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洛克 百年洛克
关注数: 12 粉丝数: 230 发帖数: 22,093 关注贴吧数: 9
讲故事 我一般都讲故事: 前一阵我们单位组织到千山玩,在山脚的水塘边我正在洗手,这个时候跳过来一只青蛙,它对我说:“AC 2:1胜国米”然后就跳走了,当时大家都在拍照,乱哄哄的没有注意到,我当时很奇怪,不知道青蛙为什么会说话,刚才好像说的是足球比分,那天晚上意甲正好是米兰的德比之战,我和几个同事在山脚的旅馆里看完之后我傻了,因为比分是:AC米兰2:1战胜了国际米兰。 第二天我早上又到那里找那只青蛙,它又对我说:“3D,135”我这时候真是深信不疑,于是花一百块钱买了50注,结果晚上我对着电视看到真的中了,一下子就赢了5万块钱。 当时我就决定一定要抓住那只青蛙,那么以后我就发财了。 接下来我没有跟着单位回去,一直在那个水塘边等着,终于让我等到了,它在水中只露了个头说了几个数字,我知道这是双色球的号码。我没敢多买,怕赢太多惹人怀疑,于是只买了5注,结果扣税后我握着2千万的支票都快疯了,吃水莫忘打井人,我决定要报答那只青蛙,于是我连夜去找。 最后在我的盛意下青蛙终于答应了我的要求,随我回到了城市。 它说它从来没有见过人类的浴池,于是我花钱包了当地最豪华的洗浴中心,然后休息的时候我带它来到一间按摩室,我把它放在床上说:“多亏了你我才有今天,无论如何我都会满足你任何要求。” “吻我。”我没听清楚它说什么,于是又问了一遍,“吻我”青蛙又说到,我想着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它都给了我几千万了,于是就轻轻在它额头上亲了一下,没想到那只青蛙突然在我面前变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16岁的小姑娘,她说曾经被施了魔法,多谢我救了她以后要和我一起生活。 “各位**大哥,我说的是真的,床上那个女孩子就是这么来的,不要抓我啊。” 奥,对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扫黄时碰到的最强解释》
典型的比较聪明的那群美国人的主流价值观 典型的比较聪明的那群美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很多他这个年纪甚至更小的美国人都这样的。比起nba那些不够聪明的球星们,当然是不错了。林很多行为还是比较年轻的 :P。顶级聪慧的美国人去看看bbc纪录片的《无神论者》里面几个美国的科学家哲学家的言论就可以知道一二。 这群人的价值观主要是: 1.是由内在动力激发 dream,interest,passion,这些intrinsic motivation 内在动力。 相对于”为祖国“”为人民“”为父母“”证明自己“”赚钱“”不被批评“”不让别人失望“ 等extrinsic motivation 外在动力激发。 附评一下:只有含有内在动力的motivation的人们才能真的成功。 只有外在动力的motivation不能真的成功。 这个真的成功指是是历史上大量的人们自愿给的评价和个人幸福,不是一时的捧或者杀。 2 相信自己 这个相信自己不是说因为很多人夸自己,自己一定要成功,要什么啊才自信,而是相信自己诚实努力不贪婪懒惰不做坏事,至于结果,是上帝决定,又不是人类可以控制的,因此不care也不会自寻烦恼。 说了”我要赢“表达的是我的努力我的愿望,而非”夸海口“保证自己一定要赢,不赢就没有”面子“没有能力。决定输赢是上帝的事情。 3 发自内心的觉得人人平等 因此对大家都很好,不会瞧不起别人。因为认为人人平等,是有差异,而不是有高下之分。虽然自己篮球打得好,但是人都是各有所长,即使自己幸运的各方面生理素质比一般人好(比如体力智力金钱等都远超平均值),那也只是一种幸运的差异罢了。也有很多人有着不幸的差异,比如智障,残疾人等等。只有神才是高人一等,不会把自己当成神,因此也不会觉得自己高别人一等。因此会说,很高兴能inspire其他人,但是大家一定要做自己。这样的话。 4 真诚 真诚和诚实是美国人最看重的品质。所说即是所想。美国人这一点很sensitive。别人是否真诚,都看得出来。看看lin'说话看别人眼睛,回答记者提问都会看着提问的记者,就可以知道这一点了。这是比较明显的肢体语言之一。肢体语言不会撒谎的。 5 hardworking 不要总以为美国人很懒的,从二战以后美国大发展以来,美国人大部分工作的时候都是跑步去吃的午饭。当然下班了就很懒吧。。。 6 尊重强者 只要有能力就有一堆一堆的人真的发自内心的admire,不管你的出身背景钱权等等。这其实也就是人性。人性知道谁是真的强,即使嘴上不承认,心理也是很清楚这一点的。而不是”畏惧强权“的假”尊重“,表面上奉承害怕那些有钱有权的,肚子里骂得要死。其实这一点也很有意思,某地的的人们官们都希望别人发自内心的尊敬自己,但是做的确实相反地事情,用强权威慑别人,掩耳盗铃的以为能换来发自内心的尊敬。 7 宗教 美国是很保守的国家,宗教影响力很大。