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鹏🍭
吃饭然后睡觉
关注数: 86
粉丝数: 140
发帖数: 10,495
关注贴吧数: 179
如果巴黎发生个大爆炸 死个100来号人,然后盆友圈里点个蜡烛什么的;叙利亚内战死了十来万,连根火柴都不点。 虽然理论上来讲人人平等,但潜意识中有些人更高等一点。
现在海南很吃香 据说开放度要大于香港。 那么未来,其一,它的规模和繁荣度会不会超过香港,顺带因为开放博彩,会不会分流一部分去澳门的老哥?其二,像上海、厦门、天津、宁波之类的城市会不会跟进?
现在发现吧里热度不及以往 13、14年那会儿挺热闹的
关于赌徒必输定理 假设赌徒的初始资金是n,每赌一次或输或赢,资金分别变为n+1和n-1。输或者赢得概率为0.5,求一直 赌下去资金变为0的概率是多少?假设从n开始一直赌下去变为0的概率是T(n). 那么我们有: T(0) = 1 T(n)=0.5*T(n-1)+0.5*T(n+1); T(n) = ( T(n-1) + T(n+1) )/2, 对n > 0. 这第二个式子相当于数n有一半机会变成n-1,一半机会变成n+1。 那么变换一下相当于T(n+1) = 2T(n)-T(n-1)。 设T(1)的值为a, 那么显然0< a<=1。利用T(n+1) = 2T(n)-T(n-1) T(1) = a T(2) = 2a - 1 T(3) = 2(2a-1) - a = 3a - 2 T(4) = 4a - 3 ... T(n) = na - n + 1. 我们知道T(n) >= 0对于任意的n成立。 在n(a-1)+1这种情况下,a无限接近1,. 所以我们证明了T(1) 约等于 1. 同样的过程可以得到T(2)约等于 1, ..., 一直下去,T(n) 约等于 1. T(n)=0.5*T(n-1)+0.5*T(n+1);这一步看不懂
现在好些实体书店转型了 买书的同时兼买咖啡、工艺品什么的,有的干脆变成以书为主题的咖啡馆。还有一些书店干脆买教辅,这样好赚钱。 讲实话,自己感觉除了考试考证的书不得不看、偶尔看看什么炒股的书,连电子书都懒得看。之前买的几本书干脆翻都没翻过
求问,关于右转弯 十字路口右转,能否既走1或2,还是仅能走2
股票不是用来炒的,是用来投资的 如果可以的话,未来打算进点高分红股,有了钱投一点,靠收股息补充一部分现金,就像收房租一样,拿个2、30年或者更长
做某件事,如果集体得利,那么其中的个体是否一定得利 如题
你们身边有没有因为听了成功学大师演讲 改头换面,走向成功或小康的人?
某表关于智商和成绩之关系
在西方人眼中,如果给白人做细分 盎撒英(英、米、澳、新)>法兰西人(被前者打败过)>德意志人(被前两者打败过)>西班牙裔(祖上阔过,后来不行了)>东南欧的那帮(穷+外债)>斯拉夫人(冷战输了,穷)。 可以发现,世界上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仍然是英国佬和它的一些亲戚,有一种青丁硬点的感觉。
就你观察,现在家用汽车的普及率是多少 对于车企而言,有没有继续扩张的可能?
