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武卫将军
左武卫将军
关注数: 184
粉丝数: 931
发帖数: 21,058
关注贴吧数: 18
有知道这玩意多钱嘛?查不到 朋友送的
东风小康D71油耗和耐用性如何? 如题,想入手一辆3米多的微卡,目前看的有五菱宏光新卡,1.8排量。东风小康D71,2.0排量。长安神骐T30,1.6排量。 3.3米左右厢的长度正好适合我用,因为经常拉钢丝一类的东西,2-3吨左右。价格和配置不要太高,货车毕竟是拿来用的。 本来感觉1.8排量的神骐plus不错,但是太长了,不好转弯。五菱宏光新卡就我隔壁门市的使用情况,简直是个喝油的油老虎。偶然间看到了东风D71,眼前一亮,各方面指标都符合我喜欢的类型,车厢长度合适,动力合适,就是不知道这车油耗和耐用性如何?有知道的吧友给透露一下。。。。。
技术老狗求问:目前追书的吧友们都是哪个年龄段的? 先说本人,技术党一脉。目前40岁老狗一支,零几年的时候,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大概09年还是10年左右接触上班族论坛,11还是12年在北朝论坛,那时候正是临高初期阶段,依稀还能记得更早前大家伙推演土堤之战的梯次火力分布战术争的不亦乐乎。。。。 转眼间,十几年时间匆匆而过,当年的小伙子已经迈入中年人的行列,当年的朝气蓬勃到如今的油滑内敛,算算时间,孩子都会读临高了。 年龄大了,拉家带口为生活奔波,好长时间不逛贴吧了,记得当年风云际会,技术党、肉包党、新闻党等各路英豪荟聚,好不热闹。也不知道当年的那些技术党老友们还在否? 技术党们是否还在讨论线膛枪、后装炮、雷汞、引信、轧药、炮闩、装甲、蒸汽机、各种机床、钢铁冶炼、材料学和热处理? 另外,如今的吧友们都是多大年龄段?
求问,2021款手动豪华型怎么样? 看了好多车型感觉还是科赛Pro实惠。 该有的关键配置基本都有,花里胡哨的玩意咱也用不到(比如天窗一年才用到几次?我邻居家的车自从被轻微追尾以后天窗就经常漏水,修了好几次了,天窗感觉真没必要,皮实耐用才是真的),那些座椅加热通风啊、车联网、超级智能的玩意不感冒,关键的安全配置才是主要的,其次三大件、最后选配置和考虑价格。 经过一番挣扎,感觉还是手豪合适,价格便宜(关键没那么多钱上顶配),配置也可以,手动虽然没办法搞6AT,但是手动档我基本十年的驾龄了,新车应该上手不难。 也看了很多动车帝和其他论坛的评论,有说1.5t起步肉的,说动力不足的,也有说异响的,最多的是电池包容易亏电。。。等等,车嘛,问题总是有的,但是三大件不容易坏基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所以,想了解以下几点: 1、听说,手动版的变速箱是青山出品的,这款变速箱性能怎么样? 2、1.5t的蓝鲸(很多人都说虚标,虚就虚吧)发动机带动近1.7吨的车身,会不会很肉?满载7人爬坡能力如何? 3、1.75米这么高的车身转弯时侧倾厉害吗? 4、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怎么样?档位切换是否顺畅? 5、关键的一点,查了一下,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现象,这车的销量简直就是渣渣,不知道售后会是个什么情况,维修保养是不是要在专门指定的四儿子店里,那连锁店岂不是少的可怜?!既然是长安子品牌,能否在长安店里保养维修啥的? 求各位有经验的车友、车主、大咖答疑解惑。。。
为啥看美国大片越来越没意思 以前一说美国大片,我去,特效啊大场面啊震撼啊 现在看来,千篇一律,乏味。故事老套,敌人很强大,嗯,我们打败他们,然后我们更强大! 要么就是一大堆狗屁剧情堆砌,很老套的,孤胆英雄拯救世界啊;
【科普】关于达尔格伦炮线膛炮一些事儿、、、 达尔格伦炮是根据实际膛压的测量结果绘制出的图纸火炮形状,然后根据图纸制造出的炮型。膛压的测试:就是在一根厚壁的长管子上平行的按照等距离预先加工出一系列的垂直与炮膛轴线的孔,孔里面塞进小铁球,厚壁母管里面塞入发射药射击,炮身上的孔里面的小铁球就会由于膛压作用射出。利用仪器(单摆式动能测量仪器),就是子弹射击物体然后圆周运动上升到一定高度,根据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变原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求出初速铁球子弹初速,再根据相应数据绘制出膛压曲线图。然后根据这个曲线图来确定炮体周身所需要的厚度。(笔者:这个过程可能有能量损失带来的误差) 很明显可以看出,达尔格伦炮的炮膛底部与炮口处的壁厚比例十分悬殊,已经远不是传统火炮那种类似线性逐渐减薄壁厚的样式。 而且,根据膛压曲线来看,黑火药最佳的推力在弹径的15倍径左右; 据查到的资料,达尔格伦炮的倍径基本上也在这一范围内。当身管再延长以后膛压曲线趋于平直,加速度不再增大(注意是加速度),由于有膛压存在加速度仍然是有的,理论上加速度逐渐减少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此时的身管长度为最佳,火药利用最充分,超过这个身管长度后弹丸会与炮管内壁摩擦导致速度降低。事实在黑火药时代尤其是前装滑膛炮时代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最短距离内加速到一个可以满意的最大速度是设计师们的终极目标! 当然,火药的力度、配比、制造工艺、装填压装密度都严重影响这火药的燃烧速度和膛压。 身管短的火炮需要燃速较快一些的火药,比如传统的粒状黑火药,但是这样会造成局部膛压过大。 身管长一些的火炮有更长的加速距离,那么火药就需要燃烧“慢”一些来使得火药燃烧对弹丸有更长的加速时间,比如栗色火药或者大药粒火药。 按照达尔格伦炮的身管倍径推断,当时使用的火药应该不是慢燃火药。 ---------------- 闲话休提,找到了一段很有意思的文字和图片:看图片,笔者第一印象是:罗德曼线膛炮这玩意明显不是单肉身管而是复合身管,或者说嵌套身管。当然找到的线图也说明了一切。 ----------------- 为啥会有这种情况???找到的一段资料: During the War, and immediately after, attempts were made to cast rifled Rodman guns. Unsuccessful attempts were made to cast a 12-inch rifle in 1861, an 8-inch rifle in 1862, and another 12-inch rifle in 1868.[8] However Robert Parker Parrott at the Cold Springs Foundry near the United States Army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 used the Rodman water core method of casting to produce large bore rifled guns in 200, 300, and 400 pound models. Parrott rifles that had been cast using the Rodman method were inscribed with the initials WC in order to differentiate those guns from ones that had been cast using ordinary methods. Primarily these guns were used on naval vessels especially large monitors. In the 1870s and 1880s efforts focused on converting existing Rodman guns into rifles. 10-inch Rodman smoothbore guns were converted into 8-inch rifles. The first method used was inserting a wrought iron rifle sleeve through the muzzle, a similar steel sleeve was also used later. The last method involved drilling and tapping the breech of the 10-inch Rodman and inserting a rifled steel sleeve and screwing it in tight with a threaded breech plug. These breech inserted guns are easily recognized by the square “cascabel” which was designed to provide purchase for screwing the breech plug and liner securely into the gun. These conversions were not viewed favorably and were primarily seen as cheap stopgaps until modern breech-loading rifles could be developed and emplaced. 大意就是,战争期间尝试着制作了一些罗德曼线膛炮,在1861年制造的12英寸、1862年制造的8英寸、1868年制造的12英寸都是不太成功尝试。然而罗伯特帕克帕洛特在冷泉铸造厂附近的美国陆军军事学院西点军校用罗德曼水芯连铸法成功的生产大口径线膛炮的200,300,和400磅的型号。。。。。。 。。。。。。。10英寸的罗德曼滑膛炮要想转换为8英寸的线膛炮。所使用的第一种方法是在炮口内插入一个变形的膛线铁质套筒,后来一个类似的螺纹钢套也被使用。最后一种方法是在的10英寸罗德曼臀位(尾部)钻孔攻丝然后插入螺纹钢套筒拧入螺纹闩插紧。 不过这些改装并不被看好,应该主要是看做成本比较便宜的权宜之计。。。。 ============= 笔者分析:线膛炮的炮弹比同口径的滑膛炮重的多,而且需要的发射药估计也会多一些(这里姑且不算按照滑膛炮设计的身管长径比加上膛线缸套就发射相应的线膛炮弹的劣势),更重的炮弹更多的发射药使得这种形状的炮身根本不合适! 更重的炮弹和更多的发射药,加上密封更严密,膛压更高,炮弹与身管之间的摩擦和炮管本身受到的扭矩毫无疑问都将剧烈增加,这对于炮膛底部和炮口处严重悬殊的壁厚是非常大的挑战。 无怪乎早期直接在炮体上拉膛线会不成功!! 后来采用的加厚壁厚的方法:其实说白了就是将口径较大的滑膛炮里面塞上一根一定壁厚的口径较小的线膛钢套管(10英寸滑膛变成8英寸线膛),这样总体算下来火炮的“总壁厚”增加,能承受的膛压更大,况且由于较小的口径级别发射的线膛炮弹重量也能减轻,安全性增加。 当然,这属于“大口径”炮变成“小口径”炮了,而且加工上更复杂,很显然,先铸造大口径炮身再嵌套小口径内钢管,闲的**。。。 所以还不如直接铸造更厚壁加强的炮管然后直接拉膛线更节省制作工艺和成本。。。再者,当时的铸炮材料主要是灰铸铁,抗拉强度也是捉急。与后来的流行的多层套筒式身管火炮性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也就不难给出最后的评论就是“不过这些改装并不被看好,应该主要是看做成本比较便宜的权宜之计。。。。”了。
求铁路护栏水泥柱 谁家有铁路护栏用的水泥柱子?这种的。给介绍个靠谱的厂家
内蒙门市,求生产厂家 搬到内蒙来了,求一些有诚意的实体生产厂家,不忽悠顾客的。本店不会赊欠厂家货款,诚意合作,要求产品质优价廉。觉得可以合作的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总觉得有不对的地方 某公众号里的文章
急求各位大哥儿科医院在哪 大家好,我刚到乌审旗,这两天回家安顿一下,我想问问乌审旗哪有比较好点的治疗儿科的医院,后天要回去,赶上儿子又发烧感冒了到了之后不知道在哪里看,急求各位大哥支招。。。。
厂房出租 房屋面积200多平,包括院内院内可放货。带配房,水电齐全,带变压器,物流方便; 有意者可看房联系; 地址:丝网大世界-网都大厦后门往西500路南(城西王庄北头村西)。 电话:158 3281 8657
