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anying3316
mahanying3316
关注数: 101
粉丝数: 233
发帖数: 8,325
关注贴吧数: 7
15式太极拳配图详解(修订稿) 按语: 想学习《15式太极拳》,须在学完并打熟《入门7式太极拳》之后。因为《15式太极拳》是在《入门7式太极拳》各个式子打法不变、顺序不变的情况下,又加进去8个新式子组成的。只要打熟了《入门7式太极拳》,学《15式》时只须再学8个式子就行了。同样,打熟《15式》后,如果还想学新套路,可以学《22式太极拳》。《22式太极拳》是在《15式》各个式子基本打法和顺序都不变的情况下,又加进去7个新式子组成的。 很明显,上述三个套路关系不一般,《22式》里包孕着完整的《15式》,《15式》里包孕着完整的《入门7式》。于是,我们说这三个套路组成了包孕式的套路系列。其实,包孕式套路系列中还有其他套路,如《30式》,《38式》等,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现阶段,我们只准备介绍上述三个简短的套路。 包孕式套路系列的对象是:以健身为目的练太极拳的中老年朋友。 15式太极拳配图详解(修订稿) 15太极拳式拳式名称和顺序 1.起势 2.揽雀尾 3.云手 4.高探马 5.右左分脚 6.回身左蹬脚 7.转身右蹬脚 8.左右野马分鬃 9.玉女穿梭 10.单鞭下势 11.上步七星 12.退步跨虎 13.进步搬拦捶 14.双十字手 15.收势 15式太极拳拳式配图详解 第1式 起势图 1-1-1 1.面向正南,两脚平开,脚尖向前,两脚外缘距离同肩宽,两臂垂于体侧,指尖向前,掌心向下,一任自然。(图1-1-1) 2.之后,默读如下两个口诀,边读边对照自己,切实照办,以便做好身心准备,进入习拳状态: 口诀⑴:虚领顶劲,两眼前视,舌尖上舔,唇齿轻闭,下颏微收,颈部松直,沉肩坠肘,坐腕舒指,含胸适度,拔背自然,塌腰松胯,臀部内敛,双腿开立,将弯未弯,立身中正,气沉丹田。 口诀⑵:全身放松不用力,面部祥和平心绪,外示安逸神内守,排除杂念重静字;不用力,平心绪,神内守,重静字;静,静,静。 说明: 1.起势可以面向任何方向。本书各个式子在谈论方向时,都以起势面向正南为基准。 2.默读的口诀中,各个要领必须认真做到,身体力行。这些要领除“两眼前视”、“坐腕舒指”和“双腿开立,将弯未弯”三项外,从起势到收势都得坚持。 3.默读完第一个口诀后,应有意进行腹式呼吸,一呼一吸至少三次;呼时意想气缓缓自腹内送出,吸时意想气缓缓送至腹内。然后,在继续腹式呼吸的同时,开始默读第二个口诀。默读结束,静立片刻,进入下式。 4. 太极拳从起势静立开始到最后收势静立结束,所经历的是一个由无极到太极再回归无极的过程。不管是起势还是收势时,读完第二个口诀,所要达到的都是“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的无极状态。在起势与收势之间即两个无极之间是太极,是一个动的过程;“太极者,无极而生”,“动之则分”。一动就产生了开合,有了阴阳、虚实,等等。每次正式打拳的开始与结束阶段,即在念完第二个口诀之后,都应付出一定精力,花费一定时间,营造出这种无极状态来。一些朋友忽视起势和收势的静立,实在不妥。相对而言,起势占用时间可以略少些,收势占用时间长些好,均可以起到站桩的作用。 第2式 揽雀尾 1.重心稍左移,上体转向西南,带动右脚外撇,平视西南方向。(图2-1-1)图2-1-1 图2-2-1 2.重心右移,右腿屈膝坐实,左腿原地成虚步,腿略屈,足跟微微提起。同时前提右臂,将右手平伸胸前,掌心向下;屈左臂提左手至右上腹前,掌心侧向上。眼看右手。(图2-2-1) 3.向正南迈出左腿,脚跟着地后身体重心逐渐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屈成弓形上掤,至手与肩平,掌心向内,肘尖略低于手;而右臂则下落,右手下按,置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近腕处。(图2-3-1、2-3-2)图2-3-1 图2-3-2 图2-4-1 图2-4-2 4.右腿微屈,重心略后移,向西南转体,带动左脚扣向西南。然后重心回移,左腿屈膝变实,右腿变虚,足跟离地;同时屈右臂上提右手至左上腹前,掌心侧向上;左臂肘部略下落,左手屈臂置胸前,掌心侧向下。目平视正西。(图2-4-1、2-4-2) 5.右腿向正西迈出,足跟着地后,重心逐渐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臂屈成弓形上掤,至手与肩同高,掌心向里,肘尖略低于手;而左臂则下落,左手置于右前臂后下方,指尖对着右前臂的肘腕之间,掌心侧向下。目视右前臂近腕处。(图2-5-1、2-5-2)图2-5-1 图2-5-2 图2-6-1 图2-6-2 6.上体右转,两臂随之,右掌心由向内随右前臂外伸转为偏向外下方,左掌心由向下转为偏向上,两掌心斜相对均指向西北。两掌一指向西北,重心即开始左移。目视右手。(图2-6-1、2-6-2) 7.上体逐渐左转,两臂随之,两手掌心仍斜相对,指尖由原向西北捋向西南;与此同时,重心逐渐移动,左腿变实,右腿变虚。目视右手。(图2-7-1)图2-7-1 图2-8-1 8.上体向正西回转,右前臂随着向里屈,右掌心恢复至向里,左掌翻转为掌心斜向外,指尖斜向右,置于右前臂近腕处。前平视。(图2-8-1) 9.重心渐前移,成右弓步;同时,两臂一齐前挤(左掌仍置于右前臂近腕处)。前平视。(图2-9-1)图2-9-1 图2-10-1 图2-10-2 10.左手掌心向下经右手腕上方前伸,同时右掌心也翻转向下,两掌向前伸齐后随即左右分开,宽与肩同。前平视。(图2-10-1、2-10-2) 11.与两掌前伸并左右分开相伴随,上体后坐,重心后移,左腿变实;同时屈两臂使两手坐掌收至胸前,掌心双双斜向前。目平视正西。(图2-11-1)图2-11-1 图2-12-1 12.伸两臂,两手前按,掌心向前,同时重心前移,成右弓步。目平视前方。(图2-12-1) 注:请看图2-12-1,“两手前按”的做法,杨式各家有所不同,如有人是坐掌走下弧前按,也有人直接坐掌前按,不走下弧;两种做法均可接受。 第3式 云手 1.上体开始左转(向东),重心渐左移;带动右脚尖里扣至指向正南;两臂随上体转动。左手向左平摆,逐渐摆至正东,掌心变向外,右掌自右向下经腹前向左划圆,逐渐摆至胸前,掌心由向外转向里;从右脚尖里扣至指向正南起,重心渐向右移。目光随左手转动(图3-1-1、3-1-2、3-1-3)图3-1-1 图3-1-2 图3-1-3 2.坐实右腿,收左脚于右脚内侧,脚尖向前,蹲成小马步(瞬间);同时两臂随之转动:右手向上经面前向右划圆,掌心向内,至身体右侧时翻掌向外,随着继续下落,掌心又开始转向内。左掌自左向下经腹前向右、向上划圆,掌心转向内。目光先随右掌,後渐向左转动。(图3-2-1、3-2-2、3-2-3、3-2-4)图3-2-1 图3-2-2 图3-2-3 图3-2-4 3.上体开始左转(向东),重心渐左移,左腿为实,右腿向右侧(西)跨一步,脚尖向前;两臂随着转动:左掌向上经面前向左划圆,掌心翻向外,右掌向下经腹前向左、向上划圆,掌心向内。目视左掌。(图3-3-1、3-3-2)图3-3-1 图3-3-2 4.右腿变实并坐实,收左脚于右脚内侧,脚尖向前,蹲成小马步(瞬间);同时两臂随之转动:右手掌心向内自左向上经面前向右划圆,至身体右侧时翻掌向外,随着继续下落,掌心又开始转向内,左掌自左向下经腹前向右划圆,掌心转向内。目光先随右掌,後渐向左转动。(同动作2,见图3-2-1、3-2-2、3-2-3、3-2-4) 5.上体开始左转(向东),重心渐左移,左腿为实,右腿向右侧(西)跨一步,脚尖向前;两臂随着转动:左掌向上经面前向左划圆,掌心翻向外,右掌向下经腹前向左、向上划圆,掌心向内。目视左掌。(同动作3,见图3-3-1、3-3-2) 6.右腿变实并坐实,收左脚于右脚内侧,脚尖向前,蹲成小马步(瞬间);同时两臂随之转动:右手掌心向内自左向上经面前向右划圆,至身体右侧时翻掌向外,随着继续下落,掌心又开始转向内,左掌自左向下经腹前向右划圆,掌心转向内。目光先随右掌,後渐向左转动。(同动作2,见图3-2-1、3-2-2、3-2-3、3-2-4) 7.上体开始左转(向东),重心渐左移,左腿为实,右腿向右侧(西)跨一步(步子可略小),落脚时脚尖里扣,向东南;左掌向上经面前向左划弧,掌心先向内,至身体左侧时翻向外;右掌向下经腹前向左划弧,掌心向内。目视左手。(图3-7-1)图3-7-1 图3-8-1 图3-8-2 8.当左手摆至正东、右手摆至胸前时,上体右转,重心渐右移,右腿变实;右掌向上向右划弧,经过面前以后翻掌向斜上方(西南)伸出,掌心侧向下;左掌向下向右经过腹前以后置右胸前,掌心侧向里。目视右手。(图3-8-1、3-8-2) 说明: 打太极拳,收势的位置习惯上尽可能与起势的位置落在同一条南北直线上,即落在起势时经两脚横向距离中点引出的指向正南正北的直线上。为此可用云手的个数来调节;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打3个到7个;打几个能使收势位置接近该南北直线,就打几个。上面讲解时,分8点讲了3个云手的打法。其中,1、2、3为第一个云手,4、5为第二个,6、7、8为第三个(两手同时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都划一个圆,为一个云手。两手划圆一手顺时针一手逆时针。打每个云手时,两脚各向右迈出一次)。这3个云手打法各不相同;第一个中含有与上一式子相关联的过渡动作,第3个中含有与下一式子相关联的过渡动作。注意:15式太极拳的云手,一般情况下,可打5个,其第一个云手的打法与上面介绍的第一个云手的打法相同,其最后一个云手与上面介绍的第3个云手的打法相同,其余的(即最前与最后之间的)云手,都与上面介绍的第2个云手相同。两手画圆过程中应连续不断,手脚得配合好,做到周身一体。 第4式 高探马 1.上体左转向东,带动左脚尖外撇向东并微离地面,同时右臂由外伸变里屈,右手收至右胸前,掌心向下;左臂由里屈转为前伸,掌心斜向上。看左手。(图4-1-1、4-1-2)图4-1-1 图4-1-2 图4-2-1 图4-2-2 2.右手由胸前往前上方摆出,掌心向下,掌略内扣,指尖斜向东偏北;同时屈左臂,收左手于左肋旁,掌心向上,指尖朝前。左脚略后收,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右腿为实,左腿为虚。面向正东,看右手。(图4-2-1、4-2-2)
杨式太极拳进步和退步时,两腿怎样迈? 行拳走架过程中,在向后退步时,如倒卷肱的退步,人们常常是前脚提起后先靠近后脚,然后再向后落步,一般把这样的走法称作走弧形。向后退行,都得这样做吗?否,有人不这样做。杨振基先生在《杨式太极拳的要求》一文里写道:“退步,前脚提起向身后退一步,不向后脚靠近,直接向后落到确定的位置。”杨振基是太极拳界宗师级的人物,是杨澄甫在世时正式认定的传人之一,他的说法恐怕不无根据。而且,“不向后脚靠近”这一提法显然有一定针对性,是就有人要求“向后脚靠近”才说的。 向前迈步时,如野马分鬃的前进步,通常也有人要求后脚向前迈出时,走弧形,先靠近前脚,然后再向前落脚。可是这又与杨振基的说法相抵触。杨振基先生也是在《杨式太极拳的要求》一文里说:“(后脚向前迈时)不往前脚靠近,而是向前迈到确定的位置。” 显然,杨式太极拳的前进步和退行步都存在两种不同的走法:一种是现存的某些人的走法即走弧形,另一种是杨振基先生说的做法。那种做法对?按谁的主张办?按理,杨振基的话应当不会错,有人说他打的拳是杨式正宗;可是现今很多人打拳时进与退都是走弧形;而太极拳又是以圆为体,不提倡直来直去,走弧形有何不对?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尚无评论,叫人一时无所适从。既然如此,那就暂时不去考虑孰是孰非,初学拳时怎样学的,就怎样做吧。 20220523
孙剑云孙式太极拳演练完整版 欣赏,请打开后,点击如下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iqiyi.com%2Fw_19rv6xkx19.html&urlrefer=3c91e9a71691b2553ef422c09f0df8cd
做太极拳倒卷肱时,两脚间应留有一定的横向距离 倒卷肱也叫倒撵猴,一般连续做三个。做倒卷肱时,下肢与重心的变动情况大致如下:在右脚为实(在后)、左脚为虚(在前)的情况下,先将在后面的右腿屈膝坐稳,随后在前面的左脚提起向后迈出, 在身体左后方落步,落时左脚尖适度外撇;然后重心左移,左腿变实,将左腿屈膝坐稳后,右脚提起后撤,在身体右后方落步,落脚时脚尖同样外撇;接着,再将重心右移,右腿变实,并将右腿屈膝坐稳,将左脚脚尖摆正后提起向身体左后方退步。 想做好倒卷肱,得有上下肢的完美配合,腰为主宰,周身一体,一动无有不动。这些就不多说了。本文想强调的是,做倒卷肱时,两脚之间须保持适当的横向距离(主要指两足跟间的横向距离)。为何强调这一点?希望朋友们多看一些太极拳视频,看时重点把注意力放到倒卷肱的两脚落点上,你会发现:很多人做起倒卷肱来,两脚间横向距离几乎等于零,个别人甚至是两脚交错落地(左脚退步落到右脚后,右脚退步落到左脚后)。为了证明这一说法,给大家提供如下三个专门教授倒卷肱的视频,可点击观看: 1.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iqiyi.com%2Fw_19rzdgk041.html&urlrefer=db14167aa55012ad731863dcf07c3cac(中文标题:左右倒卷肱-原创-完整版视频在线观看-爱奇艺) 2.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qq.com%2Fx%2Fpage%2Fx3248755z0n.html&urlrefer=586b0782ead23c5b67782a78c2d99eb5 (中文标题:24式太极拳教学|06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_腾讯视频 3.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av926198993&urlrefer=3d6c473580759922c460667f4cf6e511(中文标题:太极拳左右倒卷肱教学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这三个教授倒卷肱的视频,或两脚落点间只隔一条直线,或两脚近乎交错落地。 倒卷肱是两脚交互向后撤步。正确做法是:右脚退步时向身体右后方落脚,左脚退步时向身体左后方落脚。这样做,凡是做对了的,两脚间都会留有一定的横向距离。上面三个视频里,两脚沿着一条直线落地或交错落地,显然不当。那么,如果两脚间留有横向距离的话,这个距离应该是多少呢?查了一下资料,未查到。考虑到做前进步如野马分鬃时,两脚的横向距离约20到30厘米,个人觉得,倒卷肱向后退行时,两脚间的横向距离也应该大致保持在这一范围之内。 20220508
武当道家赵堡太极——潘凡演练 看视频请点击: https://tieba.baidu.com/p/7840685084
