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者w 中医学者w
古稀之龄,自学中医50余年,
关注数: 201 粉丝数: 443 发帖数: 5,079 关注贴吧数: 32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王健东 艾滋病(HIV/AIDS)牵动许多社会、文化、科技、经济问题,也对国民生产总值(GDP)带来不良效果,对全面奔小康是个妨碍,我国约有100万爱滋病感染者,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及西南部分贫困地区,一些村民因HIV的感染而失去了劳动力,使他们的生命是雪上加霜,还有些感染者随着民工潮流向城市,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治好这些病,这100万的数字还会上升,本文就有关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为题的研究。 阴阳易就是艾滋病 艾滋病(AIDS)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综合症,是一种病毒感染(HIV)而致病,根据HIV的兽传起源假说,人类不是HIV的天然宿主,原始HIV-1的天然宿主是黑猩猩,而HIV-2祖先来自乌黑白脸猴。从兽传到人类大约在1900年开始至今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实不然,艾滋病在中医药书里2千多年前《皇帝内经》里就有,当时不叫艾滋病,叫阴阳易。艾滋病有三大主症,发热,腹泻,纳差消瘦。根据这个三个病症在中医书里可以说每本书都有,例如《伤寒论》《温病条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中都能找到类似病症,本文以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为例来说明艾滋病。 《千金要方》约成书公元652年,艾滋病有三大传播即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在以前没有血液传播,因为没有输血及工具,性传播是有记录的,当时称为“阴阳易”,何谓阴阳易,就是妇人得病易丈夫,丈夫得病易妇人,传播途径就是性接触,孙氏把此病列入伤寒、瘟疫、瘅症门内。 他举了一个实例:“医者张苗说:有婢得病,瘥后数十日,有六人奸之,皆死”。孙氏论曰:“妇人瘟病虽瘥。气未平复,血脉未和,尚有热毒,而与之交接得病着,名为阴易之病。 <伤寒论.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指出;余邪未尽,触犯房事可致 "阴阳易"/张仲景时代没有HlV 这个词,确认识到余邪未尽与之交接易患阴阳易之病(艾滋病)! 隋代巢元方说:“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病瘥未平复而与之交接得病着,名为阴阳易也。阴阳相互感动,其毒疫著,如人之换易也”。成无已注解《伤寒论》时,赞同二位见解,依此将阴阳易注解并解说:“以阴阳相互感动,动其余毒如换易也”。王焘在<外台秘要.天行阴阳易方二首>指出;"天行阴阳易病者,是男子,妇人天行病新瘥,未平复,而与交接得病者,名为阴阳易也"。指出性接触创伤性感染也有了新的认识/ 宋代名医庞安时在《伤寒总病论》卷三中也有阴阳易病症。 HlV 兽传假说如果成立,猩猩,猴子几万年以前就有,不是近百年的事而是几千年以前的事.巜 素问·皮部论》有关发热病的记载“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月囷)破,毛直而败”。肉烁(月囷)破是指肌肉极为消瘦,病人消瘦脱形,肌肉尽削,其形既败,其命可知。形是神之宅,无形则无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阴阳易与艾滋病相似都是**引起感染,症状病机相似,都有发热、腹泻、消瘦等症状,预后相似,死亡率极高。阴阳易与艾滋病有速死者,有十多年后等元气耗尽者方死者。研究古老的阴阳易为治疗今天的艾滋病.增加体重是治疗艾滋病的关键! 增加体重是治疗艾滋病的关键 鸡尾酒治疗法(HAART)须长期服药不能根治艾滋病,只能延长生存期,药片的毒副反映越积越多,病人的最终结果像个骷髅离世。 艾滋病毒(HIV)进入人体后,专门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力就是人体对疾病的发生或对病原体的入侵可具有抵抗能力,长期以来在一个既适合生存又充满危险的环境中人类得以延续,正是得益于免疫屏障的庇护。人体免疫能力受攻击后能否重建呢?回答是肯定的。人体中超过90%的CT4 细胞定位于肠道中粘膜组织,只有不到10%的CT4 细胞分布在外周血和其他组织器官里。 中医里的脾胃论是重建人体免疫功能的首选《医方考》曰: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若治重症者宜以脾胃为主。
