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gzhuang0630 kangzhuang0630
关注数: 1 粉丝数: 441 发帖数: 6,496 关注贴吧数: 29
建议大武汉地区和湖北其他疫情严重市县除了常规消杀,还要灭鼠 建议大武汉地区和湖北其他疫情严重市县除了常规消杀,还要展开灭鼠和清理无主宠物,防止疫情发展为鼠间传播,人鼠交叉传播,以及其他流浪宠物造成的疫情扩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从这个逻辑说,遗传如果还可以说具有方向,毕竟是一代传一代,不会逆向。 但变异并不存在方向,没有前后左右,变异是相对随机性发生。 但变异的结果如果要遗传下去,就需要合适的机会,也就是适者生存的筛选。 假如新冠病毒发生了可以传播鼠类的变异,这种变异当然需要人鼠接触,如果接触的机会很少,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的几率很低。 但如果人鼠接触的机会非常多,这种变异就有了遗传下去的机会。 大武汉的面积如此之大,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数量如此之多,分布的范围如此之广,这其中的各种鼠类应该不在少数。 尤其很多鼠类就依靠人类的食物和居所生活,人鼠之间的接触(含感染者的物品和感染者居住的空间等,不仅仅是人的躯体直接接触鼠类),机会之多,不需要什么想象力。 例如宠物仓鼠,在武汉的数量想必不少,而且直接与饲主亲密接触,当饲主感染新冠病毒,这些宠物仓鼠在这种亲密接触下,病毒发生可遗传的人鼠传播的变异,肯定大把机会。 其他亲密接触人群的宠物情况类似。 这种变异,并不存在正向和反向,只有机会而已。 假如新冠病毒的原始寄主是蝙蝠,中间宿主是穿山甲,然后传染给人类。 现在以武汉为中心的疫区规模这么大,其中的各种鼠类想必不少,记得在武汉上大学的时候,校园就常见多种老鼠出没。 另外,大武汉(含周边接近的黄冈等)的面积如此之大,随着气候转暖,迁徙的候鸟和很多留鸟同样在这个地区出没。 既然新冠病毒可以传染蝙蝠和穿山甲,还传给人类,那么同为哺乳动物的鼠类会不会传染? 鼠类之间会不会传染?鼠人之间会不会交叉传染? 记得部分冠状病毒还会感染鸟类,这种新冠病毒会传染鸟类么? 如果鸟类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那么迁徙的候鸟会不会把新冠病毒传播到其他地方? 武汉这样的超大城市,这段疫情高发期产生的巨量生活垃圾,在大武汉地区的鼠类,一些流浪宠物及其他鸟类,很可能密切接触,乃至食用这些生活垃圾中的人类抛弃物。 可以想见,大概率这类生活垃圾带有新冠病毒,这些鼠类及其他动物感染变异的新冠病毒的几率相当高。 众所周知,城市和周边的很多鼠类、鸟类在垃圾场寻找食物,而且一些生活垃圾堆放地周边由于降雨或降雪,还有一些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污水沟。 这些可能带有新冠病毒的污水,也是这些鼠类和流浪动物的饮水来源。 是否存在比如鼠类,鸟类,宠物例如猫狗,在疫区接触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既然穿山甲可能从蝙蝠传播而感染新冠病毒,那么同为哺乳动物的鼠类猫狗是否也存在接触病毒,而造成新冠病毒的继续变异,或者这些动物成为新冠病毒的感染和传播者。 或者即使这些动物自身并不发病,但能够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播媒介? 新冠病毒既然能从蝙蝠传到穿山甲,再传播给人类。 那么从人类传播向鼠类猫狗,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变异存在可能,同时作为新冠病毒的传播媒介,鼠类猫狗不发病而具有传播能力,从来并不存在障碍。 如果这种猜测有一成的发生可能,请相关地方的责任部门,相应安排合理的消杀,同时开展灭鼠。 对于辖区内的流浪无主宠物强化控制,有条件的话暂时收容到集中管理区,如果实在不好处理,尽可能的无害化处理。
