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rbu blurbu
关注数: 0 粉丝数: 39 发帖数: 24,163 关注贴吧数: 5
【趣味】最无耻冷漠的角色是马克(转载百度刘烨吧) 最无耻冷漠的角色是马克2007-8-20 17:32 作者: 小天or天天看完天堂口,不聊演员,只聊角色。 马克与三兄弟之间的关系,这其实是很值得让人玩味的。 如果说大刚把他们带到上海是这段兄弟情仇的原始契机,那马克这个角色就对这出悲剧没负半点责任吗?如果不是马克闯进了兄弟的生活,后面一些感情纠葛还会那么痛苦吗? 电影里对他们之间朋友关系的形成过渡得不是很好,等我们反应过来阿峰已经当马克是好朋友了,尽管这可以由阿峰单纯正直的品质来做一些解释,但我还是不免奇怪,马克身上有什么地方让阿峰把他当好朋友看的?阿峰、小虎、大刚三兄弟是一块儿长大的,虽然后来阿峰对大刚一些品质有些微词,但十多年的兄弟情谊是让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割舍不去的,而阿峰和马克认识才不过短短数月,何况最初是阿峰救了马克而不是马克救了阿峰,阿峰欣赏马克身上的什么? 马克与三兄弟的联系是由阿峰把马克带回家那会儿开始的,小伙子还真是见义勇为——至今我对阿峰在破巷里随便捡一个受伤的人回家养伤这件事还是觉得有点不太能消化,你说吧,助人为乐是好的,但当时马克虽然受了伤,眼神里却根本没半点无助无奈的神色,并且还用抢指着阿峰——好吧,要说是马克逼阿峰把他带到安全地方的,但其实阿峰想逃还是逃得掉的吧,马克的伤可是重到连站都站不稳的···理智被恻隐之心战胜的阿峰,费九牛二虎之力把马克带回家,看他那自己用酒处理伤口时的变态嗜血样也该清醒了吧——你救的,可不是什么好人··· 是的,马克不仅不是好人,而且自私着呢。 于是这里回到另一个问题:阿峰是把马克当好朋友看的,那马克是怎么看阿峰的呢? 电影中马克和阿峰不缺乏交流,但我感觉马克并没对阿峰展现太多兄弟情谊。 阿峰跟他述说杀人后心里的不安“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五个被我杀的人的脸“,马克站在后面,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我杀人从不看他们的脸。“换成大刚或小虎,一定会说几句轻松的话来安慰一下的。 我本来理解为这是各人性格使然,有些人确实不大会安慰人,但后面涉及到露露的三角关系时,我总算是看清马克的本质了。精明的马克不会看不出阿峰也在喜欢露露,当然他对这件事并没做任何表态,因为他自信,露露最喜欢的人是他,谁也抢不走。后面阿峰去送早餐,三人在屋里撞见,在这场戏里只有一个人是一点尴尬的神色也没有的,那就是马克——你好歹也表现一下不好意思吧,你现在是在明着告诉一个把你当兄弟的人,你喜欢的女孩子早就归我了,你没戏了··· 这说明什么呢,马克,并不见得是把阿峰当好朋友看的。 还有一场戏也可以证明这一点,阿峰冒险通知露露和马克离开这是非之地,马克只是用冷冷的眼神看着阿峰在努力,直到大刚等杀到,才若有所悟“他是来帮我们的“——以阿峰的性格,他是不可能作出对朋友不利的事情的吧,马克的这句台词是在暗示之前对阿峰的不信任么?好呀你,原来是这样看待朋友的··· 马克从来就不是一个认输的人,多疑、自负、并且自私。他是很爱露露,但你说他重感情吧他多年来一直处心积虑想把占有露露的洪哥除掉——因为利益冲突他对一个一直把他当弟弟看的人都下得了手,那他对一个几个月前救过他的老实人存在感恩心态与否其实很让人怀疑。 这个冷漠的人在看到已经僵硬了的洪哥的尸体时眼里还是流露出一些痛苦的神色,是想起多年的情谊吗?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在愤怒于亲手把洪哥解决掉的人不是自己·· 后面马克和露露去了阿峰的老家角里避难,阿峰再一次帮他,我感觉他还是以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在接受这件事,没有愧疚、没有感激。 