【SPS】装甲巡洋舰 抚远, 远东 装甲巡洋舰 下水 1902 (引擎 1904)排水量: 12,349 吨 空载; 13,042 吨 标准; 13,776 吨 正常; 14,363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459.32 英尺 / 452.76 英尺) x 68.90 英尺 x (25.59 / 26.49 英尺) (140.00 m / 138.00 m) x 21.00 m x (7.80 / 8.07 m) 武器: 4 - 10.00" / 254 mm 40.0 倍径 火炮 - 500.45磅 / 227.00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后装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02 Model 1 双联炮座 在中线,前甲板前部 1 双联炮座 在中线,后甲板后部 4 - 10.00" / 254 mm 40.0 倍径 火炮 - 500.45磅 / 227.00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后装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02 Model 1 双联炮座 在中线,前甲板中部 1 双联炮座 在中线,前甲板后部 12 - 5.00" / 127 mm 45.0 倍径 火炮 - 63.03磅 / 28.59千克 炮弹, 200 每门炮 速射炮 炮郭炮座, 1902 Model 12 单个炮座 在侧舷,前甲板均匀分布 12 船体上 在炮郭- 深海限制使用 船侧重量 4,760 磅 / 2,159 kg 装甲: - 装甲带:厚(最大)长(平均)高(平均) 主体:9.21" / 234 mm282.97 英尺 / 86.25 m16.40 英尺 / 5.00 m 艏艉:3.15" / 80 mm169.75 英尺 / 51.74 m9.97 英尺 / 3.04 m 上部:5.98" / 152 mm226.38 英尺 / 69.00 m7.55 英尺 / 2.30 m 主装甲带覆盖 96% 正常长度 - 火炮装甲:正面 (最大)其他 炮室 (平均)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8.27" / 210 mm4.13" / 105 mm8.27" / 210 mm 第二组:8.27" / 210 mm4.13" / 105 mm8.27" / 210 mm 第三组:2.99" / 76 mm2.01" / 51 mm - - 装甲甲板-单甲板: 前后甲板: 2.01" / 51 mm 首楼: 2.01" / 51 mm 尾甲板: 2.01" / 51 mm - 指挥塔前部 10.00" / 254 mm, 后部 4.13" / 105 mm 机械: 燃煤锅炉, 联合往复式蒸汽机, 直接传动, 2 轴,, 19,283 指示马力 / 14,385 Kw = 20.00 节n航程 4,500海里 在 10.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1,321 吨 (100% 煤) 人员: 635 - 826 花费: £1.184 百万 / $4.735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888 吨, 6.4% - 火炮: 888 吨, 6.4% 装甲: 4,477 吨, 32.5% - 装甲带: 2,550 吨, 18.5% - 军备: 895 吨, 6.5% - 装甲甲板: 857 吨, 6.2% - 指挥塔: 175 吨, 1.3% 机械: 2,836 吨, 20.6% 船体,配件和设备: 4,148 吨, 30.1% 燃料,弹药和补给: 1,427 吨, 10.4% 其他重量: 0 吨, 0.0%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15,245 磅 / 6,915 K千克 = 30.5 10.0 " / 254 mm 炮弹或者 1.9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23 稳心高 4.2 英尺 / 1.3 m 横摇周期: 14.1 秒 坚固性-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78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61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1.56 船型特征: 船体有 抬高的前间断面, 一个球鼻型船首 和巡洋舰形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604 / 0.608 长宽比: 6.57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21.28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48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50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8.00 度 船尾外伸: -3.28 英尺 / -1.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20.00%, 20.34 英尺 / 6.20 m, 19.03 英尺 / 5.80 m - 前甲板:50.00%, 19.03 英尺 / 5.80 m, 19.03 英尺 / 5.80 m - 后甲板:12.50%, 11.48 英尺 / 3.50 m, 11.48 英尺 / 3.50 m - 船尾甲板:17.50%, 11.48 英尺 / 3.50 m, 11.48 英尺 / 3.50 m - 平均干舷:16.87 英尺 / 5.14 m 船头易上浪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91.9%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120.3% 水线面积: 22,900 平方英尺或 2,127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102%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135 l磅/平方英尺或者 658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1.00 - 纵向: 2.14 - 全部: 1.08 足够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船只缓慢从容的摇动,是一个不错的火力平台 优秀的海船,舒适, 能够在最恶劣的天气开火
定远舰SPS模拟 北洋水师定远级, 清国 铁甲舰 下水 1885 排水量: 6,359 吨 空载; 6,605 吨 标准; 7,332 吨 正常; 7,913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314.96 英尺 / 310.04 英尺) x 59.06 英尺 x (19.69 / 21.06 英尺) (96.00 m / 94.50 m) x 18.00 m x ( 6.00 / 6.42 m) 武器: 4 - 12.01" / 305 mm 25.0 倍径 火炮 - 724.95磅 / 328.83千克 炮弹, 50 每门炮 后装炮 开放式装甲炮塔, 1880 Model 2 双联炮座 在侧舷,前甲板中心 2 - 5.91" / 150 mm 35.0 倍径 火炮 - 89.02磅 / 40.38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后装炮 甲板炮座, 1880 Model 1 单个炮座 在中线,前甲板前部 1 单个炮座 在中线,后甲板后部 2 - 2.24" / 57.0 mm 45.0 倍径 火炮 - 5.25磅 / 2.38千克 炮弹, 300 每门炮 速射炮 甲板炮座, 1880 Model 2 单个炮座 在船中部舷测 2 - 1.85" / 47.0 mm 45.0 倍径 火炮 - 2.95磅 / 1.34千克 炮弹, 300 每门炮 速射炮 甲板炮座, 1880 Model 2 单个炮座 在船中部舷测 8 - 1.46" / 37.0 mm 45.0 倍径 火炮 - 1.43磅 / 0.65千克 炮弹, 300 每门炮 速射炮 甲板炮座, 1880 Model 8 单个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船侧重量 3,106 磅 / 1,409 kg 主要鱼雷-21 14 - 14.0" / 355 mm, 13.12 英尺 / 4.00 米 鱼雷 - 0.163 吨 每个, 2.280 吨 总共 水下船首发射管 次级鱼雷 7 - 14.0" / 355 mm, 13.12 英尺 / 4.00 米 鱼雷 - 0.163 吨 每个, 1.140 吨 总共 水下船尾发射管 装甲: - 装甲带:厚(最大)长(平均)高(平均) 主体:14.0" / 356 mm144.16 英尺 / 43.94 m9.43 英尺 / 2.87 m 艏艉:未装装甲 上部:10.0" / 254 mm144.16 英尺 / 43.94 m3.29 英尺 / 1.00 m( 折算数据,后面有说明) 主装甲带覆盖 72% 正常长度 - 火炮装甲:正面 (最大)其他 炮室 (平均)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 - -12.0" / 305 mm 第二组:2.01" / 51 mm2.01" / 51 mm - - 保护甲板 - 单层: 前后甲板: 1.97" / 50 mm 首楼: 2.99" / 76 mm 尾甲板: 2.99" / 76 mm - 指挥塔前部 7.99" / 203 mm, 后部 0.00" / 0 mm 机械: 燃煤锅炉, 联合往复式蒸汽机, 直接传动, 2 轴,, 5,422 指示马力 / 4,045 Kw = 15.00 节n航程 4,499海里 在 10.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1,308 吨 (100% 煤) 人员: 396 - 515 花费: £0.484 百万 / $1.934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312 吨, 4.3% - 火炮: 305 吨, 4.2% - 武器: 7 吨, 0.1% 装甲: 2,656 吨, 36.2% - 装甲带: 1,200 吨, 16.4% - 军备: 753 吨, 10.3% - 装甲甲板: 639 吨, 8.7% - 指挥塔: 65 吨, 0.9% 机械: 1,054 吨, 14.4% 船体,配件和设备: 2,295 吨, 31.3% 燃料,弹药和补给: 973 吨, 13.3% 其他重量: 41 吨, 0.6% - 在干舷甲板上: 10 吨 - 甲板上方: 31 吨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12,010 磅 / 5,448 K千克 = 15.0 12.0 " / 305 mm 炮弹或者 17.4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43 稳心高 4.2 英尺 / 1.3 m 横摇周期: 12.1 秒 坚固性-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100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55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2.00 船型特征: 船体有一个平甲板, 一个球鼻型船首 和巡洋舰形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712 / 0.718 长宽比: 5.25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17.61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48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50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10.00 度 船尾外伸: -3.28 英尺 / -1.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25.00%, 15.42 英尺 / 4.70 m, 15.42 英尺 / 4.70 m - 前甲板:35.00%, 15.42 英尺 / 4.70 m, 15.42 英尺 / 4.70 m - 后甲板:11.50%, 15.42 英尺 / 4.70 m, 15.42 英尺 / 4.70 m - 船尾甲板:28.50%, 15.42 英尺 / 4.70 m, 15.42 英尺 / 4.70 m - 平均干舷:15.42 英尺 / 4.70 m 船头易上浪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63.7%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110.0% 水线面积: 14,833 平方英尺或 1,378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125%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116 l磅/平方英尺或者 564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0.89 - 纵向: 2.87 - 全部: 1.00 优秀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足够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船只缓慢从容的摇动,是一个不错的火力平台 优秀的海船,舒适, 能够在最恶劣的天气开火 ---------------
【影视】南北战争汉普顿海战(弗吉尼亚号VS监视者号)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bilibili.com%2Fvideo%2Fav3051301%2F&urlrefer=e0d46ea4533495547922d2f66aba500d
第九百四十四章 摩根的手段
求问冷吧大神,关于古代的铸铁问题 1.古代的铸铁,就是那种小高炉冶炼的液态生铁,当时有没有用到石灰石? 2.百炼钢技术在古代是个什么样的地位?技术难度如何?
