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博德
路博德
喝茶听乐
关注数: 40
粉丝数: 113
发帖数: 5,272
关注贴吧数: 63
高家山2016年古法茯砖,干茶粗梗多,汤色红浓,是很漂亮,洗茶闻茶汤,六堡茶的槟榔香,喝起来感觉一般般,无论怎么焖泡,都感觉不到老韩说的“又稠又糯”。 一个2016年的茶,不知道为什么会出槟榔香,或者叫参香?一般都是十几年以上的老茶,或者是仓储环境比较湿,才会出这种味道。 这可是3斤的大砖,立马退了,超重,还贴了1.5运费。这估计是我高家山直播间最后一单,高家山,总体还是可以的,近来发现胖头鱼,改投胖头鱼门下去了。
奶香~晋丰厚五千两 夜茶,晋丰厚的五千两,很久没有喝这个茶,之前的印象挺好。打开密封袋,闻干茶就挺舒服,就是一种发酵转化出来的味道,比如腐乳。这茶忘了是2016还是2018的,压得极松,都可以拆成一片片叶子了,当时主播大气哥拿个茶针就在直播间里撬。今晚再喝,恍然大悟,这其实是药香带着奶香,很舒服纯净的香气。魁泰和一直在直播间卖的2012年原叶茯茶,还有九州山匠的09年条鱼洞千两,都是出这种奶香,饮之令人感觉放松很舒畅。出奶香的茶不多遇,确实不同。
澜沧古茶2014芳砖生茶 澜沧古茶2014芳砖,砖压得紧实,用料细嫩,无烟,10年陈期,已经开始转化出花果陈香,蜜香倒不是很强烈,没有明显涩,回甘好。茶汤粘稠度明显。第一次喝澜沧古茶的生茶,感觉比我自己存的下关15特沱好,特沱带烟,转化出来的陈香不是很纯,涩感也还较明显。
思道黑砖颗粒?茯茶? 思道道哥近来搞黑砖颗粒了,各种小饼干、小薄片、巧克力、龙珠、黑砖颗粒,排排坐一盘,看着挺有意思,小搞一单,半斤50米,属于推广,只有一次机会。 但是看见黑砖就头痛,先试了龙珠,泡开闻叶底是有股类似于鱼腥味,茶汤红浓有粘稠感,感觉是茯茶啊,鱼腥味是混合着菌花味的一种混合味道,无苦涩,甜也不明显,醇和,能喝,但没有很喜欢。细看龙珠破损处,是有金花的。 昨天喝了薄片,囍,反面是梅花双雀,挺漂亮。我以为很硬,开始给我焖了一下,出来酱油汤,红浓但不明亮,茶底依旧是鱼腥味,茶汤喝起来跟龙珠为啥是一模一样,叶底很细嫩。基本跟龙珠无二样,就是稠度比龙珠差。没有想到,这居然也是茯茶压的薄片。道哥这是玩哪样。我本以为黑砖是思道的拿手菜,谁知买的是茯茶?其他几款还没试。
见没见过生普百两 飞哥的放心好茶,以前还在普洱坑时经常刷到他,茶都是老爷子做的,属于那种老爸做茶他卖茶,说起来怎么有点像老韩,经常看他穿着运动鞋在仓库(装修像专卖店,却没有顾客)里快步小跑,介绍各种茶品。动不动就是各种七八十年代的老普洱,金花普洱,老白茶,价格都很美丽,还做成各种奇奇怪怪的形制,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还好在他哪里没有买太多,只有三单,两单是白茶,一单是1999年的百花潭竹篓茶,没喝出什么名堂来。虽然茶看着很不靠谱,飞哥直播的观感还是挺好的。今天偶然刷到他在卖百两?好奇点进去看看,原来据称是1977年的草果地十棵古树的混採,做成跟安化百两一模一样的柱子茶,卖499一根。安化老说自己花卷是非遗,世界只有安化有,但人家飞哥在云南1977也有这技术呢
花香-高家山18年插花林里茯茶 高家山18年插花林里茯茶,去年宠粉节99入过,后来退了,应该是不适口,但是具体细节忘了,前几天又见上,可能是近来对茯砖有兴趣,在老韩各种花香的鼓动下,再入了一次。 试茶样,干茶用料细,茶汤干净,第一冲,出来的确实是不一样的香气,盖香尤其明显。安化黑茶出花香并不是常规的套路,尤其是茯茶,但是出果香,还是可以的,这茶的香气,我觉得更像熟果香,如成熟的水蜜桃的香气,香中带甜,柔柔的,香得没有棱角。这香气在茶汤中也有体现。这种香气是不是一种工艺香。 除了花香,其他方面确实乏善可陈,滋味感不足,甜度也不足,总体感觉就是柔柔的果香,淡淡的茶。重压着出,也是淡淡的,到后面几泡汤感出来了,有点稠度。
资润2022高马天尖饼 天气热了,晚上喝资润老杨的2022高马天尖饼,限定词是900m,那是高马的高山茶了,松香,烟感不明显,茶味很足,耐泡,料子很嫩,斤价300。虽然是比较新的茶,但是喝起来还是比较舒服,估计因为是天尖料,而成熟度高一点的料可能更需要年份加持。喝这茶想起魁泰和的2019马家溪千两,这茶我也是挺喜欢,又泡了一点对比着喝。松香,海苔味,茶味足,甜度更高些。
云台崖原种1988茯茶 今晚看到云台崖那个号重又直播了,喝个原种1988茯茶,18年的茶,偏浅的发酵,干茶还是显黄绿色,无烟,无菌,无苦涩,无青感,茶汤橙黄,甜醇,这天气热喝起来很是甘甜感。这茶我之前也没喝懂,今天越发觉其妙处。 安化黑茶真不能喝新茶,无论说原料多好,资润老杨的22年芙蓉仙茶,核心野茶,叶品源的24年木杨多年不採,原料听起来都特别牛逼,但是就是喝着差不多,老杨总是说甜到飞起,这句用来形容这个云台崖的茶,我倒觉得可以。 云台崖的茶,我总体觉得都挺精品,他们就是纯纯的茶园料,但是没感觉比什么荒野茶、野生茶差啊。
