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鹏🍭
吃饭然后睡觉
关注数: 86
粉丝数: 140
发帖数: 10,495
关注贴吧数: 179
现在米欧关系紧张 欧洲与米国为了军费、移民等问题吵架。而中米之间亦冲突加剧。如果非要欧洲在本次冲突中二选一站队,欧洲会站中国还是米国?
小调查,你的月入多少? 我,建筑设计,月入8k。
据你观察,不同层次大学的职员思维差距大吗? 今天,看到b呼编故事大赛有一个自称华五毕业的985大学生对双非一本、二本、三本等大学生开嘲讽,说即便是普通一本和华五的毕业生比起来,在思维程度上还是差不少的。
现在家长为了小孩的成绩加入到教育军备竞赛中 从小孩前途发展来看,只有读好书,上个好大学,读个好专业,才能有在社会找到体面的工作的可能。从成长环境来看,越好的学校遇到坏小孩的概率越低,交往的小孩质量更加好,老师也更负责任。更重要的是,现在社会还没完全固化,天资聪颖加上努力学习可以通过高考这个梯子上一个层次,普通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为马爸爸打工,成为一个中产。 当然如果有一天社会完全丧失流动性了,大家各安天命,教育的竞争会冷下来。
如果在一个学校里完全缺少学校纪律或教师的干预 整个学生群体会不会形成一个以暴力为基础的、等级化的丛林社会秩序?
在单位里,有那种领导朋友的朋友的关系会如何? 总是听到我朋友的朋友是XX什么的。
就你观察,现在身边的人出轨率高不高? 如题
记得之前B乎的一些程序员那个迷之自信 特别是15、16、17年风投大膨胀那会儿。说什么程序员改变世界什么的,反正讲话也是满满的优越感,鄙视其他传统行业的人。 其实这些人就像旧时代的排字工、印刷工一样,不可否认他们的文化水平高于当时的织工什么的,工资也高于普通职工,但终究还是工人。 只要是面向市场竞争的行业,都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因为再高的利润,进去的人多了,就意味着残酷的竞争,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是常态。后来人应当三思,以此为鉴。
米国有些事儿让人看不懂 比如说上大学要推荐信,SAT只是一部分。还要什么社会实践。这些东西主观性太强,你说割猪草、帮着干农活算不算社会实践?网上组队打怪算不算社会实践?搞推荐信不就成学阀套路了? 还有米国的最高法,弄了9个法官,可是偏偏要划分保守的和不保守的。解读法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想法来决定,但这样成以个人好恶来决定了。这也叫法什治了?
不同职业和人的寿命关系是? 如题
发现现在90后创业出名的那种家里多少有点背景 以前虽然也有王石、马云、马化腾、王健林之类的家中有背景的,但更多的像俞敏洪、鲁冠球、刘强东、杨国強、许家印、雷军等家庭普通的人闯出来。 现在90后创业的一代,无论成败,像胡炜炜、戴威、柳青、王思聪、奶茶等等,家中非官即富,而且不是小富小贵的那种。从身边的人来看,90后创业的同学,走技术流有合伙开建筑事务所的、有开室内设计公司的;走文艺流的开书店的、开咖啡店的、开服装设计工作室的;走生活流的开外卖店的。。。。。。除了开外卖店的家中疑似普通,其他人家里都挺有钱的。
相比帝俄时期,苏联的国土还是少了不少 除了主动卖掉的阿拉斯加,还有波兰省及芬兰大公国,当然这两地没有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的确令人费解,芬兰之前给它搭了个架子,然后没有下文了。 之前有一种说法说二战前期苏联西扩,大事吞并其它国家,不过仔细一看,不也就是恢复一下原沙俄的疆界吧。
