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iaxl batiaxl
关注数: 1 粉丝数: 23 发帖数: 3,786 关注贴吧数: 4
浅论部分汉字 1. 汉文字到民间,又出现简化之风,此类简化,又系毋可以用一般推理逻辑去解释,只能用民间风俗逻辑去作出一个解释,所以当中与前面逻辑之对错冲突关系,系无需计较入内。 首先广为人知个事实系 食晏,大家都知道系物意思,就系食中午饭,中午又叫晏昼,系古代汉人经常所用之词,所以食中午饭可以变成食晏昼饭,又简化为食晏昼,再简化就系食晏 上面就解释徂,怎解,用一般推理逻辑系无办法解释食晏之意思,就系汉人讲也简化得犀利,拿风俗讲就可知。 好了 一直来讲我地,代表大家之意思,再后来,亦有人讲系靡我等,dei音系等音转所致。 以上,有其可能 但系,亦有另外一个可能系 我地之人,简化而至 例如日常生活都会有听到,我地dit人,而此dit极致有可能系之,因其精组端读之缘故,意思就系声母发z可转因为d,今样,我地dit人就系我地之人,大家都明白我地dit人之意思系大家,如此一来,我地之人代表大家系有根可寻,而简化读得就系我地,此奥妙有如以上。 2. 咁拿来代表普通话意思之这样 而有学者系讲此gam音应为今 我甚为认同,缘何此说 今广韵解时,并未绝对话系现今,而现今之今将其转译又为现时,如此一来,就可知,今可能系无现之意,极大可能,一直来学者都系产生一个美丽之误会。 然后大家又会问,就算今毋代表现时,亦无这样之意思 下面举个例子 今生今世,你如何用胡言汉语转译? 系靡转译成,这一生,这一辈子? 理论上无可能讲成 现在一生,现在一辈子 所以,系靡对我地之汉字要有另外一个深刻之认识,令当向受到胡言乱语摧残后,揾返自己正宗之意!
答domelight问题之物也 1. 我首先希望你提出所有推论系有合理逻辑去解释你所提个字存在可能性 2. 尔个吧毋系好多人,所以我等更加要细心,以免畀人毋好印象 下面讲你提的字之不合理 1. 你个ye字,累似@余,根本就系现今残体字余字经常表示之意思,多也、丰也或与之相关之形容词,即系而今用个系其饶之意,用法有如简化其意。 一个形容词后边可以跟物字都得,理解到毋到个问题,就好似你逻辑,既然此 @余后邉可以跟非常多事物,今样就可以代表事物,今又怎解毋用其他形容词,偏偏要用尔个字呢?好显然你系无个合理性,如此联系个逻辑系无。 况且向广韵此字根本毋切得个ye 向切音以及字义都无可能情况下,凭物可以联系其可以代表事物? 当你去推翻也字合理性时,亦系太过简单同粗暴 例如也解女阴 向解文说字此汉字典里面,你就要搞清楚,也个真正意思系女阴,就解文说字,毋系本字典,而系性字典,性书,因为其每字后邉都有一个也字,系勿所有事物、言论、观点...一切都系女阴? 好显然当中道理系毋通顺, 亦都证明徂,也字毋单止系女阴,甚至无可能系女阴,因为无人讲话,特别系汉典里面,非常严肃地解注,会句句加个hai字意思的另一字落去。 若然你合硬认为系今样,都无问题, 例如,你讲物hai啊? 尔个hai字系靡可以引申事物? 若然也解女阴,按照解文说字 你可以答,佢咪系讲乜乜hai个的hai嘢罗 你必要要持有认为古人系今样讲话,你先可以印证到也系hai尔个字 你觉得个可能性有几大 个也字系hai系靡而今之胡人解错古人字都系个问题 因为古人一解释字意或者词意都系收尾用也 非常简单,也字,系无亦字之又,你之前提供个和尚乱讲,系出自康熙时代,系后人改注,一定系胡言乱语。 我个逻辑系 例句:你讲物春/东东/苟/七...... 若然有人问你个东东怎解 你系靡话畀人等知系解事物 尔个也字系引申意思 而且也字系大过事物 怎解今讲 其系可以包罗万象,未必系事物,例如说话系靡事物,一定毋系,但其可以代表,例如观点系靡事物,亦毋系,其一样可以代表,所以尔个也字你千祈靡话其系事物,其系代表一切。 而解文说字,系汉典,用一个正常人应该拥有的逻辑去将其内容进一步引申,尔尐就系汉文化,因为英文毋会讲ye尔个字,而其内涵,亦系向汉字典先可以揾到。而尔本汉字典又系汉人的文化产物,所以就系汉文化经典,因为其充满积累进化。
