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648h g648h
关注数: 90 粉丝数: 137 发帖数: 1,697 关注贴吧数: 18
石门寨简介 石门寨镇(Shimenzhai Zhen)位于河北省抚宁县东北部,距县城39千米。面积132.51平方千米,镇政府驻石门寨村。秦石(岭)地方铁路、秦青(龙)公路贯穿南北。秦皇岛地方铁路横贯镇区,并与京哈、大秦等国铁接轨。承秦出海公路及复线、石九公路、祖山东进山旅游公路、村村通水泥路贯通辖区,辖区距京沈高速公路秦皇岛西出口仅12公里,距秦皇岛港口15公里,距山海关机场20公里,秦皇岛长途客运班车通往镇内二分之一以上行政村。工商、税务、邮政、电力、电信、医疗卫生、教育、金融、商贸等硬件设施齐全。 1953年建石门寨乡,1958年改前进公社,1961年更名石门寨公社,1984年建石门寨镇。1996年上庄坨乡并入。辖北斜街、石南关、北河、顺城街、高井、南峪、北峪、北赵庄、邱庄、杨家坪、欢喜岭、夏家岭、黑山窑后村、潘庄、柳江、黑山窑前村、东侯庄、王木庄、卞庄、付水寨、北林子、南林子、北刁部落、南刁部落、鸭水河、蟠桃峪、上庄坨、北徐庄、房庄、揣庄、北庄河、北未庄、小刘庄、石岭、半壁店、车厂、响水、北杨庄、大傍水崖、小傍水崖、槐树店、沙锅店、潮水峪、张赵庄、秋子峪、黑峪沟、西上庄坨、沙河寨、东赵家峪、西赵家峪、英武山、戴家楼、苇子峪、浅水营北村、浅水营中村、浅水营南村、朱清峪、上花野、下花野、东塔60个行政村。 特色产业该镇围绕“两巩固、两拓展、一提高、一确保、一促进”(巩固立镇工业基础,巩固农业两线工作成果,拓展强镇工业项目,拓展富民渠道,提高小城镇的建设水平,确保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加速镇域经济发展,该镇主要产业如下: 工业水泥业是石门寨镇的支柱产业,其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石灰石。该镇共有10家水泥厂,产品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主要有飞驰、秦石、厦牌、朝鹤等品牌,总产量90万吨左右,年设计能力140万吨,采用机立窑生产,在东北、华南、北京市场畅销。 该镇页岩土资源丰富,已在该镇落地的有秦皇岛新型页岩砖厂,可加大页岩砖深加工力度,拓宽周边消费市场,使之成为石门寨镇第二个工业支柱产业。 镇域内有40多家石场,年产石灰石200多万吨,除满足供应石门寨镇水泥厂石灰石外,还供应石门寨以外其他附近乡镇水泥厂。 矿藏有煤、铜、耐火粘土、石灰岩等。有采煤、水泥制造、采石等企业。 农业该镇围绕“三线富民、八业强县”战略,在镇东部、西部、北部山区和丘陵地区建立了三大果品基地,即板栗、热杂果和苹果基地,在“三浅两花”(即浅水营北村、浅水营中村、浅水营南村、上花野村、下花野村)建立了蔬菜基地,同时建立了三个养猪小区即英武山、北林子、西庄小区。截止到2006年为止,全镇完成以板栗为主的生态经济林3万余亩,生猪总存栏量达到3.6万头,肥猪出栏7万头,羊只存栏2万只,狐狸、貉子达到0.97万只,獭兔达到0.58万余只,总存栏量.1.55万只。结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全镇新建沼气池100个。该镇农业主产玉米、高粱、花生。干鲜果产核桃、板栗、苹果、梨、花椒。 旅游业石门寨镇地处国家级地质公园——柳江盆地中心位置,不仅有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更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辖区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万里长城,省级文保目标有傍水崖隆庆元年古战场,县级文保目标有山羊寨化石洞、北齐长城、侯教谕家墓、宗峰寿塔、太子坟、石门寨城西门等多处,古《临榆县志》推崇的“石门八景”该镇占了七处,另有“榆关十四景”之一“蟠桃停云”也在该镇,浅水营中村有棵古银杏二千八百年历史,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生成于五亿三千万年前的地貌奇观——象鼻山,形似非常,就在沙河寨村旁。“北方小黄山”孤石峪、柳观峪的南天门、莲花溶洞。临榆八大名寺之一的白塔寺遗址就座落在亚洲最大的五佛公园西麓——该镇东塔村,还有春可赏花、夏可踏青、秋可摘果、冬观雪景的车厂风景区,该镇英武山村,更是自助游、自驾游、团队游和文学创作、艺术采风的绝好去处。 该镇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有“双侯阮宁芳”、“金头太子”、“邓林钓台”、“铁瓦乌龙殿”、“亮甲山”、“饮马河”、“百印台”、“关帝庙”等等。特色民间艺术表演有“秧歌”、“霸王鞭”、“太平鼓”、“吹歌”、“水歌”等。该镇的饮食文化更为盛名,“老豆腐”、“柏椤饼”、“黄”、“锅烙”几种特色小吃享誉京东地区,沙河寨的西瓜薄皮、甘甜、可口盛销石门寨地区,南北峪、黑峪沟的花椒以味道纯正、色泽红润而闻名,潮水峪、孤石峪的香椿,石岭的薄皮核桃、潮水峪的花梨、上花野的油桃,远销东三省。
“蓖麻王”新发明引起秦皇岛市环保部门的重视 抚宁县驻操营镇东贺庄村农民贺绍玉历时一年多研发出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了报道,引起秦市环保部门的重视。日前,记者跟随环保局技术人员一起再次走进“蓖麻王”的实验室,共同验证农家院内诞生的这项“高科技”。   8月31日一早,记者跟随秦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技术人员张海东来到位于海港区张桥庄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此时,“蓖麻大王”贺绍玉已经早早在垃圾渗滤液收集池旁等待。记者注意到,这座面积足有足球场般大小的垃圾渗滤液收集池深约4米,池内存储着随时从上方“垃圾山”上流出的黑水,水里散发出超浓烈的臭味。“这(垃圾渗滤液)毒性都快赶上“鹤顶红”了!”张技术员半开玩笑地告诉记者,这些从生活垃圾中流出的渗滤液中富含大量的病菌以及各种致病物质,如果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力极大。   在记者以及环保监测站张技术员的共同见证下,贺绍玉直接从渗滤液收集池中提取了水样,暂时封存后运往贺绍玉的生活垃圾渗滤液研究工作室。上午11时许,在记者和张技术员的注视下,贺绍玉将从张桥庄垃圾填埋场提取的垃圾渗滤液缓缓倒入过滤装置,开始逐步演示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   张海东告诉记者,亲眼见证贺绍玉提取垃圾渗滤液以及处理过程后,他将带走部分处理过的垃圾渗滤液样本,使用专业仪器对其中的各项污染物含量指标进行检测。一旦这些样本经过检测后,各项技术指标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将直接证明老贺研制的这套系统对处理垃圾渗滤液是有效的。   “仅有小学学历的一位农民,能自学、能吃苦去研究许多科学家都没能解决的问题,这种勇气很值得敬佩!”张海东说。下午5时,张海东从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最后一只过滤器中流出的水中收集起满满一小桶,封存后运往市区进行专业化验。老贺对自己亲手滤出的水样充满了自信:“养鱼都能活了,我绝对有把握!”   据了解,随后几天时间里,张海东将在环境保护监测站专业实验室对贺绍玉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水样进行化验,化验结果将于一周后得出。届时,“蓖麻大王”研发这套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含金量”将一目了然。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