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ong chinong
关注数: 174 粉丝数: 193 发帖数: 7,972 关注贴吧数: 27
全国16座千年大城市:郑州居首,武汉第二 中国的城市 中国的城市历史源远流长,许多城市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还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变迁与发展。“全国16座千年大城市”榜单,让人们对中国古代城市的认知有了新的发现。 在中华大地之上,城市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根据最新的统计,郑州以超过3600年的建城历史荣登榜首,武汉紧随其后,而被誉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则屈居第三位。这一结果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因为在普遍的认知里,西安作为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之一,其历史地位似乎应当更为显赫。 郑州和武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它们不仅在古代中国占据重要地位,在当代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与经济中心。而西安,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古都,虽不及前两者历史悠久,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却是无可替代的。兵马俑、大雁塔等历史遗迹见证了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华夏文明的辉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和合肥并列第四,这两座城市都有着超过3000年的建城历史。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交汇点;而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其历史底蕴同样深厚,是中国东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除此之外,江苏、福建、浙江三省均有两座城市上榜,展示了这些地区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南京、苏州、福州、泉州、杭州等城市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至今仍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这些千年古城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发光发热的文化瑰宝。无论是郑州、武汉还是西安,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与魅力。在未来,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将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武鄂黄黄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不通过12306售票,算轨道里程? 武鄂黄黄都市圈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详解大家关心的5个问题 2023/12/03 10:06 武鄂黄黄都市圈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项目,涉及动车组车型、车站、运输组织、客票系统等多个方面,是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项目自启动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临近年关,相关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距离正式完工也越来越近。借此机会,我来逐一分析一下大家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 1、动车组列车车型。根据《武鄂黄黄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动车组列车采购项目评标结果》,计划采购设计时速200公里动车组(4辆编组)4列,中标人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价格近2.7亿元。