现在禁补课减负什么的都没什么用 如果当一个社会意味到读书读得再多也升不了官、赚不了钱、改变不了命运,概而言之,如果读书是一笔亏本的生意,那末,什么教育辅导机构会大量倒闭。当然,这样不喜欢读书的、反智的社会是绝大部分人不愿意看到的。 反过来,只要读书能让人生活更美好,乃至提升阶层跃迁的机会,你这补课是永远禁不住的。
关于未来的就业前景 如果纯打工,现在看来比较有前途的:跟着大私企混,比如阿里、腾讯等知名上市的、非上市的企业,体面而多金,条件是高学历,高智商,只是压力比较大;考体制内,比如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什么的,钱相比前者少不少,人际关系复杂,但给全国最大的老板打工,小康还是能保障的,而且工作相对轻松点。 至于中小私企,随着行业的垄断化和各种什么检查,估计日子会越来越难混,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小而美的企业出来。退一步讲,即使中小企业效益好,如果你不是老板也不是小点的股东,日子照样比较难过。 至于创业,那还不如去炒股去。
未来的世界会不会因为基因的差距产生不平等 比如说,一个社会设计了一个完全公平的人才流动机制,没有任何的人为不公之处。成绩好的聪明人被筛出来,那么会不会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被筛出的聪明人离开了社会底层,实现了阶层跃迁,而相对不携有聪明基因的人则子子孙孙留在底层。 从小观察看,从小初高三级看,当时年级第一的大多数是本县比较高级别的公务员的孩子,都是公认的学霸,而且综合能力很强。做为教师阶层、医生阶层等智力阶层成材率要远高于其他群体。在某些新闻报道中,出现祖孙三代都是博士的奇闻。 如果说社会制度公平可以用制度设计来实现,但基因的不平等真是有苦说不出了。
转自B乎:某励志故事 说个特励志的真事,我一哥们就是这样: 刚上大学时,他痴迷读者杂志,深信“心灵的平静与幸福才是最大幸福”,于是我这哥们上课马马虎虎,天天睡懒觉,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国贸系的这种浪子很罕见),系团委小黑板上经常出现他大名,当然都是因为不跑早操的警告,但他丝毫不在意,据他说:感受到自己自由快乐,感受每一天的阳光与朝雾,感受自己的身体真正属于自己,比那些虚无荣誉更重要(他是骨灰级影迷,购碟至少2000+张)。当然他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他也很不在意。 最终,他大学毕业没拿到学位,英语4级都没过,但他还是快快乐乐的,仍然优雅自信(他从无女友,不知为什么,现在我猜想他也许是Gay之类的)。 多年以来,他的洒脱率性,他的无所畏惧,他的乐天知命,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个迷。 后来就是传奇了,他的人生之路特别顺畅:富足而充实,顺利在北京定居,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开开心心做小富翁,一不留神就去西藏爬山什么的,还花几百万在东三环一带买了豪宅公寓。。。。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努力读书考研留学的死认真的书呆子,却仍然在奔波在漂泊在奋斗。。。。 前不久有个同学才告诉我真相: 闹半天,原来他爸是他山西老家的什么局长,位高权重。退休后他们全家都定居北京了,据说5口人5辆进口豪车,他二姐大婚时,花了上百万。。。。 太励志了。
大家股市收益如何 新入市,暂亏7个点
命运有点像刮刮卡 最开始自以为能刮出头奖,考上清北、迎娶白富美、老上人生巅峰;到后来,隐隐约约刮出一个言字旁,自感不妙,但仍然心存侥幸,再后来刮出了谢字,心凉了半截,最后心灰意冷,潦潦草草刮出谢谢惠顾四个大字
这波A股下跌怎么影响这么大? 好些人都很悲哀的样子,在社交媒体上骂人。其实现在看看也就-15%的样子,和当年08年、15年简直小巫见大巫了。
其实看到新闻里看到国人买买买 去日本的、欧洲的、香港爆买的各种人。再看看朋友圈刷屏的各种海外购物、海外旅游。然后看看自己的余额,深感自己为国家拖后腿了,连出国都没出过。
其实小时候关于资源的说法是骗人的 小时候那些科技书、教科书胡说什么石油只能用25年、铝用40年之类的,现在石油也没涨上天嘛。说什么人口过剩,要节制生育什么的,但你看只要做大蛋糕,中国有30亿人又如何?说什么全球变暖,现在倒是有变冷的趋势。 专家学者的话是不能全部相信的,如果真信了,房价老早降了。不少所谓的专家学者和商周时期的巫婆神汉没什么区别,只会哗众取宠。
如果某日,大陆的人均Gdp是米国的两倍 对面某岛的岛民会争先恐后偷渡到大陆,越南人会像波多黎各一样要求成为第35个省,高贵的港人会大呼吾系中国人,不系香港银,并认为繁体字是劣等的文字,MZ制度是最不合适的,即使各别人反中,也是反中是工作,在中是生活 人倒底还是希望看到实惠的动物。
