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7CZZy馃惥 -
关注数: 1 粉丝数: 17 发帖数: 1,449 关注贴吧数: 0
罗丹的故事 说到著名的雕塑家罗丹,人们也许不会陌生,可是他的雕塑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845年,罗丹满5岁,由于聪明过人,父亲提前把他送到了离家不院的耶酥教会学校上学,但是罗丹对宗教方面的书一点兴趣也没有,却非常喜欢画画。一次,在餐桌前他发现父亲脚边上有一张纸,便趴下去用笔画出了父亲皮鞋的样子。坐在旁边的哥哥发现罗丹趴在地上不吃饭,就叫了起来:“罗丹,你不吃饭趴在地上干什么呢?”父亲一看也忍不住吼了起来:“站起来,吃饭不好好吃,看我怎么收拾你!”当父亲发现罗丹趴在自己的脚边画画时,更是生了:“你学习这么不好,原来是在干这个玩艺!”父亲非常生气地把罗丹打了一顿,而且当场让罗丹保证以后要好好学习,不再画画。   罗丹9岁的那一年,成绩还是不见好转。父亲开始对罗丹失去了信心,决定把这个成绩一点也不好的孩子送去工作。   “不,我要学画画!”   “学画画?谁拿钱送你去学,那东西以后能混饭吃吗?”   在一旁的姐姐这个时候开始帮罗丹讲话了:“爸爸,听说有一所美术学校是免费学习的。”   “那好吧,只要他考得上,就去上吧!我反正是管不了他了。”   罗丹经过努力果然考上了这所工艺美术学校。因为没有钱,罗丹就学习雕塑,因为雕塑的材料是木头和泥土,不花钱。   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罗丹一边学习,一边去当杂工、首饰匠,有时候还去给雕塑家当助手。这一切不仅使他有了一些经济来源,同时也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后来罗丹终于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成为一个伟大的雕塑家。
《最后的晚餐》 1495—1498年,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戴列·格拉契修道院食堂创作了举世闻名的《最后的晚餐》壁画。这幅作品的完成标志着盛期文艺复兴艺术的成熟,无论是从主题的构思、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构图的严整、创作的手法来看,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幅画长910厘米,宽420厘米,取材于《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26章犹大出卖耶稣的传说故事。据传说耶稣曾在耶路撒冷的神殿上,猛烈抨击伪善的人,说他们是毒蛇的子孙。因此遭到他的宗教敌人的反对,而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耶稣的门徒犹大在黑暗势力面前贪生怕死而叛变,并接受了祭司长的30枚银币,答应做内应帮宗教敌人逮捕耶稣。在逾越节(犹太民族的主要节日)的晚上,耶稣已预知其死期快到,和12个门徒共进晚餐,故名《最后的晚餐》。在进餐中,耶稣揭露了犹大的叛变行为,接着犹大提前离席,给敌人通风报信,并带领敌人前来捉拿耶稣。这是文艺复兴一个世纪以来许多艺术家常画的一个传统题材,只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达到了最高的成就,而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典范的作品之一。 达·芬奇紧紧抓住《最后的晚餐》中最重要的情节,来表现戏剧性的冲突。耶稣突然在餐桌上向门徒宣布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之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正是在这一刹那,每个门徒为他们的内心感情所驱使,呈现出各种姿态和表情。画家用惊人的艺术力量渲染了这最后一次晚餐上那种森严而又紧张的气氛。人们从这无言的画中,目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仿佛听到了他们正在七嘴八舌、纷纷议论的声音。这幅画的主题思想是非常明确的,它无非是借《圣经》传说故事来展开美与丑、善与恶、正义与叛逆的斗争,表现作者本人的民主主义立场,反映意大利人民善良的意愿和道德标准。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