中标车型是今年4月发布的新型城际市域智能列车(CINOVA2.0),该智能列车专门用于城际市域铁路,是我国首款城际市域列车CINOVA1.0的智能升级版,被称为“都市圈里的智行使者”,融合复兴号先进设计理念,采用5G、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打造,具备“快起快停、快速乘降、载客量大、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乘坐舒适”等特点。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新型城际市域智能列车CINOVA2.0 2、改造涉及的车站。武石城际作为武九客专的一部分,武冈城际连接黄黄高铁(黄冈—黄梅),两者都已不再是单纯的城际铁路。其中,武石城际与武冈城际在武汉—葛店南区间共线,该区间日常通行列车已达80多对,十分繁忙。本次改造涉及武汉东站、葛店南站、鄂州站、黄石北站、大冶北站、黄冈西站,舍弃了花山南、左岭、华容南站等没有越行线的小站。事实上,这些车站早在2021年就因为客流量少而停止办理客运业务,此次没有列入改造计划,也完全在意料之中。3、改造的具体方式。进出站流线改造,简单来说,就是调整原有检票设备布局,增设检票闸机。根据车站客流情况,灵活调整闸机进出站方向,提升闸机通过效率,减少排队等待时间。新增安检用房及出站口通道用房,其本质是在站房无法扩建的情况下,在站前广场上新增建筑物,将站房范围向站前广场延伸,从而达到扩大站房面积,减少拥挤的目的。比如汉宜铁路荆州站,在2017年10月启动了加装节能门厅及门厅扩建工程,该工程新增新5个进站安检、验票通道,同时设置便民服务等功能区,极大提高了进站、安检速度,方便旅客乘车。 4、新建一套专用公交化客票系统,堪称是本次公交化改造的最大亮点。长期以来,国铁那套需要提前买票、安检、进站候车的模式,并不能让旅客随到随走,通勤便利性远不及地铁和以地铁模式运营的市域铁路。按照官方报道,公交化客票系统建成后,市民可以像坐地铁一样,扫码进站乘车,扫码出站结算。届时,武汉都市圈市民的“一圈同城”感受会更加明显。就乘客最关心的票价而言,国内大部分时速300到350公里的G字头列车二等座票价约为0.46元/公里,时速200到250公里的D字头列车二等座票价为0.31—0.37元/公里(注:广铁管内线路除外),不同线路不同车次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浮或下降。目前,武汉站、武汉东站至鄂州站二等座票价从19 元到25元不等;武汉站至黄石北站、大冶北站二等座票价 29 元到 38元不等;武汉站、武汉东站至黄冈东站票价 20 元到26元不等。公交化改造完成后,票价必然会有所降低,具体降低多少,让我们拭目以待。 5、混跑后的排图(停站)问题:武石城际设计、运营时速为250公里/小时,公交化改造后,时速250公里的G、D、C与200公里城际动车混跑,如何排图、停站是个大问题。结合国内其他类似情况的线路看,可采用以下方式安排停站: 鄂州、黄石、黄冈往武汉方向,首班车至早班车结束(上午6点到9:00点)车次沿途车站均经停;9点后至末班车平峰时段每小时停靠1至2趟,高峰段不经停; 武汉往鄂州、黄石、黄冈方向,首班车至下午4:00,沿途车站每小时经停1至2趟,高峰时段不经停;下午4点至末班车均经停。
湖北在建高铁有10条,未来几年高铁建设投资将稳步拉动经济增长 北在建拟建高铁达10条!涉及荆州→ 2023-06-10 20:11 疾驰的高铁密布荆楚,改变人们的出行,也提升湖北在全国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省委、省政府站在湖北战略发展全局,超前谋划湖北高铁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今明两年,我省高铁建设迎来“高光时刻”,在建拟建高铁将达到10条。6月7日,由中铁十二局承建的荆荆铁路全线最长桥梁——江汉运河特大桥建成。与其相邻的,是已通车的汉宜铁路。(通讯员 车凯 摄) “湖北的高铁太方便了!”河南郑州游客张园园感叹。前不久,她和20名游客乘坐郑渝高铁,来到保康看花赏景。 去年6月20日通车的郑渝高铁,结束了我省神农架林区以及南漳、保康、兴山、巴东不通铁路的历史,全省初步形成“一纵三横”高铁网络,从武汉乘坐高铁至神农架最快2个多小时便可抵达。 穿山越岭疾如风,万里行程一日中。高铁“疾驰”,成为助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自2020年以来,我省先后参与建成安九高铁、黄黄高铁、郑渝高铁,推动全省高铁总里程达到2064公里,全国排名从第14位上升至第8位。今明两年,湖北在建和拟建高铁10条,总投资3300亿元,拟建高铁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居全国第一。 3年开工6条高铁 5月23日,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湖北段)开工动员大会举行,这是湖北今年首个举行开工启动仪式的高铁项目,吹响“轨道上的湖北”建设新号角。 建成3条、开工6条!