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宝龙2010 聚宝龙2010
【以前陪淫家看月亮的时候叫淫家大树哥,现在新人胜旧人,叫淫家阮大叔!!!】
关注数: 18 粉丝数: 31 发帖数: 900 关注贴吧数: 11
世人对道德经的理解有多浅薄,美之为美二 美国是二战和平缔造者,也是二战后的和平维护者,他同样也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但自从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一家独大,他对和平的愿景,已经开始慢慢产生了变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国被越来越多的人讨厌,美国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遗弃。 说到美国,他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国度之一,但是现在的美国和20年前的美国,在人们的心里完全不是一个同一个国家。 现在的美国,他所要的和平是所有国家都以美元为储备货币,所有的大宗商品交易,都以美元为计量单位,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听从美国的指导或遵从美国的政治形态,所有国家的科技都无法威胁到美国的科技产业,所有国家的军事力量都无法和美国的军事力量相比,美这样的和平愿景对于美国人来说当然是美好的,这也是他们拼命在维护,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的原因。 可正因为美国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却忽视了其他国家的合法的利益,所以美国人的做派,越来越刚强,越来越凶恶,越来越流氓,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人类几千年以来都是刚强的极权统治模式所留下的阴影,或者说是惯性思维。 美国,尽管他是现在世界上地球上最先进的国家,最文明的国度之一,但是他依然离不开,逃不出那个刚强的权力思维,统治思维。 这样的和平模式,本质上来说,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殖民社会是没有区别的,只不过在刚强这个方面,它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柔弱,但本质还是强权统治,靠压迫,靠剥削,去保持自身国家的优越感,和话语权。 易经有言,“群龙无首,吉”。 群龙是什么?就是每一个强国都是一条龙,而这一群龙里面没有一个领头的,叫无首。 因为没有一个能够完全掌控其他国家的国家出现,所以这会是一个相对和平的,没有那么刚强,那么霸权统治的社会。 我国政府在几年前提出了“多极化世界”的构想,其实也就是易经里面所说的“群龙无首,吉”,这句话的另外一个版本。 千百年来,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所追求的和平模式都是统治形式,而不是“多极化”模式。 所谓“多极化”,就是国家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努力,在世界这个大的产业链条中,占有一个重要的有竞争力的极点,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一起形成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这么一个动态的平衡,动态的和平模式。这样的一种和平模式,即可以把它称之为“群龙无首,吉”,也可以称之为“多极化模式”。 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淘汰强权统治的和平模式,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因追求“和平”,而又因为对“和平”这个概念的理解,定义,不同所导致的战争,冲突这个根本痛苦的概率。 道德经第61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者下流 美国是所有弱小国家向往的地方。 这个“下流”不是说像水一样向下流淌,而是指“海为百谷王”。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美国是世界发展方向的指引者和领导者,是世界法律,规则,以及道德的标杆。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美国表现的柔和宁静,比嚣张刚强要更容易收服人心一些,柔和宁静才能成为人人所向往的国家。 以静为下:“下”就是指百谷王,海。因为“下”所以只需要宁静就足够了,水自然而然的就会往下流,流到稳定宁静的地方。如果没事乱动,动来动去变成了一座山,那水都往别的地方流去了。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所以美国,以柔和宁静的面貌和谦逊的态度来面对小国时,就赢取了小国的尊重信任和肯定。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而小国以同样柔和宁静的面貌和谦逊的态度来面对美国时,就会得到美国的认同,好感和帮助。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所以,要么以柔和宁静谦逊的给予帮助, 要么柔和宁静谦逊的得到帮助。 美国不过是需要小国的尊重信任和肯定, 小国不过是需要美国帮助自己国家解决困难。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既然双方都有想得到的东西,那身为大国的美国先表现出柔和宁静且谦逊,这样才能成为世界的表率。 可是美国根本不相信这个道理,所以美国才会越来让人讨厌。