王焘 公元702—772年(唐长安2年—大历7年),唐时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人,为著名古典方书作家。 王焘是唐代宰相王圭的孙子,幼年身体瘦弱,经常有病,渐至成年,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后因其母有病,为治母疾,遂发奋攻读医学。他遍访名医为师,逐步掌握了大量医学知识,且造诣很深,他根据自己广博的医药学知识和大量资料,写成名著《外台秘要》。 王焘曾任徐州司马、邺郡太守,在台阁二十年,使其得以在弘文馆读到大量古医籍(得古方书数千百卷),天宝(公元742—755年)年间,出守大宁。在此期间,产生了编写医书的动机。因其出守在外,故将其所著之书,以“外台”命名。他当时的写作目的是“非敢传之都邑,且欲施于后贤”。 王氏通过其辛勤的劳动,在著作中,收录保留了唐以前大量今已散佚的著作,使之得以部分地流传下来,实属王氏一大功劳。所以唐以后历代医学家,都很推崇这部著作,多次上书各朝皇帝,要求重新刊印校订,以致此书版本甚多。 不搞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为王焘治医的一大特点。他在《外台秘要》中,引用唐以前的医籍达六十多部,几乎所有医学家遗留下来的著作,都是他学习和引述的对象。在《外台秘要》中,引用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条文,就有343处。但是,因其有论无方,没有治疗方法和具体方药,后又参考孙思邈《千金要方》及其它医书中的方药予以补充,以期作到有论有方,使其更适合临证实用。如对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在当时已作了全面论述,而且还分别详细的叙述了先天性白内障和外伤性白内障。它所描述的金针拨障术,是我国最早的系统记载。 在学术上,王焘有轻视针灸的倾向,尤其是“针”,他认为“针能杀人,而不能生人”。故仅取灸,而不取针。 王焘虽然是一个官僚,但从他的著作《外台秘要》可以看出,他选用唐以前古医籍时,从所选内容的取舍和编次证明,他是一个有着较高医学修养的医学家。再如关于结核病的认识,他在《巢氏病源》“虚劳”、“骨蒸”的基础上,把“肺痨”病的下午潮热、盗汗、消瘦、颧部和嘴唇潮红,以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症状,描写得非常细致,并提到肺痨发展到腹泄、赤黑色大便及腹水等并发症时的危险性,更进一步说明王焘在医学上有着较深的造诣。 《外台秘要》,全书共四十卷。其中1—20卷,记的内科病,21—22卷,记的五官病,23—24卷,记的瘿瘤、瘰疬、痈疽,25—27卷,记的二阴病,28—30卷,记的中恶、金疮、恶疾、大风等,31—32卷,记的丸散等成方。33—34卷,记的妇人病,35—36卷,记的小儿病,37—38卷,记的乳石,39卷,记的明堂灸法,40卷,记的虫兽伤及畜疾。各门记述先论后方,秩序井然。成书于公元752年。书中收载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学著作,其医论部分基本上是在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基础上阐述发展起来的。医方部分选《千金要方》最多,其余所选各书,均注明书名卷第。全书编1104门(据现存本,核实得1048门,似有佚失),载方6000有余,是我国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书中博采名家方论甚多,不少早已散佚的医药著作及名家医方,均赖此书当初的选录而被保存了下来,不少医家将此书与《千金要方》相提并论。《外台秘要》,成书至今一千二百余年,深受历代医家推崇,各代都有多种不同刊本。 《外台要略》,全书共十卷。已散佚。
广东诺如病毒胃肠炎集中暴发 广东诺如病毒胃肠炎集中暴发 14天放倒480人收藏到手机   南都讯 记者薛冰妮 通讯员 梁宁 14天之内广东省广州、佛山、深圳三市四地共报告四起诺如病毒胃肠炎的暴发,感染人数累计达480人,结果显示三市四地发生的4起暴发中均为Sydney 2012新变异株。该病毒可引发呕吐和腹泻等。   昨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发布消息,2013年1月8日—22日间,广东省广州、佛山、深圳三市四地共报告四起诺如病毒胃肠炎的暴发,感染人数累计达480人,其中两起发生在广州市大学校园,两起在工厂食堂;2起为食源性传播,剩下2起传播源未知,疑似水源或食源性传播。   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家黄琼表示,实验室对现症患者和部分厨工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三市四地发生的四起暴发中均为Sydney2012新变异株。说明继英国、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后,Sydney 2012新变异株已来到了中国。   如何预防食源性传播的诺如病毒暴发?黄琼表示,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首先应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第二,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食用牡蛎和其他贝类要彻底煮熟,不要生食贝类,尽量少吃炭烧贝类;呕吐或腹泻后清洗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最后,腹泻后也要彻底清洗污染的衣物。 原文地址:广东诺如病毒胃肠炎集中暴发 14天放倒480人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的验方十则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的验方十则乔蔚然医师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位民间老中医,从医数十年,经验丰富,求诊者甚多。