近3年我省高铁迎来高光时刻—— 2020年以来,我省先后建设郑渝高铁宜昌至兴山联络线、荆荆高铁、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西十高铁、襄荆高铁、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等6个高铁项目。 从时间来看,2020年在建2条,到2021年增至4条,再到如今的6条,我省在建高铁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据悉,3年间我省建成安九高铁湖北段、黄黄高铁和郑渝高铁(襄阳东至巴东段),总投资约700亿元,通车里程384公里。已启动实施的6个高铁项目概算总投资1537亿元,建设总里程808公里,继续为我省高铁延伸赋能添彩。 从分布看,新建高铁涉及武汉、襄阳、宜昌、荆门、荆州、十堰、孝感、黄冈、天门等9座城市,相当于全省有一半以上市州均有高铁建设工地,将直接拉动沿线城市住宿、餐饮、建材、就业等投资消费,助力区域发展。 省发改委介绍,目前正全力推动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呼南高铁宜昌至常德段、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等4个储备开工项目快审快批,力争年内再开工2条高铁。 超前谋划密织高铁网 俯瞰湖北,一列列高铁飞驰山岭、跨越江河。 我省高度重视高铁建设,超前谋划、高位推动,全省上下大力支持项目推进,创新方式方法,加速推进要件办理。通过加速高铁建设,有力提升湖北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好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湖北与国铁集团加快通力合作,推动我省高铁“疾驰”—— 2020年12月,在省委、省政府与国铁集团的共同努力推动下,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总部落户武汉,负责统筹沿江高铁建设。沿江高铁线路全长约2100公里,分别由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合肥至武汉段、武汉枢纽直通线、武汉至宜昌段、宜昌至涪陵段、涪陵至重庆段、成渝中线铁路等7个项目构成,预计2030年前建成。 “湖北段正线全长892公里,总投资2335亿元,是湖北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基建项目。”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春山介绍,沿江高铁湖北段包括合肥至武汉段、武汉枢纽直通线、武汉至宜昌段、宜昌至涪陵段4个项目,目前已启动开工2个项目。 今年3月28日,省委、省政府与国铁集团就共同加速推动湖北高铁发展达成重要共识,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宜昌至涪陵段、武汉枢纽直通线、呼南高铁宜昌至常德段、京九高铁阜阳至黄冈段等5个项目已纳入今年全国“20+20”计划开工和储备开工项目计划,高铁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明年实现“市市通高铁” “十四五”期末,从武汉2.5小时就能“飙”到西安;贴江而过的沿江高铁,让武汉至成都、上海等地行程缩短至3小时左右……去年元月,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公布,地处我国“天元”的湖北,在这幅美丽中国的“交通工笔画”中将增添浓墨一笔。 根据规划,我省正加快推进建设以武汉为核心的超“米”字型枢纽网,以襄阳、宜昌为副中心的“多向放射型”高铁枢纽,以其他市州为节点的“十字型”高铁枢纽,让三大都市圈城市更加“抱紧成团”。 从全国来看,一条条骨干高铁不仅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更提升湖北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高铁网,将打开长江中游、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快速通道,实现武汉都市圈、襄阳都市圈、关中城市群联动发展。 湖北铁路集团董事长朱国志介绍,“十四五”期间,全省铁路总里程将达到7000公里,高铁里程将达3000公里,初步形成“四纵四横一核心”的高铁网络,“一主两翼”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省内主要城市至相邻长株潭、中原城市群1—2小时通达,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3—4小时左右通达。 预计明年底,荆(门)荆(州)铁路通车后,湖北将正式迈入“市市通高铁”的时代。