正字查考 1. 【揩】,有时候我等哎,你勿hai埋来啊,就系尔个字,【口皆】切,解【揩摨摩拭】 2. 【摼】,【口茎】切,小韵【铿】,解【撞也】,平时所讲,小心hen亲个头,就系尔个字了 3. 【扝】,【苦胡】切,解【扬也】,细个时候妈妈会讲,勿fu被,会冻亲,个fu字就系尔个字了 4. 【悭】,【苦闲】切,解【悋也】,而【悋】亦解作【惜也】 5. 【辘】,平时我等讲车lo就系尔个字了,解【轳圎转】,【卢谷】切 6. 【勠】,音【力救】切,解【并力】,有时我等讲lou埋佢一齐去玩啦,就系尔个字了 7. 【俨】,【鱼掩】切,疑母 俨韵 三等 开口,汉书经常有讲俨俨然,我等平时所讲ngan先,ngan好,就系尔个字,解【敬也】,表示对错之对亦可用 8. 【顟】,【力嘲】切,解【顤顟胡人面状】,平时我等对北方人统称【捞】字实为此字。 9. 【壈】,【卢感】切,解为【坎壈】,而【坎】为【险也陷也】而【壈】字意与【坎】字一致,所以平时我等讲,lem.意思系倒塌,不好之事,就为此字。 10. 【歛】,【呼谈】切,而【呼】为晓母,发【h】,则成个字发音为【han】,怎解要讲尔个字呢,因为大家平时话人【闲湿】的【han】字,就为尔个字,【广韵】解注为【欲也】 11. 【也】,【广韵】为【羊者】切,小韵【野】,即与【野】同音,解注为【语助辝之终也】,而平时我地讲你讲乜嘢个【嘢】字,应为【也】,而系好多经典里面,例如【尔雅】就会如此写到,【什么字,系什么也】。而尔个【也】字就可以代表是什么东西之意 12. 【重】,【广韵】为【直容】切,解【复也,叠也】,好明显,我地平时讲话,你仲来,个【仲】字应为【重】,表示【重复】的意思
南宋抗元等部分记载 (十二)陈吊眼事件和许夫人与南宋勤王 凤凰山被称为是畲族发源之地,其中最出名的许夫人和陈吊眼的故事,许夫人和陈吊眼事件也被附合在凤凰山,是凤凰山被称为是畲族发源之地最重要的原因。这里,首先看造成这个原因的另一个揭阳陈遂事件也被附合到许夫人和陈吊眼身上的历史问题,历史文献上许多的人都将陈吊眼和陈遂混为一谈,事实上它是两个人的分别两件事情并分别在两个不同年代。陈遂(即陈吊王)事件的时间,据《潮州府志?卷七?兵事部?陈遂之变》载:“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陈遂据有揭阳,分将筑城隍。至洪武初归附。”饶《潮州府志?大事志》载:元顺帝“至正十六年,陈遂据揭阳,筑城僭号。”(吴、周《潮州府志》)“后遁入黄岐山石穴,今人指为陈吊岭。”而陈吊眼(公元?—1281年,又名陈大举,又作陈钓眼,漳州人,父陈文桂,叔陈桂龙)事件在后,二者虽同姓,性质又类同,但时代相差70年。陈吊眼相关文献如下。 《宋史?忠义传?张世杰传》载: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五月,“世杰乃奉益王入海,而自将陈吊眼、许夫人诸翼兵攻蒲寿庚,不下。”《元史》至元十五年(公元1280年)辛丑月,建宁(今南平市)政和县人黄华,集盐夫,联络建宁、括苍(今浙江丽水县)及纁民妇自称许夫人为乱,诏调兵讨之。…诏谕漳、泉、汀、邵武等处暨八十四畲官吏军民,若能举众来降,官吏例加迁赏,军民按堵如故。《元史?完者都传》载:“漳州陈吊眼聚党数万,劫掠汀、漳诸路,七年未平。…完者都往讨…时黄华聚党三万人,扰建宁,号“头陀军”。《元史》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漳州盗数万,据高安寨,官军讨之,二年不能下。诏以高兴为福建等处征蛮右副都元帅。高兴与都元帅完者都等讨之,授黄华征蛮副元师,黄华遂为前驱,破其五寨。知鄂勒哲图既破陈吊眼,复与副帅高兴讨陈桂龙等,直抵其壁。贼乘高瞰下,人莫敢进,兴命人挟束薪蔽身,进至山半,弃薪而退,如是六日,诱其矢石殆尽,乃爇薪焚栅,斩首二万级。桂龙遁走入畲洞。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漳州盗陈吊眼,聚众十万,连五十余寨,扼险自固。高兴攻破十五寨,吊眼走保千壁岭,高兴上至山半,诱与语,接其手,掣下,擒吊眼斩之。《元史》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戊戌月,陈桂龙率其党来降。征蛮元帅完者都等平陈吊眼巢穴班师,赏其军钞,仍令还家休息。庚子月,陈吊眼父文桂及兄弟桂龙,满安纳款命护送赴京师。其党吴满、张飞迎敌,就诛之。流陈吊眼叔陈桂龙于憨答孙边地。 