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舟中流 搴舟中流
关注数: 3 粉丝数: 46 发帖数: 7,360 关注贴吧数: 6
★梅闲人联集 这个MM的联真是清灵~~ 1。听《如来一叶》有感: 清音唤醒三更梦 觉海飘来一叶舟 2。听《出水莲》有感: 听流水心如秋月 立晚风我是莲花 3。听《葬花吟》有感: 还君珠泪从难断 似我情衷不忍听 4。题《情怨》: 过往皆非真世界 相逢许是善因缘 5。题《姑苏行》: 行来春色美如画 勾惹乡愁淡似烟 6。题《懂你》: 未报亲恩应有泪 深知大爱本无言 7。题《斯卡布罗集市》: 小小山庄织梦幻 青青草色远尘埃 8。听《布列瑟侬》有感: 顾影凄凉,星辰已远 听钟寥落,往事纷来 9。题赠师傅一联: 从来浅唱低吟,纷纭处,与世无争,知你情怀淡泊; 应是孤标傲骨,落寞时,归山自赏,钦君文采风流。 ◎ 禅心静似盈窗月 文笔清如出水莲 ◎ 皎月轩窗垂细柳 清风几案落纤尘 ◎ 寒窗素与梅花伴 好梦合当明月知 ◎ 月华皎洁清溪满 山气空灵野笛幽 ◎ 微凉月色君曾共 圆缺心情我自知 ◎ 书窗细品诗中字 秋水轻摇月下莲 ◎ 细竹寒窗新月满 疏风小院落梅香 ◎ 无边往事如花落 依旧箫声吹月圆 ◎ 一角山窗偏得月 半春流水细听琴 ◎ 明月堪题人宛在 清风莫使夜无眠 ◎ 长箫吹起玲珑月 一水新开并蒂莲 ◎ 夜月不随尘梦转 华年都付酒杯空 ◎ 月 朗苍山休策马 梅开古道且横琴 ◎ 当窗明月如知已 一夜清风理旧弦 ◎ 疏影横窗延月静 空阶落雪带梅香 ◎ 人与青山同寂寞 江随明月静流传 ◎ 青山引鹤襟怀淡 绿谷飞泉日月长 ◎ 心清不愧当头月 此去常依漱石泉 ◎ 银烛落花棋未倦 方池映月柳轻扬 ◎ 清凉似水松间月 寂静无言槛外梅 ◎ 不尽飞花酬冷月 依然拂袖是余香 ◎ 生花妙笔随心赋 理气清茶就月斟 ◎ 中天月朗群星灿 四面风清一棹横 ◎ 清钟远夜禅心寂 古寺寒泉明月生 ◎ 月色空将泉石浣 琴声似有故人来 ◎ 流弦秋水风初到 淡墨松窗月不离 ◎ 清茶玉案诗文旧 晓月凉窗花气疏 ◎ 平生莫问谁知已 无事闲看月在天 ◎ 快意闲招山作伴 清歌愿与月为盟 ◎ 欲访莲花闲趁月 怕临秋月又思卿 ◎ 红莲向月轻舒展 绿蚁穿肠也自由 ◎ 淡月轻琴,闲翻旧句; 虚窗夙露,忽见昙花。 ◎ 山气时来,溪声不远; 竹亭小坐,明月堪留。 ◎ 渐远渐行,是清风今夜; 若离若即,剩明月一壶。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念亲恩 有一位小女孩,父母的恩怨破碎了家。生父将她寄养在亲戚家中,那些凄凉无助的岁月……有一回生父去看她,女孩哭着说:“爸爸,我要跟你回家,我给你做饭。”三岁未满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来,那个年轻的男子泪如雨下。 爱已分飞,叹滚滚红尘,只是无言凭聚散; 别尤不忍,况潸潸泪雨,何堪相顾两凄惶。 女孩总放在亲戚家中亦不是长久之计,他选择了新的伴侣,也放弃了他的女儿。而可怜的小女孩因此遇到了她的养父母,人生从此不同…… 纵恩怨难说,风雨飘摇,似我终归天未弃; 诚三生有幸,双亲慈悯,从今一样爱无缺。 养父母对小女孩视如已出,宠爱有加。女孩年幼时常听人说:“这姑娘掉福堆儿里了。”虽然三岁的孩子什么也不懂,可她深深的记住了这句话。往事如风,从灰姑娘到小公主似的童年,自有记忆始,已然是金色的。 往事依稀,幸福如花儿绽放; 流年正好,春风共燕子归来。 女孩是幸运的,她在快乐中单纯的长大。却在一个偶然的时间,因偷看了母亲当年的日记,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那一刻,感觉世界坍塌了。是父母含泪深情的劝慰,使女孩明白了她不应伤心,因为,她有更多的人关爱。养父母这些年来也一直悄悄的给她的生父寄女孩的相片,怕他过于想念。本想大学毕业后告诉她这些事的,现在却提前知道了,那么,中考结束后,带她回一趟家乡……无私的亲情抚平了女孩心灵的创伤…… 愈了心伤,为有亲恩如水; 抛开旧事,原来风雨无痕。 再后来,善良的养父去世了,女孩与养母相依为命。而女孩的生母,也很想她,说什么也不求,只想常常看到失散了这么多年的亲骨肉。可是,女孩想给养母一份心底的安宁,不想养了她一辈子的母亲心里再有一点点苦。所以她选择了隐瞒……而且回到生母那里也很有限。生母多少亦是伤心的。许多事,就这样的难以两全…… 夜雨无声,忆白发慈颜,颇多惦念如何是? 前尘未远,怅乡风古道,别有情衷不忍归。 联怎么也写不好了,故事却来自于一个真实的讲述。美好的亲情,从来都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不离不弃,陪我们走过起起落落的人生…… 相携稚子亲朋,便意遂情真,一世无求心已足; 穿越繁华冷寂,共天高地迥,人间恒有爱如斯!
