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照无边º
观照无边应如是
关注数: 27
粉丝数: 265
发帖数: 23,220
关注贴吧数: 25
闲话碎碎说 江河穷竭,不改一泻千里。 人头攒动,揽携无人比肩。 一睁一闭,成全万象森罗。 难舍难分,转头古今十方。 富者无外财, 贫儿常自乞。 还道什么具何手眼能与诸佛为侣? 宾主相逢先拱手, 欲行方便后开言。 再道一句作么生? 良久… 云: 唇后藏舌头, 有耳便传声。
文殊是七佛师,谁是文殊师? 若识得文殊,便明文殊生前事。 七佛师先不论,若说文殊有师,台山顶上踢翻香炉,打折宝剑,老汉亲扬这老秃像一脸土。难怪世上知恩者少,不肖者多,受授不亲者如草如毛。 若说文殊无师,一部法华,白纸黑字,岂不睁眼说瞎话,惑乱人家多少善男信女! 文殊乃七佛师,谁又是文殊师? 宁道:我家无二文殊。 二文殊且置,如何是文殊生前事? 宁进曰:我是二文殊。
发一个公案 遵曰:“明镜当台,请师一鉴。”师曰:“不鉴。”遵曰:“为甚不鉴?”师曰:“水浅无鱼,徒劳下钓。”遵无对,师便打。 宁十二不然: 遵曰:“明镜当台,请师一鉴。 宁:好鉴。 遵曰:“鉴个什么? 宁:历历在目,认人相见。
阳坡道闲话 月临流溪, 散金碎银遍露古佛踪迹。 风穿松岭, 虎啸雷鸣尽展祖师家风。 诸位, 若在一机一境上见, 无量家宝皆成粪土。 若不在一机一境上见, 坐拥江山却也颠沛流离。 若能从胸襟中 真透出这只眼, 任尔白马西来 只履东归, 佛来换不去, 魔来夺不得, 此时 方能于百草头上 拈出一场宗门风月 于三世诸佛通气处 迸破一大喷嚏。 或曰: 毕竟如何? ——啊嚏!
说个闲言碎语 东山古月 不得落去, 西涧飞泉 过耳无声。 台山路在, 多少行人难踏去, 松柏森然, 枝枝伸展向虚空。 诸位, 一升一落, 正应初一十五。 流碧翻白, 恰逢有缓有急。 意海翻腾, 终是途中浪子。 附会攀援, 辜负难得人生。 若能 万绿丛中拈出碧色, 一泓飞泉掬捧湿声, 方可捣破铁壁, 透出眼睛。 如何更是透出眼睛? 文殊不在台山见, 独占文殊在台山。 会得此中事, 方许你折断松柏枝,露出松柏意。
如何是无事之人 眼前不许流水过, 才闻雁叫斩长空。 龙泉一啸三十载, 尔今方遇无事人。 诸位,诸佛到你眼前,诸魔来你身后。三藏十二部,字字佛心。晨昏百八钟,声声菩提。此时,六根全提,一心承用,如何是无事之人? 正是: 家贼劫尽无量宝, 捉拿才识用宝人。
且问是与不是 是与不是 都道: 万象森罗,未离此心, 十地菩萨,不异芸芸。 老汉今日便令: 马踏南山,北海腾尘。 指桑骂槐,松柏失色。 南泉举刀,锄断归宗之蛇。 野狐脱壳,瞎却正藏法眼。 春宵一刻值千金,不负如来不负卿。尔若心头蒙尘,眼底藏私, 多少是非翻成无明妄想。 一番成败堕入魔子魔孙。 青白二眼先不论, 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时, 一笑且至, 如何才是拈起的这一朵?
是也还是不是也 是与不是 都道: 万象森罗,未离此心, 十地菩萨,不异芸芸。 老汉今日便令: 马踏南山,北海腾尘。 指桑骂槐,松柏失色。 南泉举刀,锄断归宗之蛇。 野狐脱壳,瞎却正藏法眼。 春宵一刻值千金,不负如来不负卿。尔若心头蒙尘,眼底藏私, 多少是非翻成无明妄想。 一番成败堕入魔子魔孙。 青白二眼先不论, 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时, 一笑且至, 如何才是拈起的这一朵?
识得家贼 十方倶安红炉烈火,片纸可覆。沧海横流,杯水 识得家贼 十方倶安 红炉烈火,片纸可覆。沧海横流,杯水全收。纵然你一箭破三关,未容发机,早落得个箭折人亡。高高山顶立,徒遭风寒。深深海底行,死呛活淹。释迦当面拈花,不妨合影留念。狮子一方独行,不是老病便是伤残。南泉斩猫,凭白无事生非,赚死多少冤大头。赵州顶鞋而去,却是正提草履。归宗锄蛇,明目张胆,也是惹是招非。夜半归来,推敲总须下手。平明坐堂,碌碌也是家常。春风也绿江南岸,何必不肯过江东!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系缆万重山。才贬向无生国,口角早生疮。两猿内外狌狌,却也造作一场。无事人常碌碌,至此,还识得碌碌汉里的无事人吗?
