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yr5000
zhyr5000
关注数: 1
粉丝数: 272
发帖数: 4,980
关注贴吧数: 18
苏联纪念邮资明信片定位册 整理了苏联时期1971年-1991年发行的纪念邮资明信片资料,做成定位册,感觉还不错,给各位欣赏一下。
今冬第一支花 排好队
金边?蝴蝶兰 这个是金边什么呀
【74-91】邮票定位册欣赏
【74-91】邮票欣赏
定位册需不需要印上底图 新做的册子模板,要不要印上邮票底图?是彩色的好还是黑白的好呢。或者不印底图,大家有什么说法呢?
温度到了,挡也挡不住 1.5吋杯的金边雪山,也出了双梗,这么迷你的小苗,会不会累坏
这花梗出的嗖嗖地 这几天陆续出花梗了,刚剪梗的小橘子又出新梗,也不歇歇,白天24-25度,晚上开窗17-18度,双梗妥妥的
一天只有两个小时的太阳,北方阳台不容易呀
叶子皱巴巴的 叶子凹凸不平,而且斑斑点点。枝条剪了,长出来的还这样
奥地利修道院和大教堂系列和风光系列定位贴片 整理了一下西班牙、奥地利、意大利、希腊、德国的风光、城堡、修道院和大教堂的系列邮票,编辑成册。因为这其中有大量的早期雕刻版邮票,印刷精美,受到很多雕刻版邮票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俄罗斯邮票册
西班牙旅游系列邮票册 西班牙旅游业发达,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王宫、教堂和城堡,自然风光。其中部分邮票为双色雕刻版,非常精美。
西班牙修道院和大教堂系列邮票册 整理了一下西班牙、奥地利、意大利、希腊、德国的风光、城堡、修道院和大教堂的系列邮票,编辑成册。因为这其中有大量的早期雕刻版邮票,印刷精美,受到很多雕刻版邮票收藏爱好者的追捧。;在这里陆续发出,以供赏析。
俄罗斯定位册 快一年时间,搞好了全部图文。
这个盒子真大 金总发货最快的一次
好看的植物邮票 一季花开,犹如人的生命。 只闻花香,不争朝夕,让日子慢一些。 -----------------------------------------------------------------
苏联邮票定位册 这样集外邮是不是很方便呀
兄弟们陪我一起哀悼一下吧 有什么还能比这更悲催的么?花了将近两年时间翻译整理的前苏联邮票目录,包括全部邮票高清图,让我给清理了?!……竟然没有备份 伙计们陪我一起吐🤮吧,你们吐槽,我吐血
兄弟们陪我一起哀悼一下 有什么还能比这更悲催的么? 花了将近两年时间翻译整理的前苏联邮票目录,包括全部邮票高清图,让我给清理了?!……竟然没有备份 伙计们陪我一起吐🤮吧,你们吐槽,我吐血
中外联合发行 给朋友做的册子
蜂毒医用冷敷贴 那个蜂毒冷敷贴哪里有啊?
勉强开了一朵
苏联邮票定位册
苏联邮票定位册
ww古物菲勒规格册 实物效果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手绘部分终于搞定。很磨人,却也受益匪浅。认识了很多古字,相当于普及了盲点。
2019册
也做了两页 还没拿到票,先蹭个热度
第一次种,刚取回来是这个样子
图 留给度娘
又出神物
自制定位册到底单层护邮夹还是双层的? 自制定位册大多数人关心的护邮夹问题,一是保护邮票的第一关比较重要,二就是受品牌保护或使用场景比较小众,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加工制造上也不易手工复制。现有的可提供DIY使用的双层专业护邮夹,除了可以单独保存邮票使用的护邮夹以外(一般单面15丝,太厚不适宜用做定位册),就剩仅有的一两个品牌可用。高昂的价格又失去了自制的价廉物美的意义。 有些护邮夹使用的成本已经高出全部总和的一两倍。而单层贴膜做护邮夹,材料易得,只要处理好胶水就好了。但很多人又陷入保护的忧虑。 其实,如果不考虑高大上的要求,应该无需多虑。邮票本来就是纸,纸与纸接触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这里谈下我的观点和办法。