入门七式太极拳.演练视频及配图详解(之三) 第5式 进步搬拦捶 1.右脚仍为实,左脚尖外撇,同时左手微微屈臂提至胸前,手心向上;右手下收于左手前上方,掌心侧向前,指尖斜向上。看右手。(图5-1-1)图5-1-1 图5-2-1 图5-2-2 2.重心渐前移,上体略左转,同时两臂一同向左、向下弧形转动,当左臂转至身体左侧(略屈肘,指尖斜向下,掌心侧向前)、右手(逐渐变拳,拳心侧向里)转至左上腹前时,左脚渐坐实,右脚跟离地。目光因上体左转而略左转。(图5-2-1、5-2-2) 3.站稳左脚,右脚自后向前(正东)迈出,着地时脚尖外撇向东南,上体右转;同时右拳翻腕向上、向前搬至右胸前,拳心朝上,拳眼朝右;左手翻掌向上、向前跟在右拳后,掌心向前,指尖向上。目光转向正东。(图5-3-1、5-3-2、5-3-3)图5-3-1 图5-3-2 图5-3-3 4.重心右移,右腿坐实,左腿变虚;左脚向前迈出,仅脚跟着地。左掌仍伸向前,掌心方向不变;右拳收至右胯旁,拳心向上,拳眼向外。眼看左手。(图5-4-1、5-4-2)图5-4-1 图5-4-2 图5-5-1 5.重心左移,渐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正前方打出,拳面向前,拳眼向上;左掌收至右前臂内侧,掌心向右臂,指尖斜向上。眼看右拳。(图5-5-1) 第6式 双十字手 1.重心逐渐后移至右腿并坐实,同时上体右转,带动左脚尖扣向正南;右手拳变掌后,两臂随转体左右分开伸向两侧,两掌心侧向外。眼看右手。(图6-1-1、6-1-2)图6-1-1 图6-1-2 图6-2-1 2.重心移回左腿,左腿变实,右腿变虚,右脚跟内收并稍稍离地。两臂仍伸向两侧,掌心均斜向外。目视前方。(图6-2-1) 3.右脚略向左脚收回,脚尖向南,两脚踩成小马步。两臂由两侧向下、向里在腹前交叉成两手指尖向下的斜十字,左手在外,掌心均向里;然后两腿自然直立成开立步,同时两臂在保持交叉的情况下上屈,在胸前变成两手指尖向上的斜十字,右手在外,两掌心仍向里。面向南。(图6-3-1、6-3-2、6-3-3)图6-3-1 图6-3-2 图6-3-3 第7式 收势图7-1-1 1.两臂向身体两侧分开,手下按置于两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前平视。(图7-1-1) 2.默读起势时默读的两个口诀,对照自己,切实照办。 附: 入门7式拳式顺序记忆口诀: 起势,揽雀尾,云手挥 高探马,进步搬拦捶 双十字手,收势随 此口诀对学拳和以后练拳都会有帮助,须在学拳之初就记熟,越熟越好。以后每次打拳,都是一边背口诀一边打。
入门七式太极拳演练视频
入门七式太极拳演练视频
入门7式太极拳.演练视频及配图详解(之二) 第3式 云手 1.上体开始左转(向东),重心渐左移;带动右脚尖里扣至指向正南;两臂随上体转动。左手向左平摆,逐渐摆至正东,掌心向外,右掌自右向下经腹前向左划弧,逐渐摆至胸前,掌心由向外转向里;从右脚尖里扣至指向正南起,重心渐向右移。目光随左手转动(图3-1-1、3-1-2、3-1-3)图3-1-1 图3-1-2 图3-1-3 2.坐实右腿,收左脚于右脚内侧,脚尖向前,蹲成小马步(瞬间);同时两臂随之转动:右手向上经面前向右划圆,掌心向内,至身体右侧时翻掌向外,随着继续下落,掌心又开始转向内,左掌自左向下经腹前向右划圆,掌心转向内。目光先随右掌,後渐向左转动。(图3-2-1、3-2-2、3-2-3、3-2-4)图3-2-1 图3-2-2 图3-2-3 图3-2-4 3.上体开始左转(向东),重心渐左移,左腿为实,右腿向右侧(西)跨一步,脚尖向前;两臂随着转动:左掌向上经面前向左划圆,掌心翻向外,右掌向下经腹前向左划圆,掌心向内。目视左掌。(图3-3-1、3-3-2)图3-3-1 图3-3-2 4.坐实右腿,收左脚于右脚内侧,脚尖向前,蹲成小马步(瞬间);同时两臂随之转动:右手掌心向内自左向上经面前向右划圆,至身体右侧时翻掌向外,左掌自左向下经腹前向右划圆,掌心转向内。目光先随右掌,後渐向左转动。(同动作2,见图3-2-1、3-2-2、3-2-3、3-2-4) 5.上体开始左转(向东),重心渐左移,左腿为实,右腿向右侧(西)跨一步,脚尖向前;两臂随着转动:左掌向上经面前向左划圆,掌心翻向外,右掌向下经腹前向左划圆,掌心向内。目视左掌。(同动作3,见图3-3-1、3-3-2) 6.坐实右腿,收左脚于右脚内侧,脚尖向前,蹲成小马步(瞬间);同时两臂随之转动:右手掌心向内自左向上经面前向右划圆,至身体右侧时翻掌向外,左掌自左向下经腹前向右划圆,掌心转向内。目光先随右掌,後渐向左转动。(同动作2,见图3-2-1、3-2-2、3-2-3、3-2-4) 7.上体开始左转(向东),重心渐左移,左腿为实,右腿向右侧(西)跨一步(步子可略小),落脚时脚尖里扣,向东南;左掌向上经面前向左划弧,掌心先向内,至身体左侧时翻向外;右掌先向下然后经腹前向左上划弧,掌心向内。目视左手。(图3-7-1)图3-7-1 图3-8-1 图3-8-2 8.当左手摆至正东、右手摆至胸前时,上体右转,重心渐右移,右腿变实;右掌向上向右划弧,经过面前以后翻掌向斜上方(西南)伸出,掌心侧向下;左掌向下向右经过腹前以后置右胸前,掌心侧向里。目视右手。(图3-8-1、3-8-2) 说明: 打太极拳,收势的位置习惯上尽可能与起势的位置落在同一条南北直线上,即落在起势时经两脚横向距离中点引出的指向正南正北的直线上。为此可用云手的个数来调节;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打3个到7个;打几个能使收势位置接近该南北直线,就打几个。上面讲解云手打法时,只讲3个。讲解共分8点。其中,1、2、3为第一个云手,4、5为第二个,6、7、8为第三个(两手同时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都划一个立圆,为一个云手。两手划圆,一手顺时针一手逆时针。入门7式打每个云手时,两脚各向右迈出一次)。这3个云手打法各不相同;第一个中含有与上一式子相关联的过渡动作,第3个中含有与下一式子相关联的过渡动作。注意:入门七式的云手,一般情况下,可打3个;如果超过3个,其第一个云手的打法与上面介绍的第一个云手的打法相同,其最后一个云手与上面介绍的第3个云手的打法相同,其余的(即最前与最后之间的)云手,都与上面介绍的第2个云手相同。两手画圆过程中应连续不断;手脚得配合好,做到周身一体。 第4式 高探马 1.上体左转向东,带动左脚尖外撇向东,微离地面,同时右臂由外伸变里屈,右手收至右胸前,掌心向下;左臂由里屈转为前伸,掌心斜向上。看左手。(图4-1-1、4-1-2)图4-1-1 图4-1-2 图4-2-1 图4-2-2 2.右手由胸前往前上方推出,掌心向下,掌略内扣,指尖斜向东偏北;同时屈左臂,收左手于左肋旁,掌心向上,指尖朝前。左脚略后收,前脚掌着地,脚尖向前。右腿为实,左腿为虚。面向正东,看右手。(图4-2-1、4-2-2) (下接《入门7式太极拳,演练视频及配图详解(之三)》)
杨式太极拳正宗 杨氏太极拳正宗,点击观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I0Mjc5Mjc4NA%3D%3D.html&urlrefer=afaa465d5f3eb52a6b8fea4027cc8b06
入门7式太极拳,演练视频及配图详解 说明:值此疫情期间,适当进行健身活动尤显必要。这里为朋友们准备了一套简短的太极拳套路,只有七个式子,不难操作。为了方便学练,特配备了演练视频以及对每个式子的配图详解。这套拳以帮助中老年人健身为目的,是修订稿。准备分三次发完。 入门7式拳式名称和顺序 1.起势 2.揽雀尾 3.云手 4.高探马 5.进步搬拦捶 6.双十字手 7.收势 入门7式配图详解 第1式 起势图1-1-1 1.面向正南,两脚平开,脚尖向前,两脚外缘距离同肩宽,两臂垂于体侧,指尖向前,掌心向下,一任自然。(图1-1-1) 2.之后,默读如下两个口诀,边读边对照自己,切实照办,以便做好身心准备,进入习拳状态: 口诀1:虚领顶劲,两眼前视,舌尖上舔,唇齿轻闭,下颏微收,颈部松直,沉肩坠肘,坐腕舒指,含胸适度,拔背自然,塌腰松胯,臀部内敛,双腿开立,将弯未弯,立身中正,气沉丹田。 口诀2:全身放松不用力,面部祥和平心绪,外示安逸神内守,排除杂念重静字;不用力,平心绪,神内守,重静字;静,静,静。 说明: 1.起势可以面向任何方向。本书各个式子在谈论方向时,都以起势面向正南为基准。 2.默读的口诀中,各个要领必须认真做到,身体力行。这些要领除“两眼前视”、“坐腕舒指”和“双腿开立,将弯未弯”三项外,从起势到收势都得坚持。 3.默读完第一个口诀后,应有意进行腹式呼吸,一呼一吸至少三次;呼时意想气缓缓自腹内送出,吸时意想气缓缓送至腹内。然后,在继续腹式呼吸的同时,开始默读第二个口诀。默读结束,静立片刻,进入下式。 4. 太极拳从起势开始到最后收势所经历的是一个由无极到太极再回归无极的过程。不管是起势还是收势时,读完第二个口诀,所要达到的都是“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 的无极状态。在起势与收势之间即两个无极之间是太极,是一个动的过程;“太极者,无极而生”,“动之则分”。一动就产生了开合、阴阳、虚实,等等,就有了完整的太极拳。每次正式打拳的开始与结束阶段,即在念完第二个口诀之后,都应付出一定精力、花费一定时间,营造出这种无极状态来。一些朋友忽视起势和收势,实在不妥。相对而言,起势占用时间可以略少些,收势占用时间长些好,可以起到站桩的作用。 第2式 揽雀尾 1.重心稍左移,上体转向西南,带动右脚外撇,平视西南方向。(图2-1-1)图2-1-1 图2-2-1 2.重心右移,右腿屈膝坐实,左腿原地成虚步,腿略屈,足跟微微提起。同时右臂前提,右手平伸胸前,掌心向下;屈左臂提左手至右上腹前,掌心侧向上。眼看右手。(图2-2-1) 3.向正南迈出左腿,脚跟着地后身体重心逐渐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屈成弓形上掤,至手与肩平,掌心向内,肘尖略低于手;而右臂则下落,右手下按,置于右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近腕处。(图2-3-1、2-3-2)图2-3-1 图2-3-2 图2-4-1 图2-4-2 4.右腿微屈,重心略后移,向西南转体,带动左脚扣向西南。然后重心回移,左腿屈膝变实,右腿变虚,足跟离地;同时屈右臂上提右手至左上腹前,掌心侧向上;左臂肘部略下落,左手屈臂置胸前,掌心侧向下。目平视正西。(图2-4-1、2-4-2) 5.右腿向正西迈出,足跟着地后,重心逐渐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臂屈成弓形上掤,至手与肩同高,掌心向里,肘尖略低于手;而左臂则下落,左手置于右前臂后下方,指尖对着右前臂的肘腕之间,掌心侧向下。目视右前臂近腕处。(图2-5-1、2-5-2)图2-5-1 图2-5-2 图2-6-1 图2-6-2 6.上体右转,两臂随之,右掌心由向内随右前臂外伸转为偏向外下方,左掌心由向下转为偏向上,两掌均指向西北。两掌一指向西北,重心即开始左移。目视右手。(图2-6-1、2-6-2) 7.上体逐渐左转,两臂随之,两手掌心斜相对,指尖由原向西北捋向西南;与此同时,重心逐渐移动,左腿变实,右腿变虚。目视右手。(图2-7-1)图2-7-1 图2-8-1 8.上体向正西回转,右前臂随着向里屈,右掌心恢复至向里,左掌翻转为掌心斜向外,指尖斜向右,置于右前臂近腕处。重心开始迁移。前平视。(图2-8-1) 9.重心渐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在保持左掌仍置于右前臂近腕处的情况下,两臂一齐前挤。前平视。(图2-9-1)图2-9-1 图2-10-1 图2-10-2 10.左手掌心向下经右手腕上方前伸,同时右掌心也翻转向下,两掌向前伸齐后随即左右分开,分至宽与肩同。前平视。(图2-10-1、2-10-2) 11.与两掌前伸并左右分开相伴随,上体开始后坐,重心后移,左腿坐实;同时屈两臂使两手坐掌收至胸前,掌心双双斜向前。目平视正西。(图2-11-1)图2-11-1 图2-12-1 12.伸两臂,两手前按,掌心向前,同时重心前移,成右弓步。目平视前方。(图2-12-1) 注:请看图2-12-1,“两手前按”的做法,杨式各家有所不同,如有人是坐掌走下弧前按,也有人直接坐掌前按,不走下弧;两种做法均可接受。 (下接《入门7式太极拳(之二)》)
陈式太极拳演练视频 点击观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zA3MDk0NzUy.html&urlrefer=d6e4820ca31ba2cf69a3009173608e1f
翟维传先生演练武式太极拳视频 点击观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iqiyi.com%2Fw_19rrmr7cyh.html&urlrefer=4053e4c03a6fb197c20af8db855c9b5b
吴式太极拳演练视频 点击观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ixigua.com%2F6823575589639684621&urlrefer=3099d5fdfb3f22871b50275db5ba8921
武式太极拳37式演练视频 点击观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qq.com%2Fx%2Fpage%2Fd0163ufrvli.html&urlrefer=ae3d12ce6f405be1151cf75d646bc481
