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竹林一尺 距竹林一尺
关注数: 8 粉丝数: 98 发帖数: 848 关注贴吧数: 8
老城,老人,老故事--拜寻袁公祠堂 老城,老人,老故事... 有人说85年出生的是“海底金”命,沉在海底的金子,而被沉浸的的往往是些老故事... 老城里的老故事是由老人来讲的... 星期六,邀上好朋友,一起去拜袁崇焕的祠堂,说实话,还是第一次走进先烈的祠堂。袁公的墓并不好找,幸运的是在广渠门遇到一位大妈,一打听,她就住在那附近。 “找他祠堂的人不多”,这是老人家的第一句话,“每年都会有一些广东,香港过来的扫墓,佘家的第17代子孙仍在守着他的墓”。 袁公的祠堂不远,跟着老人走了一会,老人一指,“在那里,那片古建筑就是”。跟老人道谢后,顺着指的方向走去,果然是几座古建筑,很古朴的明清房屋,与周围的高层小区相比,似乎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淡雅,脱俗。 祠堂的小院里隐约还能闻到油漆的味道,中间恭着袁公的画像,袁公的后面站着守“义”的佘亲兵。二人赶紧双手合十,拜了一拜。祠堂的的内壁镌刻着李济深,章士钊等几位老前辈为他写的墓志铭,左边有着袁公亲提的“听雨”二字,笔锋甚浓,却很挺直,用手在石刻上描了一通,有些凉。 穿过祠堂,后面的墓园内有一大一小两墓,大的墓碑上书“有明袁大将军墓”,小的只有一块无字墓碑,我猜是袁公的亲兵佘义士的墓。 袁公“忠烈”,为大明王朝鞠躬尽瘁,却被崇祯帝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 佘亲兵“忠义”,为袁公甘冒危险,葬其骸骨于广渠门。 可惜袁公没有岳飞的运气,一直被愚昧的明朝子民当做卖国贼; 可喜袁公有更忠心的佘亲兵,子孙17代为其守墓,共377年。 ... 大丈夫,活于世,博得青史留名,值了! ... 秋风又起,祠堂外面的小路落下金黄色的银杏树叶,对面走来一位步履蹒跚的大妈,慢慢的走向祠堂,朋友在旁边有些兴奋的拉了我一下,“你看,像不像画像里佘家的第17代守墓人?” 很像,可是,又何必去打扰老人家呢? 300多年过去了,除了眼前的老人,坚持祖训的能有几人?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