CPU和内存的寿命与耐热性 CPU和内存的寿命与耐热性 CPU和内存的寿命,分设计寿命与使用有效寿命两类,这里以下说的寿命,指的是有效使用寿命。 设计寿命是理论和工程上的推导寿命,其实远远超过有效使用寿命,但对于一般使用者意义不大。 CPU和内存相比,内存的电路基板和芯片工艺,一般不如同时代的CPU(这里指的都是正品)。 本人使用的FBD DDR2内存,发热超巨大,室温6~8度的相对寒冷环境,内存温度都在50~60度。 如果室温在18~20度(一般空调屋的相对较低的温度),这种FBD DDR2内存就会飙升至80度左右。 但手头的这些FBD DDR2内存长期使用,已经超过10年,但并未出现损坏。 可见如果生产的品控得当,内存的使用寿命在10多年以上,已经远远超过换代的时间。 CPU的工艺品控更好,正常使用的话,基本不会损坏或者降低性能。 除非摔了,或者雷击,静电这类超乎寻常的外来破坏。 从CPU的耐热性能看,通常近十几年的CPU自带高温保护,并且规定了高温极限。 这个高温极限通常设定在90~100度,到了这个温度就会自动降频,乃至关机。 其实从上面的内存工作环境看,实际使用中,就算CPU长期维持80~90度的高温,以接近规定的高温极限状态。 CPU的性能和寿命,仍然足够用户使用多年,至少在更新换代期限,这个寿命足够了。 相比CPU和内存的长寿,主板相对脆弱的多。 主板的元器件太多,品质不一,寿命不一,有部分损坏,整个主板就完了。 相比CPU和内存的发热,主板的一些部位同样会处于高温,而且主板的承受力,远不如CPU和内存。 771硬改的CPU,最容易损坏主板,尤其北桥发热超巨,而且一般没有测温,但手感肯定超过80度。 尤其这些年,主板厂商不断降低使用的元器件成本,仅从售价来看,伴随着软妹币的大幅度贬值,主板价格仍旧不断下滑,这不可避免造成主板品质的下降。 为了自己的CPU和内存,还是多给点银子,买个相对好一点的主板吧。
东线取胜的可能前提几条,浅析巴巴罗萨的不足。 东线取胜的可能前提几条,浅析巴巴罗萨的不足。 在制定巴巴罗萨行动的同时,如果同步秘密制定全面总动员预案,当巴巴罗萨开始的时候,同时宣布进入总动员。 动员第一阶段,在6月底到10月底,动员30万可用的预备兵员,这样在入冬前夕,这些兵员可以部分补充开战头三个月的损失缺额。历史上1941年10月底之前,仅有3个步兵师作为东线集团军级下属的预备队,太少了。 第二阶段到1942年1月底,动员50~60万预备兵员,并用之再次补充冬季作战的战损缺额,还能再组建不少于20个新的步兵师。新的步兵师可以从3~4个步兵团削减到2个步兵团(3营制)+1个炮兵团,缺额可以等待第三波动员兵力再补足。 第三阶段到1942年6月初,再动员100~120万预备兵员,足以补充此前作战的全部战损缺额,并新组建不少于20个新的2团制步兵师。 再下一个阶段,到1942年10月,差不多就是历史上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和蓝色行动的阶段,完成新的200~250万动员兵,除了补充战损,还能组建新不少于60个的2团制步兵师。2团制步兵师攻击力略逊于战前的老步兵师,但如果用于填补战线空档,作为防御兵力,还是足够的。 到1942年底之前,除了开战前的师团老编制,这样就能动员380~460万新兵员,除了能够补充全部陆军战损缺额,还能组建不少于100个新的2团制步兵师,比起历史上德军,至少兵员数量提高一倍还多。 陆军的装甲兵力,把虎豹这类严重消耗资源的型号推后,重点强化长管4号(L43或者L48)的产能,尽可能简化工艺,加强外挂附加装甲。3号把产能放在50毫米L60,75毫米L24,以及长管75(L43或者L48)的三突,其中50毫米L60作为过渡型号,一旦长管4四号产能足够装备装甲师需求,就尽快转产长管75三突,可以保留部分三号产能用于75毫米L24。 