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studios jystudios
关注数: 13 粉丝数: 573 发帖数: 5,273 关注贴吧数: 4
感叹一下现在日本中古盘价格翻了好多倍啊! 今天把十多年前收的日本中古盘翻出来盘了盘,对比一下现在TB的价格,发现好多价格都翻了几倍!那个时候大家更感兴趣的是华语歌手在日本发行的唱片,以及山口百惠等寥寥几个在国内比较知名的日本歌手,所以大部分日本本土歌手的盘真的是以白菜价随便买!对小日子的其它方面不多评价,但至少在制作CD这方面,的确在全世界都能排得上号,压盘的质量很好,包装也很出色,歌词本很厚实一点都不吝啬,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值价。虽然说在中古市场收盘要靠运气,但我觉得我的运气还算好,很多品相跟新的差不多,有时候还能收到首版。当最重要的还是价格便宜质量又好!比如Chage&Aska最有名的专辑Tree,精装版带画册当时10元收的,配件一点也不缺,还收了一张全新未拆封的平装版才5元,简直太TM超值了!当然这张唱片可能出是货量大,现在也不算很贵,一般精装版2、30元,普通版也就10多元。不过有一些歌手的CD升值就太多了,比如中岛美雪的CD简直是坐直升机。当时估计还没多少人认识这位阿姨,我陆陆续续收了37张专辑,品相都还不错,便宜的5元,最贵的不超过30 元。现在再一看中岛阿姨的盘,不带侧标的都是100元起步,带侧标还要翻倍。内地歌迷什么时候开始追捧这位阿姨了?想必这就是8、90年代中岛阿姨对港乐做出巨大贡献的回报吧!因为当时日版中古盘太便宜,有时候还有惊喜,比如斉藤和義 歌うたい15 SINGLES BEST 1993-2007,一套3张CD,全新未拆的才5元。当时抱着反正便宜不如试一试的想法收来,没想到他的民谣摇滚风格很对我的胃口。后来又收了好几张他的专辑,基本上都是全新未拆,平均下来也只有5元一张!竹内玛利亚的两张盘,一张4元、一张5元,虽然缺侧标,但盘跟新的一样,放到现在起码都是50元起。这可能是因为里面有好几首陈慧娴大热歌曲的原唱。我发现好多日本盘都是被以前的港乐带火的,也难怪人家说8、90年代的日本歌养活了大半个香港乐坛!盘了一下大概收了接近200张日本版,就不一一说了。很庆幸当时收了这些盘,放到现在肯定是买不起了,感慨一下当年收YLJ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V〗老V迷来聊聊大V的早期港版粤语大碟CD 周慧敏最红的时期是在90年代,那个时候我们都爱叫她“大V”,不知道为何现在似乎都忘记了这个昵称?在那个时期的内地,唱片基本上还于奢侈品。当时的引进版磁带一般10元左右一盒,CD一般60元左右,而港台原版CD起码都是100元以上。作为一介穷学生连引进版CD都买不起,更别说原版CD了,而且我是绝对不会买盗版的,因此最多只能买引进版磁带过过瘾。但那个时候引进版的制作非常混乱。由于内地体制原因,不允许国外的文化单位直接在内地从事销售,要通过合法渠道上市只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特别指定的进出口单位直接进口,二是由内地出版单位代理发行。出于对音像制品进行管控的需要,当时的进出口单位只有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这一家,这种方式大大限制了进口唱片的品种,可以选择的范围非常小,再加上关税等费用,进口产品的价格都非常高,在那个年代能买得起港台原版的必定是富豪级别,因此原版唱片在内地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及。而唱片公司又舍不得放弃广大的内地市场,于是与内地出版单位合作发行就成了最佳选择。具体操作是由内地出版单位购买唱片公司版权,然后报文化部门审批,再复制销售,这就是所谓的引进版。引进版是不能跨国销售的,不能算进歌手的官方唱片销量,歌手也分不到一分钱,最多是增加唱片公司的收益。因为当时国内消费水平很低,如果以港台的价格标准销售必然打不开销路。为了尽可能的压低制作成本,引进版基本上都会被“阉割”,最明显就是歌词本极大简化,原版唱片里面的照片写真以及个性化设计全部取消,一般除了封面封底有图片就只剩白底黑字的歌词。为了体现区别,很多唱片的封面封底图片也会换掉。这个根据唱片公司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策略,但是周慧敏所在的宝丽金就是彻头彻尾的换掉。而唱片里的歌曲也会因为销售策略或其他原因被打乱、删除、替换等。可以说除了标题和主打歌,基本上就是另外一张唱片了。所以那个年代的歌迷真的很不容易,很难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唱片。