识得家贼 十方倶安红炉烈火,片纸可覆。沧海横流,杯水 识得家贼 十方倶安 红炉烈火,片纸可覆。沧海横流,杯水全收。纵然你一箭破三关,未容发机,早落得个箭折人亡。高高山顶立,徒遭风寒。深深海底行,死呛活淹。释迦当面拈花,不妨合影留念。狮子一方独行,不是老病便是伤残。南泉斩猫,凭白无事生非,赚死多少冤大头。赵州顶鞋而去,却是正提草履。归宗锄蛇,明目张胆,也是惹是招非。夜半归来,推敲总须下手。平明坐堂,碌碌也是家常。春风也绿江南岸,何必不肯过江东!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系缆万重山。才贬向无生国,口角早生疮。两猿内外狌狌,却也造作一场。无事人常碌碌,至此,还识得碌碌汉里的无事人吗?
大沩和尚问道:“上座桑梓(家乡)何处?”蕴能禅师道:“西川。 大沩和尚问道:“上座桑梓(家乡)何处?”蕴能禅师道:“西川。”大沩和尚又问:“我闻西川有普贤菩萨示现,是否?” 蕴能禅师道:“今日得瞻慈相。”大沩和尚便问:“白象何在?”蕴能禅师道:“爪牙已具。”大沩和尚又问:“还会转身么?”蕴能禅师便提起坐具,绕禅床一匝。大沩和尚道:“不是这个道理。” ———————————————————————— 观照则不然: 大沩和尚问道:“上座桑梓(家乡)何处? 宁十二: 西川。 ”大沩:“我闻西川有普贤菩萨示现,是否?” 宁道:“从未见过。 ”大沩便问:“白象何在? 宁十二道:动物园里找去。 ”大沩和尚又问:“还会转身么? 宁十二: 活的就比死的强。
什么是“尽向一毛头上识得根源”? 水潦和尚参拜马祖,被马祖 什么是“尽向一毛头上识得根源”? 水潦和尚参拜马祖,被马祖一脚踏倒,忽地豁然大悟,道:百千法味,无量妙门,尽向一毛头上识得根源。 如何是这一毛头上的根源? 马脚才一露,龙象早翻身。水潦和尚经此一踏,一毛头上立身起,“直至如今笑不休”。其中多少葛藤,早惹旁人侧目不少。先放下水潦和尚痴笑不提,诸位,如何是一毛头上的根源? 一毛头上事,你若真以为有个根源可见可得,纵你抬脚便是般若,举手即是菩提,通身过电,遍体开关,日日释迦鼻孔触三触,也终是个披枷带锁的汉,一腔粪土搬运不出,到观照老汉这吃棒有份儿在。 若你以为本无根源可见可得,管他一毛头根源是个什么货色,却终是个虚空里被缚,平地上落坑的汉,终究枉劳一生,贫子受穷,活活冤死一方英雄。 可见可得的,须日日观照堂前领三十棒去,直到骨断筋折,或许还能有好活一场,免得黑风口前蒙面露刃,直到阎王锁命,还不知哪里生劫这场押解钱。不见不得的,更须添骨添筋,三头六臂的做一场去,免得一世英雄,落得灰心丧气,全无一点消息。 马祖马脚才露,水潦一笑全收。水潦和尚至今大笑不止,却落得个风声鹤唳,猿啼鬼哭,鸡飞狗跳,梦呓磨牙,试问哪个才是马祖踏脚处,那个才是水潦和尚 笑不休 的一毛头?点检的出,许尔金鲤越龙门。
赵洲嘴脸赵州到一庵主处,问:“有么有么?”主竖起拳头,师曰: 赵洲嘴脸 赵州到一庵主处,问:“有么有么?”主竖起拳头,师曰:“水浅不是泊船处,”便行。 又到一庵主处,问:“有么有么?”主亦竖起拳头,师曰:“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便作礼。 宁十二: 果然是赵州
仰山问沩山:“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指灯笼曰:“大好灯笼。” 仰山问沩山: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指灯笼曰:“大好灯笼。” 仰曰:“莫只这便是么?” 师曰:“这个是甚么?” 仰曰:“大好灯笼。” 师曰:“果然不见。” 观照言: 大好灯笼,不点不亮。两山师徒别有用心,一副灯笼扯来扯去。也真不嫌个口干舌燥,又有什么吞吐不得的,白赚尔等入笼做烛,大眼儿瞪小眼儿的理会一场。西来意先不问,大好灯笼一把扯去,尔又做什么生会?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诸君,娘生两只眼,并做一目观。你若真是个眼底 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诸君,娘生两只眼,并做一目观。你若真是个眼底无痕,不容沙子的汉,抬手拈风,指间茎草刹化万象森罗。抬足踏影,脚底灰尘顿涌无边大千。 强打鸭子难上架,死按牛头不喝水。此处若不识,纵你读尽经论,通身是眼,也是个破筛子当门立户。纵你遍读公案,背尽祖言,也是个背房子的蜗牛,到处粘身吐黏液。诸君,娘生两只眼,只向一处观。诸佛当面须礼,来的都是客。波旬在侧当敬,莫要自找麻烦。昨日打虎上山,虎啸化作驴鸣犬吠。今天下海擒龙,蛟龙翻身竟是乌龟王八。 说体说用,周公孔孟,文耀今古,哪个是哪个不是?!说性说相,红男绿女,风月无边,哪个对哪个又不对?昨夜洞房停红烛,不负如来不负卿。 诸君,分别娘生目,却从一眼观,是分别还是不分别?且莫瞎却这对天生目,也且莫辜负这双娘生眼 一笑 下堂
玄沙见鼓山来画一圆相示之。山曰:人人出者个不得。沙曰:情知你 玄沙见鼓山来画一圆相示之。 山曰:人人出者个不得。 沙曰:情知你向驴胎马腹里作活计。 山曰:和尚又作么生? 沙曰:人人出者个不得。 山曰:和尚恁么道却得,某甲恁么道为什么却不得? 沙曰:我得你不得。 康哥:这老汉强按牛头喝水,驴粪换却珍珠,虽然如是,玄沙鼻孔早被鼓山穿却,诸人还会么? 宁十二道:鼓山虽穿却玄沙鼻孔,却不知早被玄沙一绳穿却而去。玄沙牵牛,大似疱丁提刃,别有用心。鼓山随绳入穷巷,奴儿习性,早落一场生死。诸君,人人出者个不得时,还识玄沙鼓山否? 一绳栓两头,莫落这一头 。 珍重 珍重 参禅只在明心(识心),明心贵在大用,且莫奴婢习情,不肯自做这场主人公。虽是识得,也活活冤死也!