我不认为大刚欣赏马克,也没看出马克对大刚有好感。 都是在洪哥身边工作的,这两人常常相邻坐着,却基本上没什么交流。两人之间似乎刻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大刚不会去管阿峰和小虎跟马克接近得多的事,或许说他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他的兄弟是否受到尊重,而冷漠的马克没在这方面带来冲突,那么暂时相安无事。 大刚对兄弟是很有自己原则的,他重视他们、保护他们,希望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大刚极力让小虎和阿峰到上海工作的原因,三人第一次行动,大刚说“我不会害你们的“,我相信这确实就是大刚的心里话,虽然事与愿违。 大刚爽快接受干掉马克的任务后,三兄弟在饭店里争论该不该杀马克的问题,在阿峰说出那句“如果洪哥让你杀的是我呢”的瞬间大刚顿住了,这时候大刚其实是在表现自己的态度了:洪哥让杀马克,大刚不会犹豫,但对象换成阿峰就不一样了,因为显然阿峰更重要。但阿峰就是固执,没能理解大刚的一番苦心,在这件事情上终于和大刚决裂——当然不见得完全是为了马克,主要还是因为露露,这个善良的人还是存在幻想说马克能给露露带来幸福。 马克最初怎么看待大刚是需要琢磨的问题,但他对大刚绝对谈不上兄弟情谊——实际上他跟小虎乃至阿峰都不见得谈得上。甚至我觉得,因为大刚在自己憎恨的洪哥身边大日益得势,已经开始让马克心里不是滋味了,只是这些马克没表现出来。 电影在这个地方没进行一些人物心理的交代,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大刚和马克之间的关系真正明朗化,是在露露死后,两人之间若有若无的情谊终于转化成敌对与仇恨。其实影片最初,阿峰轻易把马克带回来疗伤后,大刚在阳台对阿峰无可奈何的笑容就预告了:这一天其实是迟早会到来的。 马克是《天堂口》里我最厌恶的角色,尤其厌恶他最后那句台词:“这就是我的命。” 以上。
【博客】上海滩与张震/SIFF采访手记 dolphin 发布于:2007-06-20 03:07今天,必须要跑的发布会不多,剩余的时间就是追着导演跑,《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导演行定勋,还有名字很长的泰国导演,专访从不可能变为可能,希望总是让人高兴,在希望成真之前,我只能帮高达同学要了他最爱的泰国导演的签名,还是专门签给高达同学的,名字都署上了“Gao Da”,顺便我也与导演的随行打了个招呼,专访,我要专访。 我今天才深刻发现导演是多么自由的人,他们可以以自由意志决定自己的工作和行程。举个例子来说,晚上《吴清源》的首映结束,在走道里遇见田壮壮,他一头就要往已经开始放片的大厅里扎,就算工作人员阻拦,他还是执意要进去,虽然不知道他进去晃了一下又出来了是要做什么,虽然看起来他好像有点难搞,但是够率性,导演应该就是这样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相比之下,演员可能没有那么幸福了,特别是大红大紫的时候。追完导演追张震,张震的专访真是难约,就算从上到下动用了力量,我们也自力更生紧贴不放,还是没有最终搞定。今天的首映式上,我就站在贴了他的名字的座位旁边,却没有发现他什么时候进场坐在了那里,后来在影院天台,我还以为他被楼下的媒体围在那里群访呢,却一不小心抬头看见一个黑衣人站在我旁边抽烟——张震!神啊,到底是他神出鬼没,还是我太专注于拍照了,怎么这么惊悚的感觉。从16号到19号,4天时间已经见了张震3次,明天还有一场他的发布会,如此频繁的见面也没有办法搞定专访,他似乎很近,近到问了几个问题,又要了签名,可是却很远,总是被无形的一层层东西包围着,无法逾越。虽然没有专访到他,今天还是近距离小范围地访问了几个问题,我突然感觉到一种无奈,不单是发自我自己的,更为了一些无法名状的不自由,不过无所谓了,也许有人享受这样的付出。在那个艺术电影中心的街口,只是短短停留,看见张震离开活动现场,前后几个助理随行,没有人簇拥,没有人追堵,我也没有拿起手中的相机,走出活动现场的那一刻,他就像一个平常人一样,走出那个巷口,走进南京路繁华的街道,融入熙来攘往的人流,没有人侧目,没有镁光灯,只有夜上海闪烁的霓虹。