【灌水】鸡肋集 前作现作,一并收集。既名鸡肋,不惧人嗤。 代织女 果阿母耶,遽令得良人恸别,子女乖离,为汝儿愿还削骨 唯真情者,终能教乌鹊齐集,银河枯槁,是吾夫且待来生 题抱弟求学图 为学坐亦行亦,半臂可依,长姐犹当娘抱养 生子幸耶否耶,悲辛无尽,贫儿敢问路何方 贺“天下何处不鲁能” 以拙藏智,以鲁掩能,仙踪何处相寻,神龙三尺原无迹 八百为春,八百为秋,际此屏前称贺,天下谁人不识君 卡扎菲之死 毁之誉之,吾宁一顾,大丈夫死则死尔 成亦败亦,庶几能全,楚霸王悲莫悲兮 贺旧友上任 宫商竟惘闻,鸡鸣不已,或有秋风识旧雨 渊渚宜同庆,桑梓待兴,何妨君子用其极 雁门关 无双三晋,看此地龙盘虎踞,合称锁鈅 表里山河,怅如今狗盗鸡鸣,谁继英雄 题"草不知名青如许" 无道则隐,合道则行,微斯人也孰可语 不名于时,定名于世,问帝力兮何有哉 张灵甫 危难际正当受命时,遂开撩火之原,百战威名尽裂胆 好男儿恨不**死,竟蹈燃箕之痛,一腔热血剧难名 繁漪 忍令青春葬送,甘逆人伦,平生行事从无悔 纵教希望成空,未听天命,此心向来不作囚 陈布雷 为政诚然戏剧,触目不堪,布鼓雷门成绝响 作囚总是文人,伤心一去,大同中国见何年 武则天 建言十二疏,承贞观,启开元,丰碑无字,天下群雄安可仰 治世经纶手,安内文,攘外武,终古一人,后来女子不能如
【转帖】早期对联格律 友人落梦缤纷提供 来源:《中国对联艺术》 作者:苍舒     对联的格律,简称为联格或联律,是指前人在对联创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找出的使后学者有所遵循、可以避免走弯路的格律。   对联的格律可以分为三方面来谈。一是原来标有“诗格”的联格,它对对联的对仗、格式等有着根本性的要求,却从无联格之名。第二个方面,也已用作联格,同样没有联格之名的种种对法要求,通常称之为“对仗”;它对对联的对仗格式也同样带有根本性的作用。第三个方面,是有联格之名的一些格式但它仅仅是对联诸格中的一个局部,如“嵌字格”等。根据这三个方面,现将对联格律分早期的格律、后出的联格、以及镶嵌格等三方面分别介绍。   一、早期的格律   对我国早期的诗格作较全面整理的应算是日本的空海和尚的《文镜(礻必)府论》,他归纳整理了我国早期的诗格理论形成此书,其中的二十九种对,后来被兼用到对联创作之中成了最早的联格。现将其摘录如下:   (—)二十九种对(节录,有些已予简省)   1、的名对(又名正对、切对)   的名对者,正也。凡用文章,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上句安远,下句安近;上句安倾,下句安正。如此之类,名为的名对。初学作文章,须作此对,然后学其余也。   例句: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元兢曰:正对者,尧年、舜日:尧舜皆古之圣君,名相敌,此为正对;上用松桂,下用蓬蒿,松桂是佳木,蓬蒿是恶草,此非正对也。   2、隔句对(后人把它叫作扇格对)   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隔句对。   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释曰:第一句昨夜与第三句今朝对,越溪与逾岭对;第二句含悲与第四句抱笑对,上兰与长安对,句为隔句对。   3、双拟对   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拟第二字,下句亦然。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诗曰: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按:“拟”的意思是似,比。