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未竟º东方白 坠落的思云
关注数: 55 粉丝数: 554 发帖数: 42,720 关注贴吧数: 76
崔宇的文案 崔宇 初生的他拥有一张圆脸,笑得像个孩子,他的颧骨与鼻头高高隆起,如山峦,如丘陵,眼睛、眉毛如沟壑,如大川。 地面下,他的肢体逐渐瓦解,而人心得以滋生。 如果细细看去,这间屋子里,所有佛像都有修补的痕迹,人类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赋予佛像更长久的存在,从而那些在佛像漫长生命中走过的人,得以在我们的脑海中重生。 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看到了人类在苦难中前行的脚步,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 犀尊送走了犀牛,比血管更古老的河流,流淌在比国家更古老的土地,过客来来往往,相视一笑,万物有灵犀。 白云、流水、飞鸟、旅途,唐人用汉字演算着未知,计算着千里万里,计算着一年一月,却计算不出人心的距离。 时间,在泥土里沉降,让爱与不爱变得无从考证。一别行千里。再见是暮年。 眼睛如同弯月,笑容蓄满一池春水。 两千年前的一声闷响,我和几个伙伴,遁入黑暗。 直到一天,我再次见到阳光。我最爱的小圆帽,褪掉了彩色,裤子垮在腰间,两千年断食断水,腹部的赘肉竟没有半点松懈,哎,减肥真难…… 我是活在市井的民族精神,是高贵的隐士。你看到我开怀大笑,那是因为我很严肃。 「我想我是幸运的,我的生命远比我的寿命长久。」
脚印 王鼎钧 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 你该还记得那个传说: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脚印一个一个都捡起来。为了做这件事,他的鬼魂要把生平经过的路再走一遍。车中、船中,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永远不灭。纵然桥已坍了,船已沉了,路已翻修上柏油,河岸已变成水坝,一旦鬼魂重到,他的脚印自会一个一个浮上来。 想想看,有朝一日,我们要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坚果;花市灯如昼,长街万头攒动,我们去分开密密的人腿捡起脚印,一如我们当年拾起挤掉的鞋子。想想那个湖!有一天,我们得砸破镜面,撕裂天光云影,到水底去收拾脚印,一如当年采集鹅卵石。在那个供人歌舞跳跃的广场上,你的脚印并不完整,大半只有脚尖或只有脚跟。在你家门外、窗外、后院的墙外,你的灯影所及,你家梧桐的阴影所及,我的脚印是一层铺上一层,春夏秋冬千层万层,一旦全部涌出,恐怕高过你家的房顶。 有时候,我一想起这个传说就激动;有时候,我也一想起这个传说就怀疑。我固然不必担心我的一肩一背能负载多少脚印,一如无须追问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可是这个传说跟别的传说怎样调和呢?末日大限将到的时候,牛头马面不是拿着令牌和锁链在旁等候出窍的灵魂吗?以后是审判,是刑罚,他哪有时间去捡脚印?以后是喝孟婆汤,是投胎转世,他哪有能力去捡脚印?鬼魂怎能如此潇洒、如此淡泊、如此个人主义?好,古圣先贤创设神话,今圣后贤修正神话,我们只有拆开那个森严的故事结构,容纳新的传奇。 我想,拾脚印的情节恐怕很复杂,超出众所周知。像我,如果可能,我要连你的脚印一并收拾妥当。如果捡脚印只是一个人最末一次余兴,或有许多人自动放弃;如果事属必要,或将出现一种行业,一家代捡脚印的公司。至于我,我要捡回来的不只是脚印。那些歌,在我们唱歌的地方,四处都有抛掷的音符,歌声冻在原处,等我去吹一口气,再响起来。那些泪,在我流过泪的地方,热泪化为铁浆,倒流入腔,凝成铁心钢肠,旧地重临,钢铁还原成浆还原成泪,老泪如陈年旧酿。人散落,泪散落,歌声散落,脚印散落,我一一仔细收拾,如同向夜光杯中仔细斟满葡萄美酒。 也许,重要的事情应该在生前办理,死后太无凭,太渺茫难期。也许捡脚印的故事只是提醒游子在垂暮之年做一次回顾式的旅行,镜花水月,回首都有真在。