【博客】吴彦祖和张震一起去看瀑布(转吴彦祖的blog) Around the World in 13 daysFriday, September 21, 2007Been gone on a whirlwind around the globe experience thus the lack of blog time. From HK I flew to Venice for the film festival then to Toronto for their film festival then to La for the Imprint Conference, then up to SF to say hi to my parents then back to HK. Literally around the world in 13days. This is the second time this year I've flown around the world. First time for pleasure this time for work. Although I saw and experienced a lot and met a lot of really cool people...it was damn tiring! Just trying to get over jet lag in each time zone forced me to get back on the coffee drip. Like the photo above however, I shouldn't complain. People yearn to travel the world and probably never leave their neighborhood and here I am doing it twice in one year. Here are some photos:Had some time off in Venice to go check out the art at the Biennale. The Biennale encompasses Art, Music, Design and Film. I've been to Venice three times for the film festival bu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had a chance to go over to the other islands and check out the art and design stuff.I don't own a gun and probably never will but I do like them purely as design pieces. The ultimate melding of form and function. This exhibit celebrated the king of all machine guns the Kalishnikov, otherwise known as the AK-47. Not sure what this one was all about but it's always cool to see that Bruce Lee is someone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other people's eyes.This photo still haunts me.
【博客】任何时间,都要在一起--最好的时光 2007年9月21日生命中有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不能构成什麼重要意义,但它们就是在我心中萦绕不去。-----侯孝贤昨天晚上用一点时间看完了"最好的时光"第一段"恋爱梦"看完後,好像让自己又谈了一次恋爱喜欢这电影,一方面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是自己很喜欢的纯真年代恰如其份的音乐与配乐,像英文老歌Rain and Tears和Smoke gets in your eyes文夏的恋歌,星星知我心,影像与音乐,完全的带你走入那个逝去的时代还有就是故事中投射太多自己生命中相似的记忆从张震当兵休假回到撞球室要找秀美,却发现秀美已经离开开始由高雄一路找到嘉义再找到虎尾,沿路看著地标,一站又一站当在撞球室终於看到秀美,也快到了收假的时间即使心里有多开心,震还是一付很酷的样子秀美心里的开心一方面要继续工作,却又不时的与张震两眼对望可以感受到他们彼此间那份重逢的喜悦终於等到秀美下班两个人在面摊上吃面没有对白,只是一个固定镜头 最後到了要离开的时候秀美陪震到车站等车,已经错过了最後一班车站在雨中 两个人的手终於握在一起也许你也有过为了见喜欢的人一面,由南到北也许你还记得第一次握著自己喜欢的人的手那份感觉也许你还记得初恋的感觉这部电影 都值得你把记忆找回来
【专访】李安专访 用感性与理性看台湾电影 李安晶华酒店畅「断」、「背」 颜士凯 李安(2006)0427返台,五月四日应文化总会之邀,在台北晶华酒店举行了一场『用感性与理性看台湾电影』座谈会,李安针对当前台湾电影种种问题,使出他的看家绝活「武当派绵掌」,绵绵不绝、软中带硬--尤其(a)在两岸三地华语影坛间的「断」裂处,(b)在台湾与世界影坛间的「背」离处,一掌接一掌出击中华文化与电影的七寸处。 一‧电影究竟有多大 李安的电影结尾向来给没什麼有力的感觉,不过,李安这次在座谈会最後却很是一鸣惊人。去年(2005)上映的国片【南方纪事之浮世光影】的导演黄玉珊问道,南台湾有许多电影学子苦於必须北上才能找到拍片的环境,不知李大师对此「偏僻的电影环境」有何对策? 李安的回答不仅很妙,而且光用说的,就把两位导演的功力比出了天壤之别。 李安先是说,地球人口爆炸,他每走到哪里都看到人潮,一看到人潮就觉得很烦,唯一不会令他感的烦的人潮就是进出电影院的人潮。李安说当年他们念的国立艺专,不仅地处偏僻的板桥,全校更仅有700「少」人,「很有遗世独立的感觉,心因此会比较静,这对拍电影的人来说却是个很重要的资源。」他们想看电影就跑到人潮凶猛的台北市,很快又回到冷清的校园里东晃西想,人口稀少的学校里没人管你去胡思乱想。也许我们就这样培养出,自己对电影独特的感觉与想法。 李安建议南部的电影学子,当然得上台北寻找各种电影资源,不过,那也只是顶多待几天,随後回到南部的学校後,又可以「返乡静思」了。李安特别提到现代的年轻导演拍的电影,很暴燥、充满了呐喊,他反倒觉得过去自己有一个遗世独立的「电影基地」,给了他更奇特的电影资源与想像空间。 李安忽然歪起头接著说,他这几年到世界各地走,发现一个很教他吃惊又难解的现象,「在世界各地与各行各业的人相处,很奇怪的是,每个人只要一谈起电影,每一个人眼神里发出来的热量,乃至於全身抖擞出来的能量,都很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跟你跟别人谈小说、谈其他艺术很有差别。」电影对人的吸引力如此惊人,令他觉得很惊奇;这股热量总教李安感到,电影这种东西已然接近可以立国又可以革命的东西了!