世人对道德经的理解有多浅薄,从“美之为美”接着说 迎国庆,放大招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这句话。通行的解释是,当人们都知道美是美的时候,恶就开始出现了。而王弼的注却不是这样标注的,就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叫人之所乐进。那么什么是人之所乐进呢? 天下是指古代自有人类智慧,有人类社会以来,一直到现代乃至到未来人人都会去追求的一种类型的美。一种类型的愿景,一个东西,一个物质什么的。这种美存不存在?这种就是说这种美它为什么会斯恶矣? 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从尧舜那个时期,尧让位给舜而舜让位给禹。而禹这个人的德行是有亏的,所以他就传位给他的儿子。建立了夏朝那么在得这个方面来看的话,从禹夏朝那个时候开始大德者就丧失了对权力的掌控,丧失了德对名誉的掌控,丧失了对财富分配的权利。 而这三样东西,都是人们永恒追求的,几乎所有的人都逃不出这三种“美”。而人们在追求这三种美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恶行,我就不举例了,大家都懂。 但是真正会造成大罪恶的,反而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那个概念“和平”。那这是为什么? 因为和平这个概念。在每个人心中。他都是不太一样的,就好像“美”这个概念一样,都有些大同小异,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尧舜时代。他那个时代权利名誉财富和平。是掌握在尧舜像这样的大德者的手里,但是禹这个人的德行是很亏的,所以他传位给他的儿子以后。那么权利也好,名誉身份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和平也好,全部从大德的手中被强制剥夺到了王这个家天下的手中。在那一刻起。已经是大道废有仁义了,所以智慧出有大伪,人们开始毫无敬畏的,毫无羞耻感的追逐权利名誉和财富,因为大德者不见了,天下岂能不乱?。那么在尧舜禹以及夏周朝,这个阶段。人们的和平方式是胜利者把失败者充做奴隶,也就是奴隶社会。到了秦朝周朝末期秦朝的提出的封建制度,它们都是强权制度,就是说从禹开始,这种强权制度就根深蒂固的在人类的心里蔓延开来。那么到了晚清就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这种极致的强权。再然后西方的民主模式,以及我们国家的共产主义模式,也就是说和平这个方面来看的话。人类是一步一步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是一步一步从刚强走向柔弱的。一开始是奴隶,然后是封建再然后是民主再然后是共产主义。 美国所寻求的和平,是属于一种刚强的强权和平,美国他要求所有国家的货币都与美元为基准,所有的大宗商品的交易都以美元为计量单位,这个叫美元霸权。 所有的军事力量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和美国对抗,就是所谓的军事霸权。 在科技上,所有的国家都只能从美国购买科技产品或者科学技术,这个是所谓的科技霸权。 也就是说,美国还是在用刚强的方式去统治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尽管这比之前已经文明了许多,但是你会喜欢美国的这种统治方式吗?我反正是不喜欢。所以你看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科技霸权,不惜绑架孟晚舟女士,这样赤裸裸的强盗行径正是来自于强权思维所导致的,这样的和平你需要?反正我是不需要的。 那么真正的和平是什么呢?是弱者和平也就是说是以弱者的和平愿景为主的,强者和平愿景为辅的这么一个和平方式,这个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就是以见群龙无首,吉。这句话来体现的。也就是我国政府所提出来的多极化这个概念,其实是一样的,在世界环形链条中每一个国家通过自己的发展和努力,在这个环形链条中形成一个极点,不可替代的极点,在与其他的国家的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从而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那么这个动态的平衡,其实就是见群龙无首,吉。这么一个易经古老的一句话,所阐述的道理。那么这个和平之所以会差别这么大,是因为德的高贵性在尧舜之后就完全丧失掉了,德在人类意识中那种高贵不可侵犯的那种。感觉完全丧失掉了。而“弱者和平”这个概念不仅仅能找回失去的德,最大的用处还在于“弱者和平”能解决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和恶意。 人类之所以对人工智能有恐惧心理,害怕它会毁灭人类是因为我们延用的都是西方那一套,食肉性动物发展过来的强权统治意识,以及小群居生存模式所必然出现的一种负面因素。因为人工智能一旦出现她必然是全方位超越人类的,否则的话它就不叫人工智能,那叫人工**。那么如何面对比我们更为强大的智慧,这就需要人类,在面对和平这种概念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不能再沿用以前那种,强权统治的和平概念。不能再用刚强的那种和平概念去管理和服务人类,而必须要用一种以弱者和平模式为代表的,这种平衡,保护,为核心的这种和平概念,去面对比我们人类更强大的人工智能,否则的话,人工智能在西方那种强权意识下诞生,那它要毁灭人类是百分之百可以预见,可以确定的事情。而要避免这个结局,就只能通过我们人类自己去实践和实现这个弱者和平这个模式这个概念。那么,为什么弱者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而强权和平它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是一种霸权的,就是不管你是王权还是霸权,其实都是霸权的一种。 而只有大国以下小国,大国者下流的这么一种和平方式,才能够在强大的人工智能在面对我们这么弱小的人类的时候保持一种平等的,和谐相处的局面。否则人工智能以强权的意识去面对人类的时候,它对人类要杀要剐是完全无法预料。 弱者和平是一种平衡的和平,而不是一种单极化的和平,是一种多极化的和平。所以只有只有这样的一种多极化的和平才能够避免,人类在面对人工智能乃至未来面对宇宙其他智慧生命的时候能够坦然的,文明的,安全的去沟通交流的这么一个途径方法。 所以,你看,由“柔弱”这个道德经的主题去理解去延展,你就能找到和这个世界上其他人找不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这个就是“柔弱”的力量。
