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黍、缞缞
谢尔顿女版
拖延症、强迫症、焦虑症、狂躁症轮番统治了我的人生。
关注数: 124
粉丝数: 420
发帖数: 29,168
关注贴吧数: 9
金朝史实对清初政治的影响 金朝史实对清初政治的影响 沈一民 〔 关 键 词〕努尔哈赤 皇太极 金史 〔 内容提要〕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重视吸收汉族文化, 对于金朝的历史尤为关注。他们把金朝 史实应用于各种实践中, 主要包括论证得到政权的合理性、 政权建设、 外交活动、 训诫满洲贵族等 方面。 〔 中图分类号〕K 2 4 9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1 - 0 4 - 8 3 ( 2 0 0 3 ) 0 2 一 O O S , 一 。
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的真面目(转) 看过金庸武侠小说《射雕》三部曲或相关影视剧的人,对于王重阳和全真七子应该并不陌生。这师徒八人在小说和影视剧中的形象都是高大、正直(虽然有时不免有些迂腐、愚直)的,尤其是王重阳和丘处机,给人的印象都是致力于抗击金人入侵的民族义士。然则历史上这些道士果真是此等样人吗?详细读过杨讷先生的《丘处机“一言止杀”再辨伪》《早期全真教与方技的关系及其他》(收录于《元史论集》)诸文之后,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得出相反的结论。
女真文字研究与爱新觉罗家学(转) 一、女真族的源起 歴史上的“女真”之称的原因 女真族起源於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的一支--黑水(现在的黑龙江) 靺鞨。在契丹族即辽朝的统治下,黑水靺鞨分为南北两支,南部的一支,属於契丹籍,称为“熟女直”;北方的一支不属於契丹籍,被称为“生女直”。女直就是女真,因为当时女真族处於辽朝的统治之下,辽兴宗名“耶律宗真”,契丹统治者为了避“宗真”的名讳,一直把女真这一民族名称改写为女直。 在辽朝的统治之下,位於南方的熟女真已经和契丹族、汉族逐渐融和,语言文字也不存在任何相异之处。所以,我们现在研究的女真文字是后来灭辽、侵宋,在今天东北、内蒙古和华北地区建立金朝的生女真人的文字。
一些常用的金代名词的女真语表达 完颜阿骨打——wanggiyan aguda 完颜乌珠——wanggiyan uju 金军——aisin cooha 金国——aisin gurun 大宋国——amba sung gurun 大金勇士——aisin gurun baturu haha 我是大金国人——bi oci aisin gurun niyalma 朋友——anda 明安图(千夫长)——minggantu 勃极烈(贝勒)——beile
阿城金上京博物馆(转)
金中都城考古(转) 发布者: 佚名 海陵营建中都,主要是扩展燕京旧城和建造宫室。关于扩展的规模,史文简略,后世多有歧说。清缪荃孙《艺风堂文集》“金中都考”据《金史·蔡珪传》和《刘頍传》认为只扩展了旧城东、南两面。日本学者那波利贞认为只扩展了东、北两面①,奉宽认为“海陵广燕城而都之,仅展东面约三里,其南、西、北三面悉仍旧贯”②,周肇祥则认为必不止扩展东、南二面,而是四面皆有扩展,惟北面所展无多③。近年学者据海陵王迁都诏书和《金史·蔡珪传》的记载,可以肯定海陵王营建中都城是将旧城城郭向东、西、南三方向扩展约三里,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海陵王迁都诏曰:“广阡陌以展西、南之城”④,是展其西、南两面城郭。《金史·蔡珪传》又载:“初,两燕王墓旧在中都城外,海陵广京城围,墓在东城内。前尝有盗发其墓,大定九年(1169年)诏改葬于城外。”此二墓笔者在述魏晋蓟城时已经提及,即郦道元《水经·?水注》中所云蓟城东南的两座燕王陵。据此,海陵王营建中都城系扩展旧燕京城东、西、南三面城郭,当无疑问。迁都诏之所以只云“展西、南之城”,大约当初是如此规划。扩展东面城垣,可能是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所做的更动。海陵王营建中都城之所以着重要“展西、南之城”,还别有一层深意。辽南京(燕京)城以西是发源于西湖(今北京广安门外莲花池)的洗马沟水(今莲花河)。洗马沟水发源于西湖,东流注于辽南京西城壕,沿城壕南流东转,复自辽南京南门外东南流,注入?水(今北京凉水河)。中国古代有引水贯穿都城以象征天汉之说,例如秦始皇“筑咸阳宫,端门四达,以象紫宫;引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①。又如,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金水河,都是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城市。