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甲洛宁 山水甲洛宁
关注数: 85 粉丝数: 201 发帖数: 13,277 关注贴吧数: 9
学对联,我喜欢这个过程。 这几天我,我得到一幅比较满意的对联,显摆出来: 雅俗开口 嬉、笑、怒、骂真情性; 文苑涤心 诗、词、歌、赋亦风流! 横批:如醉如痴 感谢:王瘦石老师、欧阳老师的修改。 原稿为: 雅俗开口 嬉、笑、怒、骂真性情; 文苑收心 诗、词、歌、赋假风流。 横批:如醉如痴 写出之后,我用工具查,“情”和“流”都属于“平”韵,还是要改的。 我的死党《ID云是雨家乡》说:“把上联的“性情”换成“情意”,仄声。如何”? 我说:如果是“情谊”,前面的嬉、笑、怒、骂这几个动词要给改了,才能合适。 他又说:上下句对换! 我说:这一颠倒,不伦不类了。还要努力啊。 这时,欧阳老师来了,给我这联给改成这样了: 雅俗开口 嬉、笑、怒、骂真情性; 文苑收心 诗、词、歌、赋亦风流。 我说:先生改后成这样: 雅俗开口 嬉、笑、怒、骂真情性;(颠倒性情,符合仄收) 文苑收心 诗、词、歌、赋亦风流。(把假改成亦,一字之差,寓意提升许多) 然后王老师说: 雅俗开口 嬉、笑、怒、骂真情性; 文苑收心 诗、词、歌、赋亦风流!——ouyang4501改得好!值得品味 然后王老师意犹未尽,这样写到: 雅俗开口 嬉、笑、怒、骂真情性; 文苑收心 诗、词、歌、赋亦风流!——可把“收”字改为“涤”字,境界全出 我说:有道理,涤字用的妙! 这是个互动学习的过程,我喜欢!
趁这热情,来学习下对联的基本知识。 以下内容,转摘: 对联和其他所有文学一样,有它自己的要素(特点),如果没有了这些要素(特点),对联就没有了灵魂和生命,就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于世界上。 对联的要素(特点)有很多,平仄相对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平仄相对,顾名思义,就是说在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对。 三个关键部位从严 一、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 上、下联中最后一个字的要求应该严格。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增”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例: 西望瑶池降王母(仄) 东来紫气满函关(平)——李鸿章 二、词组的最后一个字。 词组是中国文字,也是对联文字的基本单位。词组大多是由两个字组成,也有由三个字组成的。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这一副对联里,上联的词组是:书山、有路、为径;下联的词组是:学海、无涯、作舟。抓住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径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对。这里除了径和舟因为是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对就行,看,这副对联是做到了这一点的。除了词组最后一个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请看书和学、有和无、为和作,有的是平对平,有的是平对仄。 三、长联中每句的最后一个字。 长联由很多的句子组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平仄相对。 综上所述,归纳到一点,就是在节奏点上,平仄一定要严。
