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飞· ·柳云飞·
关注数: 0 粉丝数: 18 发帖数: 2,749 关注贴吧数: 1
穆 柯 寨 天津市蓟县史志工作人员在寻访中发现,在县穿芳峪乡英歌寨村西北群山主峰的山顶上,有一座被毁严重的废弃古代军事寨堡。   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东至石门关,西至黄崖关”为宋辽征战的主要战场。当地村民现在上山时,还经常能拾到箭镞和残破的古代兵器。据了解,这座古代寨堡是村民刘景龙在30年前上 山采药时偶然发现的,但一直没有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据村民回忆,当时寨堡保存相当完整,既有钟鼓楼,又有点将台。钟鼓楼里还有一个500多公斤重的大铁钟,大殿非常宏伟,里面有精美的壁画。村里的一些老人介绍说,这一寨堡当初完整时围墙有五米来高,均是由石块堆砌而成,与北齐长城的构造相似。寨门上曾有一块石匾,题字为“穆柯寨”。如今,寨堡的门楼已被毁坏,大殿坍塌,殿内的大铁钟已被人砸碎,原来五米多高的围墙大多被村民拆掉用来垒坝台,现在只剩下西面保存的部分墙体,原来门上的石头匾额已没有踪迹,整个寨堡只留下一些残垣断壁。   蓟县文化局文物保护人员现场鉴定后表示,英歌寨村北的这处古代寨堡作为宋辽时期的一处军事要寨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观赏价值。特别是“穆柯寨”这一寨名,虽然从正史中无法考证穆桂英的其人其事,但《杨家将》中“大破天门阵”的故事发生地应当距此不远。 宗保初见穆桂英(山西版)
天波杨府纪念馆 天波杨府纪念馆是为纪念北宋爱国名将杨业而建的纪念馆,它东靠北宋皇宫遗址龙亭公园,占地3.3公顷,由杨家府邸、演兵场、杨家花园三个院落组成。全馆布局严谨,仿宋建筑古朴典雅,殿堂楼台宏伟瑰丽,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官府宅院。杨家花园采用江南园林造景手法,孔石叠山,亭廊水榭,石山曲桥妙趣横生。园内陈列有宋代兵器、杨家枪谱、歌颂杨家将忠心报国的大型彩塑。近年来,天波杨府还推出了“杨府访帅”、“风流千古杨家将”等历史剧目演出,再现了昔日杨家将风采。 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因杨业忠心报国,杨家将世代忠良,宋太宗赵光义爱其清正刚直,不善巧言谄媚的性格,敕在天波门的金水河边建无佞府一座,赐金钱五百万盖“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下旨凡经天波府门前通过的满朝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敬仰。   天波杨府建筑布局由东、西、中三个院落组成,其建筑规格按当时正一品武官级别修建,与杨业受封太尉和大同节度使的官职相一致。 杨业(俗称令公)的祖先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人,到杨业时迁往太原,其父杨信是五代时抗辽的著名将领,曾镇守过河曲(今山西河曲)和麟州。杨业原名重贵,是五代末年割据太原一带的北汉政权的将领。由于他勇敢善战,人称“杨无敌”。北汉统治者刘继元替他改名刘继业。在北汉时期,杨业做过建雄节度使,镇守今山西代县。由于契丹的侵扰,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北宋政权建立后,杨业一度劝说刘继元归附宋朝,共同抵抗契丹,刘继元没有答应。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围攻太原,北汉割据政权垮台,杨业恢复原姓,成为北宋王朝的一名将军。这时,他已五十多岁。宋太宗知道他熟悉北方边疆情况,委派他为代州(今山西代县)剌史。 杨业的妻子折氏,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她出身于云州(今山西大同)大族。她的祖父、父亲和两个兄弟都是边关将领,在后周和北宋先后镇守过府州(今陕西神木东北),多次与契丹交战,保护北方的边防门户。出身于武装世家的折氏,善骑射,能征战,曾帮助丈夫杨业镇边建功。今山西保德折富村还有折太君墓。在传统戏曲中,都作“佘太君”,是由于“折”、“佘”读音相近的关系。   七朝古都开封,自北宋以来素有“文包武杨”之美称,杨家将的英雄故事,在北宋中也已在民间广泛流传。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八野竖,皆能道之。”杨家将的故事千百年流传下来,家喻户哓,说明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具有光荣的爱国斗争传统。人民总是怀念、尊敬历史上抗敌爱国的英雄人物。当年“包青天”的清政廉洁为后人树立了吏治的典范,因而受到历史百姓的崇敬,北宋以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满门忠烈捍卫祖国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是我们宣扬爱国主义的榜样。 杨家将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在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他们的英雄业绩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永存史册,光照后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