拓展辽南京西、南城后,适将洗马沟入原西城壕并由南门外流注?水的这一段河道括入城内,而成河水贯都之天汉之象,在皇城南门外架龙津桥又成牵牛之象②,从而更加突出皇帝贵为天子的神权地位。括入城内的这段河道成为金中都的金水河,该河自龙津桥向东南流,在中都城东南隅经水关穿城而出。1990年9月在今北京右安门外以西的玉林小区园林局宿舍楼工程基地发现了这处水关遗址。该水关处于中都景风门(南东门)之西侧城墙下,呈南北长方形,城内入水口处呈喇叭口。水关以石板铺底,石板下衬有粗大方横木,方横木下又有成排地钉和横方木用榫卯相接。入水口处石板用大铁钉和方横木固定,石板之间则用银锭铁固定,因此整体结构非常坚固③。 关于金中都城垣的位置,前人虽然据文献多有考证,但由于史文简略,最终还要依靠实地考察方能解决。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人注意到北京郊野的旧城遗迹。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话》云:“京城外土墉周遭,上多茂树,下有沟流,或断或连,延亘不绝,此即金、元故城之遗迹也。”后人著作中也一再提及今北京丰台区凤凰咀土城遗址和白云观西土城台,惜均未能做深入考察。
清代满语诗歌《满洲曲儿》(记述金、宋二朝和战历史的长诗 aisin gurun i doro yendebuhe, amargiqi nikan be tabqilame jihe, aiman i qoohai urse fafurxafi, afandume silhi meijebuhe, manju i baturu haha, manggai oqi tanggv qooha, maitu i minggan tumen be seqi, majige andande qashvn forobuha, aguda i unenggi iletulehe, akdun kiyangkiyan be ferguwebuhe, amba qolo be alime gaifi, aisin gurun i hvwangdi seme wesihulebuhe. aisin gurun sunggari de hanggabuha, amba han burulu morin yalufi omilaha, amargiqi qooha dahalame doofi, afame girin i babe gaiha. suqungga biyan ging be kaha, sung gurun burginduha, sujame muterakv ofi, suje ulin jafanjiha. elqin de lii jo be takvraha, ejehe nirugan be alibuha, edewalibu jilidame, ertele damtun be ainu sitabuha. dalaha jiyanggiyvn esukiyehe, dasame lii jo mijurame hengkilehe, damtun alban jafara jalin, damu je je seme bederehe. amji aisin gurun i hvwangdi sehe, alban i damtun de k’ang wang bihe, amba sung gurun i jui hvwangdi, alibume fase de tebufi benebuhe.
金国地图地理 按出虎水,今名阿什河,是完颜部发祥地。
从姓氏看满族与金代女真的亲属关系(转) 满族八大姓: 八大姓指的是清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分别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纳喇氏),郎
大金國皇帝世系表(转) 大金國自完顏阿骨打於西元一一一五年建國,至西元一二三四年完顏守緒、完顏承麟被蒙古所滅,歷一百二十年。(括號內為出生年及在位起訖之西元年;羅馬數字為其世代) 1、金太祖(1068~1115~1123)Ⅰ 完顏阿骨打(旻)。領兵一萬大破七十萬遼 軍。命完顏希尹創女真大字。 2、金太宗(1075~1123~1135)Ⅰ 完顏吳乞買(晟),阿骨打之弟。宋欽宗尊 為伯父。後虜宋徽宗、欽宗北去。 3、金熙宗(1119~1135~1149)Ⅲ 完顏合剌(亶),完顏宗峻(阿骨打之長子)之長子。宋高宗向其稱臣。創女真小字。後被堂 弟海陵王暗殺。 4、海陵帝(1122~1149~1161)Ⅲ 完顏迪古乃(亮),完顏宗幹(阿骨打之庶長子)之子。弒金熙宗自立。親率六十萬大軍渡長 江攻宋國,大敗,被旗下大將完顏元宜所弒。 5、金世宗(1123~1161~1189)Ⅲ 完顏烏祿(雍),熙宗之叔子。宋國與之議和 ,並自稱「侄宋皇帝」。在位其間勤政愛民,國富民安,積極漢化,有小堯舜之稱。 6、金章宗(1168~1190~1208)Ⅴ 完顏麻達葛(璟),金世宗之嫡孫。於1191年「詔罷契丹字」,前期為大金國力最為鼎盛之期 後期貪於女色,國政日衰。 7、衛紹王(?~1209~1213)Ⅳ 完顏允濟(或永濟),金世宗之第七子,金章宗之叔。大敗於蒙軍,金兵橫屍一百五十公里。被旗下 大將紇石烈胡沙虎所弒。 8、金宣宗(1163~1213~1223)Ⅴ 完顏吾賭補(珣),金章宗之弟。求和於蒙古。 9、金哀宗(1198~1224~1234)Ⅵ 完顏寧速甲(守緒),金宣宗之子。蒙古、宋國 聯軍包圍蔡州,讓位後自縊而亡。 10、完顏承麟(?~1234~1234) 金哀宗身邊大將。哀宗傳位之,蔡州城破,戰死。