笔者在随其抄方过程中,见其好用经验方,屡用屡效。现摘录十则,以供同道学习参考。 1.治鼻渊、鼻炎方:防风10克,辛夷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天花粉10克,薏苡仁15克,白芷10克,黄芩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日1剂,分2次服。   2.治偏头痛方:当归30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夏枯草12克,大枣10枚。水煎,日1剂,分2次服。  3.治痔疮方:苦参5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黄芩15克,火麻仁15克,地榆15克,蒲公英15克,山栀10克。水煎,可内服(日1剂,分3次服)或水煎外洗患处。 4.治银屑病方:白头翁60克,红藤3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白鲜皮3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甘草5克。水煎,可内服(日1剂,分3次服)或水煎擦洗患处。 5.治痤疮、青春痘方:水牛角丝30克,生地15克,白芍20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红藤20克,玄参20克,当归6克,白鲜皮30克,丝瓜络10克,钩藤15克,甘草6克。水煎,可内服(日1剂,分3次服)或擦洗面部。 6.治子宫肌瘤方: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12克,鸡内金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鸡血藤15克,补骨脂10克,延胡索10克。水煎服,日1剂。   7.治颈椎病、肩凝症方:黄芪10克,党参10克,秦艽10克,独活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升麻3克,桑枝30克,伸筋草15克,防己15克,鸡血藤30克,萆薢20克。水煎服,日1剂。   8.治膝关节炎方:黄芪30克,怀牛膝15克,远志15克,石斛20克,防己15克,伸筋草15克,鸡血藤30克,忍冬藤30克。水煎服,日1剂。 9.治妇人黄带方:山药30克,芡实30克,黄柏10克,车前子10克,茜草10克,鸡血藤30克,白果10克,白术10克,补骨脂10克。水煎服,日1剂。 10.治腰酸腰痛方:熟地30克,鸡血藤30克,鹿衔草30克,淫羊藿30克,肉苁蓉12克,当归12克,桑寄生15克,川续断15克,杜仲15克,狗脊15克,萆薢25克。水煎服,日1剂。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少鹏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三卷。金·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称河间居士)著。成书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天兴末(1234)杨威得其遗稿,精校数年,付梓于宪宗元年(1251)。后板毁于兵燹,明宁献王朱权命工重刊于宣德六年(1431),传为今之通行本。简称《保命集》。本书系刘氏晚年学验之系统总结,故卷之上分载原道、原脉、摄生、阴阳、察色、伤寒、病机、气宜、本草等医论九篇,全面阐述其原病诊察之法、保命全形之方,并在宣扬古圣法则之基础上发明其脏腑六气病机理论;卷之中、下列举各科常见病证方论二十三篇,包括中风、伤寒、热病、虚损等杂病十五篇,疮疡、痔疾等外科病症四篇,五官、妇人胎产、小儿斑疹及药略各一篇;各篇均先剖辨病源,然后据证立法,随法出方,或间附针灸之法,并详述其方药加减治例。全书共载刘氏自拟方及各家经验方二百五十余首。本书立论宗旨与《宣明论方》、《原病式》一以贯之,互为表里;前者侧重于临证发挥,后者以阐扬其学术理论为主,本书则合二为一,反映了刘氏学术见解与临证方技更加精纯之特色。其论道生,本性命之源,法天地之则,强调“修短寿夭,皆自人为”,故当顺应自然、抱元守一,使水火相济而土金相养,则神气相合而形精不弊。其置“道生”于全书之首,充分体现了刘氏天人相应、除邪与养正并重之宗旨。其论脏腑六气病机及其证治规范,则本《内经》亢害承制、标本气化诸说,将外感、内伤诸病“皆归于五行六气胜复盛衰之道”加以演绎。如详述各脏腑本气属性及其太过不及、胜复承制诸病机的同时,分别列举由其兴衰变动而引起的虚实病症辨治法;剖析“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诸证标本兼化之别,提示其“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病机特征,强调当从其本以泻亢极之气,而不可随兼化之虚象妄为其治;以“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天有常火,人以常动”为立论依据,发明六气皆从火化、热气怫郁玄府闭塞诸说,倡立寒凉清泄、开通郁结及泻心火益肾水诸法,其论辨之透彻,较前撰诸书尤能曲尽其蕴。