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阳江上牧渔人 漠阳江上牧渔人
关注数: 13 粉丝数: 434 发帖数: 9,544 关注贴吧数: 0
有个疑问关于冶铁技术的 在另一些话题的帖子里看到了好几则类似下面图示这种言论,狂吹什么地朝古代冶铁技术的,我就纳闷了这信息茧房是不是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当年贴吧兴盛时期百度冷兵器吧我记得专题讨论中外冶铁技术的分析贴有很多,介绍也很详尽,下面这种神论绝对是集火的重点,当时贴吧上很多地方都针对这些神论进行了批判。可为什么十几年后贴吧都衰落了,冷吧的那些分析贴后来估计都被官家百毒捂嘴删除得差不多了,这些言论又开始到处泛滥的样子这些言论都很有代表性,都是当年冷吧重点批判的言论,没什么新意,我当年就看过不少,只是没有保存下来,不然可以直接版书,或者有兴趣的可以再去冷吧找找还能找出多少,我估计是不多了,清了好几轮网这种影响皿族自尊心自信心赢下去的东西怎么能保留呢 总的来看总结上述图示就几个要点,地朝的高炉炼铁法,譬如什么炒钢法什么五花八门的术语之类的。比欧洲西亚领先多少多少百年当年冷吧众人看到这种字眼肯定是集火了,那放神论的人不死也得掉层皮。现在是因为冷吧的精品都被删光了所以才这么肆无忌惮么? 我记得当年冷吧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讽刺这种吹地朝冶铁技术的话,可能复述不太完整——高炉炼铁如果真比块炼铁有明显优势,早就被中亚和日韩学去了,就像造纸和火药一样,然而和中国交流密切的日韩中亚一直用的块炼铁,韩国甚至都不屑于偷什么高炉炼铁,人家韩国一直宣传古代朝鲜半岛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却从来没宣传过炼铁,高炉炼铁的含金量可见一斑。这话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你们以为如何?可以各抒己见
论攘外必先安内 据敝人观察良久,在简中信心茧房里——“攘外必先安内”这几个字在一些人嘴里犹如洪水猛兽,言必就贬得一文不值,或者拿出来说的时候总是泛着一股鄙视轻蔑的语气。仿佛这个词句是什么天然的贬义意思一样,恨不得人人唾弃之。可我们静下心来摒弃一些个人主观的情绪,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词句本身并没有丝毫的问题,这是一个国家很正常很合乎逻辑的战略思路,甚至还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而且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国早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东突厥就开始南下劫掠。后面的唐朝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时,一度向东突厥可汗称臣,花费财物贿赂他们,不让他们给唐朝找事,还找东突厥借过骑兵。也因此,在唐朝统一天下前,对于东突厥的要求几乎是无力抗拒。 如《旧唐书》中记载: 始毕(东突厥可汗)自恃其功,益骄踞;每遣使者至长安,颇多横恣。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 为此,李渊还不惜把一个主动投奔唐朝的好朋友(泥撅处罗可汗)送给了东突厥人去杀。 只有李世民表示不能杀,但他的意见不被接受,李渊终于把泥撅处罗可汗灌醉后交给了东突厥使者杀掉。 对于李渊来说这是个艰难的决定,人家主动来投奔,李渊却把人家交出去,理亏,对唐朝的声誉有很大影响。 但李渊又不得不这么选择,当时唐朝还没有统一天下,还在和隋末诸侯们交战,实在是无力得罪东突厥。 东突厥当时其实已经在支持梁师都、刘武周等反王时不时骚扰关内地区,还偷偷摸摸的和在洛阳的王世充以及在河北的窦建德接洽。 如果唐朝激怒东突厥,让他们全力支持这些反王跟唐朝捣乱,唐朝统一天下的进程或许会被无限制拖后。此时只有先满足东突厥的要求,集中力量把国内的割据势力全部消灭统一天下后才有足够实力考虑对外问题。 所以,李渊不得不妥协,至于李世民,他其实也知道这些情况,反对只是表示个人态度,并没有全力劝阻。 本来是唐朝好朋友的泥撅处罗可汗就在这种情况下被唐朝出卖,李渊和李世民估计都很憋屈,但只能忍着。 七年后,李世民当上了皇帝,马上就把泥撅处罗可汗厚葬,“太宗即位,令以礼改葬。” 此时的唐朝虽然还没有消灭东突厥的能力,但已经统一天下的唐朝也没必要看谁的脸色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