【博客】他的灵魂是一片深沉的海洋/《吴清源》 吴清源——强推!(张震偶耐你!)菲麦 发表于 2007-09-15 23:28:15 他的灵魂是一片深沉的海洋而他的心只承得下一泓太古湖水这是一部始终流溢着悲伤的电影。台词吝啬到几近于无,画面美得令人窒息看之前同学说这是一部闷片,我首先是冲着张震去看的,心想就算是闷片,看着张震的脸我也能坚持下去后来才发觉,情节的进展其实非常迅速,画面切换常常令人措手不及。细节在不经意间便从韶光中漏去了吴的人生,像深海的波涛,独自暗涌,在暴雨来临之前已化作虚无吴一直是沉默的,只有从瞬间即逝的神情中艰难地捕捉他飘忽不定的心灵。那些或黯然或欣喜的眼神,嘴角温柔的笑意,长久凝视那一片虚空如同肖像般的神情或许是演绎他人人生的缘故,连演员和导演本人都很难触及他灵魂的碎片记忆中有一片长满芦草的旷野晴天的时候能看见远处的富士山,他与川端坐在山野中,低声念着思乡的文字然后是寒冷的冬,干燥的天气令他怀念北京他在疗养院某次喧闹的清晨从棋枰上抬起头来,循着乐曲穿过冷清的走廊看见一群随歌起舞的年轻人也许快乐是可以传染的,他的嘴角泛起一丝微笑骤然间看见一幅日军侵华地图眼神在瞬间冰冷他在令人颤栗的寒风中穿越无尽的旷野川端在一群严肃的日本人中喜欢用一个极放松的坐姿和服换作西服,眼角布满皱纹川端依然坐在他的身后,仿佛时光静谧故事的最后,吴清源的棋坛告别仪式吴坐在棋枰前,仍旧保持着仰望虚空的亘久姿势,年轻的脸与年迈的脸在光影中交织着出现仿若流年在他身上肆意流转张震是个极具张力的演员,他所演过的每个角色的差异过大,以至于我一直没有记住他天堂口与吴清源,完全认不出是一个人吴清源的两本自传《中的精神》、《天外有天》川端康成有关吴与围棋的小说《名人》
【博客】张震 色気200%の男优/《最好的时光》 百年恋歌 2007/9/2(日) 午後 10:47映画 【监督】侯孝贤 【出演】舒淇 张震 【2005年 台湾】 静かな映画である。 最近やたら音楽や効果音や台词が盛りだくさんの映画が多い中 とっても、静かです。 台词が少ない。 台本の行间が、もう沢山の感情ではち切れんばかりという いかにもいろんなことを含んでる。 また、主演の舒淇と张震の目力がもう一杯语るんです。 ある意味、ちょっとこの威圧感はなんだろうと 久々にエネルギーを使いました。 3部构成になっていますが、第2部は极めつけで无声映画风。 いやーこの静寂が色っぽいです。 私の中では张震はちょっと色気200%の男优で、 この辫髪が相当KOもんです。 こんなお姿の张震はフェロモン300%です。 舒淇はもともと色気もあってキュートな印象が强いので ストレートに芸妓の役は、逆に妖艶さが无くなり、 なんか贞淑な正妻みたいに见えたのは私だけでしょうか? 3部构成は3つの时代の恋爱を描いているんだが 时代の选び方、特に过去の时代设定(1911年・1966年)が、近いようで远いという 微妙な时空间で、よく解るような解らないような空気。 かといって现代の2005年も现実のような幻想のような・・・ 全て、私にはストレートに入ってこなかった。 一番インパクトがあったのは 2部の会话に出てくる梁启超です。 日本に亡命してた、ジャーナリストでしたっけ。 うーん、久々に中国现代史の世界♪ ということは・・・1911年って辛亥革命の前年ですよね。 ちょっとワクワク 近代化への进む混沌とした时代に、台湾の知识人たちは、 游郭でお茶ばかり饮んで、一休み。 公然と妾制度もあるし ずーと、『ほほぅ~』といいながら见てしまった。 それから、1966年の台湾のビリヤード场は大変兴味深い。 女の子が世话をしてくれて、一绪にゲームもしてくれるんだ。 客は男子ばっかりだし、 ここでもお茶 私が昔行ったビリヤード场と一绪だ。 汤饮み茶碗のお茶とビリヤードって妙な组み合わせでしたっけ。
