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46232926 z46232926
关注数: 87 粉丝数: 105 发帖数: 11,012 关注贴吧数: 9
泰州南站综合枢纽开工 11月22日上午,泰州市高铁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正式开工。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主任吴永宏出席开工活动并致辞。市委书记姜冬冬宣布项目开工。市长万闻华讲话。市政协主席卢佩民出席。 泰州市高铁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位于国家沿江主通道——北沿江高铁、江苏中轴大通道——盐泰锡常宜铁路的交汇节点,是泰州首个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该项目由站房及同步实施配套工程、涉铁道路工程、泰州高铁南站、综合客运枢纽、姜高路二期改造工程等子项目组成。 吴永宏在致辞时说,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泰州市举行高铁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开工活动,这是泰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奋力冲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实际行动。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始终高度重视泰州地区铁路建设发展,积极响应泰州人民群众对高铁的热切期盼,泰州地区即将形成两大高铁通道联通东西、承接南北的“十字形”枢纽格局,全面迈入“高铁时代”。下一步,我们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精准服务泰州交通发展,结合“十五五”规划研究,强化综合交通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衔接,推动泰州地区更多交通项目纳入上位规划并加快落地实施;加快推进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张靖皋长江大桥建设,推动跨江融合发展;支持泰州发挥航道网密度全省第一的优势,大力发展公铁水、海江河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为泰州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作出更多交通贡献。 万闻华指出,泰州市高铁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开工,这是泰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是建设现代化枢纽泰州的重要突破,是省交通运输厅和泰州共建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生动实践,对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完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是泰州努力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的标志性突破。这一项目建设规模大、时间任务紧、社会关注度高,建设单位、属地政府、相关部门要三方协同、凝心聚力,为项目建设集聚最优资源、创造最优条件、提供最优保障。要提供最周全服务,坚持专班推进,主动服务、联合会办施工难题,尽一切努力确保工程规范、顺畅、高效推进。要打造最优质工程,严把工程质量关和安全关,全力将项目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引领示范的样板工程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要发挥最硬核功能,乘势而上、统筹谋划“站城融合”发展,有序推进高铁枢纽片区整体开发,助推城市能级提升。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铁路办副主任冯兆祥,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武,我市领导沈峻峰、徐克俭、钱忠、叶冬华出席开工活动。副市长孙群主持。市交通运输局、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表态发言,市交产集团汇报工程建设相关情况。
盐泰锡常宜铁路无锡段、泰州段先行用地征地红线放线培训会举行 8月21日,无锡市召开盐泰锡常宜铁路无锡段先行用地放线放样培训动员会议,为后续先行用地取得批复及项目开工后按图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放线放样是工程施工前最具体、最实质性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次会议对项目先导段红线、环评线放样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通过制订工作计划,建立相应的协调联络机制。 邀请华盛兴伟公司对征地拆迁合法程序及台账要求等给予技术指导等措施,为基层一线高效精准开展相关调查统计提供服务保障。 铁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用地组卷单位、勘测定界,江阴市、宜兴市、惠山区沿线交通铁路部门以及各镇政府、村(社区)业务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无锡市铁路办、无锡市铁路航空事业发展中心) 图片 8月26日,泰州市交通运输局举办盐泰锡常宜铁路(泰州段)先行用地征地红线放线培训会,标志着该铁路项目在泰州段的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会议由泰州市铁指办主持,省铁路集团城际公司、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参加会议并作动员和政策解读。 会上,用地组卷单位汇报盐宜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情况,对征地拆迁工作的具体步骤、时间节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指导单位就征地红线放线的技术要点、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而细致地讲解。 与会人员就征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问,各位专家和领导耐心解答、逐一剖析,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大家加深对征地工作的理解认识,促进了交流与合作。 这次培训会的举办,为盐泰锡常宜铁路泰州段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泰州市铁路办)