赵州堪婆子 有僧游五台,问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么处去?” 婆曰:“蓦直去。”僧便去。 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 后有僧举似赵州,赵州曰:“待我去勘过。” 明日,赵州便去问:“台山路向甚么处去?”婆曰:“蓦直去。” 赵州便去。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 赵州归院谓僧曰:“台山婆子为汝勘破了也。” 哪里是赵州勘破婆子处? 宁十二曰: 婆子无花貌,却赚老僧心。 婆子且置,这僧却是妙人儿,三言两语,就让和尚贴上一副鞋钱。 奈何赵州有意,婆子无心。 “”台山婆子为汝堪破“”。 某只问 :这僧疑在什么处?
如何是拈花之旨 释迦拈花,道尽万种风情。迦叶微笑,眼底别俱灵犀。莫道以心传心,徒遭他人冷笑。分明两佛齐现,从此灵山无峰。诸君,还识得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吗?无非听风就是雨,水过地皮湿。这边拈花才举,那边一笑全收。天地同春,一任秋风荡漾,鸡飞狗跳,正好开锅下米。 诸君,究竟如何是拈花之旨? 看观照与你跳三跳…… 落地成坑,橛驴自入。 一笑 下堂
牛身四蹄俱过窗棂,牛尾为何过不去?诸位,观照堂前一只眼,还识 牛身四蹄俱过窗棂,牛尾为何过不去? 诸位,观照堂前一只眼,还识得这根牛尾吗? 割也割不掉,斩也斩不断,竖起来撑开天地,扫过来横贯古今。识得的唤做牛尾,不识的意窟折腾,诸君,还时得过不去的这根牛尾吗?
南泉斩猫,一桩冤案。赵州顶鞋,难保清白。为什么是冤案?咔嚓一 南泉斩猫,一桩冤案。 赵州顶鞋,难保清白。 为什么是冤案?咔嚓一声,满地落头鬼,多少思量事!至今难见个痛快汉。 赵州大似掩耳盗铃之辈,实更是头脚不分溜之大吉是也! 若宁老汉在场,必于南泉提刃斩猫际一礼而道: “先请和尚自救“…… 背影招摇而去
宗门一只眼或问:“万象丛中独露身,拔万象不拔万象”?宁十二道 宗门一只眼 或问:“万象丛中独露身,拔万象不拔万象”? 宁十二道:拔则刨土觅坑,不拔则睁眼瞎汉。诸君,万象纷纷过眼穿,还识得独露身处一只眼吗? 如何是宗门一只眼?万箭射来伤不得,满天沙尘遮不住。睁眼处佛来也须旁边站。合眼时一根毫毛躲不开。不在二目之外,亦非两眼之中。一眼透顶门,青天遮来青天是。一眼穿脚底,大地玄黄即玄黄。诸君,青黄不接时,还识得这顶门脚底一只眼吗? 宁十二只道: 七彩琉璃明月色, 朝阳如火照新窗。 一笑。 下堂。
真假从来眼中瞒,穿眸拍遍玉栏杆。相逢一笑无他事,凭君心意报平 真假从来眼中瞒, 穿眸拍遍玉栏杆。 相逢一笑无他事, 凭君心意报平安。
无门关第35则 倩女离魂五祖问僧云:“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 无门关第35则 倩女离魂 五祖问僧云:“倩女离魂,那个是真底?” 无门曰:若向者里悟得真底,便知出壳入壳,如宿旅舍。其或未然,切莫乱走。蓦然地水火风一散,如落汤螃蟹,七手八脚。那时莫言不道。 颂曰: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
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师曰:“坏。” 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师曰:“坏。”曰:“恁么则随他去也。”师曰:“随他去。”僧不肯。后到投子,举前话。子遂装香遥礼曰:“西川古佛出世。”谓其僧曰:“汝速回去忏悔。”僧回,大随禅师已殁。僧再至投子,子亦迁化。
(五灯会元)殃崛摩罗因持钵至一长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子母 (五灯会元)殃崛摩罗因持钵至一长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子母未分。长者曰:“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难?”殃崛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及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报,言我自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免。
庆元(治所在今浙江龙泉)育王横川如珙禅师,天童灭翁文礼禅师之 庆元(治所在今浙江龙泉)育王横川如珙禅师,天童灭翁文礼禅师之法嗣,永嘉林处士之季子,字子璞,生于南宋宁宗嘉定壬午年(1222)。如珙禅师孩提时即孤洁不群,不食荤腥,其父林处士担心他在世间养不大,于是,十五岁的时候,便让他跟从已经出家的叔父正则禅师落发。受具足戒后,如珙禅师即游方参学。他先礼灵隐石田薰禅师,不久又改从径山痴绝道冲禅师。虽参学有年,而无所入,疑滞犹在。后听说文礼禅师开法于天目,门庭兴盛,遂投其座下请益。 文礼禅师初见如珙禅师,知是法器,便同意他入室请益。 一日,文礼禅师举“南山筀(guì)笋、东海乌贼”之话头,诘问如珙禅师。 如珙禅师正要开口拟对,文礼禅师举拳便打。 如珙禅师终于豁然有省。 如珙禅师悟道后,奉旨前往育王,开法接众。 曾上堂云:“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若一念无疑,地不能碍;若一念无爱,水不能溺;若一念无嗔,火不能烧;若一念无喜,风不能飘。如此即是无依道人。佛从无依生;若悟无依,佛亦无得。” 如珙禅师临终前两年,曾预先询问大众云:“病叟今年六十六,死日将至。火化好?土化好?” 西堂唯庵禅师回答道:“山前有片荒地。” 如珙禅师于是令众叠石为塔,并自撰墓铭云: “天生一穴,藏吾枯骨。 骨朽成土,土能生物。 