国际局势动荡,外贸下滑:哪些城市,面临更大挑战? 哪些城市,面临更大挑战? 刘晓博说财经 2023-06-19 17:03广东关注 文/刘晓博 中美战略博弈,将是未来二三十年人类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在它最初的5到10年,由于部分领域的脱钩以及贸易摩擦,一些城市将受到显著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哪些城市受影响最大?如果我说香港、台北受影响最大,估计没有人会反驳。 不过,本文想探讨的是:在中国内地,哪些城市受影响最大。 此前我曾从“主要城市出口依存度”的角度,做过一次分析。“出口依存度”,就是“年度出口额÷年度GDP”。 使用2022年的数据,得出了如下表格:金华、东莞、深圳、苏州、中山等城市的“出口依存度”均超过了60%,其中金华(主要是义乌)逼近了100%。 整体而言,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对出口的依存度更高一些。 不过,这个分析还稍显粗糙。 中美博弈,主要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对欧盟的出口会波及一些。另外,外商可能会重新布局产业链、供应链。所以,出口额中美国、欧盟占比高的城市,外资企业占比高的城市,受影响更大。 下图是2022年中国内地出口10强城市的出口情况。在这些城市中,深圳出口额最大,以人民币计算接近2.2万亿;其次是上海的1.7万亿和苏州的1.5万亿。 那么,10大城市里哪些城市外资企业(含港澳台)出口额占比更高? 数据显示,苏州最高,达到了58.6%;其次是上海,达到了54.8%。所以,上海及其最亲密的小弟苏州,的确是中国的外企之都。在这两个城市,民企出口额只占了大约三分之一略强。 出口额更高的珠三角,近年来外商出口额占比逐步回落,民企占比不断上升。 在深圳,民企占全部出口额的60.6%,外企占比只有31.1%;在东莞,民企出口占比也攀升到了60.3%。广州、佛山的民企出口额占比,分别达到了59.5%和72.5%。 民企出口额占比较高,让珠三角城市面临的经济风险有所降低。至于广东全省(上图),2022年民企出口额占比则达到了60.4%,外企占比为34.4%,抗风险能力比较强。 在江苏(下图),2022年出口额中外企占比达到了46%,民营企业占比为45%,民企份额没有外企多。在苏州,数据就更极端一些。浙江则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出口高度依赖民企。2021年的数据,民企占出口额的接近80%。2022年的数据,民企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8.3%。 至于金华,估计民企占出口的比重更高,可能突破90%,但可惜的是没有查到数据。 山东对外贸易,也是以民企为主的。没有查到出口的数据,进出口合计在2022年,山东民企占比达到了73.7%。 跻身全国出口十强城市的青岛,民企出口占比达到了69.8%,比深圳、广州、东莞占比都高,略低于佛山。 北京出口则主要靠国企创造,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城市。 从出口企业结构看,中美博弈中浙江出口最稳,因为民企占比最高,民企最市场化、解决问题能力更强。其次是山东,其次是广东。 以省区看,上海外贸中外资企业占比最高,其次是江苏省。以城市看,苏州、上海的出口中,外资企业占比最高,这两个城市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再看一下中国对美出口额最高城市排行。 坊间一度流传一种看法:上海、苏州主要对欧美出口,而珠三角主要对东南亚出口。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仅深圳盐田港,就占中国对美贸易的四分之一。 下图是2022年按照人民币计价,主要城市对美国出口额:深圳对美国出口位居第一,达到了3454亿元;其次是苏州和上海,分别是3262亿元额3145亿元。只有这三个城市对美国出口额超过了3000亿元。 东莞对美国出口额为1832亿元,宁波为1405亿元,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 从对美出口额占自身出口比重看,苏州最高,达到了20%以上。 其次是东莞,对美国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达到了19.8%。 第三是上海,对美出口占总出口额的18.4%。第四是宁波(17.1%),第五是佛山(16.9%)。 所以从金额结合占比看,中美博弈对苏州影响最大,其次是上海,其次是东莞、深圳、宁波等城市。 结论: 结合城市出口依存度、出口额中外企占比、对美出口额和占比等四个指标综合考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中美战略博弈对内地城市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苏州、上海、东莞、深圳、宁波、佛山。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是中国内地从美国进口商品额最多的城市,2022年北京从美国进口了价值2722亿元人民币的商品,对美国出口为288亿人民币,是对美贸易逆差最多的城市。中美博弈,也将对北京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很多进口产品是用来生产的,而不仅仅是消费。 上海也是从美国进口商品的大户,2022年从美国进口商品价值2070亿元人民币。京沪堪称中国“最喜欢美国货”的城市。深圳2022年从美国进口额只有364亿元人民币。