在单位喝茶 以前同办公室的同事都有喝茶,我负责冲茶,汕头一般都是单丛、大红袍、红茶,偶尔有揭阳炒茶、熟普、小青柑、寿眉之类,我本来有很多黑茶,但是同事对黑茶不能接受,就不在单位搞,近两年他们都不怎么喝茶了,喝白开水。我就自己喜欢喝啥就整啥。 单位泡茶用飘逸杯,基本都是焖两冲,就够我一个250ml的保温杯。时间有限,一般就撬散的茯砖、千两,天尖,压的太紧的黑砖花砖不能搞。也有焖壶,但时间不好控制,经常工作了就焖过头,并不好喝。 前几天有点要感冒的前兆,咽部不适感,有点口干,就喝寿眉。2014年的,当年十几块钱买的,便宜货,现在就陈味很明显,陈香加甜,大口喝着也很舒服。有同事喝了,说这个茶味道好奇怪,喝了胃不舒服。她平时都是喝好的绿茶单丛,所以这个陈味估计是不能接受。她过后拿了点她的茶给我,说这个比我的好喝很多。一看是湛江农垦产的寿眉小饼干。泡起来有花香,有点奶香,清甜,当然也是很适口。香香甜甜,不苦不涩,这种口味很受女性的欢迎。
叶品源高马龙骨黑砖 昨夜试了叶品源皮总的2020高马龙骨黑砖,我对梗子砖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但这个还不错,容易泡开,梗是嫩梗,叶片也比较多,干茶烟香味,茶汤烟香迷人,浓郁度有,甜度很好,感觉很像之前的高马御卷,只是稠度不及,没有樟香。 之前喝过云台崖的梗茯,评价很高,但我喝着不适口,还有魁泰和的湘尖梗砖,也不是很喜欢。
试白沙溪虎皮千两 试叶品源皮总与白沙溪合作的2020高马虎皮千两,茶还新,樟香未出,有松香,茶香。最大的特点是汤水特别稠滑,从第一冲就看得出,图片是第二冲,茶汤上的两个小气泡十几分钟凝固不散。千两茶,尤其是新茶,很少见这种稠度。最近喝到谌公茶的12年六步溪千两,有这种稠度,但没有这个白沙溪的新茶稠。 无苦涩,甜度只是一般,皮总的17年高马御卷比这个甜度高跟多。之前在皮总直播间中过几次福袋,都是高马御卷,一开始我还觉得老拿来放福袋,应该是比较普通的茶吧。去年发现,还真挺好喝的,樟香、甜度都很明显。 这虎皮千两,总体感觉是浓稠柔甜型,茶气不是很霸,对比魁泰和19年马家溪千两,茶香茶气还没那个足。合斤价230多,现喝感觉还是少了什么,樟香、甜度,估计再存个几年会更好。
连心岭芙蓉卷与粗老味 #试茶录# 早上试个连心岭18年芙蓉卷茶样,199一根百两,送一个小饼试喝。总体感觉跟他们家那个16年百两茶并无两样,而16年百两是99一根。从茶饼切面看,99的似粗梗略多,两者都是茶叶较碎,撬出来粉末较多,茶尘也多。香气上都是类似于湘益味,99的香气更浓烈一些,芙蓉卷稍淡,同时芙蓉卷有一种“胶水味“,之前在试简伯华的药香茯砖时有提到过,现在觉得就是一种粗老感,这种胶水味还经常或多或少的带些酸气,这芙蓉卷没有酸气。两个百两都是汤感薄,甜度可以。芙蓉卷两泡后涩口明显,说实话,喝了这么多黑茶,出现涩口的情况是极少的,本人对涩不是很敏感。本来只是口粮,能喝,但是出了涩感,就不太想喝了,三泡后弃之。相比之下反而是99一根的百两更优些。 确实是价格决定了品质,99一支的百两,我觉得最顶的是资润老杨的,前些时间炸人气,99一支16年的吉祥山百两,现在还一直在放,不过现在不用抢了。试了茶样,汤感厚度、甜度、纯净度、耐泡度、香气都非常好,老杨的真有可能是荒野料。前段时间还搞了一支高家山108的百两,六步溪料,还没试,但高家山的花卷类我的印象都不错,应该不会太拉胯。 前段时间国津也直播了,他们跟连心岭是一家人分出来的,溯源都是梅城茶厂。199搞了个竹篓天尖2kg,适合跟连心岭99一根的百两的味道,可以说是一模一样,非常浓烈的湘益味,除了没有菌香。没有一点高级感,退了,相比之前退的连心岭2kg老树天尖,其实连心岭的还好一些,除了比较淡。我感觉连心岭、国津这些老厂,好像搞茯茶,印象都挺不错的,品质和价格都很给力。但是天尖、花卷这些感觉不是很在线。而他们的高货,我其实也喝不懂,比如梅山一号、高良茯,试了茶样,不知道高在哪里。
试友信小十两 夜试友信高马味2018年小十两茶,高马周边荒野料,有樟香,滋味似乎不够浓,我要压着喝,尾水甜。今晚上吃了火锅,味道感觉不一定准。我心里是暗自对标高家山2018的高马千两168斤价,感觉友信的比不上。但他家还有一款高马料的,价格要200多。 高马还区分高马与高马周边,估计就他家这么做。其他人都叫高马。而且他家的价格都是比较高的,老板挺特别的,直播很勤,一晚播三四个钟头,一个人不停的说,光喝茶就喝饱了,人数就十以内,他也不管人多人少,就是车轱辘话一套一套的,情绪异常稳定,进去也不会跟你强行互动,我觉得挺好。这小十两89.9,算是很便宜的了,平台给的卷太暴力,加上中的福袋优惠券,到手就三四十的样子,挺可以。
2021云台崖守山茶样 2024最后一夜,喝个2021年云台崖守山茶样,没有烟,略海苔味,主要喉韵不错,但滋味还是淡,也没有太吸人的香气,盛名之下,感觉一般,有时高端茯茶我反而喝不懂。茶样是云台崖旗舰店送的,最近主播不播了,去年618前夕第一次刷到他直播间,那时刚从抖音普洱坑跳到抖音黑茶坑,小胖子,就坐在堆满花卷茶的仓库里,大热天,摇个扇子,汗直下。挺聪慧的孩子,对茶挺有研究。