一直到90年代后期,国内的CD制作才渐渐的与国际接轨,但可惜那时候整个香港歌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周慧敏在90年代后期淡出歌坛,其实也是大时代变迁的一个映射。听了这么多年大V,我一直更喜欢大V的粤语歌,因为粤语毕竟是母语,咬字和情感更到位,而且粤语歌词大都写得比国语歌词更好,尤其是很多翻唱自粤语的国语歌,歌词的差距更加明显。整个90年代,只要大V一发行引进版粤语磁带我一定会买,国语则会根据喜爱程度选择购买。但是作为大V的歌迷,听不到原汁原味的唱片一直都是一个怨念。所以后来有条件购买原版CD的时候,便想着一定要弥补这个缺憾。我收碟一般只收大碟和有新歌的精选,EP和全部是重复歌曲的精选都不会收。最近几年很多国际唱片公司纷纷倒闭,收购了香港宝丽金的环球唱片公司也在垂死挣扎,把过去的经典唱片反反复复地再版圈钱,其中当然也包括大V的系列,但是制作质量却实在不敢恭维。就拿“环球经典礼赞”这一系列来说,CD盒子软绵绵的不说,拿在手里点掂量几下就知道差距明显。歌词本也跟当年的引进版一样被“阉割”了,精美的设计全都没有了,只剩简单的歌词,印刷质量也堪忧,除了曲目保持了原样,制作质量甚至还比不上当年的引进版。因此早期的原版唱片更显得弥足珍贵。这里重点说一下我收集的大V在宝丽金时期发行的港版大碟CD。
【20230214 三體影視】小说向完全脱水剪辑 我从90年代开始看《科幻世界》,王晋康、何夕、刘慈欣等等作家的名字耳熟能详。在刘慈欣之前,我最喜欢王晋康的小说,《生命之歌》《七重外壳》等等让人脑洞大开。这些作品引用科学的理论,用严密的逻辑将故事层层推进,引人入胜。这些作品的背景基本都是现代或者将来,这也是当时科幻小说的惯性思维。直到读到刘慈欣的《三体》,开篇就是《疯狂年代》,我当时人都愣了!因为从来没有一部科幻小说会以这样写实的中国历史作为背景,以至于我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部科幻小说。但是后来读到叶文洁进入红岸基地,开始接触发射天线和仰望星空时,终于发现果然还是大刘的笔触。就这样,科幻与现实融为一体了!科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际漫游、不再是无法触摸的时间机器,也可以是一段血与肉都亲历过的人间史话。《三体》就像是一部宏伟的宇宙史诗,从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出发,走出中国,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一直走到4.2光年外的半人马座。而今,剧版《三体》把这些黑白无言的文字变得声色灵动、炫彩斑斓。当看到那些熟悉的段落变成一幕幕活动的画面时,真的好多次热泪盈眶。对于剧组的诚意,我们都接收到了。我相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跟我们一样是真正的《三体》迷、科幻迷。诚然电视剧受客观条件限制也有很多不足,科幻电视一直都是国产电视剧的软肋,但是剧版《三体》让我看到了在这个浮躁年代缺少的真诚与执着,让我看到了中国科幻电视还有着刚刚萌芽的希望。 我无意冒犯剧组,我向剧组表达最诚挚的敬意。我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再圆一个原著梦。所以我参照早期连载版的顺序,结合电视剧的改编,以章回体形式剪辑了一个完全脱水版,删去了大量原创人物和情节,只保留了绝大部分原著内容和电视改编合理的部分,浓缩为每一章节15~30分钟,一共35章。仅当做电视小说做与同好交流之用,绝对禁止商业用途。 说明: 1.该剪辑是二创作品,进行了大量剪辑和重构,并非电视原片,也没有高分辨率版本。若要欣赏完整电视剧请支持官方原版。 2.先放出前三章,如有不当,立即删除。 3.暂时放在阿里云,地址:TGM6pfEaaTy,请自行添加阿里云固定前缀。主要修改: 1.按照连载版顺序把《疯狂年代》《寂静的春天》《红岸之一》放到了开头。 2.添加了叶哲泰被(PD)、程丽华泼水的背景音,作为电视删减内容的补充。 3.删除大量闪回、重复的镜头。 4.删除安全屋科学家被放烟花等不合理的原创情节。 5.删除原创人物慕星的戏份,最后以路人甲的形式出现2秒。 6.删除沙瑞山过于油腻的画面以及重现宇宙闪烁的全部段落。 7.删除徐冰冰早期过于冰冷的形象,单纯以大史助理的身份出现。 8.删除汪淼、大史、申玉菲三人进入139号文明的情节,因为过早提示了不止一个太阳的线索。 9.删除申玉菲自杀的情节,恢复原著里被潘寒杀死的设定。 10.删除申玉菲进入192号文明的画面,因为那时她已死了,恢复原著汪淼独自进入游戏的设定。 11.删除叶文洁提前揭示统帅身份的情节,直到ETO大会才亮明身份。 12.删除陈雪的背景介绍,恢复原著里核弹女孩的单纯身份。 13.大幅缩减大史蹦迪的画面。 14.以叶文洁重返红岸基作为结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