【博客】烟与张震 烟2007-09-14 16:23我不抽烟,而且极讨厌烟味,出去玩回来,最恨的就是身上的烟味,觉得那股臭臭的味道已经嵌进皮肤里,嵌进头发根里,于是,经常是半夜三更,我洗白白洗得自己快断气才罢休。但是我喜欢看人抽烟,看烟一点点被烧尽,青烟一缕缕飘散。有人说,它喜欢烟的这种死法,边死边升天。呵呵,看过一句话“把你的名字写在烟上,然后吸进肺里~~”听起来还满痴情的,但是回头想想,吸进肺里又如何?随着下一口,又吐出来,弥漫在空气中,然后消散,薄情,不过如此……我喜欢看帅哥在夜幕下抽烟,留下一个PL的剪影,有烟缠绕的剪影,在这样的迷蒙中,却似乎格外容易讲眼神衬的有几分清亮,又有几分忧郁的POSE,简直是迷倒万千少女~~所以男生要帅酷,最适合在冬夜孤绝地站立着,点一支烟,什么也不说……认识很多MM都会抽烟,女生抽烟其实很多情况只是为了衬托一下心情,配合一下气氛……女士烟也多细细长长,雅致的意味远远大过过瘾~~在清吧里,不算太亮也不算太暗的灯光,聊天聊累了,点支烟,眯着眼,慢慢滴吐出一口,简直是迷死人啊~~每个女生个性大不同,抽烟的感觉也有很大的不同~~我最喜欢看潘潘支着手,然后弹烟灰,整个就是无间道里刘嘉玲的风情再现~~为师抽烟总是感觉心事重重~~兔子抽烟,脸上就写着两个字“麻木”……最后,抽烟最好看的三个人:张震、张震、还是张震^_^
【博客】最好的时光 最坏的爱情 最好的时光,最坏的爱情 2005-11-26 16:52:49 《悲情城市》、《戏梦人生》、《恋恋风尘》、《风柜来的人》……得承认,我在看到上面这一组名字后来了兴头,觉得能取这样名字的人,是很用心或别有用心的,就决定找一段好空闲泡到他的光影中去。光影的背后站着侯孝贤——他细心而严肃地控制着所有的情绪,却又抒情得很。 这次是《最好的时光》。有“恋爱梦”、“自由梦”、“青春梦”三个部分,三段不同时期的爱情。除了舒淇和张震的面孔,三个故事几乎没有任何关联。 第一个故事淡,第二个故事紧,第三个故事乱。 从时间先后来说,发生在1911年的第二个故事应该放在最前面。如果说侯导的作品是要考验观众的耐心,这段故事就是极品,坚持不到最后你就崩溃,也拿他那句“我的电影创作从拒绝观众开始”毫无办法。 文人张震和艺妓舒淇之间,是纳妾赎身的“自由梦”。这部分很特别,除了铮铮琴声和闽语唱词,没有一句有声台词:先是画面,人物即使张口也没声音,然后谈话的内容以字幕的形式单独出现,竖排,繁体,背景是已经变黄的柏树叶。这样,你看一会画面,等一会才知道刚才画面里的人说的是什么,了解故事是怎么回事。文人和艺妓相爱了,在已有的故事里,所有的结局其实只有一种结局,这个故事一开始就注定不是皆大欢喜:他爱她,他已有家室,他想赎她自由身,他又陷入窘迫——他写文章反对纳妾,他亦知妻不如妾?他可以追随“梁先生”追求更大更广阔的自由,却无法给她自由。结尾没有明确,感伤而悠长的音乐或许已经告诉我们:他放弃了,她凄然着。他们在最好的时光里没有最好的爱情。 “恋爱梦”讲的是侯导自己的故事,简单流畅。1966年的高雄,即将服兵役的张震在撞球间遇到了记分员舒淇,没有什么对话,张震就对舒淇产生了好感。下次来的时候舒淇已换了工作,到了另一个地方,然后张震就去找。这时《RAIN AND TEARS》再一次响起来,画面也慢下来跟着抒情:一块一块的地名牌,一路一路的雨景。最后他找到她了,没有费太多力气。赶回部队的时候,所有的车票都卖完了,两人就站在一起,慢慢的,十指相扣,故事结束。或者说,抒情结束——这里没有一般电影概念意义上的故事,画面是缓慢的,节奏是冷淡的,它就像一些我们自己的事情,没有太多迂回和戏剧冲突。但只要有爱情,它就可以让爱情的时光变为最好的时光。吉光片羽的琐事,可以入梦,能够回味,是回忆里最好的时光。 2005年的爱情呢?这个“青春梦”迷乱而繁杂。舒淇这时变成了一个双性恋歌手,一个新新人类,她爱张震也爱女友。女友不满她的专情,扬言要自杀,最后的画面是张震和舒淇挨到了一块。主要情节需要观众来补充,这大概就是候孝贤所谓的“拒绝观众”。三个故事讲到这里,原来美好抒情的气氛冲淡了,只剩下无所依托的2005。2005年还在讲述,2005年还没有形成回忆,最好的时光要等到轰轰烈烈的爱情在时光中冷却下来,在回忆中变为最好?