说说不同类型长辈的时代轨迹 现在身边不少的长辈退了也有下来,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来说也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有50多的,但大致已经定型。 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垄断国企的长辈,事业单位的评个教授副教授什么的,机关里的一般副科正科差不多到顶。生活大体滋润,生活压力小,没什么大的波折,公积金是一般企退人员的2-3倍,一般有两三套房(一般一套一二线城市的房子、本地买的一套),经济型汽车一辆、每年有几次旅游。他们的时代轨迹基本上大多是这样的:农村家庭出生——考学(考上大学、大专、中专不等)——分配到机关、医院等等。个别的:城镇户口——安排到事业编(老爹以前是干部)——转为公务员;城镇户口——初中毕业进大集体(老爹是供电局职工)。 做个体的大体小康,但比较辛苦,一般在城里一套房和农村一套三楼的自宅,附属房子出租给外地人,自己掏钱买社保大概一月可以多拿个2000块的样子。有个以前做得挺大的,后来因为借高炮跑路,厂子被封、至今无音信。这类人的人生轨迹是:农村家庭出生——做小个体或小私企。 还有一类是私企工作的,老的城里人居多,小城镇生活压力小但收入不高,退休金也只有第一类人的一半,一般只有一套自宅和一辆经济型的汽车(也有电动车或者坐公交的),多是原来地方中小国企的职工,原来的企业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倒闭或改制了。生活节俭,做人比较老实保守,不愿意冒险(当然也有开个周黑鸭中年境遇好转的),有些老城里人的优越感但更多的失落感。基本轨迹是:城镇户口——初中、高中、中专毕业不等——顶班或考试进入中小国企——转为私企员工或下岗另寻工作。 每当梳理这些案例的时候,我总是回想着一位老者对于自我奋斗和历史行程的辩证描述,感慨沧海桑田和世事难料。人生无常,活在当下吧。
二战前,东欧国家还是比西欧穷 冷战时苏东集团撑了这么长时间已经不错了
未来是不是中米两国除了合拍西游记 两国在其他领域方面,占据主流的是互为对手和相互竟争?
开个脑洞,如果巅倒过来,有一天非洲成最发达地区 而欧美成了世界上最穷的地方。人们会不会以黑为美,以学非洲国家语言为第二语言、以与非洲人通婚为荣?而英语德语什么的,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的。
看起来欧盟还是不行 本来以为欧盟也算是一极。但华为事件中,德法两家当家的刚开始想做出一幅超然的姿态,但是在米国的稍稍施压下,还是跟着米国站了队,露出了自己是傀儡小媳妇儿的底色。 至于欧洲军队什么的就更不必说了。
八卦属性,佟丽娅和陈思诚什么情况 有说恩爱的、也有说不和的。
有一种说法,所谓西方国家的纺锤型社会 是建立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压迫之上的,从全人类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仍然是金字塔型的。
感觉现在的00后比以前的90后80后乖 以前90后80后以青春叛逆为荣,讲求个性张扬,比如韩寒什么的、或者讲学校怎么样怎么样什么的。现在的00后好像类似的说法很少,大体上比较文静腼腆的样子。
我有个毛病 就是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就喜欢***,虽然一直提醒自己这个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表现欲,sad
过年了,酒桌开张 一群中年油腻男互相灌酒、假装豪迈、东倒西歪、丑态百出、大声嚷嚷、吹牛不着天际。
关于凤凰男的回答一则
如果去好大夫之类的问诊平台靠不靠谱? 如题
小调查,关于收入 我,建筑设计,7k一月,二线城市
假如你是一个老板 青年艰苦创业,年到中年小有成就。如何来安置那些忠心耿耿但能力有限的老员工?他们中有不少跟你一起闯天下数十载的但知识老化薪酬偏高、加不了班。而新来的年轻人能力强肯吃苦而价格低,想跃跃欲试。
小调查,各位每月公积金多少? 设计院,两边加起来520