关于北洋水师军舰建设的一点感想 前提:对于一个不能自造中大型军舰的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尤其是东亚,像日本在甲午海战还是依靠巡洋舰当做主力决战,清国虽然有定镇二舰,但是其巡洋舰的吨位却普遍偏小。而日本巡洋舰却非常的均衡。 所以,对缺乏主力舰的国家,既然巡洋舰能够赋予决战的地位,那么我觉得,适当的增加巡洋舰的吨位和防护是首要考虑的。毕竟,生存能力才是第一位。 像英国这样的国家,巡洋舰只能算是三流军舰,所以设计的时候偏重于技术成本考虑。 我觉得清国的巡洋舰应该是符合一些特点: 1.适当的装甲防护 2.火力尽可能的均衡 3.航速和续航力不要求多高,适合近海作战,毕竟就算是破交中日两国的距离也很近 4.吨位不宜过大,5000吨以内可以很好的控制成本 ------------ 设想的巡洋舰大概参数: 尺寸108米*15米*5.5米,吨位4500--5000。 武器:1)、2门QF203mm(首尾中线)+8门QF152mm(侧弦分布) 2)、4门QF152mm(首尾中线)+8门QF152mm(侧弦分布) 3)、4门QF152mm/2门QF203mm(首尾中线)/+10门QF120mm(侧弦分布) 首尾中线火炮或者主炮可以用带输弹机构的甲板炮,作为巡洋舰安装昂贵且结构复杂的全装炮塔机构是得不偿失的,且203mm级别的甲板炮也能人肉上弹。 装甲:增加一条全长水线装甲带,用于保护中部核心舱重要部位和引爆首尾处高爆弹的轰炸,防止被打成筛子。穹甲厚度减少到30--40MM,能够防住203mm高爆弹的破片就可以了。 因此,水线带装甲110mm(能够覆盖55%),首尾水线80mm,水线处高度3米,首尾2.5米,够用就可以了。 穹甲30--40mm; 航速:11000马力10节/4000海里就够用,追求吉野那样15000马力的23节变态航速没有必要,增加3节航速起码要多出几千马力的动力,而且需要的锅炉数量几乎翻倍,而实际用途只有单舰破交或者逃跑追击时才用的到,编队作战的时候能有18节的航速就不错了,况且射击时过快的航速命中率着实感人,没准15节以下才可以。 再有就是,清国好像是被动挨打的乙方,主动出击貌似没有这个勇气、、、、、
【科普】一些南北战争时期的开花弹及相关图片 镇楼图,度姐姐好!
【原创】聊一聊前装滑膛炮时代的开花弹
孰能普及一下火绳枪机的结构和发展? 如题,此为欧洲火绳枪机的示意图,火绳是在夹头上的。 但是,日本的火绳枪机则是这样的:那个火绳蛇杆是有弹簧预紧力的,扣下扳机后火绳会自动扣下点燃药锅火药。 =========== 这两种枪机哪种比较先进一些,有什么讲究没?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线膛枪起到多大作用? 如题,线膛枪传入美洲的时间较早,在17世纪后期美洲就有了。18世纪著名的肯塔基步枪就是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线膛步枪的主要用户还是民用打猎使用,军队线列步兵使用的一般反而是滑膛枪。 虽然,北美民兵们也用线膛枪狙杀英军将领,但是不能起决定作用。 那么,线膛枪为啥在北美流行,而在欧洲却不被重视呢?
求问:异地换证问题 本人12年之前在北京工作,现在在成都,户籍在老家河北。 驾驶证快要到期了,2017年一月份。 求教各位哥哥,不能回北京该怎么办理啊?挺急的。
芳草地培训教程 一楼敬鬼神
娶妻就当娶杨慧 温婉端庄,秀外慧中,还是个标准的美人胚子。美貌与智慧并存,不张扬但是有自保手段,有运筹帷幄的巾帼之风。容貌其实倒在其次,关键那种闺秀气质甩马蓉几条街。。。。。
【历史名舰系列】:希望吧友完善 一楼敬BD
求助:马袅工业区的产能 如题: 谁给我提供一下马袅工业区的产能情况: 1、高炉产量、 2、平炉一次性的产能、鱼雷罐车的容量 3、机械组的大型设备情况:蒸汽锻锤的压力、钻床、镗床工作长度及加工直径 4、热处理设备的工作容积或者处理长度 5、起吊设备的额定工作重量 6、大型部件的装配精度(归化民能否胜任?) 7、有没有新的归化民担任主操或者工长?只需要两个名额就可以。
【同人】第二次新式火炮研讨会 一楼,我懂得,肉包奉上。
那个美国农场主是谁? 如题,看了半天一直弄不明白那个无冕之王的农场主是哪位?
元老院的新玩意-------速射炮
滑轮弩有什么优势? 求教各位大神,滑轮比传统的单弦弩有啥优势?看到有人说适合大磅数,因为滑轮缘故拉开同样磅数的弩更省力,而且打击行程也会更长,加速距离和时间也会更长,初速更高。看部队好多特种狙击弩都是滑轮弩。初速都高达100米/秒以上!但是,同样的亚瑟马克思就是单弦弩啊?初速貌似也不低啊?
甲午前定远镇远舰怎么改装最合适? 如题,定镇二舰的主炮结构怎么改装合适?
有啥好玩的单机游戏 如题,能否给推荐几款好玩点的单机游戏 最好是黑火药时代的战争,有大炮更好 玩完了拿战、帝国时代、南北战争:秘密任务等
【小记】怀念临高吧 突然间搜索链接到了我以前发过的帖子,心中突然间莫名的伤感起来。。。。虽然我一向以技术党标榜自居,但是临高曾经的热闹让我深深的怀念。 说真的,我特么还挺怀念那帮肉棒党、灌水党和撕逼党的,就当是做了一场梦吧。天下无不散之宴席,该来的会来该走的注定会走。 以前感觉在临高怎么说呢,就像是梁山聚义,各色人等鱼龙混杂,好不热闹。但是自从被朝廷封禁之后,群雄各奔东西,自立占山为王者有之、投靠他人者也有之、现在的陪都也有之,昔日群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盛世终成绝响!哎,好不凄凉! 只能黯然独自返回我的花果山自娱自乐了。。。
肉包党应战宣言!!! 起来饥寒交迫的吧友! 起来全吧爱肉包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节操而斗争! 技术党打个落花流水, 肉包党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临高吧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肉包党君临天下就一定能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广告党三分天下也一定能实现!! ---------------- 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 也不靠临高吧主。 要创造肉包党的自由, 全靠我们自己!! 肉包党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技术同人文去死!!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多肉包帖才能成功!! 是谁活跃临高吧世界? 是我们众肉包党。 一切归肉包党所有, 哪能容得同人党?!!! 最可恨那些技术和同人, 要把我们赶尽杀绝! 一旦把他们挤出临高, 粉嫩的肉包照遍全吧!!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肉包党君临天下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酱油党三分天下也一定能实现!! --------------------- 压迫的贴吧,空洞的吧规, 繁文缛节榨吧友; 同人文没有任何义务, 肉包党权利是句空话; 受监视的“平等’呻吟已久, 平等需要新的吧规,它说: “平等,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肉包党君临天下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政帖党三分天下也一定能实现!