侯导说:“最好,不是因为最好所以我们眷恋不已,而是倒过来,是因为永远失落了,我们只能用怀念召唤它们,所以成为最好。”我说:最好的时光里有最坏的爱情,都能在回忆中一次比一次有着珍藏惋惜的姿态。 《最好的时光》让我想起《恋恋三季》和《花样年华》。《恋恋三季》是越南生活题材,三个不同的部分有三个越南人不同的生活境遇,都很抒情,不只是爱情。《花样年华》和《最好的时光》在内在气质上比较接近。都比较闷,台词很少。都以时光为线索,字幕用得很多。所不同的是,侯孝贤借用了高科技的电脑和手机屏幕。看下来都比较低沉婉转,内敛含蓄,个人风格突出。 最后完整演算一下我的推导:最好的时光里有最坏的爱情,后来的时光让最坏的爱情变成最好,所以最好的时光里总有最好的爱情,或者说,爱情让时光变成最好。也或者说,时光是我们“最好”的大导演。
【博客】耐看/《最好的时光》 Three Times2007-09-09 21:21:21《最好的时光》 Three Times朋友问我:《最好的时光》好不好看?我说,侯孝贤的电影没有“好看”的,只有“耐看”的。这里的耐看,需要有很多元素,首先他的电影和你是对味的;其次你不是带着太多期待的。三段时光,似乎是侯孝贤导演生涯的回顾。你可以在这部影片里看到很多他的作品的影子,就像王家卫的《2046》里对以往作品的回顾。云白的“恋爱梦”“恋爱梦”里的少年和秀美让我回想起《恋恋风尘》里的阿远和阿云,云淡风轻又韵味深长,有侯孝贤早期作品的风格。最喜欢这一段故事里:少年辗转奔波,终于找到秀美,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她身后,等她回头,而秀美终于转身看到少年,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笑着,多少期盼、思念、惊喜、感激,都尽在盈盈的笑眼里,随波流转,顾盼生情。恋爱真是一件美好的事。不管多年以后,这段恋情是终成眷属,还是如阿远和阿云般无疾而终。在年轻的时候,你曾经那么惦念一个人,不顾一切地想见到她,曾经在夏天的雨夜里偷偷牵住她的手,任何时候想起,这一切的一切都会笼罩在温暖的光晕中。昏黄的“自由梦”“自由梦”象是《海上花》的简约版,从发型、服饰、盆景、装饰等等美术设计,一切都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导演巧妙地以默片的字幕来代替对白,以婉转苍凉而哀怨的南音为背景,似乎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的无奈眼神。她只是他暂时的避风港,只是他路过时留恋的别样风景,他说要自由,为了一个三十年内都不可能有自由的国家,却不肯给身边的一个女人最简单的自由。红颜知己,心心相印,温柔婉约,深情款待,最后只能独自哀怨地老去。灰暗的“青春梦”“青春梦”让我们看到《千禧曼波》时代的导演,想再现现代年轻人的心理但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21世纪里的爱情怎么看怎么颓废。难道是盛世无恋情吗?是因为知道生命短暂,所以用最奢侈的方式将爱迅速燃烧成灰烬?显然这里的“靖”是舒淇无法胜任的,特别是舞台上的演唱,就显得别扭而吃力。从《天下无双》里的搞笑,到《诡丝》里的坚韧冷峻,再到《最好的时光》的安静温和,我慢慢喜欢上张震的表演。他的帅如同他安静的个性。干净而清澈的眼神,不张扬却很平和,有种可以让人依靠的温暖力量。张震是《最好的时光》里最和谐的元素,也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惊喜。