【重磅】深圳、成都、杭州、南京多条地铁被砍~三线城市地铁梦碎 2023-04-07 23:06广东 关于地铁,最近有两个重要的消息: 1、深圳公布了地铁五期的最新规划,13条地铁缩减到9条。 公示的线路包括15号线、17号线一期、19号线一期、20号线二期、22号线一期、25号线一期、27号线一期、29号线一期、32号线一期。 2、连深圳都被砍地铁,后面所有城市都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除了已经有修建地铁的城市之外,未来无地铁城市(泉州、中山、包头、惠州等)想要修建地铁,几乎难于上青天。建地铁需要满足的三大硬性指标,其实深圳都是满足的。 1、年GDP达到3000亿元; 2、财政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 3、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 作为内地最具发展潜力的四个城市之一,深圳是国家经济特区,是国家“双范”城市,是GDP超3万亿的城市,是过去十年人口增加了700多万的超大城市。 那为什么深圳还是会被砍地铁? 关键就在于后来新增的指标要求:拟建地铁线路初期客运强度不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 满足这个条件有多难? 根据2021年的数据,已开通地铁的32个城市中,只有北上广深、成都、重庆、杭州、西安、长沙等9座城市,符合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条件。再来看下被缩水的4条地铁线: 两条是通往东莞的延长线,10号线东延深圳段和11号线北延深圳段。 还有两条远郊线,18号线一期(沙井到光明)和21号线一期(坳背到龙园)。 深圳整体是能满足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但边缘化的地区就不一定了。 这几年,包括深圳在内的几个大湾区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前两天广东刚发布了数据,2022年广东常住人口流失了27.2万人,70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深圳到现在还迟迟不发布常住人口数据,估计数据不是很好看。 没办法啊,深圳房价这么贵,生活压力又大,这几年流向强二线城市的大有人在。 过去十年人口增加了700多万已经是历史,未来10年的人口增量恐怕支撑不起一些边缘化的地铁了。 再说光明和龙岗,现在都已经有开通了的地铁线,没必要往非核心区的地方多修,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啊,所以这次西部的地铁规划、还有到现在还没地铁的大鹏线就被保留了。 至于通往东莞的延长线,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一直是东莞在单方面自嗨,光是靠这个噱头炒的房地产已经够喝好几壶了。建好了这一段地铁,深圳自己不见得能获利多少,反倒是给别人做嫁衣了,倒可不必。这几年,国家对城市修建地铁按下了“暂停键”,全国地铁门槛悄然收紧。申报地铁是越来越难,除了深圳以外,很多城市都难以获批。 像山东潍坊、烟台,湖南衡阳、浙江温州,这些还没有开通地铁的地级市都被拒了; 一些已经开通地铁的城市,也出现了线路被砍、缩水建设的情况。 比如成都, 轨交方案2021年相比2020年共减少19条线路;还有杭州, 2022年最终获批的地铁四期,和第一版的299.8公里相比,缩减了146.9公里,相当于被砍了将近一半。 南京也是, 地铁运营里程一度排国内第四。但近几年地铁开通的速度放缓了,今年公布的地铁规划,江北的13号线,和江宁的12号线都被砍了。这有人就要问了:国家不是一直在搞基建吗?为什么要给地铁设卡? 归根结底,因为修地铁,并不是什么赚钱生意,甚至还可能引发地方债务危机。 按照现行的通用计算,修建地铁平均每公里耗资大约在10亿元人民币,修建一条地铁动辄几百亿。 在修建地铁,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融资,要发行债券、政府担保融资等。这一系列的融资行为,如果任由其滚雪球式的膨胀壮大,势必会引起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甚至是系统性的风险,到最后还是百姓遭殃。 建成后,地铁运营成本也非常高。而运营地铁每年的车票收入,连塞牙缝都不够。各个城市地铁基本都要靠强大的政府爸爸来进行补贴才能维持运营,如果地方财政实力不足,那也是完犊子。 所以中央遏制地方政府无序修建地铁,其实是为了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地铁运营收入只占地铁总营业收入的小部分 目前来看,全国仅有五个地铁公司是不亏钱的。而他们的主要收入,都不在票款上。 就拿深圳地铁来说,能不亏钱,就是跟香港人学的那套TOD模式,地铁和房地产一起开发,靠卖房子得来的利润。 