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狂舞 数码狂舞
关注数: 21 粉丝数: 43 发帖数: 1,109 关注贴吧数: 23
索尼WM-GM674和688到底有啥区别 早前买688的时候,在海鲜市场上逛了好几天,发现有很多6字头的超薄机型 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674和688 但是比较奇怪的是,虽然看起来样子差不多,但是674的价格要比688贵了好多 后来一看,说是674日本原产,688是马来西亚产 无所谓,佛系玩家,于是买了个便宜的688,感觉还可以,挺实惠的。 ----------------------------------------------------------------------------------------- 最近呢,逛海鲜市场的时候,看到一个非专业卖家有个674,不包好坏,但是很便宜 成功的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决定买回来看看,到底有啥不一样的,顺便的,如果修好了,岂不是美哉 收回来一看,成色还不错,比我的688强多了20周年纪念版 加电测试,收音机完好,也有电机转动的声音,但是磁带不动 估计是皮带不行了,二话不说,拆果然吖,这皮带都成这德行了,幸亏还没有化在里面接着直接把688也拆掉,看看有啥区别 只能说,一毛一样 虽然外壳键位有区别,但是主板上的微动位置也是分毫不差,用的元件也是毫无差别 直接取下688上的皮带,换到674上,立马就完美复活了听起来的音色也差不多,但是可能是因为这个674的使用率和年限比较新,推力挺强的,走带也挺稳 磁头磨损明显比688的轻 不过不得不说是后期的超薄机真的是好打理,换皮带完全不用拆主板,打开前盖随便换,电容寿命也根本没有问题。这方面真是甩爱华8条街吖
谈谈这俩30年前的小头戴耳机 上着班的时候听音乐,安逸是挺安逸,但是就怕老板嗷嗷叫的时候,不知道他说啥。 另外耳朵最近有点中耳炎发作,戴入耳的的确有点难受 现在市面上的头戴耳机是一个比一个大,戴着感觉有点太高调了 于是想起了小时候用的小头戴,大小合适,戴着也轻松在小黄鱼上搜了搜 嘿,还真找到了库存30年了的国产小头戴,价格也很便宜,果断收下煲开了以后,感受就是:超值 几十块的价格,可以说找不到清晰度这么高的耳机,甭管入耳还是平头 唯一的缺点是低音很弱,淡淡的,几乎没啥存在感 看看单元内部,调音棉的贴法,纯净的由来这玩意儿用来听流行歌非常爽,人声非常干净好听,动态也绝不拖泥带水 高音清脆的一批,比如《执迷不悟》里面的三角铁声音,敲的你心头一震 但是这个耳机的线材真的是太辣鸡,用了不到三天就不知道哪儿断掉了 我是直接把我IE80的线给焊上用 后来,我琢磨着,这国产仿品都这么好听,那大法原装的岂不是要上天? 小黄鱼上继续找,看到了这个TRH-1,也是1990年的产品了到手后第一耳朵,坏了!感觉好闷吖,完全没有国产仿品那么透彻 但是一想,这玩意儿是库存品,也许没有听过吧,我还是煲开了再说 于是直接煲了两天,再对比煲开以后,中高音跟国产仿品差不多,几乎没区别,但是低音的确是改善了很多。耳机本身的做工也要精致很多。 总结说来,小头戴很舒服,而且不影响听环境音,所以戴很久、听很久都不累。本身也比较小,戴上也不闷热。对低音要求不高的话,拿来听是很惬意的。 另外就是,感觉耳机这东西,败点钱玩,还是挺值得,毕竟寿命很长,用几十年完全没问题。