一号底盘干脆在后方作为训练器材,实在富余的话,顶多装固定战斗室的自行反坦克炮,类似黄鼠狼。 二号底盘除了保留少量作为装甲侦察部队使用,其他改装为自行反坦克炮或者其他辅助车辆,例如装甲弹药车。 虎豹可以继续研究,但尽可能不占用3号和4号的产能,像88L71,75L70这类超长的钓鱼竿,可以少量生产,但主要作为专用反坦克歼击车,造价太贵,占用资源过多,威力过杀,不合算。 1943年之前,还是主要靠三号长管和四号长管扛大梁,坦克歼击车也主要使用大黄蜂这类裸奔的小车扛大炮。 另外就是38T,这款坦克比二号好得多,比三号50短管略差,连三号短管都不太行,38T就更弱了,还不如全部改为追猎者,部分底盘可以改为自行防空炮(20毫米或者37毫米)。 还有就是西线缴获法鸡的底盘和炮,可以选一些拼凑一下,比如法鸡的75野炮,可以找一些底盘凑合,用于一些特定的战区,比如装备芬兰战区的德军,围攻彼得堡的也能用(相对补给比较容易),另外驻扎挪威的德军,也能用这些次等装备,腾换出其他德军自己的制式装备。
间 章 「重战士」 间 章 「重战士」   啊啊?要采访……剿灭哥布林……怎么会问这种奇怪的事情。   哥布林袭击了村庄,麻烦你们去巢穴里剿灭他们,请救救我们,求求你们。   所以我们就扛着武器溜进去,宰了至少十只哥布林,领钱。   很好懂吧?这是典型的斩妖除魔。   那些工作适合刚出道的新手去做。虽然我不否认我们运气好……   可以累积探索和战斗的经验,而且公会对这种工作的社会贡献度硬是给得很高。   不过我也不是不懂啦。像我的故乡,也曾经被哥布林攻击。就在最近。   那个时候,有冒险者帮了他们一把……对,就是拯救了他们。   只是,该怎么说呢……冒险者剿灭哥布林的情形,分为三种。   有人轻松搞定,有人从惨痛的教训中学习,有人掉以轻心而全军覆没。   我?我们是轻松搞定……我是很想这么说,但应该算是第二种吧。我们就是受到了惨痛的教训。   我们带了油灯进洞窟,结果队里的斥候跌倒,打破了油灯,当场伸手不见五指。   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家伙在脚下拉了绳索。是陷阱啊,陷阱。   然后灯光和声响让我们的位置暴露,才刚变暗,就有一大群哥布林一拥而上。   我心想不妙,所以要我们队里的小鬼……要魔法师小鬼把法术保留下来。   不要浪费,留着对付大猎物。这只有一发,用在小兵身上没有意义。   之后根本就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那些哥布林一拥而上。我们把武器挥来挥去,砍了又砍。去死。嘎。   连武器是砸到岩石还是砍到肉都不知道。我也被砍到了。我当时穿的铠甲是便宜货。   在狭窄的洞窟里挥着大刀的时候,我也以为自己要死了……   怎么?你在贼笑什么?可恶。   听说就连传说的骑士,一开始去剿灭哥布林的时候也差点没命啊。想成为圣骑士的你可别当作笑话。   不好意思啊,刚才那个女骑士,是我队里的人。虽然原则上队长是我啦……   ……我要拉回正题啰。那个时候,率领整群哥布林的是个大家伙,我在他面前一刀砍到别的地方卡住。   他举起斧头,就在我觉得这下要没命的时候,来了一发『火焰箭』。敌人当场烧成黑炭。   我们之中的女骑士可以呼唤神迹,也不缺钱,装备和解毒剂之类的东西也都买了。   换算下来,我们根本没赚到……但也多亏买了那些东西,我才捡回一条命。大家都捡回了性命。   所以大家才会这么说。说「只要小心留意,哥布林没什么好怕的」。   ……可是啊,假设有很强的冒险者,跟哥布林打一百次,可以赢九十九次。   那输掉的一次,也许就会是当下这一次。没有人可以保证不会这样……也就是所谓的机率。   如果都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死,至少希望是死在龙的手下。   况且我们现在已经是银等级的冒险者,要维持团队运作,可不能接便宜的工作。   怪物多半都比哥布林还强。所以,哥布林还是留给初学者去对付最好。   即使他们会死……活下来的机会也比跟龙打要大。   ……虽然,也只是机会啦。 这段文字,属于动画和漫画都不好表达的内容。 相当程度说明了,剿灭哥布林巢穴的高风险和低收益,这也是绝大多数高级冒险者不愿意接受哥布林任务委托的原因,也是新手冒险者很难预先知道的风险。