试连心岭老树天尖及碧丹溪17天尖、云台大叶茯 早上想起还有一个连心岭的老树天尖还没试,2012年2kg,198,当时有个券,折后168。试了茶样,一包全下,估计有8g,刚好一只鼻孔塞,闻不到什么味道,茶汤很柔,没有一丝棱角,淡淡的甜,没有茶味,也没有明显的香气,我以为是我泡淡了,坐杯久,依旧没有什么味道,跟尾水差不多。着实没劲,还在7天内,赶紧退了。 下午喝了个碧丹溪唐总的17天尖茶样,跟早上的连心岭老树天尖天差地别,滋味浓郁,有苦,有回甘,极其耐泡,天尖茶有这耐泡度的也不多遇。香气跟他们家的15年千两、云台大叶茯是一路的。这个香气在我喝过的黑茶中也属于少见,之前只在云台崖的13机压茯茶颗粒,简伯华的天尖茯砖颗粒中遇到过。 碧丹溪的云台大叶茯,也是挺不错的一款,之前对茯茶不感兴趣,一直都没有买他们家的茯茶,最近他们家也很久没有直播,上次是为一个长沙的脑瘫患儿福利机构做义卖,于是拍了一些茯茶。没想到,居然挺好喝,没有很浓的菌花味,茶的滋味浓郁,跟一般的茯茶不一样。
汤浑-高家山2011年高马毛茶 高家山2011年高马毛茶,99一斤。纯叶无梗,茶汤很浑,大片悬浮物很多,几泡后汤较清,而悬浮物一直都有,应该是茶叶脱落表皮,按理说十几年的老茶,汤色应该清亮如油,造成这种情况,估计是毛茶制作时工艺不到位,揉捻过度还是什么。封面介绍语是樟香糯甜柔滑,樟香还是比较明显,甜度有,糯柔滑都没感受出来。前面几泡有比较明显的烟焦味,造成这个樟香不纯净,耐泡度不错。
樟香-高家山高远千两 下午试高家山2018年高远老树千两,干茶条索壮硕漂亮,显黄绿色,可能是浅发酵,6年陈期颜色不至于还这么绿。茶汤也是金黄如油,比较少见,闻之似有樟韵,饮之尚没有樟香,但后期转化出樟香可能性很大,茶汤较为浑厚饱满,甜度好,无青涩感,倒是跟6年陈期相符的,耐泡度也好。 之前喝过资润老杨的2022年芙蓉野茶黑砖, 斤价200左右,但喝不出妙处,没有这个好。这高远千两介绍用的是板楼溪老树料,高家山2018年的高马千两,有樟香,且纯净,我很喜欢。 我对有樟香的茶情有独钟,高家山的樟香感觉比较纯净,甜润,魁泰和的许多款千两也都有樟香,包括五龙山、天子山、川岩江都有,但是不纯,夹杂其它气息,有些人就说它是仓味,但我感觉不是。资润老杨的高马没有喝过樟香的,他对樟香有看法,说湿度高才出樟香,干仓是出槟榔香。最近喝了思道机切的2018五龙山千两,也是樟香,但很野。
何为药香-简伯华药香砖、高家山开元千两 早上试简伯华大师的07药香砖茶样,一直都不能明确何谓药香,走过中药房闻到那种味道吗,那种只能称为药味吧,能称为香的,多少有些迷人之处。其他诸如枣香、兰香、樟香、槟榔香、参香,都有具象可参,药香则不知所指何物。正好这茶样明白写着药香,试之。梗多,叶少而碎,茶尘多,闻到的是一种胶水味带点酸气,不知怎么形容这种味道,但在之前已经有模本,就是之前吧里派茶团购的莲花山巧克力黑砖,就是这种味道。茶汤喝起来,薄,甜不明显,带酸感,粗老感,涩,反正能喝,但并不愉悦。这种胶水味加点酸气的就是药香么,应该不是吧。 今年高家山宠粉节上了开元06千两颗粒,老韩说06年不算很老,但喝出了50年代华堂老千两的感觉,这茶都是不是平时随便喝的,只有当重要的亲友来家里时,煮上一壶,满满的药香...不得不承认老韩的口才真的太溜了,安黑主播无出其右者。很多制茶人,虽然很懂做茶,却不会直播。高家山的06开元千两颗粒,上手感觉压的松,很轻,叶子感觉比较碎,冲泡没问题,甜柔,茶的气韵出来了,这感觉似曾相识,湘益08年金湘益也是这种感觉,只是那茶涩口严重,体验不佳。高马二溪厂的2001千两,就喝出这种气韵,这种香气在千两中都普遍存在,但都很淡很薄,而在高马二溪的这款2001千两和高家山这款06千两就以一种极其强烈的姿态存在,饮毕这种气韵在口腔中萦回持久。高家山这06千两卖到699一斤(送半斤13年千两颗粒),我觉得不是我能接受的价格,虽然茶是不错,退了。高马二溪厂的是撬散的,99半斤,他们家的老茶年份不能确定,但干茶看起来都有点要碳化的感觉,应该年份不浅。所以这种香气,是否就是药香呢
试道然天尖黑砖茯砖茶样 朋友送我道然的茶,还有几个茶样让我试喝看看。三款茶样包括天尖、黑砖和茯砖,没有名字,年份等信息。三款茶用料等级都很高,没有明显异杂。天尖等级更高,基本是芽尖料,茶汤偏红透亮,香气不明显,但茶味足,生津较强,有点类似连心岭天尖黑砖那种感觉。茯砖茶汤红浓透亮,茶汤非常柔滑,有一定稠度。黑砖有两包居然长白毛了,都是密封独立包装,不应该,估计是装袋时弄湿了?茶汤杏黄较透,但有一些混悬物,似略有陈香,甜润,比较淡雅,不够浓烈。总体而言,我比较喜欢黑砖,然后天尖,然后才是茯砖。