堡的差不多了,来汇报一下,超划算的小头戴耳机 其实很早以前,就一直想收一个小头戴耳机了 一方面是因为老听入耳式的,现在耳朵感觉都要得中耳炎了 再一个是小时候的潮人,都是戴着小头戴听歌,那会儿啥也不懂,就纯听个响,现在岁数大了,反而特别想转回去。 于是这些年在市场上兜兜转转也看了不少,但是也许是IE80听多了,给耳朵惯坏了,几百块的头戴耳机,真没觉得好听。心想着,花这么多个钱,是真的不值。 事情的转机在于前些日子收了个688磁带机,本着磁带机配小头戴的想法,在小黄鱼上开始寻找过去的复古耳机。没想到一看吓一跳,SONY的MDR系列小头戴耳机,一个个价格惊人,又不能试听,感觉风险很大吖。 就在查找的过程中呢,发现了跟我小时候用的一模一样的国产无品牌小头戴耳机,而且是库存了30年了的老货。我心说,这反正也没几个钱,反正我这个磁带机音质也没啥效果,权当是寻找一下小时候的感觉吧,就买了一个。然后就开始煲耳机,用磁带机肯定是舍不得的,就用我的国砖堡 堡了一个星期了,发现越听越好听了 由于是开放式的,也不会跟入耳的那样耳朵疼 虽然低音的效果淡淡的,但是也保证了不会轰头 堡了几天以后,低音也好了很多,反而感觉恰到好处了 中高音就惊艳了,人声那叫一个毒哇,渗透性直接把我的IE80都给干趴下了。尤其是听毛不易、李荣浩这样的,直接就是芳香四溢。听钢琴也是爽的一匹,特别的纯净,弹性一流。尤其是,你想想这个玩意儿才38块钱! 好叭,绝对值得推荐一波,人手一个是决不后悔的。 不过,不知道是我个人人品不够还是咋地,这个没听够3天,耳机线就接触不良了,断点貌似在插头内部,我是直接把我的IE80原装线剪掉换上了。这东西可遇不可求,我也不知道能不能买到跟我这个一样的,反正拆开看看吧,做工还是比较粗糙的但是比较意外的是,单元内部倒是挺讲究的,调音网直接覆盖在整个调音孔四周,包括磁芯上也盖一层调音棉,怪不得这货的声音这么纯净呢。 这玩意儿坏一个少一个,我可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给大家爆料吖,客官给个赞再走哦
滑步车泵道压抬动作浅析 一、什么是泵道 泵道就是PUMP TRACK,也有俱乐部叫波浪台的。在俱乐部场地内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玩儿的一个道具,在自行车运动里,则是非常受欢迎的项目核心。比如奥运会的小轮车项目,成人自行车公园内的项目等等,都用到了大量的泵道。简单的说泵道最基本包括驼峰和弯墙,设计合理的泵道可以从始至终不用踩踏动作,直接利用重力加速即可完成整圈的骑行。二、什么是压抬动作 从字面上看,就很明白了,压抬就是包括压和抬两个基本动作。其中的压主要是指下驼峰压车,依次用手臂和腿将车顺着驼峰往下坡的方向压。抬主要是指上驼峰抬车,手臂和腿依次回拉,让车身随着驼峰抬起来,但是身体尽量保持水平位置不变。 这样一可以利用重力进行加速,二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赛道的颠簸,保持稳定行驶。 这里放个国际一流的视频,一看就明白了 三、压抬动作在滑步车上的应用 对于所谓的平地竞速比赛上来说,压抬动作当然没神马卵用。但是压抬动作在泵道上的优势无疑是巨大的,如果能熟练掌握,对于滑步车来说,优势更加巨大。没有压抬动作有压抬动作 道理很简单,不用伸腿去蹬地面了,身体也不会随着驼峰前后摇摆。 而且,如果从小轮车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角度上来看,熟练掌握压抬动作无疑是打开了一道通往专业领域的大门。对于孩子的兴趣提升,也是非常有益的。四、不得不提的必备条件 要做压抬动作,对于滑步车来说,却有个必备的条件,那就是踩踏平台。仔细观察,就能很容易的发现,有的滑步车有踩踏平台,有的根本没有,有的只有一个小小的踩踏点。真正可以称得上踩踏平台的车相对不多,主要是设计初衷不同,大部分车在设计时只是考虑弯道搭脚,并没有把压抬做为主要的参考依据。 那么市场上有踩踏平台的车有哪些呢? 从国外品牌上来看,崔克和闪电是较早推出有完整踩踏平台滑步车的品牌。STRIDER则是近两年才推出了附加的塑料踩踏平台,可以加装。KOKUA和PUKY则是本来压根没有,但是后续可以加装脚踏杆的。而BIKE8则是自带脚踏杆。脚踏杆和踩踏平台对比的话,完成动作可能会存在滑脚的情况。 国内品牌上来说,科菲迪斯、荟智、熊孩子都是有踩踏平台的,可以完成完整的压抬动作。 当然了,本人见过的国内品牌不多,未提勿喷。 好了,广大俱乐部教练们,高级班的课程不用发愁了。