结个葫芦,挂赵州壁。 永脱轮回,超三世佛。” 至元二十六年(1289)三月,如珙禅师如期迁化。春秋六十八岁。生前著有三会语录行世。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 !瑞州洞山晓聪禅师。发供养主,示众云:“住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 ! 瑞州洞山晓聪禅师。发供养主,示众云:“住持之道,劳他十方高人,且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盖为清众之故,所以忘劳。然尽大地作一胡饼,天下人尽得吃,惟有深沙神不得吃。怒发将蒺藜杖打一棒,瓦解冰消。” 师手植万松于东岭,而恒诵《金刚般若经》,山中人因名其岭曰金刚。方植松而宝禅师至,时亲自五祖来,师问:“上岭一句作么生道?”宝曰:“气急杀人。”师拄钁呵曰:“从何得此随语生解阿师,见问上岭,便言气急,佛法却成流布。”宝请代语,师曰:“气喘杀人。” 逍遥问:“岭在此,金刚在何处?”师指曰:“此一株是老僧亲栽。” 天圣八年(1030)|六月八日示疾,持不食七日,集道俗曰:“法席当令自宝住持。”因与门人叙透法身话,说偈曰:“参禅学道莫茫茫,问透法身北斗藏。余今老倒尪羸甚,见人无力得商量。惟有锄颂知我道,种松时复上金刚。”言卒而化,又七日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西阿。
宗宝禅师示众倐忽又是半月,敢问诸上座,本分事作么生?流光似电 宗宝禅师示众 倐忽又是半月,敢问诸上座,本分事作么生?流光似电瞬息不停,切须痛念生死,不可逐乐过时。大众试自揣看,生死作么生了?雪岩问高峰云:日间浩浩地,作得主么?峰云:作得主。夜间睡梦时作得主么?峰云:作得主。正睡着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什么处?峰直得无言可措。诸上座,无梦无想,无见无闻,毕竟主在什么处?山僧常道,有三个关头,人多以无梦无想无见无闻时做主难,日间浩浩地作主易,不知日间浩浩地尽难作主。哩,于今人,不过从五蕴身田中,认着个能见能闻的,便道是。这唤作弄胡孙子,一朝鼓破了,胡孙子走了,便不知怎么下落。大凡聪明人,看些古人语句,便似容易得很,便道日用间随处拈来皆是,把洞山麻三斤、云门干矢橛、赵州庭前栢树子,和会将来,便道无有不是。也须分个真伪始得。洞山云:我寻常以心中之眼观之又观始辨真伪。大众,且莫容易,却又不是艰难,向那里寻求得的,除却目前,亦非别有。这里毕竟作么生?云门云:直得乾坤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麻三斤、干矢橛、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话,正是这个消息,切莫草草。末法将来,人多不图实落,各处丛林住住,学些见识,一部五灯会元不难领会,本分事却实实了不得,难道自己不明白么?只是胜负心拍盲承当过去,自误误人。所以真修行人,名闻利养一切不顾,只要自家实实了得,不拘岁月不辞劳苦。你看古人,难道根器都是下劣?都不像得今人。汾阳参了七十一员善知识,后见首山方大彻去。难道他从前不会禅不会道?还有什么佛法他不晓得?为甚见了首山,方道“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就是圆悟这样的人,在五祖处,也有十年方才心不异缘。今人怎得容易?大众着实努力才好。复云:山僧福薄,自来只喜退步。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265.中竺中仁禅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265.中竺中仁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府中天竺□(同“拗”,ao)堂中仁禅师,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洛阳人。中仁禅师少年时投东京奉先院出家,北宋徽宗宣和初年(1119)落发得度,受具足戒后,一度往来于三藏译经场所,专攻经论。但是,他对于宗门之事,却未曾信人。 当时,圆悟克勤禅师居于宁寺接众。 一天凌晨,中仁禅师入天宁寺礼谒圆悟禅师,正好赶上圆悟禅师为众入室请益。中仁禅师一见圆悟禅师的威德,便生敬服之心,于是大胆地走到圆悟禅师的跟前礼问。 圆悟禅师道:“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速道!速道!” 中仁禅师正要开口论对,圆悟禅师照着他的嘴一拳打过来,顿时一颗牙齿被打掉了,落在地上。中仁禅师当即豁然大悟。 中仁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天宁,向圆悟禅师请益,从此师资道合,请问无间。后开法于大觉寺,不久迁住中天竺,末后又移住灵峰。 南宋孝宗淳熙甲午年(1174)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中仁禅师奉诏入禁中升座说法。孝宗皇帝举“不与万法为侣”之公案,请中仁禅师拈提(对古人现成公案,进行评点发挥,以启发学人)。中仁禅师拈提罢,作偈颂云:“秤锤搦(nuo,按、握)出油,闲言长语休。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中仁禅师接众时,比较洒脱自由,常以闺阁中事,以逗学人之机。请看他的两则上堂法语——上堂:“九十春光已过半,养花天气正融和。海棠枝上莺声好,道与时流见得么?然虽如是,且透声透色一句作么生道?