【科普】夏普斯1859式步枪(sharps rifle 1859)的闭锁结构 夏普斯1859--63步枪可以说是后装纸壳弹步枪里的佼佼者了,主要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威力强大; 闭气结构还算的上是优秀,米帝窝里斗时这枪是作为狙击枪使用的 作为单发后装纸壳弹线膛枪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高; 这枪的特点:后装、外置火帽、击锤击发、纸壳弹。 优点:弹药的生产不超出当时米尼步枪弹的水平,基本上手工都可以生产,战时作为联邦制式步枪对于后勤的要求低了很多。 精度也很高,加上瞄准镜可作为狙击枪。 威力大,强装药子弹一枪撂倒一头野牛都是可以的,别说揍人了。 缺点:射速上比不上当时的明星斯宾塞、温彻斯特等连珠枪。但是后两者都需要专业的工厂生产配套子弹,否则的话枪就是废物。
转帖【技术:枪械设计】龙骑兵、海兵队用转轮连发长步枪 正在设想的一种左轮枪(其实是右轮枪),其实左轮的弹巢也可看作是一个集成式的子铳,不同的是这种纸壳蛋子铳的更换是转动弹巢使不同的“子铳”分别对正枪膛而已,而霍尔步枪可以看成是单管的佛朗机结构; 当然,子铳的这种活弹膛结构只是锁定方式不同而已:霍尔步枪是端面结合闭气(漏气的一逼)、曲轴闭锁的卡曼尔莱德步枪是缩口闭气,要好一些。 柯尔特左轮早期使用的是纸壳蛋,火帽分装。当然,闭气结构也是没有的,端面结合的结果就是火药燃气会从两个端面的结合处漏出。这点直到现代左轮都是一样,所不同的就是现代的加工精度较高,端面的空隙可以保证很小(0.02mm),仅此而已; 比较好的左轮当属于纳甘1895转轮枪,它的弹巢在射击时会由一个推巢杆将弹巢推向前方使得弹巢内的埋头弹(埋头弹会凸出弹巢前端一段)前端进入枪膛尾部实现比较好的密封; 俺设计的一种左轮长步枪也是这种架构,不过推巢杆不是纳甘95式(用于步枪强度不够),而是一个斜面楔形块,这样结构上更坚固; 扳机联动弹巢就省略了,反正是步枪,要求射程和威力,射速比传统前装步枪快几倍就可以了。扳机和击锤是一个独立系统,换弹(弹巢转动)和密封由另一个独立系统组成。 初步的设想是,利用夏普斯步枪的升降块闭锁机构,当然左轮步枪上只要求锁定就可以了,当然还要加装一个拨动钩用来使弹巢转动。弹巢的转动角度由弹巢身上的六个长槽浅半圆形(截面)凹槽与枪身上的圆头柱定位,每次转过60度就会被自动定位; 如图, 扳机护圈是铰链结构,类似夏普斯步枪的下落式结构;不过是用的是下落式楔形块,这个楔形块的作用是锁紧弹巢; 当扳机护圈前推时,楔形块下落,此时弹巢在弹簧作用下将被向后推出(别跟我提没有弹簧,引信弹簧不好造,这种傻大黑粗的弹簧不难吧?)。 楔形块下降到一定高度后,楔形块上面有个抓钩会抓住弹巢后面凸起面上的槽边缘将转轮转动一定角度。 扳机护圈后拉,楔形块上升,弹巢前端缩口进入枪膛尾部实现密封;后面被楔形块锁死; --------------- 装填的时候,首先要将扳机护圈前推,楔形块下落; 然后扳动弹巢前方的弹簧拉杆(弹巢不受弹簧预紧力),拉杆的半圆凹槽前移与换弹弹巢杆脱离,露出换弹弹巢杆; 弹巢杆可以向右方偏移一定角度,将一个新的弹巢换上就可以了,然后弹巢回正,松开弹簧拉杆,锁住弹巢杆; 扳机护圈后拉,楔形块上升。楔形块在上升时还会沿枪管轴向方向移动,从而将弹巢前端缩口进入枪管底部凹槽。 扳动击锤至待发,FIRE! 。。。 。。。 之后,扳动击锤至待发。 前推扳机护圈(楔形块下落---弹巢退出,拨动弹巢) 后拉扳机护圈(楔形块上升-----闭锁弹巢) 扣动扳机,FIRE! 再之后,扳动击锤至待发。 前推扳机护圈 后拉扳机护圈 扣动扳机,FIRE! 以此类推。。。。。直到发射完毕; 换弹, 扳动击锤 扳机护圈前推(楔形块下落---弹巢退出) 扳动弹巢前方的弹簧拉杆(与换弹弹巢杆脱离) 弹巢杆右偏,更换弹巢 弹巢回正 松开弹簧拉杆,锁死弹巢杆; 后拉扳机护圈(楔形块上升-----闭锁弹巢) 扳动击锤至待发,FIRE。。。。。 ------------ 其实这枪说白了就是在传统的左轮枪上面加装了一个斜形块,取消了扳机联动机构,改为单独击发; 左轮前端有凸起的缩口,使得缩口能够与枪管底部凹槽啮合,从而达到闭气。 这样的话,枪膛的密封性更好,弹巢发射时更加坚固安全,火药利用率也更高,再加上长枪管和膛线,所以射程不会比传统的米尼枪低多少(视装药量而定),但是射速却快的多。 个人估计,射速应该不低于斯宾塞步枪。 但是容弹量很少,只有6发,且换弹可能稍微不如斯宾塞方便。 =============== 之所以这么设计就是为了避免打手,左轮的漏气号称能把手爪子切断,太危险鸟。。。。 改进的地方: 1、弹巢前方加装缩口与枪管尾部凹槽嵌合,最大程度上比起(类似卡曼尔莱德步枪闭气) 2、弹巢尾部被楔形块顶死,避免发射时弹巢后移漏气 3、转轮弹巢向右方摆出,左方是被半圆弧的金属封闭的(图中没画出来,因为是剖面图)。因为步枪使用时左手需要把住前枪托,所以即便是真的漏气的话也是向右漏,不会伤及左手,当然左撇子是不好用的,呵呵;
转帖:短弹底药筒的难度在哪? 要说全金属弹壳的制造确实复杂,要是批量生产的话那绝对是近乎天顶星的科技。 但是短弹底药筒纸壳蛋的难度不高吧,一般这种带底缘的短弹底药筒应该要求低的多吧? 达不到现代自动步枪使用那种长蛋壳还说的过去毕竟这种弹壳的制造形状复杂的要死! 但是短弹底药筒很好造吧? 再不济,咱搞这种应该很容易吧:火帽安装在底座上,这个底座的形状比较简单,冲压加工就能很容易的大批量生产。 纸质弹托采用混凝纸工艺,用水玻璃和碳酸镁混凝的粘接剂混凝纸(或者其他工艺也可以,只要是耐燃就可以)。 纸质弹托与磷化处理的锻铁(低碳钢)底座用胶水粘牢; 这样的也能实现基本的短弹底药筒纸壳蛋; 发射时纸质弹托向周围扩张闭气,锻铁的凸肩以及凸肩上的纸弹托凸肩会嵌入枪膛底部凹槽,能实现二次密封; 发射完以后,退壳机构将整个锻铁底座及耐燃质弹托抽出。 当然如果怕纸质弹托与底座粘接不牢固的话还可以在纸弹托前面加个铜塞子,靠螺管连接基本上这就是一个组合式的短弹底药筒。 只是做工上不如整体式的简单,但是要求的设备少,至少深冲压设备不需要。 纸质弹托采用压制成型,很简单。 穿越的条件下就应该一些以现有的技术能达到的水平为准,尽量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这种起码用着不比铜质的短弹底药筒差吧! 最后再次鄙视工业口和武器设计部门,只知道照搬书本,不能因地制宜。 原帖:http://tieba.baidu.com/p/4469521390?pid=87321621456&cid=0#87321621456
【技术】小白提问 1、1905年的无畏号战列舰首次在主力舰上使用蒸汽轮机,当时的蒸汽轮机据说输出端直接与主轴相连,那么转速是多少? 2、当时的蒸汽轮机的转速普遍有多少? 3、蒸汽轮机属于高转速低扭矩的机器,如何转变成低转速大扭矩的? 4、蒸汽轮机有么有使用现代使用的油楔高速轴承? 5、当时为啥没有现代使用的冲动式汽轮机?
这吧竟然没有嗝屁??? 奇观啊。。。。。
求大神帮小弟把把关----看看这配置 各位大神帮小弟看看这配置,能玩些啥游戏: CPU: AMD APU系列 A10-7890K R7核显 FM2+接口 盒装CPU处理器 主板:华硕(ASUS) A88XM-PLUS 主板 (AMD A88/FM2+) 内存:芝奇(G.Skill) Sniper狙击者 DDR3 2400频率 16G (8G×2)套装 台式机内存 SSD:金士顿(Kingston)V300 120G SATA3 固态硬盘 机械盘:西部数据(WD)蓝盘 1TB SATA6Gb/s 7200转64M 台式机硬盘(WD10EZEX) 电源:先马(SAMA)金牌500W 额定功率500W(全电压金牌/LLC谐振电路/固态电容/Puer Power) 显示器:华硕(ASUS) VX239H 23英寸超窄边LED背光IPS宽屏液晶显示器 机箱、键鼠、音箱就不说了。 --------------------- 俺这配置够不够的上中端配置,京东购置配件全部算下来只有不到4000,比较符合本人的预算底限。 A处理器的这款U是今年新出的,据说性价比挺牛逼的,良心作品。 不知道能玩大型单机吗?
【技术提问】:膛线技术对于明军究竟有多难? 如题,关于膛线的知识就不普及了,基本的知识。 有人指导的话,木质的膛线拉机明代真的搞不出来?
打字回复输入:求教万能的临高吧。。。。。。 求教万能的临高吧。。。。。。 我擦,饿哦每次打字数字三这个字,都特么出这个,恶心死了。。。啥情况???
