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mini 315mini
关注数: 6 粉丝数: 28 发帖数: 542 关注贴吧数: 12
结局的无奈,悟道不能使人离苦,只能去除无明 此帖在《天道》吧发过,来此寻知音。 故事的结局其实在芮小丹、丁元英拥抱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元英明白的“天道”存在于他的思想世界,;而他作为一个“人”的属性(生老病死、七情六欲等等)存在于现实世界。人所具有的属性,也是人得道之路上的障碍。以人心去容纳天道,去掉“生来为人”的属性是不现实的。即使能如丁元英一样洞察“救世主”运作世界的“天道”,也永远不可能改变自己是“人”的事实。所以“天若有情天亦老”天无情才是天,人有情才是人。 芮是个天生的悟者。丁是个站在悟道的门槛上,而还没能闯过情关的准悟道者(所以丁说自己是“贼性不改,又去勾引良家妇女”),他们已经淡泊名利,随心随性,遇到彼此之前都是活得很“自在”的人。但是最后都败给了爱情。其实他们都明白爱情和缘分都不是永恒的,而芮还是想用自己的死换来心上人对自己的永久记忆(这两点剧中曾有表示);而丁元英面对生死两别则是伤心吐血,悲痛不已。他们的表现,与其说是放不下情执,不如说是他们自身“人”的属性造成的。 明知爱情是苦,却依然坠入其中。两人的“苦”可说是在劫难逃,不过是以小丹的死来完成而已。如果小丹不死,两人的爱情是被小三、时间或是其他的什么外力结束,或者以“早晚要分开,不如尽早”的理由,在最浓情蜜意的阶段分别,那才是败笔。这么安排大概是“救世主”对两个人命运的戏弄和惩罚。 作者安排这样的结局。我觉得,是在感叹即便是像芮小丹、丁元英这样的觉悟者,在亲历“世事无常”和“人的属性”时,也难以超脱释然,做到看破放下。真爱不可寻,自在不可求。中间淡淡的无奈,不知几人同感。 题外话:我认为,佛说的“自在”不是悟得天道而从此去掉了人欲,从此无欲无求。而是得道之后,用“道”的方式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世界,不再被自己的属性驾驭。去掉无明烦恼,达到“一种浑然天地,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境界(注1)”。借用圣人们所说的话形容就是“从心而欲不逾矩”、“夫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对自身属性既能驾驭又能顺应。“自在”是一种思想觉悟和精神状态,内心喜悦平和、真诚坦然。 注1: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明知是错却还是勉强一说,我既然已经知错,在这个问题上有异议的吧友就不要再为难我了。
《天道》结局的无奈:悟道不能免苦,而是去除无明 故事的结局其实在芮小丹、丁元英拥抱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 元英明白的“天道”存在于他的思想世界,;而他作为一个“人”的属性(生老病死、七情六欲等等)存在于现实世界。人所具有的属性,也是人得道之路上的障碍。以人心去容纳天道,去掉“生来为人”的属性是不现实的。即使能如丁元英一样洞察“救世主”运作世界的“天道”,也永远不可能改变自己是“人”的事实。所以“天若有情天亦老”天无情才是天,人有情才是人。 芮是个天生的悟者。丁是个站在悟道的门槛上,而还没能闯过情关的准悟道者(所以丁说自己是“贼性不改,又去勾引良家妇女”),他们已经淡泊名利,随心随性,遇到彼此之前都是活得很“自在”的人。但是最后都败给了爱情。其实他们都明白爱情和缘分都不是永恒的,而芮还是想用自己的死换来心上人对自己的永久记忆(这两点剧中曾有表示);而丁元英面对生死两别则是伤心吐血,悲痛不已。他们的表现,与其说是放不下情执,不如说是他们自身“人”的属性造成的。 明知爱情是苦,却依然坠入其中。两人的“苦”可说是在劫难逃,不过是以小丹的死来完成而已。如果小丹不死,两人的爱情是被小三、时间或是其他的什么外力结束,或者以“早晚要分开,不如尽早”的理由,在最浓情蜜意的阶段分别,那才是败笔。这么安排大概是“救世主”对两个人命运的戏弄和惩罚。 作者安排这样的结局。我觉得,是在感叹即便是像芮小丹、丁元英这样的觉悟者,在亲历“世事无常”和“人的属性”时,也难以超脱释然,做到看破放下。真爱不可寻,自在不可求。中间淡淡的无奈,不知几人同感。 题外话:我认为,佛说的“自在”不是悟得天道而从此去掉了人欲,从此无欲无求。而是得道之后,用“道”的方式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世界,不再被自己的属性驾驭。去掉无明烦恼,达到“一种浑然天地,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境界(注1)”。借用圣人们所说的话形容就是“从心而欲不逾矩”、“夫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对自身属性既能驾驭又能顺应。“自在”是一种思想觉悟和精神状态,内心喜悦平和、真诚坦然。 注1: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明知是错却还是勉强一说,我既然已经知错,在这个问题上有异议的吧友就不要再为难我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