【转鸡汤文】大神跌倒叫坎坷,loser跌倒叫欧耶 小学二年级数学奥赛,有个同学做题很厉害,被老师当成宝贝。考试前没多久,我俩打闹,他摔倒在楼梯上。结果他摔伤了,老师就对我一顿批评,说我故意的。我说老师你冤枉我,我不是故意的。老师不听,还说我是因为嫉妒他而蓄意伤害他。支撑他这个判断的就是那位同学当时奥赛成绩比我牛,我有作案动机。 后来,我好了伤疤忘了疼,又被上了生动的一堂课。成绩最好的男生找我一起翘课踢球。我没皮没脸地说“好啊好啊”,心想怎么着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挨揍就一起吧。结果后来被老师抓到,我家长被告知我这孩子“太淘了,没上进心还带坏好同学”,而我的小伙伴就被表扬说“热爱运动,活泼开朗”。理由很简单:他排名第一,我倒数——第一名逃课一定是爱运动,倒数同学逃课一定是贪玩了不解释。 最后,我被彻底教育了。这年期末我和一个学年成绩最好的同学打了一架,由于是课堂打架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找来副校长严肃处理。副校长的火气就是因为他刚刚出炉的数学97分降下来了。而让我“醍醐灌顶”的事情就是:期末评语我的是“缺乏管教,暴力倾向”,他的评语竟然是***“动手能力强”! 从那以后我便大彻大悟,实力才是王道。成绩倒数的我问政治老师为什么小学课程叫“思想品德”,初中课程叫“思想政治”,得到的回答就是“净问一些没用的”!我让班级正数第一问,得到的回答就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我语文七十多分不写语文作业就被打了几十个手板,九十多分不写作业的同学就被老师赞为“有独到的学习方法”。望着红肿的手和丑陋的成绩单,我只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从今天成熟一点的角度看,在规则模糊的环境下,只有具备了对规则说话的实力,才能得到规则的保护。在对错标准模糊、申诉制度不全的时候,实力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可靠手段,我们革命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壮大。规则、正义、标准、制度太多时候众说纷纭,纸上谈兵,油渍斑驳,嘈杂错乱。在一片模糊的混乱声中,大家听的不是以道理为支撑的谁旋律好,而是以实力为支撑的谁嗓门大。 只有具备了特种兵的体格,才能淡定地跟流氓讲规则。巴洛特利天天犯傻耍二,C罗日日莺歌燕舞,球迷只会为他们的幼稚和放荡点赞。为啥?因为他俩能进球;中国队球员哪怕稍微秀一下生活,po一下工资,就被骂不务正业,恬不知耻。为啥?原因不解释了,说了闹心。 这就是真相,很多时候你挨骂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对,而是因为你太弱。当某个观点或行为没有违背社会基本共识的时候,对其判断往往见仁见智。而如果各行为或者观点发生碰撞,那么评定往往模糊不清,东西南北,皆成角度。这个时候谁对谁错,看的就是实力。两家创业企业都说彼此是经营模式有问题,谁牛谁傻?谁公司做大谁牛。两个拳击手都说对方训练方法**,谁牛谁傻?谁赢了对方谁牛。 世界上没有太多原则上的斗争和冲突,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对和错,大家也不那么关心小圈子的“对和错”。板凳狂,扁担长,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你说谁对谁错?东边来个哑巴,西边来个喇嘛,哑巴要和喇嘛换喇叭,你说谁对谁错?但是大家却很清楚知道强和弱,大家也更需要进而也更关心强和弱。在这种模糊不清的非原则问题上,谁强,谁牛,谁就是“对”,谁弱,谁就是“错”。即便有时候事实相反,但是大家没有时间深究无关痛痒的对错。 要想证明你是对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力证明你自己比说你错的人强。要想对别人说你的办法是正确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你将问题有效解决。不要纠结在形而上的问题上是是非非了,没人关心你的言辞和逻辑,大家只想知道谁能够提出好的解决方案。谁有实力让大家更信服,谁就有更多的资格大嗓门,谁就有更多的本钱赔几次。 你要是个大神,你就可以犯错,因为你这叫大智若愚,你这叫不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而义无反顾。如果你是个弱者,你犯错了你这就是不听劝,自找苦吃。“都告诉你了别干,你非要干,你看吧。”你这就是一个不自量力的反面教材。