书中论伤寒时病之治,以六经标本气化为规矩,变仲景辛温发表、先表后里之例为辛凉宣泄、表里双解诸法;论泻痢之治,侧重于风湿热毒,提出“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卓见,立芍药汤等法以调气行血、推陈致新;至如心痛执“久痛无寒而暴痛非热”之说,妇人详四物汤气宜增损诸例等,全面体现了刘氏晚年独到的临证体验,为后世医家遥承其说而“各发明一义”奠定了基石。故杨威验证其说,有“虽轩歧复生,不废此书”之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虽袭李时珍谓本书系张元素所撰之讹,亦感叹其“于医理精蕴,阐发极为深至”。现存最早版本为明宣德六年《刘河间伤寒三书》刻本,另有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四库全书》本等刊本流传,今通行本为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中华医典 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为维护身体健康,与各种疾病进行斗争的有效经验结晶,它以天人合一的阴阳学说为基础,创立了一套独特的经络学说及诊断用药方法,对许多疾病有着其它医学种类所不可比拟的疗效,中医理论博大精深,中医学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充分发掘这个宝库,系统地总结和继承祖国医学遗产,使之发扬光大,是时代的呼唤,人类健康的需要,也是广大中医工作者和有识之士梦寐以求的愿望。   然而,中医古籍文献卷帙浩繁,且因屡经兵灾战祸,虫蛀火烧,毁坏散逸严重,许多书成为秘籍孤本,人们欲睹其面目而不可得;有的因抄刻错讹,面目失真,给使用者带来诸多疑团与困惑;即便是流播较广的古籍,也因其刻印方式与现代大不相同,故查找困难,使用不便。如此种种,皆给中医学的研究、普及、推广带来诸多不利。   有鉴于此,中国中医药学会、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嘉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携手合作,经多年的筹划、制作,将古老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中华医典》光盘。   《中华医典》是对中医古籍进行全面系统整理而制成的大型电子丛书。最新版本的中华医典收录了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000部,卷帙上万,4亿字,汇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代主要中医著作,其中不乏罕见的抄本和孤本,大致涵盖了至民国为止的中国医学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是至今为止规模最为宏大的中医类电子丛书,故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规划项目。医典界面2《中华医典》按图书馆分类法将收入的1000部历代中医古籍分为医经、诊法、本草、方书、针灸推拿、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医书、临证各科、养生食疗外治、医论医案、其他等十二个大类,条理清晰、经纬分明,涉及了中医学的所有学科,大部分有影响的中医古籍均囊括其中,如长达800余万字的《普济方》,名贯中外的《本草纲目》等巨著均一一收录。有了它,便等于把一座中医古籍图书馆搬到了办公桌上或家中,使读者能纵观千古医学之大成而无遗珠之憾。   《中华医典》中还设置了内容丰富的辞典,辞典由“名医”、“名言”、“名词”、“名著”、“名药”、“名方”六个部分组成,对200多位古今名医的生平业绩,2500多条中医名言,6000多个中医名词术语,800多部名著内容,1200多味中草药生态、功用及彩色图谱,1000多种临床广泛应用的中成药药方及1000多个常用方剂都能快捷地查阅到。   参加这套电子光盘的编制者,有全国中医学界、出版界的百余名志士,主审者为裘沛然、邓铁涛、王永炎、朱文锋、谭新华、刘祖贻等著名人士,他们都是学识渊博的一时之选,从而保证了全书在选目、分类、点校方面的学术质量。 《中华医典》推出后,引起社会舆论的热烈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等权威媒体纷纷报道,并予以高度评价;   《中华医典》在2000年荣获首届“国家电子出版物奖”评选提名奖。   《中华医典》是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史上一部巨著,是对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贡献,它的出版使古老的中医学重新焕发出青春,对中医学的普及、推广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的验方十则 民间老中医乔蔚然的验方十则乔蔚然医师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位民间老中医,从医数十年,经验丰富,求诊者甚多。笔者在随其抄方过程中,见其好用经验方,屡用屡效。现摘录十则,以供同道学习参考。 1.治鼻渊、鼻炎方:防风10克,辛夷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天花粉10克,薏苡仁15克,白芷10克,黄芩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日1剂,分2次服。   