试连心岭云雾山十两和天尖黑砖 连心岭今年动作很大,之前都没听说这家茶厂。之前入了一支云雾山十两,试了茶样,发酸,没有茶香,感觉这茶有问题,当时刚好感冒恢复后期,估计味觉还不太正常。于是不死心,决定开正装看看,撬了点茶,醒了好几天,再去试,依旧是发酸,没有香气,也不甜,没有任何愉悦感,究竟是这茶存坏了,还是本来就是这样子? 连心岭也算入了几款茶,99的百两,还可以,荒野茯茶挺不错,其它茶未试,因为有了十两的教训,天尖黑砖我也有,听茶友大白糖反映感觉一般,我赶紧试试,干茶很细嫩,堪比红绿茶级别了,茶汤偏红,闻味道跟云雾山十两很像,云雾山十两也是很细嫩的料子,不会是同一批料子八。入口依旧是没有什么特别的香气,也没有甜度,但这个天尖黑砖不酸,有轻度涩感,茶味还是足的,饮毕口腔的回甜生津很强烈,这种情况在安黑中并不多见,就我喝过的那么多茶。所以这款茶的特色是香气不明显,也不是入口即甜,而胜在回甘。结合60多的斤价,其实还是挺优秀的。
连心岭16百两 连心岭最近搞得有点猛,16年百两99一支,还送一饼茶样,还有几包天尖茶,顺丰包邮,每天放的量还很大。又是纯好奇,这品质能到哪里。干茶看着梗较多,闻着居然像湘益的味道。开汤,确实是湘益味,一模一样,除了没有菌香。茶底较碎,似乎是切碎工艺?叶片小而嫩,会不会外地料?茶尘多,显得汤混,公道杯沉淀一下还是可以。香气还是很可以,汤感薄,喉韵也不显,茶汤甜,无明显苦涩,无青味。花卷茶喝出湘益味还是第一次见,这茶能喝,商家应该是不赚钱的,但是口粮茶搞太多也是令人头疼
试13湘益千两茶样 湘益直播间入了一饼13年花卷饼,纯属好奇,之前听说湘益做了一批千两好多年都卖不掉,想知道到底能有多差劲,价格也打的很低,100一饼,用劵后到手70多。今天试了茶样,茶样有白色棉絮状物,不是发霉,不知什么东西,挑去,开泡,茶汤算透亮,但是有股尘土味,很难受,茶香不显,甜度稍有,喝了两泡,实在无法继续,果断退货。我算是喝了很多花卷,很少喝到有这样异杂味的茶,不知道是茶样问题,还是茶本身问题
九成宫and熟果香 早上试永盛广的福鑫茯茶,出自九成宫茶业,2012年。叶子等级高,无梗,有熟果香,虽然这个词经常听到,今天在这个茶算是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感觉,没有菌花香,这点很好,菌香不喜。甜,有一定的稠滑度,出汤稳定。不错的一款茶。去年抖音有关注过九成宫茶业,那时老板娘刚搞直播,直播他们工厂在压制花卷,和茯砖。老板娘的直播给人舒服之感,但茶没买过,今天算第一次喝,可以。
安化清茶砖与平江烟茶 早上试永盛广清茶砖,老谭介绍说安化本地人以前是不怎么喝黑茶的,他们喝的是清茶,到现在还有人在喝这种茶。这清茶从来没听说过,由是很感兴趣,特地跟客服要的茶样。干茶都是大叶子,很像寿眉,蜡片多,似乎都不用揉捻。茶汤透亮,带点青味,一点陈味,还有一丝苦底,甜不明显,有润,没有什么香气,也不甜,没有愉悦感,不喜。 看过一些纪录片,知道传统安化本地人喝的是散茶,茶叶发酵干燥后,放在竹篓里,挂在灶头上,跟腊肉一起,接受日常做饭的柴火烟熏,这样估计有利于茶叶的转化和干燥不变质,老人说要喝陈茶,新茶不好喝。喝的时候就抓一把放铁锅里,在火塘上煮,用大粗碗盛着喝。 再近些,估计就是高家山、魁泰和都有做的梅山煎茶,也是大叶子,煮一壶,凉着喝,能喝一两天,也不会变质。这两家的梅山煎茶我喝过,纯甜柔,没有烟熏味。而这清茶,在网上竟无一字记载。 今日另有一得,记起2012年三下乡在岳阳平江县农家,他们用大口杯泡茶请我们喝,茶有浓烈的烟熏味,口感偏绿茶感,干茶条索细长,带梗,一直不知道是什么茶,今天想起在万能的拼多多一搜,还真有,叫平江烟茶。据载平江县三市镇淡江村发现的清光绪十年石碑记载:“平江烟茶生幕阜与连云之间,上等茶谷雨前后采,煮捞揉捻凉爽后再烟焙,煎汤可医老病“。”煮捞揉捻凉爽后再烟焙”这一句基本概括了烟茶的制作工艺,鲜叶用开水烫过,捞出放凉后揉捻,用烟熏干燥。烟熏的材料除了松材、果木、茶果壳,还会用到枫球子(路路通)、扁担藤等。除了平江,湖南很多地方都喝这种烟熏茶,制作方法大致相似,比较出名的还有宁乡市的沩山烟熏茶。这种就是绿茶,但是其杀青是用开水烫的,不算蒸青绿茶,如果按其干燥方式是用火焙,那么应该算是烘青绿茶。
很久没有喝寿眉 昨晚在观绿茶居吃饭,广式茶点,上月来吃过一次,人很多,要拼座,出品都不错,只是我对茶点不感兴趣,吃多几次就怕,这次就随便点个烧鸭切鸡双拼饭对付,我老婆点了沙翁、凤爪等几件,这家茶品还挺丰富,普洱观音红茶香片寿眉,上次点的普洱挺一般,这次点了寿眉,第一次在外面喝到白茶,居然挺好喝,那种独特的香气,我也有几年没有喝福建的白茶了,近年喝的云南白茶总觉不是那个味,更多偏向红茶味,包括下关月光白。近期喝的一款弯弓香水白茶,更是跟立顿温润红茶差不多,奶油香很重,喝是好喝,但跟福鼎白茶不是一回事。