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这旅程的终站,当然就是故乡。 人老了,能再年轻一次吗?似乎不能,所以的方士都试验过,失败了。但是我想有个秘方可以再试,就是这名为捡脚印的旅行。这种旅行和当年逆向,可以在程序上倒过来实施,所以年光也仿佛倒流。以我而论,我若站在江头、江尾想当年名士过江成鲫,我觉得我20岁。我若坐在水穷处、云起时看虹,看上帝在秦岭为中国人立的约,看虹怎样照着皇宫的颜色给山化妆,我15岁。如果我赤足站在当初看蚂蚁打架、看鸡上树的地方让泥地由脚心到头顶感动我,我只有6岁。 当然,这只是感觉,并非事实。事实在海关人员的眼中,在护照上。事实是访旧半为鬼,笑问客从何处来。但是人有时追求感觉,忘记事实,感觉误我,衣带渐宽终不悔。我感觉我是一个字,被批判家删掉,被修辞学家又放回去。我觉得紧身马甲扯成碎片,舒服,也冷。我觉得香肠切到最后一刀,希望是一盘好菜。我有脚印留下吗?我怎么觉得少年十五二十时腾云驾雾,从未脚踏实地?古人说,读书要有被一棒打昏的感觉,我觉得“还乡”也是。40岁万籁无声,忽然满耳都是还乡、还乡、还乡——你还记得吗?乡间父老讲故事,说是两个旅行的人住在旅店里,认识了,闲谈中互相夸耀自己的家乡有高楼。一个说,我们的家乡有座高楼,楼顶上有个麻雀窝,窝里有几个麻雀蛋。有一天,不知怎么,窝破了,这些蛋在半空中孵化,新生的麻雀就翅膀硬了,可以飞了。所以那些麻雀一个也没摔死,都贴地飞,然后一飞冲天。你想那座楼有多高,愿你还记得这个故事。你已经遗忘了太多的东西,忘了故事,忘了歌,忘了许多人名地名。怎么可能呢?那些故事,那些歌,那些人命地名,应该与我们的灵魂同在,与我们的人格同在。你究竟是怎样使用你的记忆呢? ……那旅客说:你想我家乡的楼有多高。另一个旅客笑一笑,不愠不火:我们家乡也有一座高楼,有一次,有个小女孩从楼顶上掉下来了,到了地面上,她已长成一个老太太。我们这座楼比你们那一座,怎么样?当年悠然神往,一心想奔过去看那样的高楼,千山万水不辞远。现在呢,我想高楼不在远方,它就是故乡。我一旦回到故乡,会恍然觉得当年从楼顶跳下来,落地变成了老翁。真快,真简单,真干净!种种成长的痛苦,萎缩的痛苦,种种期许,种种幻灭,生命中那些长跑、长考、长年煎熬、长夜痛哭,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发生,“昨日今我一瞬间”,时间不容庸人自扰。这不是大解脱、大轻松、这是大割、大舍、大离、大弃,也是大结束、大开始。我想躺在地上打个滚儿恐怕也不能够,空气会把我浮起来。 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划线处可以换其他词语)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泰戈尔诗选 序诗 现在我把我的诗 紧密地装在这本子里 像一只挤满了鸟雀的笼子一般送去给你。 那碧空,那围抱星辰的无尽处, 我的诗句群飞穿过的空间,都被留在外面。 繁星,从夜的心头摘下, 紧紧地结成链环也许能在天堂近郊的珠宝商人那里沽得高价, 但是神人们就会怀念 那不分明的超凡的空灵价值。 想象一首诗歌忽然像飞鱼般 从时间的静深中闪过! 你不想把它网住和一群俘获品一起陈列在你的玻璃缸里么? 在公子王孙的闲暇的悠长的年月, 诗人天天在他的仁慈君王面前朗诵他的诗句, 那时候还没有出版社的鬼魂 在用黑色的沉默 来涂抹那共鸣的悠闲的背景, 在不协调的自然伴奏中活跃了起来; 那时候诗句还不是用 整齐的字母排列起来, 叫人默默地吞咽下去。 呵,那为倾听而写的诗歌在他们主人的批评的眼光之下, 今天就像一队连锁起来的奴隶 被放逐到无调的纸堆的灰黯里,那些曾被永恒亲吻过的在出版者的市场上却迷了路。 因为现在是无可救药的慌忙与拥挤的时代 那抒情诗的女神 去到苦吟者心里的时候 必须坐电车和公共汽车的。 我叹息我恨不生在 迦梨陀娑的黄金时代, 而你是,——但是这种胡乱的愿望有什么用处呢? 我是无望地生在这忙乱的出版社的时代, ——一个落后的迦梨陀娑, 而你,我的情人,是极端地摩登的。 懒洋洋地你躺靠在安乐椅上翻着我的诗卷, 你从来没有机会半闭着眼睛 来听那音节的低吟 而最后给你的诗人戴上 玫瑰的花冕。 你给与的唯一的报酬 就是几个银角支付给大学广场上那个书摊的售书员。
