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勇PRO
河湟雷勇
认真才是开始,坚持方为成功
关注数: 14
粉丝数: 162
发帖数: 2,370
关注贴吧数: 20
疯狂内卷的公路车圈 最近去成都马场,舒服的37巡航居然连火车都开不起来,只能看着别人40+的集团一遍又一遍超我的车,去了几次都有40+的火车。还记得半年前吧,马场最多的也就36 37的集团,天府绿道大部分也是300的局,而现在绿道好多240 230的局,偶遇几次都是40+的速度,唰唰的。 打开小红书,看别人发的记录,几乎都是一小时均速40+;一年前100公里均速30入门就已经算屌的了,而现在动不动就骑个200 300公里均速30。真的是太卷了,器材也要卷,骑行服也要卷,速度都要卷,忒卷了,何时才能卷到头啊?
PRO们,那种赞助车或车架是什么要求?怎么找路子
4700曲柄内六角螺丝滑牙,怎么拆?PRO们 现在要换曲柄,另外一颗没任何问题,只有这一个滑牙了
十公里单飞均速突破40+ 骑车一年多了,今天单飞,没料到干了二十多公里,又干了十公里,均速终于上40了;作为一个小瘦子(58kg),涨功率是真难啊;不过现在还是全铝车,计划等到一小时均速40+了,就上全碳气动架和功率计。
车协到底在选拔什么?选拔自己人?党同伐异?
骑公路车真不难,难得是对路面和交通情况的判断认知 唉,小孩子被车压这事儿,真的令人痛心,还记得骑公路车之前,我骑了六年淑女车、五年山地车,就是通勤为主,骑了这么长时间,也不敢说自己对各种情况都能预判,也摔了不少次,有一两次也很危险
不要穿米白色骑行裤,勾蛋子透光,臀缝明显发黑 今日下午成都马场见闻,一男骑友穿着米白色(亦或是浅黄色)骑行裤,勾蛋子透光,屁股中间的缝特别明显还发黑,我看没人提醒,也装作没看见;淘宝找了个案例,切记要注意
前25C后28C有搞头吗? 能不能提高过弯稳定性
骑行阴招盘点 想起来就发,慢慢盘,互相交流学习,引以为鉴
骑的像坨谢特,当然不想骑了 一句大实话:骑车不怕难,就怕骑的慢,被人轻松拉爆,没有爽感慢慢就弃了!这也算是马太效应的一种体现吧。
每天都骑真的能提高恢复能力吗? 例如一天至少五十公里打底,不做任何休息
有没有什么是职业车手或大佬拥有的特征 包括穿着、习惯、器材,所有能够和职业大佬挂钩的特征都可以说;没错,你猜对了,就是想装逼了,不装白不装,骑车不装逼等于白骑了
什么样的公路车骑行APP才会让你付费? 如题,倘若基础会员费18元每月,VIP会员费36元每月,普通非会员用户仅可查看路书及排行榜,那么这个骑行APP拥有什么功能才可以让你付费呢?
一眼高端才叫真高端 喜德盛终于出息了一把
国产foil,好看是好看,但是不敢骑啊 骑行碳碳听说也是当年的牛货,有没有车主现身说法的?
有没有大佬组前碟刹后圈刹的? 圈刹车架配碟刹前叉,前160碟刹后圈刹,完全可以实现全内走,还不影响车辆制动能力
好设计好几何好涂装好价格
公路车相关书籍推荐 一、《单车圣经》 推荐指数:4 简介:最好的单车百科全书,基础性扫盲书籍,从车辆系统、基础设定、骑行装备、骑行技巧,到训练入门、营养补给均有涉及;内容广泛,读完即算入门。 二、《自行车维修与保养全书》 推荐指数:1 简介:维修保养入门书籍,内容繁杂落后且难以阅读。 三、《自行车运动训练指南》 推荐指数:4.5 简介:内容与书名完全一致;除去训练基础入门知识,更有多个详细的系统性训练方案,对各方案训练时长、骑行地形、训练要点皆有记录,完全能够支撑爱好者从小白练到大佬;如果经济时间都允许,就按本书的计划去练习吧,我相信这可以让你制霸本地骑友圈。 四、《山地车维修与保养宝典》 推荐指数:2 简介:维修保养入门书籍,内容全面,简单了解即可;技师可详细阅读。(另有《公路车维修与保养宝典》。) 五、《环法自行车赛冠军车手训练秘诀》 推荐指数:3 简介: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作为环法车迷,读起来确实津津有味,但并未让我明明白白看到任何秘诀,内容只是对环法比赛历史及车手的日常进行了记录,包括饮食补给、训练计划、生活条件等变化;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循序近现代的环法车手的生活训练方式,或许去环法不是梦想。 六、《自行车骑行训练突破-超长距离骑行指南》 推荐指数:1 简介:看完不如不看,营养价值缺乏,不如逛贴吧;但也有一点好处,本书给我一个启示,如果想要赞助但没站台的能力,可以考虑超长距离骑行。 七、《自行车功率训练完全指南》 推荐指数:5 简介:系统且细致地阐述了功率训练体系,推荐所有业余选手、职业选手及教练进行学习实践;我认为是本神书,虽然初读费劲又迷糊,但值得读十遍。 八、《公路车圣经骑行训练完全手册(第4版)》 推荐指数:4.5 简介:入门书籍,包含训练入门、运动学术语、营养补给、姿势设定、力量训练、拉伸、身体条件等内容,全面且深刻,阅读轻松简单,读完豁然开朗。最深印象是有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对精神意志培养的描写,公路车竞速不是软蛋参与的运动,这和普通人骑20到30的感觉完全不同,你要在极度亢奋或精疲力竭的情况下,同等保持40以上的速度,忍受踩踏的痛苦,保持头脑的清醒,避免任何路面危险,给出最优路线突击决策;这是唯有硬汉才能做到的事,很难,但能够坚持到比赛结束就很爽。(另有第5版,已上市) 备注:后续其他书籍,会陆续在楼内更新,更新完毕会说明;以上为个人感悟,可能有失偏颇,还望各位骑友指正。