设想,新型203大口径火炮与末端滑翔制导炮弹的结合方案 设想,新型203大口径火炮与末端滑翔制导炮弹的结合方案 (原贴我发在超大,被审核中)在我喜欢的德军吧,发一个,请批评指教。 制导炮弹,其中制导系统的成本,105,155,203,就这部分而言,不同口径,其开发技术和制造成本差异不大,但是同样类型的制导系统,用在203级别的炮弹,其发挥的战术价值,远远高于,同类制导系统装在155,或者105级别的炮弹上。 就制导炮弹而言,单位时间的火炮射速,相对不那么重要。当然,尽可能快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发射尽可能多的数量,还是很必要,但其目的,不是为了多打几颗炮弹到敌人头上,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如果制导炮弹用在203级别,尤其末端滑翔制导炮弹,203级别比155级别有更大的战术优势,甚至打击效果而言,203的投放成本,可能并不高于155级别。 比如,现有的反炮兵雷达工作机制,是利用已知的火炮弹道数据数据库,对比雷达探测到的炮弹的弹道轨迹,从而以弹道数据反推发射阵位。 如果使用大口径末端滑翔制导炮弹,其坠落弹道的雷达数据,就不可能对上已有的火炮弹道数据库,因此也不可能反推发射阵位。 也就是末端滑翔制导炮弹的非规则弹道,已经破解了反炮兵雷达的基本原则,因此发射阵地的我方火炮,其安全系数就成级别大幅度提高,可以做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比如,滑翔末端制导炮弹,一般的常规弹道曲线是相对射表固定的,但滑翔末端制导炮弹可以通过发射前的预编程,在同一门大口径炮发射的炮弹中,一部分的滑翔弹道从常规弹道的最高飞行点打开,另一部分的滑翔弹道从下落的某处开始,但也有其他可以从上升段就打开滑翔弹道,这样的预编程,就可以实现同一门炮的不同炮弹,在其弹道飞行中,实现不同的飞行轨迹和不同长度的飞行时间,如果预编程适宜,这些同一门大口径火炮的发射弹丸,可以在几乎同一时间,击中预编程指定的很小区域,从而实现同炮多发同时落点。 说实在的,如果己方拥有反炮兵雷达,再有末端滑翔制导炮弹的大口径火炮,一旦打起来,两者的结合就是作弊器。 敌人的常规火炮,一旦发射,其发射阵位就被我方反炮兵雷达侦测并确认,我方的大口径火炮使用末端滑翔制导炮弹,就可以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利用超远射程和毁灭性巨大威力,迅速用同炮多发同时落弹,歼灭敌方火炮阵地。 然后我方大口径火炮安全转移,并再次隐蔽。 由于我方的203大口径火炮本身新开发,一般又不使用常规弹道的炮弹,而以打特殊弹道的末端滑翔制导炮弹为主,尤其这种新式火炮的真正常规弹道属于特殊保密数据。敌方无从推测这种新火炮的弹道数据。 敌方反炮兵雷达,即使偶尔得到部分这种新火炮的弹道数据,但在战斗中无法有效解算,并推测我方火炮发射阵位。 即使敌方也有反炮兵雷达,但不能侦测并反推我方发射末端滑翔制导炮弹的火炮阵位,也就无从反击。 一旦敌方主要压制火炮失效,我方的其他低档次火炮就可以随意使用,而不必顾忌敌方的反击炮火。 203的炮弹起步就超过100公斤,装药远远大于155级别,对于地面坚固设防目标,大型城市作战,以及永备工事,都有充足的毁灭威力。 尤其制导炮弹的出现,大口径身管火炮的单发效能可以极大提高,再配合有效的自动装弹机构,如果能做到快速射击,从第一发,到其后的若干发,速射并同时制导,走不同的末段弹道,完全可以实现对单目标的多发连续打击,或者对多目标的同时精确打击。 而且配合适宜的底盘,快打快撤。 