对于当下儿童平衡车市场的一些看法(吐槽) 交代一下个人身份,不要说我瞎喷就行 我现在是某儿童平衡车的技术开发工程师,也曾经在自行车俱乐部干过很久的自行车技师及领队。 首先要吐槽的就是现在市场中的吹牛X作风,一个个的名头都不小,动不动就国际吖、中国XXX协会之类的,就不能先踏踏实实的把自己的内功练好吗?先编个响亮的名头,出来就骗钱。没事儿好好看看教材,是不是真的科学,要知道这东西误人子弟可是很严重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认为平衡车就是缩小版的自行车,照着自行车那套来就差不离了。又因为小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还很稚嫩,很多存在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合理的。做为成年人的教练或者家长,总是从自己的感受去揣测孩子应该怎么做。然而孩子跟成年人能一样吗?孩子的体重、体能、控制能力、腿长、臂长与身体高度的比例关系等等,完全跟成人不同的好吧! 科学的训练方法必然是循序渐进,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训练计划。而不是上来就一刀切,照着一个方式把孩子从2岁练到6岁。 再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大部分俱乐部在培训中,要求孩子过弯的时候,内弯侧要抬腿把脚放在踏板上,还得意洋洋的说是根据摩托车竞赛的姿势来的。我就奇了怪了,人家摩托车是有动力过弯,你平衡车是靠啥做为动力的?摩托车还有刹车系统,平衡车呢?动力和刹车都是靠脚的好吧!各位亲自试一下,一个左弯接着一个右弯,你是轮流搭脚来的快,还是抬脚做预蹬地动作,出弯立即踩地来得快。另外,对于直道接着的弯道,内弯侧脚在前,外弯侧脚在后,两脚同时刹车,可以做到晚刹车、快速内侧过弯,这样是不是会更快。 毕竟平衡车的赛道和摩托车GT赛道完全不同,都是低速急弯居多,这一点其实更接近越野摩托车的赛道,大家可以去看看越野摩托车是怎么过弯的。就自行车来讲,也分为三种不同的过弯姿势,根据情况进行选择,而不是一个姿态通吃所有的。 再来说说比赛,这部分最受不了的就是争胜心过强的家长,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好事,能拿冠军当然谁都开心。但是冠军毕竟只有一个,拿不到冠军的应该好好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在以后发挥的更好。而不是赢了就得意忘形,输了就毁天灭地,怪孩子、怪主办方、怪天气、怪赛场~~~见过赛场上家长喊“跑不好下来踢死你”,也见过“给你买这么好的车,你就跑成这样”,还有家长一把把车扔出去几十米~~~~说白了,是给孩子争气吗?只是为自己的虚荣心而已吧! 最后说说滑步车厂家吧,平衡车这东西,你就是吹破大天去,也就是一个车架两个轮,真不能算高科技。所有的几何数据、机械原理都基本一样,差不了多少。最大的不同无非是材料工艺、涂装设计等。真没必要互相诋毁,你说我不好,我说你垃圾。重点是做产品的,是不是真心为孩子着想了,先把有毒有害添加剂给灭绝掉。别一个个的比着谁比谁便宜,为了做低价格无底线。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