唉,桥本环奈还是长残了 以前
发现现在的科技有停滞的感觉 上个世纪发明了很多革命性的东西:人造卫星、GpS、光纤宽带、网络、电子计算机、原子弹、火箭、高速列车、汽车、隐形战斗机、磁浮列车、避孕药、数字电视、器官移植技术、克隆技术、抗生素、数字电子技术等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现在二十一世界快过去二十年了,除了移动通信方面和互联网方面有所技术升级外,其它方面还是老样子:艾滋疫苗照样搞不出来、汽车还是烧汽油的四个轮子的却不会飞、光伏什么的新能源一直不成气候靠混补贴过日子、治疗癌症照老黄历放疗化疗什么的、航天事业除了中国还有兴趣搞点其他国家都马放南山了,总之在原有基础上的技术升级还是不少的,但革命性的发明却不怎么看到。
读书好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 学生时代,读书好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时还有很好的口才、领导能力、很高的人气、几样拿得出手的才艺、相当好的异性缘、不错的家境甚至游戏也玩得很6。而大多数普通的学生,除了少部分有单方面特长外,则各方面都显得很平庸。
现在的新生代估计上进心比老一辈要差点 上一辈人因为青少年时期比较清贪,有脱离贫困的欲望,而且赶上了发展期,因此上进心很强;而新生代相比而言不少地方得到了满足,所以不愿意委曲迁就,所以上进心差点了。
有没有一种软件来制造幻象 带上特别的装置,让自己模拟地在海外旅游、在豪宅散步,甚至可以发明出虚拟的男女朋友。 这样即便没有钱,也能体验一把阶敌的感觉
胜利者不受指责 最近,我们的邻居老金家向一奶兄弟老韩家伸了橄榄枝,要和谈。无论米方、中方、韩方都有种石块落地,如释重负、甚至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总的来说,半岛的局势好像随老金家的心情走,而其它5国似乎被人牵着牛鼻子。 有人说,老金家有案底、不道德、不讲信用,为啥几个大国甘愿被80后带节奏?沒错,但人家有核弹,所以大佬们才愿意和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谈谈人生,甚至敢让一些,如果木有核弹,小伙子你算老几? 一些酸文人报怨世风日下,木有漂亮姑娘投抱送怀,而高富帅的床边的姑娘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但老祖宗告诉我们:自古美女爱英雄,所谓英雄,在原始社会是身形强健的男子、德高望重的酋长;在封建时代是坐拥土地的强豪、是一县一郡的父母官;建国伊始是打下江山的军人、铁厂的八级工;后来是老板、公务员、高级程序员、金融骄子等: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那个时候的精英,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资源支配权。即使如张生和崔小姐的恋爱,还是以张生中进士才团圆的。 二战的胜利固然是正义的胜利,但根本而言是因为赢了。如果纠结于所谓正义和邪恶,看看米国的印第安人吧:土地失去了,被大量杀害,皮被做成靴子,而这些白人的后代红灯绿酒木有受一点惩罚,相反假惺惺的雕了个风马酋长的相、给了点烂地做保留地,降了几分点缀几个入哈佛什么的。 俄罗斯谚语说:胜利者不受指责。
由头脑王者想到 今天由人推荐玩了一把,大概花了3、4个小时,拿最高级的头衔通关。但到了头脑王者的摘星星阶段,感觉赢一局输一局。小时候为自己的知识面有点小自负,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慢慢收敛了。今天让我更加感觉自己的渺小。 小时候一个班的学霸,如果在大城市里,非常有可能也是普通的一员。以前对知乎那帮人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吹牛而己。但是现在想来,即使在人群中只有千分之一的概率,如果乘上巨大的基数,数量也是可观的。
高中时最喜欢的二个女星 一个是高圆圆、一个是李小璐。高被人说喜欢插足他人的家庭、李最近的事情你懂的。哎
韩寒过气了? 这位兄弟当年还是挺红火的,怼权威、出小说、开赛车、写博客。到后来因为被方舟子质疑代笔,低调了不少,再后来出个新闻也是他老婆女儿什么的。 时间过得好快,当年的追风少年现在也不怎么说起了。
前段时间有个中兴的工程师跳楼了。 年仅42岁,当年本科硕士都是双重点,但老板要他走,他也没办法,最后因为不能承受生活压力而自杀。对于老板来说,他雇的不是员工,而是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产品,当劳动力产品性价比不高时,他会处理掉,任正非说,华为自己是木有钱的;华为中兴还算是行业标杆、民族骄傲,至少可以依法赔偿但仍造成了不少家庭的痛苦,更不必说其他企业了。一些小资不走工农结合的道路却脱离群众自以为高人一等,其实是一个大笑话:都是出来打工的,没什么好看不起的。 讲句难听的,中兴的员工跳了,它的管理层除了流几滴鳄鱼泪什么的、多赔点钱就完事了,那还算好的结局。但对于员工的家庭,却留下了永远的痛苦。所以给老板打工不要听什么鸡汤,其实我做事、你交钱、不要自我代入真以为是主人翁了。