女真文字
aisin i tacin nirugan金之风绘(穆爷原创,必属精品)
女真世系(原创及转贴)
一看到河南井盖又出现,登时没了兴致。 话说河南井盖是靠什么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还专偷东北系。有空忙忙新疆西藏内蒙也行啊。
daicing i baturu大清国勇士相册(转)
民大放寒假有跳蚤市场吗? 我都毕业好几年了,但是还是想去逛逛。
完颜阿骨打和威廉华莱士很像 率领族人反抗异族要求初夜权的暴政。
我们的饭店泔水都去哪了? 看新闻有感。不是喂猪,那是干嘛去了?
大金皇帝册封赵构为宋帝诏书及赵构回信(转帖) 大金皇帝册封赵构为宋国帝诏书: 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涎诱尔衷,封奏狎主,愿身列于藩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宋帝赵构称臣信: 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满语——女真语直观了解 让大家了解什么是女真语. 学唱满语字头歌【140623】-教育视频-爱奇艺 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qiyi.com%2Fw_19rsgufjil.html&urlrefer=8bff265e573ebf298d203683d678703a
谁第一个说的“女生心灵手巧”? 我从小看各种报刊杂志都喜欢说“女性心灵手巧”。我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是在扯淡。现实生活中,裁缝、厨师干得好的都是男的,会接电路、搞机械的也基本都是男的。就我个人来说,我从小就动手能力极差,最头疼的就是做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这种奇怪的说法是谁最早发明的?
金代文史艺术科技概要(转) 文学 金代文学也同辽代文学一样,实际上是指金代的汉文文学。金代前期的文人,除了少数来自辽的汉人外,主要是宋朝入金的文士居多,如宇文虚中、蔡松年、高士谈、吴激等人。但是,由于他们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仕金,在作品中表现出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怀念故国,内心凄苦;一方面又无力摆脱现实,有难言的苦衷。金中期的文坛就不同了,这时期的创作涉及的生活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由动乱走向安定的社会现实。但在章宗后期,朝廷上下侈靡成风,表现在文坛上便流于雕琢浮华,形式主义的浮靡文风有了抬头。 金宣宗南渡后,战乱连绵,民生疾苦,内外交困,社会生活的逆转,使文风也起了变化。先有赵秉文、杨云翼、李纯甫等人,他们的诗词和散文,多有感慨悲壮之音,对于蒙古对金战争带来的灾难,有生动的描绘;继之有元好问、李俊民、王若虚、辛愿、段成己等人,他们的作品大胆地写出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尤其是河东太原人元好问的影响最大。他是金代文学集大成的杰出诗人,以国破家亡作诗纪事,力矫浮靡的诗文,所作诗词被称为“丧乱诗”。 诸宫调在金代甚为流行,金章宗时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迄今唯一保存完整的诸宫调,取材于唐人传奇《会真记》,也称《弦索西厢》。诸宫调达到成熟的境界,被誉为“北曲之祖”。诸宫调和院本杂剧孕育了北曲杂剧的产生,元杂剧在金末已逐渐形成,这是金代文化的一大贡献。 史学 金修撰当代史,先后有完颜勖的完颜部祖宗实录和太祖实录,完颜守道所修的熙宗实录,完颜匡等所进的世宗实录,以及此后史官所进章宗实录。金政权南迁后,除起居注和实录外,主要是元好问、刘祁的《归潜志》14卷最为重要。该书记述了当时士大夫的小传、遗事和时政得失,以及金宣宗南迁后种种弊政和蒙古军包围汴京等事,还分析了金朝由盛转衰的原因等。该书是研究金后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历来都受到学者重视。
此吧的创办者是哪位? 有人知道么?