(相比欧洲) 因为2次世界大战,工业**科学的发展,欧洲受到的冲击很大,尼采的”上帝死了“说明了这一点。意思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发现宗教解释的事情很多错误的,还有很多事情宗教不能解释,人们就陷入了信仰迷茫。加上战争,让欧洲人们更加怀疑上帝的保护。 8 珍视家庭 受到宗教的影响。天主教摩门教都是很注重家庭的宗教。 9 团队合作 看看美剧就知道了,都是强调teamwork。一个leader不是说就此人是十项全能无所不知,发号施令,而是此人是最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最能协调其他人,激发其他人的人。leader是要到处”哈“别人的,相对于某些环境下的领导是要被别人”哈“的,区别。看看林和队友们相处了就知道。 leader只是一个分工不同,和队友们没有高下的区别。 当然不可否认人性有恶处,有自私贪婪怯懦,因此即使是美国这个主流价值观如此的社会,也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这些。也并非人人都觉得和别人平等。当然最优秀的那群美国人,无论各个领域的,都能发自内心的做到这些(而不是装啊,强迫自己做到啊,做秀啊)。看看他们的长期的行为就知道了,人的行为总是符合他们心底深处的价值观的,装的了一时装不了一世,装的了一个人装不了一群人。比如总统吃麦当劳啊,fb总裁住普通的房子拉,好莱坞明星平时都穿的休闲随意吃快餐店拉。。。等等。。 宣扬人人平等的pop culture(波普文化)(相反于欧洲传统崇尚的high culgure)就是美国文化的立足之本。 (当然pop culture还有商业啊,capitalism的过度生产不重视环境,性泛滥啊,等negative的影响,那些这里就暂时不讨论了)
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 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 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2006年01月11日 中山大学教授 袁伟时   21世纪的中国人,面对的是顺之者昌、逆之者困的全球化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进入了关键时刻。在这个年代,决定公民和国家发展成败的最重要条件是制度环境,但公民的心智状态对自己乃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20世纪70年代末,在经历了反右派、大跃进和文化大**三大灾难后,人们沉痛地发觉,这些灾难的根源之一是:“我们是吃狼奶长大的。”20多年过去了,偶然翻阅一下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令我大吃一惊的是:我们的青少年还在继续吃狼奶!   “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言。屈辱、挫折、兵连祸结、前仆后继,一部中国近代史蕴藏着多少血泪和经验教训!我们有责任将历史真实告诉我们的青少年,让他们永志不忘。这是帮助他们成为现代公民的必由之路。如果天真纯洁的孩子吞食的竟是变味乃至有意无意假造的丸丹,只能让偏见伴随终生,甚至因而误入歧途。   现在是正视我们自己的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时候了。现从几个具体的历史事件谈起。   火烧圆明园是不是无法避免的?  火烧圆明园是英法侵略军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事情为什么会弄到如此地步?140多年过去了,我们理应冷静地考察双方的应对得失,吸取教训,让各国人民更好地共处。这一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恶果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中国历史》第三册,是被普遍采用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它是这样评述这次战争的:   一、关于战争起因。  这部教科书写道:“1856年3月,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入广西西林地区胡作非为,被当地官吏处死。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后来,法国以此为借口,伙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同年10月,广州水师在中国商船‘亚罗号’上,缉捕了海盗和水手。