香木海十六两花卷:烧心? 近期才开始接触香木海的茶,之前就听说这家人工艺红茶化,即便是在抖音直播间,价格也是挺高的。据说他家专做芙蓉山茶。 前段时间入了一单十六俩切小饼,居然把蓼叶裹到花卷芯里了,更神奇的是,不仅有蓼叶,还有纸片,上面有香木海和黑茶的文字介绍,开个茶跟考古一样。这是一种创意还是失败的试验品?干茶闻着有香气,喝起来醇和,带着酸感。总体来说还是挺不错,我喜欢。 后来又入了一单08年的老十六两,一斤才60。收到货都是些茶头茶尾,毕竟价格不高,可以接受。试了一点茶尾的,跟之前的十六两风格类似,这个茶更老些,也是醇和,酸感很轻微。昨晚撬开一个茶头,发现里面茶的颜色分明不一样,一边黑褐色,一边是土黄色,土黄色的很松散,跟朽木一样,指甲一抠就掉渣,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的烧心?拼回去看横切面,果然有一圈颜色明显不一样,检查一下,几节茶头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情况。联系客服,同意换货,希望换回来的不要烧心了。香木海作为一家知名茶企,价高价低且不说,拿烧心的茶出来卖就不好吧
高家山2010高马老茶园天尖 高家山2010年高马老茶园天尖,斤价在250左右。投茶5g,干茶条索较粗壮,茶汤红透,然喝起来非常的淡,简直就是无味之味,没有香气,不苦不涩不甜不厚,只能感觉到似乎又点茶味,知道我应该是在喝茶。第三泡试着久焖,才有点苦有点甜,口腔还算有点生津感。依旧感寡淡不得劲。叶底手感比较硬实,据介绍是高马老茶园的老树料,13年陈化时间不能算很长,这茶味也散得太快了吧。试过两次,没有愉悦感,退了。之前也入过高家山两款天尖,九龙池、落水洞,也是没喝懂,都退了。高家山的花卷还不错,天井山、九龙池蜜香、条鱼洞、粗枝大叶、本色居、老茯子等几款都还挺喜欢的。
2013银毫沱茶 茶友@慕小菜℃ 兄近来喜欢普洱,送我2013年银毫沱茶,十年老茶,仓储好,无异杂味,有些陈韵,无涩感,生津回甘持久,挺好的一款茶。 我日常主要喝安化黑茶,偶尔用普洱调剂一下,安黑实在太淡口了,即便是最为霸气的黑砖、花卷,在生普面前也会被秒杀。 已经很久没有喝下关沱茶,以前喝下关都是三年内新茶,烟香生津都挺好,唯一缺点是涩得可怕。传统大厂口粮生茶还是得喝老的,只有川渝专供沱因为拼了烘青,适合喝新的。而近些年的各个非大厂生普,不知道是工艺改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 即便当年的新茶喝起来也基本没有很涩口,而且花香明显。
2010红丝带与白色菌丝 近日在茶仙刘总直播间,入了一块2010年红丝带,88,过几天他开直播说,有茶友反映喝了锁喉,于是自己开了一片试试,感觉香气不如2011年的,而且喝了没有生津感觉,喉咙发干。问了供货的人,说是2009年湘益换厂长,2010年的红丝带质量下降,2011年才恢复水准。于是公告召回那批卖出去的2010红丝带。我对这个喝茶锁喉一直没体会,倒想拿这个反面教材学习一下,反正好留,不好退。昨晚开了一小角,茶压得挺紧,发现有少量金花,据说这10红丝带普遍没有金花的。还发现疑似发霉的痕迹,有些白色的类似发霉的菌丝,然干茶闻起来有茶香,无霉味、闷味,茶汤透,有梅子香,甜润,无苦,涩极轻微,无麻口锁喉咽干等不适感。8克茶,泡十泡以内没问题。 这砖压的挺紧,为何会在内部出现白色的“菌丝”? 后来有茶友说白色菌丝不一定是发霉。金花菌在生长初期,会长出大量菌丝,菌丝是白色的。第三到第四天,菌丝会代谢出很多孢子,菌丝和孢子都会代谢出次级代谢物--黄色素,黄色素染黄了菌丝和孢子,所以金花看起来就是金黄色的。对于营养比较丰富的茶叶,金花菌丝生长旺盛,更多出现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颜色都是白色的,它的孢子相对细小,菌丝旺盛。那么,没有被染黄的菌丝,应该在一个过度阶段,然后被终止了发花进程,所以看起来是白色的。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今年都在喝各家私茶,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喝湘益了,喝到这红丝带,还是熟悉的感觉,现在觉得这就是梅子香,带点竹香的清冽。13年的老茶了,茶汤没有出现浓稠的感觉,依旧清薄,淡雅。喝过某健官茶,魁泰和的顶界茯,都是这个风格。我目前对药香没有体会,所以也没喝出来药香。
米汤感:高家山2015茯砖茶 试高家山2015年茯砖茶。近期主要关注花卷、黑砖,对茯茶兴趣不大,只是刚好有个券,就入手了,送的焖壶确实很漂亮。这款茶应该是高家山直播间的引流款,每次都会上。试了茶样,叶底较细,看起来有些杂乱,因有细梗子,非嫩梗,已木质化,但又比一般的茶梗细很多。看介绍是六步溪40年树龄的料,高家山动不动就是80多、上百年的古树树龄,这个40年的也不算什么了。茶汤红,没有明显香气,也似乎没有菌味,甜度不显,焖了还有点苦底,感觉就是一般般,然茶汤很滑溜,在坐杯之后,第一次体验到所谓的米汤感、果冻感,看茶汤在公道杯中晃荡、再倒入杯中,质感肉眼看见,我以前喝过的茶都没有这般浓稠的胶质觉,很特别,值得一记。