这里面“许夫人、陈吊眼”分别在宋史和元史中出现。首先看南宋末年时的情形,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在临安(杭州)的宋恭帝和大臣向南侵元军投降,接着将领张世杰才拥立宋恭帝庶兄宋端宗赵昰和他的异母兄弟赵昺建立南宋流亡朝廷逃走到福建泉州。在泉州后来因为流亡朝廷和泉州舶司蒲寿庚不和,导致蒲寿庚投靠元朝。张世杰最后只好抢夺蒲寿庚船只粮食货物出海,边战边逃向南方漳州。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七月,宋张世杰从漳州回师,与畲族义军陈吊眼、许夫人等讨蒲寿庚,围泉州城90天不下。蒲寿庚杀宋诸宗室及士大夫、在泉之淮兵。十月,张世杰因元元帅唆都等来援,解泉州之围后南撤漳州。 公元1278年流亡行朝受追击沿海路南逃,途中宋端宗赵昰病死,其弟赵昺继位,改年号为祥兴元年。行朝到广东新会县的崖门,在当地的小海湾和沿海的一个小岛建立了小城寨,并和当时在今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抗元的文天祥联络。同年农历11月《元史》载:“十五年甲子月,发蒙古、汉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漳州,得山寨百五十、户百万一。是日,谍报文天祥见屯潮阳港,亟遣先锋张弘正、总管囊加带追及于五坡岭麓中,大败之,斩首七千余,执文天祥及其将校四人赴都。”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2月26日张弘范追击行朝和宋朝水师接战,结果宋师大败,全军覆灭。承相陆秀夫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南宋流亡王朝宣告灭亡。
崖山 本文摘自:《时代周报》2012年4月第178期,原题:赵世龙,《皇宋村考古揭秘宋元崖门海战》 宋元战争旷日持久,从1235年至1279年,打了45年。 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谢太后带5岁小皇帝宋恭帝出城投降。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著自己的儿子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在福州7岁的赵昰登基称宋端宗,改元“景炎”,组织抗元。 元加紧灭宋步伐。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攻陷福州,南宋朝廷流亡到泉州,张世杰借船遭泉州城舶司蒲寿庚拒绝,蒲降元。张世杰抢船出海,流亡朝廷漂流到了珠江口。在深圳湾遇台风,宋端宗坠海差点溺死,惊吓成疾。端宗病死后,7岁的弟弟卫王赵昺在今香港大屿山梅窝乡登基,年号祥兴,左丞相陆秀夫和统军主帅张世杰护卫赵昺逃到崖山,继续抗元。 一路凄惶据崖山超前殉国反误国 当年崖山还是个岛,没有与大陆相连,宋军将宋帝等中心设於此。在西山临建行宫30余间,建军屋3000间,让文武百官安顿下来。史料记载,小朝廷在崖山期间,训练士兵,制造兵器、船舰,开辟“草市”方便贸易。各地组织义军前往,集结20余万人,分兵屯守在崖山周围,大部分安住在舟船内。所需粮食资给从粤西和琼州等“海外四州”取办。 当元军张弘范从潮阳港出海刚到甲子门时,崖山就收到探报了。有人建议张世杰:“如元军以战船塞住崖门出海口,宋军进退不得。应先据此地迎敌!胜是国家福气;不胜还可西逃。” 但掌握优势兵力的张世杰,在经历了焦山惨败后,已经对残宋不抱希望,拥20万之众,却放弃了对崖门入海口的控制,把千余艘战船背山面海,用大索连接,四面围起楼栅,结成水寨方阵,把木制战船两侧用衬垫覆盖,以防御元军的火箭和炮弩,赵昺的御船居於方阵之中,打算在此死守,实际上也是漂泊流离的亡国心态影响了南宋军民的斗志,打算毕其功於一役,胜则没有长算,败则一举殉国成仁,以结束这无穷无尽的流离颠沛。 后世兵法家评张世杰此举有三大失误:一是据崖山天险却放弃了对入海口的控制权,等於把战争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对方;二是把千余战船贯以大索,结成水寨,虽然集中了力量,但却丧失了机动性、主动权,相当於把宋军暴露在敌人面前,任人攻打;三是全局战败,因结阵错误无法拔舟远遁,因而客观上造成张弘范一鼓荡平残宋、赵宋一战而亡的局面。 