反炮兵雷达配合203级别的末端滑翔制导炮弹,就地面作战而言,少量机动式底盘203火炮,完全可以达到控制全射程战区范围,其射程,精度,生存效能,远超出以往的全部火炮。 对比155/105级别口径较小的炮弹,203级别提供了更大的制导组件安装空间,组件的成本并不比小口径增大,同时203毫米的大口径炮弹内部空间足够大,可以容纳较多的制导部件,而不过分影响内部装药量。 配合末端滑翔制导炮弹的新型203大口径火炮,将成为新时代的地面火炮之王。 这类滑翔末段制导炮弹,上升段纯粹弹道曲线的惯性,其准确性依赖身管赋予的初速。 中段进入滑翔,预编程模式,采用已知的飞行模式中,预编程选择某个模式,其实这是发射前确定,对于发射火炮而言是确知的形式。 只有末段进入北斗加半主动激光制导,这部分的制导组件,与现有的155制导炮弹没有多大区别,就看怎么整合北斗和半主动激光制导。 我设想的,与现有展销的155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区别在于,中段增加滑翔过程,这个过程的滑翔模式,在实验中确定,所有滑翔模式都是已知的,确定的飞行轨迹,发射前预选一种即可。 另外,需要在末段制导中,整合现有的半主动激光制导和北斗系统终端定位。 设想的基础版,进阶版,高级版,不同级别的滑翔末端制导炮弹。 基础版: 上升段依赖身管赋予的初速和指向,制导组件中的一个惯性感受器,测量弹丸从上升到下落的加速度翻转,弹翼在炮弹从弹道曲线最高点开始下滑时,由加速度翻转感受器提供弹出信号,弹出滑翔弹翼的炮弹进入固定的滑翔模式,滑翔模式仅有固定的一种,不可变。 直到进入预编程的目标区,激活末段制导组件,北斗终端开始工作,半主动激光制导组件激活,直到抵近目标。 进阶版: 上升段不变。中段滑翔模式增加可选的多种模式,仍然采取预编程,但多了可以多选一的滑翔模式。末段一样 高级版: 上升段不变。中段滑翔增加火箭增程模块,保留进阶版的多选一滑翔模式,但滑翔模式可以从上升段进入弹道曲线最高点之前,就可以进入火箭增程加滑翔模式,滑翔模式多样化,并且由于火箭增程模块的增加,明显提高有效射程。末端组件不变。
波兰河中捞出二战德军半履带车 2016年春,波兰还处于春寒未尽,在波兰中部的一条河流上,人们用吊车捞起来一辆Sd.Kfz. 250型半履带装甲车。这种半履带装甲车重量为5.8吨,总共建造了6628辆。轮胎上的铭文仍清晰可见。这种车的装甲为5.5~14.5毫米,速度为76千米/小时。被拖出水面后,车身编号仍然能够辨认。这种车一般配备两名车组人员,另外可以搭乘半个班的兵力。Sd.Kfz. 250型装甲半履带车的一个细节特写,用于锁死车门的长钉已经生锈。履带和负重轮的细节。由于长期在水里面浸泡,履带已碳化。吊车正在将Sd.Kfz. 250型半履带装甲车从何里面拖上来。 这种车的装甲比较薄弱,一般是供指挥部、炮兵观测机构、通信部门和侦察部队使用。Sd.Kfz. 250型半履带装甲车被拖上来后,用布盖好。车身的细节。这种车的生产日期是1941年到1945年,因此它被推入河中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研制了多个型号的半履带车,而Sd.Kfz. 250型便是其中的一型。 Sd.Kfz. 250型分老型号和新型号,老型号的生产相对复杂一些,新型号则较为简单。Sd.Kfz. 250型装甲车的履带。 这种车通常只能防御轻武器和碎片的攻击,在火炮和其他重武器面前,基本上是没有防御力的。这辆车很有可能是德国从波兰仓促撤离时扔到河里的,因此没有被打得千疮百孔。 能够在水里泡70年,没有锈得个稀巴烂,也算是比较离奇的了。正是因为被扔到河里,这辆Sd.Kfz. 250型半履带装甲车的完好度才会如此之高。 而它的同型车,变成废铁之后早就不知道去哪里了。 现在还有能开动的这种车,因此它不算稀罕货,不过当作博物馆里面的原版藏品,倒十分合适。完毕,Over。
