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eux adieux
关注数: 12 粉丝数: 268 发帖数: 18,786 关注贴吧数: 165
[班长作品重传] [编号09] : 仙剑聊斋8 : 书痴 江苏彭城有个叫姜玉柱的年轻人,他的父亲做官曾做到太守,为官很清廉,拿到俸禄后不象别人那样置办田产,而是买下整屋整屋的书。于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姜玉柱也从小对书爱若珍宝,姜太守见了很是欣慰,便书了一幅《励学篇》挂在墙上,姜玉柱每天都要诵读。什么是《励学篇》呢?就是宋真宗所做的《劝学文》,其实我们大家经常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和“书中自有黄金屋”便出自此处了,它的全文是这样的:可惜好人不长命,姜玉柱十多岁的时候,姜太守生病去世了,家里一下子穷了起来,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卖掉了,唯独父亲的藏书,一本也不舍得卖。还好姜玉柱对吃穿的要求不高,生活过起来也不是很拮据姜玉柱将那幅《励学篇》用纱罩了起来,怕时间久了上面的字会磨灭。从此白天黑夜的读书,不分寒暑的读书。姜玉柱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功名,而是确实相信书中真的有黄金屋和千钟粟。时间过的很快,姜玉柱二十多了,自己不找对象,媒人给介绍的也一概不见,盼望着书中的美人会主动来到他的身边平时亲戚和朋友来找他,他连句普通的客套话都不会说,说不上两三句话就自顾自的大声背书,客人不好意思,就自己走了。每次科考的时候,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将试题写完,第一个交卷,但他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考不上举人。有一天,姜玉柱正在窗边苦读,大风刮来,手中的书随风飘走,他急忙出门追赶,走到一处,突然一脚踏空陷了下去。
[班长作品重传] [编号08] : 仙剑聊斋7 : 细柳 细柳,是洛阳城郊一位读书人家的女儿。细柳原本姓刘,大家因为她杨柳细腰纤细苗条,十分可爱,就开玩笑的给她起了个外号叫“细柳”。她自己也很喜欢大家这么叫她,她的闺名反而无人知晓了细柳从小就很聪明,跟着父亲读过许多书,特别喜欢自然规律方面的知识,也从来不和邻里的妇人一起聊闲话,平时处事稳重,沉默寡言。有人慕名来提亲的,她总是要求亲自见一下求婚者本人。父母不愿拂她的意,可是看了一个又一个,却没有一个中意的。时间过的很快,细柳都已经十九岁了,还是找不到对象,细柳的父母都不高兴了。当时邻村有位秀才,叫李高生,是前几年从南方搬迁过来的,据说文章写的很好,只是有一个奇怪的爱好:爱种牡丹花。自从当年武则天将牡丹贬到洛阳城以来,洛阳便以牡丹而闻名于天下,可东西一泛滥就贱了,泛滥到什么程度呢?拿去喂马。所以本地人早就不种了。偏偏这年京城里有位李诗仙有天喝多了,吆喝了一句:“洛阳牡丹甲天下”。于是诗仙的众诗友会会员就把联谊会定在了洛阳召开。洛阳知府当即下令召开牡丹花会,可是当时已是六月,牡丹的花期已过,到那里去找晚开的花呢?一时间洛阳花贵(顺便说一下:其实我们洛阳的物价还是比较低的,只不过工资比物价还较低)又偏偏这年李高生家种的几亩牡丹象是有花神召唤一样突然开放,于是大家争相去李家购买,而李高生却分文不收,将花赠给了前来求花的邻里们。大家也不好意思多拿,每人拿了一株就走了。李家开花的事,细柳听说后很吃惊,她认为现在这个季节牡丹是不可能开的,那姓李的一定是在制造舆论,就跟着父亲一起去邻村的李家去看花。到了李家,李秀才竟然真的拿出了一株三尺多高的白牡丹来,细柳见了后非常惊讶。李秀才告诉她,他以前去世的妻子特别喜欢变花的戏法,又漂泊不定,所以知道怎样使花快速生长。而这株白牡丹就是她生前最喜欢的一株。这时突然从屋子里面冲出一个孩子,紧紧的抱着花盆,冲细柳父女大喊:“我不让你们带我娘走!”这架势把细柳给吓环了。原来是李秀才五岁的儿子,叫做李双福。李秀才这些年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孩子,小双福就每天没事了就和白牡丹说话,早以将白牡丹当做了母亲的化身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