喝个老茶:建玲十六两 近来对老茶感兴趣了,记得家里有两根2012年的建玲十两花卷,今天从老家取回来,纸皮箱封在架子上已经积尘挺厚,19年吧里团购的,印象中感觉料子很好,很耐泡,一直淡淡的甜,不像一些厂茶, 几道水就出枣味了,然后是贵,还有很硬。今天才发现是十六两,底标是2011年,已经有十二年陈。压得很紧实,今天用叶品源的茶刀,撬起来比一般茶针轻松,但也是碎的多。取8g,壶泡,干茶闻不出什么味道,茶汤红透,说不出什么香气,中正淡雅的感觉,比较甜。我妈喝了说“怎么是酸的,不甜,但有回甘”,我倒没感觉酸。虽然有十二年,也没有明显的陈味。当年团购是198一斤,价格今天看来也是高货,商家是安化黑茶旗舰店,今年才在抖音认识了,出了很多厂家的货。
高家山15老树高马黑砖 今晚喝高家山15年高马老树黑砖颗粒,切面看得出没有茶梗,纯叶片,斤价180,黑砖得用壶泡,第一冲还没破皮,茶汤虽淡,已明显能感觉到茶味的甜,非老黑砖的纯甜,而是甜中带着鲜,鲜甜。慢慢泡开之后,能感觉到明显的樟香,樟香跟甜融合得很好。茶汤还是有点浑,8年对黑砖而言年份尚短。有事走开,久焖十来分钟后,汤色红浓,有稠感,略有苦,无涩,饮毕,带着樟香的茶气在口腔中久久留存,好茶
14年大益勐海之星 早上开个14年的大益勐海之星,大益茶买的很少,主要是太贵生茶只有7542和甲沱,熟茶稍多些,最贵就这勐海之星吧。茶饼边缘松散,条索细,茶底没有海鲜味,不是常规套路,茶汤比较清,始终没有出现酱油色,估计是浅发酵。茶汤入口极酸,汤薄,微苦,无甜,涩感明显,饮毕舌体口腔都很涩,熟茶能涩成这样也是少见。但较有回甘,估计是因为酸涩明显。6g多茶,十泡应没问题,但实在没有愉悦感,7泡弃之。勐海之星名气不小,跟预想落差大。大益茶还没喝过酸的,之前就喝过老同志常有酸,它的酸随着时间会转化掉。但这饼茶有6年了,居然还能酸成这样,也许是没醒茶,不知醒后如何。喝茶又不是喝药治病,喝起来没有愉悦感的茶就不是好茶。
中茶小黄盒Y671和老同志熟散 我自16年入坑喝普洱也有4个年头了,熟茶以下关销法沱为主,中茶大益老同志郞河澜沧都有接触过,普品为主,贵点的就朱雀梅花,太高端也没喝过。去年跟同学去一个农场,主人家喝的是熟普,我一喝怅然若失,那种醇厚是我喝过的所有熟普所不能及的,不知什么品牌,我也没好意思问,感觉也就是他们日常所饮之茶,不像专门拿出来待客的样子。 前几天喝中茶2018年的小铁罐熟普,这是有人送我奶奶的,只有100g,喝过几次,只剩下一点了,之前的印象就是比较中正,感觉还不错,而且罐子我很喜欢。这次喝又有新的体会,干茶条索较粗壮,气味醇和,是中正的木香,茶汤醇厚,饮毕口腔的回韵绵长,尤其是回韵绵长这点真的很难得,一款好的熟茶,首先要无仓味,无苦、涩、酸,饮毕无口燥,其次茶汤要有厚度,甚至黏滑,最好能有香气,而最高的境界是饮毕口腔回韵久久,略有生津,我估计这是茶气比较强的表现。这款茶基本都有所体现,就是我目前所有熟茶中最好的一种,然而它只剩下最后不足一泡的样子了。这时我才想起看看还有没有得买,原来这款茶是有唛号的,Y671,是早期中茶公司外销茶中比较出名的,被称为小黄盒,还有另一款叫小黑盒的Y562,这款评价比小黄盒还要高些,我看差别就是小黑的茶青等级更高一点,五六级拼配,小黄是六七级拼配。这两款在海投家基本都是20不到的价格。我买到的是19年的了,包装印刷上跟18年的有些许变化,这不紧要,关键是试饮后,没有18年的香气,厚度回韵都差得好远,不知道是一年的转化有这么大的差别,还是我的问题。 中茶的普洱我买的很少,熟茶只有7581,也是木香味。除了这款Y671,我觉得还不错的熟茶是老同志的2017年200g盒装为人民做好茶之陈香散茶,这款是用三级茶青,条索细,之前喝有股老同志特有的酸,现在酸已经转化没了,只剩陈香,它的香气高扬别致,不知怎么形容,顺滑厚度也不错。这盒茶是17年双十一在老同志旗舰店秒的,现在网上居然找不到同款了,但有一款纸盒装100g熟散,包装盒花里胡哨,深得椰树牌椰子汁包装设计的精髓,用的是特级茶青, 广告词曰:金芽满目,陈香馥郁。确实也没太夸张,它的香气以陈香为主,跟17年的三级熟散的香气很不一样,厚度也有,关键是黏滑度很强,特别顺。斤价120,下关朱雀梅花斤价比这都高,但我就喝不出好处来,怪哉。
宝和祥大红柑 晚上开个宝和祥大红柑,估计是16年的,整柑重一两,气味芳香,如老香橼。取茶和皮8g,标注用的是老茶头,略有结块,茶汤清澈,饮之前几泡有柑皮的刺激感,茶香与橘香融合得不错,饮毕口中生津回甜,不知是不是柑皮的原因,总体感觉挺好的一款柑普。
竹湘记与黄自元 黄传福的雨擂竹湘记茶,好像是天尖料,见价格便宜,入来试试,这茶少人提起,居然有钓佬开过汤,他认为是外地料无疑,但竹味明显,赏心悦目。 整茶圆筒状,小巧如粽子,竹箨外裹,棉线捆扎,压得松,无烟味,干茶有竹壳的青味和红茶的甜味,口感清甜,微有丝苦底,不涩,也很像红茶,跟黑茶倒没什么相似之处,大约五六泡,综合价格,当红茶喝喝还是可以的。 茶的封面,是106岁安化老人廖菊莲在做茶的照片,文字介绍说老人是清朝榜眼、翰林院编修黄自元的房孙媳妇,黄自元回乡省亲时对她多有接济,遂自制此茶以报黄自元,黄自元为之名为雨擂茶。不管真假,喝茶听故事也是一种乐事。 之前知道黄自元是清代馆阁体的代表,对欧楷很有研究,有临九成宫碑、间接结构九十二法传世,在当时很有影响。原来黄大人是安化人,网上还有人在宣传黄自元黑茶,说黄自元是生产给自己的,所以叫家茶。查黄自元资料(资料很有限),没有提到他办茶厂的事,他中探花后,官至宁夏知府,后因丁忧回乡,逢甲午战争随湘军至辽东战场,兵败潜归长沙,与王士谦等士绅合办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两三年后公司倒闭,后在长沙湘水校经堂讲课,病逝于1918年。而廖菊莲出生于1903年,则黄自元去世时廖菊莲才十五六岁。黄自元黑茶在某宝上也找不到,后来转了一圈,莫非就是黄传福这一家,这家很会讲故事,还搞什么众筹,有人怀疑他搞传销,不知真假。