你要是马拉多纳,你用手进球,都会成为世界杯历史上最伟大的进球“上帝之手”,你要是中国队,哪怕踢柬埔寨十比零,也是骂声不断。 想当年姜昆主流相声阵营大战郭德纲。最后郭德纲屹立不倒,姜昆落了个“仗势欺人”的骂名。为啥?老百姓不知道相声门内的钩心斗角,只知道姜昆及一众弟子的相声不搞笑。老百姓最终选择郭德纲不是因为大家尊重相声门里的江湖规矩,而是因为郭德纲的相声能让老百姓乐。姜昆就是把相声门里的规矩说破大天,你一个说相声的不能让大家乐你就滚。老百姓要的是有能力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人,不要一个教育大众的模范标兵。什么是说相声的职业道德?让老百姓开心一笑就是最大的职业道德。 记得某个节目,复旦一哥们退学。场上大半嘉宾和观众对他炮轰不断。场上诟病这哥们最多的就是“他拿什么养活自己”“对不起父母培养”之类的话题。为啥被骂?说到底,就是因为哥们并没有体现出过人的能力和天赋。用场上一位嘉宾的话说:“不反对叛逆,要鼓励叛逆,但是只鼓励乔布斯、比尔·盖茨那样的天才叛逆。”说白了,大家就是觉得这哥们弱,所以就没有资格拿“退学当叛逆”。要是如当年比尔·盖茨、乔布斯,手握一个成型项目哪怕一个能用的App,现场效果都会不一样。 真相就是这样血淋淋。社会的聚光灯太小了,璀璨处容不下凡人。牛人的叛逆叫叛逆,庸人的叛逆叫犯傻。大神跌倒叫坎坷,loser跌倒叫哦耶。 人们对同等言行的忍受度和美誉度往往不是整齐的,更多的时候取决于言行主体的身份——是人or是狗,是美or是丑,是家财万贯or是一无所有,是百无一用or才高八斗。一个大神,飞扬跋扈得到的就是粉丝的膜拜:“就喜欢大神这股傲劲!”一个庸人,自负狂傲换来的就是大家的不忿:“***有什么可狂的啊?”你“高帅富智”,你的尴尬糗事就是“萌萌哒”;你“矮穷丑笨”,你的尴尬糗事就是“真傻”。 社会很残酷,啥都备不住。大家不会因为你的天真和善良而包容你的过错和罪恶,但是会因为你的非凡和出众而忍受你的肆意和不屑;大家不会因为你的无能和平庸而赞美你的谦逊和内敛,但是会因为你的聪颖和贡献而神化你的瑕疵和怪癖。你朋友圈的点赞数,与其说决定于你的内容,毋宁说决定于你的身份。 综上,只有具备对规则说话的实力,才有对着规则说话的机会,最后才有用规则说话的效果。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意图不重要,实力才重要。只有自己变得足够强,做更多事情才有信服力和号召力。
有人说小孩子的世界比较纯洁、比较美好 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在班级里,班委之间明争暗斗互相说坏话,去老师那儿打小报告;不合群的小孩往往被欺负和孤立;小伙伴之间因为一些小事而拳脚相加,而周围的小伙伴像看斗鸡一样;同学组成小圈子相互抱团,有时说说XX是什么的;一些中二少年去隔壁班、校外打群架,或者半途截道敲榨勒索……这些事儿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投射到成人世界也不过如此,相反,因为社会有法律和秩序,即使是斗争,也会有所克制,也不会那么直接。
如果在建筑方面的天赋一般 或身体欠佳、或缺乏加班热情,专业热情,不妨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体制内考试。 首先,建筑设计野蛮生长的时代将渐行渐远,虽说前两年房地产火爆,也顺便拉升了收入,但谁也无法保证年年如此,特别是一些不确定的经济和政策因素。其次,因为前几年建筑业的火爆导致大量人才涌入、人才积压过多而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内卷化严重:这也意味着后来人要想在这个领域冒尖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才能不突出的普通人而言,要有对专业的热情和事业的热爱才能熬死对手;如果身体欠佳,长期的加班无疑是一种人肉换猪肉的慢性自杀,恐怕功成名就之日却要面对身体的无尽欠债。 进体制混口饭吃虽不能保证大富大贵,但至少能保证小康的生活水准,也能保证自己人过中年会被老板无情抛弃,毕竟体制内是尊老的,老同志相对活得轻松自在,而人人都会老。
现在得癌的多 现在可不可以配点重症保险什么的?