2.治偏头痛方:当归30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夏枯草12克,大枣10枚。水煎,日1剂,分2次服。  3.治痔疮方:苦参50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黄芩15克,火麻仁15克,地榆15克,蒲公英15克,山栀10克。水煎,可内服(日1剂,分3次服)或水煎外洗患处。 4.治银屑病方:白头翁60克,红藤30克,生地30克,玄参30克,白鲜皮30克,当归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甘草5克。水煎,可内服(日1剂,分3次服)或水煎擦洗患处。 5.治痤疮、青春痘方:水牛角丝30克,生地15克,白芍20克,丹皮10克,紫草10克,红藤20克,玄参20克,当归6克,白鲜皮30克,丝瓜络10克,钩藤15克,甘草6克。水煎,可内服(日1剂,分3次服)或擦洗面部。 6.治子宫肌瘤方: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12克,鸡内金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鸡血藤15克,补骨脂10克,延胡索10克。水煎服,日1剂。   7.治颈椎病、肩凝症方:黄芪10克,党参10克,秦艽10克,独活10克,威灵仙10克,桂枝6克,升麻3克,桑枝30克,伸筋草15克,防己15克,鸡血藤30克,萆薢20克。水煎服,日1剂。   8.治膝关节炎方:黄芪30克,怀牛膝15克,远志15克,石斛20克,防己15克,伸筋草15克,鸡血藤30克,忍冬藤30克。水煎服,日1剂。 9.治妇人黄带方:山药30克,芡实30克,黄柏10克,车前子10克,茜草10克,鸡血藤30克,白果10克,白术10克,补骨脂10克。水煎服,日1剂。 10.治腰酸腰痛方:熟地30克,鸡血藤30克,鹿衔草30克,淫羊藿30克,肉苁蓉12克,当归12克,桑寄生15克,川续断15克,杜仲15克,狗脊15克,萆薢25克。水煎服,日1剂。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少鹏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治感冒  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太滥了,医生动不动就开抗生素,老百姓也似乎养成了习惯,一感冒就吃抗生素,甚至去医院输液(打抗生素)。其实,感冒在大多数情况下吃些小药就OK了!我上周就得了感冒,头痛、流鼻涕、嗓子干渴,但我没吃抗生素就治好了。今天,我把我的治疗过程写下来让大家看看。   上周二,我穿衣少了,着了凉,晚上开始出现鼻塞症状。我知道,我要感冒了。开始没吃药,希望通过多喝水给扛过去。结果没扛过去,第二天,感冒症状越来越明显起来,鼻涕流得稀利花拉的,我赶快吃了包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物,主要成份有荆芥穗、桔梗、柴胡、苦杏仁等,具有散风、解表、透疹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头痛、咽喉肿痛及麻疹初起等症。   周三、周五出科研门诊,周四出专家门诊,已经预约了病人,还得坚持上班。为了少流些鼻涕,我吃了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其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退烧和缓解头痛;马来酸氯苯那敏有抗过敏作用,可消除或减轻鼻塞、打喷嚏、流鼻涕以及各种过敏症状,并具有镇静作用;金刚烷胺具有抗病毒作用。吃白加黑也可以,白天吃白片,不困,晚上吃黑片,睡得好。可当时我家没有。   周四出诊,我挂了58个号,看了那么多的病人,要说很多话。因此,口渴症状更加严重,咽喉也有些疼痛,鼻涕流得更多了。我想,流鼻涕说明过敏症状严重,我必需增加抗过敏药物,于是回家吃了西斯敏。为了感冒好得快,周四晚上我吃了一些面,赶快上网回答了病人的信,8点多就休息了。夜间床边放个水瓶,不停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这样治疗,果然管用,第二天流鼻涕的症状明显好转。但周五出现了一些咳嗽的症状。这时我想起中药通宣理肺丸,于是找出来吃了两丸。通宣理肺丸是非常古老的中药,治疗感冒伴有流鼻涕时的咳嗽非常管用,我每次感冒咳嗽大多吃这种药,所以家中常备。就这样又坚持完周五上午的科研门诊。   周六,流鼻涕的症状完全消失,咳嗽症状加重。我又找出桔红丸。桔红丸可以化痰,对痰多黏稠的咳嗽有效。我刚吃了一丸,感觉不对。我今天的咳嗽没有痰,完全是干咳,嗓子也干干的,一咳嗽就不能停止,非得喝几口水,或者喝口止咳糖浆,才能把咳嗽压下去。我突然想起,这种干咳无痰的症状应该吃养阴清肺丸呀! 于是,我又找出养阴清肺丸,果然不错,吃了一天,咳嗽大有好转。于是我又吃了两天。   一盒养阴清肺丸吃完了,我的感冒基本痊愈,只是大便还有些干。我想,中医常说“肺与大肠相表里”,明天再吃点能便药肯定就能解决。   没有吃抗生素,我治好了我的感冒。我把治疗经过写出来,让大家看看,感冒不必都吃抗生素,一些古老的中药很管用。中医、西医别打架,治病个有个的优点,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的精粹,有些小病,吃点OTC(非处方药的缩写),不用去医院,花不了几个钱就能治好,还没有副作用,多好呀! 网上的中医们,看我说得对不对呢?