张弘范率水军赶到,果然马上扼控崖山之南入海口,又从北面切断宋军退路,控制陆上淡水水源和粮道。海上宋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10多天的防御战中,将士们只能以乾粮充饥,饮海水解渴,饮海水的士兵呕吐不止,脸部浮肿,将士疲惫不堪,战斗力严重削弱。 元军跳上宋船后,无法移动、缺乏机动灵活的宋军,面对的就是和陆战优於自己的元兵短兵相接,且无法迅速转移,死拼下来的结果是宋军大溃。兵荒马乱中,缺少定力的文人丞相陆秀夫也失去了镇定,他过早地选择了杀身成仁做忠臣,逼著自己的妻儿一一跳海,然后匆忙背著幼主赵昺蹈海殉国。 本来事尚有可为:血战惨胜的张世杰领兵来接宋帝时,却得知宋帝已被丞相背著蹈海,顿时军心大散,宋室大势已去。 获救的杨太后哭道:“我忍辱至今,只为赵氏最后一块骨肉。今事已至此,我还有何颜面复活耶?”次日趁人不注意,杨太后投海自尽。 残宋帝、后、相一战而丧,赵宋大旗不举,人心浮丧,为将不识天文不懂地理的张世杰,率残军沿广东海岸西去。途遇风暴叹曰:“若天要亡宋,就请覆沉我的舟师吧。”后在海陵岛附近全军尽覆。 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 宋元之战从西元1235年爆发,至1279年2月崖山宋室覆亡,持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铁骑纵横世界形成欧洲惊恐的“黄祸”以来,遇到的费时最长、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长期战争。被称为“世界历史上四大海战”之一的崖门海战历时23天,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包括参战的周边后勤保障人员),动用战船2000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上千,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大海战。 说其惨烈,更多的是体现在战役胜负已定之后,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为了不使战舰落入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超过十万众的南宋军民,包括皇帝、太后、丞相、官员、士兵、妇女、百姓,不愿服从残暴的蒙古政权,纷纷蹈海自尽……元朝所编的《宋史》客观地记载了这段史实:“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 在这家国命运的转折关头,十万人集体殉国,从帝后到丞相、大臣、士兵乃至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表态。这是何等的惨烈决绝,这又是何等的誓死如归!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在华夏的精神遗存裏,都是仅见的。这才是本原汉的精神。 决定宋元国运更替的两军主帅,居然是一对远房堂兄弟,元军掌军的是张弘范,年长宋军主帅张世杰几岁。张世杰幼年丧父,曾经寄居张弘范家一同求学。后张世杰投奔南宋,成掌军大员。但此张远不如彼张。作为灭宋的主要将领,北方汉人张弘范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他曾筑“一字城”分割襄阳、樊城,随后攻下樊城,逼使驻守襄阳城的宋军出降。在后来的江南焦山之战他又击溃宋将张世杰率领的宋军主力;1278年,在被元世祖封为“蒙古汉军都元帅”后,率军攻打闽广两地南宋的残余势力,在海丰五坡岭一战生擒领兵丞相文天祥;其后在崖山再次击溃南宋舰队,彻底灭亡了南宋政权。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