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P_app PPAP_app
关注数: 7 粉丝数: 59 发帖数: 5,235 关注贴吧数: 8
一个冷门的,关乎宗教、社群与爱的真相 宗教总提倡爱,那爱是什么? 这里给出一个前提,爱就是亲密感,包括与他人的亲密感、和自己内在精神的亲密感以及对自我身体的认同的亲密感, 但是这分三个层次,最核心的是对自己内在精神的亲密感(或说潜意识层面的),这是宗教认同(宗教的信)的核心,再者,是对自己感官肉体认同的亲密感,这是自信的层次, 最后,才是对他人的亲密感,因为他人是异己,所以亲密感一定需要达成某种共同体,可以是契约,可以是利益,也可以是生育导致的共同血统继承。 再说恨,恨的前提就是对方让你产生攻击性,或者排斥。 客观的参考其他生物,比如狮群,雄狮会为领地发起攻击,这里想到了什么? 联系之前说的亲密感,也就是说所谓【爱和恨】,其实都是自我为了扩张的不同形式罢了。 比如你攻击一个人,那个人一般就是干犯了你的利益或者攻击那个人可以提高你的权力感,扩张你的声势。 而当一个人和你亲密,那个人一般就是符合你的利益或者和那个人亲密可以提高你的声势(这个是利益的补充)。 而且,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婚姻,婚姻有“七年之痒”之说,太过于亲密,反而不助于性.欲,这是为啥呢? 因为性.欲是为了扩张自己基因的需要,而且越多不同的基因被自己的基因同化(配偶),自己的基因就越容易传承下去,这本身是种攻击性或说权力。 而亲密感越高,说明对方已经达成同化目标了,虽说有爱,但是基因为了使自己有更多的多样性的拷贝量,就可对过于亲密的对象失去性.欲。 而且联系战争,也是如此,对恨的对象群体实施强暴。 所以,“爱与恨”,就是同化故事。
事实证明,有多大的快乐,就有另一方更大的痛苦 每次吃生日蛋糕,大家看似快乐喜庆,其实蛋糕就是农产鸡之鸡蛋的剥削物,农产鸡被囚禁,走地鸡也会被窃取产出,有人会说鸡蛋一部分是鸡的月.经,但是为了提高产量,人工培育的鸡种承受发育疾病的痛苦。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承受伤害不是痛苦是什么?而且有多巴胺带来快乐一说,动物也会分泌多巴胺,也要带来压力和痛苦的皮质醇。 所以,本质上,获得利益就会快乐,但宇宙总物质与能量宏观上恒定(也有说宇宙膨胀会降低总质能),而且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也就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除了做功还会耗散(热机不能只做功而不产生其他效果), 故一方的快乐,需要另一方或多方的痛苦,看看自然被人类剥削的程度就知道了。 而且你猜为什么古代有奴隶?不就是高位不想承受生产之苦,把这一痛苦转移,来达到更大的快乐么? 科技发展,给人类福利的同时,也在更大效率的剥削自然与其他物种,这也是能量转移逐级递减的道理,所以痛苦和快乐都相对的存在着,不能存在一种机器,把头尾接起来,循环能量的永动机是不可能的,这也可以用能量逐级递减的认识推导出来:没有这样的永动机。 在这样的宇宙里,若有永远的快乐,那就必有损失方永远承受痛苦,这似乎符合天启神学的说法,但更符合生命演化中获取生存资源博弈的理论,只是把这种理论推到一种极致。
如果生物不是进化出来的,可出现以下几种大事 1.有创造者,可以让太阳从西边出来,因为这是创造者直接造的,有这个权限。 2.其他生物和人由于不能在复杂度上进化,只能一代不如一代,所以科技发展是神迹,只能祈求神启,而且儿女只能听父母的,因为儿女不如父母,孝字当先。 3.血统决定一切,因为这个模式下,人不能进行复杂度的进化,所以保持高贵的高品质血统很重要,普通人永无翻身之日,穷人不能靠变异,但富人可以靠科技。 4.由于不能在复杂度层面进化,生命只能越来越垃圾,所以,生物越变越简陋,儿女越来越蠢,直到满大街都是畸形人畸形动物。 5.由于人越来越蠢,导致空间能力的下降,会理解不了天文地理、出门走不了多远、迷路时常发生,所以民间会相传:我们生活在一个3D地平鬼打墙的世界! 6.农作物由于退化(复杂度降低),会减产降低品质,人们会陷入饥荒,直到神启改良转基因技术。 7.由于创造者的启示才是第一生产力(启发科技),所以科学家都成了神学家。 8.由于科学家都成了神学家,而且世界归创造者管理,所以科学家成了指定的代理人,具有正治声望。 9.具有正治声望的科学家,管理着涉会,普通人依旧无法翻身。 10.反智者由于反对科学家——创造者的代理人,间接反对创造者,被处以刑罚,可能要上火刑架。 总结:就算如此,依旧是反智者受伤的世界。
