁殖。 当然按照你下一句话你指的就是一次繁殖。一次繁殖不能,多次繁殖则有可能。 2.绝大部分情况下,新物种一旦出现就是一个种群,而不是一只。 这本来就是一个可以繁殖种群和其他种群的差异累积的结果。 所以我说要多次繁殖。而且是很多很多次。 3.设想物种由一个突变个体开始,这也是计算力不够只能这么理解的一个结果。 一个个突变通过繁殖扩散到种群这种事情发生很多次, 才能让一个种群积累相对其他种群足够大的差异。 但是这个概念对推演能力不够的人是很难的,所以他们始终纠结差异个体。 =============分割线2 ================= 【二、两个物种的杂交,生出来的“新物种”没有繁殖力。对吧? 马和驴的杂交,生出来骡子,没有繁殖力。对吧? 狮子和老虎杂交生出来的狮虎兽以及虎狮兽没有繁殖力,对吧?】 点评:不一定。 1.多倍体育种中间,两个物种杂交出来的新物种就是可能有繁殖能力的。 比如说二倍体和六倍体搞出一个4倍体物种,那么这玩意可育是完全正常的。 只是多倍体繁育多见于植物。 2.骡子也不是完全没有生殖能力,只是绝大部分没有。 3.虽然杂交产生新种群,然后差异强化成新物种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这算是物种形成的非物流方式了。这条路线在物种形成上几乎就是可以忽略的。 拿这个出来强调,基本上还是只有比较个体差异的能力,没有比较群体差异的能力, 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能力来设想进化路线,也体现出不了解进化的主要方式。 ==============分割线3================= 三、再有,一个物种在他的生命存续期间,不可能变成另一物种。也就是说,任何物种,在出生时是什么物种,那么,在它(他她)死亡的时候仍然还只能是什么物种。我的这个观点没有人反对吧?任何生物也不会72变,对吧? 点评:进化论也没说能。 谁说能进化论一样反对的,打什么稻草人呢?
这个反玩家联盟略显随意吧... 190刘备,剧本是叫做反董卓联军,但是我开局就能rush袁绍??? 搞了几年基本统一河北,和公孙关系好没动他。 然后打下了董卓的洛阳。 然后反玩家联盟就成立了,董卓曹操刘岱还有谁组成了反刘备联盟... 我以为你没有反XX联盟的设置呢,这剧本不是叫反董联盟么? 咋董卓和曹操还联合起来搞我了呢?
问下扩展包值得买么? steam上看了下原版22。 扩展包一起买就贵多了, 扩展包可玩性增加明显么? 而且DLC一般买了好像就不能不装了吧?
这游戏还不错啊。 steam刚入了,玩了一会。 可以看出野心不小。 每个武将都有相对其他武将的亲密度,武将还都有装备系统。 融了不少RPG的元素进来。这方面应该还有发挥的余地。 内政方面挺清爽的,不繁杂也有点可以挖的东西。 军事方面军事科技树是可以深挖的。 但是战斗感觉略微差点火候,操作手感一般般。 战旗嘛,我感觉武将主动技能太多了,使得操作变得很复杂。 主动技我觉得更适合偏即时的游戏,战棋我个人是喜欢三国志11那种武将特色是被动的。 (无视ZOC,必定暴击,自动回气,位移距离,硬控,常见战法带buff或者debuff之类的就可以玩出很多花了。) 管理方面只能直接控制一个城我觉得还是合理的。信长某代直辖也是有范围限制的。 我原本设想过主城自己控制,分城内政托管(凸显文官价值)军事直管,军团内政军事完全托管想法。 这样游戏后期不会因为城多变得很太复杂。 这个比我想的更激进。 不过已经是不错的作品了,如果战斗能上个档次,就称得上佳作了。
萌新玩了几局之后的一点感受。 这一代太强调地块了....和前几代什么都建在城里面不同,这一代几乎没什么是建在城里面。 这个区那个区太多了。再加上奇观也占地块,分区和奇观地块有时候比工作地块还多了... 从一种不合理到另一种不合理。 我觉得吧,城区有3个差不多了,搞起八九个一开始摸不着头脑, 摸到一点以后就有点嫌麻烦了。至少得砍砍加合并减一半。 我感觉宗教区应该取消,并入主城。或者至少和学院区合并。 商业/剧院/娱乐区合并,工业区/机场/航天区合并。 当然游戏性上相邻加成这点就受影响了...不过搞搞数值平衡还是能玩的。 什么奇怪都建在地块上也不合理,你一个大教堂单独占一块地...这也不大对劲啊。 有些奇观就可以建城区里面嘛,就大本钟,建商业区里面完全没问题嘛... 占地块的奇观也不一定就要不能建改良了。 就像巨石阵周围是一片农田也没有关系。鲁尔区这种占一片倒合理。 废帝造奇观依然是废物利用,好地块改良也不受影响。 道理上我觉得合理,游戏性上也不至于搞得特别纠结。
转个牛人做的鸟类演化树,来源可以看水印。