有谁知道贝克式线膛枪价格??? 如题,贝克式线膛枪价格有谁知道? 包括布伦瑞克、P53、等
推荐一本好书。。。。。 大家伙说能不能实现,本人技术小白,求教各位大神
【常识求教】:16--17世纪国际间怎么划账 据我所知,当时国际间已经有了银行间的国际间划账业务,这个业务流程是怎么操作的? 具体的流程和原理是啥? 需要哪些条件? 虚心求教,水者必炸。
【技术】:李守汉的新式后装燧发滑膛枪 原文第六百五十四章 国之重器中提到: 何五升设计的这款枪,倒是颇为符合李守汉的要求,而且,原型枪也经过士兵的演示,颇为符合那一次战役总结会上,众人所提出的针对辽贼们的深沟高垒长壕碉堡的战术需要。 这个火铳的最大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卧姿状态进行装填! 一个用呲铁钢制成的可立起的弹膛。弹膛前方是个缩口,可以嵌入枪膛后部,发射药爆炸后缩口膨胀,封闭燃气从后膛漏出,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固定在枪上的金属弹壳。士兵们采用南粤军眼下通用的纸壳定装弹,可以很轻松的在卧姿状态下装填完成。而且,因为是后膛装填,省去了用通条夯筑结实弹丸与发射药二者之间的步骤。更是提高了不少速度,差不多立姿装填三发的话。卧姿可以装填四到五发。只不过,枪管却是未必能够经受得起那么频繁的发射,发烫的枪管不允许如此连续密集的发射。 几个闻声赶来的近卫旅军官也是饶有兴趣的抢过士兵手中的原型枪拿在手中仔细端详起来,并在工匠们的帮助之下兴致勃勃的开始熟悉起这杆新火铳来。 与之前的火铳截然不同的装填方式,让他们顿时觉得大开眼界。 “一、扳开弹膛下方的击锤!” “二、转动枪右边的曲柄,将弹膛外旋立起!” “三、检查弹膛底部火门!” “四、将纸壳内的发射药倒入弹膛。完成装填发射药!” “五、塞入弹头!” “六、转动曲柄,弹膛回位,嵌入枪管,完成闭锁!” 在工匠和士兵们的口令下,几个近卫旅的军官干脆也和负责试验的兵丁一起。采取卧姿进行装填,模拟在面对辽贼和其他敌人的沟壕工事之中发射出来的箭矢弹丸下进行装填弹丸、发射的全套动作。 有眼尖的同学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款基于佛郎机的子铳原理设计出来的新铳,同历史上出现过的卡曼尔莱德(kammerlader)m1842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同卡曼尔莱德枪相比,原本由火帽完成的击发,仍旧是由燧石完成。而且,也从卡曼尔莱德枪的线膛变成了滑膛。 历史上,卡曼尔莱德枪算是一款比较悲催的步枪,列装的时候,德莱赛击针枪已经出现,而且产量很低,总计几十款改进型,但是产量却只有四万多支,至于装备的军队范围更是只有挪威陆海军和瑞典海军装备。 但是,生不逢时并不代表着卡曼尔莱德枪的性能不好。相反,它所特有的设计和装填方式与德莱赛击针枪相比,虽然速度慢,但基本解决了后膛漏气的问题,使卡曼尔莱德枪的精度和射程都大大优于德莱塞针枪。 1861年比利时举办了一场高精度军事步枪的射击竞赛,结果证明参赛的卡曼尔莱德m1860是当时最精准的步枪之一。卡曼尔莱德枪早期使用球形弹,后来采用锥形弹,1855年后全部型号改用米尼弹。 眼下,何五升拿出来的这款新铳,便是他根据自己脑海里的想法和李守汉对他的提示,鼓捣出来的猴版卡曼尔莱德枪。 击发改燧发,线膛变滑膛。唯一没变的是依然用的是米尼弹。 米尼弹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反正只是弹丸而已。索性便一步到位了。 ================= 笔者有几点疑问: 先声明,本人不是挑刺,更非吐槽!就技术问题提出几点疑问,仅此而已。 ============= 1、 “一、扳开弹膛下方的击锤!” “有眼尖的同学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款基于佛郎机的子铳原理设计出来的新铳,同历史上出现过的卡曼尔莱德(kammerlader)m1842型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同卡曼尔莱德枪相比,原本由火帽完成的击发,仍旧是由燧石完成。而且,也从卡曼尔莱德枪的线膛变成了滑膛。” ---------------- 弹膛下方设置击锤?诚然历史上的卡曼尔莱德步枪确实也是下方设置击锤,但是人家那是因为用的火帽,可以说无论哪个方向设置传火孔用击锤打击火帽都是可以的。那书中的燧发枪机机构怎么设置的?说击锤也是设置在下方?实在是不明觉厉 一般燧发枪需要燧石撞击火镰盖板刮出高温铁星粒子来点燃药锅中的引火药,引火药燃烧的高温燃气通过传火孔点燃主装发射药,推动弹丸前进。虽然猪脚也是山寨的卡式步枪,但是用燧发枪机机构,那么,问题来了,燧石在什么地方?药锅和盖板这么设置?引火药这么装填??? ----------------------- 2、 “眼下,何五升拿出来的这款新铳,便是他根据自己脑海里的想法和李守汉对他的提示,鼓捣出来的猴版卡曼尔莱德枪。 击发改燧发,线膛变滑膛。唯一没变的是依然用的是米尼弹。” “米尼弹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反正只是弹丸而已。索性便一步到位了。” ---------------- 击发枪就不说了,结构上更简单,但是燧发枪机机构怎么在卡曼尔莱德步枪上设计真的很不好脑补。。。 这些就不说了,但是滑膛枪用米尼弹? 还没什么技术难度?? 既然没什么技术难度直接上后装线膛枪不是更简单??? 3、米尼弹是尖头弹用于滑膛枪的结果就是出膛后迅速翻滚,除非将弹丸经过优化处理。 ############ 作者的军事知识水平真够白的,我估计连卡曼尔莱德步枪步枪的射击过程都不知道,就直接照抄了。 “一、扳开弹膛下方的击锤!”------弹膛下发击锤,请问:药锅和传火孔怎么设计???燧发撞击装置怎么设计??? “二、转动枪右边的曲柄,将弹膛外旋立起!” “三、检查弹膛底部火门!”又是底部火门。。。。。擦 “四、将纸壳内的发射药倒入弹膛。完成装填发射药!” “五、塞入弹头!” “六、转动曲柄,弹膛回位,嵌入枪管,完成闭锁!” 这就完成了???点火药呢,被作者君吃了??? =============================== 所以说,我觉得作者的脑洞枪真的很有问题,很不科学。 笔者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改进,下楼放图。
英帝国的阿姆斯特朗开花大炮 以德国的重型加农炮为原型,移植到英国铸炮厂制造。 太震撼了。
技术求教:如何将剧情战役的地图改成单机对战模式? 如题,小生感觉有几张剧情战役的地图很棒,一直想改成可以单机作战对抗的,但是总不成功,怎么可以做到?
技术求助:亚洲王朝里的郑和宝船 如题,郑和宝船怎么在海战中出现??? 就像莫尼特炮船、护卫舰那样在海战中作为军舰炮击那样。。。。 非常喜欢大船。。。。 据说还有高手能增加铁甲战列舰的 急求
短弹底药筒的难度在哪? 要说全金属弹壳的制造确实复杂,要是批量生产的话那绝对是近乎天顶星的科技。 但是短弹底药筒纸壳蛋的难度不高吧,一般这种带底缘的短弹底药筒应该要求低的多吧? 达不到现代自动步枪使用那种长蛋壳还说的过去毕竟这种弹壳的制造形状复杂的要死! 但是短弹底药筒很好造吧? 再不济,咱搞这种应该很容易吧:火帽安装在底座上,这个底座的形状比较简单,冲压加工就能很容易的大批量生产。 纸质弹托采用混凝纸工艺,用水玻璃和碳酸镁混凝的粘接剂混凝纸(或者其他工艺也可以,只要是耐燃就可以)。 纸质弹托与磷化处理的锻铁(低碳钢)底座用胶水粘牢; 这样的也能实现基本的短弹底药筒纸壳蛋; 发射时纸质弹托向周围扩张闭气,锻铁的凸肩以及凸肩上的纸弹托凸肩会嵌入枪膛底部凹槽,能实现二次密封; 发射完以后,退壳机构将整个锻铁底座及耐燃质弹托抽出。 当然如果怕纸质弹托与底座粘接不牢固的话还可以在纸弹托前面加个铜塞子,靠螺管连接基本上这就是一个组合式的短弹底药筒。 只是做工上不如整体式的简单,但是要求的设备少,至少深冲压设备不需要。 纸质弹托采用压制成型,很简单。 穿越的条件下就应该一些以现有的技术能达到的水平为准,尽量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这种起码用着不比铜质的短弹底药筒差吧! 最后再次鄙视工业口和武器设计部门,只知道照搬书本,不能因地制宜。
【技术:枪械设计】龙骑兵、海兵队用转轮连发长步枪 正在设想的一种左轮枪(其实是右轮枪),其实左轮的弹巢也可看作是一个集成式的子铳,不同的是这种纸壳蛋子铳的更换是转动弹巢使不同的“子铳”分别对正枪膛而已,而霍尔步枪可以看成是单管的佛朗机结构; 当然,子铳的这种活弹膛结构只是锁定方式不同而已:霍尔步枪是端面结合闭气(漏气的一逼)、曲轴闭锁的卡曼尔莱德步枪是缩口闭气,要好一些。 柯尔特左轮早期使用的是纸壳蛋,火帽分装。当然,闭气结构也是没有的,端面结合的结果就是火药燃气会从两个端面的结合处漏出。这点直到现代左轮都是一样,所不同的就是现代的加工精度较高,端面的空隙可以保证很小(0.02mm),仅此而已; 比较好的左轮当属于纳甘1895转轮枪,它的弹巢在射击时会由一个推巢杆将弹巢推向前方使得弹巢内的埋头弹(埋头弹会凸出弹巢前端一段)前端进入枪膛尾部实现比较好的密封; 俺设计的一种左轮长步枪也是这种架构,不过推巢杆不是纳甘95式(用于步枪强度不够),而是一个斜面楔形块,这样结构上更坚固; 扳机联动弹巢就省略了,反正是步枪,要求射程和威力,射速比传统前装步枪快几倍就可以了。扳机和击锤是一个独立系统,换弹(弹巢转动)和密封由另一个独立系统组成。 初步的设想是,利用夏普斯步枪的升降块闭锁机构,当然左轮步枪上只要求锁定就可以了,当然还要加装一个拨动钩用来使弹巢转动。弹巢的转动角度由弹巢身上的六个长槽浅半圆形(截面)凹槽与枪身上的圆头柱定位,每次转过60度就会被自动定位; 如图, 扳机护圈是铰链结构,类似夏普斯步枪的下落式结构;不过是用的是下落式楔形块,这个楔形块的作用是锁紧弹巢; 当扳机护圈前推时,楔形块下落,此时弹巢在弹簧作用下将被向后推出(别跟我提没有弹簧,引信弹簧不好造,这种傻大黑粗的弹簧不难吧?)。 楔形块下降到一定高度后,楔形块上面有个抓钩会抓住弹巢后面凸起面上的槽边缘将转轮转动一定角度。 扳机护圈后拉,楔形块上升,弹巢前端缩口进入枪膛尾部实现密封;后面被楔形块锁死; --------------- 装填的时候,首先要将扳机护圈前推,楔形块下落; 然后扳动弹巢前方的弹簧拉杆(弹巢不受弹簧预紧力),拉杆的半圆凹槽前移与换弹弹巢杆脱离,露出换弹弹巢杆; 弹巢杆可以向右方偏移一定角度,将一个新的弹巢换上就可以了,然后弹巢回正,松开弹簧拉杆,锁住弹巢杆; 扳机护圈后拉,楔形块上升。楔形块在上升时还会沿枪管轴向方向移动,从而将弹巢前端缩口进入枪管底部凹槽。 扳动击锤至待发,FIRE! 。。。 。。。 之后,扳动击锤至待发。 前推扳机护圈(楔形块下落---弹巢退出,拨动弹巢) 后拉扳机护圈(楔形块上升-----闭锁弹巢) 扣动扳机,FIRE! 再之后,扳动击锤至待发。 前推扳机护圈 后拉扳机护圈 扣动扳机,FIRE! 以此类推。。。。。直到发射完毕; 换弹, 扳动击锤 扳机护圈前推(楔形块下落---弹巢退出) 扳动弹巢前方的弹簧拉杆(与换弹弹巢杆脱离) 弹巢杆右偏,更换弹巢 弹巢回正 松开弹簧拉杆,锁死弹巢杆; 后拉扳机护圈(楔形块上升-----闭锁弹巢) 扳动击锤至待发,FIRE。。。。。 ------------ 其实这枪说白了就是在传统的左轮枪上面加装了一个斜形块,取消了扳机联动机构,改为单独击发; 左轮前端有凸起的缩口,使得缩口能够与枪管底部凹槽啮合,从而达到闭气。 这样的话,枪膛的密封性更好,弹巢发射时更加坚固安全,火药利用率也更高,再加上长枪管和膛线,所以射程不会比传统的米尼枪低多少(视装药量而定),但是射速却快的多。 个人估计,射速应该不低于斯宾塞步枪。 但是容弹量很少,只有6发,且换弹可能稍微不如斯宾塞方便。 =============== 之所以这么设计就是为了避免打手,左轮的漏气号称能把手爪子切断,太危险鸟。。。。 改进的地方: 1、弹巢前方加装缩口与枪管尾部凹槽嵌合,最大程度上比起(类似卡曼尔莱德步枪闭气) 2、弹巢尾部被楔形块顶死,避免发射时弹巢后移漏气 3、转轮弹巢向右方摆出,左方是被半圆弧的金属封闭的(图中没画出来,因为是剖面图)。因为步枪使用时左手需要把住前枪托,所以即便是真的漏气的话也是向右漏,不会伤及左手,当然左撇子是不好用的,呵呵;
【武器架空总集】:关于各种枪、炮、炮弹、火箭及其他 单独开一贴,征集总结关于架空的各种枪、炮、炮弹、火箭、地雷、手雷等武器。 枪:滑膛、线膛不限、前装后装不限、燧发击发不限; 炮:滑膛、线膛不限、前装后装不限、燧发击发不限; 炮弹:实心弹(各种形状)、开花弹(榴弹、榴霰弹、燃烧弹)其其他奇葩弹种; 火箭:各种火药助推武器 地雷手雷:各种爆炸性火器(地雷:反步兵、跳雷、拌发雷、压发雷等)手雷:各种形式的、比如钢珠雷;
最近是肿么了,肿么有爆吧的趋势 难道又是和上次一样,风雨欲来???