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 上堂,举狗子无佛性话,乃曰:“二八佳人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可怜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修行最关键的,就是要能够透声透色,不为声色所迷。避开声色,潜入山林,作为修行的一个阶段,固然不可缺少,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声色中来淬火,以显示其金刚之性。“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于此极尽欢乐之地,能否透得过?若透不过,说一千道一万,也只是知见。 待续... 🙏 🙏 🙏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师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庵居长坐,积二十年。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什么? 隍曰:入定。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无心入耶?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策云: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隍无对。良久,问曰:师嗣谁耶? 策云:我师曹溪六祖。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隍闻是说,径来谒师。 师问云:仁者何来? 隍具述前缘。 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著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具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 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复归河北,开化四众。
一日夜参,圆悟禅师为众人举“古帆未挂”之公案,该公案的具体 一日夜参,圆悟禅师为众人举“古帆未挂”之公案,该公案的具体内容是——有僧问岩头全奯禅师:“古帆未挂时如何?”岩头禅师道:“小鱼吞大鱼。” 又有僧一如前问,岩头禅师道:“后园驴吃草。” 后来有很多禅师,皆借用“古帆未挂时如何”这一话头来接引和勘验学众。 安民禅师听了这一公案,心中狐疑,未能契旨,于是请求圆悟禅师为他开示。 圆悟禅师道:“你问我。” 安民禅师便问:“古帆未挂时如何?” 圆悟禅师道:“庭前柏树子。” 安民禅师终于豁然大悟。他欣喜地告诉圆悟禅师道:“古人道,如一滴投于巨壑,殊不知大海投于一滴。” 圆悟禅师知道他这次是真正地彻悟了,便笑道:“奈这汉何!”遂予印可。
无门关第四则 胡子无须或庵曰。西天胡子。因甚无须。【无门曰 无门关第四则 胡子无须 或庵曰。西天胡子。因甚无须。 【无门曰】 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者个胡子。直须亲见一回始得。说亲见。早成两个。 【颂曰】 痴人面前,不可说梦; 胡子无须,惺惺添懵。
无门关第二则 百丈野狐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 无门关第二则 百丈野狐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师令无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只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云。近前来与伊道。黄檗遂近前。与师一掌。师拍手笑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无门曰】 不落因果。为甚堕野狐。不昧因果。为甚脱野狐。若向者里著得一只眼。便知得。前百丈赢得。风流五百生。 【颂曰】 不落不昧,两采一赛。不昧不落,千错万错。
洛京白马遁儒禅师。问:如何是衲僧本分事。师曰:十道不通风,哑 洛京白马遁儒禅师。问:如何是衲僧本分事。师曰:十道不通风,哑子传远信。曰:传什么信。师乃合掌顶戴。 问:如何是密室中人。师曰:才生不可得不贵未生时。曰:是个什么不贵未生时。师曰:是汝阿爷。问:三千里外向白马。及乎到来为什么不见。师曰:是汝不见干老僧什么事。曰:请和尚指示。师曰:指即勿交涉。 问:如何是学人本分事。师曰:昨夜三更日正午。问: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师曰:井底虾蟆吞却月。僧问黄龙:如何是井底虾蟆吞却月。黄龙云:不奈何。僧云:恁么即吞却去也。黄龙云:一任吞。僧云:吞后如何。黄龙云:好虾蟆。 问:如何是学人急切处。师曰:俊鸟犹嫌钝,瞥然早已迟。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点额猢狲探月波。 (待续) ——《景德传灯录》卷十七
禅宗无门关 三、俱胝竖指 俱胝和尚,凡有诘问,唯举一指 禅宗无门关 三、俱胝竖指 俱胝和尚,凡有诘问,唯举一指。后有童子,因外人问,和尚说何法要。童子亦竖指头。胝闻,遂以刃断其指。童子负痛号哭而去。胝复召之。童子回首。胝却竖起指。童子忽然领悟。胝将顺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言讫示灭。 无门曰:俱胝并童子悟处不在指头上。若向者里见得,天龙同俱胝并童子,与自己一串穿却! 颂曰:俱胝钝置老天龙,利刃单提勘小童。巨灵抬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重!