但凡当年回合制仙剑能做到炉石的一半都是回合制之光…… 虽然暴雪日薄西山了,你是瘦死的骆驼还是有这么大。 卡牌游戏的大火证明回合制也可以很好玩, 最新的佣兵模式其实拿来魔改一下做个RPG的回合战斗系统的话 都能碾很多回合制游戏很多条街…… 当然拿业界巨佬来比并不公平, 但是仙剑的光环才能让人这么想一下吧, 其他游戏可能连这么想的动力都没有。
反进化论者纠结“第一只”,源于并不懂进化的实际情况。 绝大部分情况下,第一只并不会构成新物种。 1.如果种群甲诞生了一个具备新特征A的个体,而特征A可以让他留下更多的后代, 那么这个特征A就会在整个种群中变得更普遍。 如果不能,这个特征就会逐渐消失。 2.假设A是优势特征,变得更普及以后, 另一个个体突变出了其他优势特征B,A特征后代也很有可能获得B特征。 为什么? 因为有性生殖。通过交配可以集合两个特征,如果两个特征契合良好, 那么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的也会在种群中变得更普遍。 3.这样一个种群日积月累,就集合了ABCDEFGH....等等新突变。 但是他们仍然是一个种群。依然可以互相交配。 看上去似乎新物种没有产生的空间,但是确实是这样么? 4.现在让我们考虑另一个种群乙,他们原本和种群甲活动范围接近,可以互相交配, 所以一开始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是基本一致的,因为交配会互相交流基因。 但是某一天开始,由于迁徙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种群乙不再和种群甲在一个范围活动, 所以种群乙个体也不再和种群甲中的个体交配,也就没有办法获得上面的ABCDEFGH..等等突变。 5.但是突变是不会停止的,种群乙在甲产生突变的时候,也会产生突变, 而且产生一样的突变的可能性极小。所以种群乙开始积累αβγδεζη...等等突变。 两个种群的差异开始拉大,精子卵子结合出问题的可能性开始增加, 产生可育后代的可能性开始降低。 6.经历漫长的时间,种群甲和种群乙的交配成功率终于低到后代的不育率已经高的一定程度(比如马和骡子) 或者干脆就开始完全不可能成功交配了, 然后种群甲和种群乙成为了不同物种。 结论: 这就是为什么说纠结第一只缺乏实际意义。 某个第一只不过是攀爬新物种形成的高山中间的一级台阶而已。 一个新物种要产生,要靠一个种群内出现各种各样的第一只, 还要靠另一个种群也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第一只, 才能让一个物种的不同种群渐行渐远,分化成两个。
放张图证明一下很多人其实没有学过高中生物。 这是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 但凡必修二能考个及格以上的分数,你就是反进化论我们也可以聊实在点的东西。 目前和反进化论者基本能聊的,就是辟谣各种营销号谣言而已。 顺便说下,左下那第三本书叫做《进化生物学》 其实也可以用来打那些抠字眼说“进化论是论,是假说”的人的脸。 在大学他就是正经学科,知识这些人离大学生物知识的距离就更远了。
早期登场并且能活得比较久的武将。 前一阵子steam打折入了正,摘录一点资料。 虽然早期猛将如云,但是如果喜欢玩小势力,找几个长寿的来培养也是一种乐趣。 整理了一些武将,出生年份175,寿命60岁以上的。 一、早期长寿白板 + 几个特别值得培养的非白板。特技可以优先考虑加给他们。 1.许靖 生152 卒222 白板,政治有79。 2.庞义 生153 卒218 白板,政治74。 3.张昭 生156 卒236 长寿啊,政治排行第二,为啥是白板...虽然是名臣,白板就放这好了。 4.桓阶 生156 卒221 白板,政治有78。他有个剧本好像是主公,不知道他割据有啥历史依据... 5 华歆 生157 卒231 白板,智力政治双80+,潜力股。 6. 秦宓 生160 卒226 白板,智力政治双70+ 7.【吕岱】 生161 卒256 非白板,长长长长长寿。超长待机吕老头。五维还挺好。枪弩兵器3个A 8. 王朗 生162 卒228 这也是老熟人了。智力政治也好。 9. 付巽 生162 卒230 白板,政治属性还行吧。 10. 陈群 生167 卒235 上历史书的名臣了,政治排行第三,也居然是个白板...必须给特技啊。 11. 向朗 生167 卒247 白板,智政双70+,待机时间也相当可以了。 12. 牵招 生168 卒244 白板,智政双70,面相也看不到出来这个岁数。 13. 严畯 生169 卒246 白板,智政系。 14. 陈震 生170 卒235 白板,智政系。 15. 朱灵 生170 卒236 水桶,但是智政系偏低,做武将又有点鸡肋。 16. 【廖化】 生170 卒264 非白板,超长待机第一人了。90+,比肩吕岱 枪A戟A 17 【田予】 生171 卒252 白板,最值得培养的人之一了。