感冒  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太滥了,医生动不动就开抗生素,老百姓也似乎养成了习惯,一感冒就吃抗生素,甚至去医院输液(打抗生素)。其实,感冒在大多数情况下吃些小药就OK了!我上周就得了感冒,头痛、流鼻涕、嗓子干渴,但我没吃抗生素就治好了。今天,我把我的治疗过程写下来让大家看看。   上周二,我穿衣少了,着了凉,晚上开始出现鼻塞症状。我知道,我要感冒了。开始没吃药,希望通过多喝水给扛过去。结果没扛过去,第二天,感冒症状越来越明显起来,鼻涕流得稀利花拉的,我赶快吃了包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是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物,主要成份有荆芥穗、桔梗、柴胡、苦杏仁等,具有散风、解表、透疹等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头痛、咽喉肿痛及麻疹初起等症。   周三、周五出科研门诊,周四出专家门诊,已经预约了病人,还得坚持上班。为了少流些鼻涕,我吃了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其中的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退烧和缓解头痛;马来酸氯苯那敏有抗过敏作用,可消除或减轻鼻塞、打喷嚏、流鼻涕以及各种过敏症状,并具有镇静作用;金刚烷胺具有抗病毒作用。吃白加黑也可以,白天吃白片,不困,晚上吃黑片,睡得好。可当时我家没有。   周四出诊,我挂了58个号,看了那么多的病人,要说很多话。因此,口渴症状更加严重,咽喉也有些疼痛,鼻涕流得更多了。我想,流鼻涕说明过敏症状严重,我必需增加抗过敏药物,于是回家吃了西斯敏。为了感冒好得快,周四晚上我吃了一些面,赶快上网回答了病人的信,8点多就休息了。夜间床边放个水瓶,不停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这样治疗,果然管用,第二天流鼻涕的症状明显好转。但周五出现了一些咳嗽的症状。这时我想起中药通宣理肺丸,于是找出来吃了两丸。通宣理肺丸是非常古老的中药,治疗感冒伴有流鼻涕时的咳嗽非常管用,我每次感冒咳嗽大多吃这种药,所以家中常备。就这样又坚持完周五上午的科研门诊。   周六,流鼻涕的症状完全消失,咳嗽症状加重。我又找出桔红丸。桔红丸可以化痰,对痰多黏稠的咳嗽有效。我刚吃了一丸,感觉不对。我今天的咳嗽没有痰,完全是干咳,嗓子也干干的,一咳嗽就不能停止,非得喝几口水,或者喝口止咳糖浆,才能把咳嗽压下去。我突然想起,这种干咳无痰的症状应该吃养阴清肺丸呀! 于是,我又找出养阴清肺丸,果然不错,吃了一天,咳嗽大有好转。于是我又吃了两天。   一盒养阴清肺丸吃完了,我的感冒基本痊愈,只是大便还有些干。我想,中医常说“肺与大肠相表里”,明天再吃点能便药肯定就能解决。   没有吃抗生素,我治好了我的感冒。我把治疗经过写出来,让大家看看,感冒不必都吃抗生素,一些古老的中药很管用。中医、西医别打架,治病个有个的优点,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的精粹,有些小病,吃点OTC(非处方药的缩写),不用去医院,花不了几个钱就能治好,还没有副作用,多好呀! 网上的中医们,看我说得对不对呢?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