关照祝铃子和观禅实修吧,来年好运,福慧双收 关照祝铃子和观禅实修吧,来年好运,福慧双收
什么是一条白练去 一条白练去 九峰道虔禅师,尝为石霜庄诸侍者,会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师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首座曰:“先师有什么意?”师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则不。”遂问首座:“如何是一条白练去?”首座曰:“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师曰:“原来未会先师意在。”首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遂焚香,香烟未断,首座已脱去。师拊首座背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五灯会元》卷六)
什么是一条白练去? 一条白练去 九峰道虔禅师,尝为石霜庄诸侍者,会霜归寂,众请首座继住持。师白众曰:“须明得先师意,始可。”首座曰:“先师有什么意?”师曰:“先师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万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其余则不。”遂问首座:“如何是一条白练去?”首座曰:“这个只是明一色边事。”师曰:“原来未会先师意在。”首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装香来,香烟断处,若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遂焚香,香烟未断,首座已脱去。师拊首座背曰:“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五灯会元》卷六)
定上座,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姓氏及籍贯等均不详。 定上座初 定上座,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姓氏及籍贯等均不详。 定上座初参临济,即问临济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 临济禅师走下禅床,一把擒住定上座。定上座刚想开口,临济禅师马上打他一巴掌。定上座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掌打懵了,还站在那里思索。 站在一傍的僧人大声对他喊道:“定上座何不礼拜?” 定上座于是作礼,刚一下跪,平生疑滞顿然冰销瓦解。 定上座悟道后,继续留在临济座下,助师弘化。临济禅师示寂后,始南游参学。 一日,定上座在途中遇见岩头(全奯)、雪峰(义存)、钦山(文邃)三位禅师。 岩头和尚问他:“上座甚处来?” 定上座道:“临济来。” 岩头和尚道:“和尚万福。” 定上座道:“和尚已顺世也。” 岩头和尚道:“某甲三人特去礼拜,薄福不遇,不知和尚在日有何言句,请上座举一两则。” 于是,定上座为他们三人举了下面这则公案-- 临济禅师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临济禅师下禅床揪住那僧说:“道!道!”那僧拟开口,临济禅师一下子推开那僧,说道:“无位真人是甚么乾屎橛?” 刚一举毕,三人各自作了不同的反应。 岩头和尚不觉吐舌。 雪峰禅师道:“临济大似白拈贼。” [白拈贼,专在白天大庭广众之中行窃之贼,身手不凡。] 钦山禅师道:“何不道赤肉团上非无位真人?” 钦山禅师话刚一出口,定上座一把擒住他,厉声问道:“无位真人与非无位真人,相去多少?速道!速道!” 钦山禅师被定上座这一擒一喝,直惊得面目一时青一时黄,开口不得。站在一旁的岩头、雪峰二位禅师连忙上前解围,说道:“这新戒不识好恶,触忤上座,且望慈悲。” 定上座道:“若不是这两个老汉,杀这尿床鬼子!” 定上座游方后,又回到镇州住山接众。一天,定上座于镇府赴斋回来,途中于一桥上坐歇,正好遇上另外三位座主也在那里休息。 其中一座主问:“如何是禅河深处,须穷到底?” 定上座一把擒住那僧,准备把他抛向桥下。另外二座主赶忙上前谏阻道:“莫怪触忤上座,且望慈悲。” 定上座道:“若不是这两个座主,直教他穷到底!” 从上面这两则机锋竞辩中,可以看出,定上座颇得临济禅师峻激之禅风。
胡钉铰,原名胡令能,圃园隐者,少为负局(磨镜)、锼(sou, 胡钉铰,原名胡令能,圃园隐者,少为负局(磨镜)、锼(sou,雕刻)、钉(用钉子钉补器具)之业,善咏诗,好参禅,世人皆称胡钉铰。 一日,胡钉铰往参镇州(今河北正定)宝寿沼禅师(宝寿一世)。宝寿禅师问:“汝莫是胡钉铰么?” 胡钉铰道:“不敢。” 宝寿禅师问:“还钉得虚空么!” 胡钉铰道:“请和尚打破。” 宝寿禅师一听,举起拄杖,劈面就打。 胡钉铰大惑不解,说道:“和尚莫错打某甲。” 宝寿禅师道:“向后有多口阿师与你点破在。” 胡钉铰被打之后,便前往赵州,参礼赵州和尚。他跟赵州和尚谈起参宝寿之事。 赵州和尚问:“汝因甚么被他打?” 胡钉铰道:“不知过在甚么处?” 赵州和尚道:“只这一缝(缝隙)尚不奈何!” 胡钉铰一听,言下有省,踊跃礼谢。 赵州和尚道:“且钉这一缝。” 赵州和尚不愧为大手笔,临末一句“且钉这一缝”,无半点拖泥带水,大有雷霆之威。
冰雪三章一轻衣薄酒过冬深,一担风月柴米沉。覆得漫山峰壑尽,独 冰雪三章 一 轻衣薄酒过冬深, 一担风月柴米沉。 覆得漫山峰壑尽, 独露新剃顶无尘。 二 一怀冰雪趁清凉, 乾坤如旗正开张。 此去好踏片片雪, 不教足痕落履痕。 三 风霜从来不遗人, 弹指击破月中轮。 阶前檐下随心意, 高来低去无浅深。