【吧前必读】:本吧吧规 一、吧规 1.禁止脏骂、无脑喷、低智商秀下限,发言也不要带有明显的贬低性(如种族、地域、性别、阶级等)。 2.禁止辱骂、欺骗、讽刺、恶意贬低本吧任何成员及成员之间。 3.不得使用带有污秽及讽刺意味的用户名。 4.不得以调侃语气嘲讽我党及国家领导人(为免和蟹某兔、脚盆鸡、鹰酱等代号可以使用) 5.本吧会员禁止以本吧名义在外惹是生非(爆吧、调拨仇恨、秀优越等),同时也严禁外来人员来本吧恶意调拨。 6.禁止Huang及BL图文。 7.请勿裸奔,先注册登录后在发帖、跟帖,回贴请在15字以上。 8.禁止跟风恶意刷屏或恶意粘贴复制刷楼层,超过3帖,封ID三天。 违反以上任意一种或几种规定者,贴吧有权关闭部分权限(禁言、删帖、封号)。 ※※※※※※※※※※※※※※※※※※※※ 二、精品帖 1. 人气贴:回复100楼以上,请勿水贴和连续顶贴。 2. 分析贴:推断合理,思路清晰,分析彻底。 3. 图片贴:链接稳定,图片清晰,严禁H。 4. 同人文:题材新颖,文笔出众,至少1000字,非抄袭或转贴(转帖当注明出处、链接及作者)。 5. 同人图:画面必须清晰。 6、直播帖:时间、进度要与图片一致,严禁标新怪异、虎头烂尾。 7、挑战贴:君子之战当以实力赢得尊重,重信守诺,不以成败论英雄,严禁秀优越来恶意相互贬低。 6. 与本吧无关文章及图片等不予加精,被举报、投诉为垃圾贴的可考虑删除。 ※※※※※※※※※※※※※※※※※※※※ 三、水贴 1.本吧原则上不拒绝水贴,只是不要洪水泛滥。吧主应建立专门水贴以便灌水(新闻、政治、地图炮、酱油、克隆等) 2.恶意水:挑衅、欺骗、脏骂、找抽、脑残、犯贱、无脑喷、秀下限…(以上主题水贴,一经发现后立即删除) ※※※※※※※※※※※※※※※※※※ 四、爆吧 1.禁止以本吧名义到其他贴吧爆吧。 2.如发现本吧被爆:无需手动删除,在第一时间进行贴吧投诉,百度会在最短时间内处理的。如果是用ID爆吧的,可通知吧主进行封号。 ※※※※※※※※※※※※※※※※※※ 五、小吧 1.热爱本吧并加入本吧。 2.无恶意违反吧规行为。 3.确认能经常在线并有能力打理吧内日常事务。 4.小吧要有相当的管理能力,并能协助大吧参与处理意见。 5.小吧最好能有自己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于设否设为精品帖有专业的知识判断。 6.小吧被录用后,凡倚仗小吧职务以权谋私者、恶意删帖者、拉偏架者及恶意违反吧规条例者,一经发现或被投诉举报,经吧组商议后可决定直接免职。 7、小吧一经录用,当尽职尽责,若未尽责或者长时间不登陆并未请假者将免去小吧一职。 ※※※※※※※※※※※※※※※※※※ 本吧是一个供各位有识之士或者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进行技术交流、心得体会、资料共享、科普知识的学习平台,将尽全力为真正想要学习的人提供一个舒心的学习氛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当与诸君共勉!!!
【技术改进:】线膛炮碰撞引信 工业口不是借口说没有可用的引信弹簧吗?好嘛,咱不用弹簧!省的工业口的一帮废柴BB; 工业口说结构上不能太复杂是嘛?好,咱给他来个部件很少的东东; 本将军最新设计:这是在研究旧日本海军伊集院五郎发明的碰炸信管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伊籍院信管存在的问题是,当偏心子转到底部后,由于弹丸在飞行,击针部分会由于惯性力往前冲。 由于弹丸飞行受空气阻力影响会逐渐减速,内部的活动部件在惯性作用下会有向前冲的趋势(想象一下你在公交车上,公交车突然刹车,你自己会往前倒一个道理) 其实,这种前冲的力很小很小,当然引信上为了保险一般是有一根阻爬弹簧的。 当然早期的炮弹引信根本没有,不是照样用的不亦乐乎??睁开眼看看下面这玩意是啥??=================== 好吧,既然存在着这么多问题,咱就从根子上解决。 不是说活动部件前冲不保险吗?咱把击针放头部,把火帽部分放后面给丫固定。 有人说,发射时你这几针肯定往后坐击发火帽,好,那我把击针也固定住,它就不往后跑了。 又有人说,把击针也固定了这么击发??? 这就是本将军将伊籍院信管的解锁原理应用到这来了,击针是被固定没错,但是是被一个内部带螺纹的套筒(偏心转子)给固定了。且偏心转子平时不用的时候是被一根插入的保险销固定。 1、发射之前,拔开保险销和保护帽就可以了。 2、发射瞬间,击针有后座趋势,但是被偏心转子的顶端给挡住了,动不了; 3、发射后炮弹一段距离内:偏心转子由于铅块偏置的原因且与底座存在相互运动(看膛线的旋转方向),偏心子会沿着底座螺纹柱旋转到底部,此时击针被完全解开。 4、炮弹继续飞行,但是由于炮弹受空气阻力的因素逐渐减速,引信内的纵向活动部件---只有击针会由于惯性前冲(当然也动不了,因为本人设计的击针杆很特殊,只是受到这个前冲的力)。 5、接触目标,击针被猛烈压缩撞击火帽,发火,继而引爆后面的火药。
【挽明】:改进型后装佛朗机模型 看官们,作者大大设计的是不是这个样子???