全70+高腰水桶(含两个80+)弩骑兵器3个A 18 辛毗 生171 卒240 智政接近80 19 陈到 生171 卒237 统武70+,枪骑A 20 吴班 生171 卒234 统武70+,枪A 21 【王凌】 生172 卒251 水桶 枪弩A,内政或者作战方向都可以培养一下。 22 留赞 生172 卒255 统武75+ 枪戟A,算值得培养的武将。 23 高柔 生174 卒263 超长待机白板,统武50左右鸡肋,没有A基本只能内政了。 24 潘濬 生174 卒239 MD原来这个字念jun,高政,培养潜力一般。而且出场看起来太老气了。 25 陈矫 生175 卒237 内政系的。 26 蒋干 生175 卒239 废柴系白板,谁让演义剧情摆了他一道呢。 27 【张承】 生178 卒244 五维均70+,戟A弩A 本想录到175年生为止,往后扫一眼这个值得拿出来说一下。 28 .司马孚 生180 卒272 又一个超长待机 其他的早期的长寿非白板 1.程昱 生141 卒220 犄角,相当长寿了,而且智力90。可惜曹老板手下人才太多,闪耀但没那么闪耀。 2.韩遂 生142 卒215 长驱,都中等,挺全面的水桶。 3.贾诩 生147 卒223 反计。 4.黄忠 生148 卒222 弓神。 5.程普 生151 卒216 名声,东吴台柱子了。 6.钟繇 生151 卒230 长寿的能吏。 7.严颜 生151 卒222 弓将。 8 黄盖 生154 卒218 东吴台柱子。 9..曹操 生155 卒220 曹大老板。 10.董昭 生156 卒236 搬运,智力政治都有80+,用来搬运大材小用了。 11. 朱治 生156 卒224 亲越,东吴小全能水桶。 12.夏侯惇 生156 卒220 名将,几乎和曹老板同来同去。 13.韩当 生156 卒225 水将。 14 于禁 生159 卒221 规律。 15 闫行 生159 卒222 无S繁殖。 16 卞氏 生160 卒230 这是曹老板的老婆吧。 17 刘备 生161 卒223 刘老板,60出头 18. 伊籍 生162 卒226 眼力。 19 闫圃 生163 卒231 长寿的米道。 20 张鲁 生163 卒237 更长寿的米道 21 虞翻 生164 卒233 双80了。风水, 22 简雍 生164 卒225 论客,低难度外交流大杀器。跟刘备很久,但是无传记,马亲王还拿这个开脑洞写了小说。 23 吴懿 生165 卒237 指导。水桶。但是有弩S 24 臧霸 生165 卒231 威压。这家伙面相是真不像这么长寿。 25. 黄权 生167 卒240 规律,虽然没S,属性不差了。 26 张郃 生167 卒231 昂扬,被上过无双变成张姐姐了。 27 顾雍 生168 卒243 顾眼力,待机时间也很不错。 28. 赵云 生168 卒229 明镜,也活过60了。五虎里面也就他和黄忠吧。 29. 梁习 生168 卒230 曹老板的繁殖。 30 曹洪 生169 卒232 曹连击也活得挺久啊。 31 满宠 生170 卒242 辅佐,挺全面。 32 徐邈 生171 卒249 亲羌 33 李严 生172 卒234 戟将,弓S戟A的奇怪戟将.... 34 吕虔 生173 卒238 射手,属性偏低,弓只有A,鸡肋。
我吃了个早餐,做了点记录,发现这事的概率无限低。 仅以此贴嘲讽吧里计算进化概率不可能的。 1.牛奶是243.5毫升,即使精确到0.1毫升都是非常困难的。 2.开始喝牛奶时候的温度是52度。吃完早餐后牛奶的温度是35度。 即使只精确到1度,每天早上喝时候的温度和这个一样也是不可能的。 3.喝完以后杯子里的残留大约有2.5毫升。概率嘛,你懂的。 4.一共喝了12口。概率嘛,你懂的。 5.面包吃了3片,上面刚好有9个葡萄干。其中4个在切面包的时候被切断了。概率嘛,你懂的。 6.今天的鸡蛋是42克,煎的时候放油15克,微焦。概率嘛,你懂的。 .......... 要找“一模一样”的限定的话,还可以找各种限制条件, 比如坐着吃饭的姿势,嚼了多少下。总之足以让你无法复刻这次普普通通的吃早餐事件。 结论,我今天早餐的这个吃法是概率不可能事件。
关于人类失去尾巴的新的基因研究 转载WB:勿怪幸 纽约的学者发现TBXt基因的一段突变只出现在人类和大猩猩,而其他灵长类则没有突变。 人类因此而失去了尾巴。
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 血型破译。 发布源:CNRS(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英文摘要放1楼,2楼随便说一下几个我觉得有点意思的内容。