铁扫帚与自行车 铁扫帚与自行车 瞧这人这联想,铁扫帚(一种植物)和自行车有什么联系? 哪天女儿放学回家,我问他书上的题都会不会,她说:“都会。” 我说:“给你出道题,你作作?” 她说:“随便!” 我说 : 用“铁扫帚”和“自行车”组成一个句子。 女儿竟是愣了半天没说出来,我看着她作难的样子,心理在得意的笑。媳妇在傍边实在看不下去我哪幸灾乐祸的样子了,就接过来说:“你爸用卖铁扫帚扎的笤帚的钱买了辆自行车。” 女儿一听大笑:“这也算啊?” 我说:“算,当然算了,以后脑子要灵活运用啊。” 穷,穷则思变。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想法改变它。 自从自己拿学费买了树苗后,自己就彻底告别了学生时代,完全成为了一个农民了。我这个农民该怎样活着,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从自己自身的条件分析,没有任何长处,家庭条件也比较差(那时农村都那样,谁也好不到那里去)。 我该怎么活着?还象父亲一样做一辈子老实巴交的农民吗?我不甘心啊!有人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自己知识也不多啊,咋会有如此反动,如此不原做农民的反动思想呢?不管你愿不愿意做农民,你现在就是农民了。同样是农民,能不能和父辈做的不一样,这可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哪个时候,俺已感觉到是信息时代,自己凭着自己并不落伍的头脑从各方面收集适合自己的项目的信息(项目,这词可笑吧)。 收音机就是好,除了能播出吸引我的“岳飞传”和吸引娘的豫剧外,还播新闻、广告。哪年考高中时政治题里面不是有道题,说是苏联哪一个核电站爆炸了,同学们都不会,俺毫不犹豫的填上了什么《切背立耳》,结果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俺哪个高兴,这就是我常听广播的好处。我能不能再从这里面找出自己需要的象核爆炸那样的信息呢? 每天,吃完饭,在听收音机的时候,我都随身携带着笔和一个小本,一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广告信息就赶紧记下来。经过我一个月的收集,主要有这样几条:
贴吧,我的爱 《贴吧,我的爱》 “百度帖吧”是一片森林,时刻茂盛在网络时代, “雅俗吧”是一棵小树,是构成这森林的一点绿色。 我们是一只小鸟,喜欢这绿色的森林, 我们飞进森林,把窝搭在“雅俗吧”。 我们这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在“雅俗吧”内歌唱,“雅俗”这棵小树,在我们的歌声中成长。 我们在枝叶间穿梭,飞舞出个个多彩的精灵,我们在绿色中嬉闹,把欢乐传递到每一个树梢,我们把这成长的小树,装扮成欢乐的海洋。 这是什么地方?幽静的小屋,整齐的桌凳,洁静的茶具,各种香茗,用清彻的热水泡了,你静座在一隅,轻举茶杯,看茶叶在琥珀色的水中升腾,下降,再慢慢入口品味这茶的清香,水的温度,烦躁的心便能片刻沉静,再望眼窗外,看青山连连,绿树葱葱,可以三五个好友围坐 — 桌,谈天说地,抒发情怀,何不美哉! 这就是我们的雅俗,茶馆般的境界了,我喜欢雅俗。 以前在网上玩,去的最多的是搜狐的 BBS ,可是人的兴趣点也会随时间的推移慢慢改变的,自己误打误撞,走进了雅俗,立马被这种淡雅的氛围吸引,翻看帖文,众多吧友的精彩发贴,使自己为之暗暗叫好,自己也不自觉参与了进来。大家发贴、回帖,随性间无不体现出其乐融融、和睦相处的温暖气息,这使我留了下来,并一直在这里,关注这里的每一天。 在这里,你可感悟人生。每个人对人生的理解都有独到之处,你可以欣赏到不同的人生阐述,从中领略吧友的博大胸怀。 在这里,可以抒发情怀。欣赏大家的精美文摘和图片,心情随之愉悦,精神为之振奋,时刻都能享受到作者的无私奉献。 每个吧友,不论原创,不论转贴,都体现出一种积极想上的精神,无论是先哲的名言,还是乡间俚语,许多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的,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领略其精神,不断修整正自己,佐使我们的成长。 吧友“ QQ 洛兄”用成语“南橘北枳”来形容雅俗吧这种氛围最恰当不过,借喻人受到环境的影响,品质会变坏也会变好。到我们吧内的吧友无不被这种积极,和谐,快乐,雅致的氛围感染,在其他处的种种恶习到此也烟消云散,大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感觉。