(转)情绪冲动想发火时,如何缓解,特别是如何自我缓? 原标题:如何让情绪保持“绿码”?专家给出几点建议 作者: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治医师王春莲 王金德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生活中,因为一时冲动,做出出格事情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有的人,碰到事情容易发火、骂人、砸东西,甚至打人。有的人情绪是一点就着,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当时不能自控,事后又特别后悔。 那么如何缓解这种冲动情绪呢? 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降温法: 如果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的情绪变得焦躁、愤怒,想发火,在表达出情绪之前,可以先为自己的情绪降降温。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三分钟后再发怒,然后在心中默数。不要小看这三分钟,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你恢复理智。 ***降速法: 当情绪激动时,很多人会出现讲话速度变快,音量变高,甚至大声喊叫。可以尝试降低音量,继而放慢语速。讲话声音调低、语速放慢时能够减缓情绪冲动。 ***数数法: 数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慢慢数,一直数到不发火。有人说数到60位的时候,一般有火也就发不起来了。 ***环境转换法: 在情绪即将失控的时候,请赶快转换一个环境,可以到外边走一走,到娱乐场做做游戏,去看看滑稽电影,这时你的注意力和精力也会相应地转移,可以使即将失控的情绪得到平息。值得提醒的是,你的行动必须及时,不要在消极情绪中沉溺太久,以免最终酿成情绪的失控。也可以尝试用听音乐、下棋等自己心仪的轻松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 ***暗号法: 若知道自己平日容易失控冲动,就尽快在亲友帮助下约定一个暗号,这个暗号必须有警示作用。每当自己将要失控时,不管是谁喊出这个暗号,自己立即找地方坐下平复情绪,等情绪平复了再处理刚才的事情。暗号控制法是强制性的,自己必须做到,这也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加以强化。 ***逆向思维法: 当你情绪冲动,一时又难以克制时,应多想一想别人的处境,想一想一时冲动可能酿成的恶果,想一想犯错会给自己的亲人带来怎样的痛苦。这样有可能把自己的思绪从愤怒的指向中拉回来,使你的过激情绪降下温来。 ***运动法: 运动不但可以强健身体,也是有效解决愤怒的方法,尤其是多参加户外活动,主动做一些消耗体力的运动,如登山、游泳、跑步、打球、武术或拳击等,使不快得以宣泄。 ***宣泄法: 若有不愉快的情形及委屈,不要压在内心,可以向知心朋友和亲人说出来或大哭一场或者至适合的场所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这种宣泄能够释放积于内心的郁积,对于人的身心进展是有利的。宣泄的对象、地址、场合和方式要适当,避免损害他人。 ***耐性训练法: 培养自己的耐性,平时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结合自己的业务兴趣爱好,选择几项需要静心、细心和耐心的事情做作,如练字、绘画、制作精细的手工艺品等。 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障碍,大声抱怨、发火动怒等做法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积极暂停,保持冷静,再主动改变自己,设法解决问题。 其实人的心理成长也需要对相关知识学习、刻意练习、长期训练,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韧性”,就像我们健身一样,需要反复多次的练习、巩固,才能有让我们更满意的效果。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迈太极步,须 ”动步时重心定,定步后重心移“ 有的文章提到太极步的迈法时说:“上步时,假如上右脚,右脚由后方脚尖提起,运往前方,脚跟落地为止,在此过程中须将全身的重量徐徐移于左脚……” 从这句话看,引文作者认为:迈太极步时,全身的重量是在后脚(右脚)向前迈的过程中转移到前脚(左脚)的。 向前迈步过程中,随着两脚前后轮番变换,全身重量会一次又一次不断转移到前脚上。问题是,得弄清具体是在哪一个时间点上把全身重量都放到前脚的。上面引文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遗憾的是回答有误。 太极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动步时重心定,定步后重心移“。这里“动步时”三个字指的是,迈太极步过程中,后脚从提起、迈出到落地为止的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仅一只脚着地,重心须稳定不动,这就是“动步时重心定”;而”定步后“三个字指的是,迈出的脚落地后,此时是双脚着地,一旦双脚着地,重心便开始移动了,这就是“定步后重心移“。 为什么我们说文章开头的引文有误?误在哪里?仔细读一下引文会发现,它没按 ”动步时重心定,定步后重心移“ 的要求行事,把 ”定步后” 做的事,放到 ”动步时” 做了,在 ”动步时“ 而不是 “定步后”,就把全身重量(包括重心)前移了。不按原则做的太极步,怎么能对? 借此机会,讲几句迈太极步与平时走路的主要区别。平时走路是后腿一开始往前迈出,人体重心就跟着往前动了;而太极步,在后脚向前迈步过程中,一直由另一只脚支撑着全身重量,重心保持不变,直到迈出的脚落地后,重心才开始前移。了解了迈太极步与平时走路的不同点,通过对比,有利于加深对太极步的认识。 20220505
日常做好这6件事,或能有效预防中风 原标题:不想中风找上门,建议日常做好这6件事,或能有效预防中风 中风是一种以脑缺血及出血性脑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根据具体症状的不同,临床上将其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两大类。 出血性脑中风包括高血压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而缺血性脑中风多是由于脑梗塞和脑血栓造成的,其中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中风好发于老年人,可令患者表现出暂时性肢体无力、面部麻木、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恶心呕吐、视线模糊等症状。 若不及时加以治疗,还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癫痫、脑水肿、排尿障碍、压疮、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等。 那么应该如何预防中风呢? 1、积极治疗慢性病 如果身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大脑供血不足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那么出现中风的概率会比常人高出数倍。 因此生活中一定要积极控制好自身的血压或血糖水平,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中风便是其中之一。 2、合理的饮食 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在饮食方面的选择性也越发多了起来。 许多人喜食高油、高盐、高甜、高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吃起来确实美味,但若是过量食之便会影响血液的流动速度,继而损害血管健康。 不仅如此,过量摄入这些食物还会大大增加肥胖的概率,而肥胖人士出现脑中风的概率也比较大,因此生活中应保持清淡有营养的饮食,尽可能避免体重超标。 3、适当补充水分 想要身体健康,补充水分是非常必要的。若是每天能适量喝些淡绿茶或红茶,可促进血管脂质等物质的代谢,使得血管更为通畅,如此也可以达到预防中风的作用。 4、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使心脏和大脑得到更好的休息。 熬夜会促使身体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可对血管造成一定的刺激,影响血管弹性和韧性,从而增加中风的病发率。 5、少食烟酒 过量喝酒是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酒里的乙醇成分可引起血管异常痉挛,使得血管内膜受损,严重时便可能诱发中风。而且烟酒还会伤及肝肺,因此建议尽量少吸烟喝酒。 6、适量运动 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原因,不少人都有久坐的情况。长时间坐着不仅会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管的弹性,从而影响整个血液循环,严重时便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或中风。 因此想要预防中风,适量的运动也是很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运动量越大越好,过量运动反而可能伤及身体。 一旦患上中风,不仅自身会出现种种不适,行动多有不便,而且也会给家人带来一定的负担,因此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预防该疾病,比如做好上述这6点。 与此同时,患者还应注意心绪平和。尤其是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注意这一点。许多中风之人都是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引发的。(转自网络)
(转)长寿的人,多数都拥有这5个好习惯 原标题:长寿的人,多数都拥有这5个好习惯,想要保持健康,不妨坚持 当我们清楚意识到,没有任何人可以违背自然规律长生不老时,大家就将重点放在了长寿上! 按照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来看的话,如果一个人可以活到76岁以上,其实就已经算作是长寿了。 临床研究调查显示,长寿的确和遗传基因有关,但是更多则受到了后天因素的影响。因为后天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就是促发慢性疾病的根本原因。 而追溯中国人死亡的原因,只有少部分人是因意外离世或寿终正寝,绝大部分人都是死于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病、癌症、肝肾功能衰竭等。 所以,在临床看来,想要长寿并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维持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一条路! 那么问题来了,长寿的人,到底都有哪些好习惯呢? 1、不沾染恶习: 这里的恶习主要就是吸烟和酗酒,这两种致人成瘾的消费品,不单单会一点点掏空你的钱包,同时它们还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三高疾病的高危因素。 不但如此,香烟和酒精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了一类致癌物中,它们与多种癌变都有密切关联,接触时间越长、接触量越大,未来患癌的可能性也就会越高。 而相反的,如果你能做到不吸烟、滴酒不沾、及时戒掉烟酒,自然就降低了未来患各种疾病的几率; 2、体重控制较好: 随着我国经济和饮食水平的不断上涨,我国居民的肥胖率也在逐年升高,很多青中年,甚至是儿童都被肥胖所困扰。 大量研究调查显示,肥胖是多种疾病出现的基础,这其中就包括了代谢紊乱综合征、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 不但如此,相关研究指出,肥胖和乳腺癌、胰腺癌、大肠癌之间也有密切的关联。 所以在中国也有这样一句话:金钱难买老来瘦。体重控制越好,患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也就会越低; 3、心态较好: 在全球长寿老人中,绝大部分长寿者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保持着平和的态度、积极乐观、性格开朗。 甚至是有相关研究直接指出,性格开朗就是长寿的秘诀。而相反的,长期情绪易怒暴躁、焦虑或抑郁,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脏供血、大脑组织、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造成影响,继而增加了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疾病出现的几率; 4、饮食均衡: 很多人都错误的认为,想要长寿必须要严格控制饮食,比如保持饥饿感、过分节食、只吃素食等。 但在临床看来,真正对身体有益处的饮食模式,其实就是在控制三餐总热量的基础上,保证每日三餐摄入的营养均衡、口味清淡。 因为这样既不会造成热量超标,也不会影响身体对各个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是最健康的饮食模式; 5、定期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的人,往往自控能力都比较好。 且运动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脂肪,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代谢平衡,对控制体重也有一定帮助。 所以,科学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应当保持3-5次的体育锻炼,每次维持30分钟以上。 除了以上五个好习惯之外,大家还要意识到一点,人是无法抗拒年龄衰老的,而年龄逐渐增长,就是疾病出现的基础。 所以,大家除了要改善生活和饮食习惯外,对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定期就医进行相关的体检、查出疾病尽早治疗也很有必要。(转自网络)
怎样才能做到“提脚不蹬,落脚无声”? 太极拳步法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提脚不蹬,落脚无声”。这是后脚(仅以野马分鬃和搂膝拗步等前进步为例)向前迈出过程中,对提脚和落脚的要求,即后脚提起时不蹬地,脚迈出后落下时无声响。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提脚时不蹬地,落脚时无声响呢? 有的文章说:“提脚不蹬,是由脊背之气将脚提起。落脚无声,是由丹田之气将脚平松落地……都不是用力,而是用意气来完成,或者说在意念的指挥下,由松来完成。” 我们无意对这一说法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只是觉得这种“由气完成” “由松完成” 的说法,对于一般太极拳习练者来说,专业性过强,不易理解,不易把握,因为一般人对气、对松这样的概念,认识上多少有些模糊。怎么用气、用松来提脚、落脚?一般习练者,不经指点难以说清。 笔者试着讲讲如何做到 “提不蹬、落无声” 的问题,尽力讲的易懂些、可操作些。还是以前进步为例。要想后脚迈出过程中提不蹬、落无声,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首先,后腿提起前,须先将全身重量转移到前腿上,让前腿屈膝沉稳坐实,在后腿从提起、迈出、到脚跟落地为止的时间段内,确保身体不摇不晃,确保身体重心稳定不变。 其次,是强调一个轻字。后脚(迈出的脚)轻起轻落,提脚要轻,落脚也得轻。 第三点,点起点落,这是把轻起轻落四个字具体化了。迈出的脚,不管是起还是落,都不能整个脚掌同起同落;起时,先脚跟轻轻离地,然后再脚尖轻轻离地;后脚提起并迈到前脚前面落地时,先脚跟落地,然后随着身体重心前移,才整个脚板落地。起是脚跟先起,然后脚尖离地,落是脚跟先落。就是说,不仅要轻起轻落,而且还要点起点落。 由于全身重量都由前脚支撑,再加上后脚轻起轻落和点起点落,后脚提起迈出时便无须利用地面的任何反作用力,没有必要蹬地,落脚时也不会砸地,自然无声。行拳走架中,若能用心按以上三点行事,做到“提脚不蹬,落脚无声”,轻而易举。 最后想做一个补充说明:提脚不蹬,看上去事小,蹬与不蹬似乎无足轻重,可是这却涉及到是不是按太极拳拳理行事的问题;蹬,不管用的力气大小,意味着动用了拙力,违反了用意不用力原则;蹬,意味着与地面对抗,这可就不是不丢不顶、随屈就伸、舍己从人了。提脚蹬,是练拳所忌讳的事项之一。 20220501