今年建筑画图还是挺赚钱的 一般来说,在大点的城市如杭州干个三到四年基本上都可以到20个,只是加班比较多要吃苦
一些在大企业上班的朋友 年纪轻轻,就拿高薪,住五星级酒店,一路鲜花怒马,春风得意。 因为年轻,所以有精力可以连续加班熬夜,而且工资和中年油腻男比起来便宜不少,而且心思单纯好乎悠。而一旦人到中年,一方面精力更多的分给了家庭,另一方面精力大衰,加班比不过年轻人,对新事物的理解力也大大降低:如果经济景气,业务发展,这也倒相安无事,但如果出现经济不景气、行业滑泼的时候,如果不升到中管或技术大拿,那么麻烦大了。 昨天载我的滴滴司机师傅十五年前在某知名日企工作,前段时间被迫离职现在开开车养家糊口,一路上交谈甚多,他道出了不少的艰辛,希望我不要去这种民办大企业工作。。。。。后来,拼车单又载了个25岁年轻人,听罢司机的陈词却认为年轻人不要想太多,多在企业拼杀,一切都会好的。
看冷战史发现华约阵营基础太差 除了苏联,民德、捷克斯洛伐克,其它的都是东欧穷地方。而且民德也是德国以前的农业区,经济相对落后,原西里西亚地区割给波兰而且只是轻工区,而鲁尔区在西德。而北约米国的小弟英法西德荷西葡意都是老牌強国,工业基础好得很。 除开北约华约,苏联这边,中国和南斯拉夫这俩相对能打的小兄弟不约而同地和老大哥闹翻。而米国这边,除去伊朗、南越、古巴巴帝斯塔这些中等个头的小兄弟闹翻外,澳加新日韩这些有实力的小弟还是被控制了
白毛子关于对游戏恶意tk和谩骂者的右键举报 是否有效?
现在关于校园暴力的新闻很多 如果家长让小孩子从小学些散打、跆拳道什么的如何?
都说生意不好做 什么社保、什么金税三期什么的,以前风光一时的小老板现在有些萎靡,作为穷6,王菊的忠实拥护者心中有这么有一丝暗爽,毕竟看到以前富二代在我上学时的那副嘚瑟的样子就不爽。但仔细想想,其实还是有不少的中小企业是扎扎实实勤勤恳恳的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无奈大环境差,gj又缺钱,只好苦苦支撑,有些好事者说这是在挖韭菜根什么的,于是又泛起一丝同情。 但有些所谓的企业主可不怎么值得同情了,他们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的那场国企改革盛宴当中可谓风光无限,人魔狗样的当着戴表给自己贴金,住大别野、开大奔、玩小三、送小孩出国留学嫣然地方名流;而被他们扫地出门的国企员工拿了几块买断费,做着粗粝没有尊严的工作、自己还要负担社保,赡养父母、他们的孩子被老师歧视、被同学欺负。 户部缺钱,可否像这些道貌岸然的院外们借点小钱?
对于天赋一般的人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真的想要做好这件事,别人天赋高的一个月能做好,那么就花1年时间集中做好这件事,以时间换空间。就像苏联红军以3倍于德国的伤亡代价最终还是打败了纳粹德国。
发现设计院收入现在有转暖的迹象 在杭州工作的同学,工作4年,基本上年收入不少于20万元。
为毛年初火热的一些热点,比如答题、佛系蛙、跳一跳 为毛年初火热的一些热点,比如答题、佛系蛙、跳一跳
如果高考失利,一般而言选择复读的效果如何 理论上来说,复读一年相当于读了高4,应该在成绩上提高很大,但为啥身边很多复读的同学,绝大多数分数和第一次高考大致持平?
关于交浅言深
二战时,盟军的诺曼底登陆 以前翻看长辈的初中历史教科书(1975), 大意说在苏军东线的攻势下,德国节节败退,盟军认为有死老虎可以打了,连忙下山摘桃子抢夺胜利果实,就登陆了。 我感觉歼灭德军的战果来看,苏军的歼灭德军数量占绝大多数,也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同样的盟军歼灭德国海空军战略轰炸德国、援助苏联贡献也挺大的。 你怎么看?