武汉靠土地开发、南昌靠地铁集团的材料贸易服务营收...... 其余大部分的城市是年年亏,尤其北京亏得最厉害,一年亏损190亿。 强大如北上广深也都需要仔细掂量下财政斤两,更何况是财力不足的三四线城市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你要说放在以前那种蒸蒸向上的日子也就算了,可以讲未来的预期,可以画画大饼。 但是现在, 经过3年口罩, 各地 财政收入放缓,还在喊经济复苏 ; 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大,反正没有买房的希望,大家都往强二线城市跑,人口大拐点 已经逼至脚底下。 现在连财政实力强、地铁盈利最多的深圳都要砍掉4条地铁,其他地区未来的境况可想而知。 已经有修建地铁的城市还好些,最多就是被缩减未来的规模;但无地铁城市(比如泉州、中山、包头、惠州等)想要修建地铁,基本是没啥可能了。 很多我们一些闭门分享会会在微信上通知,大家想参加的务必加上微信,链接我们。
航空货运枢纽上演鄂州、南通、嘉兴“三国杀”,顺丰鄂州先行一步 航空货运枢纽上演“三国杀”,顺丰鄂州先行一步2023年04月06日 16:08 来源: 界面新闻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本稿]   界面新闻记者 | 白帆   4月1日上午11时,顺丰航空B747-400ERF搭载约105吨货物,从鄂州花湖机场起飞前往比利时列日机场,完成卸货和装货后,第二日12点,返回鄂州。   24小时内,中国鄂州、比利时列日之间实现往返飞行,“鄂州=列日”国际货运航线的开通,意味着顺丰航空在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拉开国际运行的序幕。   买飞机、建机场、组机队、搭建货运枢纽……当下,要想进入航空货运领域,企业的门槛数度提高,单纯的包机模式早已成为过去式。除了顺丰之外,京东物流和圆通快递等民营企业也正在向着这个路径进发,在三大城市展开“三国杀”。与此同时,中通在航空货运布局中也跃跃欲试。   不过,无论是从飞机数量还是航线规模以及飞行员数量等各种硬性指标,顺丰在航空货运领域的实力依旧遥遥领先。   货运机场“卷”起来   从2013年谋划到开工、通航,再到2023年开通第一条国际货运航线……历经10年,顺丰在鄂州搭建的航空货运基地——鄂州花湖机场终于步入对标国际货运机场的路径。   货运机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客货均涉及的综合性机场,另一类是以货运为主的专用型机场。在国外,FedEx运营的孟菲斯国际机场、UPS运营的路易斯维尔机场以及DHL运营的莱比锡机场,都是国际上知名的航空货运机场。   在鄂州花湖机场投入使用之前,我国200多个机场中没有专门的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货运机场,也是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   鄂州花湖机场是顺丰在航空货运领域浓墨重彩的一笔。根据规划,鄂州花湖机场2025年货邮吞吐量245万吨、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2030年货邮吞吐量330万吨、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围绕花湖机场带来的机遇,位于机场中心区域位置的顺丰枢纽转运中心将于2023年三季度陆续投入运营。航线方面,未来顺丰将以鄂州花湖机场为核心,打造“覆盖全国、辐射亚洲、延伸欧美”的航线网络。   鄂州花湖机场为中国民营航空货运布局树立了标杆。除此之外,京东物流也投资了南通机场,圆通速递则计划在嘉兴建设枢纽中心。   2022年8月,京东航空正式投入运营,其中南通机场持股25%。京东与南通之间合作,也让其获得了更多“偏爱”。2023年1月18日,南通市交通运输局颁布的《南通机场航空货运发展行动方案》也提到,依托京东货运航空公司,构建通达京津冀、粤成渝等地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城市的货运骨干航线网络,探索新开至华北、西南、华南等地区城市的全货机航班。   圆通则是通达系快递公司中最早成立航空公司的。除了买飞机以外,圆通也参与了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圆通嘉兴航空物流枢纽。据悉,嘉兴机场定位为“客货并举,以货为主”,其中的货运业务将开通至国内各主要城市及境外地区和国际的货运航线。圆通航空董事长苏秀锋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圆通速递将通过圆通航空的独有优势,在“三通一达”等电商快递企业中,占有更多国际市场先机。   另外,近日中通也收到了打造货运枢纽的“邀请函”。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日前与中通快递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梅松的座谈中提到,希望中通快递进一步投资湖南、布局湖南,合作组建航空货运公司,在湘落地物流产业链配套项目,支持湖南打造成世界级货物集散枢纽。   