现代蛇类由少数K-T陨石灭绝幸存者进化而来。 英国巴斯大学论文。 K-T灭绝事件中,白垩纪末期,一颗撞击到今天尤卡坦半岛的陨石灭绝了非鸟恐龙, 同时也灭绝了大部分的其他物种。 然而这一事件也允许蛇进入之前被其他生物占据的生态位扫清了障碍, 从而开启了一轮分化。 使用化石和基因比较,今天4000多种蛇类的多样性可以回溯到白垩纪末期的少数物种。
植物经历两次爆发式进化。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 第一次是因为种子的出现。 然后植物多样性的增加在2.5亿年里面乏善可陈, 一直到大约1亿年前,开花植物开始了一轮爆发式的多样化。
[转帖]“鲸偶蹄目”的称呼可能被废弃。 【原PO:“宁静海的菊石君”】 喜大普奔的消息! “鲸偶蹄目”这个错误称呼终于要被废弃了! N多大佬联名希望废除这个错误称呼 成这个称呼从一开始提出来就被不少分类学家吐槽、抨击,为什么呢? 因为根据近些年的研究,鲸豚类属于偶蹄类已经是没有问题的了,而且鲸豚和河马构成一个关系非常亲密的姐妹群,那么鲸豚类就是偶蹄目里一个演化分支的一部分而已。 那么这就决定了,鲸目需要废弃,彻底完全合并进入偶蹄目。 但是这个时候出幺蛾子了~~一些学者特意强调鲸的特殊性,于是提出了“鲸偶蹄目”这个称呼,这个称呼不仅满足了这些学者的意图,而且也对动物爱好者群体进了一次彻底的知识认知轰炸,让这个称呼迅速扩展。 但是这个称呼的问题就在于它强调了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分类地位。 因为按照这个称呼来看,只有鲸作为其他所有偶蹄类分支的姐妹群时才成立的 可是鲸只是鲸—河马支系的一部分,它压根就没这个资格。 甚至开玩笑一点说,骆驼所在的胼足类都比鲸更有资格作为其他所有偶蹄类的姐妹群 “胼足—偶蹄目”都远比“鲸偶蹄目”更有资格~~ 现在终于纠正这个历史错误了。
[转帖]汉高祖刘邦家族DNA定位的逻辑推演 汉高祖刘邦家族DNA定位的逻辑推演 (WB:风云学会陈经) 1. 现在很可能已经定位到了刘邦家族的DNA细节,证据足够了,很可信。虽然不是直接挖墓DNA测序,但是刘邦家族正是人类DNA统计学的很好例子。结果比国际上最火的成吉思汗DNA争议要可靠的多。 2. 证据链是这样的:在全国男性人口的Y染色体DNA测序中,大约有五十分之一的人,属于一个集团,在2300年前有一个共同祖先。是同时代的祖先里,人数最多的一族。 3. 这些人不都姓刘,虽然最大的一个姓是刘,占约四分之一。而姓刘的人里,只有8%是属于这个集合的。历史上,有很多人赐姓刘、改姓刘;也有些家族因为种种原因改姓,这个分布是合理的、可解释的。首姓为刘,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了。 4. 这些人共有的Y基因特征是F254,据推测是刘邦他爸变异出的特征,2300年前的年代符合。 5. 然后其中压倒多数的人,除了共有F254,还共有F21364这个基因,2230年前,应该是汉文帝(刘邦第四子)变异出的。汉文帝有4个儿子,两个有后代。其中一个是子孙众多的汉景帝(他有F813变异),另一个的后代也传到了现在,人不多。 6. 汉景帝是刘邦家族人口大爆发的主力,14个儿子9个有后代。汉景帝的后代占刘邦家族的三分之二。然后还有刘秀的特征变异F20928也定位到了。还有长沙王刘发子孙众多,也能发现,时间也对的上。 7. 还有一个证据,这些人在全国分布很广,没有地域特征,和其它家族不一样。这也对应着刘邦家族到各地封王做官到处繁衍的历史。 8. 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这么多证据和历史能对上,应该算是很有把握了。再增多检测数量,开会确认大成果就好了。
改造病毒的实际应用:腺病毒载体疫苗。 发这贴是因为有人在BB病毒不能被改造云云, 还删了我的回复。 @proverber 我摘一点百度百科给你看看吧。 腺病毒是无包膜的线性双链DNA病毒... E3为复制非必须区,其缺失则可以大大地扩大插入容量。... ........................ 最主流的腺病毒载体系统有Adeasy系统和AdMax系统。 Adeasy系统:通过原核重组极大提高了腺病毒的重组效率。 AdMax系统:Cre/LoxP体系改造后的真核腺病毒包装体系,进一步增加的操作的便捷,同时滴度较Adeasy有进一步提高。
物种差异形成于什么层次? 1. 亲代与子代。 2.个体与远方表亲。 3.一个种群和另一个种群。 这个答案其实非常明显。 不过在很多不懂进化论的人脑子里, 他们理解不了这个答案。 比较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差异,也许在某些人的理解范围之内。 但是比较两个基因库差异这种事情,则需要更多的知识体系和概念。 比如我这两天,就看到一个持有这种观念的... 他认为进化论主张: 【宏观基因变更:子女与表亲成为不同生物,导致彼此生殖隔离。】 但是进化论并没有这种主张,所以很多人反进化论啊, 反的是自己脑子那个错误版本的进化论。 你把那个版本的进化论拿出来,我们也是要反对的。