原创散文:洛宁的味道 什么是洛宁的味道?山水言:蒸肉! 忽然间想老家的蒸肉了。 在洛宁,在我印象里最深的地方特色小吃莫过与蒸肉了。蒸肉的来历无从考究,一直在我们那里广泛流传,也是我们那里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最高待遇。每逢老人过生日,或者其他的重要的亲人聚会,这是大家首选的食谱,在洛宁,有人邀你吃蒸肉,可你莫大的荣幸。 蒸肉的主要原料是猪肉和粉条和大葱了,虽然其他的肉也可以做,但始终没有猪肉做出的香。 小时候,每到年关,几乎村村都要杀猪的,平常不怎么吃肉的乡亲们这时都要割上几斤肉,再穷,过年也要吃肉啊,谁家到这时候也舍得花这个钱了。我们经常围着看大人们杀猪,当猪被开膛破肚,去除皮毛后,旁边的大人就会说:“去,回去叫你家人来割肉。”我们便高兴的跑回去,拉了父母的手,一块来割肉。看着哪锋利的刀子划下属于自己家的一块肉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因为我们这些小谗鬼就可以美美的过上一顿肉瘾了。 有了这猪肉,在我们哪主通常是这几种吃法:一是包饺子吃,这是过年必不可缺少的吃法;二是炒菜时用,因为过年时总要来个亲戚,招待人家,菜里没肉是很丢人的;三是做蒸肉吃,这也是显示自己家里是否殷实的象征。有的人家穷,除了包饺子的肉就不会再买更多的肉了。吃蒸肉,在当时也是一种奢侈的象征,以前一家人一年是吃不了几回蒸肉的。 作蒸肉的另一种原料就是粉条,以我们当地产的红薯粉条为最佳。我们哪盛产红薯,每年刨红薯时,总有不少从地里刨出来刨伤的红薯,这些受伤的红薯,是不能长时间保存的,大家就把这些红薯拿去粉碎了,用清水过滤后沉淀成淀粉,在把淀粉和成半黏状,用漏瓢(一个开了许多小孔的瓢)盛了,在烧着开水的铁锅上面用力摇晃,一条条粉线连续不断的从小孔流出落入锅中,经水煮后捞出凉干(经常是冻干)就成了焦黄透亮粉条,这粉条可长年保存不坏,食用时,再把它放入水中煮了,就可以食用到光滑绵甜的粉条了。此方法间接解决了红薯不容易保存的问题,并且粉条在市场上更便于流通,并受人青睐,后来就直接用红薯做粉条了。 以粉条和猪肉为主要原料作菜成名的应首推东北名菜:“煮肉炖粉条”,其是把粉条和切成丁的猪肉入锅加水炖而成(大约这样吧),但其汤水过多,只当“菜”吃了。而我们的蒸肉,同样是以这两种原料作成的,其不但是菜,更确切的说是 “饭”了,你可甩开了吃,在你不食用任何其他实物的同时让你“管饱”!可就是这么道好菜,可能是做法过于烦琐,加工时间比较长的缘故,使其始终没有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实在遗憾! 说起蒸肉的做法,我还没亲自操刀作过,小时侯,都是父亲作,我经常在一边看,后来自己到外边了,更没吃的机会了,可是我每年回老家时,父亲必然要作给我吃。再后来,结婚了,想吃也是妻子去作(她始终认为她比我作的好),可妻子作的,总是有点地方不到位,怎么感觉都不如父亲作的好吃,为了不打击人家的积极性,每次我也是高兴的吃了。
三个境界,证明你是否爱洛宁吧。 你爱洛宁吧吗? 山水以前也曾喜欢洛宁吧,刚进吧时永宁儿女才 700 多人,有许多 ID 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时不时的光顾洛宁吧,看洛宁有什么新鲜事,看吧友有什么好文章,看色友有什么好图片成了一种享受。 慢慢的,会员急速膨胀,发言各具特色,版面满眼都是恶俗下流,让人望之恶心!渐渐的山水就淡出洛宁吧。 山水曾在雅俗吧讨论过来帖吧的三个境界,我觉的这是通用的,原文照搬: 进帖吧的三个境界 我们来这里干什么来了,是来喝茶来了,还是喝酒、还是上侧所来了,这话真 TM 不雅、难听! 境界一:这里当然是茶馆,幽静的小屋,整齐的桌凳,洁静的茶具,各种香茗,用清彻的热水泡了,你静座在一隅,轻举茶杯,看茶叶在琥珀色的水中升腾,下降,再慢慢入口品味这茶的清香,水的温度,烦躁的心便能片刻沉静,再望眼窗外,看青山连连,绿树葱葱,可以三五个好友围坐 — 桌,谈天说地,抒发情怀,何不美哉! 境界二:有人也喜欢酒桌,几杯烈洒,数盘晕素,拳伸前后,指伸长短,喝的面红耳赤去 . ,叫喊声声震屋顶,三分钟既成兄弟,好一派豪气冲天。几杯下肚,晕晕乎而飘飘然,顷刻热血上冲,言语失控,四肢不遂,丑态百出,行人避之不急。 境界三:另外也有人是上则所来了,因为你急与排毒,也不管是什么地方,或站或蹲,都要露出你的下体,随着污物落下,你爽快了,这里以后便多了一坨屎,留了一泡尿,你的臭名也随之落下,这种用下半身说话的人,是我们坚决鄙视的,甚至驱逐。 各位看官,看看你身边的人都是哪种境界。 希望洛宁吧伟大的吧主,不要因为个人成见把这帖删除了。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