金史常用名词解释(不断更新) 出河店大捷: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后,经过宁江州战役,女真兵由2500人增加到3700人。1114年,在出河店(今吉林前郭旗八郎乡塔虎城),辽国集结10万人准备消灭女真兵,当时两军的比例是1比27人。 阿骨打面对强敌并没有退避,而是决定在敌人还没有完全集结之前,出其不意发起进攻。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天寒地冻。阿骨打用女真人最相信的萨满教梦卜之说来稳定和鼓舞军心。听了他的话,士兵士气顿长,三千多铁骑乘风踏雪,直扑出河店。第二天拂晓,赶到出河店近旁的鸭子河北岸,并派精兵猛打正在破坏冰面的辽兵。辽兵没有料到阿骨打军队来得如此之快,措手不及,纷纷溃败。此役女真俘获的辽兵和车马、粮草不可胜数。 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之一。出河店大捷之后,各路女真兵纷纷归来,女真兵力已经超万。
宋朝皇室成员可以说是最早参加变形计的中国人 从养尊处优、锦衣玉食、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淫乐无度、舞文弄墨、声色犬马到被迫在落后荒凉野性而又生机勃勃、物产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五国城自食其力。学习当地的女真人,用桦木盖房子、用鱼皮做衣服,男的得打鱼,女的得缝纫,连糟老头子宋徽宗都得冒着犯晕眩症的风险捡鸟蛋。这应该是中国最早一版“变形计”了吧?
我觉得本吧有必要把帖子分类 论文类还是问题讨论类;军事类还是社会生活类;宫廷类还是民族特色类;高大上类还是常识普及类,都应有所说明。
《刘铭传》里的一句台词揭露了清朝的本质 电视剧《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里提到:清朝重文轻武,由于刘不是读书科举出身,所以处处低人一等,升迁也比别人慢。这说明清朝本质上已经完全汉化了,而且是宋朝版汉化。要知道,中国“重文轻武”的传统起自宋朝,清朝居然延续了这个传统,说明崇尚弓马的早期女真传统早已荡然无存了。
满语真的和拉丁系语言很像 我在美国。由于墨西哥裔移民强势,美国是英文和西班牙文并行。西班牙文应属拉丁语系,我在其中看到了熟悉的“de"字用法,满语里也有这个用法,表示在什么地点做什么动作的助动词。
张纪中拍金庸剧到底投了多少钱? 花这么多钱把金庸拍来拍去有意义吗?特别是那个《射雕》,都拍了多少版本了,还没完没了地拍。拿这些钱拍点其他的创新题材不行?
《射雕》中杨铁心的性格是否前后矛盾? 开头活泼爽朗、冲动豪迈;十八年后却多愁善感、瞻前顾后。
金庸很喜欢把少数民族描写成弱智 郭靖母亲流落蒙古,蒙古人都热情好客地收留了她,供她养大儿子,还提供足够条件让他儿子混成金刀驸马;萧峰去女真部落挖人参,堂堂女真首领对他一见如故,然后以粉丝之礼供养他,女真部落人人热情好客,他从未过过如此无忧无虑、没有烦恼的日子。金庸的这种描写,很容易让人认为少数民族都是“热情好客”、“天真纯朴”的,可事实真是如此吗?蒙古、女真在统一之前,各部落之间的争斗既频繁又惨烈。如果他们都是一群那样的人的话,这些斗争岂不是就不存在了?他们对自己内部的人尚且够狠,凭什么认为会对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外来户那么善良?
特别喜欢安康两位王爷 长得一个清秀,一个刚毅,性格都很讨人喜欢,能力都好出众。
你们有人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吗? 我根据我的观察,我母系从我姥爷开始,最典型,其次是我妈,然后是我,不同程度患有此症状。
学什么和干什么,关系看来真不大 我妈当年是学邮政机械的,结果干了一辈子会计;我爸单位有个学化学的女博士,靠学历高进了国企,结果干的活是管理桌椅板凳;我高中同学专业英语,后来移民美国改学了会计;我认识一个满族学的是土木工程,后来因为精通满语而被吉林社科院聘去当了研究员。
关于所谓《狼图腾》,我的看法 是别人的观点,和我一致。“在这个世界里还要鼓吹狼的精神,是还嫌人类厮杀得不够血腥惨烈么?”