盘架子与“三重视”和“三要” 最近在网上读到一篇题目为《如何自学太极拳》的文章。个人觉得,该文的一些提法对盘好架子很有指导意义。比如,文章要求:要明拳理,努力学习有关著述,要讲究方法,勤学苦练,以及重视基本功训练等等。 该文还提到行拳走架过程中要“用心体悟”,“让精神参与练拳”。为了用心体悟,该文要求做到“三个重视”和“三个要”,压缩一下,就是“三重视”与“三要”。“三重视”,即:重视每一次练习,重视每打的一套拳,重视每做的一个动作。“三要”,即:“心要专”,全神贯注,专心练拳;“心要静”,心意要放松,不急躁;“心要细”,招招揣摩,式式留心。 人们平时每做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都不会随随便便;打拳也应如此。人们说:打拳时应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就是要求一招一式,一举一动,均须准确认真,小心从事,不得马虎、对付。“三重视”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即“重视”。不仅须重视肢体动作,还得重视心理方面,要用心,要做到“三要”:“心要专”,“心要静”,以及“心要细”。 把太极拳作为健身手段习练的朋友,主要是每天盘架子,练套路。所以,盘好架子,打好自己所打的每一个套路,以及每招、每式、每一动作,对这些朋友至关重要,不然会影响到健身效果。怎样才能把架子盘好呢?要点是:必须做到:“三重视”和“三要”。 20220430
杨式太极拳85式 (演练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av370365508&urlrefer=b7fa41759cfcd0412319bcb2caf91c9b
娃娃们打的太极拳,视频选 下面向朋友们介绍 7个 娃娃打的太极拳视频,仅供欣赏。打开各个视频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每个视频的汉字标题复制下来百度一下,二是直接点击标题后面的地址,点击后,在电脑左上角的几行文字中,可能出现“找不到该URL,可以直接访问”几个字,然后,点击接在这几个字后面的地址即可。 1. 四岁女孩打的太极拳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iqiyi.com%2Fw_19rrslgntl.html%23vfrm%3D2-3-0-1&urlrefer=6121ce22cc9a8b47432c294df038e026 2. 三岁太极神童床上打太极拳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qq.com%2Fx%2Fpage%2Fd0357lacwe3.html+&urlrefer=4e6a7185ec8e6efff0de0c6f1d595df8 或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qq.com%2Fx%2Fpage%2Fd0357lacwe3.html&urlrefer=dd4685867396e5bb2853b2429a14c682 3. 24式太极拳儿童标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jQzMjY5NzY0.html%3F&urlrefer=1282d19ea6536d2c48ca1efd2b665bb0 4. 太极神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c2NTk0NA%3D%3D.html%3F%25EF%25BC%2588&urlrefer=2d1205c65f3086b2d90b3e751be554ad 5. 八岁小女孩打的太极拳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Tc2NTk0NA%3D%3D.html%3F%25EF%25BC%2588+&urlrefer=41e66717741d103f13d71dd735c17e85 或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play.tudou.com%2Fv_show%2Fid_XMTg2MjI0MTQ5Mg%3D%3D.html&urlrefer=a2f59b7ab8cde1f0d5a9c670b111303b 6. 太极神童再现江湖,才六岁就打得这么好!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qq.com%2Fx%2Fpage%2Fp0390rah6pi_0.html&urlrefer=0e8a6da0f734402c3f3151e37065eadc 7. 人无剑高 https://tieba.baidu.com/p/5166369164
推荐一篇好文章 心态 1.有人问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茬,你从不回应,这是为什么?余沉吟片刻答:“天天骂我,说明他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2.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说:“听过鸟叫吗?”“听过。”“好听吗?”“好听。”“你听得懂吗?” 3.心态不好,说穿了,就是心太小了。 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 心若每天大一点,心态还怎会不好呢? 4. 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惆怅,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你嫉妒,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凡此种种,每一个烦恼的根源都在自己这里。所以,每一次烦恼的出现,都是一个给我们寻找自己缺点的机会。 5. 佛说 “ 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 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得到美丽的蝶,便买来一双跑鞋、一只网子,穿上运动服,追逐奔跑了很久,终于在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中抓到几只。可是蝴蝶在网子里恐惧挣扎,丝毫没有美丽可言。一有机会,蝴蝶就会飞走。这就叫 “ 追求 ”。 另一个人也很喜欢蝴蝶,他买来几盆鲜花放在窗台,然后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品着香茗,望着蝴蝶翩翩而来,心情犹如吸蜜的蝴蝶。这就叫 “ 吸引 ”。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白侠快刀发表在“南京太极健身俱乐部吧”的文章
太极拳术十要 杨澄甫口授 陈微明笔录 1.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 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之意,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2.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 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3.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 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4. 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 腿为虚; 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 轻灵,毫不费力; 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5.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 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 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6.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 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 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 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 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 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 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 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太极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 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 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7.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 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 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矣。 8.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 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9.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止,有续有断,旧力巳 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拳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10.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踯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 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杨振铭 演练的杨式太极拳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qq.com%2Fx%2Fpage%2Fp0964gqlb3y.html&urlrefer=64a79bef7c5f85f03088cce1b839a040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杨振铎 的两个演练视频 1. 杨振铎103式太极拳演练(片段)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iqiyi.com%2Fw_19rr1kkwl5.html&urlrefer=95c20fcc1aa250a31de1a72c04588b71 2. 杨振铎杨式太极拳演练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wb.youku.com%2Fv_show%2Fid_XNDc3MTk1NTM4NA%253D%253D.html&urlrefer=4f44d1fa45d1b6e0e496a48d8aff50bb
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杨振基的两个太极拳视频 点击标题打开后,请分别点击下面两个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qq.com%2Fx%2Fpage%2Fr01418qro8i.html&urlrefer=b581bf8d2397c0b43585de3bbaa8727a 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p0.qhimg.com%2Ft015cf58a95bdb3f44e.webp&urlrefer=8fe4a749bc45113f22b4c9a0966218f2 注意:如果点击上面两个视频还打不开,可以直接百度搜索"杨振基杨式太极拳演练视频"。
太极拳初学者可能犯的一些毛病 太极拳初练者接触太极拳时间少,经验不足,如果身边又缺少明白人,学练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处理不当之处。这是可以理解的,真知是在实践中摔打出来的。下面罗列些学拳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毛病,初学者读了或可少走一点弯路。 1. 对自己要求不高,不注意质量,不能认认真真打好每一个动作,或练了几个月就追求“随心所欲”,就开始“重意不重形”,过分随便,不知打好基础之重要,不知日后改拳之难; 2. 贪多,一个式子没学好,就忙着学下一个式子,或者误以为会的套路越多越好,学了一个又一个,精益求精的精神欠缺; 3. 精神不集中,心猿意马,甚或练拳时与人交谈,不注意动中求静,忽略了练拳的根本要求,失去打太极拳的意义,事倍功半; 4. 虽然学拳热情很高,但不考虑个人的具体身体情况,每日练拳时间过长、过累,或追求高难,急于求成,不能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致出现膝关节受伤等情况; 5. 行拳时,一心想做到精神集中,看管自己过严,用意过重,结果适得其反,对周围事物更敏感了; 6. 忙着练拳势呼吸,追求呼吸与动作起落开合的配合,影响呼吸顺遂; 7. 一意追求气感或运气,练出这样那样的毛病来; 8. 缺少必要的相关知识准备,或者涉猎的材料过多,又良莠不分,还有人本是初学,就去追求高级阶段的东西,如上面提到的学拳不久就在打拳时“随心所欲”起来;又如尽管是初学,却开始“重意不重形”了; 9.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经常。 有意学太极拳,应尽量多走几个学练太极拳的群体,以便选择较好的师傅跟着学。这样学起来可能少走点弯路,学拳效果也可能好一些。