换车啦,求推荐str1.39左右及以下的车架 都看花眼喽,需求stack≤520,越激进越好,能够具体到码数更好
捡漏喽,捡大漏喽
国内公路车车手实力偏弱的一二想法 一、公路车现有体制内车手大多从其他耐力类项目抽调,被培育车手大多缺乏骑行主观能动性及兴奋度,且传统大量超规训练易引发深层次厌倦 二、青少年公路车骑行爱好者少,且大多被花哨无用的山地耍酷动作吸引,并与通勤交通深度绑定,缺乏安全竞速、职业竞技趋向引导,另外其家长对公路车器材训练无正确认知 三、公路车现役职业车手宣传模糊、薪资低、影响力弱,无法带动青少年爱好者进入职业车手培育行列,导致青少年筛选体系无法建立,优良天赋被埋没 四、公路车业余车手用爱发电,机缘巧合下入坑,大多超出培育的黄金年龄阶段,并需要兼顾学业、家庭及事业,压力大且身体条件弱,无法全力投入训练 五、国内业余竞赛规则不完全,门槛太低,筛选机制无力 六、黄种人躯干长占体长比更大,构造无优势,但也不是劣势
百公里单飞均速35真难,差一点入门
乔艺怎么有点带路党的意思! 找了个什么丹尼尔,天天蹦跶,挑这个挑那个的,想看国内选手受挫的那副嘴脸看着就来气;国内选手和国际一流有差距正常,这是体系发展还未成熟的问题,我们走好自己的路就行了;随着更多的爱好者投入进来,只要科学训练学习,老一辈把新人带好,别窝里斗,出一个国际顶尖选手根本不是难题。
嘴上说着多喜欢,订车的看不到一个 没人拦着你买
推荐两位我非常喜欢的博主 业余训练入门学习找“跃指导”;公路车小白入门找“自行车新手村NPC”。两位博主视频都非常有诚意,推荐多看看获取干货。
大帝这外号太占便宜了 大帝这个外号真不知道谁想的,霸气外露,变成水帝也好听,比以前什么蜘蛛人、冰人、狼人、野人、砂锅啥的外号强多了
开始了
骑行姿势直背挺胸和弓背立骨盆哪个好? b站上一个台湾老头说要直背挺胸,但我看一些职业选手都是选择弓背立骨盆这种,到底哪个好呢?
别胡乱蹭风! 今天找了个地方骑有氧,被两个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蹭了30多公里,无论我快还是慢,都跟的紧紧的,完全甩不掉真烦躁;本来我开始就压着状态去骑,一直保持36的速度打算骑个35均速有氧,给这俩货跟上后,搞的我不自觉中途猛踹了几脚,二十几公里时差点爆了,忍不住爆粗;后面没办法,停了几次脚才甩掉,好状态也就废了。 不是比赛、团练、骑游活动、熟人骑友,就别瞎蹭;我又没请你跟上我。 出来骑车,有搭子就轮流破风,好好练;自己一个就稳住单飞。你胡乱蹭风,不就是荡腿;你蹭个十公里、一百公里,数据是好看了,但你扪心自问,到底练了个什么? 最重要的是,被蹭的陌生人会不会打手势、控车技术、是不是带了入耳的耳机这些情况,你又不知道,出了安全问题,撞车了、摔车了到底算谁的?好好搞清楚!
外胎修补胶,职业车队都在用的神器 推荐个神器,外胎修补胶,可简单处理外胎裂痕、划痕、坑洞,稍微点一搓快干型粘结胶水即可;不要慢干型填补胶,慢干型不适用公路车外胎。
百公里单飞均速37能不能在业余比赛站台? 大佬们有没有可以衡量的数据标准,预估自己具备业余组领奖站台的能力?刚入坑没多久,天天自己瞎练感觉没有目标,很想系统地玩下
骑行后的肌肉关节拉伸,你做了吗? 很多车友在完成骑行训练后通常会以一区休闲骑或简单溜车作为结束,但长此以往会导致肌肉紧绷、灵活度下降、身体长时间酸痛、运动状态长时间难以恢复等问题;可能你会觉得自己作为爱好者,对待骑行并不需要上纲上线,腿酸腿疼过两天都会好,但是如果你想比其他人骑得更稳、更快、距离更长,成为别人眼中的“老鸟”,那么你必须对这些问题慎重对待。我会在楼内介绍一些骑行后需要进行拉伸的肌肉关节部位,并且附带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望各位车友指正。
车架尺寸快速选择诀窍 首先确定自己的跨高,裸足笔直站立,双腿夹书紧贴裆部,进行简易测量,数据明确至mm级别并记录;其次查阅车架几何图,确定车架跨高(通过五通中心点,地面至车架上管顶面垂直距离),按个人跨高大于等于水平车架跨高+25mm、大于等于压缩车架跨高+40mm范围要求,选择最大尺码即可。例如我个人跨高780mm,选择s码压缩车架即可。
牛啊,塞胡多 一回合TKO膝击终结,影帝这把载透了,退役去吧
打出了风采,作为挑战者,大帝已经胜利了
吧里的老哥们,来说说这个缸的优缺点呗
有人知道这是什么草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