满语、汉语和拉丁语的比较(转) 以人称代词“我”为例,按照满-汉-法的顺序排列。 主格:bi-我- egō 宾格:mimbe-我- mē 属格:mini-我的-meī 与格:minde-我- mī 夺格:minci- mīhi 1.满语和拉丁语一样,代词有五个格的变化。而汉语没有格变化。 2.满语和拉丁语一样,通过格变化可以实现灵活的语序和精确的表达意思。 3.满语和拉丁语存在亲缘关系(“我”这样的底层词汇是同源的),因为满语是阿尔泰语,拉丁语是印欧语,这两大语系本身就是近亲。 “我爱你”在满语和拉丁语中都可以有六种说法,意思是一样的。例如在满语中: Bi simbe buyembi. Bi byembi simbe. Simbe bi buyembi. Simbe buyembi bi. Buyembi bi simbe. Buyembi simbe mi. 六种说法都能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我们常用的是第一种说法,直接翻译过来就是“我你爱”如果汉语也这样自由掉换语序,早就乱套了。 现在一个词一个词分析:bi :第一人称单数主格,simbe:第二人称宾格, buyembi:动词“爱”的原型。顺便说一句:满语中动词也是和拉丁语一样,要变位的。比如“我曾经爱过你”就要说Bi simbe buyehe.这里buyehe就是过去时了。 正是因为满语的这些特点,当年来华的传教士白晋在书中说:满语比汉语容易学多了,这是一种科学而严谨的语言。
金国女真文化(转) 任何一个民族,均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同时在与它民族交往中又相互影响,女真文化无例外地包含了这两方面的内容。若作大体划分,金建国前文化简朴,是其所固有的;灭辽亡宋后,落后的被淘汰了,保留下的溶进了兄弟民族文化的内容,文化空前繁荣。 (一)语言和文字 女真人原只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金史》中保留部分语汇。在无文字前,女真人记事、部落内传令,“刻木为契”,事急者三刻之;与邻族交往,用契丹字。建国后,阿骨打命完颜希尹“撰本国字”,希尹乃依汉文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制女真字,1119年(金天辅三年)字成颁行。以后熙宗又采用汉字和契丹字偏旁制女真字,于1138年(金天眷元年)颁行,1145年(金皇统五年)与希尹所制字并行。前者称大字,后者称小字。小字通行较广。女真字颁行后,汉字、契丹字仍同时使用。 1192年(金明昌二年十二月)章宗诏罢行契丹字。金廷为推行女真字,初在京师设有专人传授的学校,生员由各路选送。世宗时,又以女真字译“经书”,选诸路贵族子弟习之。 1173年(金大定十三年)在京师设女真国子学,诸路设女真府学,为金王朝培养有用人才。金亡后,女真字沿用到明代。
其实中国跟印度区别确实不大 唯一经常遭人提起的区别就是:印度历史上不统一,而中国统一。可是,仔细想想,中国的“统一”真和“不统一”有啥区别吗?各省还是独立王国,各用一种方言,推个普通话也很费劲;然后教材不同、考试卷子不同、考试模式都不一样;各省各用一套公交系统,车票价格也有差异;省和省、市和市之间互相看不上、说坏话:南方北方互相看不上,上海北京互相瞧不起,其他地区又普遍敌视上海北京的,然后河南人和东北人要受歧视。这,真的和印度那种互不统属,甚至内部斗争激烈的情况有实质区别?