常泰铁路常州南站建筑设计项目现场踏勘及站房设计项目介绍会召开 6月20日,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在我市组织常泰铁路常州南站建筑设计项目现场踏勘,并召开站房设计项目介绍会。江苏省铁路办公室、铁路集团,常州市、武进区相关部门以及通过资格预审的6家投标单位参加活动。 踏勘组一行前往常州南站站区,实地调研了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并赴“两湖”创新区规划展示馆,听取了城市规划及站区规划介绍。随后召开的项目介绍会对项目背景、工程技术条件、地方关注重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投标单位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并提出了设计要求。 图片 图片 常泰铁路 是淮泰常铁路的组成部分,是全省“南北联动、跨江融合”的重要门户,是我市在抢抓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过程中最关键、最重大的项目。常泰铁路常州南站位于“两湖”创新区核心区东侧,常泰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地铁5号线等多条轨道在此汇聚,规划定位是要打造成长三角中轴枢纽的“第一门户”和城市“中央车站”。地铁5号线位于常州南站站房正下方,先行段已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为确保地铁5号线在2028年实现贯通运营目标,国铁集团鉴定中心、省发展改革委、省铁路办、省铁路集团等给予了极大支持,同意提前开展常州南站站房设计招标工作。 本次常州南站建筑设计项目现场踏勘及站房设计项目介绍会的召开为常州南站建筑设计招标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条件。
宁宣铁路定测 宁宣铁路地处苏皖南部沿江城市群内,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区南北发展轴线上;北起江苏省南京市,向南经南京市江宁区(禄口机场)、溧水区、高淳区,终至安徽省宣城市,地处苏皖南部沿江城市群内。北接青连、连淮、宁淮铁路,南连宣绩、合福、昌景黄高铁,是宁杭二通道、鲁苏皖赣快速铁路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自南京站城际场引出,沿沪宁城际、宁芜铁路、仙宁联络线、长深高速交通廊道南行,南京城区预留紫金山东站、沧波门站设站条件;在句容西站北侧上跨宁杭铁路后折向西与拟建扬镇宁马铁路设闸站形成镇江至宣城方向的沟通径路后,共通道引入禄口机场,于规划T3航站楼下方设禄口机场站;下穿S1、S9号线后引出机场,向东南穿越横山后于溧水区石湫镇南侧设溧水西站;出站后沿宁宣高速公路南行,在高淳区固城镇设高淳站。出站后沿宁宣高速进入安徽省境内,于狸桥镇东侧沿宁宣高速设宣州站;出站后沿南漪湖、水阳江引入宣城站。宁宣铁路南京站至宣城站,新建正线长度170.728km,其中江苏段127.867km;安徽段长度43.347km。大中桥31座131.256km,隧道4座22.034km,桥隧比89.53%。全线分布8座车站,利用既有南京站、宣城站,预留紫金山东站、沧波门站,新建禄口机场、溧水西、高淳和宣州站。
泰州交通消息一则 近日,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泰州侧首节段钢桁梁成功架设,标志着大桥主航道桥钢桁梁架设工作全面展开,泰州市新时代交通运输“渡江战役”又向前跨进一步。 近年来,我市立足“苏中之中”的区位条件,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向江拓展、跨江融合,化“长江天堑”为“跨江通途”。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实现了“两通三建三规划”的8座过江通道布局,过江通道总量在全省仅次于南京。其中,两条建成通道方面,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已分别于1999年、2012年建成通车。三条在建通道方面,常泰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分别于2019年、2020年开工建设,计划于2025年全面建成通车;张靖皋长江大桥于2022年开工建设,计划于2028年建成通车。三条规划通道方面,分别为江阴第三过江通道、靖澄过江通道、张靖过江通道,其中江阴第三过江通道(盐泰锡常宜铁路过江通道),根据省政府计划,今年积极推动项目开工。 “致力跨江融合发展,打造跨江交通联动示范,过江通道是基础,更关键的是依托过江通道,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集成多种运输方式,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跨江交通廊道。”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潘爱民说。为此,我市全力推动“两纵两横”铁路网和“两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建设。其中,高铁规划建设方面,北沿江高铁已开工建设,盐泰锡常宜铁路、常泰铁路前期工作全面展开,淮泰常铁路等项目研究工作扎实推进。高速公路方面,在建拟建的高速公路项目达10个,我市已成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战场”。 为保障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打造跨江交通联动示范,我市积极创新思路,全力突破项目建设要素瓶颈。据介绍,在土地征拆上,扎实推进重点储备项目用地保障工作,自然资源部已确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符合质检要求,其中“十四五”亟须实施的高铁、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以及普通国省干线特别是市(县)际瓶颈路均已调出基本农田。在项目资金筹措上,积极组织申报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及专项债,先后申报成功北沿江高铁泰兴段项目、宁启铁路姜堰站综合客运枢纽、北沿江高铁姜堰段(姜堰区资本金),合计获批约3.2亿元;张靖皋长江大桥、盐泰锡常宜铁路(兴化段资本金)等5个项目2022年专项债已申请到位,合计获批约13.8亿元。特别是主动强化与相关兄弟地市的联动,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经与常州、无锡两市政府一致协商,推动了泰州至常州高速公路调增列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打造跨江交通联动示范、建设全省跨江融合发展标杆,2023-2025年,力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1000亿元,到‘十四五’末,真正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与苏南地区的无缝衔接,早日实现从‘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潘爱民表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