大环境关系收藏质量,毋庸置疑。因此密封或通透都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方式,如果环境干湿度变动比较大,应该考虑容易通风透气的保存方式;如果环境干燥稳定,就应该考虑密闭性强的方式,这里都与双层或单层护邮夹无关。而且,实践证明,密封状态下,对金粉的保护更有优势。 从自制的角度看,双层护邮夹规格也是限制的一面,且大尺寸不易得,价格更高。这些因素更驱使自制使用单层贴膜来解决难题。 为保证密闭性,也可以套护邮袋使用,可将护邮袋开口边和侧边多余的裁掉,呈L型封口,即可完美解决护膜的封闭性,也可以与邮票尺寸贴合紧凑,并且可以防止邮票移动。一举多得。 自制册实则最为重要的编排,满足个性化搭配需求,才是应该花费更多心思和创作精力的,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单一的护邮夹纠缠不清,其实在这里面的花费,一个防潮柜就能解决。 收藏要有趣味性,动动手参与一下很有意义。
自制册五年,用胶感受回顾一下。 双面的、万能的、光固的用过多种,最终确定使用的是B6000或B7000;也是现在一直在用的。 原因,最主要的是针管头能划出很细、均匀而美观的效果;其二是胶色透明,凝固后有一定的弹性,适应了纸张潮变伸缩,避免纸张因贴膜固定、潮变而再次变形。 多年使用的结果也有一些意外,总结一下: 一是脱胶,目前看有两种原因,因最初使用B6000,较稀一些,为避免压贴后,胶水溢出不好看,等待时间和压紧的力度掌握不好,粘接不牢造成。经过观察,只要粘贴时胶色没有局部反光(气泡),基本确定胶面与纸张融合,后期脱胶的问题就没有了。另外一种脱胶,是外册造成的。发现与仿皮革外册接触的一页,胶发黄干掉而脱开。用双面贴粘在革面实验发现,不出三个月,双面贴融化掉了,说明皮革有机质会对胶产生影响。考虑是皮革制作中其他有机胶水挥发没有干净造成,所以,外册另外充分通风干燥,并且首尾页多加一页空白纸隔层后,目前未出现反复(可能时间较短,需长期观察)。 二是6千和7千的差异是稀稠不同,个人要根据划胶的速度和手法上选择;我用熟练了喜欢用7千的,快速。而6千也会因开盖时间长了变稠的情况(太稠出胶不顺畅划胶不连贯),所以因人而异。 三是划胶一定要一条线,中间断开没关系,也不要补胶,尽量避免出现点状胶(压贴时容易溢出一片),如果点状胶出现,一定等稍微凝固一些再贴,此时可以稍加用力压紧。 其他胶我不用,一是没用过的不知道,二是试过有原因放弃了。在此不否认还有更好的胶可以使用,大家可以分享经验,讨论哈
一些老片
编年也玩儿铭,是不是有点儿东施效颦 编年边纸现在是越来越花哨了,为了厂铭,有的角铭留边比票幅都大,真不知道好看在哪里,有何追的意思。
好看的花卉邮票
湾湾书画
集邮,是要成集而不是买来搁那儿,藏起来;无论保品还是其他目的,如果不能随性可以拿来把玩观赏,藏品就是去了藏者娱乐的最大目的。 想当年一笔一画的做贴片,跑图书馆查资料,现在不知好到哪儿去了。 借给别人做册子,欣赏一下 ————————— 古典名著,绘画,A4规格,北方活页册背靠背装册
别人定制的专题册,涵盖大陆港澳台发行的《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文学、文物、书画、风俗、人物等。 借来部分共赏。因是定制,所以索取不复!索取不复!请谅解 ----------------------------------------------------------- 说明 规格:215mm×290mm,不打孔,单面打印,使用华艺活页册背对背装册(分左右页)。 慢慢发,慢慢看
B6000脱胶了 天气好,翻翻册子,发现一个问题,与外册接触的头尾两页,透明的胶痕变黄了,而且有脱胶,贴片掉落的情况,除此外都正常。 这个册子装了两年了,看来外册合成皮料或者外册粘胶与B6000起了化学反应。我用的是殷氏竹节标准册,不知道其他品牌的册子有没有这种情况。或者是外册使用前晾的时间不够? 给各位使用B6000针管胶的提个醒
票虽小,下的功却不少 三枚小票,每枚雕版线条都不一样,你更喜欢哪一枚的效果?
这是第三个头了 这个头打印4千页,就废了,算不算耐用?