清宫戏很适合走爱情路线吗? 就别说原始满洲人那”金钱鼠尾“发型,就是改良后的后脑勺大辫子,我感觉也不太适合拍爱情片啊。满族人剃那个头型,是为了打仗骑马方便,晚上在地上睡觉还能当枕头,完全是军事方面的需要,和浪漫感性的爱情不沾边儿啊。不知为啥从90年代开始,习惯让这些顶着大辫子的男人充当爱情戏的主角,还是那种特别浪漫、纯情的爱情戏,我真是不可以理解。
中国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关于历史的 一方面,是大学的历史专业无人报考,基本都是外专业调剂进来的;另一方面,是民间史学家层出不穷,以高晓松为代表:个个都以为自己比别人更懂历史,个个以为自己的水平秒杀司马迁,不管其人本职工作是音乐家、银行家、工科生还是其他别的什么。外行指导内行看来不光是官员们的特权啊。
关于顺昌之战前后刘锜兵力的再讨论(转) 先上史料—— 1、《宋史》:“所部八字军才三万七千人,将发,益殿司三千人,皆携其孥,将驻于汴,家留顺昌” 2、《宋史》“锜兵不盈二万,出战仅五千人”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命锜以所部骑司之军往戍,又益以殿前司兵三千人。诸军家属皆留顺昌就粮,惟精兵分戍陈、汴”;“锜曰:吾军有万八千人,而辎重居半,且远来力不可支” 4、《三朝北盟会编》引《汪若海札子》“以骑师太尉刘公副守东都,仍节制所领军马。继被朝旨精锐兵马分戍陈、汴,随军老小屯泊顺昌。三月十八日陛辞出城,益以殿前司二千人拨隶戍役”“刘所统不过二万人中,又止用五千拒其举国精锐之师” 5、《三朝北盟会编》引《顺昌战胜破贼录》“太尉初领兵不满二万当其围城时城上备御及防护老小管寨遇敌则又把路捉巷至於子城仓库等处皆分兵守之其实出战之士不过五千人”
影视作品中的金国人
盔甲吧高人cosplay金兵
宋徽宗联金灭辽期间的一些史实(转) 宋徽宗北伐燕山时期的反对意见 李天鸣,收入《宋史研究集》第三十二辑, 一、前言 宋晖宗政和初年,宋人再度兴起北伐辽国收复五代时所沦陷的燕云地区的构想。到了宣和四年,宋朝正式展开北伐的行动,但两次北伐,都惨败而回。最后,宋朝请金国出兵攻下燕京,双方订定盟约,宋朝用岁币和燕山代税货,从金国手中换回燕山(燕京)地区。宣和五年四月,宋朝正式收复燕山。接著,宋朝为了经营燕山,造成了河北、河东、山东的困乏,以及全国的骚扰。宣和六年,河北、山东终於爆发盗贼变乱。同时,又由於同金国邻接,引发了双方的冲突,最后终於导致金军南侵,北宋沦亡的局面。从政和初年宋人有了北伐的构想时开始,直到宣和四年宋军北伐结束期间,若干朝野人士一直提出了许多反对北伐的意见。本文便是对这些反对意见加以探讨,以便能够对燕山之役的有关问题作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作为拙文〈宋金联合攻辽燕京之役――燕山之役〉的一个补充
否定金朝,就是否定了中国南北差异的客观事实 众所周知,中国南北差异非常大。南北方无论人种、语言、心理素质、经济水平都具有客观存在的无容置疑的差别,这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别和民族变迁的历史造成的。中国南方长期汇聚了从北方逃难的士绅,和本地土著少数民族;而北方长期受到游牧民族的冲击。中国国土辽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汉族传统势力范围,和少数民族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定了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就很难解释中国为什么会这么大,地理人文面貌会这么丰富,民风会这么不同,以及中国人喜欢拉帮结派不团结的原因。出于政治目的,刻意同化少数民族,固然可以少了很多顾虑,但是却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中国的面积如此之大,地理环境如此不同,你无法想象从海南岛到新疆,所有人都是操一种语言,书一种文字,用一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用一样的经济模式生存。否定了差异的客观存在,就是在违背客观规律,就是逆天行道。我之所以如此关注金朝这个少数民族政权,就是因为我很早就意识到了它对于中国南北文化差异的历史作用,以及它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之间的过渡和缓冲。如果说,通古斯——女真系民族是俄罗斯到汉族之间的缓冲的话(不少通古斯民族都通俄语),那么,我可以认为北方的汉族就是女真系民族到南方汉族之间的缓冲。
