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心灵170 我是心灵170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129 粉丝数: 108 发帖数: 5,952 关注贴吧数: 17
《 沪上大境阁 》 2022.4.24 《 沪上大境阁 》 . 那年秋时,因有事去了一趟小北门,事毕后独自顺路而行的踱步在一呼一吸都带着雨气的高楼与马路间,不经意间已是到了小北门的大境路一带,远远望去,在梧桐的绿荫里有一处黛灰色的老城墙和古色古香的楼阁,哦!恍然间感觉到这里就是久有所闻沪上唯一的老城墙和大境阁了吧!怪不得这条路的路名也称之谓大境路,它真是闹市里的一处胜景,更是识别上海旧城厢界线的一个标志。 我围着闹中取静的古阁转了一圈,那上翘的飞檐凌云有势,幽深的院阁,魁然的殿宇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端庄中又给人予一种深不可测之感,有带着“凭吊”的感觉看着这沪上仅存的老古董,以俗人之感享受着这片幽清之地。在占地不多的大境阁内,从门口的挂牌来看,这里面的单位是不少的,并且都是很上档次的市级单位;有“上海市道教协会”“上海市道教书画院”“海上书画院”“上海市华侨书画院”等,原来大境阁不仅是上海最后一段古城墙,也是中国近代书画影响深远的海派文化发源地。回去之后我翻了一下资料真是这样的,这座明代就存在的大境阁,就是海上书画派的诞生地。 在这方灰墙黛瓦,镂空木窗的一墙之隔,老西门街上的熙攘之声不时的传来,遥想曾经几时,在此朱廊雅阁间,海派书画的大师们;任伯年,吴道禅,吴昌硕,张大千等人聚于此间,谈艺论画,翰墨岁月以海纳百川的大度和格局造就了风格独特的“海上画派”,影响了中国书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潮流。 仰望着门楣上苍劲虬重的“大境阁”匾额,抚着斑驳重重充满时代感的老城墙,虽已经是短短的一段,却是用岁月的沧桑和人文的意志链接起了昨天和明天。 回望一眼这座于明朝万历年间曾经闹极一时关帝庙的大境阁和当年为应付紧急军事而修建的古城墙,它在秋风的清透里染上了一股萧穆感,它不想追逐于过去,也不适遗憾在现今,它自我的任凭斑驳着,残缺的站在秋尘里,就是苍老了它的归属也属于大自然。 . 《 沪上大境阁 》 . 淞沪百载繁尘处,老墙旧阁斑驳诉。 常暮大境见有缘,惆怅叹得秋风飒。
首页 17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