鳄鱼和蜥蜴 、鳄鱼和鸟类,哪一组亲缘关系更近?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查到答案,也比较反直觉。 不过倒是可以带来一些有趣的思考。 问题先放这里,回头看看大家怎么说。
发个水贴,吐槽一下贴吧... 爷给孩子买礼物,孩子喜欢工程车很正常吧。 给孩子买过挖掘机,搜过各种类似的玩具。 我还关注了国产积木吧,那些拼装的工程车也是很有意思的。 MD不知道贴吧什么鸟大数据算法,在给爷推真正的工程车的广告, 今天推了一个凿岩车,真的是给我开了眼了,哭笑不得。
那个喜欢回复屠版的贴吧用户_5X7MZ5J,居然是自己打字。 这是何等的精神在支撑啊,就这点我还挺佩服他的啊。 我原本以为他发的东西是在复制粘贴,但是仔细看看不是。 他说的东西会和楼主说的主题有点关联,而且回帖间隔时间大概符合打字时间。 就这点其实比一些复制粘贴怪好不少了。 但是你要说他值得交流一下吧,他又没有任何讨论的态度, 他说的和主题有点关联吧,但是八九成都是在发泄情绪, 这样你想和他讨论一下吧,就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而且你只要和他说一个点,他说一句相关的话就要带七八句情绪化的无关表达。 所以想交流也嫌烦,费劲。 就是那种,你想说道理,但是人家只想骂街。 所以我的帖子一般会删了他的回复,但是还是要致敬一下, 很少见到这么狂热的人了。而且他让我见识了,除了复制粘贴怪, 还有另一种几无交流价值的人。
从“十大漏洞质疑达尔文的进化论”看反进化论人士的知识缺陷。 刚刚看到了“十大漏洞质疑达尔文的进化论, 你有什么感想?”这样一贴。 虽然是老调重弹,但是其实反映了一些反进化论者对进化论的错误认知。 有句话叫做,反进化论者反对的是他们脑子中的“进化论”,和实际的进化论可能并无关系。 这一贴就是一个极好的体现。那么就开贴嘲讽一下吧。 让我们看看每一点都体现了反进化论人士怎样的知识缺陷。 楼下展开。
当你说远古的某个生物相对现在没什么变化的时候... 当你说远古的某个生物相对现在没什么变化的时候...(反进化论者常见的一个论调) 你明白你比较的到底是什么吗? 你比较的是两个个体,还是两类生物? 以鳄鱼为例。 有人觉得远古的鳄鱼和现在的鳄鱼长得很像。可能只是在他了解的鳄鱼个体上有相似度。 因为就拿现在的鳄鱼来说,可能互相都不像。短吻鳄和食鱼鳄就有很大差异。 甚至这个相似度都是有问题的,体型差异也是差异啊。 如果比较的是两类生物,那相似性就更加成问题了。 (但是反进化论者通常没有这个能力,因为基本不懂生物分类的知识) 远古有狗鳄,带尾鳍的海鳄这种和现今任何一种鳄鱼有有显著差异的类群。 而古代的一个个体和现今一类生物各式各样的个体中的一个相似, 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就像一个人如果10代之后有3000后代,有一两个长得尤其像他的也不奇怪。 有许多长得不像他的也不奇怪。 另一个拿来做例子的是蟑螂。 有人说蟑螂没有很大的变化,拜托,现今蟑螂保守估计有四五千种。 ======================== 另外,相似其实是个主观的东西。 人类擅长分辨一张人脸和另一张人脸的差异, 但是很难分辨两张马脸的差异。 如果更加异形一点,比如两只同种的虾的差异, 估计大部分人就只能从体型上来判断了。 如果体型相似,基本上就抓瞎了。 但是如果是研究虾的专家,他对虾的差异的分辨能力就显著的高于普通人。 人类分辨差异的能力总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最好。 对自己陌生的东西,觉得相似性很强也是正常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喊这也相似那也相似,其实也是暴露自己对某个领域缺乏了解。
挂一个对中心法则的典型错误认识。 既然本人都说让我挂,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第一条是崇古派的陈词滥调了,主要看第二条。中心法则是什么,中心法则就是告诉你随机突变怎样影响性状的。 简单的来说,1.突变改变碱基,2.碱基改变影响密码子, 3.密码子改变影响蛋白质的合成的氨基酸序列,4.蛋白质改变则导致性状改变。 当然每一步都有一定的鲁棒性,会出现一个碱基变化就大变的(比如镰刀型贫血症) 也可能出现变了很多碱基,最后性状基本没有改变的。这位就是不懂中心法则,所以硬是要把“基因改变性状”和“突变”要掰开。 大概在他们的概念中,基因是以一种类似施放魔法的形式来改变性状, 并不需要什么中间步骤吧。 尤其是中间步骤的每一步对他们来说都有理解困难的情况下。