试论金朝对西部边疆的经略(转) 辽金史研究 东北史地 2009年第4期 试论金朝对西部边疆的经略————以西夏和西辽为中心 周峰 [内容提要]:在金朝对西部边疆的经略过程中,与西夏和西辽的关系是其中心内容。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对于西夏,金朝基本上能始终站在宗主国的立场上,尽量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在前期西夏处于内乱的情况下,能够坚决支持西夏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夏国内政局,同时也稳定了自己的西部边疆。而后期金朝在自己国力不能与蒙古抗衡的情况下,已无力维护藩属的安全,因而造成两国反目,使西部边疆处于持续的战乱之中。对于西辽,由于双方隔着戈壁相距遥远,金朝没有能力灭亡西辽,于是从最初的征讨逐渐转向密切关注与防御,尤其是关注西辽与西夏的关系,防止两者之间勾结对金朝造成威胁。 [关键词] 金朝;西部边疆;西夏;西辽;关系 [中文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241(2009)04-0023-06 [作者简介]周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100081 金朝对西部边疆的经略,是以西夏和西辽为中心的。而与西夏的和战及由此造成的疆界变化,更是其西部边疆经略的重要内容与最终体现。对于西辽,则是以防范为主。本文以西夏与西辽为中心,就金朝对西部边疆的经略略作阐述。
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的真面目(转) 看过金庸武侠小说《射雕》三部曲或相关影视剧的人,对于王重阳和全真七子应该并不陌生。这师徒八人在小说和影视剧中的形象都是高大、正直(虽然有时不免有些迂腐、愚直)的,尤其是王重阳和丘处机,给人的印象都是致力于抗击金人入侵的民族义士。然则历史上这些道士果真是此等样人吗?详细读过杨讷先生的《丘处机“一言止杀”再辨伪》《早期全真教与方技的关系及其他》(收录于《元史论集》)诸文之后,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得出相反的结论。
岳飞的武力值(转) 1、【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当时宋朝的最高纪录只有3石。岳飞能开弓八石,开弓379.8斤,腰张弩1215.36斤 2、【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岳飞刀法也很精熟 3、【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 历史上岳飞亲身单骑冲金营 4、【飞引兵益北,战于太行山,擒金将拓跋耶乌。居数日,复遇敌,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宋代一尺为31.2厘米,丈八铁枪即5.616米的铁枪!) 岳飞手持丈八铁枪单骑斩将 5、【从闾勍保护陵寝,大战汜水关,射殪金将,大破其众。】 岳飞弓箭一流,无所不中 6、【三年,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 岳飞率领800人破贼寇500000人,左手持弓,右手舞矛! 7、【飞遣王贵、傅庆追破之,又遣辩士马皋、林聚尽降其众。有张威武者不从,飞单骑入其营,斩之。】 岳飞单挑所向披靡 8、【飞重铠跃马,潜出贼右,突其阵,所部从之。进大败,走筠州。】 岳飞再一次单骑冲阵斩将 9、【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宋史·卷三六五·列传第一二四·岳飞》 上面,按武器分,武穆分别使用了刀(斩之)、弓箭、矛、丈八铁枪等兵器,按类型分,3次单骑斩将、3次单骑突阵,单骑、单人是勇武事迹中含金量最高的!因为排除任何辅助因素,完全凭借个人能力,说力量,岳飞之子岳云使的铁椎不过101.28斤,比起岳飞还差得远呢!
金宋百年战争——铁血丹心的时代(转) 东京之战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宋东京留守宗泽率军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击退金军进攻,保卫东京的作战。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是为高宗,年号建炎,史称南宋。六月,宋廷根据李纲建议,以抗金名将宗泽为东京留守。宗泽到任后,募兵选将,积极联络河东、河北、陕西等地义军,实行统一指挥。制造决胜战车1200辆,督率所部加紧操练;还在东京周围以及黄河沿岸州县修筑连珠寨,互为应援,加强黄河沿线和东京的防御。正当宗泽决计保卫东京时,高宗担心京城难以固守,迁都扬州(今属江苏)。金太宗乘南宋迁都中原动荡之机,分兵三路攻宋。十二月初八,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中路军击溃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宋军,南渡黄河,攻占汜水关(今河南荥阳西北)后,引兵东进,欲与东路右副元帅完颜宗辅部会攻东京。 宗泽得知金军动向,为稳固东京外围防线,遣统制官刘衍和刘达各率兵2万、战车290辆,分赴滑州(今河南滑县东)、郑州保护河梁,以待大军北渡。