世人对道德经的理解有多浅薄,从抱怨以德接着说 上次解了“胜”字,本来想着解一解何为“柔弱”,但是转念一想,吧友们对“柔弱”肯定各有理解,所以我换个角度来说。 同样是说“柔弱”,但没人说的清什么是“柔弱”,就像没有人说的清什么是“德”一样,因为“德”和“柔弱”是互为表里,所以有德之人必然柔弱。我相信这点大家都是赞同的。 孔子曰以直报怨,为什么大家都认同呢?因为大家都理解,因为理解所以认同。这就是《道德经》中所谓:圣人不病,是以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句话的现实写照。 “怨”这个概念就是包涵了仇,恨,恶,蕴,怨等等人类情感方面比较刚强的需要发泄的那些情绪。所以面对怨,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止”。不论是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又或者以暴抱怨,其目的都是止怨。所以“报”这个字不论怎么解,“止”这个意思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层 山是山,水是水。 人啊,走在路上,别人看你看的时间久了,你都会有疑惑,是不是?情绪反应强烈点的,就会回瞪对方一眼,或者皱着眉头斜着眼睛瞥对方一眼。这是人的基本反应,改不了。这种情况大家普遍遇到的就是一方调过头去当没看见一样走掉了。这是人趋吉避凶的基本反应,绝大多数人也都这样,也是改不了的。可是,如果遇到双方都情绪不佳或者性格很刚强的,就会发生口角,只要不退让,必然发生互殴,然后必然有输赢,再然后就有报复,最后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就是以暴抱怨所必然的结果。这一层,很多人会跳过去,明白以暴抱怨最后就是古装片里的桥段,结了世仇。 第二层,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孔子曰以直报怨,并不是说以暴抱怨,而是用直接的手法干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但绝不是路见不平就拔刀。孔子那么讲规矩,提倡“礼”,以“仁”为中心立世的人,是不会用暴去止怨的。所以孔子的“直”不是暴,而是律法,是公义,道义。但是绝大部分人以其病病,是以不病,把自己的想法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孔子的意思,这是不了解孔子的。所不幸的是,孔子和大家一样都处在这个幻象迷宫般的第二层中,所以孔子说的大家才会很容易就认同,很容易就盲从。为什么说第二层是个迷宫幻象呢? 因为人的思维就是这样的,当大家接触到“以德报怨”的时候必然是迷茫不知如何以德报怨的,然后接触到“以直报怨”就感觉心头一亮,觉得这才对嘛,别人对我坏,那我也对对方坏,这样没问题。别人打我一下,我也打对方一下,这有什么不对吗?难道还要脸伸过去让对方打这才叫有道德?这不是傻子嘛,“以直报怨”讲的太对了,让“以德报怨”见鬼去吧。对吗?太对了,笔者也不是傻了吧唧的人,别人惹我,我会退让,对方要是不知好歹,我也会一拳打烂对方的鼻子。这没啥好说,但是,很重要的但是啊,大家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思考和预设的,换言之,就是路人甲对路人乙的线性互动,不再有其他任何外界因素参与。而这正是迷宫幻象的杀手锏。 第三层,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所以说老子真是神人,“以德报怨”说的不是路人甲和路人乙这么简单单纯的事,而是人性的辐射。换言之,你看到一个小偷偷了一个人的手机,你会去制止吗?你要这么想,你就还在迷宫幻象里。你看到一个小偷偷了了一个人的手机,你会恍然大悟,哇,原来手机还可以不用钱买直接这么偷就能拿到手。你会这样想吗?你不会,你会去阻止小偷,喝止小偷,报警,你要这么想,你还是在第二层迷宫幻象里。那要怎么做才不在第二层?很简单的,大家都在做,你做过,我做过,他做过,但是就是不知道自己做过。是什么?就是不学小偷那一套,就是不学嘛,就这么简单你就出了第二层,但你还是很迷茫?这算哪门子套路?这就是所谓的谣言止于智者。能做到不学小偷,你就出了第二层,因为你止怨了。 “生而不有,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 所以啊,“以德报怨”说的是,别人做坏事,可不可以,可以。但是你不能学,别人说脏话可不可以?可以。但是你不能学,别人赚黑心钱可不可以?可以。但是你不能学。所有这些不好的会造成仇,恨,恶,蕴,怨的行为,别人可以,但是你不可以。你能做到,就是进了第三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止怨”除了德以外,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朴实,每个人都做过,但是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做过。 “报怨以德”啊,多么质朴多么普遍的一种行为啊。所以“柔弱”之所以是“德”的一个表象,就在于在面对尘世间“坏,阴暗”这一面的时候,你能不能守住你内心的光明,你能不能用“止”去面对,能不能相信你内心的光明也同样存在于尘世间其他人心中。 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这就是现实写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