我们来说说中心法则,进化的底层原理吧。 1.其实大部分反对进化论的人是不理解这个玩意的。 很多人对进化的理解只能局限于具体的性状,比如长颈鹿的长脖子短脖子。 这种宏观进化本身就是无数个中心法则下小变化累积的结果。 大部分反进化论者不理解这种累积。 他们的认知不允许他们能把这种超出他们知识边界之外的知识点再做结构性分解。 2.大部分进化其实是微观的,肉眼不可见的。 比如以人类为例,从父母继承的DNA平均会有60个突变。 我丢出这个数据的时候,其实感觉到了一些人受到的冲击。 他们觉得DNA是精密的计算机代码一样的玩意。 他们无法理解,被随机改了60处的代码居然还能正常运行... 而且是代代改,我们的46条染色体,相对100代以前拥有他们的那些祖先, 有大约有6000处突变。 被随机改了6000处的代码居然还能运行,这估计能给他们更大的冲击。 基因具备一种非常“奇怪”的鲁棒性。(我知道对某些人来说鲁棒性是个新词,去查查) 3.反对进化论的人总是强调“改进”无法发生。 但是它们实实在在在发生,比如新冠的各个变种。 英国变种,印度变种,实实在在的改变了传播性和症状表现。 你让他解释这些改进是如何来的,是解释不了的。 首先他们不想承认有改进这回事。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硬伤,他们不理解中心法则,也就无从解释起。
进化需要“突破物种壁垒”?不,进化是“新建物种壁垒” 这也是对进化论错误认识的一个角度了。 既然有点流行,就值得讲一下。 进化不需要“突破物种壁垒”, 进化是“新建物种壁垒”。 如果有“突破物种壁垒”这种错误的观念, 就会有进化是“猫变成狗”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错误认知。 进化是在已有的范围内新建壁垒,比如把猫隔成更多种猫。 把狗隔成....额,狗都不算是一个物种。 狗和狼之间是没有壁垒的,顶多有个让狗绊一下的矮小栅栏。 各个品种的狗就更加是个门槛条高度的“壁垒”程度而已...
科普这几年发展的势头还不错啊。 藏狐这几年大热。水猴子都开始出鬼畜周边了... 博物杂志也挺重视,这最近还提了融媒体中心主任。 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的热门生物鉴定等等基本上也成了我每期必刷的节目。 鬼谷藏龙 和 芳斯塔芙 这夫妻俩也做了不少质量不错的。 吟游诗人基德 也算是在一两年内就快速崛起了。 最近还关注到一个 林林Eileen 的讲蜜蜂蚂蚁超个体的,风格也有点意思。 你们有啥值得推荐的,让我也加一波关注呗。
不是“人是猴子变的”,而是“人就是一种猴子” “人就是一种猴子”,这才是符合进化论的说法。 你也可以说“人是古猿进化的”,这个其实说的是“人就是一种今猿”。 人类是从古代的猿猴进化了,不是说一种古猿变成了人类。 而是说一种古猿的后代因为差异被划分开来,其中一种被命名为(自称)人类。 就比如说狗的后代有很多不同样子的, 人类挑一种出来,命名为“泰迪”。但是泰迪还是狗。 这个例子的缺点是泰迪和其他的哈士奇什么的依然是同一个物种, 但是狗本身就不是一个物种,狗只是一个亚种,狗的生物学上是“灰狼家养亚种” 如果需要独立成种的例子,那可以拿猫来举例。 远古的猫比较成功,后代占领了不同地方各自发展,最后生殖隔离了。 中间一种挑出来叫金猫。金猫还是一种猫,(金猫和普通家猫外型差异远小于哈士奇和泰迪) 但是和家猫已经不是一个物种了。 ============================================ 更进一步,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都是各种各样的鱼,陆行鱼。 因为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都是鱼。 所以前一阵有人讲,你说鲸是鱼,是错的,也是对的。 按照民间对鱼的一般看法,这就是错的,但是如果按照鱼在生物学上的广义定义, 骆驼都是一种特化的鱼,鲸当然也是。
移动硬盘选什么?致钛木星10还是闪迪? 英语老师,日常应用就是拷拷课件啊,美剧,电影啊之类的。 需要一个稍微快点的优盘,学生要一些听力视频资源的时候能快速给他们。 想搞个500的移动SSD. 我之前U盘是买的闪迪,感觉也还行。 吧里翻了半个小时,推致钛的人不少。 我查了下致钛移动SSD,只有一款木星10, 倒是比闪迪的E60还便宜一点, 就是看产品好像太单一了,不知道支持国产一发是否稳妥? 各位大佬给个意见?