微波炉开沱法 近来入了条13便甲,广州仓,香气比较沉闷,而且石硬,掷地有声,用茶针撬得一地碎末,相比之前入的14甲就用茶针比较轻松地开茶,遂一试下关吧的微波炉开沱法,置碗中,不加盖,中火一分钟(吧友的经验是2分钟),碗壁出水珠,沱变热松软,但还不够火候,再转半分多钟,很烫手,基本能够解散,条索比较完整,且随着冷却而变得干燥,果然比用茶针取方便很多。
百姓茯茶以及安黑的药味 2020年第一天,开个吧友同事@慕小菜℃兄送的湘益14年百姓茯茶,他说这茶也叫黄丝带,380g小砖,与红丝带差不多,包装极其简陋,尤其是黑白印刷,封面有张奇怪的画,一童煮水,一士翘着二郎腿喝茶,桌上居然零零散散摆着3个茶壶6个茶杯。干茶无明显茶香,叶粗,有蜡片,5克碗泡,洗茶闻茶底有股陈仓气息,二冲后,开始出现药味,跟红丝带、正源58的香气都不一样,饮茶汤,第一泡略有点酸和口腔刺激感,二三泡不适感消失,只有药香和甜,涩感轻微,饮毕口腔舒服,微甜。这种药香,估计不是茶友所谓黑茶陈放之后转化出来的药香,而是一种安化黑茶、湖北青砖、雅安藏茶所共有的一种叶底气味,新茶青砖的这个味道尤其重,像中药的味道,其他茶类都闻不到这股药味,有种很山野的气息。白沙溪的茶由于很多都上灶,这种药味被松烟掩盖,我早期很喜欢中茶,就因中茶把黑茶处理得都没有这股药味,湘益有些茶就有这个味道,放以前我是无法接受的。前几个月,我小舅子公司送了一袋千两颗粒,一家叫泰和安科技,商标正源安,12年的茶,喝起来很醇和,带有这种药香,也耐泡,喝完我有点怅然若失,想我入坑3年,喝过茶样也不少,居然都没有喝过这么一款这么好喝的千两,而且还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厂出的。而那款千两的药香在这个百姓茯茶里出现了,因有5年陈期,这种药味变得柔和。这百姓茯茶耐泡度也很高,居然能十来泡,后面药香渐若,尾水依旧很甜,喝到我喝不下,都没有出现枣香,在我看来,一泡茶出现枣香,就是尾声了,红丝带、天茯都是这样,很不耐泡。我是有多久没喝过红丝带了,都快忘了它的味道,今晚又喝了一次,一出来那香气,怎么有点像中茶,不像正源58的香气啊,茶汤醇和香甜,是我喝过最好的茯茶了,然3泡后这种美妙的感觉就断崖式下跌,后面就很淡了,虽然还有点甜,但跟百姓茯茶的尾水不能比。
车佛南726 虽是暖冬,近来喝熟茶颇多,中午喝个17年的南峤茶厂经典726小饼,之前喝过觉得还不错,这次居然有些凛冽的花香,跟老同志的海鲜味、销法沱的焦糖香都不大一样,怀疑一时之品味不准,晚上再喝一泡,依旧有。前天开了个18年澜沧古茶的八一金瓜,斤价130,风评不错,但我觉得不香不甜,没有什么愉悦感,特地冲了个18年的销法沱与之对比,发现我更喜欢销法沱!便装销法斤价50左右,这两倍的差价到底体现在哪里,于是让我老婆盲品,她平时对喝茶并不在意,不知道什么澜沧销法的差别,但她感觉灵敏,闻茶底,她喜欢销法沱的香甜,品茶汤,她感觉澜沧顺滑,尾调回甜好,销法沱入口涩,回甜一般。我终于确认得我舌头的品是有问题的了,也好,那就专心喝我的大销法吧,哈
中茶7581 近来喝熟茶多,但是依旧迷茫,喝32一斤的南涧凤凰熟沱也觉得还不错,喝165一斤的下关梅花,也觉得一般般,今天拿出一片16年的中茶7581,之前只喝过一两次,居然霉了,放在同一纸箱的几饼老同志熟也有一点点迹象,不是整块霉掉,而是散在的某个茶叶条索霉,闻之并无霉味,料无大碍,将发白的部分撬去,取6克多试喝,还挺好喝,微甜,木香,条索粗壮,比销法沱耐泡许多,图七是第一泡,图八是第五泡,汤色不减。记得去年喝过的记录是,平淡如水,气味皆薄。
利源隆六洞醇山茯,4g,汤色红,菌味浓,无烟味,微微甜,略有苦底,口感回甘一般。现在对茯茶无感了,还是喜欢花卷、天尖。
云台崖的茶样,居然用这么大的袋子,太豪气!之前试过寿松天尖、绿棍百两,都很不错。昨夜试黑毛茶,为了对得起茶样,拿出久时不用的瓷壶,这段时间都是很随便地用飘逸杯泡茶。干茶烟味浓重,投4.7g,汤色很浅,较绿茶略黄,烟味重,想起在湖南下乡时喝过的农家自作烟熏茶。茶汤鲜、甜、爽,苦涩无,之前喝的绿棍也是这种感觉,应该就是云台崖的特色。耐泡度好,一个人喝不完。
求助大神,这种是什么花?识花君识别为喜荫花,但对比照片不太像。
请教这个是什么虫?朋友拍于黄山
请教大神,这种是杨树吗,叶子好漂亮!坐标广东汕头
鸡蛋花结果了,奇葩!