汉皇室的概貌和基本布局 自从刘邦于公元前3世纪末建汉称帝,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丰沛刘氏,便一跃而为我中华国姓,尊为汉朝皇室。接着,高祖刘邦又确立分封祖制,把这支皇室刘氏子弟分封到全国各地为王为侯,以屏藩汉家刘氏天下。继任的各位汉家皇帝,也都遵循这一古制。而各地亲王,又将他们的子弟封为郡王和诸侯。拥有尊贵政治地位和优越经济特权,这些皇子王孙们往往广娶妃嫔姬妾,繁育出众多的龙子王孙。 近500年的汉家天下,刘邦的龙子龙孙们在最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几何级不继繁衍增长。终西汉一代,刘姓就建立有30多个王国,400多个侯国。到西汉末年,可以享受免税特权的刘姓皇族就达10万之多。两汉加起来,刘姓封王者和继者王位者数以千计,而封侯者和世袭为侯者数以万计。到蜀汉三国之世,刘姓已由丰沛刘氏开基始祖刘清一人之身发展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宗族,拥有上百万之众,分布于全国各地,从此奠定了后世世界刘氏的基础。 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刘姓宗族成员,都宣称出自汉朝皇族,自称为汉之子孙、汉室之后。刘氏家族中甚至流行有"汉后无二刘"的说法。 因此,汉家刘氏的分布基本上也就成为后世天下刘氏的基本布局。 汉代刘姓总的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是汉家刘氏,即由丰沛刘氏衍生出来的刘氏皇族,也是祁姓刘氏;另一大类可以说是非汉家刘氏,非祁姓刘氏,非丰沛刘氏。 两汉历史上的刘姓汉家皇朝共有个26皇帝、个亲王,数个诸侯。这些众多的汉家刘氏宗族皇室成员,主要又可以分为如下几大宗派: 1.非嫡系大宗派,属于与刘邦关系比较疏远的早期西汉皇族,如刘邦堂兄弟荆王刘贾和再从兄弟燕王刘泽家族。燕王刘泽家族的后嗣现在已经断绝无人,不过现在还有刘姓自称出自刘贾之后。 2.刘邦二哥代王刘喜大宗。这支刘氏在唐代形成刘氏的一大郡望--弘农刘氏。但现在人数不是很多。 3.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大宗。这一派人数众多,构成后世彭城刘氏中的主要部分。 4.刘邦庶长子刘肥大宗。这一大宗在现代刘姓中还有后裔,人数比较多。 5.刘邦儿子淮南王刘长大宗。这一派的刘姓后裔形成隋唐时期刘姓的一大郡望--高唐刘氏。这派刘氏人数不多,主要分布在今安徽、江苏等地。 6.汉文帝三子梁王刘武大宗。这一派人数也较少,主要分布在今山西、山东、江苏地区。 7.汉文帝四子代王刘参大宗。这一派人数也较少,主要分布在今山西、山东、江苏地区。 8.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大宗。后裔人数极多,形成今日中山刘氏和客家刘氏。 9.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大宗。此派后裔人数众多,形成历史上的长沙刘氏。后又分为南北两个支派:南派为留居长沙国者,如今日江西、湖北、湖地地区。北派后来演变为东汉皇族。 10.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大宗。此派后裔为河间刘氏的一部分。 11.景帝之子赵敬王刘彭祖派。此派后裔形成隋唐时期刘姓的一大郡望广平刘氏。 12.景帝之子鲁恭王刘馀派。刘馀后裔到隋唐时期形成刘姓的两大郡望--高平刘氏和竟陵刘氏。但现在这一派刘姓人数不是很多。 13.汉宣帝之子楚孝王刘嚣派。这支刘氏后裔人数也比较多,为今日彭城刘氏中的一个主要支派。 14.一大宗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思派。这一派刘姓后来发展成隋唐时期刘姓的一大郡望--广陵刘氏。 其他的刘姓宗族,如蜀汉皇族可归入中山刘氏大宗,东汉皇族可归入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北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