意指第一第三两个重复出现的字,字义基本相同,所以也以意思相同的两个字去对,故称“准拟成对”。这一格相当于修辞中的“间隔反复格”。   4、联绵对   联绵对者,不相绝也。一句之中,第二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上句如此,下句亦然。   诗曰: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听蝉蝉响急,思乡乡别情。   或曰: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辉辉、汪汪、落落、索索、萧萧、穆穆、堂堂、巍巍、诃诃,如此之类名联绵对。   按:联绵又作连绵。什么叫做连绵?本来的意思是一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面不能分割开的词——即指单纯词——如:饕餮、犹豫、仿佛、彷徨,都是不能分开解释的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单纯词。这格用“联绵”两字,显然与“连绵词”意义无关。这一格便是修辞格中的连续反复格,即由可独立运用的和解释的、意义同一的单音调,连着运用,即属此格。曾经有人把此格称为“巧变对”,但从所举的诗例看,“巧变对”不是这一格,而应是“双拟对”这一格。诗例:“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笑水声中。”“有时三点二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5、互成对   互成对者,天与地对,日与月对,麟与凤对,金与银对,台与殿对,楼与榭对。两句若上下句安之,名的名对;若两字一处用之,是名互成对、言互成相对也。   诗曰:“天地心间静,日月眼中明;麟凤千年贵,金银一代荣。”   释曰:第一句中,天地一处;第二句中,日月一处;第三句中,麟凤一处;第四句中,金银一处。不在两处用之,名互成对。   按:这例说得不清楚。细细琢磨,此格的意思是,本来可成的名对的两字已连在一起在同句出现;第二句同位出现的这两个字,本来也可成的名对的,但与第一句这两个字,本来也可成的名对的,但与第一句的这两个字不成为的名对,于是便叫做互成对。但例句中的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天地”和“日月”,应该是的名对,因为天地和日月同属天文门,地本属地理门习惯性与天相对,叫的名对,可知已成约定俗成的属性。天文门对天文门,应是的名对,而不是互成对。三四两句的麟凤都是祥瑞的兽和禽,虽分属两门,从祥瑞角度看,可成的名对,所以才是互成对。这一格,可归为“当句对”,后世也不再用“互成对”之名。
【原创】戏联集 第一篇 爱情白皮书 ●想当年,我媳妇是极美的(仅仅是当年),有阅历的说书先生描述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比萨歪斜,只待美人回首 油钱暴涨,都因妒妇跳楼 关于跳楼的还有另一种说法: 一含羞,嫦娥从此躲着走 惊回首,个股顿时跳了楼 ●当时情敌之间的争夺战异常激烈: 想藏娇,房价炒得红火火 为争宠,台湾闹得气汹汹 (你丫再跟我闹,小心灭了你….) ●我与她约会,不料却被坑了,买了朵劣质玫瑰,郁闷……. 玫瑰好紧张,七零八落开不整 月亮太羞涩,万唤千呼始出来 (晕,整整放了我9999回鸽子,她才来……) ●终于如愿以偿,抱得美人归: 好像说了一万回,今生只爱她一个 幸亏不过几滴水,背后哪知我许多 ●有点感怀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才三月,非常痛恨安琪尔 又一年,极度认同张爱玲 (安琪尔:即天使,天天使唤) ●日子过得比较痛苦: 要我洗衣做饭,日子太难过 看她购物整容,血压就上飙 ●事态进一步恶化: 终日惶惶,怕她吃水饺 三更戚戚,害我想如花 ●自从神六帮我引雷灌顶,我开始有了觉悟: 原非好鸟,何必与她结比翼 不是蠢猪,无须偕老到西天 (老:唐长老) ●至此大彻大悟,我吐血三升,绝尘而去: 幡然醒悟,今世理应当宝玉 幸喜脱逃,来生还得做林逋 天地之间,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幕后音:哈哈哈哈……