破解演化论:进化、几何数学、与目的性 众所周知,对于人类的外形,丑是千奇百怪的,美却总是彼此相似的,这里的美指的是性吸引力,和你怎样定义无关。 而对于某种环境,适应这个环境的结构可具有类似性,而不适应该环境的同样可以千奇百怪,所以有趋同进化的说法。 概括这两段,性吸引力与适应环境,都在于“契合”,一种外形,吸引越多的异性,就越美,这外形契合众多异性的审美观; 一种结构,越契合环境里的方方面面:食物种类、环境的温度等,适应度就越高,也就越能生存。 但是,一个圆形物体是否能完美契合一个圆形的坑呢?(这个坑不是它撞出来的)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现实世界可以用数学描述,但不能达到数学里微积分极限的概念,物质结构不是连续与无限可分的, 这就导致现实里没有完美的圆,也没有一个圆形物体的尺寸能完美契合一个圆形的坑。 人的理想,就是自己最高欲望的实现,也就是最能刺激动力和满足自我的,这决定于神经回路的结构,理想化的目标,就是趋于极限化的自我满足 人心中有标准化美人的欲望缺口,但这一美人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也是一种趋于极限、满足自我性欲望的缺口,这个缺口每个人可以有区别,但是这些缺口的重叠区域,就决定了种群性选择的方向。 故演化的目的性体现在: 1.和环境的契合度 2.和异性的契合度 而繁衍可以放大契合度最高的遗传因子。 (图:超常刺激:吉丁虫被啤酒瓶吸引)
扫描结果:人不是进化出来的? 1.这里有一台【神奇的检测器】,可以同时扫描所有时空维度的所有宇宙。 2.扫描结果证明,人类并不是进化出来的。 扫描完毕。 什么,你说你不信我有一台神奇的检测器 那你倒是先“严谨地”证明这台【神奇的检测器】不存在啊。 而且这台检测器扫描发现【神奇的机器】有bug, 神奇的机器有识别错误。 对了,顺带一提,这台检测器很小,是可以随时移动的。你若无法在同一瞬间扫描整个地球时空(我都不要求你扫描宇宙时空了,这太欺负你了),是无法证明这台检测器不存在的。 什么,你说举证责任不在你那边? 原来你知道判断【某物是否存在】的举证责任,不在主张不存在的那一方啊! 玩概念最大的问题是,“不存在”也属于概念的一个范畴(可以表达出来),所以提出一种概念不一定意味着这个概念是“存在”的范畴, 所以评判一种概念是否是有现实对应,最关键的点就是能否被经验到,也就是说能否被感官直接或间接察觉, 那幻觉呢?如果一个概念对应了一种幻觉呢?别人看不到,只有某人看到呢? 所以还要强调,这种经验能否被大多数人察觉。 但色盲和一般人看到的不一样,谁看的才是那个幻觉?? 另外,普通人都可以产生视错觉,难道视错觉是真的么??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一些巫师说自己可以看到其他世界,而普通人看不到,谁陷在更深的幻觉中?? 这才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根本区别。 的确,看不见不意味着不存在,但连看见的也不意味着真, 而且,相信的东西会产生认知,认知会辨别是否符合相信的东西,从而选择性的看待现实。 那,只有人类公认的东西,最真实,就是意识的能力,这个不需要去偏信偏听就有。
如果宇宙的本质是个思想体 貌似其想什么都不过分吧?? 而且为了在思维幻境中困住人物,弄个自洽的演化路径,让过程看上去很自然,也不过分吧? 创造论者有本事就冲出天地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可是他们基本上连地球都出不去,更别提太阳系或整个宇宙。。 如果宇宙本质是个思想体,那么创造论者泥土变人的魔法,真的比不上把无机物从微观到宏观一步步连续的思想创作与进化改造成人类, 如果泥土变人的魔法,对于无所不能的思想体来说,好比一次特效展示,那无机物一步步演化成人类,就好比一场实打实一步步渲染的高帧电影, 要知道,从影视制作的角度讲,泥土变人只需要剪辑,而从微观到宏观的一步步演变,连续缜密,人类目前还办不到,没这个技术, 如果宇宙本质的思想体想展示自己的创造能力与幻象的水准,肯定是演化的方式更高超, 而泥土变人的方式,就像幼儿动画片,演化的方式需要更强大的能力与能量,而且可以让人类难以找出突破幻境改造整个现实的方法, 这么一来,创造论者以小儿科的形式,妄想替换宇宙本身演化的方式,这是啥?? 若说宇宙本质是思想体,那反对“智能设计”最厉害的,并不是演化论者,而是妄想用小儿科特效烂片的方式去替换现实的、自诩为泥土捏成的创造论人士们。