从O开始学太极——视频在线 此视频很好,特别是开始的文字部分,以及接着的有关太极拳的基本理念、基本姿势部分很好。打开后,请点击如下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56.com%2Fu59%2Fv_MTM3Njc1NTIw.html&urlrefer=543cf71c17f12e29c801ccbe4e222e29 或者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IwNTY3Mzky.html&urlrefer=c30bf2729f831d164eae3d3a8f0509b0 若是上面两个地址查找不到,可以把下面两个题目中的任何一个复制下来,进行查找: 从零开始学太极——视频在线观看——56.com 从零开始学太极——体育——高清完整正版在线观看——优酷
延年益寿的9个新观念 最近,翻阅几年前的笔记,重读了《延年益寿的9个新观念》一文,觉得还有新意,值得一读。现转发如下: 近日,俄罗斯“大图网”、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网”联合报道,综合最新的长寿研究,总结出以下几个长寿的新观念,以指导人们更好地养生。 1.多与女性相处。美国抗衰老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与女性接触较多的男性寿命更长。幸福的婚姻能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衰老。 2.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和更高的精神境界。英国学者研究发现,拥有充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人,能享受到营养饮食、良好的医疗条件及丰富的业余生活。而这类人身上会分泌一种激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延年益寿。 3.微胖体重。英国科学家在12年间对1万名成年人进行调查发现,略微超重的人比体重合格者死亡率更低。 4.开口唱歌。美国耶鲁大学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经常唱歌比服用维生素对健康的促进功效更大。唱歌不仅有助于减压,还能锻炼心脏、肺部、腹腔和背部。 5. 爱养花草。园艺劳动能保护心血管、锻炼肌肉柔韧性等。1小时的园艺劳动相当于散步5英里(约8千米)。 6.适当吃冷餐。适当吃“冷餐”能增强胃肠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沙拉拌菜,最大限度保存了蔬菜中的维生素,减少了煎炒炸,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致癌物质的生成。 7.学者大师多长寿。丹麦一项调查显示,创造力强的人,往往寿命越长。创造力强的人平时用脑多,认知能力比一般人要下降得慢,患慢性病的几率也略低。 8.饿一饿寿命长。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定期饿一饿,可以提高大脑功能,减轻体重,进而有助于延长寿命。研究还表明,定期禁食有益于长寿的机理与动物冬眠十分相似。 9.饮茶防癌。茶叶中所含多酚类,具有清除自由基与抗氧化作用。有动物实验表明,用绿茶或红茶处理动物可使食道癌、胃癌或皮肤癌减少70%。 (汪志铮摘自《生命时报》,原题为《健康养生:延年益寿的9个秘诀》)
15句诸子百家经典名句,字字珠玑,值得学习!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3g.163.com%2Fdy%2Farticle%2FG11N7GPM0512L8FT.html&urlrefer=e1856efe35c136546b4d2c38ce728946
太极拳名言集锦 太极拳名言集锦 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天人合一。 ——孟子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王宗岳:《太极拳论》 一阴一阳之谓拳。 ——陈鑫:《太极拳体用》 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 脚踩阴阳手划圆。 ——拳谚 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 ——杨潜:《大小太极解》 妙手一着一太极。 ——陈鑫:《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拳沦 拳不敌法,法不敌功。 ——拳论 拳术一道,首重中和。 ——孙禄堂 阴阳共处一个圆,千变万化不离圆。 ——拳谚 阴阳明而手足得其用,虚实定而攻守得其宜。 ——拳沦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一王宗岳《太极拳论》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王宗岳:《太极拳论》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王宗岳:《太极拳论》 开合虚实,即为拳经。 ——陈鑫:《太极拳经谱》 一开—合,有变有常。 ——陈鑫:《太极拳经谱》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王宗岳:《太极拳论》 若言体用何为难?意气君来骨肉臣。 ——王宗岳:《十三势歌》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王宗岳:《十三势歌》 刻意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王宗岳:《十三势歌》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武禹襄:《太极拳解》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武禹襄:《太极势说略》 先在心,后在身。 ——武禹襄:《太极拳解》 始而意动,继而劲动。 ——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 ——武禹襄:《太极拳解》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武禹襄:《太极拳解》 动贵短,意贵远,劲贵长。 ——拳谚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拳谚 拳打万遍,神理自现。 ——陈鑫:《总论拳手内劲刚柔歌》 为大于微,图难于易。 ——拳谚 练则有,不练则无。 ——拳谚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拳谚 拳为武艺之源,功为百艺之基。 ——拳谚 光学不练功难精,光练不学意难通 ——拳谚 有内无外难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 ——拳谚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指。 ——武禹襄:《十三势说略》 身正、心静、体松。 ——拳谚 虚领顶 劲,气沉丹田。 ——王宗岳:《太极拳论》 含胸,拔背;松肩,沉肘。 ——武禹襄:《身法八要》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王宗岳:《太极拳论》 神出于心,眼为心之苗。 ——杨谱:《人身太极解》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王宗岳《太极拳论》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王宗岳《太极拳论》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 ——杨谱:《大小太极解》 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 ——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 刚中寓柔,柔中寓刚。 ——陈鑫:《太极刚柔四言俚语》 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武禹襄 静以待动,动以处静。 ——陈长兴:《用武要言》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众谱:《十三势行要解》 口呼鼻吸,纯任自然。 ——杨澄甫 上下一条线,全凭两手转。 工 ——杨澄甫:《太极拳平准腰顶解》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王宗岳:《十三势歌》 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堋捋挤按四方正,釆挒肘靠斜角成。 ——杨谱:《太极字之解》 ——本文节录自《太极拳名言集锦》
周总理一张埋头吃饭的老照片,背后故事令人潸然泪下 原标题:周总理一张埋头吃饭的老照片,有何不为人知的故事?背后故事令人潸然泪下。 请打开后点击如下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360kuai.com%2F99eac083db8974030%3F%23__NO_LINK_PROXY__&urlrefer=89c746f4e6984b5ec6f68ec2cade1d93
从“动步时重心定,定步后重心移”说起 动步时重心定,定步后重心移。这12个字说的是,太极拳行拳走架过程中,身体重心动与不动的规律。这12个字中,“动步时”三个字指的是一脚提起并迈出时;此时,只有一只脚着地,该脚须支撑住全身重量,确保身体重心稳定,不得前后左右移动;这12个字中,“定步后“三个字指的是迈出的脚落地后,此时,两脚着地,只要是两脚着地,重心就不能保持稳定了,须处于移动的状态。这12个字也可以说得通俗一点,改成如下14个字:单脚着地重心定,双脚着地重心移. 起势、收势过程中,操练者经常是两脚着地静立不动一段时间,有人静立的时间还很长,这样做对不对?不管这样站多长时间,都没错,因为此时操练者不是处于太极状态。“太极者无极而生”,“动之则分”;静立时,不管是起势的静立,还是收势的静立,操练者一般都是努力使自己处于无极状态,此时,如陈鑫所说:“……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 行拳开始和结束的两个静立之间是一个连绵不断的动的过程,一动,自然就有了开合,有了虚实,有了阴阳;一动,操练者就进入了太极状态。此时,就得按“动步时重心定,定步后重心移”这12个字或“单脚着地重心定,双脚着地重心移”这14个字行事了。 动步时重心定或单脚着地重心定,指的是重心稳定,并不意味着操练者身体静止不动。以搂膝拗步为例,当后脚向前迈出时,另一脚支撑住全身重量,保持重心稳定,但向前迈的脚本身是在动,而且上肢还配合着动。打拳盘架子过程中,重心可以有稳定不动的时候,操练者肢体却不能有片刻是静止的,不能有片刻停顿不前。 太极拳从起势的静立开始到收势的静立结束,经历的是一个从无极到太极再回归无极的过程。这种说法肯定是可以接受的。不过,有的朋友在接受这一说法的同时,还随意额外加码,补充说:不仅如此,套路中的每一个式子也包含着同样的“无极——太极——无极”的过程。我们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因为这与行拳走架的连贯性相抵触;定式是一个式子的结束,但肢体的动作并不因此而出现片刻停顿;如果每一式子做完定式都停一下,那还说什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20220319)
正反循环32式太极拳(平复太极先生演练)
练太极拳常见的主要错误,你还在犯吗? 任何人练太极拳开始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误,不断地纠正错误,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纠正错误的过程也是个锻炼的过程,所以练太极拳不能怕出错而缩手缩脚,要大胆动。太极拳顺应人体规律,你练的舒服状态,就是对的状态。但总结一些出错的规律可能会有助于大家的练习。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有几点: 第一个常见错误是急于学多的动作,造成动作规格练的不扎实,不到位。 你动作做得不充分,劲力没展开,效果就不充分,克服这一点的关键在开始学习时不要急于追求数量,而要求质量,而且始终仅仅抓住规格这个要点,贯穿于练拳的全过程。 第二个常见错误是练拳时心不静。 太极拳是身心并练的运动,心静则气顺,前人在说及修养时有句话叫“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在练拳时要偷得半小时闲,抛开一切杂念,专心练拳。太极拳区别于其他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对性情、心境的陶冶。 第三个常见错误是套路不连贯。 每个动作倒是做得不错,但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平滑不够,太极拳的套路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是一个一个实体的连接,转折处处理不好,拳的韵味就出不来,你练得也就不舒服。所以要细心研究每个式子之间的连带关系,认真处理好过度,这样太极拳就成了一个圆。 第四个常见错误是僵硬。 有的人柔软性不够,练拳时硬来硬去,好像长拳慢练。要克服这一点,可以先练一两个单式,反复把太极的感觉练出来。 第五个常见错误是“软”,有的专家称之为“病态练拳”。 太极拳柔和归柔和,但她毕竟是武术,是“柔中寓刚”,人越练越精神,您越练越萎靡不振就不对了。所以练太极拳时尽管“静”,尽管“松”“柔”,但“静中生动”,松柔中含张力,精神饱满,精力充盈,术语叫精神能“提得起”。 第六个常见错误是交代不清。 交代不清是练拳者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路线不很明了。太极拳走的是圆形,动作在空间上没有像算术那样精确地以几度几度来定位,那样就死板了。但行拳的手、眼、身、法、步还是非常清晰的,你不能比划个大概,特别是学习初期,宁可失之板,不可失之乱。有的老拳师练得功夫深厚了,圈越练越小,重意不重形,那是高级境界了。(转自网络)
