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飞· ·柳云飞·
关注数: 0 粉丝数: 18 发帖数: 2,749 关注贴吧数: 1
电影《杨家将》故事概述[图] 84年电影《杨家将》(GENERALS OF THE YANG FAMILY) 北宋雍熙年间,宋军在金沙滩与辽军大战,宋军副帅杨继业,不愧是英勇善战的老将,终于把犯境的辽兵打退。但辽军突然大批增兵,宋军却孤立无援。辽军元帅耶律奇亲自出马,支取杨继业;五郎及时抵挡护驾,诱耶律奇大战。在形势对宋军极力不利的情况下,杨继业只好命令分路撤军。五郎回营途中,被五台山一和尚拦住,说朝中有奸臣当道,劝他出家暂避。五郎认为敌兵入境,不能偷安,没有同意。和尚赠他一木盒说:"待危难之时,打开一看就知道了。"宋营兵将对元帅潘仁美在两军交战决定胜负的紧要关头断其粮草又不发兵援救,深为不满,杨继业顾全大局,鼓励他们要忠心保国,与辽军决一死战!他哪里知道,潘仁美与军师王钦却策划了陷害他的阴谋。军营夜遭辽兵偷袭,敌我悬殊,兵将各自奋战,杨继业且战且退,至苏武庙,陷入重围,英勇不屈,撞李陵碑而死。杨五郎得知父帅殉国,深感报国无门,此时,他想起了和尚的点化,打开木盒,见是剃刀一把,度牒纸半张,他悟出其中之意,毅然上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修练武功,伺机报国。六郎、七郎率残部困守双龙谷,闻听父帅阵亡,悲愤交加。七郎只身奔行辕,面见潘仁美,求取救兵。潘仁美、王钦口头同意发兵解围,并假惺惺地说要为浴血沙场的七郎洗尘,却用药酒将其灌醉,乱箭射死。潘仁美妄想把杨家斩尽杀绝,又暗使其子潘虎带喽罗拆毁杨府。一个个噩耗不断传回汴京,天波杨府上下不安,佘太君忧心如焚,决定派九妹女扮男装前往打探。路上,九妹仗义救助被强盗欺凌的辽邦丞相张华之女,后被辽兵追踪,于是她将计就计,随辽兵面见张华,结果在相府招亲。九妹获知潘仁美通辽灭宋,进一步加害六郎的叛国行为,立即借出战之机将情况告知六郎。鉴于辽兵压境,潘仁美又私通辽邦,陷害忠良,危及大宋江山的严重局面,佘太君即托八贤王向宋王奏请亲赴边关。杨宗保到五台山请五郎与众武僧下山,九妹带领天马庵众尼姑和佘太君率领的杨府众女将,配合六郎所率大军破敌。白马坡一仗大败辽兵,并斩了辽帅耶律奇,大获全胜,安定了边境;同时还擒住了仓皇叛逃投辽的潘仁美,消除内部隐患,保卫了大宋江山。
杨六郎镇守三关之偏关 山西偏关偏关关城,即今山西省偏关县县城,其东衔管涔山,西逼黄河,北连内蒙古,南通雁门、宁武,自古便为兵家争战、屯兵驻防之重地。偏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是外三关中最西边的一座。因关城东仰西伏,状如人首之偏,故称为偏头关,后来人们习惯简称其为偏关。   五代迄宋,在这里设立偏头寨,金时亦用此名,到元朝始名偏头关,不过那时的关城,在今偏关县城西的玉皇梁上。此城已毁,仅存残址。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偏关城,为明朝所修筑。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太原五卫,偏关属镇西卫。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 0年),镇西卫指挥使张贤在偏关置偏关所,始筑新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山西镇总兵由宁武关移驻偏关之时,又展拓了关城的南面。以后经天顺、成化、弘治年间的几次扩建,偏关城才最后成为今天所见的规模,城周围约2.5公里,高11.7米,东、西、南三面各开一门。不过当时的关城还仅是座土城,直到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兵使范大儒才将新旧两座关城全部用青砖包砌了一遍。偏关关城,从40年代开始,逐年扒拆,现在仅城南门砖砌券拱门洞尚存,城墙仅城西侧有30余米砖墙残存。  偏关关城外东山上,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空心砖塔,叫文笔凌霄塔,为明天启年间所建,塔初建时仅有7级,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又加高了4级,其总高30米。文笔凌霄塔今天已被人视为偏关的象征。  偏关所辖长城的东部,白羊岭上为内长城和外长城的西汇合点。长城由这里向南后转东奔宁武、雁门而去,是为内长城;向北是由大同而来的外长城;向西则内、外长城合为一股,直抵黄河岸边。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