装生物专业来反进化论的话,基本的概念得搞对了... 不然就太暴露水平了。 豌豆变成蚕豆,狗变成猫 这是基本的进化论模型都没理解... 这位对进化这个词的理解是来源于数码宝贝吧。 看点正经书,兄弟。
刚看了篇果壳讲巢寄生的科普,觉得蛮有意思。 巢寄生的施加者不是杜鹃,是褐头牛鹂。对象是旅鸫。 不过这篇讲的是旅鸫分辨假蛋的实验。 科学家用了各种不同形状的假蛋放进旅鸫巢里, 看旅鸫分辨加蛋的反应。 当然,最不像的自然很快别扔出去了。 比较搞笑的是,一种人类觉得假的不行的蛋很难被旅鸫识别, “八面体”蛋...这个在人类眼里完全的有棱有角了,(像两个金字塔屁股相对叠一起) 绝对和“蛋”很难扯上关系,但是能让旅鸫非常犹豫。并且很可能被保留... (评论里面的说今天崽子硌屁股的笑死我了..) 科学家总结是,旅鸫的主要判断依据是蛋的宽度... 其实某些生物的认知,和我们一般认为的“简单认知能力”可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
清算这张卡牌的梗,当年魔兽老玩家能会心一笑吧。 骑士对面的怪物是卡扎克,是当年的一个世界BOSS。 因为有狂暴设定,到时间以后就基本无敌了。 当年有猎人把这个怪风筝到暴风城,到了暴风早就狂暴了, 结果所有的卫兵都按不死卡扎克,最后还是GM出来摆平了。 但是骑士有过用清算秒杀卡扎克的光辉历史。 但是魔兽里面清算的运作方式是,被暴击以后,下一次攻击多打一次, 于是有玩家钻了空子,跟人决斗,叠了一两千次清算, 然后上去一击就把卡扎克锤跪了... 严格来说这也不是BUG,是当年设计时候的漏洞, 怀旧服我没怎么玩,不过这个漏洞应该被堵上了吧。
号称“亿年没有变化的鳄鱼”,反例其实不少。 首先,这个命题肯定是不成立的。 鳄鱼在历史上也曾尝试从其他的方向特化去适应其他生态位, 比如带草食特性的鳄鱼。 【基于对牙齿残骸的详细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鳄鱼的古老种群,包括现存或已灭绝的鳄鱼的远古祖先,与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肉食性动物并不相同。这项研究发表在 6 月 27 日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实际上,有证据表明,素食性这一习性在现代鳄鱼的远古祖先中至少出现了三次。 “我们发现的最有趣的一点是,已灭绝的鳄形类动物出现植食性习性的频率非常高,”犹他大学的 Keegan Melstrom 说,“我们推测植食性鳄鱼有复杂的牙齿,并且这种特征在我们的数据库中至少单独出现了 3 次,可能有 6 次。”】 另外还有擅长奔跑的狗鳄 【狗鳄是一种古老的脊柱性爬行动物,在7500万年前的恐龙时代大部分灭绝。考古学家认为,鳄鱼祖先的这种奔跑能力主要是用来逃避捕食者的追击,同时也让它们的某些物种得以存活下来而不至于灭绝。后因造山运动灭绝。】有点逗逼的复原图。 不过从体型来看,这个速度,除了躲一下同时代的恐龙,用来欺负小动物也是有效的。
丹尼索瓦人的读书笔记。 依然是David Reich《人类起源的故事》,从全基因组分析来看人类起源。 因为上次发了被度娘吞了,这次内容发下面好了。
关于尼安德特人的一些小知识点。 新年嘛,立读书flag的时候,于是就抓起了买了但是没仔细看的书开始读。 David Reich《人类起源的故事》,作者就是专门搞全基因组研究的。 细读了下尼安德特人这一章,分享几个我觉得不错的知识点。 1.尼人的群落小。 我记得很久以前就有这个假说,但是论坛上有人跟我杠的时候我也没法反驳。 毕竟也没法解释个为什么。但是这里有解释, 根据全基因组分析,尼人的祖源的多样性低,也就是说存在相对近亲繁殖的几率高。 这就是一个有利的证据了。(原文是 遗传多态性大概是现代人祖先的1/4) 这也有力的 支持了尼人打群架打不过智人从而在竞争中落败的假说。 2.杂交不育。 作为“生殖隔离”的一个标志,骡子是杂交不育的接近完全形态(极少的骡子是可育的)。 尼人和智人也有类似的现象,不过体现不是严格的不育,而是生育能力下降。 而且这种现象在动物界也是普遍规律,亲缘关系越远,后代胜率能力越低直至不育。 现存人类没有这个现象,意味着各种人类的兼容度都是很好的,是严格的同一个物种。 而与尼人,则存在这个现象,而且尼人一些基因因为兼容性问题,被自然选择系统清除, 在现代人的基因组中,尼人基因的含量还在下降。 另外在证明的时候,有用到X染色体同亲本概率和常染色体不同的方法来论证基因清除。 X染色体父母一共只有3条,而常染色体父母加起来有4条...在数据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比例。 有些方法大佬们提到的时候我就会一拍大腿:我怎么没想到过。 (当然我没想到过才是正常的,毕竟我懒,不靠这个吃饭就不会想太多....)