孙式太极拳演练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haokan.baidu.com%2Fv%3Fvid%3D17923591716495336866%26tab%3D&urlrefer=18788e17ad7978bc66a5c73eea78fa4e
健康男人的十大黄金标准,达到6条才合格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sohu.com%2Fa%2F393594077_366774&urlrefer=45cdc07628b9db713943d11dab33b9fc
中年人,首选什么运动?试试太极拳吧! 人到中年,学点儿太极拳吧! 太极拳,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太极拳,已经被世界各地公认为最好的运动之一。 太极拳,是智慧,是哲学,是运动,是武术,也是养生。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健身、养生的完美结合。 人到中年,学点儿太极拳吧!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强健骨骼和肌肉;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舒活疲劳的筋骨;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舒缓疲惫的精神;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体力和耐力; 太极拳,可以让我们精力充沛、精神百倍。 人到中年,学点儿太极拳吧!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补充体内的气血;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疏通身体的经络;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治愈身体的痼疾;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抵御疾病的侵袭。 人到中年,学点儿太极拳吧!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智慧、进止有度、游刃有余;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遇事沉静、沉着应对、从容不迫;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燃起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激情。 人到中年,学点儿太极拳吧!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强大的内心世界;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巨大财富; 太极拳,可以帮助我们达到定慧等持的智慧境界。 人到中年,学点儿太极拳吧! 每天挤出半个小时就足够了,坚持半年就会大有受益,身体健康、精神舒畅、体力充沛。坚持愈久,获益越大! 可以找专业教练手把手教,也可以跟随公园里的退休高手慢慢体会太极大道,但最好还是到馆里,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四季轮回,都能一如既往地练拳,在“明师”指点下,进步很快,少走弯路;感受浓郁的太极文化氛围,真正领略中年的精彩人生。
伤肾行为排行榜,避开5件事,肾脏会感谢你 原标题:伤肾行为排行榜出炉!提醒:生活中避免这5件事,肾脏会感谢你 一、“沉默的杀手”——慢性肾病 肾脏在维持人体内环境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为“器”低调,早期出现问题时几乎无症状,导致老百姓的患病知晓率低,不到15%。等到病情症状明显时,往往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陈江华主任介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0.8%。除此之外,急性肾损伤也较为严重,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肾损伤,多与乱用药等不良习惯有关。 导致肾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表示,肾脏是一个代谢器官,与血压变化、代谢紊乱、熬夜、乱吃药等不良行为密不可分。肾脏病之所以难治疗,主要还是发现过晚,如果能够尽早发现,多数患者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的。 二、伤肾行为排行榜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年纪轻轻就会患上肾病? 实际上,年轻人得尿毒症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日常生活中那些习以为常的“雷点”,不少人就经常“踩”。 1. ·熬夜 深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马华林医师指出,肾脏基因有13%跟生物昼夜节律有关。经常熬夜可能导致肾脏生物钟紊乱,肾脏得不到休息时间,就会“受伤”。 ·2. 滥用药物 滥用药物同样会给肾脏带来伤害,例如某些非甾体类消炎药,滥用、过量服用可对肾脏产生毒副作用。另外,一些中药材也具有肾毒性,滥用可能造成患者急性肾衰竭,例如追封腾、关木通、马兜铃等。 ·3. 过度疲劳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刘必成教授认为,临床接诊的急慢性肾炎患者中,约有70%左右的肾炎发病与长期的过度劳累有关。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更容易遭受细菌或病毒的感染,这是诱发肾炎的疾病因素之一。 4. 经常憋尿 憋尿不是肾好的表现,经常憋尿引起的首要后果是膀胱损伤。另外,尿液在膀胱停留的时间过长,一旦返流回输尿管和肾脏,其中的代谢废物就可能引起肾盂肾炎,导致肾损伤。 ·5. 喝水少 有研究表明,喝水过少,身体处于脱水情况下,可对血管造成伤害,尤其是肾小球中的毛细血管,十分脆弱。长期如此,可导致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等。此外,饮水过少可导致尿液中的钙盐浓度过高,诱发肾结石。 三、肾的求救信号 想要预防肾病发展,不仅要减少伤肾行为,还要尽早发现肾脏的“求救信号”。 1、出现浮肿 当尿蛋白大量流失或者水负荷过高,人就会出现水肿。如果排除是心脏或肝脏问题引起的水肿,就要警惕肾脏问题。 2、尿色异常 健康的尿液应为清亮、透明的淡黄色或无色,如果尿液发生颜色变化,例如变成红色、浓茶色等,可能暗示肾脏方面的疾病。 3、尿量异常 人体的正常尿量为1500~2500ml,少于400ml为少尿,多于2500ml为多尿。少尿、多尿都属于异常症状,一旦出现,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另外,在排除临睡前大量饮水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夜尿”次数不会超过2次,如果你在睡觉时经常起来上厕所,也要注意肾脏健康。 四、远离肾衰竭,尿常规检查怎么读? 肾脏疾病要借助一些常规检查来帮助诊断,最常见的是尿常规。在尿常规中,哪些项目能够反映肾脏病呢? ·1. 尿蛋白 尿蛋白的正常值是阴性,即结果显示为“-”。如果尿中有尿蛋白,则结果为阳性,显示“+”。蛋白尿的程度越重,加号就越多,如“3+”就提示蛋白尿程度很重。 因此,尿蛋白只要不是阴性,就要尽快进一步确诊。 2. 尿红细胞 尿红细胞也是反映肾病的指标,正常值是0-25个/ul。尿红细胞数增高,提示有可能存在肾脏或泌尿系统疾病,例如肾炎、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等情况。 ·3. 尿蛋白+尿红细胞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高度警惕,就是尿蛋白阳性和尿红细胞增高同时存在,这暗示肾脏病的可能性较大,应尽快到进一步确诊,查明病情。 肾脏疾病可防可治,越早干预,效果越好。随着肾病的年轻化,每个人都应该提高重视,防患于未然。 ——转自网络
(转)练太极拳要作的准备工作? 原标题:太极拳常识我来答:练太极拳要作哪些准备工作?(一) 一、生理上的准备: 也就是身体方面的准备。它的意义就是要使比较静止的身体,通过一定的活动而过渡到一个正式的运动当中去,其目的就是要使肌肉筋腱等松驰,关节松开,肺脏舒展,血脉通畅起来。仅就太极拳的准备运动来说,可先作一些散步,其次活动一下四肢和驱干,如弯腰压腿,拉开架式站一站桩步,做一些深呼吸等,由于太极拳运动是一项缓慢柔和的运动,所以对准备活动的要求幷不高,一般练习20多分钟就可以了。 二、心理上的准备: 也就是精神上的准备,这种准备对于练习太极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太极拳的要求,要作到心平气和和思想集中,收效才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起势前使精神完全平静下来,排出一切杂念,使所有的精力完全贯注到拳路中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在起势前静养二三分钟,两目微睁,呼吸均匀,意守丹田,直至觉得已经确实作到精神内敛,心平气和了,然后再开始练拳。 当然,除此之外还要作一些其它的准备工作,如检查衣服是否合适?地面是否平坦?如有砖头瓦块应该拣开,腰带松紧要适中。过松固然不好,过紧则妨碍呼吸及血液循环。又如痰涕等均应排除干净。必须作到外无牵挂,内无障碍,诸般齐备再开式练习。(转自网络)
漫谈“掤劲不能丢” 1. 当一个人保持着警觉性,做好了随时应对对手进攻、随时应对任何突发情况的身心准备时,他身上就有了掤劲。例如,当你突然做出要出拳打你对面站着的人的胸部时,他会立即不自觉的摆出一种防御姿势,精神也会集中在你是否出拳上,说明他已掤劲在身了。 2. 太极拳的起势实际就是与人过招前或者说临战前的准备姿势,是“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起势时的身法,如虚灵顶劲,沉肩墜肘,松腰松胯,尾闾中正,等等,是对人们迎敌时所做出的种种身法的概括;按要求做了,内中自然缺不了掤劲。 3. 人们谈论太极拳行功走架的身心状态,常拿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比喻,十分恰当。任何人在临渊履冰的情况下,都不会妄动,一定是轻手轻脚,小心谨慎,一举一动保持警惕,随时准备着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与人交手过程中,没有高度警觉,没有应对突发变故的身心准备,就是丢了掤劲,难操胜券。 4. 掤劲不仅仅是太极拳的专利。只要精神上保持警觉,肢体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迎接对手进攻的准备,就说明掤劲没丢。还以临深渊履薄冰为例,不练太极拳的人处于同样情况下,也得有同样的身心状态,不然就危险了。又如高水平乒乓球、排球比赛中的运动员在准备接好对方发球的一瞬间,精神集中,肢体保持灵活,不能有丝毫懈意;一分神,一松懈,掤劲丢了,就可能接不好球或来不及接球。其实只要比赛在进行,对于这些运动员来说,掤劲就丢不起。所不同的是:人家不使用掤劲这一术语。 5. 人们讲“掤劲不能丢”,常指行拳或与人对抗过程中,不管你用的是哪一种劲,都离不开掤劲,都不能没有掤劲。有了掤劲这个基础,就可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就是说,一个人如能在面临对手进攻的每一瞬间,保持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身心状态,即身与心都做好随时应对对手进攻的准备,他就是掤劲在身了。此时如果对手进犯,就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用掤捋挤按采列肘靠八种劲力中的适当的劲力应对之。 6. 这里想补充一点,即使你躺在那里声色不露,手脚未动,只要你已对听到的声响、对接近你的脚步声、对任何可能使你遭受到侵犯的迹象,做出了应对的准备,你身上就已表现出掤劲了。一位名家说得好:“若遇外悔之来,虽目不及见,身不及触,精神早已感觉,即能自救矣。” 掤劲总是与肢体的外部表现相关联。这种外部表现,有时明显,有时不易察觉。对于一般练拳者来说,谈论掤劲不能丢,不能仅仅涉及到其外部表现;掤劲不能丢还有一个重要保证条件,那就是,得持有随时都能进行攻或防的精神状态。 7. 人若掤劲在身,就好比撑起的伞,随时可以遮光挡雨,又好比拉开的弓,随时可以将利箭射出。伞不撑起,弓不拉开,伞和弓就起不了其应起的作用。一个充气的球,不管有没有人触碰它,它总会保持着弹性。人无掤劲,谈不上克敌制胜,相反,受制于人是迟早的事。掤劲在身意味着一个人处于神聚气敛、蓄势待发的状态。 8. 把太极拳作为健身手段练的人,每天主要是盘架子。他们无须防人,不与人争。他们行拳走架也是掤劲不能丢吗?是的。他们盘架子照样需要临渊履冰的身心状态。当年有一位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演起戏来一丝不苟,十分投入。她说:“戏比天大。” 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得重视它,认认真真去做。太极拳操练者对自己所演练的太极拳也应抱有敬畏之意,不能随随便便,不能敷衍了事。没有掤劲在身谁也盘不好架子。有人说:“敬乃习拳者第一心守之法。”此说值得认真体味。
开心一笑——《方便》 《方便》 一位刚学过一点中文的美国人来到中国,中国朋友请他吃饭。 到了饭店落座,中国朋友说: “对不起,我去方便一下。” 那老外没明白,“方便”是哪里? 在座的另一位中国朋友告知: “方便”就是上厕所的意思。 哦,老外意会了。 席间,中国朋友对老外说: “我下次到美国,希望你能帮忙提供些方便。” 老外纳闷了:他去美国,让我提供些厕所干嘛? 道别时,另一位在座的中国朋友对老外说: “我想在你方便的时候请你吃饭。” 见老外吃惊发愣,中国朋友接着说: “如果你最近不方便的话,咱们改日……” 老外无语...... “咱找个你我都方便的时候一起吃饭吧。” 老外随即晕倒。 “方便”的各种用法,你学会了吗?