玄则监院在法眼会中,也不曾参请入室。一日法眼问云:“则监院何 玄则监院在法眼会中,也不曾参请入室。一日法眼问云:“则监院何不来入室?” 则云:“和尚岂不知,某甲于青林处,有个入头。” 法眼云:“汝试为我举看。” 则云:“某甲问如何是佛?” 林云:“丙丁童子来求火。” 法眼云:“好语,恐尔错会,可更说看。” 则云:“丙丁属火,以火求火,如某甲是佛,更去觅佛。” 法眼云:“监院果然错会了也。”则不愤,便起单渡江去。 法眼云:“此人若回可救,若不回救不得也。” 则到中路自忖云:“他是五百人善知识,岂可赚我耶?” 遂回再参。 法眼云:“尔但问我,我为尔答。” 则便问:“如何是佛?” 法眼云:“丙丁童子来求火。 则于言下大悟。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洞山良价禅师之法嗣,俗姓王,幽州玉田人。童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洞山良价禅师之法嗣,俗姓王,幽州玉田人。童年时即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延寿寺出家。 二十五岁始受具足戒。他的剃度师要求他学习声闻戒律,但是他不感兴趣,说道:“大丈夫岂可桎梏于律仪耶!”于是便放弃所学,游方参请。后在翠微无学禅师座下问道,偶然碰到一位行脚僧人从江西来,盛称洞山法席,于是他便辞别翠微禅师,前往参礼。 初礼洞山,洞山禅师便问:“甚处来?” 道膺禅师道:“翠微来。” 洞山禅师道:“翠微有何言句示徒?” 道膺禅师道:“翠微供养罗汉。某甲问:‘供养罗汉,罗汉还来否?’微曰:‘你每日噇(chuang,吃)个甚么?’” 洞山禅师道:“实有此语否?” 道膺禅师道:“有。” 洞山禅师道:“不虚参见作家来!” 说完,洞山禅师又问:“汝名甚么?” 道膺禅师道:“道膺。” 洞山禅师道:“向上更道。” 道膺禅师道:“向上即不名道膺。” 洞山禅师道:“与老僧祇对(回答)道吾底语一般。” 道膺禅师又问:“如何是祖师意?” 洞山禅师道:“阇黎,他后有把茅盖头(结庵住山接众),忽有人问,如何祇对?” 道膺禅师道:“道膺罪过。” 洞山禅师又问道膺禅师:“吾闻思大和尚生倭国(日本)作王,是否?” 道膺禅师道:“若是思大,佛亦不作。” 洞山禅师一听,便点头称是。 一日,洞山禅师问道膺禅师:“甚处去来?” 道膺禅师道:“蹋(踏)出来。” 洞山禅师道:“那(哪)个堪住?” 道膺禅师道:“那(哪)个山不堪住?” 洞山禅师道:“恁么则国内总被阇黎占却。” 道膺禅师道:“不然。” 洞山禅师道:“恁么则子得个入路。” 道膺禅师道:“无路。” 洞山禅师道:“若无路,争得与老僧相见?” 道膺禅师道:“若有路,即与和尚隔山(亦作生)去也。” 洞山禅师一听,知道他已经彻悟,便印可道:“此子已后,千人万人把不住去在。” 一日,道膺禅师向洞山禅师举南泉勘僧之公案--南泉(普愿)问僧:“讲甚么经?”僧曰:“弥勒下生经。”泉曰:“弥勒几时下生?”僧曰:“见(现)在天宫,当来下生。”泉曰:“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举完之后,道膺禅师便问洞山禅师:“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安名?” 洞山禅师被道膺禅师这一问,
襄州洞山守初宗慧禅师,云门文偃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一度行脚四 襄州洞山守初宗慧禅师,云门文偃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一度行脚四方,遍历禅席。后投云门文偃和尚座下。 守初禅师初参云门和尚,云门和尚便问:“近离甚处?” 守初禅师道:“查渡。” 云门和尚又问:“夏在甚处?” 守初禅师道:“湖南报慈。” 云门和尚道:“几时离彼?” 守初禅师道:“八月二十五。” 云门和尚呵斥道:“放汝三顿棒!” 守初禅师一听懵然,不知过在何处。 第二天,守初禅师便上丈室,向云门和尚问讯:“昨日蒙和尚放三顿棒,不知过在甚么处?” 云门和尚道:“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 守初禅师言下大悟,颇为自得地说道:“他后向无人烟处,不蓄一粒米,不种一茎菜,接待十方往来,尽与伊抽钉拔楔,拈却灸脂帽子,脱却鹘臭布衫,教伊洒洒地,作个无事衲僧,岂不快哉!” 云门和尚笑道:“你身如椰子大,开得如许大口!” 守初禅师于是便礼拜而退。 守初禅师后住襄州洞山,开法化众,名重一时。 守初禅师接人时,其机锋往往令人莫测。如: 有僧问:“如何是佛?”守初禅师道:“麻三斤。” 又有僧问:“文殊普贤来参时如何?”守初禅师道:“趁向水牯牛栏里著。”那僧惊诧道:“和尚入地狱如箭射。”守初禅师道:“全凭子力。” 其中,“麻三斤”的公案后来很快传遍丛林,象赵州和尚的柏树子公案一样,成为后代禅人参究的主要话头之一。 《古尊宿语录》卷三十八收有洞山守初禅师语录。
三十八 牛过窗棂 五祖曰。譬如水牯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 三十八 牛过窗棂 五祖曰。譬如水牯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么。尾巴过不得。
三十八 牛过窗棂 五祖曰。譬如水牯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 三十八 牛过窗棂 五祖曰。譬如水牯牛过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么。尾巴过不得。
师(仰山慧寂)在沩山,为直岁作务归。沩问:甚么处去来?师曰: 师(仰山慧寂)在沩山,为直岁作务归。 沩问:甚么处去来? 师曰:田中来。 沩曰:田中多少人? 师插锹叉手。 沩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茆。 师拔锹便行。