【转帖】厨房五味集 古今经典烹调术语全集 炒 古写作“煼”,是目前最基本的烹调方法之一;即将食物切成小件,连同调味料放入烧猛油的铁镬(锅)中迅速翻搅致熟的手法。   炝 食物切好后,经沸水或热油的“灼”或“泡”等处理后,再在烧镬(锅)中爆入干辣椒和花椒油拌匀的烹调方法。   炊 即利用蒸、煮等将食物致熟的方法。多见冠名在潮州菜中。   煮 最简单的烹调方法之一;在镬(锅)中用适量的沸水或汤水以及调味料将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煎 烧热铁镬(锅),放入少许生油,然后将食物平滩紧贴在镬中,利用慢火热油使食物的表面呈金 黄色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爆 利用热镬(锅)热油,攒入适量调好的汁酱或汤水,使镬中的小件食物快速致熟又赋入香气的烹调方法。   炸 古写作“煠”,最常用的烹调方法之一;指将食物放入大量的热油中致熟至脆的烹调手法。   烚 古写作“煠”,利用大量的沸水将肉质较韧的食物在炉火上炊软炊熟的加工方法。   滚 利用大量的沸水的涌动将食物窳味带出的加工方法。利用大量的汤水将已煎好的食物煮熟并得出汤水的烹调方法。   氽 北方烹调术语,古为“川”;近乎粤菜的“渌”,即将加工成丸状或片状的食物在沸水中致熟后,捞起入碗中,再添入沸汤的烹调方法。   灼 北方写作“焯”;是指食物切成薄片等,利用沸水迅速至熟再蘸上酱料而吃的烹调方法。   炟 将蔬菜放入添有枧水或生油的沸中用慢火煮透,使成品软并保持翠绿的加工方法。   涮 北方烹调术语;将切成薄片的食物放入辣汤中致熟再蘸上酱料而吃的烹调方法。   煀 古时写作“爩”;指将食物直接放入镬(锅)中或瓦罉(煲)中,加入大量姜葱等香料料头,盖上盖,利用大量的香料料头至香及达到成熟的烹调方法。   焗 利用灼热的粗盐等将用锡纸或玉扣纸等包封好的食物在密封的条件下致熟的烹调方法。利用沙姜粉加精盐调拌致熟的烹调方法或是用密封的条件受热致熟的烹调方法。   焖 北方烹调法;指质韧的食物放入镬(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水,盖上盖并利用文火炊软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炆 近乎北方烹调法的“烧”,故有“南炆北烧”之说;指质韧的食物放入镬(锅)中,加入适量的汤水,利用文火炊软及致熟的烹调方法。   烩 用适量的汤水将多种肉料和蔬菜一同炊煮的烹调方法。   蒸 利用水蒸汽的热力使食物致熟的烹调方法。   炖 食物加入清水或汤水,放入有盖的容器中,盖盖,再利用水蒸汽的热力致熟并得出汤水的烹调方法。北方菜系是指用大量汤水及文火将食物炊软炊熟的烹调方法。   扣 食物经调味及预加工后,整齐排放入扣碗之中隔水蒸熟,然后主料覆扣入碟中再泼上用原汁勾好的琉璃的烹调方法。   煲 将食物放入大量的清水,置在炉火上慢火炊熟并得出汤水的烹调方法。   熬 利用慢火长时间地将肉料鲜味融入汤水中并使汤水浓缩的加工方法。   靠 利用浓味的原料和鲜汤,利用文火和通过较长的时间将鲜味赋入另一种乏味主料中的加工或烹调方法。   煨 古作埋入炭灰至熟方法。今指利用姜葱和汤水使食物入味及辟去食物本身的异味的加工方法。北方菜系又指食物连同汤水放入密封的瓦坛中,在文火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焐 替代“煨”的古意,指食物经腌制后,用荷叶等包裹,再用湿泥或面图裹封,置入炭火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烘 点心或食物调好味或加工好后置入烘炉中致熟的烹调方法。   煸 同煏,旧讹写作“鞭”或“火便”,近乎“熯”,是指将食物放入热镬(锅)中,不断地翻炒,使食物中水分略熯干而辟除窳味的加工方法;或经此而收浓鲜味而吃的烹调方法。   溜 北方烹调术语,近乎粤菜的“打芡”,即酸甜的汁水用生粉勾芡令酥炸过的食物滑嫩可口的烹调方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