【技术】横楔式炮闩闭气原理---申精 原帖发表于火炮吧:http://tieba.baidu.com/p/4407222768 横楔式炮闩的优点:制造工艺简单,开闩迅速,早期的克虏伯大炮时期使用铜质闭气环。 先说说什么是闭气环,闭气环是一种特殊材料的能够变形的密封件,火炮用的是截面大概为“L”的漏底短圆筒。在膛压的作用下,高压作用于“L”型的内底面及内侧面(也有形状为三角形斜面)使闭气环变形或者位移,与被接触面形成密封; 截面为L型闭气环截面为三角型闭气环闭气环的安装方式有两种:前移式和后移式。 无论哪种安装方式,原理都一样:在膛压的作用下使闭气部件与被接触物“位移”形成密封。 先看看前移式闭气环的原理:前移式闭气环顾名思义就是在膛压的作用下,闭气环通过向前移动(炮口方向为正,以后不再说明),闭气环端面与膛底尾端面紧密贴合来实现密封; 闭气环安装在炮闩体前部;上图为一个典型的截面为三角形的反斜面前移式闭气环,闭气环安装在分裂式炮闩前端内部,截面为三角形。当炮膛发射时,燃气压力作用于闭气环的斜面上,使得闭气环前移和向周向移动,从而封死炮膛与炮闩的间隙。 这种闭气方式在克虏伯大炮的早期比较常见。 还有一种枪支也是如此架构,就是内战期间大名鼎鼎的夏普斯1859--63型后装枪,发射纸壳枪弹。 http://tieba.baidu.com/p/3710312231局部放大图,可以清除的看到其反斜面结构。 ---------------- 后移式闭气环的原理:同样就是闭气环通过向后移动,闭气环端面与炮闩前端镜面紧密贴合来实现密封;不同的是闭气环安装在炮膛底部的缺口槽内;上两图是一种典型的后移式闭气环类型火炮,缺口槽为三角形,闭气环为L型。 克虏伯大炮的缺口槽有长方形的,闭气环为三角形的:红色框内为铜饼,炮膛尾部缺口内三角形为闭气环。当然炮膛底部缺口槽也有更复杂形状的:具体的克虏伯炮闩结构原理详见: http://tieba.baidu.com/p/1077384393 ----------------- 那么,这两种安装方式哪种更为优秀呢? 总体而论,谈不上哪种更优秀。。。。 先说前移式闭气环,由于闭气环在炮闩体内前端,所以加工较为方便,而且对工艺的要求不高,只要保证闭气环的尺寸精度与闩体内凹不太大就可以了,因为毕竟要求能够前后移动且由于本身材料特性能适度变形就可以。炮膛的尾端面只要能保证平面度和粗糙度一致就可以了。 另外,闭气环与炮闩的加工配合,风险度低,即便是有废品,炮闩和闭气环都能方便的修配加工; 后移式,也就是一直流行并沿用至今的一种比较广泛的方式。特点是闭气环安装在炮膛底部的缺口槽内(槽的形状有好多种,有斜面的、有长方形的、也有梯形的、三星形的甚至更复杂的多面棱角型的,这里以简单的长方形为例),闭气环的尺寸精度要与缺口槽的尺寸相近,不能差太多,否则的话容易漏气。而炮闩的加工要求就低了很多。 当然,从勤务上讲,由于火炮发射次数是以几百上千甚至上万来计算,每次发射时闭气环都要剧烈变形与炮膛内壁表面有微小的“位移”摩擦,这个位移从数据上是很微小的,但是在火炮这种几百兆膛压的作用下其实是很剧烈的; 闭气环坏了的话可以更换,如果炮管内膛底面的凹槽被摩擦到一定程度的话整根身管就只能报废了。当然后来人们发明了炮膛内衬管这一利器,就可以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因为衬管是可以更换的(当然前提是衬管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配合也需要异常精确)。 见上面“膛内膛外混合闭气结构”图 从性能上看,后移式符合膛压作用自然方向,闭气性能要好于前移式。 从加工上看,前移式加工更简单,风险更小;
横楔式炮闩闭气原理 横楔式炮闩的优点:制造工艺简单,开闩迅速,早期的克虏伯大炮时期使用铜质闭气环。 先说说什么是闭气环,闭气环是一种特殊材料的能够变形的密封件,火炮用的是截面大概为“L”的漏底短圆筒。在膛压的作用下,高压作用于“L”型的内底面及内侧面(也有形状为三角形斜面)使闭气环变形或者位移,与被接触面形成密封; 截面为L型闭气环截面为三角型闭气环闭气环的安装方式有两种:前移式和后移式。 无论哪种安装方式,原理都一样:在膛压的作用下使闭气部件与被接触物“位移”形成密封。 先看看前移式闭气环的原理:前移式闭气环顾名思义就是在膛压的作用下,闭气环通过向前移动(炮口方向为正,以后不再说明),闭气环端面与膛底尾端面紧密贴合来实现密封; 闭气环安装在炮闩体前部;上图为一个典型的截面为三角形的反斜面前移式闭气环,闭气环安装在分裂式炮闩前端内部,截面为三角形。当炮膛发射时,燃气压力作用于闭气环的斜面上,使得闭气环前移和向周向移动,从而封死炮膛与炮闩的间隙。 这种闭气方式在克虏伯大炮的早期比较常见。 还有一种枪支也是如此架构,就是内战期间大名鼎鼎的夏普斯1859--63型后装枪,发射纸壳枪弹。 http://tieba.baidu.com/p/3710312231局部放大图,可以清除的看到其反斜面结构。 ---------------- 后移式闭气环的原理:同样就是闭气环通过向后移动,闭气环端面与炮闩前端镜面紧密贴合来实现密封;不同的是闭气环安装在炮膛底部的缺口槽内;上两图是一种典型的后移式闭气环类型火炮,缺口槽为三角形,闭气环为L型。 克虏伯大炮的缺口槽有长方形的,闭气环为三角形的:当然炮膛底部缺口槽也有更复杂形状的:具体的克虏伯炮闩结构原理详见: http://tieba.baidu.com/p/1077384393 ----------------- 那么,这两种安装方式哪种更为优秀呢? 总体而论,谈不上哪种更优秀。。。。 先说前移式闭气环,由于闭气环在炮闩体内前端,所以加工较为方便,而且对工艺的要求不高,只要保证闭气环的尺寸精度与闩体内凹不太大就可以了,因为毕竟要求能够前后移动且由于本身材料特性能适度变形就可以。炮膛的尾端面只要能保证平面度和粗糙度一致就可以了。 另外,闭气环与炮闩的加工配合,风险度低,即便是有废品,炮闩和闭气环都能方便的修配加工; 后移式,也就是一直流行并沿用至今的一种比较广泛的方式。特点是闭气环安装在炮膛底部的缺口槽内(槽的形状有好多种,有斜面的、有长方形的、也有梯形的、三星形的甚至更复杂的多面棱角型的,这里以简单的长方形为例),闭气环的尺寸精度要与缺口槽的尺寸相近,不能差太多,否则的话容易漏气。而炮闩的加工要求就低了很多。 当然,从勤务上讲,由于火炮发射次数是以几百上千甚至上万来计算,每次发射时闭气环都要剧烈变形与炮膛内壁表面有微小的“位移”摩擦,这个位移从数据上是很微小的,但是在火炮这种几百兆膛压的作用下其实是很剧烈的; 闭气环坏了的话可以更换,如果炮管内膛底面的凹槽被摩擦到一定程度的话整根身管就只能报废了。当然后来人们发明了炮膛内衬管这一利器,就可以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因为衬管是可以更换的(当然前提是衬管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配合也需要异常精确)。 见上面“膛内膛外混合闭气结构”图 从性能上看,后移式符合膛压作用自然方向,闭气性能要好于前移式。 从加工上看,前移式加工更简单,风险更小;
关于主力火炮和速射炮 首先说巨炮: 在1870年代---1886年之间,巨炮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究其原因,当时的火炮射速慢导致命中率低下。因为海战中被命中的数量是如此之少,所以尽可能的增加火炮的威力达到一击必杀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装甲防护方面当时主要是钢面铁甲式的复合装甲,抗弹能力低下(相对于硬化钢),所以一定厚度的装甲会占据很大的吨位,因此,军舰的设计倾向于重要部位的防护,不是不想全面,而是不能为之。 在此之前,冲角和速射炮都曾经一度被当作蒸汽铁甲舰 的重要武器,南美太平洋战争中,装备巨炮的秘鲁铁甲舰甚至被智利巡洋 舰接舷俘获,在那个技术大发展的年代,一切皆有可能 巨炮射速缓慢的问题,不仅仅是装填的问题,在定远镇远时期,巨炮的装填已经采用了机械装填的方式,巨炮射速和威力提高的几项关键技术:一个是新式的长身管火炮,使得炮弹的弹重更重、初速更高,射程更远。令一个是新式无烟火药的应用,使得火炮发射后再不必受到残渣的困扰。再一个是反后座装置性能和强度的提高使得巨炮管退和液压复进成为可能,极大的提升了巨炮的反应时间。最后一个就是炮塔结构设计和材料工艺水平的提高,新式的电控液压炮架和电控俯仰角控制机构使得火炮的运转更灵活,新式的炮塔输弹机构和装填机构使得火炮的射速成倍的提升。当然此外还有观瞄技术的进步,使得火炮远程射击的潜力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速射炮:在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速射炮一直被认为最有效的海军武器,在20世纪 初巨炮夺回主宰地位,一方面是前述各项技术的发展,使得巨炮的射速和威力 都有相当的提高(定镇的主炮是德标25倍径,按照英标计算也就22倍径,其射程还比不上老式的架退10.2寸260mm炮, 而1894年日本定购的富士级战列舰——远东第一级近代化蒸汽战列舰——装备了40倍径的12英寸主炮,其初速和射程远超定镇主炮)。 另外一方面,斯科特 发明了用于速射炮的新火控方案,被皇家海军的技术人员和年轻军官修正后用于改良大口径火炮的火控技术,从而形成了基于测距机的集中火控的原型,直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催生了德雷尔式火炮指挥仪,另外一方面,随着哈维法表面硬化钢装甲和克虏伯表面硬化钢装甲/镍钢装甲的出现,设计师们可以使用比原来熟铁装甲或者钢面熟铁装甲少一半的厚度来达到同样的防护效果,这样装甲的进步使得中口径速射炮虽然能够把对手无防护和轻型防护的部位打成蜂窝,却很难对有较好防护的对手构成决定性打击,同时随着8英寸以上大口径火炮的“速射”化(其实就是液压止退复进机),中口径速射炮也不能独占管退优势,双方射速差距已经仅仅体现在装填速度的差距上,12英寸以上级别火炮的理论射速,已经由原来架退炮的5分钟一发提高到每分钟一发甚至一分钟二发的水平(德国人那个注水的每分钟三发不算,他们的第一发是已经装填好的待发弹),也就是说射击周期由原来的5分钟提高到了30秒到1分钟。所以到了20世纪初期,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口径主炮的最大有效射程已经成为了海战的标准作战距离,而这个距离上,中口径速射炮已经难以发挥威力,所以在无畏舰的设计中,完全屏弃了中口径速射炮的存在,只安装了12磅反雷击舰炮组(Anti Torpedo Boat),但是随着雷击舰(Torpedo Boat)和驱逐舰 (Destroyer)的大型化,中口径速射炮又回归了战列舰,但是这一次是作为辅助火力而不是象19世纪末那样作为火力骨干出现的。 基本上,尽管大口径主炮一直是战列舰的象征,但是战列舰的火力骨干经历了大口径主炮 ——中口径速射炮——大口径主炮的发展过程,其中中口径速射炮作为海战火力骨干的时间虽然只有19世纪末短短的不到20年时间,但是中日战争恰好发生在这个时间段之内。 另外,比较同样口径的速射炮和架退炮,速射炮仍然占有绝对的射速优势,同样是6英寸火炮,速射炮的理论射速能够达到8发每分以上,而老式架退炮只有2-3发每分,这还没有计入由于架退炮炮架后座导致瞄准线破坏而造成不能连续瞄准校射造成的实际战斗射速差距。另外黄海海战虽然有多艘日本老式战舰重创,但是受到重创的现代化巡洋舰只有松岛 一艘,而松岛并没有退出战列,退出战列的比睿,赤城,一艘是老掉牙的舷侧列炮铁甲舰 (Broadside Ironclad,蒸汽战舰早期的产物),一艘是600多吨的小炮艇(Gun Boat), 至于西京丸那玩意,本来就不在战列中,它被揍,纯属日舰指挥失误。