装甲焊接工艺,咬合焊接远比对焊的牢固性更好。 装甲焊接工艺,咬合焊接远比对焊的牢固性更好。 兔家军工为了省事,喜欢对焊。 大毛和其他比较讲究的工艺,要在焊接面预切割出凸凹面,相互咬合后,再焊接,而且多半是双面满焊。 这种加工方式费工费料,好处是焊缝处非常牢固,尤其抗打击能力很强,甚至比其他完整的装甲位置还更耐打。 缺点或者说麻烦,在于预切割面的公差把握很严格,多了少了都不行,牵涉到焊接咬合面的升温变形等等。一旦预加工失误,整个这个焊接面就没有了可加工的前提。60年代兔家军工的工艺水平差,特别容易出废品。 兔家从上世纪60年代,就推广省工省料的对焊,刚开始搞得时候,完全不能用,用对焊出来的59式坦克,在练习场没跑多远,底盘焊缝就崩裂了,车体严重变形报废。后来似乎有所改进,不过肯定不如原版咬合焊接。 就像几年前在非洲的军兔维和部队,装甲车顶部被60迫贯穿焊缝在车体内爆炸,当时死了至少2个,还有几个轻重伤。就是顶部装甲不仅很薄,而且是对焊,那焊缝十分脆弱,那颗60迫可不是爆炸,把焊缝炸开,而就是轻而易举的硬把焊缝砸开,连装甲板也仅仅变形,露出一个角,炮弹进入车体才爆炸。 出了这个事之后,你看兔家的在外维和部队的装甲车顶部,用空弹药箱装沙土保护天灵盖。
关于鱼雷的一些知识,类似常识普及。 关于鱼雷的一些知识,类似常识普及。 鱼雷从发明到现在,始终是高度精密复杂的高价值仪器,能够制造鱼雷的国家,用手指都足够了,用不着脚指头就行。 二战时期的鱼雷,其造价的大体价格水平,前几天刚好看到一些资料,TG建国初期,从大毛那里引进很多武器装备,其中引进的米格15比斯战斗机很有名,而且曾经是空军的当家战斗机。 同时期,还引进了相当于二战水平的作战鱼雷,当时主要配用鱼雷艇,驱逐舰(四大金刚),以及潜艇,型号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直航鱼雷。很有意思,最近我看到了当时引进这些装备的解密资料,其中这款鱼雷的价格,居然比同时期引进的米格15比斯战斗机的单价还略贵,可见鱼雷其成本及其高昂。 与英姿飒爽的米格15比斯战斗机飞行员相比,看起来比较不显眼的鱼雷艇似乎没那么耀眼,但实际上,每艘鱼雷艇挂载的2枚鱼雷,那打出去就是把超过两架米格15比斯战斗机的钱打出去了。 因此,读者要完全理解二战期间,德军潜艇节省鱼雷,用潜艇外挂火炮击沉敌船。潜艇空间有限,能携带的鱼雷本来就不多,出海执勤一次不容易,人员和物资消耗都不少,况且德军当时的鱼雷,论造价应该比大毛的同档次鱼雷更贵。拿这种鱼雷打百吨级别的小船,其实很划不来。
转帖 少儿体校兴奋剂调查:教练煎药,15岁少年百米跑进11秒 来源:体育画报   “不吃药,就等于光屁股和人家跑。”这是一次从一个县级业余体校开始的兴奋剂调查,它涉及到用药教练、服药队员和买药渠道,甲睾酮、丙睾酮、大力补和EPO,省运会、大学体育以及高考。我们思虑再三,还是将所有真实姓名隐去。因为我们并不唾弃他们。   这不是一个体育大省,在全运会的金牌榜上,它根本没有机会名列前茅。   我们姑且称省会是A市,A市下面,有个B市。B市是一个县级市,B市里有一个体校。是个少儿体校。我们这次关于兴奋剂的报道就从这所小体校开始。   2006年省运动会落幕,B市共获金牌逾20枚,这间体校的田径队贡献了该市总金牌量的65%。也因此,这所体校被A市市政府授予“省运会突出贡献单位”。此前,他们还被命名为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省人才贡献单位和省优秀运动队。   2008年10月,记者进入该校采访,发现它不过是个条件简陋的院子。院子当中有两栋朱红色三层小楼、一块土操场。土操场边铺着两条约80米长的塑胶跑道,说是塑胶跑道,其实就是两块旧塑胶皮铺放在地面上。   在操场边有一排稀疏的松树,松树间拉着长长的绳子,悬挂着学生晾晒的各种衣物。和所有基层体校类似,它周围的墙壁上刷有“严格管理,刻苦训练,勇攀高峰”十二字,而在它的力量房和柔道房,除了堆放几副杠铃和几床海绵垫外,还摞着一排排准备过冬的大白菜。塑胶跑道,其实就是两块旧塑胶皮简陋的健身房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