二十四日,完颜宗翰军占领西京(今河南洛阳)与宗泽军相持。二年正月,完颜宗弼自郑州直抵白沙(今河南中牟西)进逼东京,京城民心震恐。宗泽为安定民心,一面下令依旧张灯结彩,庆祝元宵;一面派精兵数干,迂回金军侧后,伏其归路。十五日,刘衍率部于板桥(今河南开封西)迎击金军,宋援军从后突袭,前后夹击,大败金军,追至滑州,收复延津(今属河南)、河阴(今郑州西北)等地。二月初二,金军再攻东京,宗泽遣统制官李景良、闫中立等率兵万余至滑州、郑州,迎击金军,但为金军所乘,闫中立战死,余部溃退。初十,京城要冲滑州被金军占领。宗泽命部将张撝率兵驰援,因寡不敌众,力战而死。宗泽又令统领官王宣率兵5000救援,败金军于滑州北门。日暮,金军退兵河上,王宣度其将夜渡,令停止追击,至夜金军渡河,王宣乘其半渡,挥军猛击,斩杀金军数百,从而粉碎金军攻取东京的企图。
金朝的历史可称中国历史第一神作 这段历史极为敏感、不和谐、重口味,但是极其神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涵盖了政治、军事、外交乃至哲学、艺术方面的各种课题,甚堪研究。我从小就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兴趣极大,并且是越了解,兴趣越大。
郾城、颍昌之战始末及战果简析(转自精忠岳飞吧) 绍兴八年,金人遣使议和。岳飞上表阻止,未果。 绍兴九年,宋廷正式下诏,和议成立,布告中外。宋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归还河南等地。宋廷为此准备庆贺,岳飞表示议和为国耻,不便庆贺,并表示了收复燕云、复国雪耻的愿望。赵构没有理会,但为安抚他,升了他的职。 和议达成以后,当金国归还河南、陕西地之时,构东西和桧孙子强令宋军在原来的驻地驻守,不得北上接管和约划归南宋之地。宣称:“大金割还河南故地,信义甚著”。并禁止抵斥金国的文字,对反对议和的人加以罪罚,“使忠义之士,结舌而不得伸,忠良之将,缩手而不为用”。为了表示格守和议,对金国归还的州郡,规定“现任文武官,各安职守,并不易置”,对伪齐文武官吏丝毫没有变动,后来还“以文臣为新复诸县令”。这样,新收复的河南、陕西之地,其实根本就没有部署边防。 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盟墨未干”、“口血犹在”,金国便撕毁和约,南下分四路进犯,根据和约归还南宋的土地再度沦陷。构东西急派岳飞救援,岳飞立刻率军北上中原。不久,在打了一系列的胜仗之后,就收复了包括河南郑州、西京洛阳在内的大片地区。由于兵力过度分散,岳飞便命所部相继停止正面推进,并尽量集结、相互靠拢,开始向开封府附近集结。集结地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岳飞亲驻的郾城县(今河南郾城),二是王贵增戍的颍昌府(即许州,今河南许昌)。 当岳飞所部宋军集结还在进行的时候,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兀术)看到了机会,赶紧集合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盖天大王完颜宗贤和韩常的兵力,抢先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女真世系
女真姓与满洲姓的承袭
金代军事地图
女真文字(转)
清朝和金朝,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从小生长在金朝和清朝共同的首都——北京;老家是清朝西陵所在地。我从小的文化构成,深受女真影响。可是不得不说,清朝和金朝,尤其是后者,在影视、文学等方面的存在感极低,唯一的意义似乎就是充当各类胡编乱造的武侠作品中的反派阵营、邪恶轴心。前者虽然反映它的作品数量可观,但是基本都是披着个躯壳,在还一些“古为今用”的魂,要么就是为了满足一些屌丝的意淫心理的穿越大剧,和真实的清朝基本上没什么关系。这两个朝代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难道它们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尤其是北方人民的生活,其影响力真的可以被当作不存在吗?
一些常用的金代名词的女真语表达 完颜阿骨打——wanggiyan aguda 完颜乌珠——wanggiyan uju 金军——aisin cooha 金国——aisin gurun 大宋国——amba sung gurun 大金勇士——aisin gurun baturu haha 我是大金国人——bi oci aisin gurun niyanma 朋友——anda 明安图(千夫长)——minggantu 勃极烈(贝勒)——beile
金国的地理
女真社会风俗
“谷神丞相”原来名叫“三十” 金初著名大臣完颜希尹,参与拥立太祖、攻辽、灭宋、创立女真文字等重大历史事件的风云人物。女真名“谷神”又叫“兀室、悟室、骨舍”等。其实就是女真语“gvsin”,意味“三十”。“谷神丞相”原来名叫完颜三十。
首页
1
2
下一页