开心一笑——“意思”的意思 某老外苦学汉语10年,到中国参加汉语考试,试题之一是: 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阿呆给老板送红包时,两个人的对话颇有意思。 老板:“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而已。” 老板:“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老板:“你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老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老外一头雾水。 这么多的“意思”,到底是几个“意思”呢?
窗上的霜花
万家灯火(1)
酒后哪些事情不能急着做? 1. 酒后倒头就睡觉 这个习惯很不好,容易引发猝死。喝酒之后,会出现困意,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但是不建议立马就睡觉。酒后犯困的阶段,人的反应是比较迟钝的,一旦出现呕吐现象,自己很可能觉察不到, 会导致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的现象,若是身边没有人及时发现,很可能会引发猝死。 2. 酒后喝茶喝咖啡 不少人会在酒后喝点茶解酒,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喝茶不能解酒,反而会影响到酒精代谢。茶水中含有让人精神振奋的物质,会加速血液循环,让心脏兴奋,这对身体健康也是很不利的。另外咖啡也是同样的道理,在酒后需要注意不能喝,否则对身体健康很不利。 3. 酒后进行剧烈运动 酒后人的血液流动加快,有利尿的作用。过量饮酒,而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水分流失过多,出现脱水的现象,这个时候进行一些流汗的运动,不管是健身房还是卧室也好,都是需要注意的,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尤其是游泳,让身体散热更快,容易引起头晕、腿抽筋等现象,对身体健康很不利。 ——摘录自《28岁女子饮酒凌晨猝死,医生提醒,酒后有些事情不能急着做》一文。
日本鬼子举手投降的老照片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360kuai.com%2Fpc%2F98f3ade31e8273246%3Fcota%3D3%26kuai_so%3D1%26sign%3D360_7bc3b157&urlrefer=af3f10def376977f58563c8ef47a13d4
读懂这10句话,看透人生的旅途 人生的舞台很大,人生的旅途很远,人生的际遇很多。一千个人往往有一千种命运,有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一帆风顺,有的人在人生的旅途上,坎坎坷坷,有的人生功成名就,最终走向理想的彼岸,有的人生平淡无奇,甘于生活的自由自在。不过谁也不需要羡慕谁,因为成功有成功的理由,失败有失败的原因。 1、做人要有度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拿得起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放得下说明一个人的智慧。往往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有拿得起的勇气,却没有放不下智慧。一个人拿不起,何谈成功,一个人放不下何谈快乐。 2、曾经拥有的真情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感情不要留恋。过去的一切只是一段记忆,好的保留,坏的删去。让快乐属于今天和明天,让忧伤留给曾经和过去,人必须要学会向前看。 3、人做事除了讲究度量之外,重要的是要讲究原则。有时候宽容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遇事一味退让带来的往往都是得寸进尺,和一些坏人讲仁义道德无疑是对牛弹琴,别妄想能换来什么好的结局。 4、人的一生往往曲曲折折,不要把生活想象的十全十美,那叫白日做梦,结局往往会让你跌的很重,但是,人生在世也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那么你可能会失去明天的快乐。其实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往往给你关上一道门,就会为你开启一扇窗。无论生活怎样对你,你依然热爱生活,那么一切美好就会未来可期。 5、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古老的社会风俗,但是,请记住不要随便对待自己的婚姻,婚姻不是游戏,错了要付出巨大代价。相濡以沫固然让人羡慕,如果不能心有灵犀何必同床异梦。 6、当你忧伤无聊的时候,如果当你看到别人在笑,不要以为笑的人比你快乐,其实很多人只是比你会掩饰而已。人生不会完美无瑕,所以不必为一时之得失而烦恼,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现实与童话往往大相径庭。现实是你有价值,才有人重视你。不是一个人拼命对一个人倾其所有的好,那人就会死心塌地地爱你。有时候你能感动自己,却无力感动别人。 8、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损友毁一生。结交一个志同道合,情深义重的朋友, 会让你的人生如虎添翼,助你一臂之力。 交一个阴险狡诈,无情无义的朋友, 会让你的人生陷入泥潭,甚至坠入深渊。 9、人生就像飞驰的列车,它每时每刻都穿越在时间的隧道里,一切美好时光,都会浓缩为逝去的年华。人会一分一秒地变老,而那些从前的等待,只要你日复一日去坚持,那么总是有一天来到你的面前。 10、人的一生往往有很多欲望,可是大多数人的欲望都在等待中成为黄粱一梦,这不能不让人有一种感慨万千的遗憾和落寞。人世间很多的故事,当你亲身经历过,就会懂得其中的奥秘。所以,永远不要渴望在泥沙上盖起你的安乐窝,人生要把基础做的牢固,你的人生才能越走越漂亮。(转自网络)
向晨跑说不!下午4点锻炼效果最佳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导,来自伯明罕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早晨并非锻炼的最佳时间,此时人的体能并没有达到巅峰。与其固定早上6点即起床,强迫自己出去慢跑,还不如等到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时,再去锻炼。 研究人员对20名职业运动员进行6次体能测验,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之间。所有受试者首先须填写一份详细的问卷调查,以便确定其中哪些人早起、哪些是夜猫子,哪些又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普通类型。 结果显示,早起者中午测试时表现最好,夜猫子在晚上10点前达到体能顶峰,而中间型,则在下午4点左右运动发挥最佳。 看似早起锻炼者已完全清醒,但是体能却仍然没有达到巅峰。而对夜猫子而言,如果强迫他们早晨起来进行锻炼,表现会比平时差26%。这一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杂志(journal Cell)上。 所提到的调查研究是前几年做的,本吧曾在相关文章中介绍过,笔者觉得再强调一下还有一定现实意义。
太极拳盘架子有“一用”还有“三忘” 以健身为目的练太极拳主要是每日练套路即盘架子,练时须注意一用和三忘。 先说“一用”。 一用就是用意。行拳过程中人们都用意干些什么?意都被用在哪儿? 人们常提到四个字,即意领形随或意领身随,指的是:打拳时要把全部心思投放到引导肢体打好招式动作以至整个套路上。如果真能做到全部心思都用到招式动作上,也就没杂念了,也就心无二用了,操练者着意追求的动中求静也就变为现实了。 不过,尽管有些人也强调打拳应心神贯注,可是他们实际上并不是把意仅仅用到引导肢体动作上,比如,有人机械主张进行拳势呼吸,强调呼吸与拳势的起落开合蓄发相配合。还有人主张行拳同时得运气,让所谓的气在体内按一定线路运行。若是真的按上面说的两点要求做了,操练者能不分神吗?还能把全部心思都只用于引导肢体打好每一动作上吗?心恐怕就静不下来了。 再说“三忘”。 要想把太极拳打好,要想有效用意,必须注意三忘,即忘用力,忘呼吸和忘运气。所谓忘,就是不考虑的意思。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三忘”,那么操练者行拳时就只须专心一意把每一动作,每一招式,以至整个套路打好,打顺,打到得心应手就够了。太极拳带给人们的种种好处,都是坚持把拳打好带来的结果,无需一边打拳一边特意分神去逐个追求。 1. 忘用力。 从生理上讲,做任何动作都会消耗一定的力,盤架子自然也不例外。 那么人们通常所说的不用力是什么意思?答曰:这是指在盘架子时除了不得不消耗的力以外,不额外用力。 盘起架子来,以杨振铎先生传授的杨式太极拳103式传统套路为例,无发力,无跳跃,无震脚,动作轻轻,操作容易,主观上是一点力也不用。只要将全部心思投放到把拳打好上,只要把每一动作、每一招式都做好,中规中矩,手眼身法步到位,该消耗的力也就消耗了,自然而然。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做每一个动作时,身体各相关部位都应怎样用力、用多大力?一般人难以表达清楚。但是套路打熟后,人人都会在把注意力用在做好动作上的同时,无意间就自然而然地把所需的力用上了,不仅用得很自如,而且会用得恰到好处。这是正常人从小到大通过实践养成的一种潜能。这是盘架子时无需专门分出精力去考虑怎样用力、用力大小的原因。有意用的力,不管大小,都是额外用上的,均属拙力,不能用。 2 忘呼吸。 盘架子本身就有调息作用。还以杨式太极拳为例,只要把拳打好,呼吸就会通畅、顺遂,变得匀、缓、深、长。 不必特意去考虑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打拳过程中,最好如日常生活或劳作中那样,一般情况下不考虑呼吸,即忘息。忘息利于调息。人为地、有意识地调控呼吸,努力去使呼与吸与动作的起落开合相配合,弄不好,反倒可能呼吸不自然,不顺畅。这一点初学者尤其应当注意。 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典型的起、落、开、合、蓄、发等动作,常与呼吸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走路快了,呼吸加快;速度减慢,呼吸会随着变缓。用大铁镐刨地,举镐都得吸,落镐都得呼,有时还呼出声来。套路打得纯熟、有了一定基础后,即使不考虑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二者相配合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而且配合得会很自然。其实,拳如能打到呼吸通畅、顺遂,变得匀、缓、深、长的话,就已说明呼吸与动作配合得很好了。 3. 忘运气。 不有意运气即不有意识引导气在体内运行。依据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气的理论,气,元气,真元之气,本来就是按照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在体内自主运行。操练者行拳时应继续让气自己管理自己,顺其自然。前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又说:“静久则气益生。”,“形正气自顺。”等等。把拳练好、练正确,坚持经常,特别是每次练都努力把心静下来,就能养气、炼气,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充实。有人练偏了,练出毛病,原因之一是追求气了。切记,在气则滞。 人们通常总是强调练太极拳须用意不用力。提到不用力时,也应记住还有两点同样重要,那就是不考虑呼吸和不考虑运气。 20190408初稿,20211207修定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人类平均寿命极限是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寿命这个问题做过相关调查。调查发现人类平均的寿命极限在77岁,若是能活到这个岁数已经算是比较幸运的了,而若是超过这个岁数就可以视为长寿之星了。 人们到了这个岁数的时候,通常已经完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完成学业、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儿孙满堂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感悟,生活也是比较安定富足的了,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忧愁了。 对于长寿,还是有很多可控因素的,做好如下几点很重要: 1. 保持情绪稳定 有研究发现急性子的人更容易生病,说的就是情绪管理的问题,生活中若是总是着急上火的话,血压会变得非常不稳定,而且对肝脏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心态平和,遇事不要总是生气,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2. 吃新鲜健康的食物 俗话说病从口入,只有吃的健康,才能大大降低生病的几率。要注意少在外面吃饭,多多自己在家里面做饭来吃,很多时候虽然只是粗茶淡饭,但还是非常健康的,荤素配比可以保持在3比7这样,多吃新鲜果蔬,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这样既可以减轻身体的代谢负担,又能对身体起到一定的保养作用。 3.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人们年纪大了之后可能就不用上班了,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来支配,要多培养一点自己喜欢的爱好。像种菜、养家禽、跳舞、唱歌、画画、钓鱼、养宠物等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避免出现久坐不动的情况。生命在于运动并不是说让你每天都去跳高跳远,而是要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这样人在无形之中就能得到锻炼的效果。 总之想要长寿就要让自己的身体健康起来,不要被疾病缠身,即使生病了,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能积极配合医生去治疗就好。 ——本文取材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平均寿命极限,超过此年纪,就已经很幸福了》一文。