英国领事无端干涉,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的人,并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怕事态扩大,释放了被捕的水手,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   这里说的亚罗号事件大体符合历史事实。至于杀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Auguste Chapdelaine),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马氏是1856年2月29日被广西西林代理知县张鸣凤所杀的。直至法国公使查问,张鸣凤仍然矢口否认,说根本没有这回事。致使广西按察使和两广总督到了1858年初还信以为真,据此回答法国公使和上奏朝廷。   1844年10月订立的中法《黄埔条约》规定,法国人只准在五口通商的双方“议定界址内”活动,“法兰西无论何人,如有犯此例禁,或越界,或远入内地,听凭中国官查拿,但应解送近口法兰西领事官收管;中国官民均不得殴打、伤害、虐待所获法兰西人,以伤两国和好。”  马氏1842年起,便到西林传教,《黄埔条约》订立后仍不离开,这是违反条约的错误行为。但把他处死,显然是西林地方官员的行为,违反了应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领事的条约义务。直至现在人们仍无法确定马氏确有该处死刑的哪些罪。按照程序正义优先的法学观点,中方无疑理亏。教科书对此事的评述是不准确的。  还要指出,教科书只字不提引发这次战争的两条根本原因:一是英国政府要求清政府忠实履行《江宁条约》的规定,其中重要一点是让英国官员和商人可以自由进入广州城。让洋人进城,现在看来,完全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当时在五口通商的其他四口尽管也有过大小不一的纠纷,但都一一化解,没有酿成巨祸。惟独在广州,却惊动朝野上下,闹得天翻地覆,开各地反入城斗争的先河,历时十多年无法解决,直至兵戎相见。  二是《望厦条约》规定:“所有贸易及海关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黄埔条约》亦规定:“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修改有关的通商条款,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也一再拖延,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转贴 美国人写的: 说说我亲眼所见的林书豪的一件事 那时的林书豪代表哈佛打常青藤联赛。他所在的哈佛对那年好像是倒数第一还是第二。 当时他们在我们学校打客场。他们队很弱,被我们学校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林书豪 打得真是好,传球,投篮,跑动没得说。我真怀疑没他,哈佛队那场比赛拿分不会超过 30分。虽然他在场上算矮个的,但他的灵活性和投篮技术,绝 对在两队中一枝独秀。 主场的球迷发现他的实力后,他的挑战来了。只要他一拿球,全场起哄。他发球时,更 是各种各样的干扰声一片。到后来,只要他一触球,那个干扰啊。有人 喊口号,有人 唱歌,有人嘘他,几乎全场的人针对他。其他哈佛队员则没有受到这般待遇。 虽然他的队和我学校的队是对手,但因为他是亚裔,我的天平倾向他。全场就他一个亚 裔,我当时非常气愤,觉得现场有种族歧视之嫌。我鼓足了劲,大喊一 声,"stop---- ------”身边的人听到我的喊声了,都转过头瞪了我一眼。旁边的同学提醒我,"be careful.”我想再喊,发现刚才那一声已经把嗓子喊哑了。 我们学校的队越打越猛,哈佛队其他队员越打越泄气,两队比分越来越悬殊,现场对林 书豪的干扰越演越烈。我当时想,在这种压力下,他迟早会松劲。事实 正相反。直到 比赛的最后一分钟,他都没有放弃过,至始至终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发挥也一直很稳定 。他那个淡定啊,给我和我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场这么多 人只针对他一人起哄 。就连他去拿块毛巾擦脸,都被起哄。那些干扰声都把我的耳朵都震痛了。但他没有显 现任何怯场,至始 至终,淡定,自信。 比赛结束的时候,我很伤感,问我老公,如果换成是一个美国人,会不会在同样的情况 下,受到同样的待遇。那时的感 觉是一个亚洲小孩在球场混,真不容易。离开球场的 时候,我和老公不约而同地说了一句,“这小子以后不得了。”果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