摘自某鸡汤文 自然之友创始人梁从诫先生是公益圈子里德高望重的“成功人士”,而他爹梁思成是近代史**哄哄的建筑师,而梁思成的爹梁启超是清政府的六品官员,而他的爹梁宝瑛是个仕途不顺的秀才老师,梁宝瑛的爹叫什么不知道(字镜泉),但也是个秀才老师, 镜泉先生的爹是个农民,再往上就是中原逃难的难民。 梁家花了6代人,才让梁从诫先生从脱离耕种,走到社会公益的事业上。
好人和好报没有必然的联系 好人与好报是两个系统的事情,好人好报、好人坏报、好人无报是一个纯概率问题。只是后来被佛教做了一些解释,让人们误以为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现在看来,加入垄断、稀缺、高门坎的行业是好的 有的行业牌照稀缺,所以光牌照的价格就年年高了;有的行业由国家垄断,如烟草什么的,只要我国的大老爷们爱抽烟,一定保赚;公共事业单位,GWY仅此一家,别无分店,虽然难求大富大贵,但也可求个安稳太平:这些行业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有权力来背书的。社会上的技术、热点会过期,但权力和资本永不过时,除非这个行业不再受他们的青垂。 而市场化的行业就不这么幸运了:90、00年代风靡一时的江浙广东民营企业家,现在很多只能半吊子的混着,还要乞求银行放款,希望工人不闹事、各种关系得孝敬着。 有人说好企业也不错,如腾讯、阿里、华为什么的、还有林林总总的外企,每年都会吸引不少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前去就职。但一个企业不能保证永续永存,如很久以前的长虹、新飞,还有诺基亚、安然、东芝、柯达什么的曾经名噪一时,但现在不是窘迫就是破产,世事无常,谁也不能保证企业能一直好下去;谁也不能保证你的技术永远会拼得过年轻人,技术会更新换代,手机由大砖块变成了智能机、显像管电视机变成了液晶电视,看看90年代失业的老工人吧,他们在厂里是一把技术好手,但人到中年在社会上只好去摆摊儿。 有个熟人之前在捣鼓个二手车市场,方案一再更改,负责设计的老工程师说你们不要再改了,我手下的年轻人加了一礼拜的班,你们又要改方案,这次应该不改了吧……结局是老工程师又改了方案,但因为做出的预算太高,不要他的方案了,一分钱也拿不到。这个老头当年也算是大学毕业的,现在却这么猥琐的活着,如果他当年去了机关,现在又会如何?
现实中的恶意来源于哪里? 比如网络上骂战的双方,明明没有利害冲突,但也喜欢互骂;中小学里的老实人,明明没做什么,却被人欺负;现实中也有些人喜欢揭人的短处为乐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他也遵守自然界的法则。 人类社会和动物的世界一样顺从丛林法则。从小孩子的校园暴力,再到社会上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以上压下的现象(从工地小圈子到机关小圈子,从农村社会到城市社会),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减羊毛,再到国际社会上大国压小国,强国吸弱国血的现象:理想主义固然可敬,但太脱离实际了。
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似乎成功学很流行 成功学的书摆满书架,舆论对成功学也是大事追捧,而没有像现在那样的质疑声,连老师上课也讲鸡汤故事。当时社会上虽然出现了国企失业潮,但社会主流却是一股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味道,社会道德风气毒化,认为这些人是咎由自取,家长说什么不好好读书去扫大街什么的。但从另一方面,当时的人们对开小企业自己单干的热情也很高,不少人因此发了财。
其实一些所谓名人的话不一定有参考价值 毕竟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他们的一些观点顶多在他们所处的阶层来讲是正确的,而对于一般人则太不接地气了。比如一些名人自己完成了原始积累,所以他们认为人不止是苟且而是诗和远方;讲情怀、讲素质教育、讲什么富人思维和人生鸡汤,他们把持着社会的话语权,他们的观点容易影响群众。 但如果普通人也一味地根据他们的话来实践人生,往往会走弯路,比如去追求什么诗和远方,结果发现连自己都没办法养活。
年终总结:今年各位的行业如何 就建筑设计行业而言,今年的行情比前二年好多了,估计产值可望刷新,但好些同事还是跳槽去了房产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