最喜欢的雕版票 西周青铜器邮票,不愧为大师之作,雕刻师老中青共同参与,第五枚“折觥”获得82年最佳。
请教一下叶子黄的问题 不管是老叶还是新出的,发黄了,请教一下老师,是什么问题呢
集邮作为爱好,与有些朋友所讲抽烟喝酒一样,也未尝不可。 家里两只喵星,老泰山说,为什么不养狗呢? 忙,没时间遛它。 小时候就想养一只“喵”。缺少玩伴,性格内向,不长于跟院子里的大小孩子玩到一块儿。 寄驻异乡,能有个活物还能证明屋里的生气儿,也是所愿。对于我这种工作比较繁忙,有喵 星的陪伴,简直比任何事情都要好了。 排遣事务的压力与烦躁,唯有册页里一枚枚邮票得来的经历,能够冲淡。 12岁买的第一枚邮票算起,已经与我四分之三的生命相随,你说无用就能舍弃?好像没可能 那么简单。 暑假与小辈聊天,让她看看所藏,也想以后给这些物件有个妥善的归宿。 呵呵。。。。 没有悲情,更多是感慨于新生代的丰富文化与生活环境。 那有什么可纠结的呢。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 现代藏友,寄予集邮品的经济蕴能,多于对 美和艺术的追求。趋于兼具更多的经济价值,这 是社会发展的特定趋势;工具化、物欲化被商业 所利用,增加了收藏者的负担。 涉及投资价值,就避不过政策、投机、变 现、以及不良商业行为带来的风险。这是另一 种负担。 因此遇到此,哀鸿一片也不足为奇。大浪淘 沙,是意志,是初心。 对于藏者来说,什么样的经济水平,涉猎什 么层次的藏品无可厚非,本身作为文化消费品, 人的主观赋予了美学价值、史学价值、商业价值 等等。无论你收藏“三俗”,衍生附庸,吉祥寓 意,还是老精稀,都无可厚非;爱好除了历史沿 革、约定俗成的标准以外,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 发展的。须警惕的是,避免陷入商业炒作的经济 陷阱。 要做到发自内心的钟情于某一藏品,必须有 与之相关的知识浸润。 涉足过多,犹如走马观花,不会精通。只能 停留其表面,无非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方 向,吸收不了藏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对自己的 认知能力,始终也不会有质的飞越。 ——————————————— —— 儿时喜欢画画,邮票丰富的色彩和绘制 手法,成为我最好的无言益友; —— 烟盒三角是我赢来的辉煌成果的历史见 证,带给我成就、甚至影响我一生的自信; —— 崭新的压岁毛票,是亲情永驻的记忆, 也是我随手保留一枚新钞对情亲的追思。 有因才能有果。
2018年册 票齐了,是不是该找🏠了
2018年册
每.天.一.邮.图 高清大图看着爽
苏联邮票定位册 这样做,集外邮是不是容易些
【8.3求交流】 求编12、14、15左边纸或铭 求:编号建党12、14、15左边纸或铭三枚散票,要求原胶全品,无折无黄,金无氧化,齿好。参考老赵家值可议,走铺 感谢有票的朋友支持。
信与不信就在那里 玩儿票,一定要相信一个事实,什么票都多得超过你的想象。
炫一个 铭这样,终于不难受了
港澳回归专题册 试着做些自己不熟悉的,找资料老费劲了。
一套是按米色胶入的,另一套是按白胶入的,放在一起傻傻分不清楚。什么是白胶啊?
硬版小型张 不及最高价的十分之一了
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以前老说集邮,现在我一直说玩儿票。 前几天有个群里举办精品评选,结果为一落选作品讨论的不亦乐乎,最终被评委大师一锤定音依据是大师自 认的规矩。 其实我想说的,玩儿么,没有高低、对错之分。 很多玩儿老纪特的瞧不起玩儿JT的,玩儿JT又觉得玩儿编年的是垃圾,更有什么铭、色、边角、版号、字,彼此 鄙视 纪特要*塔伺候,JT也要配中郎,编年只能与文件夹为伍 什么是规矩?邮展有FIP评审规则,但有多少邮人是奔着参展去的,又有多少了解那是个什么玩儿意。不是也有多 地在尝试开放式集邮么。 老辈儿过年,腊月二十六杀猪,腊月二十七宰鸡,为接下来的春节做准备,有了肉和菜,还得有主食啊,蒸馒头 一箩筐,包饺子几十篦儿,初一到初五不允许动火动刀,所以,要在之前就做好准备。几天的垃圾不能丢,地更 不能扫,跑了财气。 现如今还这样么,谁家的年当天不是锅碗瓢盆交响曲。 中国年要与家人在一起,可如今不趁着放假出去旅旅游,整个7天都浑身不自在。姥姥如果在还不背过气去 年轻人不喜欢过中国节,都稀罕洋节。集邮的都是老人,年轻的看不上这些东西。我们整天嗟忧虑邮人越来越少 了,谁之过呢? 玩儿原地的戳是不是在原地?原地归属局是不是区划内?加贴票应不应该有相关性?营业、收递、筒取哪个该用 哪个不该用?每个戳代表着一个邮件处理环节,但在如今邮政本身不规范,乱象丛生的情节下,又何必为将来遗 留考究的话题。难!是真罕的唯一么?正宗挡住了多少人的去路,为热情而消火? 开放促进取,留存是财富,所谓的大师们,为此名,应该做什么,肩负怎样的责任呢。 那些繁文缛节的卫道士,才是正宗、才是大师标志的、醒醒吧! 有个学生找我做册子,自己做的样式,题材是涉及“铭记历史”“中国”“古风今韵”“方寸之间”等,都是很正的东西, 配图却是卡哇伊的cosplay,开始我鼻子没被气歪了,可后来,我为之鲜活的生气又非常的赞叹! 存在必有之道理,我们老了,西边的余晖不正是东边的朝阳么。
百世的转运,垃圾中的奇葩 之前北京发天津,都不能随时走或隔日到,说要先到转运中心,集中后再发往天津,需要3-4天。百世的转运中心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能不这么垃圾么。 这个上海发北京的,转运到天津走了3天,天津转运中心还不知要睡到啥时候。我的天,没见过这还是“快递”
这个铭让人憋得真难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