【专访】moviegoer专访《远くの空に消えた》导演行定勋 采访:KTV 问题整理:KTV & MovieL 翻译:饭团 校对:桔子 因遇上各种情况,凭心而论,问题整理准备得相当仓促,也算是教训吧。再一点可能比起其他采访对象,行定勋看似离普通影迷很近,却有着为数不少的作品,同时更难抓住他的“兴趣点”所在。 很多国外的观众都是通过《GO!大暴走》(GO!)而开始关注你的,而在《果酱短篇集》(Jam Films)中,收录有早期短片《正义》(Justice),它也是一种无拘无束的青春风格。而这些作品与后来的青春爱情片,在视觉风格上似乎有所出入。你这么做是否是为了做新的尝试?或者是某种妥协? 《GO!大暴走》和《正义》比较像,其他的话,都是爱情故事,安静的电影比较多。我是一个人,所以就具有多面性。我的电影风格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更加广泛的。作为个人,我受到了很多电影和其他导演的影响,比如在日本的话,有黑泽明、沟口健二等导演,同时还有那些喜欢描写平静日常生活的导演。我受到他们的很多影响,从而形成作品的各种不同面,我从一部部的影片本身来定下它的风格,而不是我在制造电影的风格。因为每一部电影都不同,所以从中即有风格的不同,我是这么想的。 像洼冢洋介、妻夫木聪等新生代演员,你是怎么评价他们的,有什么共同点或者不同吗? 这个的话,完全是由于作品的差异而展现不同的气氛啊。洼冢洋介和妻夫木聪的话,基本是同年代的年轻演员,相对来说洼冢洋介的话是一个很野性的人,会努力地去表现他脑中的想法;妻夫木聪的话,会和他所在的那个场景,风啊、空气啊,找到和自然万物相结合的感觉,然后表现出来。这两个人的话,可以说是正好相反的两个人。 之后又没有和他们再度合作的打算? 之后合作的打算……大概基本没有吧。当然如果有合适题材的话,可能还会找他们合作——就现在来说,没有这个考虑。 对柴崎幸和竹内结子两位演员有什么评价? (注:问题删减)柴崎幸和竹内结子都是有着巨大的表现力,属于可以演绎范围宽广各种角色的优秀女演员。从今以后,非常期待两人的表现,也希望她们能在我的电影中表现出更多的不同面。 在《春雪》中,你略去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作品中清显转世的细节,是否有意为之? 电影公司(东宝)想拍三岛由纪夫的作品,那么我就选了作为《丰饶之海》系列第一部的《春雪》——日本的年轻观众很少有人看过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日本的电影多以爱情故事为主,有很多新的作品、新的爱情故事,但是我希望能够通过《春雪》,把像三岛由纪夫那般出色的作家所描写的爱情故事展现给当前的观众。然而在《春雪》中,有的细节很难拍摄表现出来,所以挑选了其中一个爱情故事来拍。 或者你并没有想往下继续拍摄三岛《丰饶之海》系列的考虑? 在这样的日本,继续拍摄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比较困难——是不太可能了。因为写法比较混乱,要拍下去至少要把原作都理解了才能继续。 能比较下作为摄影师的筱田升(《在世界中心呼喊爱》)和李屏宾(《春雪》)给你的印象吗? 《在世界中心呼喊爱》的摄影师筱田升先生已经因病去世了。对我来说,那时候觉得尤其伤心,甚至觉得以后都不知该怎么制作电影了。制作《春雪》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感觉筱田先生是不太看别人的东西,也很少对别人做出评价,是个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人。但是他看了《花样年华》后非常兴奋,认为摄影师(杜可风、李屏宾)十分了得。筱田先生是不太夸奖人的,所以对于被他称赞过的李屏宾非常有印象。几个月后筱田先生就过世了,那个时候我就想到了筱田先生曾夸过的厉害摄影师,先前也是知道一些李屏宾先生的事情,然后找了人联系,就这样合作了一次。
首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