宣传进化论的意义。 稍微发点感慨吧。我在这吧一般也是答疑和怼人为主,比较少抒情。 最近在微博围观了“美国登月造假”的口水仗, 连中国航天宿老“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因为给美国登月造假论做了点辟谣, 也被带进去一起骂... 我一向认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用伪科学来构建民族主义, 这是有毒的,是损害生产力的,最后这批反智的人一定会反到实际的工业生产上面。 进化论是一个很好的反伪科学阵地。 因为进化论直接和各种宗教以及外星人伪科学短兵相接。 (很好玩的是宗教和外星人伪科学之间的倒是相对和气) 贴吧作为一个过气平台,都有反吧活跃, 在更火热的 抖·Y 之类的地方,口水就更加横飞了。 虽然我也知道科普只渡“有缘人”,有些先入为主而且数学基础不到位的, 怎么都是拗不过来的,但是在这个大分裂的时代,能争取就争取吧。 我已经下载了 D·音,准备把怼人和答疑的战场扩大一下了。 反正我也闲,找智力优越感的地方也可以扩大一下,顺便跟下时代的风。
我发现反进化论者不少有对基因稳定性和突变有误解。 当我说一个精子平均携带大约30个突变的时候,他们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他们眼里,每个突变都会造成重大影响... 他们不理解中心法则,不知道编码改变不一定影响蛋白质, (编码表是多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的) 蛋白质的一定范围内的改变也不一定影响原有功能, 对于蛋白质为什么又相应的功能也没有任何概念.... 他们只是迷信“人类的基因是稳定的” 是挺稳定的,但是稳定是相对的,基因组太大了啦, 几个编码的改变根本无关痛痒,所以他们才能够慢慢积累,量变慢慢构成质变。 所以再重申一下主题,突变是普遍的,在人类身上每一代人都发生。而且都发生很多次。 而且大部分并没有什么明显影响。
我发现反进化论者不少有对基因稳定性和突变有误解。 当我说一个精子平均携带大约30个突变的时候,他们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他们眼里,每个突变都会造成重大影响... 他们不理解中心法则,不知道编码改变不一定影响蛋白质, (编码表是多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的) 蛋白质的一定范围内的改变也不一定影响原有功能, 对于蛋白质为什么又相应的功能也没有任何概念.... 他们只是迷信“人类的基因是稳定的” 是挺稳定的,但是稳定是相对的,基因组太大了啦, 几个编码的改变根本无关痛痒,所以他们才能够慢慢积累,量变慢慢构成质变。 所以再重申一下主题,突变是普遍的,在人类身上每一代人都发生。而且都发生很多次。 而且大部分并没有什么明显影响。
“中间物种”是就是这两个物种的共同祖先。 打个比方。树枝分了两岔。你找“中间树杈”不是在两个树杈间的空气中找, 而是沿着树杈往回找,找到更上一级的枝条,这个才叫做“中间树杈”。 两个物种的中间物种,就是两个物种的共同祖先。 打个某些人觉得冒犯的比方。(按吧主的话说,你们又不信,为啥觉得冒犯啊?还删我回复...) A和他的兄弟B的“中间人”是他们的爹。而不是另一个兄弟C。 A和堂兄D的“中间人”是他们的爷爷,而不是叔叔或者另外的堂兄弟姐妹。 所以亲缘关系越远的物种,中间物种就越存在于久远的历史中。 一棵树最左边和最右边的枝条,一般不是其他任何枝条,而是主干。 就那位要找大象和犀牛的祖先的哥们,我给你分析下。 大象是非洲兽总目,犀牛是劳亚兽总目。总目都不是一个,关系在哺乳动物里面算超远的远亲了。 他们的“中间物种”,得存在于上亿年前... 按照分子钟推算,非洲兽1.05亿年前就成为独立演化枝, 所以共同祖先要比这个更早,这时候还是恐龙的天下呢。 哺乳动物基本都很小型,被恐龙压制在夜间生活, 长相介于犀牛和大象之间的可能性是0.
人是猴子,人也是鱼,猴子也是鱼。懂这个进化论就入门了。 所谓的猴子变人, 其实就是猴子的一支后代“独立”了。 就广义上的猴子而言,人还是包括在里面的。 人还是猴子,只是比较特殊的猴子,特殊到有自己的名字。 就好兔荪还是猫。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猫。 而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都是同一种鱼类的后代。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们日常见到的鸡鸭狗猪青蛙鸟儿, 其实都是某种特殊的鱼。特殊到适应了陆地生活的鱼, 以及特殊到长出羽毛飞上天的鱼。 所以猴子是一种特殊的鱼,人是一种特殊的猴子。 人就也是一种特殊的鱼。 只不过日常的鱼的定义已经排除了鱼类后代上岸的那些“特殊鱼”支系。 所以人类发明了一些学术名词“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之类的。 人类属于灵长目,就是人类还是一种特殊的猴子。 人类属于哺乳纲,就是人类是一种特殊的哺乳动物,只不过民间没有给这个分类的一个俗称。 人类属于脊索动物门,而曾经脊索动物门没上岸前全部是鱼,人类也是一种特殊的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