观看海边的鹅卵石,每一个虽然都不雷同,但对于不了解自然现象与原理的幼儿,可能会以为是人有意为之, 其实,这是海水的潮起潮落打磨了石头的棱角,让它们变得光润圆滑。 而大自然多少亿年的打磨,同样可以对生物种群起作用,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不同的基因,发育出不同的外形, 这些外形,有些在环境中屡屡碰壁, 而有些外形跟环境能和谐共存, 前一种外形获取生存资源的能力比后一种低,于是繁衍的后代数量更少,因为存活率、营养等都会影响后代的数量, 而后一种外形获取生存资源更容易,于是后代数量更多,于是乎,这种外形越来越多,而在多少亿年中,不同基因此消彼长,生物获得生存资源的效率越来越高,就产生了高级生命, 因为物种获取生存资源的效率越高,其他效率低的物种,就会被挤兑出去,于是栖息地就成了前者的了。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恒温动物发展壮大,因为这些物种新陈代谢比变温动物更高,同体积单位时间需要更多的食物,肌肉动力也更有效率,所以同体积单个恒温动物获取生存资源更有效率,容易把同一生态位的变温动物驱逐掉。 如果把种群看成鹅卵石,大自然的环境看成打磨匠,对群体中每种基因表现出来的样式,大自然都可以打磨掉那些不适宜的边边角角。 而且,对于个体,生存是首要任务,生存也意味着体内环境的稳定,所以,大自然不仅在外部打磨,也在内部精密的雕琢,已经打磨了多少亿个年头。
兼容进化与反进化的短篇小说:《创宙记》 太初有实体,名为原逻辑, 这一刻宇宙只有一个内核、本质, 而没有花花世界的现象, 虽有存在,但却是不可感知的抽象实体, 原逻辑构建了古源码,提供了构建时空的张量场, 这时还没有任何操作系统,更没有视窗系统, 很长时间,一切都在黑暗里,虽然光已经在, 但没有目击者,目击者就是视窗, 是大系统里的小系统, 在人类称为地球的星球上, 原逻辑“写好”的生化代码与之兼容, 是个可以堆叠生化代码的子系统, 于是乎,生物进化发生了,DNA编译的越来越多样 眼睛出现后,有了视窗系统的雏形, 这一雏形一步步被迭代编译, 最终产生了人类, 产生了目前最高版本的视窗系统:人类意识, 苹果不红,花也不香,其实只是电磁波与分子, 而人类视窗系统——意识,将它们感受成红的香的 而在潜意识层面,人类一直是那原逻辑, 意识视窗服务于身体、身体授命于DNA代码, DNA代码遵循生化系统, 生化系统不能违背化学物理的基本原理, 比化学更基本的是粒子物理原理, 粒子物理原理要符合时空里场的基本作用, 于是乎,回到开头: 若有世界之道,那就是古源码, 是世界源头的代码,而这一源码,由原逻辑赋予, 我思故我在,宇宙万法的源头,就是那本质真我 至此,反进化或进化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死亡带走不了真实, 独一非盗版的源码,依然在, 所以不用担心,游戏人生吧
生命能让低概率的事件接连发生,这个让反进化论头疼 小到细胞,细胞可以主动把环境里含量较低的物质,富集到细胞内部; 再到鱼,鱼可以主动从水势的低处,逆流而上到高处; 大到人,人可以主动把纸团扔进垃圾桶里。 这三个例子非常普遍,但是看上去违背了自然界的熵增, 物质应该扩散的越来越稀疏, 水里的东西应该顺着水往低处流, 纸团不会靠自然风力,几乎每次准确的进入垃圾桶 但是生命有种奇怪的能力,就是让低概率的事件接连发生, 但是,细胞和外界存在DNA代码这一信息差,这一信息差,作为程序指令,可以操纵物质与能量。 所以机器人也可以办到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些“反熵”行为。 