工业化硝田生产大法,穿越必备秘籍 硝田法应该就是堆肥法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古代人不知道硝化细菌在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不妨碍古代人根据这个原理集硝。 而工业生产一般要考虑到生产原材料、生产工艺(配方、流程、环境、监控、物资链的进行)、生产设备等等。 生物硝田法制造硝酸钾,其目的无外乎要得到两种离子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钾离子自不必说,稻田秸秆、玉米秸秆、豆类植物秸秆燃烧后可以得到大量的钾离子(三钾盐)。 这里比较关键的事硝酸根离子: 抛去天然的硝酸盐矿石,可以直接从自然界或者通过置换反应得到外,硝酸根离子也可以通过生物细菌---硝化细菌得到。 一般农田里都有大量的腐殖细菌和各种菌类,别看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但是确实生命力最顽强的生物! 硝化细菌也是这种。 一般农田施加的氮肥(包括尿素)都是铵根离子形式,由于铵根离子带正电荷一般会与黏土等有机物功能团的负电荷结合,但是,铵根离子很容易被土壤中的硝化细菌转化成硝酸根离子,由于硝酸根离子表现为负电荷,所以不能被土壤吸收,使得土壤产生“毒性”,或者更甚一步由于水涝或者强降雨等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被异氧细菌(比如说厌氧)通过反硝化转化成氮气或者氧化氮,加剧水土流失。 ----------------- 要想大规模的实现人为可控的利用硝化细菌得到想要的产物,其实不是不可以。首先要从硝化细菌的微生物特性说起,才能对症下药。 先介绍一下硝化细菌在分解铵根离子时起到的作用 再说硝化细菌之前,先要搞明白一件事:首先先说说分解有机物,这个粗重的体力劳动可不是娇贵的硝化细菌能完成的,他是靠其它净水细菌完成的。在水生态循环系统中,若无其它异营性细菌存在,水中将到处充斥未被细菌分解的有机物,以养鱼为例,此种自我污染的水族环境一样使鱼儿无法生存其中。因此,它们常被视为是水质自净作用的先锋部队,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硝化细菌。这类细菌普遍存在于各种不同环境,它们几乎无所不在,而繁殖速度相当惊人,大部份的异营性净水细菌,在理想的环境只需几十秒钟即可自行增殖一倍,一般只需二十几分钟即能增殖一倍。第一步: 动物或者鱼类的粪便排泄物和未吃过的食物将会转变为氨(俗称阿摩尼亚);那是因为在这些东西里需要氧的细菌(净水细菌)会令蛋白质分裂。而氨是有毒的。 第二步: 生存于氧气中的硝化细菌(亚硝酸菌),能把氨会转变为亚硝酸盐(NO2);亚硝酸盐虽然含较少的毒素,但仍对鱼类有致命的毒害。 第三步: 亚硝酸盐及后又被第二种硝化细菌(硝酸菌)转变为硝酸盐(NO3);而这硝酸盐几乎是无毒的。但突然或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硝酸盐里是有害的。但幸运地,硝酸盐的浓度是可以靠更换鱼缸的水来降低。 第四步: 硝酸盐及后会被不依附氧气而生存的细菌(厌氧性细菌)变为氮气而升华,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氮化合物循环」。 接下来就是重点:硝化细菌,俗称A菌( nitrifying ) 是一种好气性细菌,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中,并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们包括形态互异类型的一种杆菌、球菌或螺旋菌。属于自营性细菌的一类,包括两种完全不同代谢群:亚硝酸菌属 (nitrosomonas ) 及硝酸菌属 (nitrobacter )。 亚硝酸菌属细菌一般被称为「铵之氧化者」,因其所维生的唯一食物来源是铵,铵和氧化合所生成的化学能足以使其生存。什么是铵?这须要解释一下。其实铵是一种氨气 ( nh3 ) 溶于水中所生成的阳离子 ( nh4+ ),因为它在化学上的行为就好象是一种金属离子,故命名为「铵」。气体的氨具有刺鼻的臭味,而离子态的铵则无特别的气味,故很容易加以辨认。 在有空气存在时,铵可被亚硝酸菌属细菌吸收利用。它们将其氢原子氧化成水,用氧取代之,所以铵变成水及溶于水中的氧化氮,后者化学家称为「亚硝酸」,其反应式如下: 2NH3+3O2→2HNO2+2H2O+158kcal(660kJ) 藉由氧将铵氧化为亚硝酸 ( no2- ) 可以产生能量,亚硝酸菌可利用该能量从二氧化碳或碱度 ( 如 co32- 或 hco3- ) 中制造有机物,所以这类细菌根本不需要有机物就能生存及繁衍。 硝酸菌属细菌一般被称为「亚硝酸之氧化者」,因其所维生的主要食物来源是亚硝酸,亚硝酸和氧化合所生成的化学能足以使其生存,而且生成硝酸为氮循环的终产物,其反应式如下: HNO2 +1/2 O2 = HNO3, -⊿G = 18kcal 硝酸菌可利用此反应所产生之能量,用于合成自己所需之有机物,故这类细菌同样不需要摄取有机物也能生存及增殖。 铵先被亚硝酸菌氧化成亚硝酸,随后生成的亚硝酸又被硝酸菌氧化成硝酸的反应被化学家称为「硝化反应」。这个反应系由两种不同的细菌所进行的,须密切配合,才不致使反应的中间物 no2- 滞留累积于水中。 ------------- 介绍完了硝化细菌的特性,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得到足够多的硝酸根离子就需要足够多的铵根离子和硝化细菌的数量。 原料就不多说了,下面着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供足量的硝化细菌。 从生态观点来说,我们是无法防止氨的产生的(腐败物),相反如果要想生成足够多的硝酸根,就需要更多的铵根离子(铵态氮),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设法提高硝化细菌的数量来消耗大量的氨。因为硝化细菌是消耗氨的克星,只要这类细菌的数量足够,它们就会很自然地消耗掉每天自产的氨,使氨不会在水中被大量的累积下来,成为水产养殖或者堆肥的隐形杀手。 至于我们应如何做才能提高硝化细菌的数量呢?从理论的角度而论,为硝化细菌塑造一个理想的繁殖场所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怎么说呢?原来硝化细菌在繁衍过程中,有附着于固定物外表的倾向,若能在环境中安置若干多表面积的固定物供其附着,它就能迅速地附着在这些固定物的表面上,并开始增殖。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多提供比表面积大的颗粒附着环境。 硝化细菌的存活条件:硝化细菌的存活需要水分,还需要很高的氧气,所以只能生活在生化棉、生化球、玻璃环、陶瓷环等各种有微孔的滤材中。只有同时满足了水分与氧气的供应,它们才能存活。硝化细菌最适宜在在弱碱性的水中生活,在温度达到25度左右时生长繁殖最快。它的繁殖不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么说吧, 另外,必须提到的是亚硝酸菌对近紫外线的可见光非常敏感,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对细菌产生致命的伤害。所以,如果要想认为可控制造硝酸根离子,光照不能强烈。 ================ 基于以上硝化细菌的特性,我们就可以从原理上针对性的设定生产工艺流程: 1、建造一个硝池,底层一定要用用水泥或者砖砌,砖底部要用石灰或者三合土夯实,并且四周也用砖砌起来,形成一个深池子。池子的内部要用膨松的黏土和细沙混合铺底,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适当的混入一些弱碱性的灰分。(因为硝化细菌不能再酸性环境下存活)最好是定期松土以保证土质透气性; 2、池子的上面要大概顶棚,且不能透光,这点一定要注意。《东宁记》里面的硝田用的透光玻璃板那是肯定不成的,那可要了亚硝酸菌的亲命了,亚硝酸菌对近紫外线的可见光非常敏感,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对细菌产生致命的伤害。 3、温控装置,最好能根据外部环境的温度能够适时地调节池子内的温度,保证常温25度左右,因为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硝化细菌种群的细胞分裂繁殖造成影响。最好在池子周围的内壁上安装空心管状的铸铁暖气片,这暖气片内可以通入流动的温水,保证池内温度。 4、空气流动,在池子边上加装风管或者风扇加速气流流动的速度,保证足够的供氧量,便于硝化细菌繁殖。同时也抑制厌氧细菌的存活繁殖(硝酸盐再经厌氧细菌分解还原为氮,形成一个完整的氮循环过程,我们的目的是停止这一步,只需要硝酸盐) 5、给水装置,硝田顶部可以设计水塔等引水管道,可由水塔+管道淋浴喷头定期供水保证土壤湿润。 6、给料装置,原料:鱼虾等捣烂在自然环境下腐烂、人畜粪尿等,加水稀释经由专门的管道喷洒在膨松的黏土细沙中。 此外,硝化细菌种群可以预先在一块试验田中培养,培养以后将旧硝田挖来的富菌土分散在规模硝田中继续培养,这样能缩短种群形成规模的时间。 总的来讲,需要注意的就是几点: 1)、原料需要大量人畜粪尿或者富含氮元素的腐烂的鱼虾,需要注意的事这些东西是在净水细菌的作用下完成的。其目的就是产生大量的铵。 2)、之后铵的分解是靠硝化细菌(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其生存环境一定、且必须要保证弱碱、合适温度(25度)、富氧、湿润、且比表面积大的颗粒中附着。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3)、同某些细菌一样,紫外线甚至强可见光对于硝化细菌有致命的威胁,所以,不能见光,否则的话“见光死”。 4)、可以定期在膨松的土质上撒入一些草木灰(主要是碳酸钾,另外有少量的硫酸钾),这样最后刮硝土以后可以直接得到硝酸钾。 值得一说的是,得到的硝酸钾肯定是不纯的,从硝土中提取硝酸钾,主要原理是利用草木灰中的钾离子取代硝土中的钠离子,从而生成硝酸钾。另外,草木灰里的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跟硝土里的钙、镁离子结合,生成难溶性的盐而沉淀,从而去掉钙、镁等杂质。主要反应式是 Ca(NO3)2+K2SO4=2KNO3+CaSO4↓ Ca(NO3)2+K2CO3=2KNO3+CaCO3↓ Mg(NO3)2+K2CO3=2KNO3+MgCO3↓ 硝土本身也含有硝酸钾,最后利用各种盐溶解度的差异,控制温度和浓度,使硝酸钾从混合液中结晶出来。 至于之后的净化、结晶提纯等工序,看官们都知道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