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胡同 五四胡同
关注数: 112 粉丝数: 394 发帖数: 20,977 关注贴吧数: 25
被鲁迅骂的胡适梁实秋是如何对待鲁迅的 1936年11月18日,鲁迅去世一个月,“新月派”女作家苏雪林写给胡适一封长信,称鲁迅为“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比的小人”。同时将她写给蔡元培的信稿抄送胡适,更是大肆攻击鲁迅。   12月14日,曾被鲁迅骂为“焦大” 的胡适回信责备了苏雪林:“我很同情于你的愤慨,但我以为不必攻击其私人行为。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于我们一丝一毫?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一切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么,究竟经过几度变迁,究竟他信仰的是什么,否定的是些什么,有些什么是有价值的,有些什么是无价值的。如此批评,一定可以发生效果。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的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1937年,胡适为《鲁迅全集》的出版尽了力也是不争的事实。许广平等曾就《鲁迅全集》出版事宜写信给胡适,请他“鼎力设法”介绍给商务印书馆。胡适“慨予俯允”,并在细心询问了有无版权问题后,将他写给王云五的亲笔信交给许广平、马裕藻。正是有了胡适的引荐,王云五才爽快地“表示极愿尽力”。许广平致信胡适,感谢他的“鼎力促成”、“功德无量”。   被鲁迅骂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梁实秋,他不仅早在1927年就对鲁迅杂文、小说有过客观的评价,1934年,他在《现代文学论》中论及“散文的艺术”时也没有贬低鲁迅。他说:“新文学运动以来,比较能写优美的散文的,我以为首先应推胡适、徐志摩、周作人、鲁迅、郭沫若五人。这五人各有各的好处。鲁迅的散文是恶辣,著名的‘刀笔’,用于讽刺是很深刻有味的,他的六七本杂感是他的最大的收获。”   “没有鲁迅的老辣锋利的性格,而要写鲁迅的讽刺深刻的文章,想想看,那又是多么令人作呕!” 在论及“现代的小说”时,他说:“鲁迅先生的二十几篇短篇小说,较成功的是那一篇著名的《阿Q正传》,亦即因为在那一篇里较为有写实的手腕的表现罢了。”   1941年11月,鲁迅去世5年后,他在重庆《中央周刊》发表《鲁迅与我》一文:“平心而论,鲁迅先生的杂感是写得极好,当代没有人能及得他,老练泼辣,在这一类型中当然是应推独步。但是作为真理的辩论看,我并不心服。”
社会主义灾难:良好的愿望往往事与愿违,兼答卡卡字长长的帖 卡卡字长长的帖子里谈到,王安石变法本意是好的,但知道吗?不仅仅王安石变法的本意是好的,其实王莽变法本意更是好的。 而谈论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一个思想上的悖论,即良好的愿望,往往最后的结果却很糟糕。愿望与结果无关。而这也恰是社会主义为什么总是灾难的根源。 还是以王莽的例子说起吧。 其实王莽是一个很可爱的人,有宏图大志,有理想。同样是有宏图大志,但汉武帝和隋炀帝的大志都是围绕着自己展开的,而王莽的大志更大目标是要实现一个国家老百姓生活大同的这样一个梦想。 王莽的改革目标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社会主义色彩的,相比之下,中国历史另一个皇帝朱元璋所建立的社会也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但朱元璋的社会主义更多体现在均贫富上面,并没有全面改善老百姓生活的愿望。而王莽的目标是不仅要全民均等,而且还要全民皆富。 在私人品德上,王莽也和希特勒一样,几乎让人无可挑剔。他非常自律,一直都简朴生活,不但严格律己,而且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一个儿子就因为犯了严重的法律,王莽为了法律的尊严,就毫不留情的按律给斩了。 但是,还是开头那句话了,良好的愿望往往与结果无关,尤其是那种目标完全超越了整个社会的承载能力的时候,翻船也就必不可免了。 王莽有梦想,而他也将这些梦想向老百姓许诺了很多,而且他还真的在最初给了老百姓大量的好处,给知识分子大量的好处,包括兴建太学,招揽博士等,但是,这些好处注定是难以为继的,当人们不再得到这些好处的时候,曾经给过的那些好处反而成了包袱,成了罪状,结果人人都开始反对他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最想做好事的皇帝,却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笑柄。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