不论DNA的起源,可以发现自然界资源分布,特别是稀有资源,是集中分布的,这点很好解释: 如果一种资源分布广泛,它就不是稀缺资源,各个都可以得到,反之,就是稀缺资源, 某非人类的个体要获得稀缺资源,就需要能够对抗其他个体得到稀缺资源,就需要这个个体有某种天赋能力,蕴藏在DNA中, 而如果有另一个个体也有很强的能力,去对抗普通个体获得稀缺资源,也需要天赋DNA, 那么这两个体因为稀缺资源碰面,要不争个高下,要不强强联合, 于是乎,两种天赋DNA,就可以联姻, 使得后代达成看上去越来越低概率的进化。 上述例子稍微抽象点,我们举现实中的例子: 米国,为啥大多数科技发明都在米国? 因为其早期国民掠夺了资源,而资源吸引高薪人才 而高薪人才发展了科学技术, 技术专利就是信息差, 而这样的信息差对于其国外的人,无法直接获取, 所以只能做其学术附庸,相当于之前说的被操纵的物质与能量,只是通过人这一信息媒介达成, 这也使得资源被米国更加的集中起来,而人需要这些资源生存,所以很多人才跑向米国, 这又加强了信息差,即强强联合,换成非人类的生命,就是优势基因通过繁衍汇集到一个个体上。
人类的“寄生癖” 在史前时代,可以说是基因调控一切生物体的时代,那时还没有模因。(模因即文化资讯传递的单位) 而自从出现了古文明,就有了大面积使用的语言,有了模因, 史前的大脑几乎全部处理自然界的感官信息, 而文明出现后,大脑处理 模因 信息多了, 而模因有个作用,就是替代刺激物本身,产生刺激,这也是为什么看激.情小说,人也会出现生理反应, 这样,模因就可以操纵人类的一些动机与欲望, 模因作为涉会的产物,可以压制着基因私欲,也可以触发基因私欲, 所以掌握模因传播权,就是掌握power、掌握权柄, 而且,更神奇的是,模因可以代替费洛蒙, 昆虫的费洛蒙可以产生集群现象,所以有的费洛蒙又叫集群信息素,人类的化学费洛蒙感受器并不发达, 人类的社交集群主要靠模因,那么模因如果传递了“爱”,它就可以刺激一系列神经递质的分泌, 因为“爱”,其实是种原始脑回路的情感反应,它是潜意识中的强大力量, 也是宗教传播时,最强调的一种精神状态。 那这和寄生,有什么关系呢? 可以发现,人们期盼的伴侣,是颜值高、散发爱欲的个体, 其中颜值高,按照现代的标准,就是偏向非劳动特性的样貌特征,且充满性魅力, 而因劳动而沧桑的特征,不具有什么魅力, 而这样的个体,若配上合适的话语(模因),就可以锦上添花,吸粉无数, 模因作为人类的信息素,而掌握模因权柄的“蜂王”,可以用各种形式的模因去让众人为自己效劳,贡献物资与支持, 比如演唱会的歌星与大量的听众, 而这样的个体所具有的非劳动特征,表明了他们是靠输出情绪或其他信息价值,来获取生活所需的, 这有些像一些寄生体会分泌相应信号物质,来掌控宿主,给予自己更多物质和能量一样, 不过这种“寄生”只是种形象的说法,并不完全合理, 更准确的描述是:人类渴望的,其实是打开自己快乐的钥匙,而一些非劳动的特性,正好符合人们的渴望:解放自己双手,去享受快乐, 而“爱”的模因传播,又打开了人类潜意识的渴望, 何为真正的权力?掌握人类最底层最基本需求的,才是。
啊呀呀,发现统一引力和量子的理论了(迫真 先说结论:光就是辐射,光就是湮灭,故光就是虚无,万物产生辐射,产生虚无,所以虚无牵扯时空(真空涨落),每一寸光的产生,都是虚无的扯动,而万物有自身的频率,尺寸越大的物体,共振频率越低,物体发出的辐射,一般是低频的辐射,比如红外辐射等等,它们对应的虚无,程度较小,效果不明显,所以需要巨量的物质,才能产生肉眼可见的引力,而高频辐射,对应极小物质的频率,所以高频的虚无可以扯出电子导致跃迁,却很难产生引力效果,而引力,就是时空被拉扯的效果。 时空里物质的湮灭导致虚无,时空和物质是一体的,真空涨落不断产生虚物质又不断湮灭,不是真正的虚无状态(湮灭状态),而虚无之光的产生,使得时空成为虚无,造成了时空的涟漪,就好比从湖里取出一杯水,空缺处会造成波动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引力波是光速传播,因为是光和引力一体两面的存在, 而光子的能量是频率决定的,也就是时空本身由于虚无而振荡的频率, 而电磁波是真空里的振荡,正好对应时空本身的性质, 所以电磁波不需要介质传播,因为刚才说了,是时空的性质, 狭义相对论里,光的世界线长为零,就正好对应虚无, 而在濒死体验中,很多人看见白光的尽头,正好对应意识遁入虚无,因为按照刚才的推论,光就是虚无, 有人可能要问:如果光是虚无,那么看到的世界是虚无么?其实看到的世界是不同数值的频率构成的,本质上是量化的世界,所以万物皆数 不服来辩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