吴英华87岁演练的吴氏太极拳 打开帖子后点击如下地址观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YwMjQwNzg3Ng%3D%3D.html&urlrefer=b3aa085573a3ffa1e946480bd1efaba0
3个看似勤快的习惯要改掉,越勤快越易得病 有养生意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也需要注意,有一些养生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坚持下去,对身体反而无益,甚至还会出现损伤。像下面这3个看似勤快的养生习惯,其实,只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做得越多,越勤快,越对健康不利。下面和大家讲解一下。 第一个:勤洗澡 洗澡是为了保持身体清洁,去除身体上残留的油脂和影响健康的细菌。有些年轻人为了保持身体清洁更是天天洗澡。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洗澡过于频繁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洗澡过于频繁,会导致皮肤干燥、发痒,并促使细菌渗透到破裂的皮肤中,对健康无益;此外老年人的皮脂腺非常薄弱,代谢系统也比较弱,排汗慢,再加上大部分老年人都患有一些三高和慢性疾病,天天洗澡身体会承受不住。 因此,建议中老年人群,洗澡不要太勤快;一周洗1-2次就可以了。 第二个:勤吃保健品 随着保健品的不断发展,很多老年人对养生保健品有一种莫名的喜爱,会经常购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但是有些保健品,只有在正确使用时才能带来好处。未经主治医生许可,不得随意使用药物和保健品。 而且,要知道在体内,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有时,保健品与治疗疾病的药物结合使用可能是有害的,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华法林(处方药)、人参、阿司匹林(一种非处方药)和维生素 E 都可以减少血液凝固,而这些药物合用时会增加胃出血的风险。. 充分告知医生或医务人员自己正在服用的任何维生素、矿物质、草药或任何补充剂,尤其是在手术前。 中老年人,要适当使用保健品,例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使用含有大量糖分的补充剂肯定会导致血糖升高。 所以,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不要经常吃保健品。 第三个:勤晒太阳 很多老年人喜欢没事的时候晒晒太阳,通常一晒就是大半天。因为,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在冬天没事晒晒太阳不仅取暖,而且有些科普文章里还提到过晒太阳会帮助人体补钙,但是你不知道的是经常长时间晒太阳是有害健康的。 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皮肤癌,一些研究指出,90%的皮肤癌病因都是由紫外线的有害作用引起的。 人们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皮肤现象,例如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紫色斑点,眼睑上长痘痘,皮肤上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痣,此外,紫外线会增加皮肤老化的风险,可能会破坏皮肤表层的胶原蛋白。因此,可以认为这是我们皮肤美丽的头号敌人,尤其是女性。所以说晒太阳可以,但是一定注意不要过分地晒,每次15-20分钟就可以了。(转自网络)
缩短人的寿命的8个行为 原标题:缩短人体寿命的8个行为,抽烟只排第4,排第1的很多人无法避免 对于健康来说,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最大的投资人也是自己。生活中有很多行为习惯对健康是有害的,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有的甚至会缩短人的寿命,如果有这些行为,那么最好就不要做了,提前改掉,以后就更容易长寿。 1、经常生气心态不好 生气是一种人体正常生理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生气通常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这种情绪经常出现,甚至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生气”的状态,那么它就对身体状况造成影响。经常生气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而关于生气的危害,不少人都听说过这样的说法——“生气一次,寿命就短一点”。心态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寿命,如果你长期处于一种心态比较好的状态,也会让你的寿命增长,如果你的心态不够好,经常会愤怒和暴躁,很容易让你的寿命缩短。 2、经常熬夜 寿命短的人一般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特别是经常熬夜这种行为可能会频繁出现,熬夜时间过长身体受到的伤害是相对明显的。频繁熬夜的情况下身体器官得不到休息,此时负担加重之后影响毒素的排泄,正常的器官运转也受到了阻碍,可能就会导致健康受损。器官功能下降明显后,疾病找上门来,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出现某些疾病之后危害健康。 3、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以及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男人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所承受的压力更加大。据研究表明,当人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就极容易触发自由基释放,自由基会破坏正常细胞的蛋白质和结构,以至于加速人体衰老。 4、抽烟 提到吸烟的危害,我们不得不谈就是寿命,根据有些调查显示,平均每吸一支烟会缩短11分钟的寿命,当然这个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吸烟者比吸烟者要长寿。(接下面)
这3个 “救命绝招” 都是谣言 谣言1 突发心脏病,服三片阿司匹林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佘强教授说,硝酸甘油才应是冠心病患者最重要的急救药物。 阿司匹林也是冠心病的常用药,但起效比较慢,至少要几个小时,不能救急。而硝酸甘油能在1~3分钟内起效,3~5分钟便能达到最强效果。 突发心脏病时,坐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急救方法! 急救用法 发生心绞痛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每片含量0.5毫克)。 每5分钟可重复1片,总量不应超过3片。 若含服3次后病情不能缓解,不可继续含服硝酸甘油片,需及时呼叫120,而且不能随意搬动病人。 谣言2 心梗时大力咳嗽能救命 朋友圈疯传“心肌梗塞十秒自救法”:首先不要惊慌,要不停咳嗽,用力地咳,每次咳嗽前,都要先深深吸一大口气…… 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丁亚辉提醒,深呼吸和咳嗽会明显增加体力消耗,造成耗氧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坏死,增加心跳骤停的风险。 心梗自救,还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待救援吧。 谣言3 突发中风,扎手指放血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袁明贤医生说:现代医学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目前还没听说过谁扎针放血了中风就能够治好的,扎针仅是对人体有一些疼痛上的刺激作用而已。 突发中风,急救还是走走寻常路吧——当家属发现或病人意识到自己讲话口齿不清,说不出话,又或是四肢无力等,要尽可能保护好身体,不要摔倒造成二次伤害,如骨折、脑外伤或出血等。 最重要的是及早去医院接受治疗,4.5小时以内是脑中风救治的黄金时间。 本文摘录自《专家怒了,这8个养生误区,坑惨中老年人》一文
有意使呼吸配合动作,还是听其自然?(修订稿) 1. 关于太极拳如何对待呼吸的问题,一般有两种看法:一是主张有意识地调节呼吸,使之与动作的起落、开合、蓄发相配合,即进行所谓的拳势呼吸;一是主张一般情况下不特意去关注呼吸。前者要有意训练,后者则是听其自然。 2. 上述两种看法比较起来,以采纳第二种为好,特别是初学者和仅以健身为目的习拳的朋友,更是如此。呼吸与动作间的关系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意调节呼吸,练拳势呼吸,弄不好可能憋气,影响呼吸通畅,于身体不利。 3. 太极拳打起来心静、体松、身正,用意不用力,外形顺遂,内里中和,即使不人为调理,呼吸也会变得匀、缓、深、长。这本身就已经起到了调息的作用。 4. 其实人们典型的起落、蓄发等动作本来就常与呼吸相配合,以使用大镐猛力刨地为例,镐举起都是吸,镐下刨都是呼。拳练久了,随着动作越来越熟练、自如,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情况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增多。 5. 那么,用这种顺其自然的练法,练来练去最后能不能发展到每一呼每一吸都与动作完美配合、形成真正的拳势呼吸?如果按着规定,什么时候一定得吸,什么时候一定得呼,那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只能是否定的。实际上,所谓的拳势呼吸也只能是就大致情况而言。太极拳套路结构不是按呼吸规律制定的,二者怎能处处相合?再说,人们打拳速度不同,很难划一。有人把太极拳当作活桩静心慢练,这样做时,他的一个动作甚至须呼吸几次才能完成,与拳势呼吸所要求的相去甚远,能据此便说他的呼吸与动作配合得不好? 6. 李雅轩先生曾经说过:“在呼吸和动作配合方面,每逢架势的展开宜呼,每逢架势的收小宜吸,但这是大致的情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姿式亦可能有开反气息吸入,合反气息呼出。又还有一开之中,可能不止一呼,须加一吸(即一开势呼起吸止),或须再加一呼(即一开势之中,两头呼,中间吸);一合之中,可能不止一吸,须加一呼,或须再加一吸。总而言之,动作不断,呼吸亦不断,动与息应,息与动连,如是而已。若必固定某一动作配合吸,某一动作配合呼,则必机械呆板,恐非太极拳行气之道也。 ”既然情况如此复杂,而顺其自然又能做到呼吸匀、缓、深、长,何必硬要人为干预? 7.强调一下,操练太极拳,呼吸须保持流畅、舒服、自然。如能认真按太极拳的要求把招式动作打好,呼吸会逐步变得匀、缓、深、长。如若每次打拳总是分出一些精力去有意按动作调节呼吸,有害无益。特别是以健身为目的练拳的朋友,打拳时,最佳选择是不考虑呼吸,忘息。 本文写给练太极拳只为健身的朋友。20211207修订
平复保健正反循环太极拳16式
75位诺奖获得者: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在1988年,当时联合国组织了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各个领域。这75人可以说,那是当时世界最顶尖的专家了,可以说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强的智慧。这75位专家在巴黎开会,共同探讨人类命运,研究世界的未来。经过几天的研究,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一致的担忧西方的未来和资本主义的未来,同时也否定了苏联的发展。 认为这两个都无法代表世界的未来,都无法代表人类的未来。注定那是要退出历史潮流的,专家们更是断言了苏联体制的失败和解体。但是研究到最后,75位专家,最顶尖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一致认为,“人类要想获得发展和幸福,唯一的办法是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意思是,东方文明,东方智慧,是能够挽救世界的,这个结论其实直指中国,未来能够成为世界的领导人,世界的发展方向也在中国。这个结论对于当时世界来说,出乎意料,因为当时的中国,不过是一个改革开放中的穷国,在世界的地位还很差,根本看不出来潜力。 但是到现在,人们才发现,这75位专家的研究结论是多么正确。尤其是中国现在经济崛起,文化崛起后,让世界进一步看到中国力量。中国文化智慧中的集体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观念。这些古老智慧,将是解决现在西方发展困境的核心,所以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中国也必然会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领导者。从现在来看,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本文摘录自《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出一个结论,直指中国》一文。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