今年是2018年,感觉过得很快 18年前,刚刚跨过千禧年,现在50岁的中年人还只有32岁,风华正茂;F4红遍大江南北,表姐把周渝民的贴纸做成了电脑桌面;我家刚买了电脑,大屁股的那种,用win98,自己还是小屁孩,常常上中国少年雏鹰网、萱萱网、可乐吧玩上面的小游戏。。。。。。。。 时间过得真快,感觉往事还摆在眼前。但现在自己碌碌无为,莫名的泛起一丝惶恐。
话说人生三大错觉的现实版 之前考了个事业单位,招三个人,最后自己总分位列第四,于是心心念念想着万一有人放弃了,自己就可以替补进去了,于是在某段时间里一直关注着手机,生怕错过来电。但更多的是买房的、办卡的各种乱七八糟的电话,直到有一天。。。。。。。 突然来了个报考地的来电,心里一激动,万一有戏了。接了后,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你好,你是某某某吗?”,我心头一紧答道“是的”,然后那中年妇女答道:“麻烦你们做一下大学生毕业就业问卷调查,邮箱里发了的,明天是最后的截止日期”。。。。。。。**的
感觉文化输出不但要做到雅的一面 因为雅的东西比如京剧、书法、茶道、孔子什么的就是本国年轻人也说不上个一二三、有兴趣的也不是很多,比如像孔子学院什么的在宣传方面不接地气,因为太雅了。不如加强输出俗的一面,比如起点网文、抖音、斗鱼直播、tfboys、撸串文化什么的。
现在新闻里有个不太正确的说法 比如华裔运动员林书豪、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什么的,其实人家就是美国人,特别是一些人已经是第二代第三代了,所以应该改为美国运动员林书豪、美国科学家钱永健、美国建筑师贝聿铭。不然,乔布斯应改为美籍叙利亚裔企业家乔布斯、美籍爱尔兰裔总统克林顿、美籍德裔总统特朗普。
之前有吧友说看清努力的方向 那么如何看清努力的方向呢?
周迅过气了? 十来年前,算是最红的明星之一,现在好像她的消息不怎么听到了。
感觉宁波这个城市需要努力 90年代以来一直发展的可以,但近十年来感觉越来越没存感了。知名的企业不多,好大学不多,说是副省级单列市城市,但知名度比其他四个单列市差远了。
小调查,关于你的家庭氛围 和谐、甜蜜、轻松、冷漠、暴力、还是其它。
有没有这样的家族 比如其成员大多从事一个行业。比如成员大多是垄断国企、或大多是公务员、或者大多是教授。 这样的话家族成员之间互相帮衬,信息互通有无。比有些一不小心考进去的,但是行单影只的平民子弟不知高到哪去了?
如果有一天,中国能向世界输出更优越的生活方式 站在人类文明最先进的至高点,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输出自己的文明。比如像现在米国一样输出大片、米式英语、高科技产品、快餐、NBA、互联网等东西,而不仅仅是输出传统老祖宗的东西,让全世界来模仿、跟从羡慕中国的生活方式,再辅之以必要的硬实力,则天下归心,天下大同。
领导力是不是天生的 比如小的时候的孩子王,大人不教,却能够自然而然的拉起一支队伍;同样一些人做班干部,做老师的助手,似乎也是无缝对接的感觉。
我一朋友借钱炒股 他市场小白,借了20万,年息14%,劝不住,唉。。。。
B呼上一些砖家说经济不景气 真的是这样吗?
最近开盘的房子不少日光 有个夸张的2小时抢光,现在的土豪真是有钱,666
我说学生时代的学霸人物 是不是极端刻苦、极端用功学习的那种?
听说一些国企招聘是内定的 那么事业单位呢?
婚姻市场就像股票市场 华为等龙头私企的员工、风投热捧的创业者、官富二代像科大飞讯、阿里之类的科技股,富帅多金、众人热捧;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国企工作的员工像银行地产等蓝畴股,工作稳定、收入尚可;市场上最多的是普通专业、收入一般的、能力一般的普通人,偶尔有几个爱讲故事的概念股,来赢得姑娘的芳心。 市场上的姑娘好像市场中的股民,有的喜欢概念股,认为自己的夫君未来可以一飞冲天;有的讲求价值投资,认为如大盘蓝筹一般有稳定工作的人才是正确的选择;有的沉迷于纸醉金迷,非官富二代不嫁;有的人相信命运,闭上眼睛随便挑一个。。。。。。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人呐,这一生不可预料,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早三十年前,司机股、供销合作社股、售货员股比较吃香;后面原来一些处于退市边缘的股票通过民企化重组,一飞冲天,而中小国企股竟有连年亏损乃至转制的;再后来大热门银行员工股、建筑师股竟然营收大减。。。在历史的潮流、大盘的大势面前,人是多么弱小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