4月3日,菜鸟也宣布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签署合作协议,联手打造菜鸟国际快递全国首个航空货运中心,并引入更多国际航空货运航线,加大全货机运力投放。货运中心预计本月内正式投运,预计跨境包裹处理效率提升30%。   “制空权”较量需重金投入   不论是顺丰还是京东物流、圆通速递,要想在“制空权”中争得一席之地,重资本投入不可或缺。   根据顺丰此前公布的募资计划,顺丰将募资金额40亿元用于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转运中心工程项目,20亿用于航材购置维修项目。此外,买飞机、组建机组队伍、成立航空维修公司,都需要顺丰花费巨额资金。据顺丰最新公布的2023年财报,截至2022年末,顺丰运营全货机97架,其中自营77架。   京东航空也不例外。成立航空公司之后,京东航空引进3架全货机,运营航线包括深圳-杭州、南通-北京、深圳-无锡。2020年8月,京东物流还以30亿元收购以航空货运见长的跨越速运,以包机模式发展航空货运。   在南通机场项目中,京东方面预计投资200亿元,预计2035年力争货邮吞吐量达到50万吨。   此外,京东还计划投资950亿元打造全球超级港,预计2025年机队规模达到114架,货邮吞吐量达233万吨,至2045年,机队规模达500架,货运吞吐量达800万吨。京东方面并未公布购置飞机的资本投入,但根据波音官方信息,B737-800客机的价格为1.06亿美元,其他波音货机的目录价格则在2亿美元-4亿美元之间。   2023年3月,圆通航空第10架B757全货机入列。至此,圆通已经引入12架波音B757及B767全货机。截至2022年12月,圆通航空已累计开通超过80条国际航线,国际货运业务占比在90%以上。   在圆通嘉兴航空物流枢纽的项目中,重资本投入也是关键。据此前公布的信息,该项目总投资122亿元,预计2035年实现120万吨的吞吐量。   重资金投入并不是结果,让枢纽中心发挥作用才是关键。苏秀锋表示,未来物流业和航空货运业,必须通过行业数字化能力提升,与制造业公司、供应链公司和商务平台公司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拓展出新的规模化和新的盈利空间。另外,包括专业物流机场、货站、口岸服务能力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具备国际化运营能力的管理团队都是未来航空货运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大手笔”投来降本增效   航空货运只是运输方式的一种,但如今,这种“工具”所能发挥出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竞争的结果。可以看到,通过航空公司+机场建设的捆绑模式,物流企业正在加强与航空公司的竞争实力。   顺丰在航空货运领域布局最早,其成效也更加清晰。界面新闻梳理顺丰历年财报获悉,去年顺丰全货机累计发货量达到100万吨,其中国际发货量19万吨。散航发货量为95万吨,其中国际发货量34万吨。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顺丰全货机已经成为其核心运力,但在国际货运方面,依旧需要依托大量的散航资源。   相较而言,顺丰2016年专机发货量仅1173吨,散航发货量也只有1556吨。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顺丰航空货运业务量涨幅近100%。   除业务量增长外,降低成本也是关键。顺丰此前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鄂州花湖机场的运营可将过去点到点的航空网络转变为轴幅式航空网络,扩大机队规模,提高大机型使用比例,同时也将提升飞行员的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提升地面中转分拨设备投入效率。国金证券此前的一份报告也指出,顺丰枢纽转运中心投运后,预期降低机队20%单位运营成本。   时效方面,鄂州花湖机场作为核心航空货运枢纽,1.5-2小时飞行可覆盖经济人口占全国90%的地区。顺丰表示,2023年鄂州花湖机场的航线将会逐步增加,预计次晨达和次日达产品的时效都会有显著提升。   快递业专家赵小敏认为,鄂州花湖机场的投入会将顺丰旗下的产品时效和行业平均再拉开3小时以上的距离,这个时效网络不仅是国内的时效网络,也是服务全球和供应链产品的核心优势。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也表示,长期以来,我国航空货运以客机腹仓带货为主,客货同机占了航空货运量90%以上。加快建立货运航空的生态链,满足国际高端物流和应急物流服务需求,是我国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要求。他认为,全货机和“枢纽飞”是未来的主流模式。 (责任编辑:蔡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