四十四 芭蕉拄杖 芭蕉和尚示众云:“你有拄杖子,我与你拄杖 四十四 芭蕉拄杖 芭蕉和尚示众云:“你有拄杖子,我与你拄杖子;你无拄杖子,我夺你拄杖子。”
《指月录》潭州龙牙山居遁证空禅师,参翠微,乃问:学人自到和尚 《指月录》潭州龙牙山居遁证空禅师,参翠微,乃问:学人自到和尚法席,一个余月,不蒙示诲一法,意在于何?微曰:嫌甚么?师又问洞山,山曰:争怪得老僧。 师又问翠微:如何是祖师意?微曰:与我将禅板来?师遂过禅板,微接得便打。师曰: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又问临济:如何是祖师意?济曰:与我将蒲团来。师乃过蒲团。济接得便打。师曰: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后有僧问:和尚行脚时,问二尊宿祖师意,未审二尊宿明也未?师曰:明即明也,要且无祖师意。 师复举德山头落底语,因自省过,遂止于洞山,随众参请。一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山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师始悟厥旨,服勤八稔。
衢州子胡岩利踪禅师,是南泉的法嗣。有一尼到参,师曰:“汝莫是 衢州子胡岩利踪禅师,是南泉的法嗣。 有一尼到参,师曰:“汝莫是刘铁磨否?” 尼曰:“不敢”。 师曰:“左转右转?” 尼云:“和尚莫颠倒。” 师便打。'
明白见性如是说 昨夜亲摔一只碗,叭,是什么? 二两陈酿过喉穿,兹儿,有滋味。 小米稀饭煮的软,哈,火候好。 一片白云落眼前,好,都能见, [咖啡][咖啡][咖啡][咖啡][咖啡][咖啡]
【为什么只道得八成?】道吾问:“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师 【为什么只道得八成?】 道吾问:“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 师曰: “如人夜间背手摸枕子。” 吾曰:“我会也。” 师曰:“作么生会?” 吾曰:“遍身是手眼。” 师曰:“道也太煞道,只道得八成。” 吾曰:“师兄作么生?” 师曰:“ 通身是手眼。” 道吾恁么答“遍身是手眼”,为什么只道得八成? “遍”之与“通”,其义如何? 半夜背身莫枕子,说明能见者,并不只是这只肉眼,而是遍一切处总是有只眼在。 虽遍一切处总有只眼能知能见,但毕竟有能有所,故不彻底,只道得八成。若通晓万法就是这只眼所变现而成,无能无所,即能即所,故说“通身是眼”,见地较前更为彻底!
《指月录》潭州龙牙山居遁证空禅师,参翠微,乃问:学人自到和尚 《指月录》潭州龙牙山居遁证空禅师,参翠微,乃问:学人自到和尚法席,一个余月,不蒙示诲一法,意在于何?微曰:嫌甚么?师又问洞山,山曰:争怪得老僧。 师又问翠微:如何是祖师意?微曰:与我将禅板来?师遂过禅板,微接得便打。师曰: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又问临济:如何是祖师意?济曰:与我将蒲团来。师乃过蒲团。济接得便打。师曰:打即任打,要且无祖师意?后有僧问:和尚行脚时,问二尊宿祖师意,未审二尊宿明也未?师曰:明即明也,要且无祖师意。 师复举德山头落底语,因自省过,遂止于洞山,随众参请。一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山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师始悟厥旨,服勤八稔。
(指月录)吉州青原惟信禅师。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 (指月录)吉州青原惟信禅师。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今日公案:眼前有物指不得。指个本心来给我看。[呲牙][呲牙] 今日公案:眼前有物指不得。 指个本心来给我看。 [呲牙][呲牙][呲牙]
今日公案:眼前有物指不得。指个本心来给我看。[呲牙][呲牙] 今日公案:眼前有物指不得。 指个本心来给我看。 [呲牙][呲牙][呲牙]
什么是普贤一毛孔?有会答的吗? 什么是普贤一毛孔?有会答的吗?
听到流水无声处,始知只手有雷声 听到流水无声处,始知只手有雷声
文殊菩萨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 文殊菩萨 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遍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于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殊接得示众曰。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 首山念云。文殊大似掩耳偷铃 琅玡觉云。文殊可谓诚实之言。要且额头汗出。口里胶生 天童华云。大小文殊。被善财换却眼睛 石田薰颂云。采药与用药。相逢一会家。杀人活人不眨眼。白玉无瑕却有瑕。
公案:钦山一镞三关问:《碧岩录》举:良禅客问钦山:“一镞破三 公案:钦山一镞三关 问:《碧岩录》举:良禅客问钦山:“一镞破三关时如何?”山云:“放出关中主看。”良云:“恁么则知过必改?”山云:“更待何时!” 良云:“好箭放不着所在。”便出。山云:“且来。阇黎!” 良回首。山把住云:“一镞破三关即且止,试与钦山发箭看。”良拟议。山打七棒云:且听这汉疑三十年! 回首未必为错,这里错在哪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