今年618没气氛啊,小买一单,车佛南的726试过一次,貌似还不错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中茶工夫黑砖 17年中茶工夫黑砖,包装普通,砖压得松,茶针可取。除去洒面茶叶较完整,其余细碎,有少量大粗梗。茶汤较浑,橙黄,有中茶黑砖一系的香气,温和而甜,虽然是新茶,不显青气,不苦不涩,略有生津回甘,总体而言当口粮茶不错。我喝过多种中茶的中低端产品,感觉中茶有着强大的工艺能力,无论什么料,中茶都能调配出其独有的风味,尤其是黑砖,这是一种工艺香么,湘益清甜、白沙溪烟甜,中茶是什么,暂时说不清,能感觉出中茶的味道方向跟湘益、白沙溪都不一样。中茶的新茶可以有苦涩,但绝不会出现药青味,对我而言,有普遍的适口性,尤其经常有漏价出现,更是性价比偏高。
试白沙溪边销茯茶 前两天开了一片17年白沙溪边销,之前大概是9块多入的,既知边销,肯定不好,但没试过总有好奇心。试之,无烟味,亦无菌味、药味、茶味,只得一股青草味,不苦不甜,没能入第二口,弃之。白沙溪的边销跟金湘益完全没得比。此外,还有一款1953茯茶牛皮纸色外包装的,不知能烂到什么程度,估计不比这个差
试高家山野者 高家山茶样到,试野者茶样,茶底药青味外加菌花味,茶汤红而清澈,不知是哪年的茶,估计不是老茶,有如此清透是难得的。饮之清甜,无苦涩,生津回甘不明显,也不会喉干。中上,不错。
试下关乌金贝隆福神汉茶 开个入了好久一直没舍得打开的神茶,16年下关乌金贝隆福神汉茶,虽然压成巧克力砖,然一格好大,还掰不下来,只能撬5克上层的洒面,粗枝大叶和茶末压成的,干茶看起来好像安化黑茶,洗茶闻茶底,居然没有熟悉的下关烟味,汤红,入口金属感强烈,好几泡方退去。寡淡,柔和,不苦不涩,略有边销砖的药味,也是极细微的,不仔细分辨难觉察,喝完也没有下关茶的生津回甘,从未喝过如此柔气之下关茶
再试芙蓉印记 晚上再试一遍湘益芙蓉印记,减少投茶量,3.5g,茶底油哈味、药青味,就是没有菌香,不用茶漏,茶汤挺浑,略苦,金属感轻微,后面几泡略甜与生津,还是感觉在喝铁观音,那种硬朗的质感,却没有铁观音的花香,失却茯茶温和柔顺的特质,确定不喜
试万二文六堡 中午,跟风的万二文六堡茶样到,立马开泡。30g茶样顺丰包邮,老板是不是要亏了。5g,70ml小碗,出汤40ml,干茶微有金花,气味异于中茶六堡。汤色红浓,茶底气味跟中茶六堡完全不同,没有那股很浓烈的气味,但似老衣柜气味。没喝出烟熏味,似有茯茶菌香,微苦略涩,回甘隐隐。若非事先了解,我估计喝不出这是六堡茶。只能说还不错,但不是我喜欢的六堡。我喝过几款中茶六堡,还有三鹤的一个茶样,感觉中茶三鹤大体相同,但这个就完全不同。中茶六堡香气霸道浓烈,即便喝到尾水,其气依然萦绕不去,口中余韵袅袅,我不知那是不是槟榔香,中茶多特利山水盒、红罐6136都是这路数。
试湘益芙蓉印记 五一,试湘益芙蓉印记茯茶茶样,干茶完整,发绿,似中药铺买的桑叶,金花隐隐,4.5g,碗泡,洗茶闻茶底,药青味,茶汤淡黄而浑,入口吓到,苦重、满口金属感,以为喝到久违的铁观音,从未喝过如此之茯茶,二三泡特意秒出,尚苦,遂换大的手抓壶,略好,后面苦与金属感减,显甜,汤水有稠感,生津回甘较好。总体有惊无喜,叶底完整肥厚,应该说内含物质比较丰富,而发酵轻,青苦重,还有莫名其妙的金属味,虽然显甜、生津回甘较好,但失却茯茶温和的醇香感,估计得放许多年才好
试2016中茶雪峰金典1kg茯茶 中午试2016中茶雪峰金典1kg茯茶茶样,5g,碗泡,干茶金花茂盛,洗茶闻茶底,中茶的茯茶味,不算香,茶汤浑,色褐红,入口寡淡,不苦不涩不甜,似有股老茶味,单论饮时感觉,并不美妙,但饮毕口腔居然生津涔涔,这感觉在以前喝过的茯茶中几乎没遇过。这茶比较耐泡,看茶底发酵度较低,有点绿。中茶茯茶向来为人诟病,而雪峰金典算是比较中高端的了,可惜寡淡,除了饮后生津,也没有什么惊喜,而金花醇叶、手工金茯这些低端茯茶,至少喝起来有感觉甜。现在感觉茯茶还是湘益、白沙溪,然后才是中茶。
裸奔的红丝带 近来买茶欲望低下,估计茶也买得差不多了,就差湘益的,试茶样,觉得旺旺福不错,考虑再三,还是觉得红丝带更适口,此次团购,就买了2片红丝带,随便问了白沙溪御品,媒婆说没有17的,只有18的,价格美丽,也入了2片。今天到货,打开发现是裸奔状态,汕头今天刚好下雨,这快递扔在楼下停车场,要是让雨淋湿了,不知算谁的,好歹加个塑料袋吧。就算是商家责任,我还得去交涉退货,多麻烦。下次再有购买一定要提醒老板给我上套!
试15湘益传奇茶样 前几天试15年湘益传奇茶样,感谢茶友提供的茶样。湘益我只喝过三款,最爱14年红丝带,菌香纯正,甜而不腻,惟可惜稍不耐泡。另外还有08年的特制礼品茯茶和16年金湘益,这两款都是料粗,甜腻而涩重,印象一般。此15年湘益传奇茶样,干茶色黑,用料明显细嫩无梗,茶砖紧结,6g壶泡,初试香气不明显,茶汤寡淡,略有涩感,稍浓泡则苦涩难当,不甜,微有回甘,口腔愉悦度一般。估计是新茶吧还是料太细,甜度不显。想起中茶的黑京砖新茶,同样料细,味寡淡,而黑京砖尚胜在香气。
中茶蝴蝶牌白牡丹 昨夜喝茶总不解渴,睡至半夜右侧喉咙痛,还梦见自己失音了,早上起来幸好没有,只是感觉快感冒了,今日大量喝茶,无表证,最宜白茶。开中茶蝴蝶牌16年白牡丹,相比之前喝过的寿眉,较多黑色叶子,略有芽头,有些陈味,香气不如喝过的寿眉,茶汤也不够清甜,有些出乎意料。
见光吧开红芸圆茶,我也有一块,今夜开之,包装挺精致,跟大益红韵圆茶很像,不知谁模仿谁。盖面干茶条索比较漂亮,取6克壶泡,16年新茶,有熟茶的香气,但不太像销法的土味,茶汤较薄,苦味明显,不甜,不酸,今晚恰好口干厉害,所以喝半天没觉得解渴。没我想象中好,下关的熟茶目前就喝过销法、乐颂沱和这红芸,感觉乐颂沱香甜细腻第一,销法木香微酸第二,这个红芸圆茶苦重汤薄最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